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甘正傳》:心之所向,當之所願
《阿甘正傳》是由著名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於1994年拍攝的經典作品,是根據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阿甘正傳》改編而成。阿甘在影片是一個集美德於一體的化身,他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他是一種理想化道德的象徵,但又不完全是理想化的存在,更多的是人們渴望成為的一類人。
阿甘是一個弱智兒,智商只有75,但就是這么一個在別人眼裡的傻子卻實現了多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成就。
小時候,他在別人眼裡是個傻子,沒有朋友,最愛他的只有他的媽媽。媽媽總是對他說:人生就像一盒口味各異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吃到的是什麼。直到上小學時,他遇見了珍妮,那是他的第一個朋友,更是他一生的摯愛。他們一起玩,一起鬧,度過了整個童年。
後來,他因為跑的快而進入了大學,大學的生活過的很快,他玩了四年足球就順利畢業了,並且還會見了肯尼迪總統。
大學畢業後,他去參了軍,結交了最好的朋友巴布。他在軍隊里的表現很出色,得到了長官的贊揚。接著,他又參加了越南戰爭,在戰場上,他勇敢堅強,並且結識了丹中尉。越南戰爭中,他受了傷因此回到了美國,在療養期間,他因為打了一手好乒乓球代表美國訪華,成為了國際明星。
在他服役期結束後,他因為對巴布的承諾用自己的所有積蓄買了一艘捕蝦船,開始了他的捕蝦生涯,最後成為了億萬富翁。
有一天,他突然心血來潮想出去跑跑,結果這一跑跑了三年兩個月十四天十六個小時。這是一個偉大的數字,更是他精神的象徵。他不知道他開始跑步的意義是什麼,但當結束時,他明白了。他想起了母親對他說過的一句話:你得丟開往事,才能不斷繼續前行,這就是他跑步的意義。
阿甘的前半生貫穿著美國的歷史,那是一個浮躁的時代,阿甘就像是他們中的異類,但就是這么一個異類,卻成為了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星。與其說他是那個時代的異類,不如說他是那個時代最正常的人,導演所要表達的就是這種思想。
阿甘的母親在他的一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是一個堅強的女性,她的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影響著他。他愛他的母親,當他聽到母親病了的時候,義無反顧的拋下一切回家去看望母親。他對待朋友真誠、守信,他一直都沒忘記自己對巴布的承諾,他對待丹中尉也是一樣的誠懇。他用他的行動證明著自己,又感動著別人。他對待愛情忠誠、勇敢,即使被拒絕了多次,但他仍然愛著珍妮,想著珍妮。
阿甘在電影中的形象是偉大的,他一直在努力的生活。他害怕別人說他是傻子,但他究竟是不是傻子,其實從整部電影來看我們不得而知,這需要我們自己去感悟。而我認為,他不是。
阿甘的性格是有缺陷的,這從電影的開始就可以捕捉到,他是在看望珍妮的路上等車時向陌生人講述自己的經歷,這在正常人看來這人的確有點可笑,但卻是阿甘的魅力所在。他不管別人的眼光,只要他願意,他想做,就會去做,而我們許多人都只是想想就算了,但他是一個實干派。
他又是令人憐憫的。當珍妮說小福雷斯特是自己的兒子時,他特別緊張,因為他怕自己做錯了什麼,更怕小福雷斯特不夠聰明,但當珍妮說他是班上最聰明的孩子時他才放下擔心。他是令人同情的。
影片開始以一片隨風飛舞的羽毛作為背景展開,又以這片羽毛結束,羽毛隨風飄動落到阿甘的腳下,又從阿甘的腳下飛走,這片飛舞的羽毛就彷彿是阿甘,他漫無目的的走完了前半生,但確走的堅定,走的精彩。他心目中沒有方向,但每一次成功都向他指明了方向。這就是所謂的心之所向,當之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