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聲電影簡介及詳細資料
有聲電影是指有聲音同步播映的電影,和無聲電影相對。1900年,第一部有聲電影在巴黎放映,十年之後可靠的同步聲音技術才逐漸成熟並可以商用。1923年4月,第一部同步有聲電影在紐約公映。1927年10月,第一部有聲故事片爵士歌手發行,這部影片使歌舞喜劇演員喬爾森大享盛名。
1930年代早期,有聲電影成為一個全球現象。在美國,有聲電影使好萊塢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文化和商業中心之一歐洲很多電影製作人和批評家對新的技術持懷疑態度,他們擔心過多的對白會削弱無聲電影特殊的美感。在日本,流行電影通常是無聲電影加現場表演,因此有聲電影發展緩慢。在印度,聲音成為該國電影工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早期電影只有畫面,影片本身不發出聲音,劇中人物的說白通過動作、姿態以及插入字幕間接表達。拍攝和放映無聲影片的運轉速率為每秒16格畫幅。無聲電影時期,電影發展為純視覺藝術,
拍攝時使用兩種感光性能不同的底片,一種攝取畫面,一種記錄聲跡經過一系列工藝處理,使聲跡和畫面合印在一條正片上,製成影片拷貝放映時,放映機附有還音裝置,在映出畫面的同時,能使聲跡還原為聲音
隨著技術發展,有聲電影的製作漸漸形成可能,但初期渣尺有聲電影對大眾來說是個全新的玩意兒,許多大片廠並不看好這塊市場,深怕會流失已固定的觀眾群,此時華納兄弟的電影公司正面臨倒閉危機,因此他們將有聲電影當作賭注,拍攝爵士歌手,沒想到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因為廣受觀眾歡迎其他電影公司也群起效仿,自此有聲電影的成為一股不可抵擋的洪流,
電影攝制過程中大部分工序已以磁性錄音取代感光錄音。電影由無聲發展為有聲時,為了保證還音質量,拍攝和放映的運轉速率從原來每秒16格畫幅改進為每秒24格畫幅。由於有聲電影的產生,電影由無聲期的純視覺藝術發展為視聽結合的藝術。
1910年8月27日,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宣布了他的最新一項發明:有聲電影。一些經過挑選的觀眾被邀請到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愛迪生實驗室,觀看把留聲機的聲音和電影攝影機上的圖像聯系起來的電影機。
其他人也曾想過發明有聲電影機,但無一成功。愛迪生的貢獻在於他在同一時間里把聲音和圖像同時記錄下來,而這一點,其他人是無法做到歲游的。通過運用一台既可留聲又可攝影的機器,愛迪生可以讓演員在拍攝過程中自由地來回走動,而這在過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愛迪生耗費了兩年精力,才研製成功有聲電影機。
1927年10月6日,紐約的觀眾在觀看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樂歌手》(一譯《爵士歌王》)時,突然聽到主角開口說了話:"等一下,等一下,你們還什麼也沒聽到呢。"這一句話,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這部影片使歌舞喜劇演員喬爾森大享盛名。
根據資料來看,完全意義上的有聲片是華納公司1928年7月6日的《紐約之光》。
1936年,卓別林出品了他的最後一部無聲片《摩登時代》,標志著無聲片的壽終正寢。
所謂的默片在其鼎盛時代也常常有音樂或者聲效相伴,1926年8月,由約翰.巴利摩爾主演的《唐璜》在紐約的華納劇院首映,這次首映採用了Vitaphone聲音系統,以每秒331/3轉唱片來使電影聲畫同步。新的發明很快就跟來了,1927年10月華納公司的《爵士歌王》敲響了默片的喪鍾。 到1930年為止,只有5%的好萊塢的影片還是默片,華納兄弟採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開發的膠片攜載聲音的技術,這一技術需要採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從而誕生了這一今天仍然採用的標准。這一變化徹底改變了電影膠片的形態。
35mm默片的滿畫面大致是正方形的,比例是1.33:1 (或4:3,像電視畫面),1927年最早的聲音印在膠片上時是1.21:1 。
1932年,製片商和放映商聯合建立了膠片上聲音軌跡寬度的標准,從而創造了新的1.37:1比例。隨著這一整個業界技術方針的確立,電影中的對白、歌舞急劇增加。在30年代,電影觀眾增加了一倍。 電影工業繼續尋找新的發展,很快,就開始經歷彩 *** ,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
1895年電影誕生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偉大的啞巴"。為了彌補這個"啞巴"的缺憾,人們想了種種辦法讓它"說話"。剛開始 ,電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時候讓配音演員站在幕後說話。這種方法採用了一段時間就被淘汰了。後來,有人如雀高又想出一個辦法:在電影放映現場進行音樂伴奏。這個辦法比較受歡迎,曾風行了將近三十年,直到有聲電影產 生才結束。畢竟這些辦法只是彌補了觀眾的聽覺缺憾,從根本上不能解決觀眾對影片音色配合期望的問題。於是,有聲電影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觀眾的需要應時而生 了。
