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推薦一部人性電影《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值得一看!
《金福南》是一部對女性生活刻畫的電影,重點並非是復仇,而是雕刻了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女性地位巨大化差異、畸形和備受歧視的生活。以及人性的缺失導致女主以暴制暴的悲慘事件。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後簡稱《金福南》)曾經和現在讓無數人嘆息落淚的犯罪電影,讓我我們的動容是故事本身折射的生活。
雖然這部作品後半部分充斥著濃厚的少兒不宜復仇鏡頭,卻將人性和社會中頻頻上演的極端展現了出來。在豆瓣10萬人評出了8.5分,內心默聲的認可,也是對女性自由和平等的呼喚和對人性的呼喚。
作為張哲洙的長篇處女作,多多少少繼承了金基德的風格:女性在電影中作為焦點,以冷酷極端的暴力方式揭露出社會問題。影片展現的冷酷暴力,只不過是人內心的一種潛在本能意識,更主要的《金福南》是選擇在講述故事的同時,釋放壓抑女性對生命的呼喚和尊重。
女性問題深刻而敏感,似乎這類電影可以擊碎那些飽受摧殘女人的內心。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女性歧視從未消失。
《金福南》中展現的不僅僅是女主金福南被任意踐踏的生活,更著重對現代社會中存在的女性地位差異進行了刻畫。
同樣在無島出生,長大後女二號鄭海媛進入了首爾金融行業,金福南則在幽閉的無島過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壓迫生活。
一個商業化氣息彌漫的大都市,一個荒涼冷漠的孤島;天壤之別的差距,卻同樣都面臨的一個問題:女性在社會中的生存地位。
鄭海媛在首爾高壓的生活環境下,被生活壓榨成了一個冷漠、偽善的女人。她可以尖酸刻薄地對待客戶,也可以在警察面前撒謊作偽證,但是她改變不了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少女欺凌事件,她也無法對街頭痞子的威脅而反抗。
說到底,鄭海媛也不過只是一個忍氣吞聲生活在大城市中的「金福南」。
另一邊,從出生就從未離開無島半步的金福南。她在島上被流傳下來的封建思想籠罩,女人生而低賤,被老公當豬狗,被老姑姑各種算計謾罵;除了忍氣吞聲地刨土豆、做飯、洗衣服,她似乎沒有任何辦法改變現狀。
首爾這種大都市生活一直都是金福南夢寐以求的,而停休的鄭海媛則選擇回到老家度假。兩個不同命運的女人碰撞在了一起,嘲諷而戲謔。
原本金福南以為海媛的出現會讓她得到解救,可是海媛一次次的冷漠最終讓金福南失去理智。
福南是女主,海媛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人物。海媛在影片開頭對於客戶的冷淡,對同事的誤解與粗暴,對福南發來的信件的無視,對送信的大叔的無理等種種其實都給觀眾奠定了她的第一印象——一個自私冷淡的女性。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首爾孤身女性打拚的不易吧。電影的起承轉合在於開頭時,她作為目擊證人看到女生被凌辱,卻因為不想惹事上身拒絕向警察談及真相;而結尾時,她卻果敢指出凶人,拿著一支筆直指混混的脖子,這不就是福南一系列殺人的動作嗎?這就是經歷整個影片的故事歷程後,給海媛帶來的心理上的改變。
