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哥特電影導演

哥特電影導演

發布時間:2022-05-14 00:03:55

㈠ 推薦幾部類似於《罪惡之城》的哥特式電影

1、《守望者》

對許多DC粉來說,這部2009年的作品簡直就是不世出的神作,也是扎克·施奈德的巔峰。本片毫無疑問是哥特式電影最典範代表。

㈡ 介紹幾部哥特風格的電影

蒂姆波頓拍攝的許多電影都是這方面的
《無顏之眼》很早很早的片子
《夜訪吸血鬼》湯姆克魯斯
布拉德皮特
經典的老片子
《吸血鬼女王》斯圖爾特
湯森德的片子
不一樣的吸血鬼風
但還是很哥特的
《僵屍新娘》
《聖誕夜驚魂》
《鬼媽媽》這三部都是哥特風格的動畫
《黑夜傳說》1,2,3
1和2都很好看
現代哥特風
3就別看了吧。。
《范海辛》吸血鬼獵人
《狼族盟約》也算是吧
《蓋娜》法國片
這片子片源很難找
《剪刀手愛德華》約翰尼德普
沒說的
《理發師陶德》同上
《道林格雷》比較新的片子
我看著不錯~
《烏鴉》很有名了
《愛麗絲夢遊仙境》蒂姆波頓近兩年的大作
《寂靜嶺》恐怖元素較多了
《康斯坦丁》又叫地獄神探
帥哥演的
《魔鬼代言人》
《大魚》有一點哥特的感覺
《漲潮海岸》加拿大片子吧。。
《格林兄弟》這個
我不是很喜歡
但還是值得一看的
《暮光之城》這個我也不知道算不算
個人覺得沒啥哥特風
不是有吸血鬼就叫哥特的
《罪惡之城》暴力美學
《斷頭谷》依然是約翰尼德普

㈢ 除了蒂姆伯頓還有哪些比較好的哥特風電影導演

吉爾莫·德爾·托羅1964年10月9日出生於墨西哥哈利斯科的瓜達拉哈那。受信奉天主教的祖母的影響,吉爾莫從十幾歲起就對電影拍攝產生了極大興趣,並師從迪克·史密斯(Dick Smith)學習化妝和效果,開始自己拍攝短片。
80年代初,做了近10年化妝主管的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吉爾莫是電影方面的全才,擔任過導演、演員、導演助理、編劇、製片人等。
代表作品有《猩紅山峰》《環太平洋》《魔鬼銀爪》《刀鋒戰士Ⅱ》《潘神的迷宮》

㈣ 哥特風格的電影作品 導演

Gormenghast

簡體中文名: 歌門鬼城

導演: Andy Wilson

主演: Jonathan Rhys-Meyers / Christopher Lee / Stephen Fry

上映年度: 10 June 2000 (USA)

仇雲蓋堡。也有人叫它歌門鬼城。原作者馬文·匹克(Mervyn Peake, 1911-1968),英國詩人、劇作家兼小說家。出生於中國,父親是個傳教醫生;因為住在中國的緣故,他將幼時所看到的異國風土,以自己的視界表現在小說中。二次大戰期間開始寫他最著名的小說《Gormenghast》系列。2000年,由英國廣播公司BBC改編拍攝的四集電視劇《GORMENGHAST》,由JONATHAN RHYS MEYERS主演「廚房男孩」STEERPIKE。

在這座世世代代堅守著城牆的石頭一般森嚴冷硬的律法和制度的古城裡,在冷酷無情,整日與白烏鴉和白色波斯貓相伴的領主夫人的統治下,這城裡所有的人眼中都有那麼一絲象囚徒一樣的迷茫和絕望,彷彿被吊線操控的木偶,也有人懷著逃離桎梏的夢想整日碌碌無為,比如領主繼承人TITUS,也有人天真,好奇,渴望著不一樣的生活,卻為禮教和家庭束縛,比如TITUS的姐姐LADY FUCHSIA。在這些人當中,邪惡的,富有野心的,為了一步步高攀不擇手段的STEERPIKE,他是最最聰明最最強大最有天分的人,卻因為他低賤的出身,始終被人貶為「廚房裡的老鼠」。那年輕的領主唯一的作為就是殺掉了這個惡貫滿盈的叛變者,他對自己的母親說:「這個人,才應該作你的兒子。」只是因為出身,他的才能被用來除掉一切擋住他的路的人,錯的是這個古城的制度,他沒有錯,他的夢想沒有錯。聽聽他對自己從第一眼就深深愛上的LADY FUCHSIA傾訴的吧:「我不相信除夢想以外有什麼東西是自由的,我們都會做夢。我夢想著平等。我相信這世界將不會再有貧富和強弱之分,平等就是一切。當一些人在挨餓而另一些人在浪費他們所擁有的,你難道不認為這不公平嗎?難道你不認為勇者和有才能者應該受到褒獎嗎?難道才能不是和財富一樣重要嗎?難道殘酷和貪婪不應該被制止?」在這個一切不公和荒唐都理所當然成為「紀律」,甚至連早餐的雞蛋該是紅的還是藍的都界定得一絲不苟的古城裡,STEERPIKE的出現吸引了天真幼稚的FUCHSIA,卻使整個城堡如臨大敵。他燒了領主的圖書館,導致領主發瘋自殺,因為FUCHSIA姨媽辱罵他而下蠱害死她,慫恿領主的雙胞胎妹妹成為共犯最後囚禁她們直到餓死,最後連壞脾氣的秘書也不放過。他愛FUCHSIA,卻毀了她的家庭,最後她拿著STEERPIKE送給她的已經乾掉的玫瑰,在瓢潑大雨中跳進了滿城泛濫的洪水。兩個相愛卻註定互相傷害的人,最終只能死在同一片汪洋中。
當TITUS終於找到奶媽當年生下的妹妹,躲在荒郊野外不諳世事的她卻被閃電劈死,於是他選擇了離開,離開浩劫後孤身一人的母親,離開她究其一生保衛的仇雲蓋堡,奔向夢想中充滿未知的自由。
「我憎恨石頭。」
「我要多瘋狂有多瘋狂。」
一個決意逃避,無能的統治者,堅定的懦夫。一個誓死拼個頭破血流,驚世駭俗的廚房伙計,邪惡精明的老鼠。他們各自的夢想,無關對錯。