真正的有聲電影是 1928年7月6日好萊塢一家電影公司拍攝的《紐約之光》,同年有聲電影進入中國的高級影院。其實在真正的有聲電影誕生前,我國就進行過有聲電影的實驗放映,並對有聲電影的前景進行過討論和論辯。
1914年,上海維多利亞戲院放映了一次蠟盤發音的有聲影片,因屬實驗性的,故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視。
當代電影的錄音方式包括同期錄音和後期錄音兩種方式。兩種錄音方式可以共同使用,現在很多電影正是這么處理的。
隨著錄音技術的進步和數字音樂的興起,音效師不但能夠讓觀眾傾聽日常生活里不可能親耳聽到的音響,甚至可以為影片創造出現實中不存在的音效。特別是在科幻片、災難片等電影中,數位技術不僅僅用在畫面上,也用在了聲音上。
1、對電影藝術表現手段影響。
2、即興表演幾乎完全消失。
3、戲劇電影牢固確立了發展優勢。
4、歌舞片的出現。
5、影響了好萊塢電影的擴張。
有聲影片的發明歷程
有聲影片並不是一種新鮮的事物。遠在1899年,電影在愛迪生的實驗室里已經能夠發出一些聲音。盧米埃爾、梅里愛以及其他一些人曾經天真地利用在銀幕後面說話的辦法,使得電影帶有聲音。1900年以前,百代曾經舉行過幾次歌唱片的放映會,同時,巴隆和勞斯特則設計了一種巧妙的聲畫同步方法。
在20世紀開始的第10年代裡,法國亨利·約利和高蒙的努力已經有了成就。同時愛迪生和阿克托封在美國,海普華斯、勞斯特和威廉森在英國,麥格努森和保爾生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國,也獲得同樣的成果。
但是,此時電影還始終停留在無聲藝術的階段。人們已知道如何將動作和台詞同步起來,利用壓縮空氣來擴大聲音,使集聚在高蒙大劇院的6000觀眾都能夠聽見,可是,發出的聲音卻帶有濃重的鼻音,而且同步方法仍不完善。演員必須將他們嘴唇的動作同留聲機唱片"重現"的聲音設法配合起來。到1914年,有聲電影幾乎已被放棄了。
留聲機是從電話機產生的,而電話機本身則又是從電報機發展出來的。無線電報--和電影幾乎同時發明--和以後無線電廣播的發展,使有聲電影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能通過"擴音器"的電氣錄音和"三級真空管"(李·德·福爾斯特發明)的音響放大辦法而獲得解決。製造無線電器材的大電氣公司於是成了有聲電影機專利權的佔有者。
這些專利權當時被兩大集團,即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西方電氣公司"集團和德國的"A.E.G.--托比斯公司--克蘭影片公司"所壟斷。
"西方電氣公司"曾向一些同樣受摩根銀行控制的美國大電影公司提議用它的錄音方法。但這些公司對這種危及好萊塢霸權的有聲電影不願接受。
"西方電氣公司"在失望之下,轉而向華納兄弟接洽。後二人創立的小影片公司當時方收買了"維太格拉夫"這家古老的公司和一個由15家影院組成的小放映網。
這兩位製片人對於在電影院里用擴音器來代替管弦樂隊的方法很感興趣。在他們初期攝制的有聲片中,用"維他風"有聲電影機發出的音響還只限於一些音樂和一些喧鬧的聲音。
"華納公司"雖然和它的兩個明星--男演員約翰·巴里摩爾及狗明星林丁丁--訂了契約,當時仍處於將要破產的狀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這家公司決定冒險攝制一部由巴里摩爾主演的歌劇片《唐璜》。這部有聲片的成功,對繼續製作這類影片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華納兄弟當時用最後的資本來拍攝這部影片,它聘請了游藝場的著名歌手阿爾·喬生,由沒有什麼名望的阿蘭·克勞斯蘭德來指導他的演出。影片劇本和杜邦的影片《巴魯希》有些類似,敘述一個貧窮的猶太歌手成名的經過,借這個主題,片中穿插了許多著名的歌曲和小調。
這部影片獲得了很大成功。它在美國的上映收入達350萬美元,幾乎接近於《賓虛》一片所創造的紀錄。但後一紀錄,不久就被華納公司另一部由阿爾·喬生主演的新片《歌痴》所打破,這部影片的上映收入達到了500萬美元之巨。好萊塢其他公司看到這種輝煌的成就,也開始尋求有聲電影的專利權。威廉·福斯已經有了一種根據德國的發明轉化出來的"摩維通"。其他一些公司也不得不接受"通用電氣西方公司"所提出的苛刻條件。不久洛克菲勒所控制的無線電公司也研究出一種"福托風"有聲電影機,但受到其他公司的抵制。洛克菲勒財團為了利用這種有聲電影機,特地在好萊塢設立了一家新的電影公司--"雷電華影片公司",這是把"百代影片貿易公司"、"互助影片公司"、"三角影片公司"這些舊公司和一個很大的過去經營游藝場的聯營公司--"凱斯-奧芬公司"合並在一起、並由各無線電公司(如"C.B.S."、"馬可尼"等)予以支持的一家公司。
1926年,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拍攝了用唱片來配唱的由J.巴里摩爾主演的歌劇片《唐璜》(A.克羅斯蘭導演)。
