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講電影的導演

講電影的導演

發布時間:2022-02-27 10:16:41

A. 有哪些有名的電影導演實力都如何

有很多。比如說鄭正秋先生,被稱為是中國電影之父,是中國電影的先驅者和奠基人。應雲衛先生,電影藝術家。費穆先生,我國傑出的電影導演,電影藝術大師。吳永剛先生,著名電影藝術家。石揮先生,著名電影演員,導演。卜萬蒼,我國著名的電影導演。黎民偉先生,香港電影開拓者。朱石麟先生,程步高先生,著名導演。謝晉,著名電影導演等等。

B. 一部國外電影,好像講的是一個導演自己拍電影,最後講的是這個導演在

勇者大冒險之黃泉手記

8.9分
主演:謝添天趙路黑石稔夏磊
導演:黃海濤
類型:動作動畫驚悚鬼片
時長:95分鍾
年代:2015
地區:內地
簡介

C. 陳凱歌說:「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你怎麼理解

那就好好的說說這個事情吧,

讓人覺得人活一世要活得體面才值得,就像蟬把殼皮蛻在塵埃里,飛去了去看天地的大。--- 陳凱歌

是不是被驚艷到了?是的,上面的文字是陳凱歌在拍完《道士下山》時寫的。

大家的看法那,可以在評論中發表的意見。

D. 哪個電影導演最優秀

弗朗西斯特呂弗FrancoisTruffaut(法國,1932-1984)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創始人之一,1932年出生在法國巴黎。他從小就喜愛文學和電影,在整個少年時代里,他就已經閱讀了大量的文學著作,是電影導演之中文學素養比較好的。他曾經相當崇拜巴爾扎克,在他的屋子裡,懸掛的文化名人照片中,就有巴爾扎克的--這個自稱用筆"完成了拿破崙用劍沒有完成的事業"的法國作家,很長時間都在從精神上激勵少年特呂弗,去投身文化事業。 15歲的時候,特呂弗就在巴黎發起了大眾電影俱樂部。這個俱樂部主要是聚合了很多喜歡電影的青年人,一起對電影進行研討。這可以說是電影天才特呂弗,走向他後來輝煌的電影事業的一個良好開端。在這個俱樂部里,他和夥伴們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討論電影的氛圍,糾結了一批熱愛電影的死黨。 16歲時,特呂弗有幸結識了巴贊,從此著名的電影理論家巴贊與未來的傑出電影導演特呂弗之間,結成了一種感情親如父子的關系,巴贊不止一次的把特呂弗從危難中解救出來,還一次次的幫他找工作。1953年已經入伍的特呂弗被部隊開除,巴贊再一次收留了他,到自己創辦的《電影手冊》編輯部工作,也就是在《電影手冊》的編輯部,特呂弗的電影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成了一個幾乎與巴贊齊名的、優秀的電影批評家。他們組成"電影手冊集團",推動了世界電影史上最著名的運動:法國新浪潮運動。 這期間,他撰寫了理論文章《論法國電影的傾向》,成為了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一個理論宣言。他的觀點很大程度上被讓.呂克.戈達爾、阿侖.雷乃等所推崇。但是,這個時候,特呂弗顯然不願意只是做一個電影評論家了,1957年,他發表了電影評論《法國電影在虛假中死去》,之後就去了義大利,跟著義大利著名電影導演羅西里尼,開始學習電影導演技術,於1959年導演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影片《四百下》,一下子就獲得了成功。這部影片講述了少年安東尼的成長故事,他在學校和父母之間遊走,進行很多生活嘗試和各種冒險。