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

簡體中文名: 紅死病

編劇: 查理斯 比尤蒙特 (Charles Beaumont) / Edgar Allan Poe / R. Wright Campbell
導演: 羅傑 科爾曼 (Roger Corman)

又名: 紅死病的面具

這部電影入了世界恐怖片前二十

根據愛倫坡恐怖小說改編,講述十二世紀帕斯伯親王(尼格古林飾)篤信邪魔撒旦,為了滿足其慾望,以嚴苛的租稅駕馭農夫,逮捕了二個農民領袖吉諾(文森特.普賴斯飾)和范卻絲考(哈索.庫爾特飾)的父親以逼迫范自毀良知崇尚邪惡。親王對范的喜愛,引起茱莉安娜(珍妮.亞絲飾)的忌妒,也投向邪惡,但卻無法得到帕親王的歡心,遂幫助范救二位領袖逃走,但仍被捕回。親王給了他們五把小刀,其中一隻有毒,令二人割腕,范父欲刺殺親王不遂被殺死。吉諾被流放到紅死病蔓延的鄉間,得到一紅衣人相助,返回城堡。而親王及其它貴族亦傳染了紅死病身亡,只有范及吉諾倖免遇難。後來才得知,原來紅衣人即是死神的使者。一部令人驚顫不已的恐怖片由此生成,演員將角色的心理活動詮釋得絲絲入扣,色調鮮明,搭配上完美的音樂,使影片攝製得更加完美。...

陰風陣陣(Suspiria)

導 演: 達里歐 阿吉恩圖 (Dario Argento)
編 劇: 達里亞 尼古洛蒂 (Daria Nicolodi) / 達里歐 阿吉恩圖 (Dario Argento) / Thomas De Quincey

類 型: 驚栗 / 恐怖 / 荒誕

別 名: 坐立不安(台)/陰風陣陣(港)

主要演員:
阿杜 基爾 傑西卡 哈珀 瓊 貝內特

劇情簡介
Suzy Banyon,一個年輕的美國芭蕾舞者,在一個大雨的夜晚來到德國一所有名的芭蕾舞學校,懷疑自己所在的學院實際上是魔女的巢穴,於是一系列的恐怖事件發生了……
從她抵達校園的一開始目睹一名驚惶失措的女子跑出校園,接著就不斷的聽聞或目睹一連串怪異與謀殺的事件,整個學校像是被詛咒了一般,最後Suzy決定逃離這所學校所帶來無法解釋的一切怪異現象。

Dellamorte Dellamore

簡體中文名: 魔誡墳場/愛與死

導演: 米歇爾 索伊 (Michele Soavi)
編劇: 吉安尼 羅曼尼 (Gianni Romoli) / Tiziano Sclavi
主演: Rupert Everett / Anna Falchi

狄拉莫是墓園的管理員,年紀經經卻喜歡離群索居,專心一志管理墓園,唯一的朋有就是他的助手納吉。不知道是什麼瘟疫作怪,葬在墓園里的屍首竟然復活了。另一方面,狄拉莫夢想的愛情也終於來到,他第一次和她幽會時她是個俏寡婦,第二次相遇時是市長的秘書,第三次見面時搖身一變成了妓女。她到底來自何方?是人?是鬼?接二連三的稀奇案不斷發生,狄拉莫也終於想走出墓園,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他倆的命運將如何?墓地的活死屍又該如何遏止呢?

殺戮寶貝 Kill,Baby...Kill!(1966)

1966年的,即是Bava第一部得到關注的鬧鬼電影。或許影片相當地有名,可經不起推敲的布景、冗餘繁雜的對白、略顯樸素的聲效並沒讓這部影片因此得到什麼好評。事實上影片的粗糙不言而喻,而將之與狹義上的B Movie劃清界限的,到底還是Bava獨特的技法。

單純從拍攝上說,有一些內容是相當具有創造性的:
(1)小女孩跳動的皮球。相信我,這是比起寂靜走廊上響起的腳步聲更加肅穆、神秘的恐懼;
(2)男主角追趕皮球,發現盤旋向下,通往未知領域的階梯。影片的尾聲,他的女助手因為重復行走這段階梯而陷入了暈眩;

(3)同樣是「輪回」。這是非常著名的情節:男主角追趕逃出房間的不速之客,在奔跑穿越多個房間後,發現那個人就是他自己。鏡頭的剪輯非常巧妙,簡約而獨特。

故事上,這個年輕法醫調查村民離奇死因,突遇小女孩怨靈作祟,最終因果報應,兇手自盡的故事不無單調乏味之處。影片非常慢熱,堪比Pupi Avati電影的慢條斯理。影片中看不到被後世無數導演引用的一些定勢(諸如鬼魂出現在鏡子中,夜晚突然出現在床頭,或者兩眼冒血地說道「為什麼不來救我……」之類的話),小女孩幽靈的行為沉靜內斂,更多的時候扮演著指引者的角色。幽靈或許無情,然而害人出於仇恨;而系列兇案的真凶,一名女巫最初的動機是出於救贖。影片並沒有討論善惡,因為這是不必要的(某些日本電影真的該好好取經)。這就是Bava早期風格的真實記錄,這就是所謂的義大利式哥特恐怖電影。

The Addams Family

簡體中文名: 亞當斯一家

導演: 巴里 索南菲爾德 (Barry Sonnenfeld)
編劇: 卡羅琳 湯普森 (Caroline Thompson (I)) / Charles Addams / Larry Wilson (I)
主演: Christina Ricci

