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演出 1981年:《彩雲曲》
第一部主演的是 1982年:《投奔怒海》
B. 請簡述一下劉德華的成名經歷
劉德華肯定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一個超人氣偶像。而偶像總是免不了有一個相對凝固的形象烙印在大眾的腦海之中,劉德華的形象是這樣的:Ray-Ban太陽鏡,雞翼袖T恤,如果加外套,一定是牛仔外套(洗水),還有白色波鞋,以及最重要的,劉德華發型,他的分頭,他撥頭發的手勢,都定義了一個年代香港帥哥的品格。
然而 ,劉德華又不僅僅是一個偶像。他二十多年的演藝生涯,經歷了香港電視業的黃金時代,乃至電影業和流行音樂的輝煌階段,之後又迎來了香港電影業的低迷,在此期間,他不斷嘗試、轉型,逐漸成為香港電影的支柱人物。近年,他更大步踏出香港,進軍大陸和國際市場。
到了今天,人們已經很難再簡單劃定劉德華是「明星演員」還是「演員明星」。他甚至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某種香港精神的象徵。
正如香港影評人張偉雄所說,「劉德華一直在成長,他一心一意要走出自己,挑戰自己的未曾與不能,是一個偶像不斷跟過去的階段說再見。他的堅持以及成長,都是香港電影目前值得珍重的品質,回顧他的歷程,正是為下一頁香港電影而寫的導言。」
由於他的多產,他的持久魅力,以及他和主流電影類型的密切關系,我們希望通過回顧他二十多年的足跡,說明他與香港電影,乃至整個香港社會的對應關系。
除在北京專訪劉德華,本刊還特派記者赴港,采訪了香港影評人石琪,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登徒,香港演藝學院導演系高級講師舒琪,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張同祖,香港編劇導演、劉德華中四班主任杜國威,以及目前劉德華「映藝」公司旗下藝員林家棟等。他們不同角度的敘述,構成了一幅多元的劉德華圖景。
香港著名影評人舒琪
劉德華的娛樂精神
周到的劉德華
劉德華永遠都知道,藝人是要「給」,要「提供」,他會特別照顧觀眾和媒體,他很「周到」,他明白,人們想在他身上得到什麼。
有人說,劉德華的表演未必到了頂尖,但他用了其他因素去補充,在能力范圍內他做到了最好。所以,就算大環境有變化,他也永遠是站在頂尖。比如說,早期的表演未必需要身體的,但後來有了這樣的潮流,劉德華就跑去健身,鍛煉自己的身體,這樣去滿足觀眾的需要。對於媒體來說也是一樣,他提供了足夠的材料給媒體,甚至為媒體設置了報道的議題,所以他是藝人中最少被狗仔隊跟蹤的,他和媒體的關系好。
「周到」這一點,是很多藝人不願意去做的,這很辛苦,要花很多的心力。但劉德華明白,什麼是Entertainment Business(娛樂業),他的積極性是香港藝人中少見的。
不會成為笑話的劉德華
對於華人演藝圈來說,年齡永遠是一個很大的考驗,這是劉德華今後要去面對的。原來喜歡他的觀眾,年齡在增大,年輕人的市場越來越難掌握,即使不過氣,也可能和年輕人產生距離。對於這一點,劉德華表達過焦慮。
香港的電影減產,對劉德華其實有好處。他的選擇性強了,身不由己的時候少了,他可以更多地為自己拍片子。我覺得他現在懂得選擇,懂得平衡和控制。
原來他每年拍20部電影,只要有5部 OK就好了,但現在每年就拍5部,不容有失。所以他很投入,做很多的資料搜集,做很多准備,經常學習,他的流行,不是沒有基礎的。有人說,他現在拍戲會凌駕於導演之上,可如果他比導演還努力,功課比導演做得還好,那也沒什麼可說的。
劉德華與下一代的明星的差別,很重要在於他的自律性。他在工作上要求極高,他守信,准時,永遠都做到最好。自律性對於藝術家是特別重要的。藝術是講求規律和自律的。現在的年輕藝人缺乏這個。
我們看到,劉德華也在轉型了,他開始演父親,演成熟的角色,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階段,他是分寸感很好的一個人。比如說,在唱歌上,他絕對不會去嘗試Hip-hop,他不會讓自己成為一個笑話。
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張同祖
他比張國榮更入世
1980年代中期,劉德華由電視轉入電影。到現在20多年過去,他也由一個演員成為了一個製作人。我們看到,他的確是這個行業的有心人。每次我們評金像獎,即使他知道自己可能拿不到,也一定來捧場。到了《暗戰》,他終於拿到了,這是這么多年的累積分,評獎的時候,很多人都感慨,「華仔啊!」那是人心所歸,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
