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大家推薦一些打擊拐賣兒童的電影或者科教片
1、親愛的
親愛的》是2014年出品的一部「打拐題材」電影,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趙薇、黃渤、佟大為、郝蕾、張譯等主演。電影主演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
5、失孤
《失孤》是2015年的華誼兄弟製作的一部「打拐」題材的電影,由彭三源自編自導,劉德華、井柏然、吳君如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1998年,雷澤寬兩歲的兒子雷達丟了,雷澤寬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尋子之路。一路上雷澤寬歷經艱辛,還認識了四歲時被拐修車小伙曾帥。雷澤寬幫曾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帶著曾帥送他的導航儀繼續自己的尋子之路。
⑵ 蔣欣主演的電視劇演員表。
電視劇
年度 劇名 角色 導演
1995年 《五男二女》 全月 李利宏
1996年 《墜子皇後》 喬清秀
1997年 《伏羲女媧》 少妍 顧琴芳
1999年 《混世奇才龐振坤》 紅葉 盧衛國
2001年 《大腳馬皇後》 秋菊 周曉文
2002年 《公安局長》 李繁 張國慶
《黨員馬大姐》 王艾嘉的同學 英達
2003年 《天龍八部》 木婉清 張紀中
2004年 《卧底雙絕》 夏紅 黃健中
《歡天喜地七仙女》 四仙女綠兒 胡貝易、江天
《聊齋之小翠》 畲姬 吳錦源
《危情杜鵑》 路曉娜 柳國慶
《神探狄仁傑》 方瑩玉 錢雁秋
《龍票》 席慕筠 龔藝群
《仙劍奇俠傳》 女苑/姜婉兒 於建福
2005年 《都市女人.COM之陰謀與愛情》 胡靈兒 張建成
《夫妻時差》 毛毛 孫皓
2006年 《大明天下》 慕容秋 吳子牛
《翡翠王》 馮娟 周曉剛
《醜女也瘋狂》 葉子 王金聲
2007年 《如果還有明天》 劉春紅 姜凱陽
2008年 《愛在日月潭》 江荷 李保平、丁仰國
2009年 《東方卡薩布蘭卡》 林娜 郜南、武洪武
《晚婚》 肖麗 周曉文、趙軼超
《生死記憶》 劉蓮花 姜凱陽
《戈壁兒女》 劉想 劉建華
2010年 《紅槐花》 鄭秀雲 雷獻禾
《知青》 李鴿 張新建
2011年 《後宮甄嬛傳》 年世蘭(華妃) 鄭曉龍
《我的燃情歲月》 葉葦 姜凱陽
《裂變》 古小鳳 陳亞洲
2012年 《箭在弦上》 徐一航 國建勇、餘明生
2013年 《棋逢對手》 柳碧冰-二太太 / 四太太 趙依芳、孫玲
2014年 《新閨蜜時代》 王媛 潘鏡承
《土樓里的女人》 林盛金/阿鳳
《邊城》(邊城春秋) 駱小冬 崔衛東
《二胎》 唐喬菲
待播 《華胥引》 宋凝
《女刑警李春春》 杜露西 馬驍
《麻雀春天》 葛紅菱 潘越
《老農民》
《花千骨》 紫薰淺夏
參演電影
2013《雙獨家庭的奢侈品》導演:龐好
微電影2013《那一刻,我聽見幸福來敲門》合作:孫淳
⑶ 這些所謂「失敗」的星二代,讓人看清了娛樂圈諱莫如深的「底線」
「子承父業」歷來存在於各行各業,所以順勢進入 娛樂 圈的「星二代」並不少。
但是藝人這種「起跑」靠天賦,「耐力」靠能力,同時非常考驗觀眾緣的職業, 所謂的「星二代」真能順利承接父母的衣缽嗎?
木村光希,爹是日本國民男神木村拓哉,媽是著名女星藤原靜香,因此她被日媒譽為「地表最強星二代」。
出道那天,日本74家報紙刊全版刊登那張融合了木村拓哉和藤原靜香的臉,自動坐擁百萬"祖傳粉絲"。
盡管資源飛起,但網友依舊沒有認可這位「星二代」。
沒有電影作品,卻拿到「明日之星獎」,網友炮轟。
T台走秀,先不說上長下短的身材比例,僅這貓步姿態......業務能力堪憂。
拍雜志,因為造型和媽媽過往形象「撞款」,遭批消費父母。
好不容易有了第一部電影《牛首村》,也被群嘲靠父母。
和木村光希一樣,出道前一條龍,出道後變成蟲的還有貝克漢姆和維多利亞的大兒子——布魯克林·貝克漢姆。
一開始要接小貝的班,踢足球。
無奈沒有天賦被婉轉勸退。
後又心血來潮喜歡上了攝影,於是父母用盡人脈,砸錢辦影展,出作品集。
盡管媒體極盡贊譽,但圍觀群眾卻不買賬。你能看出這是一隻大象?