又名: 阿達一族 / 愛登士家庭

注意:純粹的喜劇

亞當斯庄園里住著一個典型哥特式家庭。戈梅斯(勞爾·朱力亞 Raul Julia飾)和妻子(安傑麗卡·休斯頓 Anjelica Huston飾)終年生活在這里,到處彌漫陰郁腐敗的氣息。二人感情如蜜,有一雙喜歡玩謀殺游戲的兒女。戈梅斯的心裡,卻埋藏著一個傷疤。那就是他曾經和哥哥費斯特失和,費斯特已經失蹤25年,戈梅特仍然放不下對哥哥的惦念。
一心要奪取亞當斯庄園和這里的財富的母親有一個兒子戈登(克里斯托弗·洛伊德 Christopher Lloyd飾),貌相跟費斯特相向。於是,一場陰謀上演了,她教唆戈登佯裝費斯特潛入亞當斯庄園,利用戈梅斯的兄弟情一步一步地奪取庄園。
果然,戈登的到來不僅使戈梅斯大為驚喜,他漸漸融入這里的家庭生活,戈梅斯一家也隨之陷入危險的泥沼中。當他們被奪走家產,凄苦淪落時,事情又有了峰迴路轉的變化。

Nosferatu: Phantom der Nacht

簡體中文名: 吸血鬼

編劇: 布拉姆 史托克 (Bram Stoker) / 沃納 赫佐格 (Werner Herzog)
導演: 沃納 赫佐格 (Werner Herzog)
主演: Klaus Kinski / Isabelle Adjani

又名: 吸血僵屍 / 魔鬼諾斯法雷圖 / 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

就logic所知,那個愛爾蘭人的dracula至少已經有了16個被公認不錯版本,雖然裡面的dracula的相貌齷齪,但僅憑一個結尾就可以忽略不記...廢話完.

1850年,在美麗的威斯瑪小鎮,哈克將啟程遠行,留下妻子露西,後來他遭遇卓古拉伯爵,鎮上的人紛紛傳染瘟疫而死。他們懷疑有吸血鬼混跡人群中,知道自己已成為目標。

Häxan
中文譯名:女巫們:歷代的巫術

Director:Benjamin Christensen

Writer:Benjamin Christensen (writer)

Release Date:27 May 1929 (USA)

Tagline:Benjamin Christensens stora film.

《歷代的巫術》(Haxan)可以看作是一部有關宗教巫術的准記錄片。1919 到1921間,丹麥導演本傑明·克利斯登森創作了這部瑞典與丹麥合拍的超越時代傑作,並在該片中扮演魔鬼一角。《歷代的巫術》由於嘲諷抨擊了教會的偽善、荒誕與殘暴,在很多歐洲國家被列為禁片。影片中有諸如烹煮嬰兒、生吃人肉、教會酷刑與女巫聚會等場景,既恐怖可怕,也透露著某種臆想般的荒誕感,使影片的主旨得以強化。即便今天看來,這些受到法國版畫家雅克·卡洛和荷蘭「農民畫家」彼得·勃呂蓋爾風格影響的段落,仍然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和強烈的沖擊力。

眾所周知,當時的電影剛剛誕生不久,還處在幼稚期,完整的有故事情節的影片還是鳳毛麟角,電影特技也是簡單粗糙,所以克里斯滕森採用了紀錄片的形式,為我們在銀幕上復現了一些有關「巫術」的影像資料。說是紀錄片,但其中的鏡頭基本上是擺拍的,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倒更像是一部專題片。但不管怎麼說,這是哥特文化第一次融入到電影藝術的表達領域里,異教、死亡、巫術等陰暗面元素第一次成為了電影的表現主題,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哥特電影。由於影片的主題過於超前,《歷代的巫術》遭禁映達數十年之久,到二戰以後才被解禁。值得玩味的是,歷史上的哥特民族可能也正是來自於瑞典所在的斯堪地納維亞地區,相隔千年之後,也正是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人類第一部哥特電影。

Faust

簡體中文名: 浮士德

編劇: Christian Dietrich Grabbe / Christopher Marlowe (I) / 楊 史雲梅耶 (Jan Svankmajer)
導演: 楊 史雲梅耶 (Jan Svankmajer)

Vampyr - Der Traum des Allan Grey (1932)

又名: 吸血鬼

導演: 卡爾 西奧多 德雷爾 (Carl Theodor Dreyer)
主演: N. Babanini / Albert Bras / Henriette Gérard

吸血鬼的傳說在西方流傳已久,德萊葉主要基於作家勒法努(SheridanLeFanu)的小說《吸血鬼卡米拉》(Carmilla)改編。

投資人Julian West男爵同時擔綱主角,其他演員也多為業余。為了改變《聖女貞德》的商業失敗和避免被人譏笑為「聖徒導演」,德萊葉在《吸血鬼》里在影像上做了徹底的自我顛覆,他完全放棄了大特寫、快速剪輯的強烈風格,反而偏向行雲流水般的長鏡頭,片中貫穿的情緒也變得冷靜、疏離。和《聖女貞德》一樣,影片拍攝時間也持續了足足一年。同樣遭遇商業失敗,但多年之後此片被譽為影史上最出色的恐怖片之一。

名義上這是德萊葉的第一部有聲片——實際上採用的還是默片形式,除了少數地方出現了幾次口齒不清的對話。由於影片是德國投資,在法國拍攝,為了兼顧各方,必須拍英語、德語、法語三個不同語言的版本。不可能找到那麼多同時掌握了這三門語言的演員,所以這也是盡可能減少開口說話的原因之一。《吸血鬼》一片當然是後期配音,一旦有演員講話的場景,都會一式一樣拍上三遍,為的是模擬三種語言發音的口形。

從《聖女貞德》到《吸血鬼》,為德萊葉打造無與倫比視覺效果的一直是攝影大師Rudolph Mate。《吸血鬼》大部分時間仍採用德萊葉擅長的室內劇形式,少量外景一律在清晨薄霧籠罩下拍攝,這為畫面帶來了特殊的朦朧灰暗效果,模糊了現實與夢境的界限。

Et mourir de plaisir(1960)

