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劉德華主演的這部經典港片,講的是香港警界最黑暗的一段過去
2010年,有個老人在加拿大病逝。
他病逝之時,香港廉政公署的通緝名單上,仍然寫著這位老人的名字,直到確認消息屬實後,這張通緝令才失效。
而這張通緝令,頒發日期是上世紀70年代初。
上世紀90年代初,向華強兄弟跟風《跛豪》帶來的梟雄片風潮,拍了一套這位老人的傳記片。
傳記片分為上下兩集,雖是跟風之作,但票房加起來卻有5300萬,雖是跟風之作,其影響力比之《跛豪》,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部電影,就是由劉德華,郭富城主演的《雷洛傳》。
其主角雷洛的原型,就是上述那位老人—曾經的香港總華探長呂樂。
總華探長,顧名思義,就是當時在香港警察系統中,華人警察的最高職位,再上去的職位就沒有華人什麼事了,都是由英國人擔任。
和《跛豪》一樣,《雷洛傳》的題材都是敏感的,因為其中的主要人物,不是在坐牢,就是被通緝。
《跛豪》中,一向以「敢」字著稱的出品人麥當雄,也不得不在片頭打上:「本片拍攝時,未經吳錫豪先生(人物原型)同意。如片內有模仿影射等情節,實屬巧合。並未可能引起不便之處,向吳先生致歉意」
同樣,拍《雷洛傳》時,呂樂也是看在向華強兄弟兩人與他有親戚關系才答應電影的拍攝,但是堅決不允許本片用其真名。
而劉德華本人也始終沒有去拜會呂樂,這點也讓呂樂耿耿於懷。
變成普通人後,呂樂身上當年那「大佬」的脾氣,仍然沒變。
在《雷洛傳》開始,警校畢業前的雷洛是這么回答教官的問題的:
可進入警界,日後他就變成這樣了。
電影的態度並不是非左即右,而是在貪污這個事情上,讓人覺得:其實雷洛也沒辦法,時勢如此。
比如,剛開始很鄙視警界這股貪污之風的雷洛,在堅持著自己的同時,卻漸漸地被邊緣化了。
而在努力辦事的時候,卻得罪了當時的大佬顏同。
(顏同這個角色,原型是當時四大探長之末的顏雄,但是呂樂本人對此的態度挺不爽的,因為他覺得顏雄從來都不是與他平起平坐之人,只是他的跟班。若比較起來,吳孟達在諸多電影中的跟班角色才像顏森)。
因為做警察不肯與人同流合污,所以混不上去,被排擠,甚至招來大禍。
沒錢娶老婆,連未來岳父都看不起自己—你就是個警察,連黑錢都不拿,你憑什麼賺錢養我女兒?
這一切之後,幸好有「蝦叔」扮演的老前輩這樣開導。而這個開導,卻也不是心靈雞湯,而是:
終於,才有了這樣的雷洛!
電影是根據呂樂為原型改編的,但和事實的相似程度有多少不得而知。
那句「本片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也就信了吧,但是港片裡面這句話,我覺得在中國電影裡面,是針對審查而言的一個偉大發明,比起金剪刀這招,不知道高明了多少。
只是在那個年代的香港警界,不貪污就沒有出路這樣一個畸形的環境下,縱然不對,但也不好說呂樂這樣做是錯的。
因為呂樂那個年代,香港的警界系統,就是香港最大的一個黑社會組織。
在華探長,黑道和洋人警司的相互勾結下,警隊的貪污之風超過任何一個行業。
而呂樂本人剛入警隊的時候,他也是從外勤一步步爬上便裝,能力是很出色的。
可是,在連洋人上級都撈錢的情況下,如果不貪,他根本升不上去,如果只是升不上去就算了,不願意同流合污的情況,基本上就宣判了你就要在警界被人給玩殘了。
有時候,不是想收錢,是給你錢,你不收不行。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其實是整個環境和體制的問題,畢竟,那個時候,消防員救火都要收黑錢才會行動。
當時,香港警界成立了一個反貪污部門,可是,在廉政公署成立之前,這個反貪部門卻變成了整個警界貪污最嚴重的部門之一。
《雷洛傳》沒有迴避當時這一背景,但是在這個背景下,卻把雷洛這個人塑造成了一個像八卦的白面那樣的人物。
八卦白色的那一半,大部分是白的,但是中間有一點是黑色的。
所以,在片中的雷洛,除了貪污這件事情外,包括長得帥在內,基本上是一個完人形象了:
當上總華探長後,合理分配收錢比例,讓整個黑道秩序及貪污系統井然有序;
對於失散多年,回來後帶來自己兒子前女友,他也願意一力承當;
更重要的是,他身邊的女人個個深明大義,大的要接納小的,小的願意退出不影響雷洛的生活;
對於小弟總是照顧周全,而對於對手,總是有勇有謀。
這樣的形象,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當時呂樂本人的施壓不得而知。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當時拍這樣的梟雄片,真的不好拍。
光是題材方面,這些梟雄不是坐牢就是隱居,隱居的大多還有通緝令在身,所以要真實地要在電影中反映這些人的生活,難。
更何況,這些大佬們雖然已經不在香港,但是在香港的關系仍然根深蒂固,那股勢力還在,電影公司要隨便拍他們,就會惹來麻煩,這樣的情況下,誰敢亂拍?
