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簡述世界電影史上的五大變革及各時期的代表作品
電影敘事形式經歷了鮑特的《火車大劫案》,格里菲斯的電影敘事觀念、美國默片「喜劇片」敘事以及卓別林的喜劇觀念的發展,他們對於電影早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印象派電影由路易德呂克和他的志同道合者一起開創,以謝爾曼杜拉克、阿佩爾岡斯、讓愛普斯坦等為代表人物,拍攝的代表作品主要為《流浪女》、《西班牙的節日》、《車輪》、《忠實的心》。
從1919~1924年,大約五年的時間里,以影片《卡里加里博士》為標志的德國表現主義電影誕生。這一電影美學流派同樣受到先鋒主義文藝運動的影響。德國藝術家們對於社會現實憤然不滿,並採用表現主義變形、誇張和奇特的藝術語言,作為他們內心恐懼、焦慮的外部精神的流露。
在好萊塢三、四十年代,最突出的類型電影為喜劇片、西部片、強盜片和音樂片。類型電影的製作和類型電影觀念的發展,盡管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電影的敘事形式和敘事語言;
但是這種「一切為情節服務」的方式,顯然誇大了現實空間,是電影成為某種儀式,在觀眾的心目中造成一個具有真實表象的幻覺世界。
(1)電影有哪些時間形式擴展閱讀:
世界電影百年本身就是人類以精緻、美麗、真誠的視覺語言進行心靈對話的歷史。仔細梳理一下百年電影史,無論從電影本體、美學本體還是人的本體切入,我們都會發現這種無處不在的對話精神。
這樣的每一部影片、每一個流派幾乎都構成了一種連接現實與夢幻、物質與精神、過去和未來的人文現象。
盡管新好萊塢電影和新德國電影的這些變化在今天某種程度上由他們自己所顛覆,或以新的科技手段所取代,但它仍舊是世界電影發展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和幾位重要的現象。它從更普遍的意義上證實了法國「新浪潮」時期電影美學革命則真正意義。
㈡ 電影的八大敘事手法是什麼
1、常規線性敘事。(按照正常時間模式敘事)例:《侏羅紀公園》很多就不一一舉例。
2、多線性敘事。(影片有很多個小故事組成,在一個時間段由其中的一個故事串聯起其他故事)例:《撞車》《愛情麻辣燙》。
3、回憶敘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憶進行現實與回憶的交叉敘事)例:《鐵達尼號》《大魚》《公民凱恩》。
4、環形結構敘事。(影片的開頭與影片的結尾相互輝映)例:《暴雨將至》《低俗小說》
5、倒敘線性敘事。(按照反正常時間敘事) 例:這種影片為數不多,國內更是沒有。法國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這種類型相當精彩。《5×2》(愛情賞味期)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婦離婚為開篇;家庭生活矛盾為第二節;結婚為高潮;相識為結尾。建議你去看看。
6、亂線性敘事。(整部影片毫無邏輯性,可以說是把所有片段、情節、人物全部攪亂,讓人無從得知現在過去和將來,只能靠觀眾憑借自己的記憶力屢順影片)例:《21克》《迷牆》《我們的音樂》。
7、重復線性敘事。(整部影片在時間上會有一個重復的時間點,每個故事都會從這個時間點上再次開始)例:《羅拉快跑》《愛情是狗娘》《羅生門》《英雄》。
8、套層性敘事:這類電影的敘事像俄羅斯套娃,一層套一層,一層一層,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形成一種套層結構。此類典型電影當屬《盜夢空間》。
(2)電影有哪些時間形式擴展閱讀
電影敘事〈cinematic narration〉,負責將電影里的情境或事件呈現或描述出來的論述活動。起源於六零年代,是結構主義的一個分支,最早是用於文學作品而非電影作品之研究,用於文學作品分析的時候,是利用文字串聯出行動,完成故事敘述。
而電影的敘事與其他敘事藝術相較之下,有者媒介根本的差異性,用敘事學分析電影時,電影的視覺性和展示性透過情節創造出畫面,延伸出更多畫面的意義所在。
在符號學廣泛用於其他領域之後,將影像,聲音符號化,敘事學至此開始用於電影作品的實際分析上,變成研究電影文本的科學方法。在符號學和敘事學之前的電影研究是電影的形式分析或作者研究為主,而符號學和敘事學研究開始把重點放在論述和文本的研究,而不是電影的整體研究,甚至於跨越並結合其他領域,例如心理分析,女性主義,社會學研究。
