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媒爆料著名導演金基德去世,他在韓國電影界是一個怎樣的人物
韓國導演金基德是囊獲了戛納,柏林和威尼斯三項國際大獎的知名導演,在韓國處於大神級別的地位。他拍出的電影極具個人風格,直擊人性,風格有時簡潔粗暴,有時又善於揭露某種傷痛,而這種方式,往往都是在傷痛上死命撒鹽和火,看過他電影的人,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程度的被烙印,這是一種心裡覺得很壓抑和無以名狀,但又被這種刺激不斷的追逐著去打開他的電影。韓國很多熱愛電影的相關人士並不贊同他詮釋電影的方式。並不認同他的電影能代表韓國,認為這其實是在給韓國添加恥辱。
他曾說過,如果當下我死了的話,也許那些非常討厭我的人會馬上去看我拍過的每部電影,甚至一部都不會落下。
Ⅱ 8部金基德導演的電影,探究人性最深沉的愛欲和孤獨
在電影藝術的殿堂中,金基德導演的作品猶如一束獨特的光芒,深入剖析人性的復雜與深沉。他的電影猶如一部部無聲的詩篇,每部作品都以慾望為主題,將沉默轉化為強烈的情感沖擊。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八部傑作,感受愛欲與孤獨交織的情感旅程。
在這部電影中,一個男人與被囚禁的女人,通過無聲的肢體接觸和心靈對話,尋找著彼此的救贖。他們無聲的愛戀和對自由的渴望,構成了對孤獨最深沉的描繪。
一個高利貸收債人意外成為母親的愛子,這場精心編織的母愛背後隱藏著復仇的真相。他們在愛與恨的邊緣搖擺,揭示了人性的復雜和愛欲的毀滅力。
在湖面上的船屋中,啞巴女與男人們的情感糾葛,既是救贖也是毀滅,展現了慾望如何將平靜湖面攪動成風暴。
小和尚的選擇和老和尚的堅守,如同四季的變換,揭示慾望與命運的無常,每一次希望的萌芽,都可能帶來更深的痛苦。
金基德以極致的瘋狂,剖析了虐戀的邊界,讓人深感愛欲與痛苦的交織,那面單面鏡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的黑暗面。
這部電影以莫比烏斯環為名,講述了一個家庭的破碎和無聲的掙扎,揭示了慾望如何帶來無盡的循環。
兩個少女的歐洲夢,在慾望和現實的沖突中破碎,揭示了追求自由與愛的代價。
年邁與青春的碰撞,老人的慾望和少女的憧憬,揭示了慾望如何挑戰生活中的約定。
金基德的電影世界,每一步都深入人性的最底層,無聲的敘述中,我們看到了愛欲的強烈和孤獨的深度。這些影片,讓我們思考,也讓我們沉醉。你是否也被這些無聲的敘事所觸動?在你的觀影經歷中,又有哪些電影觸動了你對人性的探索呢?
Ⅲ 怎樣評價韓國導演金基德
金基德,一個用畫面說話的導演,一個永遠關注邊緣人的藝術家,每一部作品帶有金基德獨特的個人魅力[37] (1905電影網評)。
金基德電影的整體水平很高,題材也相當豐富,其中形式感最強、最圓滿的是《春夏秋冬又一春》,最寫實的是《海岸線》,最有沖擊力的是《收件人不明》,最集中筆墨寫男性的是《壞小子》,最集中筆墨寫女性的是《漂流欲室》[38] (鳳凰網評)。
金基德的電影以思想的悠遠深邃而聞名世界,他的電影,自始至終都在堅持審視生活、反思人類的本性、關注人文情懷,金基德導演便是一個立足於生活又超脫於生活且致力於闡釋生活的導演,在影壇中堅守著自我,默默地探索著[33] (人民網評)。
金基德的風格,就是美麗然而冰冷的噩夢,唯美的鏡頭里透著生命的殘忍,他的電影令人悲傷。金基德的電影,畫面美、意境美,人物美——美到如同水墨畫,還帶著濕漉漉的氣息;金基德的電影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國際電影,因為他完全擺脫了語言的束縛,他的電影所體現的情愛、暴力、禪定雖都劍走偏鋒,卻是人性所共通。「邊緣是我們社會中的一面,在邊緣生活的人總是比較隱蔽,這些生存在艱苦困境中的人也是非常美麗的[17] (搜狐娛樂評)。
金基德的作品從主題到素材及表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金式風格,題材十分大膽,其中《壞小子》,《漂流欲室》以妓女為題材,《野獸之都》以社會底層的藝術家為題,《撒瑪利亞女孩》講的是少女援助交際,《收件人不祥》反映那個時代韓國和美國微妙的關系,《春夏秋冬又一春》以和尚為題,《空房間》則是堂而入室者與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愛情故事。這些題材都在揭開社會血淋淋的傷疤,揭示人的本性,詮釋邊緣人群的灰色人生,他的電影就象一枚炸彈,給人以思想上的無限的沖擊[39] (光明網評)。
金基德的作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暴力美學,酷愛以極端的性和暴力,反映人性和民族的深刻悲劇。二是隱喻形式,決不迴避對政治和社會現實的探討,但大多以隱喻的形式出現,其影片中遍布著各種充滿暗示的符號,比如魚、島、少女往往具有極強的形式感。三是關注女性,女性在金基德電影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她們往往是劇情的關鍵,矛盾的核心。四是人性刻畫,金基德電影雖然以韓國人為刻畫對象,但大多直指人性深處,具有整個人類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