所以,敢拍這種梟雄片的,都是有一定背景能力的電影公司;敢拍出來的,都是和事實有出入的戲說電影。
比如呂樂本人,就覺得《雷洛傳》失實,比如片中警察拿警帽收保護費的段落,呂樂就覺得反感:「警察怎麼可能這樣去收錢,像個乞丐。」
而呂樂本人被稱為「五億探長」,這個名頭不得了,那可是五億!五六十年代的五億!
當然這個五億只是有傳,但是在48歲就可以提早退休,靠著收租和名下物業資產過著無憂生活的呂樂,資產再少,也當屬天文數字。
在廉政公署成立之前,呂樂通過建立了一條黑白貪污制度,養成了一條貪污生態鏈。曾經,呂樂的勢力在香港達到了一個無人可及的高峰:
新任警務處長不要親自拜會呂樂,呂樂就會放鬆破案工作,給對方顏色瞧瞧,直到處長親自登門上訪。
而高層警官只要和呂樂談過警務工作後,就不會再與他人談工作,高層會議,呂樂都被安排坐在最前頭。
應付黑道方面,呂樂說過:「根本不用親自抓人,有案件要破,就開口跟堂口老大要人!」
可見,成立廉政公署這件事在當時有多麼大的意義,香港警界之所以會從當時的一片污糟變成今天這樣,廉政公署功不可沒。
在廉政公署還未成立之前,香港警界也實現輪崗制,希望以這種方式來掣肘貪污之風。所以,呂樂也曾經和後來同為四大探長的藍剛對調職位。
但是,這種制度在當時卻得到了反效果,由於沒有監督,警察職權不受控制,反而給貪污提供了新的機會,加速了整條貪污鏈的擴大。
而廉政公署成立之後,在這些大佬們意識到,這次英國是玩真的之時,開始紛紛出逃。
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後,至1976年的兩年間,警隊內部已經挖出了近二十個貪污集團。而之前那些已退休退職的人士,看起來幸運得以逃脫,但是很多人的下場卻挺慘。
有的人,退休金被剝奪,長期被通緝只能隱姓埋名;逃亡國外的,有的語言不通又不能回來,這種生活可想而知。最重要的,他們的財產被凍結,即使能在海外使用,由於不清楚當地法律,用起錢來也要擔驚受怕。
就像呂樂後來在台灣的那些年,過著的就是一種隱居的生活。
「流落」台灣的呂樂,喜歡和同樣流落台灣的前部屬和探長喝茶,其中就包括曾志偉的父親曾啟榮(下圖,《金錢帝國》中,陳奕迅的角色就是以曾啟榮為原型)。
和在香港時候風光無限的大人物不同,在台灣的呂樂甚為低調,晚年時候更是很少出門,只是會前往仁愛醫院做物理治療,連剪頭發都是在仁愛醫院地下室的理發部解決。
而呂樂的鄰居,甚至不知道老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億探長」。
不管怎麼樣,盡管跟風《跛豪》,《雷洛傳》都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梟雄片代表作。
其中的陣容,絕對豪華。兩大天王劉德華和郭富城在其中扮演父子,而黃金綠葉秦沛,吳孟達,關海山更是表現傑出,關海山還因此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配。
而女主角,則有當時王晶的繆斯—邱淑貞以及港片女星代表人物之一的張敏。
而雖然電影監制之一是王晶,卻難得地沒有看到屎屁尿的東西。
同時,劉德華在裡面扮演的角色年齡跨度之大,甚至超過了「跛豪」中的呂良偉。
多的,就不多說了,在90年代的香港電影裡面,《雷洛傳》甚至放在香港電影傳記片裡面,都有其重要的地位。雖然第二部的後半段有點應付或不夠飽滿之嫌,但是劉德華和邱淑貞那段情還是很感人的。
尤其是在最後,邱淑貞彌留之際,雷洛為了滿足她見到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最後願望,這段戲在今天看來,依然能感動我。