又名: 血與玫瑰

導演: 羅傑·瓦迪姆 (Roger Vadim)
主演: Mel Ferrer / Marc Allégret / Alberto Bonucci

中文名稱:惡靈之淚
英文名稱:Mother of Tears the Third Mother
電影導演:達里歐·阿基多 Dario Argento

◎簡 介

本片為達里歐·阿吉恩圖「母親三部曲」的終結篇,講述了一名美國女學生莎拉無意間打開了一個密封的盒子,從而釋放了世界上最具邪惡力量的女巫,恐怖隨之蔓延開來,為拯救人類,莎拉必須趕在惡靈之淚發揮力量之前,阻止她們邪惡的企圖

㈤ 哥特風格的電影是誰發明的{名字} 他的所有電影作品

早在1921年,一位名叫克里斯滕森的瑞典人就拍出了一部名為《歷代的巫術》的影片。眾所周知,當時的電影剛剛誕生不久,還處在幼稚期,完整的有故事情節的影片還是鳳毛麟角,電影特技也是簡單粗糙,所以克里斯滕森採用了紀錄片的形式,為我們在銀幕上復現了一些有關「巫術」的影像資料。說是紀錄片,但其中的鏡頭基本上是擺拍的,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倒更像是一部專題片。但不管怎麼說,這是哥特文化第一次融入到電影藝術的表達領域里,異教、死亡、巫術等陰暗面元素第一次成為了電影的表現主題,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哥特電影。由於影片的主題過於超前,《歷代的巫術》遭禁映達數十年之久,到二戰以後才被解禁。值得玩味的是,歷史上的哥特民族可能也正是來自於瑞典所在的斯堪地納維亞地區,相隔千年之後,也正是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人類第一部哥特電影。 不過第一部有影響的哥特電影卻是來自德國,在《歷代的巫術》誕生一年之後,德國導演茂瑙拍攝了電影《吸血鬼諾斯費拉杜》,自此,大名鼎鼎的吸血鬼正式出現在了大銀幕上。事實上,影片中的主人公正是那位愛爾蘭作家斯托克筆下的臭名昭著的德古拉伯爵,只是為了避免版權糾紛,茂瑙才給它改了個名字,不過此舉並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影片上映後,版權方面就一直麻煩不斷,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塵埃落定的說法。不過,影片本身確實是非常成功,甫一上映就立刻引起了轟動,茂瑙也憑藉此片奠定了自己大師級導演的地位。《吸血鬼諾斯費拉杜》也成為了人類電影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哥特電影。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德國影壇,正是表現主義電影處於統治地位的階段,而除了《吸血鬼諾斯費拉杜》以外,另一部表現主義電影《泥人哥連》,也是一部很出色的哥特電影。只不過由於《吸血鬼諾斯費拉杜》的光芒過於耀眼,以致於《泥人哥連》幾乎都被人遺忘了。

㈥ 什麼是哥特式電影

哥特式指帶有恐怖色彩和和神秘氣氛的藝術作品。此類作品它並不單單營造恐怖氣氛,它探析人內心沉睡的陰暗面,有著對復雜人性的剖析和思考。寫過《黑貓》的艾倫坡擅寫哥特式小說。《呼嘯山莊》也有著明顯的哥特式風格。哥特式電影是一種更加傾向於藝術的,確切的是是更加帶有恐怖色彩和和神秘氣氛的藝術作品,它給人帶來的是另一種感覺,恐懼、不安,直接赤裸裸的剖析人性的思考。