1927年10月6日又首映了由A.克羅斯蘭導演、A.喬生主演的有歌唱、對白、聲響的《爵士歌手》,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故事片。1928年7月6日華納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聲片"《紐約之光》。自此,有聲電影全面推開。至1930年,除卓別林繼續拍攝了幾部無聲片外,全部故事片均為有聲片。
在導演中間最先適應有聲片製作並拍攝出富於創造性影片的有:R.馬莫里安的《喝彩》(1929)和使用了主觀鏡頭的《化身博士》(1932),L.邁爾斯東的《西線無戰事》(1930)和《頭版新聞》(1931)、劉別謙的《愛情的檢閱》(1929)和《微笑的中尉》(1931),K.維多的《哈利路亞》(1930)。卓別林也拍攝了他的第一部有聲片《大獨裁者》(1940)。
好萊塢的製片公司是1912年開始相繼建立的。隨著1928年雷電華影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組建,形成了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它們包括5家較大的影片公司,即派拉蒙(組建於1914)、20世紀福斯(始建於1915,合並於1935)、米高梅(合並於1924)、華納兄弟(1923)和雷電華(1928);3家較小的公司,即環球(1912)、哥倫比亞(1924)和聯美(1919)。
1927年10月6日,阿爾·喬爾森在今天開始上演的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樂歌星》中擔任主角,聲音稍微有些呆板,不如電話傳送的清晰。演員的動作與他們的語言脫節。聲音沒有像在廣播里那樣抑揚頓挫。但不管怎樣說,這是一次首創。
《爵士樂歌星》的情節部分地反映了喬爾森真實的一生。像他所扮演的主人公一樣,喬爾森出身一個猶太家庭,這個家對爵士歌手的職業是很不滿意的。喬爾森同父母的疏遠及隨後到來的飛黃騰達是這部影片的緊張和動人之處。他扮演黑人,深情地演唱了聖歌《柯爾·尼德里》和《媽媽》。沃納·厄蘭和龍金妮亞·貝瑟爾分別扮演父親和母親。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的第一部蠟盤發音的有聲故事片《歌女紅牡丹》在新光大戲院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1931年6月21日,又試映了我國第一部片上發音的有聲片《雨過天晴》。
有聲電影有"臘盤發聲"和"片上發聲"兩種技術。前者是將聲音刻錄在唱盤上,放映時與影片同步播放,為電影配音;這也是世界上有聲電影最初問世時採用的方法。誕生於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美國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後者則是今天普遍套用的在膠片上錄制聲音的技術。由於成本和技術水平的原因,《歌女紅牡丹》採用的是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的臘盤發聲方法,因而,它實際上應該稱作是中國第一部"臘盤發聲"的有聲片。
《歌女紅牡丹》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寫女歌手紅牡丹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後,不僅備受 *** ,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當丈夫賣掉女兒,又因失手殺人入獄後,紅牡丹卻忍辱負重,恪盡婦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戲曲藝人的生活悲歡,也揭露了封建禮教對婦女身心的迫害。除了對白之外,片中利用"有聲"的優勢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劇片段(由梅蘭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轟動效應。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以歌唱家生活為題材如出一轍。影片於1930年中旬開拍,前後經過5次試驗,至年底拍竣,耗資12萬元舊幣,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戲院試映,3月15日於新光大戲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時盛況空前,並在全國各大城市引起了轟動,發行到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但嚴格地說,《歌女紅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聲片",因其只注意了對話的有聲,而忽略了周圍環境的音響效果,所以看起來只有人說話或唱戲時有聲,其它周圍事物都是靜悄悄的。這當然也是初期有聲電影的通病。
與這部影片同時開拍的另一部有聲片是"友聯"公司攝制的《虞美人》。它同樣採用臘盤發聲技術,描寫了一對兒戲劇演員演出《霸王別姬》一劇的幕前幕後。兩部影片在技術上稍有不同。《歌女紅牡丹》是影片拍完後讓演員看著畫面對口型配音,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後期配音。《虞美人》則是先把聲音錄好唱片,然後演員在現場按照放出來的聲音表演。兩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於《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5月上演。