1979年,他在影片《愛情長跑》之中,又插進來了影片《四百下》中的一些鏡頭,暗示同一個電影主人公歷時性的成長過程。 從此,特呂弗幾乎完全放棄了電影評論,專門進行電影導演的創作。此後一直到他1984年去世,他幾乎每一年都要導演一部影片,一生一共導演了23部影片。期間,他還做了一項文字工作:因為崇拜希區柯克,他後來到美國專訪了希區柯克,出版了訪談集《論希區柯克的電影意藝術》一書。 1960年,他導演了影片《槍擊鋼琴師》,這部影片通過一個鋼琴師的人生遭遇,講述了他在愛情和一樁謀殺中左奔右突的故事。影片是典型的特呂弗式的電影,黑白片的色調描繪了幽雅感傷的巴黎生活和記憶。 1963年,他導演了影片《柔膚》,講述了一個出版商的幸福婚姻和家庭,後來因為男人的外遇而遭到毀滅的故事。特呂弗顯示了他對人類感情、尤其是愛情關系的准確以及十分微妙的把握,對人類常常越過藩籬去尋找新鮮感情的沖動,以及這種沖動所帶來的後果和痛苦,都進行了十分精微的展示和探討。 1967年,他導演了影片《黑衣新娘》,這部影片塑造了一個為了愛情而瘋狂報復的女人:女主人公在結婚的時候,新郎卻死在了她的懷里--他被槍殺了。於是她就在隨後展開了對五個兇手的報復,影片相當驚險和激烈。但是因為這是向希區柯克致敬的影片,完全是在模仿希區柯克的影片風格了。加上作品本身也是改編自一個美國作家的原著,影片的對白都是英語,並不是特呂弗的一部成功之作,甚至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平庸的作品。而且,扮演女主角的演員珍妮.莫里身材也不好而且顯老,整個影片沒有什麼看點。 1975年,他執導的影片《阿黛爾。雨果的故事》,講述了法國作家雨果的女兒阿黛爾。雨果被愛的瘋狂所毀滅的故事,探討了愛情與人生的復雜關系。 1981年,弗郎索瓦·特呂弗再一次踏上紅地毯,登上領獎台。 此時,49歲的特呂弗,伴隨著法國電影"新浪潮"的美譽,早已經成為世界電影界的天之驕子。 他記不清,再自己30多年的電影生涯以及20多年的導演生涯中,自己已經多少次象這樣,成為萬人矚目的焦點,但人們知道,這一次,由特呂弗參與編劇並導演的影片《最後一班地鐵》,已經創下了法國電影的空前記錄--它獲得了1981年法國電影愷撒獎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編劇和最佳剪接等十項大獎。也就是說:特呂弗的《最後一班地鐵》幾乎囊括了當年法國電影愷撒獎的全部獎項。 同年年他又導演了影片《隔牆花》,它講述了一個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的男人,再次遇到過去的戀人,這個戀人剛好和丈夫住到了他的隔壁。之後,兩個人發生了無可阻擋的舊情復發,這樣一個激情故事很難有什麼好結果--最後女人開槍殺了男友後自殺身亡。芬妮。阿爾丹扮演了這樣一個表面熱情溫存,而實際上卻為了愛的佔有而瘋狂的女主角。 在特呂弗的很多影片中,他都把人的感情推向一個極端的處境,來安排和講述人物的命運,對婚戀中的人的精神狀態,有著比心理醫生還要深刻生動的把握。而特呂弗也特別的擅長發掘法國女演員的長處,像是法國最著名的女演員德芙諾、伊莎貝拉.阿佳妮、娜塔麗.貝依、讓娜.莫羅、弗朗索瓦.多萊亞、芬妮.阿爾丹等等,都和他有著愉快的合作,他在銀幕上呈現了她們--這些可以說是法國乃至歐洲最迷人,也漂亮的女人們的風采。 特呂弗可以說是真正的獲獎大戶和常勝將軍,他的影片先後獲得了法國嘎納電影節大獎、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等50多項獎項,他的影片在藝術上和商業上都獲得了成功。1984年,他因病在妻子、電影演員芬妮.阿爾丹的陪伴和安慰下,死在了她的懷里。 本世紀五十年代,在戰勝法西斯之後,全球人民都陷入反思之中,由此卻產生了偏左的思潮。