上世紀70年代,是劉德華的成長期,80年代開始獲得成功,到90年代,他走向高峰。即使在香港電影業低迷的時候,他也依然有活力。幾十年過去,我相信,我們都無法忘記他曾演繹過的那些角色,他已經存在於他的角色之中。
劉德華和張國榮有很多相似,都是靚仔,先是明星再當演員,但張國榮沒有劉德華那麼入世,他對一些事太過執著,過不了自己那一關,而劉德華經歷過風風雨雨,也曾陷入官司,虧了投資,這樣反而讓他過了自己那關,放開了,自由了。這幾年我們看到劉德華從容了很多。
他一直在尋求轉型,我們看到他做了很多嘗試。和杜琪峰合作之後,他放下了架式,不再走明星路線,找到了自己的空間。
他在香港電影圈紅了20多年,長青樹,這一方面是他的活力,也說明後繼無人。比如說,謝霆鋒,一出來就很Sharp,有沖擊力,但他的性格就是這樣,是非纏身,還需要一些沉澱。
劉德華中四班主任杜國威
他留下的是永遠都迷人的偶像姿態
劉德華從中三就開始搞話劇,當時他在可立中學,我是他中四的班主任,可以說,一路看著他入行。
我記得,在學校的時候,他很機靈,說話得體,很得老師歡心。他家裡條件不錯,沒吃過苦的。我記得他爸爸是消防員,他姐姐很疼他。他住宿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他穿一件新衣服,總是很精神的樣子。他一直是懂得討好老師的一個學生,後來他進入演藝圈也是這樣,不是一個我行我素,太過自我的人。
1981年,他加入無線電視的藝員訓練班,後來,他對自己要走的這條路一直很清晰。中間,他曾問過我,到底是要當一個很紅、有很多fans的偶像,還是當一個有很好演技的演員。到現在看起來,他還是選擇了後者。
他剛入行的時候,香港電影業正好是很蓬勃的時候,機會很多。當時的電影業主要是尋開心,好玩,所以他演了很多追女仔和江湖片,很多導演找他,只要找到他,電影就變得很有噱頭。
到了1990年代中後期,香港電影出現低迷狀態,很多低成本製作的電影。香港拍電影的很多人想賺快錢。但在低迷時期能堅持下來的才是真正有理想,真正喜歡電影的人,這個階段中,劉德華常常問我,是不是有好的本子,他可以投資來拍攝。
1994年,我拍攝《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想讓他演沈家宏一角,但當時已有太多因素影響,合作沒有成功。
我是劉德華的老師,看著他一路走來的,所以我對他有偏愛,很多人也說他的演技並非最好,但我總要說,在我看來,他是最好的。
這么多年過去,他當了大影星,大歌星,拿了許多獎,樣子也還是那麼靚仔,我想他應該是無悔了。一路走來,他留下的是永遠都迷人的偶像姿態。
劉德華「映藝」公司旗下藝員林家棟
他工作時,永遠一絲不苟
8月21日,星期天,劉德華在九龍會展開Birthday Party,90多圍客人,來自各個國家的1000多人前來祝福他。作為劉德華「映藝公司」的成員,林家棟也參加了Party,然後他與記者相約在尖沙嘴一家酒吧見面,跟記者講述,他眼中的劉德華。
酒吧外面,一隊人馬正在拍電影,收工的時候也都進酒吧吃東西,街上行人熙熙攘攘,酒吧的侍應生也依然故我,沒有絲毫一驚一詫的表情。彷彿,這些人從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明星。
平時我們都難得有這樣的休息時間,劉德華總是把時間安排得很緊。有時晚上拍了通宵的戲,每個人都累得不行,他還在那裡壓腿,拉筋骨。就算特別累的時候,他也是合上眼睛3分鍾就解決問題。
有一次,他在內地工作,白天拍了廣告,晚上拍了電影,然後坐飛機回香港,我去看他,他從身上掏出一首歌詞給我看,說是剛才在飛機上寫的。
他工作時候,永遠一絲不苟的。我們拍攝《童夢》時,他要化老妝,幾個小時,每個人都特別小心,NG一下,就要重新開始。即使在休閑,比如打保齡球,他也是一板一眼,說出一套套的理論來。
在圈子裡,有成就的人,其實很多,可一旦有了江湖地位,他們往往就容易松氣。這一點劉德華從來不會。所以,現在才有很多來自政府的公益廣告要找他拍。
在香港,有人可能不喜歡他的歌,但都欣賞他的工作態度和精神。在他的演唱會上,我看到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家,揮著熒光棒,給他喝彩。
現在他管理「映藝」公司,很多事務,還要開會,他總是井井有條的。有時開會,他點一份菠蘿包和一杯咖啡,算是吃飯,從不浪費一分一秒。二十多年來他對事業的態度一直如此,這是我最佩服的。
C. 劉德華第一部電影是哪一部
劉德華的第一部電影→彩雲曲(1981)
第一張粵語唱片→只知道此刻愛你(1985)
第一張國語唱片→回到你身邊(1988)
第一支廣告→奧妮洗發水(1996)第一出戲劇→花艇小英雄(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