《歷代的巫術》
早在1921年,一位名叫克里斯滕森的瑞典人就拍出了一部名為《歷代的巫術》的影片。當時的電影剛剛誕生不久,還處在幼稚期,完整的有故事情節的影片還是鳳毛麟角,電影特技也是簡單粗糙,所以克里斯滕森採用了紀錄片的形式,為我們在銀幕上復現了一些有關「巫術」的影像資料。說是紀錄片,但其中的鏡頭基本上是擺拍的,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倒更像是一部專題片。但不管怎麼說,這是哥特文化第一次融入到電影藝術的表達領域里,異教、死亡、巫術等陰暗面元素第一次成為了電影的表現主題,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哥特電影。由於影片的主題過於超前,《歷代的巫術》遭禁映達數十年之久,到二戰以後才被解禁。值得玩味的是,歷史上的哥特民族可能也正是來自於瑞典所在的斯堪地納維亞地區,相隔千年之後,也正是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人類第一部哥特電影。
《吸血鬼諾斯費拉杜》
不過第一部有影響的哥特電影卻是來自德國,在《歷代的巫術》誕生一年之後,德國導演茂瑙拍攝了電影《吸血鬼諾斯費拉杜》,自此,大名鼎鼎的吸血鬼正式出現在了大銀幕上。事實上,影片中的主人公正是那位愛爾蘭作家斯托克筆下的臭名昭著的德古拉伯爵,只是為了避免版權糾紛,茂瑙才給它改了個名字,不過此舉並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影片上映後,版權方面就一直麻煩不斷,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塵埃落定的說法。不過,影片本身確實是非常成功,甫一上映就立刻引起了轟動,茂瑙也憑藉此片奠定了自己大師級導演的地位。《吸血鬼諾斯費拉杜》也成為了人類電影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哥特電影。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德國影壇,正是表現主義電影處於統治地位的階段,而除了《吸血鬼諾斯費拉杜》以外,另一部表現主義電影《泥人哥連》,也是一部很出色的哥特電影。只不過由於《吸血鬼諾斯費拉杜》的光芒過於耀眼,以致《泥人哥連》幾乎都被人遺忘了。 《吸血鬼諾斯費拉杜》的巨大影響力很快波及到了大洋彼岸,這便是影片《吸血狂魔》。該片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哥特電影,上映後同樣是好評如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尤其是本片的主演貝拉·盧戈西,他所刻畫的吸血鬼形象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致於在他死後多年,還有人堅信他本人就是一個真正的吸血鬼。 方興未艾的哥特電影浪潮很快被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所打破,現實世界中的恐怖顯然比銀幕上的恐怖來得要可怕得多,在戰爭年代,人們在電影里需要的是心靈的慰藉、靈魂的撫慰,而不再是宣揚死亡、痛苦的哥特電影。 二戰以後,隨著經濟、社會的復甦,電影產業也逐漸回暖,而哥特電影也再一次被納入到了電影創作的軌道上。1958年,在德庫拉小說誕生的地方——英國,這位大名鼎鼎的吸血鬼伯爵又一次出現在了大銀幕上,這便是特雷西·菲舍爾所拍攝的影片《德古拉的噩夢》。該片塑造了一個嶄新的吸血鬼形象,從這部影片開始,吸血鬼開始擁有又長又尖的獠牙,只要一張開嘴就會露出來。而主演克里斯托弗·李出色的表演更是出神入化:他五十來歲、高大英俊、兩鬢花白、舉止威嚴,神情兼具貴族的優雅和獸性,成為後來者模仿的樣板。可以說,《德庫拉的噩夢》奠定了至今為止哥特電影中吸血鬼形象的標准模式。 1959年,法國導演喬治斯·弗郎吉所拍攝的《無顏之眼》成為第一部沒有吸血鬼形象的經典哥特電影。這部採用了黑白影像的電影,攝影術運用精湛、畫面效果精緻、情節離奇恐怖,讓人過目難忘。特別是影片的詩意氛圍,賦予了哥特電影另一種全新的氣質,極大的豐富了哥特電影的表現手法。不過總的來說,從戰後一直到80年代,哥特電影還處於發展期,勢頭較弱,數量也不多,有影響的作品更是鳳毛麟角。除了上面所提及的那幾部以外,就得算1979年赫爾佐格所翻拍的他的前輩茂瑙的那部成名作了。赫爾佐格號稱「德國四大導演」之一,輔之以克勞斯·金斯基的出色演繹,赫爾佐格版的《吸血鬼諾斯費拉杜》在50年後取得了不亞於茂瑙版的成功。 在整個80年代,值得一提的哥特電影得算1983年好萊塢出品的《慾望》。這部由托尼·斯科特導演、凱瑟琳·德納芙和蘇珊·薩蘭登主演的影片同樣以吸血鬼為題材,但在這部影片中,吸血鬼角色不再是男性的專利,而是把女性吸血鬼作為了主角。在此後的影片中所出現的女性吸血鬼角色,大多離不開《慾望》中所塑造的那個模式。 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哥特電影才真正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哥特電影不僅在歐美,更在全世界掀起了 剪刀手愛德華
一浪接一浪的高潮。1990年,一個名叫蒂姆·波頓的導演找到了一個名叫約翰尼·德普的演員,聯袂為我們貢獻了一部名為《剪刀手愛德華》的影片——自此,哥特電影復興的大幕在好萊塢被徹底掀開了。作為一部當代里程碑式的哥特電影,《剪刀手愛德華》的意義是怎麼評價也不為過的。這部影片沒有吸血鬼,沒有巫術,也沒有宗教背景,但同樣編織出了一個黑色的、講述孤獨、死亡和痛苦的精彩的哥特畫卷……天才的蒂姆·波頓把古老的哥特文化和當下的時代背景天衣無縫的融合在了一起,給哥特題材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從而在根本上拓展了哥特電影的題材范圍。蒂姆·波頓也藉此逐漸成為當代最偉大的哥特電影大師,他和約翰尼·德普這一對黃金搭檔也配合得天衣無縫。1999年的《斷頭谷》就是二人再次合作的結晶,這一次波頓開始出人意料的直接以巫術為題材,為我們描述出世紀末一曲凄婉、仇怨、令人回味無窮的哥特哀歌。 《剪刀手愛德華》的成功堅定了好萊塢製片人們投資哥特電影的決心。1992年,大名鼎鼎的德庫拉伯爵終於再一次粉墨登場了。這一回,掌鏡的是好萊塢「教父」級導演科波拉。科波拉網羅了一大批好萊塢明星,大手筆的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橫亘數世紀的愛情故事,這就是電影《驚情四百年》。《驚情四百年》以好萊塢的方法徹底重構了德庫拉伯爵的故事,從而給流傳了幾百年的德庫拉傳說賦予了全新的意義。影片大氣恢弘,特技眼花繚亂,加上好萊塢的宣傳攻勢,很快席捲了全球的電影市場。 90年代初的哥特電影浪潮並不僅止於此,越來越多的電影人都開始對哥特題材感興趣。1994年,愛爾蘭導演尼爾·喬丹振臂一呼,好萊塢三大帥哥便齊集麾下,為我們集體奉獻了另一部堪稱史詩的偉大哥特電影——《夜訪吸血鬼》。對一般影迷來說,《夜訪吸血鬼》最大的看點恐怕在於湯姆·克魯斯、布拉德·皮特和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的聯袂演出了,但影片本身並不遜色,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吸血鬼題材的集大成者了。影片的時間跨度達數百年之久,而且地域也橫跨歐美兩大洲,向我們全景式的展現了一個與人類社會並存的吸血鬼世界,並別出心裁的以吸血鬼的視角描述出了它們自己的心路歷程。《夜訪吸血鬼》是如此的成功,以致於我們甚至可以斷言,吸血鬼的故事就此可以畫上一個句號了,在此後20、3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里,也不會有超過他們的同類型電影了。 在吸血鬼電影大獲成功的同時,另一部名為《烏鴉》的電影闖入了哥特影迷們的視野。相對於好萊塢主流大製作而言,《烏鴉》顯得更獨立、更另類、也更cult一些。這是一個有關靈魂轉世和復仇的愛倫·坡式的哥特故事,詭異的巫術氣質貫穿全片,影片的攝影、化妝等等細節也無一不滲透出哥特的氛圍,例如自始至終的陰暗場景,例如演員臉上塗抹的白色油彩……《烏鴉》對哥特文化淋漓盡致的詮釋甚至為它贏得了「哥特教科書」的美譽,對一個死忠的哥特影迷來說,只有《烏鴉》是最哥特的,也只有《烏鴉》足夠哥特。當然,《烏鴉》的成功也使其續集的拍攝很快提上了議事日程,但它的三部續集只有1996年的《烏鴉2:天使之城》算得上是成功的,後面兩部《烏鴉3: 鴉魔戰士》和《烏鴉4: 邪惡祈禱》就能說是差強人意,一部不如一部了。 對哥特電影來說,1994年確實是值得紀念的一年。除了《夜訪吸血鬼》和《烏鴉》以外,另一部哥特電影《人狼生死戀》也是在這一年首登大銀幕。本片是關於哥特題材中另一個經典形象——「人狼」的抗鼎之作。在影響力和藝術成就兩方面,《人狼生死戀》都超越了以往所有同類題材的影片,可以說,是《人狼生死戀》的成功使人狼的形象真正成為人類電影藝術長廊中的一個典型形象——不過很顯然,相較於它的另一位「哥特兄弟」吸血鬼來說,人狼在電影世界裡的成功的確是有些姍姍來遲了。 除了好萊塢,1994年的義大利電影《魔誡墳場》同樣是哥特電影的傑出代表。這部影片在哥特文化中融入了義大利人所特有的幽默感,令人耳目一新。 隨著世紀末的到來,哥特電影的來勢依舊兇猛。在1999年,除了《斷頭谷》以外。另一部古裝哥特片《十三勇士》同樣值得稱道,這部影片以古代斯堪地納維亞文化為背景,洋溢著濃郁的異教色彩,加之改編於當地關於食人部族傳說的故事,從頭到尾都散發出一股濃郁的哥特風味。緊接著,2000年,著名的哥特影星約翰尼·德普與老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合作,打造出了影片《第九道門》。該片以宗教內容為背景,直接講述了一個與上帝、撒旦有關的哥特故事,加之懸疑、驚悚的氣氛,倒是頗得昔日表現主義電影的精髓,與《泥人哥連》可謂是一脈相承。 時光進入21世紀,哥特電影已在全世界遍地開花。一向以藝術氣息濃厚著稱的法國人也沒有放過哥特電影的創作。2001年,一部名為《狼族盟約》的法國電影讓全世界的哥特影迷都驚喜不已。該片以法國鄉間關於吃人巨獸的真實傳說為藍本,糅合了懸疑、巫術、驚悚、異域等多重色彩,精緻而又細膩的在銀幕上為我們還原了一個以哥特文化為背景的引人入勝的精彩故事。兩年之後的2003年,法國人則給哥特影迷們帶來了更大的驚喜。這一年,法國人製作出了一部出色的3D動畫片《蓋娜》。《蓋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廣泛影響力的哥特動畫長片,全片既吸收了好萊塢常用的科幻元素,又保留了法國人對哥特文化的理解。特別是影片中邪惡外星生命體的形象,妖魅、高貴、危險、黑暗,符合哥特文化中一貫的典型形象的特徵。在該片中,邪惡的外星生命以植物汁液為食,強迫人們冒著生命危險為其採集,實際上這里的植物汁液正應對著傳統哥特文化中的人類鮮血。此外,外星人的統治是通過巫師、祭祀對人們的精神控制來實現的,可以理解為是該片的創作者依託科幻背景對宗教內容的一次全新演繹,反映了創作者們對宗教傳統的獨特反思,而這種反思,正是承襲了哥特文化中的異教傳統。 時至今日,史詩性的哥特電影浪潮已經過去,但哥特電影的題材越來越廣泛,同時,哥特電影也開始向傳統的類型片靠攏,逐漸融合了其它傳統類型片的特點,使得觀眾們接受起來更加容易。2003年的美國影片《吸血鬼女王》就是個中代表。這是一部以經典吸血鬼題材為主題的電影,但在這部影片中,融合進了街頭文化、黑人文化的特色,吸血鬼也擺脫了以往白人男性貴族的身份設置,而是以黑人女性的面貌示人。全片節奏明快,音樂強勁,可以說,這是一個黑人街頭版的吸血鬼故事。此外,2003年的《黑夜傳說》和2004年的《范·海辛》則反映了哥特電影的最新發展趨勢。這兩部影片都結合了好萊塢慣用的動作片特點,極盡動作、打鬥之能事,如果去掉其中的哥特背景,則是不折不扣的動作片。而且,兩部影片都以哥特文化中最經典的兩大傳統形象——吸血鬼和人狼為主角,在銀幕上讓二者大打出手。《黑夜傳說》講述了人狼和吸血鬼相愛的哥特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范·海辛》則以傳統的德庫拉故事為母題,把其中的吸血鬼剋星范·海辛博士直接變成了人狼,倒也別有一番趣味。 2007年聖誕節夢工廠和華納兄弟公司出品了由鬼才導演蒂姆·波頓、好萊塢巨星約翰尼·德普和波頓的妻子海倫娜·伯翰·卡特合作的《理發師陶德》(Sweeney Todd——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這部影片可謂是哥特中的哥特之作。蒼白的面孔、永不 理發師陶德
忘記,永不原諒的仇恨、欺騙都在優雅的舞蹈和甜美的歌聲中醞釀,噴濺的鮮血和矢志不渝的愛情共舞。當仇恨熄滅的一刻,斯維尼·陶德發現自己失去了一切,甘心地被復仇的孩子殺死,而他的仇恨也繼承到了這個孩子的身上。影片融合了大量哥特元素,痛苦、仇恨、血腥、優雅,頗耐人尋味。 蒂姆·波頓和約翰尼·德普的組合成為哥特電影的代表 ,蒂姆·波頓指導的兩部動畫片《聖誕夜驚魂》和《僵屍新娘》也頗具哥特風格。

