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一個日本感人的電影名字和主題曲
生命最後一個月的新娘
生命最後一個月的新娘◎譯 名 生命最後一個月的新娘/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
◎片 名 April Bride
◎年 代 2009
◎國 家 日本
◎類 別 劇情
◎語 言 日語
◎字 幕 中文字幕
◎IMDB評分 7.4/10 14 votes
◎文件格式 Rmvb
◎視頻尺寸 640 x 352
◎文件大小 2CD 526MB
◎片 長 129Min
◎導 演 廣木隆一 Hiroki Ryuichi
◎主 演 榮倉奈奈 Nana Eikura ....長島千惠
瑛太 Eita ....赤須太郎
手冢理美 Satomi Tezuka ....加代子
安田美沙子 Misako Yasuda ....花子
柄本明 Akira Emoto ....長島貞士
大杉漣 Ren Osugi ....赤須敏郎
津田寬治 Kanji Tsuda ....岡田
田口智朗 Tomorowo Taguchi ....奧野
◎簡 介
劇情
會場向導女郎長島千惠(榮倉奈奈 飾),在某次展覽會上結識了赤須太郎(瑛太 飾),並在對方的追求下,與太郎開始交往。但是,那時的她已經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
正式和太郎開始交往的千惠,怎麼也擺脫不了心中的煩惱,她不能再對太郎繼續隱瞞下去了。幾個月後,千惠向太郎說明了自己的病情,她必須接受禁止發布該詞語切除手術,並與太郎告別。
太郎對千惠未因此放棄,他一路追尋,來到了屋久島,向千惠表明了自己至死不渝的愛意,並願意與千惠一起對抗病魔。千惠被太郎的心聲打動,他們再次走到了一起。
彼此深愛著的兩個人,卻只能擁有短暫的幸福。千惠癌病復發了,她一面忍受著病痛,一面堅信病情能通過治療而好轉。此時的太郎,全力守護在千惠的身邊。
不久,太郎與千惠的家人被告知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千惠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
幕後花絮
2007年4月5日,一對情侶在東京的一所教堂里舉行了婚禮。乍看上去,他們與平常的幸福新人無異,可是,年僅24歲的新娘,身患乳腺癌晚期,只有一個月的生命。
2007年5月,TBS的《Evening Five》播出了《24歲的癌症晚期》的紀錄特集,引起了極大反響。同年7月,TBS再次播出了追蹤這位24歲的新娘千惠與乳腺癌搏鬥的電視紀錄片—— 《生命最後一個月的新娘:與乳腺癌斗爭的24歲,最後的訊息》,獲得了高收視率。12月,千惠的故事被寫成了書,發行量突破了40萬本。
「我想將這個故事拍成靜謐且充滿力量的電影」,製作方懷抱著這一想法,在同名電視紀錄片播出之後,就立即啟動了《生命最後一個月的新娘》的電影拍攝計劃,善於製造美麗時間與空間的廣木隆一導演進入了製作方的視線。
「接到邀請時,我曾因為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而苦惱了很久。電視紀錄片拍地很棒,電影要拍成什麼樣的才好呢?《生命最後一個月的新娘》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男女戀愛故事,也許我能拍好。後來,千惠留下的訊息深深打動了我的心,我渴望去執導這部作品」,廣木隆一導演加入了攝制組。
隨後,製作方一邊組建幕後團隊、物色演員,一邊著手開始創作劇本。「我們想向觀眾傳達千惠的人類性」,製作方將千惠生前的話語寫進劇本中,並與千惠的戀人太郎、千惠的父母及朋友積極聯系取材,劇本先後修改了11次終於定稿。
生命永遠停留在24歲的千惠,用最後的時光,向人們傳達「明天的來臨就是奇跡」,在與戀人的完婚一個月後辭世,這個既平凡又不平凡的生命與愛的故事,令許多觀眾為之動容。
曾在《瞳》、《我的帥管家》中獲得好評的少女明星榮倉奈奈,與憑借《篤姬》、《鴨子和野鴨子的投幣式自動存放櫃》而走紅的年輕偶像瑛太,攜手扮演《生命最後一個月的新娘》中的戀人千惠與太郎。「惟有榮倉奈奈能夠表現出千惠的清秀光芒,而擁有著清爽外表的瑛太與太郎的形象無異」,不僅製片人平野隆對兩位主演贊賞有加,現實中的太郎以及千惠的親友也對他們加以肯定。同時,榮倉奈奈與瑛太都表示能夠通過自己將千惠的訊息傳達出去,感到責任重大。
榮倉在影片開拍前,為了接近千惠的真實形象,毅然剪去了一頭長發,生平第一次以短發示人。瑛太同樣也剪去了保持了4年的長發造型,換上利索的短發。二人還曾前往千惠的墓前祈禱,告知影片即將開拍的事。「千惠並不是『可憐的』女孩,我想向觀眾傳達她的『每一天都多姿多彩』」,榮倉懷著這樣的感情投入到角色中去。瑛太曾與現實中的太郎見面,對方要求瑛太「別介意細小的東西」,要輕松上陣。對方身上「為了愛人全力以赴」的力量,在自己心中產生了共鳴,原本被故事感動而泣的瑛太,重新振作了起來。
現實中的千惠,在三味線老師的父親的影響下,也是一位三味線高手。因此,電影《生命最後一個月的新娘》就不可缺少榮倉彈奏三味線的戲份。無獨有偶,榮倉從 5歲到16歲一直在學習三味線,技能相當熟練。榮倉覺得千惠這個角色,與以前她所接過所有角色都不同,她能與千惠「相遇」,是命中註定的。
影片於08年10月6日正式開拍,11月26日殺青。第一次場戲是相識不久的千惠與太郎的約會,誰知天公不作美,拍攝當日竟下起雨來。於是,二人的約會場地臨時改到了水族館。當時的榮倉與瑛太,與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剛認識沒多久。「開拍第一天,工作人員與演員都處於摸索狀態,榮倉與瑛太的表現有一點生硬感。令榮倉感到苦惱的是出演一個已經逝世的真實人物。如何能夠在電影中變成千惠,一定讓榮倉很煩惱了一陣。那時候榮倉根據自己的感覺,選擇一種自由的表演方式」,為了培養千惠與太郎的感情,同是也是為了將演員一點一點帶入角色,廣木導演選擇了少見的「順拍」方式進行拍攝。另外,攝制組還租借了現實中千惠的家、千惠與太郎同居的公寓,而非在攝影棚內完成拍攝。全體工作人員的不斷努力,製造出最棒的攝影狀態。
