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成龍的電影簡介
中文片名
迷你特工隊
英文片名
Mini Special Force
更多中文片名
迷你特攻隊
更多外文片名
Mai nei dak gung i
Dragon Attack
Fantasy Mission Force
Mi ni te gong i .....(Hong Kong: Mandarin title)
影片類型
動作 / 奇幻 / 戰爭 / 犯罪 / 喜劇
片長
90 min / Germany:73 min
國家/地區
台灣 香港
對白語言
粵語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級別
Australia:M Norway:15 UK:15 Canada:13+ Canada:14 Canada:14A
發行公司
Aquarius Releasing Inc. [美國] ..... (1984) (USA) (theatrical) (bbed)
Rainbow Procts Limited [澳大利亞] ..... (2005) (Australia) (DVD)
上映日期
香港
Hong Kong
1982年
台灣
Taiwan
1982年
美國
USA
1997年 ..... (video premiere)
演職員表
導演
朱延平 Yin-Ping Chu
演員
成龍 Jackie Chan .....Sammy (as Jacky Chan)
林青霞 Brigitte Lin .....Lily (as Chan Hsia Lin)
王羽 Yu Wang .....Don Wen (as Yu Wang)
鄭少秋 Adam Cheng .....Amazon Leader (as Adam Cheng Siu-Chow)
Tao Da Way .....Billy
Fang Jung .....General
Shiu Bu Lia .....Stone
Gou Ling Feng .....Grease Lightning
張玲 Ling Chang .....Emily
孫越 Shueng Yue .....Old Sun
製作人
Chiang Wen-hsiung
Shen Hsiao Yin .....procer
劇情介紹
二次大戰期間,我方四位洋將軍被日軍俘虜後關在盧森堡,日軍准備四天後押往東京。聯軍為了營救這四位高級軍官,逐以50萬美金禮聘一支特工隊,在四天之內救出四位將軍。魔鬼上尉段宏找到老孫、草上飛、比利、雷莉他們組成迷你特攻隊,到盧森堡去救人質,在救援的路上,遇到敵人的阻擊,段宏中槍失蹤。特攻隊在路上遇到大牛、二妞兩人並結伴去營救人質。誰知竟有人搶先一步救走人質。原來段宏並沒有死,這些都是他設的一個圈套,讓兩幫人自相殘殺,他坐收魚翁之利。一場混戰後,特攻隊只剩下老孫和大牛、二妞三人,段宏為了獨吞酬金殺死了老孫。大牛、二妞在與段宏的激斗中也受了傷,最後段宏被炸死。
幕後製作
本片由朱延平導演,演員陣容堪稱豪華,不僅拉來了動作片巨星成龍加盟,還招攬了人氣美女林青霞,以及香港老牌武俠片紅男子王羽與鄭少秋。劇情基本是沿著《紅粉兵團》的大堆頭冒險喜劇路線,由全女班換為全男班演出而已,在內容上毫不新鮮。兼且本片以二次大戰為背景,但時空交代漏洞百出,結局更是不問情由的濫打一氣,成績教人失望,白白浪費了這個黃金的陣容班底。
㈡ 成龍十佳電影有哪些
NO.1.警察故事 這是大哥打鬥最牛的一部作品.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咱們老大自己說的.所以就按照他的醫院,把<警察故事>放在第一的位子了.在當時,成龍其實並沒有拍續集的打算,是迫於影迷的要求才拍了後來的2,3,4集的.由此看來,大哥的影響力真是無法形容~~~~~此片的打鬥無須我再多說,無論是片頭的追逐大巴還是片尾的商場決戰,都讓人看的眼花繚亂,熱血沸騰.尤其是片尾成龍打那個律師的場面,實在令人解恨,過癮!! NO.2.醉拳 呵呵,雖然第2部更成功,但其中的一些重要因素是由於第一部是成龍的成名之作.