「星二代」的名號不是原罪,但當實力撐不起這個名頭時, "強捧則滅"。
這樣的案例不止國外。
國內有很多所謂「星二代」也前赴後繼地趕往這個名利場。
即使父母「舉賢不避親」,如今仍舊在演藝道路上毫無起色,舉步維艱。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失敗」的星二代,為什麼他們就是紅不了?
陳月末:半路「出家」,為了火而改名?
父親:陳寶國 母親:趙奎娥
提起陳寶國,任誰都得說一句「老戲骨」,飛天、金鷹、白玉蘭三大電視劇主流獎項二度滿貫獲得者,大佬級別的表演藝術家。
妻子趙奎娥也是一名資深「戲骨」,只因照顧家庭淡出演藝圈。
陳老師功成名就,卻並不想兒子從事這一行,早早將兒子送到英國留學,大學專業更是選了和演戲八竿子打不著的機械工程,妥妥的理工男。
但人算不如天算。或許對演藝事業的喜歡是刻進DNA的吧,回國後的陳月末,鐵了心往演藝圈鑽,甚至還進修了導演課程。
眼見孩子對這行是真喜歡,陳寶國終於不再反對兒子演戲。開始不遺餘力帶著兒子進組,哪怕只是跑跑龍套。
《義者無敵》《老農民》《江山紀》《老中醫》《老酒館》……這些年,陳月末參演了16部影視作品,光是和親爹陳寶國合作的就有9部,比例相當高了。
2015年,在電視劇《龍匯鏢局》里,陳月末首次挑大樑出演男一號,一向都是"大男主"的陳寶國老師甘願為兒子"打起了醬油"。
在 娛樂 圈,年齡和實力都很重要,要麼年輕,有時間去歷練;要麼有功底,一旦有機會,就能釋放光芒。
反觀陳月末,進圈時間晚,也非科班出身,今年已經快39歲了,這在更新換代速度飛快的 娛樂 圈裡並沒有太多優勢。縱然資源多,至今依舊不溫不火。
其實,也不是做兒子的陳月末太差,只能怪父親太強大。
《大宅門》《漢武大帝》《大明王朝1566》《茶館》《北平無戰事》……陳寶國的這些優質高口碑作品,在國產劇中,能與之一戰的演員屈指可數。
每每和父親陳寶國同台的作品播出時,觀眾的眼睛往往都不自覺地放在陳寶國身上。
月末,月末,越來越末?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一直紅不起來,和很多演員一樣,陳月末想通過改名轉運,於是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陳奕丞。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他的演技明顯在進步中,在近一點的作品《老酒館》《大決戰》中的表現可圈可點。
至於以後的星運如何,還是要看接下來的作品和表現。
畢竟他爹說過: 演員不是憑臉蛋吃飯的,要靠真本事。
張可盈:轉戰話劇舞台
母親:張凱麗
和陳月末一同出現在《老酒館》中的,還有一位星二代——張可盈。
網上的同款名字很多。但只有這位張可盈同學有個上世紀90年代紅成現象級的演員母親:張凱麗。
從小到大,張可盈也算人們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出演英語版音樂劇《綠野仙蹤》的女主角,在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拿下金獎。
2015年,同時被中戲、上戲、上海音樂學院和香港演藝學院錄取。在香港演藝學院的第一學期,就獲得香港政府為鼓勵傑出人才頒布的最高額度獎學金。
在香港讀了一年多書後,選擇退學重考,以文化課第一的成績再次考入中戲。
但在 娛樂 圈,光有「學霸」的頭銜遠遠不夠。
娛樂 圈的成功標準是什麼?