電影作為一種戲劇化敘事,編劇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福南瘋狂挖土豆,瘋狂干農活,最後仰望刺眼的太陽,畫面定格,達到影片高潮!開始了她的復仇過程。作為觀眾,看到福南的女兒被撞死,其實明白這就是一根導火索,福南這個苦難女性,把海媛當作她唯一的救命稻草,把女兒當作自己活著的精神支柱。而海媛冷漠無視直至不管,女兒竟然被丈夫害死!身邊的老太婆們還誣陷造謠,這根導火索被點燃。符合邏輯的是,恰好無島上的老女人一直強調的「男人,不能沒有男人」的這些男人們,都出海了,才讓福南的前續殺人這么順利。
福南一共殺了七個人。三個老女人,丈夫和叔叔,出海的男人,來調查的男人。來調查的男人為什麼被殺呢?因為他沒有真正去做事,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女兒的死!很像電影《奧若拉公主》裡面媽媽殺的一系列相關責任人物。福南拿著彎刀直插脖子的時候,畫面是很血腥的,也特別逼真。到她殺」殺人兇手「萬宗時,我覺得心裡賊爽!萬宗被刀刺脖子倒地,福南一刀一刀插在他身上,再拿黃色的泥,類似於大便的一種醬(叫什麼來著,死活想不起來了..韓國人拌飯吃的東西)砸在萬宗身上。血腥!惡心!但看著滿足。
⑵ 電影或電視帶萬字的
電影:
《萬能鑰匙》
《萬有引力》
《萬紫千紅》
《X戰警:萬磁王》
《雷霆萬鈞》
《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
電視劇:
《我中了500萬》
《幸福生活萬年長》
《萬凰之王》
《萬家燈火》
《萬里追蹤》
《萬萬沒想到》
《關山萬里》
《江山萬里情》
《神警郝萬宗》
《萬曆首輔張居正》
《萬里長城永不倒》
《高考萬花筒》
差不多就這些了
有疑問,請追問
滿意請採納,謝謝
⑶ 電影《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具有藝術價值嗎
電影是極好的,但豆瓣排第一的影評是個什麼鬼?簡直不能忍。電影的教育意義不在於福南,而在於海媛。我前些天在路上碰見個小偷拿著長夾子翻一個妹子的包,妹子渾然不覺大大咧咧地走在天橋上,小偷一路跟著。旁邊所有人都看見了,男女老少,悄悄側目一下,依然各走各路。我本來也是不想管,我也是趕著上班,也是弱女子一個,也是覺得那妹子最多掉個手機錢包,而我如果直接與小偷起沖突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後果。
但是那一下我怒了。不是怒小偷的偷盜行為,是怒全民縱容犯罪的冷漠。我不能忍受這樣的世界,即使有一個人肯站出來也好,我必須證明給自己看並不是所有人都這么無動於衷。所以我拍了那個妹子一下,妹子反應過來,小偷收回了手。我到現在還記得小偷當時凶橫的眼神和臉上的刀疤。我迅速返身走開,後背都是冷汗。
也許有人覺得我這么做很不機智,沒錯是不機智,那小偷一看就不是善茬,而且那個地段的慣犯從來都是團體作案,我有個親戚當年就是這樣多管閑事被人捅了七刀。
但人除了所謂的理智所謂的明哲保身,該有點別的東西。
在我們的城
市裡,幾乎每個人都是海媛,沒有人會因為你「對妓女不開窗」,不幫助「纏人老太太」,不指認兇手(「推說帶了帽子看不清怕上庭」),撒謊推脫不為好友作證(「在院子里的時候當著那麼多人怕干擾,也怕對方耍賴,警察不信」)而怨懟你——比如豆瓣排第一的影評就覺得「她的確自私,膽小,懶墮,但她就是我們城市人的寫照,並非是非不分」。
這正是讓我憤憤的地方。
是的海媛是城市人的寫照,正如無島上那些禽獸都是無島人的寫照——生活在社會里的人,看不到自己的無恥之處,因為周圍都是一樣的面孔,祖祖輩輩都是一樣的傳統。
大家都如此,不代表對,甚至不代表應該理解。大家都如此,正是社會的可悲之處。
至於最後的結局,雖然我覺得屬於牽強洗白,但總算是給了點希望。畢竟該死的不是海媛這個人,而是她身上的,每個人身上的,冷漠。
這點希望是電影硬給的,不知道看的人懂沒懂——希望不在電影里,在看電影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