臘盤發聲的有聲片在技術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膠片一旦發生局部斷毀,其後的劇情就難以再和聲音相吻合,甚至會出現銀幕上男人在張口,擴音器里傳出來的卻是女聲的笑劇。因而,在這兩部影片上演的當年,一些電影公司也開始試制"片上發聲"的有聲片。它們是由大中國和暨南兩家公司合制的《雨過天晴》和天一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這兩部影片都是租用國外的設備,並由外國人參與協助製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過天晴》於 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戲院試映。由於該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設備,並赴日本拍攝,不久後即遭到觀眾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製的錄音設備拍攝了《春潮》一片,成為中國第一部用國產錄音設備製作的片上發聲的有聲電影。
由於資金和技術的原因,在有聲電影問世後,許多電影公司仍然在繼續攝制無聲片,這形成了中國早期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長期並存的特殊現象。直至1936年,無聲片才終於停止拍攝,中國電影從無聲向有聲的轉變得以徹底完成。
大觀樓影院始建於1905年,在這之前,它還有大亨茶園和馬思遠茶樓兩個前身。1931年,它放映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當時,它的第一任經理任景豐拍攝了電影《定軍山》,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的誕生。
上世紀30年代,大觀樓第一次實現了男女同座;
1931年,它放映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
40年代,它是第一家購買法國百代公司35毫米固定座式放映機的影院;
1948年,它放映了第一部彩 *** 《生死恨》;
60年代,它第一次放映了寬銀幕電影;
1961年,它改建成北京惟一一家立體電影院;
1986年,它率先建成了超大銀幕影院。
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大觀樓見證了中國電影的發展進程。
都柏林國際電影節
每年3月在德國首都都柏林舉辦,為期10天
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
1974年創辦,每年1月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辦,為期兩周左右。
克拉科夫國際短片電影節
1961年創辦,每年5至6月間在波蘭歷史名城克拉科夫舉辦,為期8天
柏林電影節
1951年創辦,每年2至3月間在德國柏林舉辦,為期兩周左右。
斯圖加特動畫電影節
1988年創辦,每年1至4月間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辦,為期5天左右。
莫斯科電影節
1959年創辦,每兩年一次,7至8月間舉辦,為期兩周左右。
嘎納電影節
1939年創辦,每年5月在法國嘎納舉辦,為期兩周左右。
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
1979年創辦,每年11至12月間在法國南特舉辦,為期6天左右。
蒙比利埃電影節
1978年創辦,重點放映中國電影,有"中國電影節"之稱。每年2至3月在法國蒙比利埃舉辦,為期6天左右。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1970年創辦,每年1至2月在荷蘭鹿特丹舉辦,為期10天左右。
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
1972年創辦,每兩年舉辦一次,5至6月間在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舉辦,為期5天左右。
蒙特卡洛國際電視節
1961年創辦,歐洲最重要的電視節之一,每年1至2月在摩納哥公國的的蒙特卡洛舉辦,為期10天左右。
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1990年創辦,每年1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為期9天左右。
威尼斯電影節
1932年創辦,世界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每年8至9月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辦,為期兩周左.
