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有哪些敘述方法
順敘、插敘、倒敘。
1、順敘
電影線索按照時間流程,空間流程發展的結構
①單線順敘:電影線索按照單一的時間流程且空間流程發展的結構。
②多線順敘:電影線索按照單一的時間流程,多元的空間流程發展的結構。
2、插敘
電影在「順敘」的過程中,插入不同時間流程
①過去式插敘:只電影插入的橋段在被插入橋段時間流程之前。
②想像(未來)式插敘:只電影插入的橋段不屬於被插入橋段時間流程。
3、倒敘
電影在「順敘」的過程中,插入不同時間流程
①單線倒敘:電影線索按照單一的時間流程,空間流程反向發展的結構。
②多線順敘:電影線索按照單一的時間流程,多元的空間反向流程發展的結構。
電影拍攝方式:
1、室內攝影
通過引用電影鏡頭,在影樓原有設施基礎上,將攝像機與電腦連接;在藍背下實時拍攝、通過該軟體實時自動摳像、隨意更換想要的背影、加前景特效、後期製作、輸出等一步完成,拍出的藝術片,魔幻而唯美。
2、定格攝影
又稱逐格攝影,是採用機械或電子控制裝置,開動電影攝影機,每次只攝取一格畫面的攝影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能使形態漸次變化的圖畫或靜物表現在銀幕上,產生栩栩如生的活動效果。動畫、木偶、剪紙影片或電視片中活動字幕等,都用這種方法攝制。
3、降格攝影
拍攝時片門每秒通過的畫面格少於標准數字「每秒24畫格」,播放時是常速度24畫格/秒。這樣,銀幕上的活動就比實際活動快,出現快動作現象。
4、快速攝影
又稱升格攝影。運用這種方法攝取的景物運動過程,以正常頻率(24格/秒)放映出來就可以得到較實際動作慢的視覺效果。
一般用於攝取某些特技模型或使某動作(如跳高、賽跑)以緩慢的過程現於銀幕,藉以分解和觀察。
Ⅱ 電影的八大敘事手法是什麼
1、常規線性敘事。(按照正常時間模式敘事)例:《侏羅紀公園》很多就不一一舉例。
2、多線性敘事。(影片有很多個小故事組成,在一個時間段由其中的一個故事串聯起其他故事)例:《撞車》《愛情麻辣燙》。
3、回憶敘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憶進行現實與回憶的交叉敘事)例:《鐵達尼號》《大魚》《公民凱恩》。
4、環形結構敘事。(影片的開頭與影片的結尾相互輝映)例:《暴雨將至》《低俗小說》
5、倒敘線性敘事。(按照反正常時間敘事) 例:這種影片為數不多,國內更是沒有。法國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這種類型相當精彩。《5×2》(愛情賞味期)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婦離婚為開篇;家庭生活矛盾為第二節;結婚為高潮;相識為結尾。建議你去看看。
6、亂線性敘事。(整部影片毫無邏輯性,可以說是把所有片段、情節、人物全部攪亂,讓人無從得知現在過去和將來,只能靠觀眾憑借自己的記憶力屢順影片)例:《21克》《迷牆》《我們的音樂》。
7、重復線性敘事。(整部影片在時間上會有一個重復的時間點,每個故事都會從這個時間點上再次開始)例:《羅拉快跑》《愛情是狗娘》《羅生門》《英雄》。
8、套層性敘事:這類電影的敘事像俄羅斯套娃,一層套一層,一層一層,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形成一種套層結構。此類典型電影當屬《盜夢空間》。
(2)電影敘事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電影敘事〈cinematic narration〉,負責將電影里的情境或事件呈現或描述出來的論述活動。起源於六零年代,是結構主義的一個分支,最早是用於文學作品而非電影作品之研究,用於文學作品分析的時候,是利用文字串聯出行動,完成故事敘述。
而電影的敘事與其他敘事藝術相較之下,有者媒介根本的差異性,用敘事學分析電影時,電影的視覺性和展示性透過情節創造出畫面,延伸出更多畫面的意義所在。
在符號學廣泛用於其他領域之後,將影像,聲音符號化,敘事學至此開始用於電影作品的實際分析上,變成研究電影文本的科學方法。在符號學和敘事學之前的電影研究是電影的形式分析或作者研究為主,而符號學和敘事學研究開始把重點放在論述和文本的研究,而不是電影的整體研究,甚至於跨越並結合其他領域,例如心理分析,女性主義,社會學研究。
電影敘事學多元存在,無法給予單一定義。有些電影(包括當下常見的主流電影)屬於古典敘事的基本樣態,需要空間和時間,一連串因果論的事件,完成情結論述, 相反的,對立於古典敘事電影的現代和後現代電影,則是利用更多拼貼或特殊敘事電影手法運用,顯現主角內心狀態,創造新的敘事邏輯。
由於電影敘事樣態多元化,所以分析電影敘事學不僅沒有一個確定的規則可以依循,而且,分析模式也經常必須隨著影片建立。
以通論來看,決定我們依該如何分析一部敘事電影的元素,實在難以盡述,但是如何解讀一部敘述電影,並將它建構成為一個分析的客體,卻是一切影片分析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