㈦ 哥特式的電影

哥特電影被認為起源於1921年,一位名叫克里斯滕森的瑞典人拍出了一部名為《歷代的巫術》的電影,這部電影里,異教、死亡、巫術等陰暗元素第一次成為電影的表現主題。
不過,極有影響力的哥特電影卻來自德國,1922年,德國導演茂瑙拍攝了電影《吸血鬼諾斯費拉杜》,自此,大名鼎鼎的吸血鬼正式出現在了大銀幕上,成為了人類電影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哥特電影。
上個世紀90年代,哥特電影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哥特電影不僅在歐美,更在全世界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高潮。1990年,一個名叫蒂姆·波頓的導演找到了一個名叫強尼·戴普的演員,聯袂為我們貢獻了一部名為《剪刀手愛德華》的影片--自此,哥特電影復興的大幕在好萊塢被徹底掀開了。作為一部當代里程碑式的哥特電影,《剪刀手愛德華》的意義是怎麼評價也不為過的。這部影片沒有吸血鬼,沒有巫術,也沒有宗教背景,但同樣編織出了一個黑色的、講述孤獨、死亡和痛苦的精彩的哥特畫卷。
著名的哥特風格電影包括《剪刀手愛德華》、《驚情四百年》、《夜訪吸血鬼》、《烏鴉》、《狼人》、《斷頭谷》、《魔咒女王》、《僵屍新娘》等等。