在東方,以中國為代表的運動是由政府發起的,為了讓人民可以坐在同一張桌前吃上同一樣的飯,大概允許的飯量也是相同的。而西方,以西歐為代表掀起了所謂的狂飆運動,因為社會制度的不同,這場運動是由一群年輕人所引發的,其目的是要走出家門,尋找自己的飯碗。 世界電影向來有兩大派系的對峙,即美國的順從電影與歐洲的反抗電影。在上述的那個年代,這個局面是極為突出的。由於西歐青年學生的反叛精神,使那個時期產生了不少優秀影片。這些影片打破常規,反映的主題也極具個性,我們認為是新浪潮藝術中的代表。其中,具有開山意義的影片就是法國1959年出品的《四百下》。 《四百下》又名《胡作非為》,他的編導是科索瓦.特呂弗。接觸過電影史的人都會知道,特呂弗是個著名的電影理論家。度過了很糟糕的少年時代,年輕的特呂弗追隨著法國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並於1959年拍攝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四百下》。這部帶有明顯自傳性質的影片也是他獻給自己導師巴贊的禮物。 《四百下》是一部生活流的影片,他並沒有一件完整的故事框架,只是以主人公下一步將要做什麼為線索來調動觀眾的興趣。該片講述了一個少年人在學校、家庭、流浪、監獄時的生存狀態,表現了少年人的反抗心理。主人公最快樂的日子莫過於三次的流浪生活,而他感到最幸福的時刻則是從監獄逃出的瞬間,看見一片藍天和望不到盡頭的海洋,雖然有些迷茫,但重新擁有自由的感覺畢竟很美,回首想想那壓抑的學堂,無能的老師和破敗的家庭,彷彿是一場噩夢,當然也可能是地獄,一個摧殘人性,滅絕創造力的狹隘的世界。相反,主人公的空間則是廣闊的,影片結尾處的碧海藍天自然不必再說,即便在他那由於各種原因而被迫(被迫只是籍口)流浪的生活中,歡樂,獵奇,自信等充滿創造力的情緒始終在體顯著,走過街道與跑過樓群都是令人欣慰的,這時的心胸也自然開闊。 《四百下》最突出的特點是鏡頭的運用。該片運用了相當多的長鏡頭,當然,這與主人公的天才表演是分不開的。影片開始,鏡頭就把巴黎的街道就掃拍了一遍,這里的作用是暗示主人公流浪或說離家出走的地點,指出本片的主要情節在於主人公的流浪生活。在影片結束時,有一個著名的跟拍的長鏡頭,主人公足足跑了幾分鍾之多。我們在觀影時會體會到,人物運動的鏡頭採用切換的手法比較多,但是若碰到這么一個長鏡頭的跟拍,觀眾會從心底提出質疑,我們雖然知道主人公在逃跑,但為什麼要拍這么長的時間?此時,觀眾才會意識到跑步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敘述情節的發展,也是表達了主人公奔向自由的那份狂喜。特呂弗打破了觀眾的習慣,強迫地調動了觀眾的思考能力,所以這個鏡頭是可以載入史冊的經典鏡頭。另外一個長鏡頭比較有意思,觀眾們往往會發出會心的一笑,這個鏡頭是老師帶學生們跑在巴黎的街頭,孩子們悄悄地三兩成伴地溜走了。這個鏡頭與主人公的情節走向沒有太大的關系,可以被稱為單一鏡頭,但它聲明了一種生活狀態,具有對環境客觀再現的作用。該片的鏡頭運用似乎達到了苛刻的地步。例如,表現父子關系時,永遠用一個畫面將人物全包括進去,而表現母子關系時則永遠採用對切的鏡頭,母與子從未出現在一個畫面中。這樣,人物間情感的遠近關系就展現無遺了。一部影片中許多鏡頭都有關於劇情的深層寓意,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只求敘事,這才是電影藝術的真諦。 總之,《四百下》這部影片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拍攝手法上都堪稱經典之作,即便已經過去了四十年,這部影片依然是屬於非常前衛的先鋒派作品,足以伴隨著特呂弗的名字一起被載入史冊。