有聲電影是一款非常酷的圖像/聲音錄制軟體,它充分利用windowsphone7.1 SDK套用中還可以編輯圖片時間間隔,以及插入新圖片等等特性介紹:同時記錄聲音和圖像,以及互相的時間關系(芒果SDK新功能)逼真回放重現記錄時的場景套用內直接取景拍照(芒果SDK新功能)合成/輸出微軟Powerpoint檔案自由編輯圖片聲音相對位置,增刪圖片多種錄製品質選項,以適應不同套用場景集成對簡繁中文和英文界面的自動適應。
系統要求: wp7.0、wp7.8、wp8.0
『貳』 昨天看電影有個dtsx影廳是什麼玩意誰能給我科普一下
DTS:X中文叫臨境音,DTS:x臨境音是GDc與DTS公司在2015年共同推出的全新影院沉浸音效。
DTS:X臨境音讓「聲音無處不在」成為了現實。作為基於聲音對象目標定位的多維空間音頻技術,它不再受到具體聲道信號的束縛,能夠根據實際發聲需求在觀眾周圍的精確位置點上營造逼真的聲音效果,創造更為豐富的聲效。
每一部臨境音版本影片都經過工程師精心打造,與電影畫面、情節無縫銜接。
DTS:X影廳分布:
1、北京中影國際影城(昌平永旺店)6號廳
2、北京UME國際影城(華星店)5號中國巨幕廳
3、北京UME國際影城(安貞店)7號廳
4、北京UME國際影城(雙井店)2號廳&10號廳(中國巨幕廳)
5、廈門中影數字夢工坊影城(同安店) 8號廳
6、龍岩中影數字夢工坊影城 中國巨幕廳
7、圳中影國際影城歡樂海岸店 11號廳
8、上海中影國際影城長泰廣場店 5號廳
9、南京中廣汪海國際影城 7號廳
10、南京上影國際影城
『叄』 愛的替身的影片製作
出品公司:
天銘嘉業文化傳媒投資有限公司
北京星河明亮文化投資有限公司
聲音製作
北京聲動嘉音音頻技術有限公司
數字中間片
寧波異彩影視技術有限公司
攝影燈光器材
恆運影視器材
膠片洗印
北京華柯電影洗印有限公司 導演唐曉白:《愛的替身》是我拍的最痛苦的一個電影,因為在拍攝期裡面,我幾乎陷入了故事本身。一個生活的意外,象多米諾骨牌一樣不斷產生連鎖的效應,痛苦在放大,當事人的情感不斷糾結,家庭關系也完全不再能回到從前的軌跡。這樣的電影拍起來有一種痛,當然拍完之後你覺得這種痛已經轉化為藝術的美,但拍的時候卻異常辛苦。
在電影里,男女主人公為了解決一個悲劇,卻導致了另一個更加無法彌補的錯誤,對我來講,這種過程驚心動魄。我想,這種反差幾乎就是無數現實的寫照,而人的善惡美醜在這種寫照里用一般的價值觀、倫理觀幾乎難以進行簡單、武斷的評判。就象在《愛的替身》這個電影里,你可以深深進入故事,但你很可能直至看完最後一個鏡頭,也無法說出在因一個交通意外層層糾纏的兩個家庭、四個男女裡面,誰更加無辜,誰更加沒錯,誰又應更加受到懲罰?即便是你自己,如果你身陷在這樣的情境,也必和他們一樣,深感宿命、無奈,卻又不得不抗爭,盡管有時你都不知道這個行為會給自己帶來怎樣未知的命運。《愛的替身》就是這樣的作品,它反映了生活之重,倫理的復雜,命運的無常和意外........ 導演 唐曉白
出生於四川,成長於北京,畢業於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後進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獲得戲劇學碩士學位。1997年起開始參與影視創作。1998年,於中央戲劇學院學習導演課程。2001年創作及導演首部電影《動詞變位》,同年獲得瑞士洛加諾電影節最佳導演特別獎、2002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特別推薦獎。2008年創作及導演的《完美生活》入圍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並榮獲溫哥華 電影節最佳電影龍虎大獎和香港國際電影節數碼電影金獎。2011年導演中國、義大利合拍大型紀錄電影《隱居者的天堂》。紀錄片代表作有《都市.僧人》、《摩梭也瘋狂》、《邊貿街的日與夜》等。
編劇 韓 傑