如果<蛇行刁手>是讓成龍小有名氣的話,那麼<醉拳>則是讓成龍大紅大紫.<醉拳>在一些權威網站上都被認為是導演袁和平的最佳作品.正是有了這部作品的問世,才有了成龍後來的功成名就.打鬥在現在看來毫無新意,但在當時卻令人嘆為觀止. NO.3.簡單任務(白金龍) 警察故事的第4部,也希望不是最後一部.90年代大哥電影中的打鬥很寫實,而這部就是大哥在其真實搏擊風格階段中的代表之作.大哥在龍堂一戰以一打眾,仍處於不敗之地,其動作中的雜耍和搏擊得到完美結合.結尾的水下戰斗令人耳目一新.與鯊魚的對手戲也讓人看的心驚肉跳. NO.4.醉拳2 這是成龍電影中最成功的一個續集,與第一部相比,無論是情節,打鬥,還是票房,第2部的醉拳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熒頻魅力><功夫精深><格鬥>的主編邁克利德說<醉拳2>的最後一段打鬥相信是後人都無法超越的.我想龍迷們都不會反對.因為這段打鬥實在太精彩了,僅拍這段打鬥就用了一個半月.而在當年的香港金像獎上,成龍也因次片擊敗了袁和平自己最得意的動作片<精武英雄>獲得最佳武術指導的稱號. NO.5.A計劃續集 這部電影沒有了大師兄和小師弟的加入,成龍反而表演的更加自如.與上一部相比,成龍的性格不再頑皮,倒顯得成熟不少.劇情上也比第一部更復雜,打鬥也更雜耍化和難度化.片尾與清朝衛士的打鬥比CCTV評為中國武俠電影歷史上第2精彩的打鬥,僅次於李小龍在<精武門>的打鬥. NO.6.師弟出馬 呵呵,這可是我個人非常非常喜歡的一部作品~~~片中的大哥表演的十分可愛,動作也十分精彩.成龍還在本片中首次運用了板凳功,扇子功等等,據說都是從民間絕活中發掘出來的,實在令人佩服!!片尾與韓國合氣道大師黃仁植的打鬥長達15分鍾,讓觀眾深刻領會到什麼是死纏爛打!! NO.7.奇跡 這可是龍哥個人最喜歡的一部作品了.就像龍哥說的那樣,片中沒有所謂的好人與壞人,社會上也沒有所謂的公平與不公平.記得大哥拍這個電影的初衷是因為有之前有人公開指責成龍"只是一介武夫".成龍便下頂決心拍一部有內涵的電影,成龍花了9個月布景,投資上千萬,終於拍成這部佳作.本片雖以劇情為主體,但動作比起以前有過之而無不及,龍哥在茶館的打鬥簡直精彩至極.片尾的打鬥隨短,但也設計的精妙有趣. NO.8.A計劃 1999年在北京召開的成龍電影專題會上,成龍說了一句話我記憶尤新:"如果大家看看<醉拳>再看看看<我是誰>,你會覺得不可思議."而我做天第N遍看完<A計劃>後,也有了這樣的感覺,我發覺這個電影這今天的角度看來確實存在一些瑕疵,當然只是劇情和拍攝方式上的,對於動作而言,這個電影確實值得動作迷一看.片中最讓人驚嘆的莫過於騎自行車那一段,這些動作的難度恐怕連電腦特技也很難做出來. NO.9.超級警察 警察故事系列不僅僅是成龍的代表作,也是香港電影鼎盛時期的代表作.而在這4部警察故事裡,大哥對於這部電影的特技最為滿意.大家肯定記得成龍大哥在片中被直升飛機吊來吊去的情景吧?從這部電影起,大哥的打鬥開始逐漸擺脫先前的純功夫+雜耍風格,追尋新的現代搏擊動作風格,令觀眾眼前一亮.這部電影雖然在當年的香港票房榜上排位第9,但卻是亞洲票房的最大贏家. NO.10.飛龍猛將 這是大哥,元彪,洪金寶三兄弟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拍攝於1988年,距今足足有20年了.本片在當時一上映利馬招來罵聲一片,尤其是日本(這與後來的<城市獵人>景況相同).因為成龍的影迷已經習慣於看成龍的偉岸正義的英雄形象,而成龍在本片中卻飾演一個愛泡妞的律師,難怪大家不接受.不過片中的動作卻十分精彩.三小福互搏的場面令人贊嘆不已,而片尾,成龍和賓尼繼<快餐車>後的又依次打鬥亦讓人大呼過癮.
㈢ 42年前窮小子成龍憑醉拳風靡亞洲,連鳥山明、木村拓哉都迷上他
前不久國慶檔動作大片《急先鋒》的熱映,將許久未露面的影壇大哥成龍再次帶回了觀眾的視線。
看完整部電影後,我不禁要感嘆一句:雖然成龍大哥依舊在影片中貢獻了精彩的打戲,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已經年過六旬的成龍是真的老了!