E. 有沒有那種講述一位導演拍電影故事的電影,萬能的吧友

現在的電影有些會出紀錄片,作為前期宣傳,好像當時李安的《少年派》就有吧,有點忘了。你可以搜下、

F. 有沒有電影專門講導演是怎麼練成的或者紀錄片或者書

推薦你看《變態者電影指南》這部分析著名導演手法的紀錄片是當前西方政治哲學界當紅人物、拉康理論的最重要代表人物齊澤克在150分鍾里滔滔不絕地用精神分析法來跟你談希區柯克、大衛·林奇、塔可夫斯基、沃卓斯基兄弟等導演拍攝的43部電影名作,全片妙語連珠,很有見解。

G. 有沒有講主演 當導演拍電影的 電影

國產喜劇 <大腕>

西班牙大片<你夢中的女孩 Girl of Your Dreams>
(二戰背景,一個西班牙劇組去納粹德國拍電影的故事,很經典A company of Spanish movie makers leaves Franco's Spain and moves to Hitler's Germany to make a film in co-proction.主演是西班牙美女佩內洛普克魯茲)

Singin' in the Rain好萊塢經典的歌舞片,電影製作為背景

Ed WoodB級片導演ED Wood 如何熱愛電影以及如何製作自己的影片蒂姆·波頓和約翰尼·德普合作的

THE BIG PICTURE (1989)
Director Christopher Guest's first film isn't a mockumentary, but it certainly skewers Hollywood's tasteless decision-makers. Young filmmaker Nick Chapman (Kevin Bacon) nearly loses his girl, his friends, and his soul before he learns that the only way to get his intimate relationship movie made is to stop answering his phone.

DAY FOR NIGHT (1973)
To someone like Francois Truffaut, the art of cinematic storytelling is as serious as life itself. So it's not surprising he directed and costarred in this behind-the-scenes tale of on-set dysfunction. The cast is scarred by mental instability, booze, and petty jealousies, but the show must, and does, go on.

H. 韓國有一部電視劇是講拍電影的就是導演和作者中間的故事記不起叫什麼了

百分百是《ON AIR》
是以韓國的電視台為故事的主要發生背景,講述了發生在編劇作家、導演、明星以及其經紀人之間的糾葛矛盾。
http://ke..com/view/746021.htm
屢創收視不敗神話的人氣編劇徐英真,影視界的黑馬導演李慶民,韓國當代 《On Air》劇照
最上鏡的女演員吳升雅,帶出過大量明星的經紀人張基俊。四個人為了拍一部既非浪漫的灰姑娘童話,又非大賺淚水的絕症故事——《Ticket to the moon》走到了一起。他們當中,徐英真個性張揚,吳升雅比起來也毫不遜色。李慶民是第一次執導,張基俊對演員特別有人情味。除了四人之外,還有眾多的劇組人員,在韓劇邊拍邊播的體制下,他們製作的電視劇會順利嗎?其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隨著韓流興起,韓劇在過去幾年間風靡亞洲,迅速成為一種文化產業,但漸漸地,說不完的戀愛故事和狂賺人眼淚的劇情已經不再有吸引力,韓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本劇即把韓劇製作過程中所發生的故事展現給觀眾,對韓劇背後的世界來一次大揭密。

I. 世界優秀的電影導演及其代表作

昆汀·塔倫蒂諾
美國導演,演員及奧斯卡獲獎編劇。他在20世紀九十年代作為風格獨特的導演迅速成名,他擅長非線性講述故事,難忘的對白及血腥場面,給傳統的美國電影加入了新鮮的元素。
《落水狗》 (1992)
《低俗小說》 (1994)
《殺死比爾》 (第1集2003, 第2集2004)