淺顯一點來說,是人氣、熱度。
往深了說,得有「壓箱底」的代表作和持久的影響力。
第一次,是張凱麗送她去中戲報到,媒體全程記錄了她辦理入學的過程。
第二次,是綜藝《一年級·畢業季》的畢業大戲,因拍戲無法到場的張凱麗,用一封書信,承認了與張可盈的母女關系。
當時,何炅、高圓圓等一眾明星紛紛轉發評論表示支持。
博文轉發量高達十幾萬,這完全就是一線小花的熱度了吧。
只可惜,以歌手身份進軍歌壇時,媽媽刷人情卡,請來韓紅、譚維維、張傑等大咖助力,但推出的數支單曲幾乎沒有傳唱度。
張凱麗不管怎麼「奶」張可盈,也很難把女兒變成下一位「國民小花」。
在《聲臨其境》中,因為不尊重前輩,搶戲,被網友吐槽「情商低,不懂禮貌」。
如今張可盈成了一位北京人藝的演員。
由她擔任主演之一的話劇《正陽書局》上演時,張凱麗除了請來毛曉彤,孟子義等新晉小花,更請出老藝術家藍天野助陣(老版《封神榜》里的姜子牙)。
張可盈最新的話劇作品是《原野》,飾演「女一」金子,人藝上一版「金子」是實力派大青衣徐帆。
這樣的資源已經贏過很多人了,如果說「XX女兒"的身份是一種壓力,不如努力把它變成動力,等到人們稱呼張凱麗為"張可盈的媽媽"時,那種光芒才是誰都無法掩蓋的。
張思樂:去正劇「刷臉」
父親:張光北 母親:陳煒
張光北,《三國演義》里的呂布,《亮劍》里的楚雲飛,堪稱經典。
陳煒,當年和鞏俐等並被稱為中戲「五朵金花」,長相明艷大氣,氣質雍容華貴。
張思樂,中戲表演系2010級畢業生,同班的有秦俊傑、王紫璇,與喬欣同級不同班。
一家三口都是演員,父母聲名在外,唯獨女兒「一言難盡」。
小張想要征戰 娛樂 圈時,老張曾「百般刁難」,認為女兒首先顏值就不過關。
這一點,張思樂2014年參加節目時親口承認,曾因為長相而自卑,不僅被同學們稱為"小黑炭",去劇組探班時,大家甚至不相信她是她父母的孩子。
除了口頭打擊外,老張還讓女兒到劇組,體驗夏穿棉襖,冬穿薄紗的「艱苦」。
但張思樂還是鐵了心考上中戲表演系,與父母成為校友。
老父親雖嘴上說著「我們不會幫你,一切要靠你自己」,可私下裡也沒少為女兒打點關系。
然而父輩的成功哪裡是隨便輕易復制粘貼的呢?
大四時,張思樂參加綜藝《我不是明星》,張光北夫婦不僅自己去現場,還請出了「豪華」朋友圈,潘長江、付笛生、張凱麗前去助陣。
可惜被詬病蹭資源。
剛畢業,同學還在費勁跑劇組時,老張就帶著她拍了第一部戲——《特殊行動》,搭檔演父女,張思樂的角色,是女二。
隨後,又和父親演了《戰天狼》和《最美的青春》。
這些年,小張和老張的合作就沒斷過,她的很多資源都倚靠老張。
或許是見演戲這條路動靜不大,於是一家三口一手抓演戲,一手抓綜藝,先後參加了《回聲嘹亮》《全家都來賽》《媽媽,你真好看》等節目。
可惜,無論影視圈,還是綜藝圈,張思樂走了個遍,都沒見著啥大水花。
好容易靠著《巡迴檢查組》和《覺醒年代》兩部大熱劇有點熱度,卻因觀眾吐槽上了熱搜。
《巡迴檢查組》中,幾乎都在說她扮演的美女作家不夠漂亮,「這美人計,我佛了」。
最近一兩年,張思樂開始轉變戲路,選擇了很多正劇,她的顏值也確實走不了流量、小花路線,往青衣路線發展挺務實。
比如,在《啊,搖籃》中,張思樂飾演保育員周桂芝,就挺受好評。
除了演戲,張思樂本科畢業後,考取了紐約電影學院讀碩士,現在是中戲木偶劇系的表演老師。
對於未來,在某次采訪中,張思樂說會考慮成為製作人,嘗試做演員時無法實現的想法。
巴圖:進軍直播帶貨
父親:英達 母親:宋丹丹
父親英達,國內情景喜劇之父。
母親宋丹丹,小品Queen,春晚常客。
不論是天賦,還是職業起跑線,按理說占據優勢。
但現在幾乎所有人在提起他時,都只會說是「宋丹丹的兒子」,卻不是「演員巴圖」。