片中有一場在發生屋久島的高潮戲,這是電影原創的段落。手術後的千惠,因切除了禁止發布該詞語,而傷心不已,於是,她選擇逃避,一個人來到了屋久島。「與其用台詞去表達千惠當時的心情,不如用她踱步的鏡頭來暗示心境的變化」,廣木導演認為屋久島正是能體現如此情感的外景地。不願與千惠分手的太郎,也來到了屋久島,他們在這里再會,並決定執子之手,重新一起生活。千惠彈奏著三味線,二人一邊飲著酒,一邊跳起了舞。那一瞬間是故事中的千惠與太郎最幸福的時刻。
11月初,攝影組開始進行病房戲份的拍攝,千惠因癌症復發而住院,這對千惠與太郎無不是最為殘酷的考驗,同時,他們的兩位扮演者也在此受到不小的考驗。每一場戲在正式開機拍攝前,都必須進行縝密的綵排,因為「病房裡無論怎麼拍,基本上都是坐著或躺著說話,能夠產生的動作很少。如果這里不能很好加入細膩的感情的話,這部電影就是失敗的作品」,廣木導演對演員們在此處的演技要求非常高。於是,當時在拍攝現場的工作人員(尤其是女性工作人員),經常抑制不住眼淚,病房戲的拍攝經歷在所有工作人員心中,留下的印象也是最為深刻的。
在電影《生命最後一個月的新娘》啟動之初,工作人員就立即確定下,現實中的千惠與太郎於07年4月5日舉行婚禮的青山聖格雷斯大教堂,也將是電影中千惠與太郎的婚禮教堂。攝制組曾拜訪過多所教堂,最終還是覺得聖格雷斯大教堂,是最自然不過的。身著純白婚紗、西服的榮倉與瑛太,在特殊的拍攝氛圍中,也感受到了幸福。
榮倉的戲於11月18日最早殺青,廣木導演親自為榮倉獻花。在經歷了有哭有笑的兩個月拍攝期之後,榮倉從角色千惠的身上學到很多,也完成了自己在女演員之路上的一次成長。瑛太的戲到11月25日才結束,榮倉特意回到拍攝現場,為瑛太道賀。
千惠與太郎的愛,千惠與父親的愛,千惠與親友的愛,全部匯集在《生命最後一個月的新娘》,09年第一感動電影由此誕生。
◎配樂簡介
《生命最後一個月的新娘》凄美的愛情故事,影片中那女主角兩人走進婚姻殿堂的那刻,完美的女聲響起,使電影情節推向高潮。插曲《zhe rose》通過JUJU獨特的翻唱,使人心醉,使人心碎!
專輯中文名: 明日がくるなら
歌手: JUJU
音樂風格: 流行
資源格式: MP3
版本: 單曲
發行時間: 2009年04月29日
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簡介:
專輯介紹
素直になれたら-RYLL 90』s flava remix- ,素直になれたら,君のすべてに………如果說同學們還沒聽過這首,一個字:快聽!!餘音繞梁的.THE ROSE~手嶌葵 也翻唱過,沒什麼印象了.『余命1ヶ月の花嫁』奈奈&瑛太 官網上"based on ture story " ~明日がくるなら~(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的主題曲。
「素直になれたら JUJU feat.Spontania」「やさしさで溢れるように」と連続して大ブレイク! NYで培われたヴォーカルで[切なさ]と[希望]の世界に、聴くものを虜にし続けるJUJU。パートナーとして、ハイブリッドな美しさを放つヴォーカルで、「ずっと一緒」「最後の優しさ」とヒットを続けるJAY'EDが參加。製作陣には、「君のすべてに」「素直になれたら」等、大ヒットを連発するJeff MiyaharaとRYLLの最強コンビが再び集結! この奇跡のボーカリスト二人が描く珠玉のハーモニー。悲しくも永遠を祈るその歌詞世界に、確実に涙を誘う感動の超名曲が誕生! 「明日がくるなら JUJU with JAY'ED -original version-」は映畫『余命1ヶ月の花嫁』主題歌に、「THE ROSE」は挿入歌に決定!
專輯曲目:
1. 明日がくるなら JUJU with JAY』ED -original version-
2. 明日がくるなら -ballad version-
3. THE ROSE
4. 素直になれたら-RYLL 90』s flava remix-
5. 明日がくるなら -original instrumental-
ps:大致是這樣的。我建議你去看一下這部片子的原型的紀錄片,真是很感人。我當時就是先看記錄片,後看電影的。
電影和原來主角們的故事有一點點不一樣,但還是真實的把所要傳達的東西表現出來了。
B.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大概劇情就是他的人生是被一個導演安排的
金凱瑞的《楚門的世界》
劇情介紹
30年前奧姆尼康電視製作公司收養了一名嬰兒,他們刻意培養他使其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紀實性肥皂劇『楚門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這一切卻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該劇的唯一主角——楚門。
楚門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島的小城(實際上是一座巨大的攝影棚),他是這座小城裡的一家保險公司的經紀人,楚門看上去似乎過著與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卻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鍾都有上千部攝像機在對著他,每時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視著他,更不知道身邊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內的所有人都是《楚門的世界》的演員。
雖然感覺到每個人似乎都很注意他,而且從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卻都有著一些意想不到的戲劇性的效果,但這些都沒有使這位天性淳樸的小夥子太過於在意。可節目的製作組由於一時的疏忽,竟讓在楚門小時候因他而「死」的「父親」再次露面,「父親」立即被工作人員帶走,直到楚門悲痛萬分開始懷疑後他們編織了一個完美的謊言讓他們「父子」相見,從而達到他們滿意的效果。