斯坦利·庫布里克
斯坦利·庫布里克是過去40年間始終最吸引人的電影製作人,他的作品受到的贊揚幾乎和招致的咒罵一樣多。影片中不可思議的視覺風格為他贏得如潮好評,而他非傳統的敘述感又常常會引來輕蔑的挑剔。盡管如此,他在重復和模仿主導的傳媒圈仍舊是一位獨一無二的藝術家。
《洛莉塔》(1962)
《奇愛博士》(1963)
《2001:太空漫遊》(1968)
《發條橙》(1972)
《閃靈》(1980)
《大開眼戒》(1997)

蒂姆·伯頓
他被譽為好萊塢的鬼才導演,他的電影,充滿了黑色幽默的溫婉和憂傷,自閉又很有張力,冷與暖的交揉,是陰森中的華麗,溫暖中的殘酷,黑暗中的溫馨,一個非常詭異的世界。
《剪刀手愛德華》(1990)
《艾德·伍德》(1994)
《斷頭谷》(1999)
《大魚》 (2003)
《僵屍新娘》 (2005)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2005)
《理發師陶德》 (2008)

奧利弗·斯通
奧利弗·斯通的電影大多反映現實,犀利的手法和尖銳的刻畫常常引起爭議。奧利弗始終在不斷地超越自己,以圖象和聲音記錄著這個時代。
《疤面煞星》 (1983)
《野戰排》 (1986)
《華爾街》 (1987)
《生於7月4日》 (1989)
《天生殺人狂》 (1994)
《亞歷山大大帝》 (2004)
《世貿中心》 (2006)