㈧ 誰知道哥特式風格:蒂姆·伯頓

哥特(Gothic)這個特定的字匯最早的意思是西歐的日耳曼部族。哥特式藝術指12世紀至16世紀歐洲出現的以建築為主的藝術,包括雕塑、繪畫和工藝美術。哥特式藝術是一種浪漫型的藝術。
哥特式風格最早是一個建築學的概念。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種以尖頂大教堂為最顯著特色的建築風格大行其道,這種風格往往利用筆直的立柱、高挑的天頂、多尖的拱門營造出升騰的感覺,而彩色的玻璃和建築空間中大量存在的縱向延伸的線條,則勾勒出迷離而神秘的氛圍。哥特式風格後來被移植到其它藝術門類當中並產生了相當廣泛的影響,尤其是以在文學領域的發展最為著名。哥特式的文學作品善於描寫黑暗、空虛、恐怖、凄厲的場面;古墓、墓地、幽暗的森林是哥特式風格最為主要的場景;虛弱病態而神經質的青年和披著黑色斗篷的吸血鬼是主要人物,這些都成為了哥特式電影的主要象徵符號。
「哥特電影」代表了某種氣味,某種心境,某種美感。這里是指代那些以哥特文化為背景或表達死亡和痛苦等主題的黑色風格的電影,顯然這類電影和哥特文學以及哥特音樂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總是以一種非常人的視角去透視著我們生活的世界,去剖析和表達著那種陰郁、痛苦和空虛的感情世界。
上個世紀90年代,哥特電影迎來了復興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哥特電影不僅在歐美,更在全世界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高潮。1990年,導演蒂姆�6�1伯頓(Tim Burton)和演員約翰尼�6�1德普(Johnny Depp),聯袂為我們貢獻了一部名為《剪刀手愛德華》的影片。自此,哥特電影復興的大幕在好萊塢被徹底拉開了。作為一部當代里程碑式的哥特電影,《剪刀手愛德華》的意義是怎麼評價也不為過的。這部影片沒有吸血鬼,沒有巫術,也沒有宗教背景,但同樣編織出了一個黑色的、講述孤獨、死亡和痛苦的精彩的哥特畫卷。
天才的蒂姆�6�1伯頓把古老的哥特文化和當下的時代背景天衣無縫的融合在了一起,給哥特題材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從而在根本上拓展了哥特電影的題材范圍。蒂姆�6�1伯頓也藉此逐漸成為當代最偉大的哥特電影大師,他和約翰尼�6�1德普這一對黃金搭檔也配合得天衣無縫。1999年的《斷頭谷》就是二人再次合作的結晶,可以說是哥特電影集大成之作,讓喜愛哥特式電影的觀眾大呼過癮。這一次伯頓開始出人意料的直接以巫術為題材,影片充斥了哥特電影的各種文化符號,為我們描述出18世紀末一曲凄婉、仇怨、令人回味無窮的哥特哀歌。
蒂姆�6�1伯頓電影中的哥特元素:由於《斷頭谷》是蒂姆�6�1伯頓哥特電影的集大成之作,所以在本文中會以此片為例著重分析。
1. 人物形象
在演員形象方面,蒂姆�6�1伯頓自然要選擇哥特式風格的形象,其最典型的特點是——
著裝:哥特時代的服飾,到了公元15世紀的西歐,哥特時代轉入了哥特式後期,這個時代被稱為後哥特時代(Post-Gothic Age)。後哥特時代的法國女裝主要表現為:14世紀末期,胡普蘭衫(Houppelande)。這可以說是西歐的最後一款男女通用式樣的筒形衣服。女裝的胡普蘭衫特點是高位腰身的寬松裙子,帶一些曳襟,袖子寬大可達地面。特點是裝飾豪華,使用白貂皮領子和花樣繁多的邊緣裝飾。尖頂高帽。膚色:蒼白的皮膚。這可能是因為他們需要一種活死人的外表,可能是因為想體現維多利亞時代關於「蒼白的皮膚是貴族的標志」這一審美。發色:黑發、漂白過的極淺的金發、紅發或紫發。為了逼真地表現電影的恐怖氣氛,化妝師力求用上不同的最新化妝效果,並發掘出戲里人物不同尋常的死樣,例如,蒂姆�6�1伯頓要求具有獨特風格的斬首場面,被砍下的頭並不會那樣輕易地落地,還得在斧頭上漂亮地轉三四個圈。
蒂姆�6�1伯頓最令人稱道的自然是同約翰尼�6�1德普的合作,德普無疑是蒂姆�6�1伯頓最心愛的演員,他的形象氣質實在是上帝預備給蒂姆�6�1伯頓的絕佳禮物。捲曲的黑發、蒼白的面容、神經質的表情,約翰尼�6�1德普在片中敏感、神經質,感情脆弱。他所呈現出的怪異的表演風格成為了蒂姆�6�1伯頓所推崇的哥特式風格的核心之一,他利用德普所飾演的一個又一個人物串連起各種各樣新奇詭異的電影元素,並依賴表演所傳達出的強大的戲劇力量將這些迥然不同的影片賦予了濃郁的個人風格。

㈨ 推薦部電影,要哥特風格,極盡黑暗!!!