然而這一切卻使一位既是《楚門的世界》的忠實觀眾又是該節目群眾演員的年輕姑娘瑪麗十分同情楚門,她給了楚門一些善意的暗示,使他不得不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生活。漸漸地楚門發現他工作的公司每一個人都在他出現後才開始真正的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車在反復來往,更讓他不敢相信的是,自稱是醫生並每天都去醫院工作的妻子竟不是醫生。楚門開始懷疑他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包括他妻子、朋友、父親等所有的人都在騙他,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油然而生。
痛定思痛,他決定不惜一切代價逃出海景這個令他噤若寒蟬的小城,去尋找屬於自己真正的生活和真正愛他的人。然而,楚門卻低估了集這個肥皂劇的製作人、導演和監制大權於一身的克里斯托弗的力量。克里斯托弗將一切都設計得近乎完美,近30年裡牢牢地把楚門控制在海景的超現實世界之中。
經過幾次逃脫的努力失敗後,楚門決定從海上離開這座小城,然而他卻絕望地發現他面前的大海和天空竟然也是這個巨大攝影棚的一部分,這時克里斯托弗走了出來,他向楚門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並告訴楚門他如今已經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明星,他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如果他願留在海景就可繼續明星生活,楚門不為所動,毅然走向遠方的自由之路
C. 很早很早之前小時候看的一部電影,只記得是在一個全白得室內,一些穿
後窗 Rear Window (1954) 導 演: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主 演: 詹姆斯·斯圖爾特 James Stewart 格雷斯·凱利 Grace Kelly 溫德爾·科里 Wendell Corey 塞爾馬·里特 Thelma Ritter 雷蒙德·伯爾 Raymond Burr Judith Evelyn Ross Bagdasarian Georgine Darcy 地 區: 美國 對 白: 英語 顏 色: 彩色 聲 音: Mono 時 長: 112 分鍾 類 型: 驚秫 神秘 劇情簡介: 攝影記者傑弗瑞由於一次意外摔斷一條腿,經常周遊的他如今也不得不在輪椅上過一段無聊的日子了。時值紐約的盛夏,周圍的鄰居們日夜都敞開窗戶,閑來無事的傑弗瑞總是喜歡透過窗戶觀察周圍的鄰居們。一位體態迷人的舞蹈女演員每天身穿胸罩短褲、邁著優美的舞步幹家務;一位獨居的作曲家經常坐在鋼琴前創作,幹家務時也不例外;一對無子女的夫婦熱得躺在三樓陽台上消暑,每天把小狗放下去玩耍;二樓推銷商蘇先生的妻子久病卧床,不時可以看見兩人口角;一樓的單身女子似乎總也找不到伴侶,被傑弗瑞稱為「寂寞芳心」;一對新婚夫婦搬進公寓後忙不迭地親熱,隨即放下窗簾,此後就難得亮相……傑弗瑞就在窺視中打發無聊的時間。 傑弗瑞其實並不寂寞,除了每天慈母般耐心照料他病體生活的護士斯泰拉以外,還有個聰明美麗狂熱地愛著他的女友莉莎。斯泰拉總是埋怨他不趕快娶這個幾乎十全十美的女孩,而莉莎也不斷發起溫柔攻勢,但自認散漫自由的傑弗瑞有些擔心麗莎能否和自己相處愉快。 對面窗口的推銷商夫婦又一次發生了爭執,當晚傑弗瑞發現那個蘇先生三次冒雨拿著大皮箱走出家門。第二天,傑弗瑞發現蘇先生正在包裹刀和鋸條,蘇太太也從她卧病很久的床上消失了,小狗在樓下花壇不停地刨著什麼,一切都令傑弗瑞不安。莉莎來了,又注意到蘇先生正在准備一個大箱子,還從太太的手包里拿出首飾、戒指,兩個人由此得出蘇先生殺人分屍的結論。 傑弗瑞找來當警察的老友調查此事,但結果是蘇太太到外地療養,老友對傑弗瑞等人的緊張不無嘲諷。那隻小狗被殺了,傑弗瑞、莉莎和斯泰拉再度緊張起來,為了找到真憑實據,兩位女士決定親自尋找證據。 莉莎在蘇先生家尋找證據時被堵在屋子裡,傑弗瑞及時報警才使她免遭毒手,她向傑弗瑞示意自己已經找到證據,推銷商才知道自己正在被人監視。蘇先生很快找到傑弗瑞,行動不便的傑弗瑞只能在黑暗中用閃光燈保護自己,拖延時間。兩人扭打的時候,老友帶著莉莎和警察趕到,但傑弗瑞還是從樓上摔了下去。 又是白天了,寂寞芳心小姐在作曲家屋裡正欣賞著他的作品,蘇先生的住處正在重新粉刷,又一隻新的小狗出現了,女舞者和一個矮矮的士兵相戀了,新婚夫婦還是經常掛著窗簾。傑弗瑞背對窗口,躺在輪椅上酣睡,雙腿都敷上了石膏。麗莎靜靜地倚坐在旁邊的床上,心滿意足地放下小說,拿起一本廣告雜志。 這部把偷窺與謀殺進行饒有興味地組合的影片是希區柯克後期作品的典範。平凡甚至乏味的生活背後的謀殺,帶著些微陰暗面的幽默,精巧的故事設計,出人意料難以預測的結局,都深深打上了希區柯克作品的烙印。 開頭一大段偷窺的描繪悠閑自得,絲毫沒有大部分驚險影片的凌厲之氣,於無聲處等待驚雷。接下來的情節峰迴路轉跌宕起伏,讓人一刻無法轉移視線,所有的線索都等待你去推想,而你所有的推想又都不能肯定,希區柯克就象一個狡黠的老人,不斷向聽故事的孩子們不緊不慢地賣著關子。從麗莎到庭院尋找證據開始,雙方才開始間接的接觸,已經和主人公習慣了躲在窗子後偷窺的觀眾也不得不面對即將發生的直接接觸了。我們這些觀眾和遠遠在窗子這邊的傑弗瑞一樣,只能眼巴巴看著麗莎冒險、遇險、搏鬥而幫不上一點忙。這個段落應該是希區柯克最得意的段落之一了吧。和這種提心吊膽的著急相比,後面傑弗瑞用閃光燈拖延時間的情節設計固然心思巧妙,也只是雕蟲小技了。 在所有人無聲尖叫的時候,在銀幕背後,是希區柯克狡黠、得意而又胸有成竹的笑饜。 下面轉一則影評:-- 《後窗》——關於電影的電影 《後窗》Rear Window是希區柯克為派拉蒙影片公司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取材於科內爾•伍德里奇的同名小說,影片拍成之後,被公認為使希區柯克的經典作品之一。 《後窗》沿襲了《電話謀殺案》的形式,全部在有限的室內場景中拍攝完成。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家養傷的攝影師,他每天坐在輪椅上從窗口向外觀望。一天,他發現對面樓房裡一起謀殺案的線索,同時懷疑是一個推銷員殺死了自己的妻子。攝影師把所看到的一切告訴女友和朋友,並想辦法找出了證據,同時也招來兇手的包袱,自己險些喪命。幸虧警方及時趕到,逮捕了殺人兇手。 