電影敘事學多元存在,無法給予單一定義。有些電影(包括當下常見的主流電影)屬於古典敘事的基本樣態,需要空間和時間,一連串因果論的事件,完成情結論述, 相反的,對立於古典敘事電影的現代和後現代電影,則是利用更多拼貼或特殊敘事電影手法運用,顯現主角內心狀態,創造新的敘事邏輯。
由於電影敘事樣態多元化,所以分析電影敘事學不僅沒有一個確定的規則可以依循,而且,分析模式也經常必須隨著影片建立。
以通論來看,決定我們依該如何分析一部敘事電影的元素,實在難以盡述,但是如何解讀一部敘述電影,並將它建構成為一個分析的客體,卻是一切影片分析的起點。
㈢ 電影史上有哪些經典電影是關於穿越時間題材的
時間循環類題材的開山鼻祖,非比爾·默瑞主演的《土撥鼠之日》莫屬,這部上映於1993年,有名且經典的電影。
《土撥鼠之日》講述一個男人被困在一天的時間里,重復又重復。前後經歷新鮮好奇、沮喪反抗,絕望崩潰、最後到溫和從容四個階段。
當最終菲爾走出時間困局,他人的世界只是度過了平凡的一天,而根據我查閱的資料,按照電影編劇的說法,菲爾大概經歷了100年的單日循環。
100年,是編劇的巧思,用它來象徵人一生的時間。因為在編劇眼中,我們大部分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重復著過日子。
我想,編劇的靈感也許是來自葡萄牙詩人費爾南多 佩索阿,因為他早就說過:「除掉睡眠,人的一輩子只有一萬多天,人與人的不同在於:你是真的活了一萬多天, 還是僅僅生活了一天,卻重復了一萬多次。」
看到這里,我不知道你是否會被刺痛,因為生活確實如此,但又無可奈何。
按照24歲畢業,60歲退休,我們大概有36年的時間,要在朝九晚六的職場中度過。在時間的大尺度下,其實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沒有意義的。工作唯一的意義,就是給我們提供勉強足用的生活物資。
工作消解人生的意義,甚至有很多人都無暇思考人生。這是當代人的困境,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看不到有效的破解方法。
那麼,如何將重復的人生過得看似有意義?
《土撥鼠之日》難得的是沒有隻挑火,更沒有宣導消極避世思想,而是建議一種合理的反叛方式,說是簡單,但又十分困難。
其一,是追求精神世界的豐富,像菲爾那樣,看書閱讀。
其二,是自我技能的拓展,像菲爾那樣,學冰雕,學鋼琴,學維修。
其三,是心態的調整,誠如上面截圖的對話,如果你看到杯子里的水是半滿,那麼潛意識里的心態是悲觀的,因為你給自己的預想是,杯子等待更多的水去填滿。而如果是半空的思維,那麼就存在無限可能性,你可以填你喜歡,酒精、砂礫都行。
如何把單調的日子過的風生水起,答案就是:讓自己處於半空的狀態,保持探索,保持好奇,勇於嘗試。
㈣ 延長影視時間可以採用哪些方法
影視藝術中時間表現手段主要有實時性,快慢動作回放,時間跳躍,反復疊加、分解和碎屑重組,空間等效和時間錯亂。
1、實時性。
即按照人類經驗中的時間順序展現。即看到的影片就是原汁原味的現實,影片中發生的事件和看電影的時間是同步的。
2、快進、慢動作和回放。
通過改變視覺和聽覺的處理方式,將時間的變化以加速或減速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得影片轉變成了現實之外的另一個層面。
影視及影視藝術的歷史和影視藝術的發展:
1、影視及影視藝術的歷史。
數字影視行業,這是一個新技術帶來的新領域,新媒體將傳播載體從廣播電視擴大到電腦、手機,將傳播渠道從無線、有線網擴大到衛星、互聯網,並呈現與廣播電視有很大不同的傳播方式,更好地滿足受眾多層次、多樣化、專業化、個性化的需求。
面對的影視媒體將是包括電視、手機、網路的綜合媒體。影視製作行業是在信息產業飛速發展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條件下應運產生並發展壯大的。全球的一體化的發展使得市場逐漸消失了國界,使的競爭更加激烈,影視傳媒就成為在今天信息時代成為宣傳的最佳方式。
2、影視藝術的發展。
由於進入了WTO之後,電影、電視業就面臨著西方發達國家電影和電視業的沖擊,電影和電視業面臨嚴峻的挑戰。將大力發展影視業和影視傳媒來提高在世界市場中的競爭力。
㈤ 國內電影院一般白天晚上一共放幾場電影,放映的時間大概是是什麼時候
一天大概六七場 周中的時候一般是中午開始放映 到晚上10點左右時最晚的了
周末嘛有時候9點多就會有第一場 晚上也是差不多10點左右
有的電影院也會在小廳里通宵循環放一些電影 但大多是類似錄像廳的設備 如果有需要lz可以自行選擇
當然 具體的還是要看各地的電影院安排了 希望這個答案lz可以滿意^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