以上幾人除了蒂姆波頓,其他人的電影都比較男性化,如果你是女生,那就請無視~

J. 為什麼說電影是導演的藝術

《導演電影―電影導演的藝術》[美]埃里克�6�1舍曼 丁昕等 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這本書非常的有意思,作者給出一個一個問題,不同的導演根據自己的拍攝實踐給出甚至完全不同的答案,這對於想拍電影的人來說是一個借鑒,對於一般讀者是一個非常好的關注電影的視角。那種正反兩種思維都合理且都很有必要的觀點放在一起,對於我們思考電影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一個導演,他的電影就是他的王國,誰也無法主宰,除了他自己。所以,電影往往充分的表達導演的思想,導演往往有獨特的思想。電影多大程度的達到他的思想,就多大程度上實現了他的藝術。
電影是綜合藝術,它強調的是整體感,用具體的音響、攝影、劇本、表演、剪輯等都要圍繞這個整體感,沒有整體感的攝影再美都失去它在影片中特有的意義。有時候太突出的某種個體性藝術表達反而會破壞整體。就像羅丹把巴爾扎克的雙手(雕刻得非常精美)無情的砍掉一樣,有遠見的導演往往也需要這方面的智慧。
電影導演的任務就是任何可以運用的形式把自己的觀念、藝術理念比較好的傳達出來,使電影的整體感呈現出鮮明的個性烙印。
導演就是用圖像表達感情和理念的動物。無論你有多麼深厚的人文底蘊,有多麼博大的終極關懷,你必須首先通過圖像,並且熟練的運用鏡頭語言表達。優秀的電影還需要使這種轉變變得流暢,觀眾要能感覺你明朗的風格, 又可以知道你表達的東西。這就給了你兩個方面的任務。一方面,你的觀念你的感情要有獨特的地方,這方面可以給觀眾以非常強烈的印象。另一方面,表達的手段要有你自己的風格,也就是鏡頭語言,也就是你的理念的圖像轉化問題。這涉及到電影形式的方方面面,所有的電影技巧、電影理論構成了它主要的活動空間。
電影是一種感覺,並且,電影是不同於生活的另一種感覺,我們的生活也許平淡無奇、波瀾不驚,但我們的電影不可以,它必須給我們新鮮的東西,特別是優秀的作品,它總是在某些方面給我們不同反響的震撼力。
「一直吊著觀眾的胃口」是電影一直比較常用的策略,每個觀眾在觀影時都會帶有某些疑問,跟著劇情的發展尋找答案,它讓觀眾積極主動的進入電影,使觀眾和電影互動。可能很多情況下直到電影結束觀眾都沒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或者說電影根本就沒有給我們什麼答案。有些時候觀眾走出電影院會恍恍忽忽的。這也可以算是一種回味吧。
電影和戲劇有很多內在的聯系,戲劇的一次性表演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其導演能力的發揮,從另一方面來說這種一次性給導演更高的要求。但演員在戲劇中還是發揮中心的作用 ,而在表演時導演只能在靜靜的觀賞著,表演前的指導不一定在戲劇表演時必然帶來效果,但在表演時你完全無能為力。只能以這種狀態呈現 。可是電影導演就不一樣了。他可以反復一個動作、一個表情。直到最佳狀態為止。他在表演中都可以及時的指導。所以,電影導演更多體現的是導演的想法和藝術。導演可以做很多的工作。而正是在這諸多需要抉擇的工作中導演的藝術追求和風格在拍攝過程中不自覺的形成。
小說和劇本有距離,劇本和電影同樣有距離。這是勿庸置疑的。也許表達的是同一個東西,但是肯定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小說是一種藝術類型,電影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藝術類型。有很多的人對電影拍攝出來沒有和小說原著完全吻合而感到非常的不滿意、非常的惱火,我認為是沒有必要的。你並不知道導演在拍攝這部電影的追求是什麼,他沒有一模一樣拷貝小說原著的 義務。導演的想法不可能和作家的想法完全一致,張藝謀的電影《活著》和余華的小說《活著》的結尾有很大的不同,也許小說的結尾更震撼人心,但你不能說張藝謀的電影就不該有這樣的結尾。電影是一種雅俗共賞的大眾文化,沒有一點溫和的絕望的結局在電影中是不受歡迎的。也許有人要說法國新浪潮,那是另一回事。但是小說不同,讀小說的人大多是那些有文化的人,所謂受過教育的人,作家的願望之一就是讓讀者體味那種沒有任何依靠、沒有任何希望的孤獨。不同的藝術用同樣的標准去衡量是不合理的,有時候這種要求也是過分的,甚至是多餘的。
寫作是一種想像性的工作,而電影是一種把想像性具體化的工作。這種想像性的實現過程究竟會以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呈現是導演說了算。而不是作家說了算。只能說接近原著或者不接近原著。並且,我認為這並不是評價電影好壞的標准,你不能說一部精美的電影不接近原著就不優秀。說到底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強加給導演的任何東西都是不被接受的。但這不是說電影就不需要責任感、不需要使命感,它同樣追求深刻、追求本質的東西,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我個人認為若一個導演總是跟著編劇走,或者說跟著小說原著走,照劇本或者小說情節毫無保留的發展,是導演的失敗。
也許,若你想理解什麼是電影,《導演電影》可以給你一種思考的方式。它很特別,它讓你想很多關於電影的東西,它甚至讓你有自己關於電影的想法。

閱讀全文

與講電影的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水下鏡頭怎麼拍攝 瀏覽:395
放飛自我的愛情電影 瀏覽:540
歷史題材電影觀後感 瀏覽:525
日本一本好電影 瀏覽:132
音樂之聲懸哪個國家電影 瀏覽:740
丈夫給妻子做針灸哪個電影 瀏覽:169
與三體類似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96
2016北美電影安排 瀏覽:79
2021年3月電影上映的有哪些 瀏覽:543
韓國檢察官題材電影 瀏覽:39
男人撩妹電影大全 瀏覽:498
歷史上第一部越獄電影 瀏覽:422
摔跤吧爸爸電影網 瀏覽:891
電影剪輯視頻怎麼讓播放量提高 瀏覽:34
2017年夏天電影院的電影 瀏覽:989
2017上映的國外電影有哪些 瀏覽:71
劉德華電影第三部 瀏覽:450
白石茉莉器拍過哪些電影 瀏覽:545
劉德華周海媚演的電影 瀏覽:312
於謙賈冰大鵬電影 瀏覽: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