關於《後窗》,著名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曾經非常簡潔肯定地說過,「這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也就是說——「元電影」。希區柯克要把電影的本性在《後窗》中全部展現出來,影片的主人公攝影師傑弗瑞是一個有偷窺癖的人,一切情節都是從他的角度出發,拍下他的所見所聞,然後表現他的反應。觀眾實際上也成為了偷窺者,電影則合理地成為滿足偷窺者心理慾望的工具。在影片中,希區柯克很巧妙地嵌入了一些小隱喻,使觀眾在觀影時從故事中抽離出來而聯想到電影本身。 首先,主人公傑弗瑞的家就像一個攝影棚,他的眼睛和他的相機就像是記錄劇情發展的錄影機。希區柯克沒有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拍攝這部電影,而是把傑弗瑞推向了故事的陳述者。於是,觀眾在影院觀影,也就和傑弗瑞一樣,被放在了一個「窺視者」的視角上,從中得到樂趣也付出代價。傑弗瑞打著綁腿坐在輪椅上,偷窺窗外的人和事,為想辦法找到推銷員謀殺妻子的證據而絞盡腦汁,在麗莎遇險的時候心急如焚卻無法動彈、無能為力,觀眾們在影院里的觀影經驗與傑弗瑞的處境和心情非常相似。 其次,養病的六個星期里(我想即使不是養病,他也有偷窺的習慣,可能是因為職業的敏感),傑弗瑞通過後窗觀察他不同類型鄰居的生活。細細品味,不難發現,鄰居們的窗戶里正在上演著一部部不同類型的電影:「孤心小姐」的窗戶里上演著「社會倫理片」;推銷員家的窗戶里上演著「犯罪片」,養狗夫婦的窗戶里上演著「生活悲喜劇」;作曲家的窗戶里上演著「音樂傳記片」;女舞蹈家的窗戶里上演著「米高梅」式的「後台歌舞片」。同時,攝影師傑弗瑞的窗戶里上演著「偵探推理片」;《後窗》本身又是一部「驚悚懸念片」。 此外,希區柯克經歷了從默片時代到有聲電影的轉變。1928年的《蒙克斯人》The Manxman 是希氏的最後一部默片,《訛詐》Blackmail 則是他的第一部有聲電影,也是英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有聲電影。回到《後窗》中來,傑弗瑞所觀察到的鄰居生活很少運用特寫鏡頭去表現,拍攝距離、角度也幾乎始終不變,「孤心小姐」的三場戲,活脫一部完整的默片;而傑弗瑞與女友麗薩、護士斯泰拉、偵探朋友多伊爾之間的戲,聲色處理都很精緻,鋼琴家演奏的音樂也美妙動聽、恰到好處。 阿爾弗雷德•希區科克曾經說過:「假如你在看《後窗》這部影片時,未曾感到那種耐人尋味的恐怖,趕緊掐自己一下,因為你八成是死了。」 有人說,「懸念大師」利用這個既詼諧又可怕的偷窺狂故事以及「謀殺之星」、學術獎得主詹姆斯•史都華和摩納哥已故的王後葛瑞絲•凱莉這位曾風靡熒幕的最美麗女子為號召,捍衛了這個他應得的響亮頭銜。《後窗》這部電影典型地具備了希區柯克電影的元素,如心理懸念、空間張力、視覺特徵等。 希區柯克的影片往往有張有弛,在每一次新的緊張與恐懼之前都互有一種讓人放鬆的情境(如幽默的對白、動聽的音樂、美麗的風景等),但這種放鬆,有時候也可能是讓人無趣的絮絮叨叨,又總讓人感覺到不正常,使觀眾在忐忑不安中等待下一次緊張的來臨。懸念就是這樣產生的。比如,麗莎來到傑弗瑞的住處與他共進晚餐,他們照例為要不要放棄攝影工作而爭論不休,爭論持續了很長時間,最後麗莎傷心離去,留下傑弗瑞無奈地坐在輪椅上。突然,一聲尖叫傳來,畫面頓時定格在窗外的黑暗中。晚上又下起了雨,他看到推銷員提著箱子出門,來回多次,卧室的窗簾緊閉。究竟發生什麼了???又如,警察及時趕到,從推銷員家「救出了」麗莎,一陣緊張之後觀眾們終於鬆了口氣,並為聰穎麗質的麗莎拿到犯罪證據——推銷員太太的結婚戒指而感到歡欣,也為麗莎背手向傑弗瑞展示戒指的舉動所嘆服。就在這個時候,鏡頭轉向了推銷員,他充滿懷疑與警覺的目光對准了鏡頭,向窺視者步步進逼。與之相反,原本安全地在黑暗中窺視的傑弗瑞,頓時心虛緊張起來,驚慌失措地向後退,並且非常不理智地讓斯泰拉把燈關上,這無異於自我暴露在光線里。隨著電影情節的,觀眾已經與傑弗瑞取得了心理上的認同,這一心理認同尤其因為觀眾始終與傑弗瑞以同樣的觀點和視距觀察對面發生的一切而得到了強化,推銷員凝視的目光所帶來的驚嚇與緊張可想而知,而且可以說絕不亞於傑弗瑞。然而,等推銷員推開傑弗瑞的家門,從黑暗中一步步向傑弗瑞走去的時候,傑弗瑞用以抵抗的卻是毫無殺傷力的高倍閃光燈。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可能是現代的影片中,驚悚和恐怖的成分太多了,以至於我們不知不覺有了一種免疫力。再看《後窗》,並不覺得裡面有很多讓我驚悚、恐怖的情節,其中的懸疑在今天看來雖然仍不失為成功,但始終有節奏過於緩慢之嫌。綜觀《後窗》一片,其藝術、技巧上的成就或許更勝於情節,該片對於電影本質的探討、在道德倫理觀念上對偷窺的反思都有深刻的價值。 希區柯克本人曾說過,有人靈機一動,把拍片的地方用富有藝術色彩的名字命名,叫做「攝影棚」,而不是「工廠」或「車間」什麼的,這才是最大的遺憾。在希區柯克的內心深處,也許和好萊塢的著名導演約翰•福特和霍華德•霍克斯一樣,否認自己是藝術家,但是這並不阻礙人們從藝術、美學的角度出發來他們的作品。作為一名講求實際的電影工作者,希區柯克傾其一生,痴迷地獻身於電影事業。惟此一點,就令那些自詡為藝術家的附庸風雅之輩望塵莫及。 影片中,傑弗瑞透過後窗觀看對面窗戶里上演的一幕幕人間悲喜劇,攝像機的遠景鏡頭也總是保持一定的角度和距離,現代社會生活中的隔膜無形中橫在了人與人之間,無法擺脫、無法跨越,人與人之間的疏遠與冷漠是那樣的力量強大。如果說當「陽台夫婦」的小狗被人無情地殺死之後,太太的哭訴是影片中對這種冷漠與疏遠的悲情反抗:「誰殺了我的小狗?你們這些惡鄰居!鄰居間應該互相照顧、互相問候、關心別人的死活,但你們這些人都不這么做。我真不敢相信你們會殺了我的小狗,但問題是你們都不互相關心。你們殺了它,只是因為它喜歡你們嗎?」那麼,傑弗瑞「非法的窺視」反倒是對這種冷漠疏遠的人際關系與心理距離積極的強行干擾和打破,傑弗瑞試圖拯救准備自殺的孤心小姐,從捕捉線索、到逐步破案和幫助緝拿殺人犯,都是這種積極努力的表現。正是這些富於正義感的行為,讓觀眾從窺視的陰暗心理中走出來,對這位「偷窺者」給予了高度的關注與評價,偷窺也順理成章地合理化。從影片《房客》開始,希區柯克已經嘗試去表現一種曖昧的道德觀念,界也一直關注幾乎存在於希區柯克所有作品中的一種很深的基督教道德觀念。