宋丹丹一直竭盡全力提攜巴圖,只要自己進組拍戲,都想方設法為兒子「謀」一個角色。
《老牛家的戰爭》里演過祖孫,《李春天的春天》里演過同事,《媽媽的花樣年華》里演母子。
讓人略有印象的角色只有《羋月傳》中的好勇鬥狠,舉鼎而亡的秦王嬴盪一角,但熱度可能真的只有三分鍾。
母子捆綁式出鏡收效甚微,巴圖依舊是個「小透明」。
於是宋丹丹又帶著兒子參加綜藝「刷臉」。
在《嚮往的生活》里,各種嫌棄和「黑」巴圖,「嫌棄」兒子是個廢物,想要「把兒子換掉」。如此接地氣的親媽吐槽,依然沒能讓巴圖圈粉。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然在 娛樂 圈沒能有一席之地,他卻在直播帶貨領域闖出一番天地,和媳婦一起帶貨。
從直播效果來看,巴圖真是深諳直播帶貨的精髓,各種小心思用得也是得心應手。
盡管也被詬病過滿滿的帶貨套路,但戰績還是能打的,有媒體統計某月巴圖帶貨成交量有3000多萬,分成的話大概能分600多萬。
曾經由宋丹丹帶著闖盪演藝圈的巴圖,雖然資源不錯,但始終像個「附屬品」。
現今,成為帶貨主播的巴圖,褪去被媽媽庇佑的光環,也更自信獨立。
隨手附贈一枚彩蛋,參加北京冬奧會的國家冰球隊隊長英如鏑是巴圖同父異母的哥哥,相較於英達對巴圖「不見,不關心,不過問」的狠心,英達對這個兒子可謂寄予厚望,傾力培養。
所以,巴圖一直以來的標簽就是「宋丹丹兒子」。但是他最喜歡別人這么喊他,因為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也許他天生就不適合在 娛樂 圈發展。現在他和妻子安心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正好印證了宋丹丹對他的寄望:做一個好人,能自食其力就行。
向佐:自家電影公司捧紅很多人,除了他
父親:向華強 母親:陳嵐
大背頭,金戒指,巧克力,提到「賭神」,周潤發飾演的高進是不能錯過的經典。
《逃學威龍》,第一部展現典型"周氏喜劇"表演風格的電影作品。
喜劇片:武狀元蘇乞兒、唐伯虎點秋香、鹿鼎記……
這些經典影片都來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香港永盛電影公司,除了電影,它更集齊周潤發、劉德華、周星馳、李連傑等巨星。
老闆向華強&陳嵐夫婦更因豪爽義氣的性格在 娛樂 圈廣結人脈。劉德華、李連傑、劉嘉玲等巨星都曾受過向氏夫婦的幫助。
可就是這對在香港電影圈可以「呼風喚雨」的向氏夫婦卻被呂良偉在《吐槽大會》上「揶揄」:向華強捧紅很多藝人,但是只有一個人捧不紅。
台下的「太子爺」向佐「蚌埠住了」:你報我身份證得了。
按理說,自家就有電影公司,向佐壓根就不用擔心沒片約啊。
李連傑和向家私交甚好,甚至收向佐為自己唯一的弟子,帶他從《霍元甲》里出道。
後來,繼續幫「太子爺」開「小灶」,帶他出演《投名狀》。
看看向佐在演藝圈的履歷:2007年,參演洪金寶的《奪帥》。
2010年,出演TVB年代劇《鐵馬尋橋》,與視帝鄭嘉穎和馬國明合作;《戀人絮語》,搭檔實力派女星林嘉欣。
2016年,參演《澳門風雲3》,導演王晶,演員陣容都是周潤發、劉德華、張家輝一眾影帝。
同年上映的電影《封神傳奇之雷震子》,向氏夫婦砸下五億捧兒子做男主,李連傑、古天樂、梁家輝等做配,卻以慘淡的2.9分評分收場。網友評價:"被雷劈叉了"。
請大牌明星助陣不行,那就向導演,編劇等幕後團隊發力 。
嗯,一次正確的調整。2019年,《我的拳王男友》請來導演杜琪峰+編劇韋家輝的"王炸"組合。
結果呢?