Gormenghast 簡體中文名: 歌門鬼城 導演: Andy Wilson 主演: Jonathan Rhys-Meyers / Christopher Lee / Stephen Fry 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 簡體中文名: 紅死病 編劇: 查理斯 比尤蒙特 (Charles Beaumont) / Edgar Allan Poe / R. Wright Campbell 導演: 羅傑 科爾曼 (Roger Corman) 又名: 紅死病的面具 陰風陣陣(Suspiria) 導 演: 達里歐 阿吉恩圖 (Dario Argento) 編 劇: 達里亞 尼古洛蒂 (Daria Nicolodi) / 達里歐 阿吉恩圖 (Dario Argento) / Thomas De Quincey 類 型: 驚栗 / 恐怖 / 荒誕 別 名: 坐立不安(台)/陰風陣陣(港) 主要演員: 阿杜 基爾 傑西卡 哈珀 瓊 貝內特Dellamorte Dellamore 簡體中文名: 魔誡墳場/愛與死 導演: 米歇爾 索伊 (Michele Soavi) 編劇: 吉安尼 羅曼尼 (Gianni Romoli) / Tiziano Sclavi 主演: Rupert Everett / Anna Falchi 殺戮寶貝 Kill,Baby...Kill!(1966) The Addams Family 簡體中文名: 亞當斯一家 導演: 巴里 索南菲爾德 (Barry Sonnenfeld) 編劇: 卡羅琳 湯普森 (Caroline Thompson (I)) / Charles Addams / Larry Wilson (I) 主演: Christina Ricci 又名: 阿達一族 / 愛登士家庭 Nosferatu: Phantom der Nacht 簡體中文名: 吸血鬼 編劇: 布拉姆 史托克 (Bram Stoker) / 沃納 赫佐格 (Werner Herzog) 導演: 沃納 赫佐格 (Werner Herzog) 主演: Klaus Kinski / Isabelle Adjani 又名: 吸血僵屍 / 魔鬼諾斯法雷圖 / 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 H�0�1xan 中文譯名:女巫們:歷代的巫術 Director:Benjamin Christensen Writer:Benjamin Christensen (writer) Release Date:27 May 1929 (USA) Tagline:Benjamin Christensens stora filmFaust 簡體中文名: 浮士德 編劇: Christian Dietrich Grabbe / Christopher Marlowe (I) / 楊 史雲梅耶 (Jan Svankmajer) 導演: 楊 史雲梅耶 (Jan Svankmajer) Et mourir de plaisir(1960) 又名: 血與玫瑰 導演: 羅傑·瓦迪姆 (Roger Vadim) 主演: Mel Ferrer / Marc Allégret / Alberto Bonucci 中文名稱:惡靈之淚 英文名稱:Mother of Tears the Third Mother 電影導演:達里歐·阿基多 Dario Argento Vampyr - Der Traum des Allan Grey (1932) 又名: 吸血鬼 導演: 卡爾 西奧多 德雷爾 (Carl Theodor Dreyer) 主演: N. Babanini / Albert Bras / Henriette Gérard

㈩ 蒂姆.伯頓的哥特式風格,詳細是什麼

哥特電影與哥特文化哥特電影是一個著名的非著名電影類型,至今還沒有一本專業的電影教科書給它明確的定義,但它作為一個獨特的電影類型早已被廣泛承認。

哥特電影風格的確立源於哥特文學與哥特音樂,哥特文學又與歐洲中世紀文化緊密相連,而中世紀文化在人們心中標志印象就是禁慾與死亡。死亡的審美價值從根本上說,便在於人類怎樣以自由精神來超越對死亡的恐懼和困擾,通過藝術的表現可以將死亡的恐怖轉化為美感。

哥特電影受這種文化巨大影響,藝術家利用電影的多種視覺造型語言,例如色彩、光影、結構、材質、道具等手段,表現出哥特式的,對黑暗壓抑、死亡美學、宗教情結和唯美主義的追求,並上升到藝術觀念甚至價值體系的層面。

(10)哥特電影導演擴展閱讀:

起源歷程:

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哥特電影才真正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哥特電影不僅在歐美,更在全世界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高潮。

1990年,一個名叫蒂姆·波頓的導演找到了一個名叫強尼·戴普的演員,聯袂貢獻了一部名為《剪刀手愛德華》的影片——自此,哥特電影復興的大幕在好萊塢被徹底掀開了。作為一部當代里程碑式的哥特電影,《剪刀手愛德華》的意義是怎麼評價也不為過的。

這部影片沒有吸血鬼,沒有巫術,也沒有宗教背景,但同樣編織出了一個黑色的、講述孤獨、死亡和痛苦的精彩的哥特畫卷……天才的蒂姆·波頓把古老的哥特文化和當下的時代背景天衣無縫的融合在了一起,給哥特題材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從而在根本上拓展了哥特電影的題材范圍。

蒂姆·波頓也藉此逐漸成為當代最偉大的哥特電影大師,他和強尼·戴普這一對黃金搭檔也配合得天衣無縫。1999年的《斷頭谷》就是二人再次合作的結晶,這一次波頓開始出人意料的直接以巫術為題材,為我們描述出世紀末一曲凄婉、仇怨、令人回味無窮的哥特哀歌。

閱讀全文

與哥特電影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導演是誰 瀏覽:450
釋迦摩尼泰國電影 瀏覽:245
劉德華電影手上紋身圖片 瀏覽:538
成龍鐵線拳電影 瀏覽:837
電影日本電影網站 瀏覽:82
好評電影網 瀏覽:355
伴雨行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 瀏覽:737
上海電影節2018獲獎演員 瀏覽:696
異地戀怎麼才能一起看電影 瀏覽:490
海燈法師電影網 瀏覽:586
芭比電影大全集國語版 瀏覽:560
周星馳電影裡面生日歌詞 瀏覽:315
和芭比系列很像的動畫電影關於樂隊的 瀏覽:932
美國機甲電影大全 瀏覽:842
2018日本電影sunny 瀏覽:456
電影表2017 瀏覽:129
電影院不放的電影 瀏覽:679
有沒有愛情電影愛情電影 瀏覽:239
推理電影排行榜2018 瀏覽:494
2017好看的電影盤點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