在《後窗》這部元電影中,我們不難對這位通俗而絕不媚俗,送是把藝術性、文化品格與通俗性、視覺感、情節性等融合在銀幕藝術世界中的「懸念大師」的人文關懷略見一斑。 希區柯克在工作中總是給人沉穩自信、樂觀開朗的印象,他在電影中巧妙安排的隱喻與幽默也為影片增色不少。在為《後窗》尋找劇本改編的合作者時,希區柯克從廣播電台請來了約翰•邁克爾•海斯,他對人物對白的處理非常精彩,恰到好處而且風趣幽默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身份和處境。觀眾在觀影過程中自然有各自的體會,這里就不再贅述。 特呂弗在《我的朋友希區柯克》中回憶道: 「六十年代初期,當我第一次到美國訪問時,發現美國電影界對希區柯克的態度竟然如此冷漠。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法國十年前他就已經備受電影界推崇了。……當時,一位美國影評人對我說:『你對《後窗》感興趣,那是因為你不了解格林威治村的緣故。』我回答說:『但是《後窗》並不是描寫格林威治村的,它是一部實實在在的純粹的電影,我恰好對此非常熟悉。』」 該片的男主角詹姆斯•史都華也認為,「我個人最滿意的作品是《後窗》。我在片中扮演的角色難度非常大,他必須整天坐在輪椅上。希區柯克通過觀眾的反映來渲染影片的緊張氣氛,事實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由於他的巧妙處理,觀眾也參與到影片的情節中來了。」 正如特呂弗所說的,《後窗》是關於電影的電影,是一部元電影。這部影片或許不及諸如《精神病患者》、《愛德華大夫》、《蝴蝶夢》等希區柯克的知名影片一樣受到大眾的廣泛關注,比起《三十九級台階》、《知情太多的人》等影片在驚恐上也略遜一籌,但是,作為一部更具有藝術性、思想性的作品,無論在整個世界電影史上還是在希區柯克的個人成就展中,它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無怪乎,連希區柯克自己都要把《後窗》(與另一部作品《疑影》一起)當成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後窗 希區柯克懸疑影片的經典之作充分體現了希區柯克影片在藝術性和娛樂性上的高要求電影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1954年出品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主演:詹姆斯·斯圖爾特格蕾絲·凱莉 ·好萊塢懸疑片的代表作·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 每一個時代都有這樣的一些名字,一些象徵著成功、精彩、受歡迎和財源滾滾的名字,在今天,這個名字是喬治·盧卡斯,是斯皮爾伯格,而在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間,這個名字就是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希區柯克無論在任何時期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名最佳導演,他開創了恐怖懸疑電影的新世界,其導演風格影響了一批又一批人,許多導演都稱自己是希區柯克的學生,家也把他稱為"影壇的莎士比亞"。 希區柯克執導的影片最終的目標是展現出人性最深層的恐怖和最異常的思想,因而盡管他的影片沒有我們現在所崇尚的各種特技和特效,但仍然極具懸念,發人深思。 《後窗》便是希區柯克懸疑影片的代表作之一,它製造出了恐怖與懸念的氣氛,形象地發掘出了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隱藏著的喜歡偷窺的心理。影片以《後窗》為名似乎蘊涵了某種意義--門緊閉著,打開後窗,那是另一個被我們所忽略的世界。 在懸念片和恐怖片領域里,希區柯克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開拓者,他所開創的"希區柯克模式"對年輕一代的導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美國著名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希區柯克電影中的對白是世界上最精彩的,電影語言的表達也是無與倫比的。像其他少數電影天才一樣,他對電影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安德烈·巴贊 使我感到無比震撼的是:在他的影片中,所有的愛情場景都拍得像兇殺的場面,而那些兇殺的場面又都像愛情場景……在希區柯克的作品中,愛情與死亡的主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弗朗索瓦·特呂弗 希區柯克是個偉大的導演,我有幸與他合作過4次。我個人最滿意的作品是《後窗》,我在片中扮演的角色難度非常大,他必須整天坐在輪椅上。希區柯克通過觀眾的反應來渲染影片的緊張氣氛,事實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由於他的巧妙處理,觀眾也參與到影片的情節中來了。希區柯克比任何人都更擅長製造銀幕上的緊張氣氛,許多人都在模仿他,但是沒有人能在電影中再現希區柯克模式的恐怖效果。 --本片主演詹姆斯·斯圖爾特 攝影記者傑弗瑞由於一次意外而摔斷了一條腿,經常到處周遊的他如今也不得不在輪椅上度過一段無聊的日子了。時值紐約的盛夏,周圍的鄰居們日夜都敞開窗戶,閑來無事的傑弗瑞總是喜歡透過後窗觀察周圍的鄰居們--一位體態迷人的舞蹈女演員每天都身穿胸罩短褲、邁著優美的舞步幹家務;一位獨居的作曲家經常坐在鋼琴前創作;一對無子女的夫婦常常在3樓陽台上消暑,每天把小狗放下去玩耍;2樓推銷商蘇先生的妻子久病卧床,不時可以看見兩人口角;1樓的單身女子似乎總也找不到伴侶,被傑弗瑞稱為"寂寞芳心";一對新婚夫婦搬進公寓後就忙不迭地親熱,隨即便放下窗簾,此後就難得亮相了……傑弗瑞也並不寂寞,因為如慈母般耐心照料他生活的護士斯泰拉和聰明美麗的女友莉莎經常陪他聊天。 一次,傑弗瑞看到對面窗口的推銷商夫婦又一次發生了爭執,當晚他就發現那個蘇先生3次冒雨拿著大皮箱走出家門。