2002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影視製作專業。短片《過年》獲2003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學生組最佳故事片獎及首屆北京國際DV論壇最佳故事片獎,參展2003年釜山國際電影節短片單元。2006年由他編導的電影《賴小子》獲第35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虎獎及第30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數碼競賽銀獎。2008年應西班牙巴塞羅那當代文化中心之邀拍攝關於上海的短片《床》。最新導演作《Hello ! 樹先生》於2011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得最佳導演獎項。
攝影師 黎耀輝
香港著名攝影師。為《武俠》(陳可辛導演)、《十月圍城》(陳德森導演)、《傷城》《頭文字D》《無間道》(劉偉強導演、麥兆輝導演)、《2046》(王家衛導演)等多部知名電影的攝影師。1999年憑借餘力為執導影片《天上人間》榮獲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2004年憑借王家衛執導電影《2046》獲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第49屆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2005年紐約影評人協會電影獎最佳攝影、2006年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電影獎最佳攝影。
主演 成泰燊
1997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導演混合本科班,在美國知名文化刊物《村聲》雜志正式公布的2005年度世界百大演員的排名名單,成泰燊是此榜單中惟一一名中國內地男演員。2001年主演的《海鮮》(朱文導演)獲得第23屆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04年主演的《世界》(賈樟柯導演)在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2010年分別出演著名影片《白鹿原》(王全安導演)和《山楂樹之戀》(張藝謀導演);2011年出演電影《美錯》(岡薩雷斯導演)獲得第8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2006年主演熱播電視劇《狼毒花》(於光榮導演)。
主演 楊舒婷
新晉演員,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表演系2004級本科,有八分之一俄國血統,曾在《隱居者的天堂》(唐曉白導演)、《黑白李》(潘鏡丞導演)等多部影片中擔任女主角。
主演 梁 靜
從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後,在鳳凰衛視做起了主持人。後來從事演藝事業。代表作有《誰動了我的幸福》《殺生》(管虎導演)、《向日葵》(張揚導演)、《血戰到底》(王光利導演)、《二次曝光》(李玉導演)等等。電影《警察有約》(徐耿導演)在2003年中國電影金雞獎獲得最佳女配角提名獎。2004年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新人獎。
主演 高錦
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從小在山西大同長大,1997年從山西電影學校考入北京軍區戰友話劇團(現為戰友文工團),出演過多部話劇,小品,電視劇等; 曾獲全國小品大賽最佳表演獎。曾參與《大城市,小寶馬》(曲藝導演)、《士兵突擊》(康洪雷)、《鄉村警察》(劉繼書導演)、《我們的連隊》(李俊岩導演)等著名作品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