在成龍以往的電影中,他的打戲幾乎貫穿整部電影的始終,更是以幾乎「搏命」的方式去演繹每一場打戲。有人說,觀看成龍的動作電影,有一種親臨冒險的緊張感和刺激感。
但到了《急先鋒》,成龍選擇在影片里退居幕後,把更多在鏡頭前表現的機會給了新生代的年輕演員們。而在戲外,他更是成了後輩們尊敬的老師和大哥,不僅悉心指導演技、武打動作,就連片場的安全問題都考慮周到。
《急先鋒》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在迪拜拍攝商場追擊的那場戲。
成龍本想跟著楊洋從高處直接跳下去追犯人,結果在他捋捋袖子准備跳的時候卻犯難了,這時迪拜警官說"那邊有樓梯",成龍這才鬆了一口氣。
盡管這個情節被導演加了 搞笑 的成分,但看完後不禁有點心酸,也許以後,我們再也看不到成龍大哥在影片中縱身飛奔跳躍的震撼場面了。
作為90後的我,也是從小看著成龍的電影長大的。看著他在大銀幕上用血肉之軀「打」了幾十年,拼了幾十年,受過無數傷病,才能擁有這么多部精彩的作品和稱霸影壇的至高地位。
即便已經66歲了,他還是恪守著身為演員的職業操守,用敬業和熱忱向我們訴說著一個事實: 生命不息,演戲不止。
說到成龍的代表作品,有一部經典影片一定要拿來重溫,那就是 《醉拳》 。
《醉拳》是拍攝於1978年的動作電影,由袁和平執導,成龍主演。這部影片是成龍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憑藉此片在影壇嶄露頭角,一下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武打明星,身價也水漲船高,並由此確立了個人功夫喜劇的動作風格。
影片的故事內核並不復雜,講述了少年黃飛鴻從只會調皮惹事的混小子,在經歷人生的一番挫折與挑戰後,在師父蘇乞兒的教導下苦練醉拳,最終擊敗敵人的故事。
人們喜聞樂見的黃飛鴻的英雄故事,喜劇題材元素的加持,令這部電影一炮而紅。
《醉拳》誕生的年代,是香港武俠電影隨著電影商業化進程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繼而逐步走向輝煌的年代。
沒有特效參與,所有的武打動作都是演員一招一式用血肉之軀打出來的,不僅是影片主演、武術指導,甚至連一些充當背景的群演,都有著一身利落的功夫。
1971年,17歲的成龍以武師的身份正式踏入電影圈,通過擔任劇組的武術替身、武術指導逐漸向武打演員過渡。
1978年,已經參與過多部武打片的成龍表演經驗日益豐富,他開始轉變自己的傳統熒幕硬漢形象,將喜劇元素融入到個人表演中, 憑借《蛇形刁手》、《醉拳》奠定獨具個人特色的功夫喜劇表演風格,打破了以往武俠電影單一藝術模式的窠臼。
《醉拳》的大獲成功,與片中成龍那矯健靈活的身形、詼諧幽默的動作、極具觀賞性的醉拳表演息息相關,也和喜劇元素與江湖俠義的主題思想相結合的呈現方式密不可分。
《醉拳》當年上映後,不僅在中國引起轟動,還風靡了整個韓國和日本。
1979年,《醉拳》在韓國公映, 放映時間長達半年 ,觀影人次達到 145萬 ,創下了華語片在首爾的最高觀影人次記錄。同樣,電影在日本上映後,不僅令日本影迷為之瘋狂,還一舉收獲了 19億日元票房 的輝煌戰績。
那個時候,日本人追捧的男星是以高倉健、真田廣之為代表的成熟穩重型藝人,日本熒幕上出現的大部分男星都是一副儒雅沉穩的形象。所以當《醉拳》中那個性格跳脫、活力四射的功夫小子成龍突然出現,日本觀眾一時間都感到十分新鮮有趣。
《醉拳》在日本的風靡,不僅讓成龍獲得了日本影迷的大肆追捧,就連著名漫畫家鳥山明也成為了他的粉絲。熟悉鳥山明的人都知道,他的漫畫經典作是《七龍珠》,而《七龍珠》的創作則深受《醉拳》的影響。
鳥山明本人曾說道: 「沒有《醉拳》,就沒有《七龍珠》。」
《醉拳》在日本有多轟動,日本粉絲就對成龍有多痴迷。更有女影迷在聽到成龍結婚的消息後,一時無法接受,竟然用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醉拳》在日本,可謂是從戲里火到戲外。日本年輕人看了《醉拳》後,對影片中的武打招數念念不忘,有人專門為此去學習,還特別開展了一場醉拳PK日本傳統格鬥術空手道的比賽。
成龍憑借《醉拳》,除了奠定自己在日本影迷心中的寶藏地位,還深深影響了日本的一代偶像藝人。
日本國民巨星木村拓哉也是成龍的忠實粉絲,他後來在一檔綜藝節目里有幸和成龍相遇。
見到偶像的第一眼,他興奮不已,激動地表達到自己也曾是《醉拳》的影迷,那時看完電影後就天天模仿成龍在里邊的喝酒動作。
《醉拳》代表著功夫片新的崛起,也宣告了成龍璀璨演藝生涯的開啟。
時光荏苒,從《醉拳》到《急先鋒》,韶華易逝彈指間,斗轉星移四十年。當年熒幕上那個矯健偉岸的少年,如今已是華發叢生。英雄,也終將有遲暮的一天。
但英雄遲暮又如何,人無法抗拒年華的逝去和身體的老去,心靈卻可以永葆年輕。 成龍在66歲的年紀還在為事業拼搏,這不正是靠年輕的心態支撐著嗎?