一周遊電影,內地票房僅收2450萬,豆瓣4.6分,差點毀了杜琪峰的名聲。
可以說,迄今為止,向佐已經和香港多半大牌明星合作過。
得虧家裡底子厚,夠他可勁兒造。有媒體做過比較,向華強「強捧」向佐的這些年,「隔壁」的星二代謝霆鋒已經掙下了幾十億身家。
砸錢、搭人情,這些機會如果給到別的演員,可能一兩部電影就聲名鵲起了。但向佐那些年最出圈的一次,還是被人調侃,撞臉蕭敬騰。
終於等到自己有熱度的那天,還是通過與女明星郭碧婷全程直播式的戀愛——結婚——生子過程。
引得甄子丹都在《吐槽大會》「感慨」:向佐走到今天真的完全沒有靠父母,靠的是郭碧婷。
黃愷傑:強捧不紅,被嘲「媽寶男」
母親:趙雅芝
黃愷傑這三個字放在 娛樂 圈,可能真的平平無奇。可他有一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紅到現在的超級「星媽」——趙雅芝。
趙雅芝有三個兒子,都說黃愷傑是最帥,達到 娛樂 圈入場資格的那個。
但「趙雅芝兒子」這個名頭在 娛樂 圈似乎不太好使,星二代黃愷傑的 娛樂 圈發展之路並不順暢。
從北電研究生畢業後,黃愷傑通過微電影出道,都沒出名,始終只是「趙雅芝的兒子」。
雖然也曾參與過《環太平洋2》這樣的大製作,可觀眾的焦點只放在了他的好身材上。
直到新版《新白娘子傳奇》中的「許仕林」一角,黃愷傑才終於「有了姓名」,只是依舊被嘲, 戲里戲外都有做趙雅芝兒子的運氣。
雖然在黃愷傑立下闖盪 娛樂 圈的志向時,趙雅芝化身「虎媽」放狠話說,男孩子要多磨礪,自己不會為他鋪路。
但看著兒子星途不順,趙雅芝不得不時常帶著兒子social,為他推薦文娛圈中的導演、製片人等,替他爭取資源。
這么多年,黃愷傑最紅的時候也就是和媽媽出席活動、上晚會或者走紅毯的時候,以至於母子同台演出的次數太多,被網友諷刺為「媽寶男」,只能靠著母親的名氣在 娛樂 圈謀生。
他們到底「輸」在哪兒?
張博宇,影後呂麗萍與影帝張豐毅的兒子。
高麗雯,王姬的女兒。
湯洛雯,其父湯鎮宗,叔叔湯鎮業。
鄒元清,閆妮的女兒。
……
娛樂 圈對這些「星二代」而言,好像來了,但又好像沒有來。
因為這里是「更勢力」的職場。
比如 ,很多人說沈月是最美「星二代」,但她媽媽邱淑貞身上那種又純又欲的氣質你怎麼超越?
說到底,明星表面要有抓人眼球的特質和萬里挑一的靈魂,內里要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不是單靠資源砸得出來的。
這也讓人看到了 娛樂 圈「諱莫如深」的底線:
往往大家只看到了資源和流量的一時風光,卻不知道那些紅了幾十年的常青樹,無一不是依靠自己硬核的實力以及留下的無數經典作品。
盡管大家都批評 娛樂 圈是個名利場, 可在這個名利場真正站得穩,走得遠的人,還是本事說了算。
比如同樣是「星二代」的謝霆鋒。
初出茅廬時,星二代身份加上叛逆的性格,他一度成為眾矢之的。
謝霆鋒自己也說,剛出道的前幾年,聽不到自己在台上唱了什麼,因為台下的噓聲更大。
證明自己的方法無非是繼續努力。
做音樂,滿腔赤誠。媒體稱他是「四大天王終結者」。
拍戲,以命相搏。據說香港保險業,有兩個明星的單是不會接的,一個成龍,另一個就是謝霆鋒。
現在提及謝霆鋒,「星二代」的標簽反而只能排到最後。
說到謝賢,他成了大家口中謝霆鋒的爸爸。
同款模板,還有被稱為「星二代清流」的郭麒麟。
這位德雲社的「少班主」,初出茅廬時, 一直被噴「靠爹上位」。
但也沒得選,只能和自己較勁。
郭麒麟聰明,他早就看清自己的優點和短板,知道在相聲藝術上難以超越父親這座大山,索性在演戲上下功夫,努力也得到了回報。
靠網劇和話劇磨煉演技,這才有了《慶余年》中「地主家的傻兒子」范思轍。
《贅婿》更成為他跨界成功的代表作。
這也是 娛樂 圈或者演藝圈中最簡單,卻也諱莫如深不為人知的底線。
只有站在底線之上,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斷向上打地基壘高牆,才能直達雲霄。
就像農民出身的王寶強一樣,沒學過一天表演,從0開始努力,也能收獲自己應得的榮耀。
所以藝人從來就不是一個「家族職業」,「星二代」的出身與生俱來,但「星二代」的光環得靠自己掙出來。
文/紅豬看電影編輯部:p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