第二天,傑弗瑞發現蘇先生正在包裹刀和鋸條,蘇太太也從她卧病很久的床上消失了。3樓的小狗在樓下玩耍時,總愛在花壇邊不停地刨著什麼……一切都令傑弗瑞不安。莉莎來了,她也注意到蘇先生正在准備一個大箱子,還從太太的包里拿出首飾、戒指,兩個人由此得出蘇先生殺人分屍的結論。 於是傑弗瑞找來當警察的老友調查此事,但對面樓的房東卻說蘇太太乘著夜間車去外地療養了,老友對傑弗瑞和莉莎的杞人憂天不無嘲諷。可過了不久,那隻小狗被殺了,傑弗瑞、莉莎和斯泰拉再度緊張起來,為了找到真憑實據,兩位女士決定親自出馬。 莉莎在蘇先生家中尋找證據時被堵在屋子裡,幸虧傑弗瑞及時報警才使她免遭毒手,為了除掉後患,蘇先生很快找到傑弗瑞,試圖殺人滅口,正當兩人扭打的時候,老友帶著莉莎和警察趕到,但傑弗瑞還是從樓上摔了下去。 又是一個白天,"寂寞芳心"小姐在作曲家的屋裡正欣賞著他的作品;蘇先生的住處在重新粉刷;又一隻新的小狗出現了;女舞者和一個矮矮的士兵相戀了;新婚夫婦還是經常掛著窗簾……一切又似從前又有了改變。傑弗瑞的雙腿都敷上了石膏,莉莎靜靜地伴在他身邊。 希區柯克的"後窗" 希區柯克的電影風格可歸結如下:細致深刻的心理刻畫,諷刺性的幽默,當然,還有扣人心弦的懸念。但是,希區柯克所貢獻給電影藝術的絕對不僅僅是純電影的技巧,就像他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有多重人格一樣,希區柯克的電影人格也是多重的。他是懸念大師,也是心理大師,更是電影中的哲學大師。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如此深刻地洞察到人生的荒謬和人性的脆弱。希區柯克的電影是生與死、罪與罰、理性與瘋狂、純真與誘惑、壓制與抗爭的矛盾統一體,是一首首直指陰暗人心的詩。 希區柯克在他的電影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憤世嫉俗的人生觀。他想要告訴人們的似乎是,在美國人正常的表面之下,暗藏著最驚人的政治腐敗、道德淪喪、心理異常和性變態。在他看來,在美國人的生活中,最有趣然而也是最可怕的是人們對平庸的心滿意足。但是這種平庸的生活實質上是最不正常的,其中的一個標志就是美國人對看電影的熱衷,而這實際上體現了美國人的窺視狂傾向。窺視狂成了希區柯克的電影要揭露的一項重要內容,這在影片《後窗》一片中得到了最為徹底的表現。 《後窗》粗看似乎只是一部平常的偵探片,而深入其內部我們才發現這實際上正是"看電影"的寓言。當傑弗瑞拉開公寓後窗的窗簾,也就預告著一部電影的上演。坐在輪椅上的傑弗瑞也就是一名電影觀眾,他對窗外情景的體驗也就是一名電影觀眾的體驗:身體被固定著,對窗外(電影上)發生的一切都無能為力,只能觀看、、推測、同情、興奮…… 通過一個個的畫格,傑弗瑞捕捉著鄰居們的表演,鄰居們也成為演員。每一個住家好像都在上演著一場小電影,不僅有演員,有故事,甚至有鏡頭的變換,從遠景鏡頭(肉眼觀察)到特寫鏡頭(望遠鏡觀察)一應俱全。 但是,如果電影觀眾混淆了電影和現實的界限,試圖參與電影的表演,失去了旁觀者的身份,麻煩也就來了。 影片的結尾是讓人深思的,傑弗瑞撿了一條命,但另一條腿卻也摔斷了,要比影片開始時更為虛弱可憐。他決定不再窺視,拉下了後窗的窗簾,而電影也就閉幕、散場了。從來沒有一個導演能夠拍攝如此激動人心的電影,同時又對電影的激動人心做如此辛辣、深刻的自嘲。希區柯克的電影,其實也是希區柯克心靈的後窗。(方舟子)
D. 誰能給我一個關於電影《正當殺人》的詳細劇情!!!詳細的!最好有影評!!
劇情梗概:
綽號「卡車」的大衛·菲斯克(羅伯特·德·尼羅飾)和綽號「公雞」的托馬斯·考萬(阿爾·帕西諾飾)是紐約警署里的一對黃金搭檔。在過去的30年時間里,兩人在犯罪率據高不下的紐約城裡可謂是屢建功勛。如今,這對老警探都到了即將告老還鄉的時候。然而就在此時,一宗與其多年前辦過的案子有很大關聯的兇殺案突然發生,使得兩人不得不在退休前再度全力出手。
經調查,這起案件的被害者,竟然是另一起起案件的嫌疑犯,在其屍體旁還留下了奇怪的懲惡揚善的四行詩。「卡車」和「公雞」不約而同地想起了許久前處理的某一系列案件的犯罪方式與此頗為相似--兇手所選擇的對象都是些鑽法律空子的罪犯。似乎是以一種「替天行道」的姿態來懲罰這些逃脫法律制裁的罪人。但隨著調查的進一步深入,這起連環殺人案則顯得愈發的復雜,並牽扯了更多他們意想不到的人和事……
本片屬於那種典型的乾巴巴、硬邦邦的驚悚動作片,一切都是如此俗套無聊,以至於沒有半點滋味可以回味。從類型上說,驚悚也好,懸念也好,似乎都只涉及到橋段的設置與銜接,其實,要將此類影片真正拍出味道來,所需要的其他電影技巧與藝術手法要遠遠超過一般導演的想像。
且不說像希區柯克那樣的懸念大師或者德帕爾瑪這樣企圖向大師靠攏的優秀學生,即使從任何影片最同行的流暢程度來考量,本片也很難及格。編導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一些缺乏塑造里的瑣碎細節上,對全片的節奏與韻律卻失去了完整的把握。
本片的編劇的上一部作品是《局內人》(Inside Man),《正義殺戮》這個劇本懷疑是偷懶的作品,不僅情節內容毫無新鮮感,就算是非常具有欺騙性的閃回式開場,也照搬了《局內人》的手法。但是,在具體驚悚與懸念橋段的安排上面,本片缺乏前者那樣細膩的鋪墊,也沒有一些足夠有趣的細節來填充。看似挺復雜的內容,一樣樣羅列出來,給人的感覺彷彿滿嘴塞了不同形狀的卵石,誰還有心情去欣賞每一塊石頭的美麗呢?
具體說來,本片的情節在一般的驚悚、動作、與懸念元素之外,還有些過火地加入了血腥和暴露。手法操之過急的程度,好似編導完全無法靜下心來給我們展示一個抽絲剝繭的過程,他們只會在迫不及待去揭示真相的過程中、笨拙地加入幾個噱頭來掩蓋自己的無能。
即使拋開橋段安置的恰當與否不管,單看橋段內容,也有諸多「如鯁在喉」的東東令人極端不愉快。特別是在暴力與暴露這兩項上,本片與梅格瑞恩(Meg Ryan)那部品質比片名更嚇人的《裸體切割》(In the Cut)一樣,都顯得有些喧賓奪主:看似烘托影片黑暗、狂暴的氣息,其實只不過是反映了編導的浮躁、以及污染了觀眾的眼球而已。
如果說從文本意義上來說,本片的賣點是懸念的話,那從影片中段開始,這種懸念就不復存在了,保持一般看片率的普通影迷,完全能從那時候開始放心大膽的猜出真凶。這種情形,又和導演的上一部作品《88分鍾》(88 Minutes)完全一樣。這就不得不令人感嘆導演有限的才華與沒有自知之明:不僅出糗的概率一樣,連出糗的時機都一模一樣!