《急先鋒》里有一場在非洲維多利亞大瀑布拍攝的驚險水上追逐戲,當時水流湍急,成龍駕駛著摩托艇飛馳在水面上不慎出了意外,足足在鏡頭前消失了40多秒,才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得以脫險。這驚險的一幕,令他的老搭檔唐季禮急得淚奔。
在成龍從影的幾十年間,他是真的用生命在熱愛演員這個職業,以無限熱愛演戲的情懷為精神支柱,在同歲月和年齡「搏鬥」。
成龍在2016年就已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也是首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華人。他對中國影壇所做出的傑出貢獻,早已無需多言。
而對於熟悉他的所有觀眾來說,成龍二字,不僅一個演員的名字,更是一種電影 歷史 的象徵和符號。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66歲的成龍雖然英雄遲暮,但他的電影人精神則始終像少年般蓬勃有活力。
㈣ 成龍電影中的武打部分與我們平時常見到的武打動作片有什麼不
復制一下其他人的總結《成龍的打鬥風格》
從1980年起,成龍電影的武打大概分成三種風格:
其一、街頭太保型。
前期的《師弟出馬》、《龍少爺》、後期的《重案組》都屬於這一類型。這種類型的特點是:成龍扮演的角色武功不高,對付對手十分吃力,因此手腳亂用,胡打一氣,武術招式運用的很少,打鬥十分接近真實的街頭毆斗,格鬥主要用於配合劇情。《師弟出馬》
、《龍少爺》 、《重案組》
其二、格鬥大師型。
中期的《快餐車》、《龍的心》、《飛龍猛將》,90年代以後的《醉拳2》前半部分都屬於這一類型。這一類型的特點是:成龍扮演的角色武功很高,基本能算上是全劇的最強戰士,格鬥風格硬朗,動作強悍有力,打擊感強烈,看起來很「爽」。這個類型都是與別人合作的結果,換句話說,是洪金寶和劉家良讓成龍變成了「格鬥大師」。《龍的心》、《飛龍猛將》、《醉拳2》
其三、芭蕾武者型
中期的《A計劃2》、《警察故事2》、《龍兄虎弟》、《奇跡》,90年代後的《紅番區》、《白金龍》、《醉拳2》的結尾部分以及去了好萊塢以後的《上海正午2皇家威龍》都屬於這個類型。這是真正的成龍風格:人物輕盈敏捷,招式出其不意,善於運用環境和道具,與人打鬥好像跳起優雅的芭蕾一樣,請不要把它與李小龍相比,因為他們追求的不是一回事,我更願意把它和偉大的卓別林、基頓放在一起。
從70年代末開始,洪成兄弟成為香港最舉足輕重的兩大班頭,為了打出自己的風格,他們或合作或獨力,共同創造了很多區別於李小龍的東西:
——剪接鏡頭,洪成電影的共同特點,一個動作由2-3個鏡頭組合而成:角色出招——擊中特寫——被打角色倒地(或摔撞玻璃牆壁樓梯等)的特寫。在李小龍時代,鏡頭只是對著李一個人拍。
——多用中長鏡頭,成龍本身較喜歡用中長鏡頭,而洪金寶則比較善用近鏡特寫來增強打擊效果。
——粉塵效果,香港電影後來普遍運用的一項發明,在頭發,衣服和鞋子里加一種叫「POWER」粉的東西,能有效增強打擊效果。
——大量運用特技演員,這方面成龍可以說是無人能出其右了,因為他本人就是一個特技超人。
——利用環境和道具,成龍獨有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