片中,雷洛說:「你知不知道做人這么辛苦是為了什麼?為了吃飯。」
他說,他一生都在履行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其賞析電影,不如享受電影。
微信公眾號:庫布里克的小丑(id:joker-movie)
『貳』 槍響,劉德華中彈倒地,《忘情水》高潮部分唱起。這個劇情是哪部電影里的
《天與地》 1994年的劉德華用自己的天幕公司拍攝了《天與地》,影片可以說是主旋律的,甚至擯棄了以往以往香港電影里對黑幫的模糊美化的概念。在《天與地》里,黑白分明。來自黃埔軍校並且留洋法國歸來的緝毒專員張一鵬用自己的熱血捍衛國家的法制,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妻子家庭,最後包括自己。影片對國民政府的陰暗面進行了非常狠的抨擊。電影的卡司在當時來說不是很強勁,如果只從商業價值考慮,那麼也只有劉德華一人來帶動。但是戲里卻有很多老戲骨,包括劉松仁以及台灣的金世傑和顧寶明等。 在《天與地》里,電影使用了大量的長鏡頭,估計導演在拍攝時有一定的野心的。包括動作戲也是很多是通過長鏡頭一次完成,給人一氣呵成的感覺。印象最深的3組長鏡頭: 在上海警察局長顧寶明為緝毒專員張一鵬接風晚宴上,從張一鵬把煙槍用餐巾包起開始——顧寶明臉色一沉:小赤佬!這是上海!——張一鵬:這里是上海?你以為這里真的是上海?這里是美國、是日本、是英國、是法國...上海就是你們這些人拱手相讓的(其實這句話也適合今天的上海)——張一鵬帶妻子要離開宴場 ——顧寶明惱羞成怒,把餐桌掀翻——張一鵬:我不怕你,我是南京派來的... 這個鏡頭應該是整部電影里最長的一個,長達2分多鍾。當然,大家千萬不要拿《天與地》和蔡明亮或者賈樟柯比較。 張一鵬回南京請求上司增援人手,上司駁回,並讓張一鵬在辦公室外等候(間接導致張的妻子被黑幫襲擊導致流產)。這組長鏡頭比較有印象的是張在孫中山的頭像下徘徊等候,表現了原本可以躊躇滿志的張專員那一時刻對自己信仰的迷茫。 張一鵬妻子被暗殺(其實是要暗殺張,但被妻子擋住子彈),張一鵬失魂落魄的抱著妻子在雨夜狂奔,插曲《纏綿》響氣。抱著陳少霞的劉德華到最後也是無力停下(我估計這一段,是導演對劉德華說:你就一直抱著她狂奔,直到你跑不動為止),角色和演員在這個場景里統一。 而最後,盡管他曾經為了這個政府失去了所有包括妻子家庭以及朋友,但他堅毅的眼神告訴我們他依然可以再次投入他的信仰和他的民國政府,但是《天與地》卻要一悲到底,或者一黑到底,在列車上,新任上司對他說:「對不起,只怪你你生不逢時!」,然後就是那一槍,槍響是渾濁的,國家也是渾濁的,他所忠誠信仰的理想和國家給了他一個這樣的結局。「曾經年少愛追夢,一心只想往前飛...」,這是電影最後的片尾曲。這兩句歌詞倒是正好適合給張一鵬。 《天與地》無疑是劉德華作為投資者和主演,具有野心的一部電影,他收斂了自己在當時其他作品裡的張揚的耍酷,正氣剛毅的演了一個亂世中的悲劇愛國英雄。 可惜這樣一部電影,並沒有得到影評和獎項認可,而一千多萬的票房也是遠遠不夠成本回收。天幕公司的失敗也是劉德華誠意電影在香港的失敗。
『叄』 浣犺繕璁板緱鍝涓鐢靛獎寮澶達紵
銆婃殫鎴樸嬬殑寮澶達紝鍒樺痙鍗庤蛋涓婂ぉ鍙般傝繕鏈夎瘡絀挎暣涓鐢靛獎鐨勪富棰樻洸銆傚尰鐢燂細緋熶簡錛屾伓鍖栧緱寰堝揩鍒樺痙鍗:榪樻湁澶氫箙錛熷尰鐢燂細鍥涗釜紺兼嫓錛屽傛灉浣犲唴鍑鴻錛屽氨闅忔椂閮戒細姝誨垬寰峰崕錛氫笉瑕佺揣錛岀粰鎴戝洓涓紺兼嫓鐨勬㈢柤鑽鍖葷敓錛氭垜鎯蟲垜浠涓嶄細鍐嶈佷簡鍒樺痙鍗庯細榪欒緢瀛愯屽凡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