如此可憐可嘆的作品,兩位教父級的巨星居然也演,而且還居然演得令人完全不想記起他們就是阿爾帕西諾(Al Pacino)和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這就更令人唏噓了。
是的,他們在本片中的失望演繹,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劇本空乏、導演無能。整個劇本就根本沒有提供一個性格完善與全面展示的空間,更不用提這種展示過程的漸進、優雅或者驚喜等其他特性了。觀眾看到本片時,會深切體會到「千人一面」的含義,也就是說,影迷們會悲哀的發現,被贊為當代方法拍宗師的兩位演界泰斗,居然可悲地陷入了單調的角色套路,他們所演的,和他們近五年來演的角色幾乎都是一個摸樣。
如果要說得通俗一點的話,那就是他們的表演都很「鬧騰」,缺乏巔峰時期那種沉穩的大氣。這里的「沉穩」,並非說角色的表演就一定要「內斂」,而是一種收放自如、能讓人感覺是真正用心去揣摩了人物心理、進而又將其心理之微妙以自己獨具魅力的方式外化出來的能力。事實上,本片中的帕西諾比較低調,遠比不上他在《聞香識女人》中的囂張;但是,俺前幾天正好在朋友家重溫了《聞》中最後學校辯護的一場戲,依然能強烈地感受到弗蘭克上校的震撼力;《正義殺戮》中的警官,和震撼力完全不沾邊。編導沒有讓兩位老戲骨有哪怕一剎那融入深度的細節表現的機會;是的,他們似乎也說著有機鋒和犀利的台詞,但缺乏嚴謹角色塑造的支持,這些台詞也像《摩登時代》里流水線上的螺絲釘一樣程式化。
最後不得不說說兩位影迷心目中的演技之神了,俺覺得他們都應該稍微慚愧一下:雖說劇本先天不足和導演能力有限,導致了他們無法出彩;但是憑他們老辣的眼光,應當不會看不出來這個項目的羸弱。如此罔顧影片質量而貿然聯手、給影迷一個「經典聚會」的錯覺,不能不說令人非常遺憾。
兩位教父級老影帝的這種尷尬出鏡,有好萊塢體制對演員年齡的機會限制,也有演員本身「不甘寂寞、虛火上升」的因素,二者交互作用折射而出的,是一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涼之景。盡管個人心中萬分不舍,但也不得不感慨二老今後的演繹之路恐怕會日益狹窄;除非,有像邁克爾曼(Michael Mann)那樣實力的導演願意花大力氣為他們量身定製作品——在好萊塢機制下這個可能性很小;或者,兩位達人自編自導自演最適合自己發揮的文藝作品,先不求票房效應,只求挽回影迷信心。憑德尼羅與帕西諾的影響力與財力,後面這點應當更容易成為突破口。
如果二老能「突圍」成功,那他們就有可能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樣步入殿堂,否則,那就只有留下一個王朝的背影來讓人感嘆了。
看上去,電影似乎刺激,但敘事的無精打采與兩位主角的疲態並駕齊驅,誰都看得出,那些不精緻的懸念設計、笨拙的驚悚安排、俗套的橋段甚至缺乏光亮的女人,在他們面前紛紛扮演著十分不重要的配角
影史上最值得期待的兩大巨星的碰撞,讓兩大老戲骨痛快淋漓地飆一回戲,這是無數影迷的一個夢,只是這一次,時光已經流轉,換了新天
「這是場決斗,老伙計!誰沒死誰就是最後的贏家!來吧!」老警察托馬斯持槍對准站在對面的同事,警官大衛。
「一個耿直的男人站在我面前,一個英雄,以自己的意志行事!一個兄弟,真正的兄弟,就是你,我真希望你也是這樣想的!」托馬斯說。
「是的,我是這樣想。」最後一瞬間,還是大衛先摳動了扳機。
在這樣一場悲劇性的結尾中,《正義殺戮》的一切真相大白,被影迷譽為「影史上最值得期待的巨星碰撞」結束了,兩位吊起所有影迷胃口的巨星,是68歲的阿爾·帕西諾,和65歲的羅伯特·德尼羅,托馬斯和大衛是二人在片中對應的角色。
名利雙丟
2008年9月的第二個周末,《正義殺戮》終於在全美3152家影院上映。翹首期待的影迷們第一次得知的上映時間是在4月中下旬,那是北美票房公認的淡季,殺出來的都是票房黑馬。初出茅廬的發行公司「序曲影業」不知是初生牛犢,還是對自己的作品信心爆棚,選擇此時殺出。當時還有一部來勢洶洶的動作大片《功夫之王》同期上映。就在評論界打算靜候一場「坐山觀虎鬥」的好戲時,《正義殺戮》推遲了上映時間。
1650萬美元,這是《正義殺戮》上映三天的票房成績,僅在同期影片中排名第三。這樣的成績,同6000萬美元的中等投資規模實在難以相稱。同樣的3000餘家影院放映規模下,四個多月前上映的《功夫之王》首日就有760萬進賬。北美二十家知名媒體對《正義殺戮》給出的綜合評分僅為37分,美國影評網站「爛番茄」給出的好評率僅為23%,《功夫之王》獲得的好評率差不多是這個成績的三倍。如此糟糕的表現正應了中國人的行事邏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牆倒眾人推。在吸金才是王道的好萊塢,票房滑鐵盧帶來的將是更加慘痛和冷酷的媒體批評。《好萊塢報道》還算客氣,他們評論《正議殺戮》說,「這是一部有著兩個頂級巨星的平凡電影,而且毫無驚喜」;《紐約時報》則直接表示對《正義殺戮》這樣的「連環殺手」題材毫無興趣,他們評價影片「老套而又混亂」;在《滾石》看來,《正義殺戮》就是個電視劇;《紐約郵報》最不留情面:「一部節奏緩慢、荒唐可笑的警匪驚悚片,如果換作一般演員演的話,怕是早就直接發行DVD了吧。」
「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盡了全力去提升這一已經在走下坡路的電影類型,但即使是兩位大師,也無法讓這電影平庸的劇本起死回生。」在爛番茄網站上,這是評論界和影迷的「共識」。
戲骨淵源
1969年,29歲的阿爾·帕西諾衣衫襤褸地徘徊在紐約街頭。當身邊多數青年仍盪滌在「五月風暴」的余溫中時,他內心最強烈的渴望依然是15歲就開始皈依的表演舞台。
頭發蓬亂的帕西諾在一天夜裡,攔下劇場外一個同樣年輕的小夥子,「你好,我是阿爾·弗萊德」。對方不耐煩地打量著眼前這個滿嘴酒氣的小個子。「我看過你的《婚禮聚會》,你會是個偉大的演員!」即便是這樣的恭維,對方還是沒有太多的談興,雙方就此告別了。盡管帕西諾的眼睛因為酗酒,深陷得厲害,但他的眼光沒有錯。那天夜裡被他攔下的演員後來的成就幾乎超越了馬龍·白蘭度、保羅·紐曼,在美國影史十大表演藝術家的排名中,他排名首位,他的名字是羅伯特·德尼羅。
上帝沒有辜負帕西諾的好眼神。因為那雙有著讓人難忘的深邃氣質的眼睛,1969年,帕西諾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大銀幕體驗,一部很不成功的小成本通俗劇《處女的煩惱》。但好運接踵而來,因為在百老匯舞台劇《老虎打領帶嗎?》中出演的精神病患者,帕西諾贏得了第一座最佳演員托尼獎。這個獎差不多徹底為他打開了好萊塢的大門,他的電影角色開始多了起來。
當電影《我的子彈會轉彎》劇組把合同放在帕西諾面前時,已經32歲的帕西諾連看都沒有細看,「對不起,你們來晚了,我有了一個選擇。」帕西諾已經做出的選擇,是參演科波拉導演的新片,一天要抽兩包煙的帕西諾一口氣看完了劇本,那個角色叫邁克·柯里昂,電影名叫《教父》。在同一年,被他放棄的《我的子彈會轉彎》劇組找到了一個接替的人選,他們對新人選非常滿意,因為他比帕西諾整整高出8厘米,他就是29歲的德尼羅。
當德尼羅徹底反應過來時,帕西諾已經今非昔比,他已經憑借《教父》而獲得國際電影節表演獎的提名,因為同樣矮小的身材和相似的外貌,影迷稱呼他為「又一個達斯汀·霍夫曼」。那時的霍夫曼憑借《克萊默夫婦》和《午夜牛郎》已經步入一線明星之列。當《教父》續集把合同放在德尼羅面前時,他很快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科波拉絕對是一個偉大的導演,他一定預料到了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盡管沒有對手戲,但是《教父》Ⅱ讓觀眾在一部電影里看到了帕西諾和德尼羅。
巨星相撞
「圓影迷一個夢,也圓自己一個夢。」《正義殺戮》的導演喬恩·阿弗奈特這樣解釋自己拍片的初衷。
拍完《教父》Ⅱ之後的21年裡,帕西諾和德尼羅在表演事業上各自穩步登頂,一時瑜亮。奧斯卡六次給德尼羅提名,兩次讓他站在獎台上:一次是因為《教父》Ⅱ獲得的最佳男配角獎,另一次是因《憤怒的公牛》榮獲最佳男主角獎。帕西諾則是8次獲得提名,最終憑借《聞香識女人》獲封影帝。
步入好萊塢頂峰的兩位演員,開始成為影迷長久談論的話題:同樣缺少父愛,同樣擁有義大利血統,同樣是爐火純青的方法派表演。為什麼不讓他們演一場對手戲?哪怕僅僅就一場?據說那時的投資人私下一直都在商量,如果讓帕西諾和德尼羅一起亮相,出什麼樣的價錢最劃算。
物以稀為貴,這個典型的東方價值觀其實具有普世的判斷力。1995年,邁克爾·曼完成了新劇本《盜火線》,「他打動了兩位對劇本十分挑剔的影帝」的說法實在太過誇張,甚至讓人有些惱火:在長達160分鍾的影片《盜火線》中,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只有僅僅五分鍾的兩場對手戲。
盡管只有兩場,但警探工作狂和高智商罪犯「貓和老鼠」式的鬥志斗勇,咖啡館里針尖麥芒的對手戲,還是讓影迷目不轉睛,大呼不過癮。如今他們一直期待的讓兩大老戲骨酣暢淋漓飆戲的電影終於誕生了,90分鍾的《正義殺戮》里,從射擊場那段開場戲到片尾的對決段落,通篇都是兩位巨星的對手戲。上一次,兩人是對手;這一回,二人做起了兄弟。
換了人間
《正義殺戮》的劇情的確有些老套:老警探大衛和托馬斯在紐約警局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下合作了近30年,准備退休。但連續發生的連環殺人案,卻讓二人未能如期摘下警徽。嫌犯在作案後,總是喜歡在屍體旁留下關於懲惡揚善的四行詩。兩位警探不約而同地想起了多年前處理的案件犯罪方式與此頗為相似——被害人無一例外都是鑽法律空子的罪犯。「替天行道」的兇手到底是誰?二人發誓一定要揭開真相,找到真凶。
很難相信這樣一個故事出自拉塞爾·吉沃茲筆下。《正義殺戮》和他從前的《驚爆內幕》如此相近,卻又相去如此之遠。導演喬恩·阿弗奈特也是第二次和帕西諾合作,他們的上一部影片是《88分鍾》,被很多影迷評價為「阿爾·帕西諾越來越墮落的證據」和「爛片之王」,「罵它都是給它臉」。
「帕西諾與德尼羅的名字如雷貫耳,但僅此而已。他們的確還有許多老資格影迷,但那些人不進電影院。」對於《正義殺戮》的慘敗收場,好萊塢媒體分析道。面對如今兩位對表演不如以前盡心的門徒,前不久,大導演科波拉也坐不住了,他嚴厲批評帕西諾為了酒錢和煙錢,接了一堆爛片,「帕西諾是守財奴,德尼羅只顧著酒店生意」。
而今的帕西諾因為多年酗酒,比同齡人要蒼老許多。德尼羅則因為發福的梨型身體,再也讓人找不到從前的神采了。兩位老戲骨雖然年事漸高,但心如明鏡,他們不會看不到美國正在迎接一場巨變。金融危機排山倒海而來,第一位黑人總統馬上要誕生。好萊塢也脫胎換骨,如今是電腦特技的大場面和威爾·史密斯們的天下。
帕西諾與德尼羅可以考慮點別的事情了。帕西諾可以繼續演他的舞台劇,德尼羅可以帶著孫子安享天倫之樂,偶爾出來為迪斯尼或者皮克斯的新片配配音。中國古人見多了這樣的情景,他們留給後人這樣的詩句: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