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哪些是最值得一看的
:Wings
中文:翼
出品:美國派拉蒙影片公司
年份:第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導演:威廉.A.韋爾曼
製片:約翰.芒克.桑德斯
編劇:約翰.芒克.桑德斯
主演:克拉拉.鮑 理查德.阿倫 Jobyna Ralston 埃爾.布倫德爾 加里.庫珀
劇情簡介:
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戰爭片,故事描述在1917年的美國小鎮,瑪莉暗戀著鄰家性格開朗的男孩傑克,而傑克卻對大家閨秀施維亞情有獨鍾,施維亞則對世家子弟大衛一往情深.這個微妙的四角關系因美國參戰而發生變化.傑克和大衛同時參軍並分配到同一個軍營中,兩個情敵之間水火不容,時起沖突,後來化敵為友.兩人因分別立下戰功,得以到巴黎休假.當時參加了救護隊的瑪莉到巴黎去找傑克,而傑克酒醉沒認出她,以致引起誤會.在作戰中大衛中彈墮機,幸而未死,並偷了一架敵機返回.傑克正要給朋友們報仇,誤認大衛是敵人而開火,待知道真相為時已晚.戰爭結束後,傑克返鄉向大衛的雙親請罪,而瑪莉也重新接納了傑克的愛情.
全片一半的篇幅在經營空戰場面,由於編導等都是飛行員出身,使影片呈現出鮮明的生活實感和壯觀的空戰場面.在愛情的安排上,全片也發展得流暢自然,不落俗套.使這部奧斯卡歷史上第一部的最佳影片,也是唯一的一部獲此殊榮的默片,具有歷久常新的觀賞價值.
百老匯的旋律
出品: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
年份:第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30)片名:The Broadway Melody
導演:哈里.博蒙特
男主角:查爾斯.金
女主角:阿尼塔.佩奇 貝茜.拉芙
劇情簡介:
這是米高梅公司出品的第一部大型歌舞片,也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有聲片,上映當時標榜:百分之百對話,百分之百歌唱,百分之百舞蹈.故事描述克薇妮和漢克姐妹均為歌星,在家鄉演出成功後,來到紐約闖天下.她們倆加入了百老匯的歌舞團,並且姐妹倆同時愛上了歌舞團經理艾迪,發展出一段浪漫的戀情.克薇妮在幾經考慮之後決定犧牲自己,將艾迪讓給妹妹,使她成為歌舞團頭牌紅星.漢克在了解姊姊對她的一番心意後也大受感動,決定將艾迪讓給克薇妮,獨自返回家鄉的歌舞團發展.
影片的主要吸引力,來自演員熱情洋溢 朝氣勃勃的表演和幼稚得有趣的真實對話,使觀眾感到一種窺視藝人私生活的非凡樂趣.本片並首次運用聲畫對位法,為電影藝術帶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片中的音樂和舞蹈均具水準,歌舞場面部份採用黑白,部份採用彩色拍攝,也令人感到耳目一新.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中文:西線無戰事
出品:美國環球影片公司
年份:第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31)
導演:路易斯.邁爾斯通
主演:盧.艾爾斯 約翰.雷
劇情簡介:
本片被推崇為"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戰電影"之一.原著為德國名作家雷馬克的經典小說,描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政府以漂亮的口號呼籲年輕熱情的學生志願者投身戰場保家衛國,但他們在前線上目睹的戰爭實況卻是殘酷而無意義的.當主角好不容易從愛國的迷夢中清醒過來時,卻發現另一批青年學子又被騙上戰場送死,而他自己則在一個戰壕中伸手捕捉一支蝴蝶時被敵軍開槍擊斃.
導演劉易斯.邁爾斯通以簡明精練的手法寫活了戰爭的荒謬無情,透過男主角盧.艾爾斯飾演的保羅,從迷戀戰爭到心冷 心死的每一次心理轉變,鮮明地表達出反戰主題,主角的演出也動人心弦.本片曾在納粹德國被禁映長達二十年,直至二戰結束後才得以解禁上映.
中文:壯志千秋
出品:美國雷華影片公司出品
年份:第四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32)
導演:維爾斯利.魯格爾斯
編劇:霍華德.艾斯特布魯克
主演:理查德.狄克西 艾琳.鄧恩 威廉.科利爾 羅斯科.阿蒂斯
劇情簡介:
在美國西部開拓時期主人公辛馬龍攜妻從東部來到俄克納馬拉.在土地肥沃礦業豐富的大草原上定居,他們克服重重困難改善了生存環境.但是也因侵犯了牧場主的利益而經常發生糾紛和格鬥,強盜土匪的不斷襲擾也使他們寢食不安.辛馬龍見義勇為劫富濟貪,尤其同情當地印第安人的悲慘遭遇.為了維護東部移民和印第安人的社會權益,他組織親友開發油田,並辦起聲張正義揚善懲惡的報紙.這一切使敵對勢力對辛馬龍更加仇視,不幸的是在一次油田失火事故中辛馬龍的血肉之軀和他畢生為之奮斗的"西部理想"都化為灰燼.
影片以遼闊無艱的俄克納馬拉大草原為背景,通過辛馬龍的奮斗生涯展示了印第安文化和西部的變遷,贊揚了主人公的正義感和獻身品德褒揚了西部開發神.
中文:大飯店
出品: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
年份:第五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33)
導演:埃德蒙.古爾丁
主演:葛麗泰.嘉寶 瓊.克勞馥 劉易斯.斯通 華萊士.比里 萊昂內爾.巴里摩爾 琪恩.漢旭特 約翰.巴里莫爾
劇情簡介:
這是米高梅公司在三十年代初期首創"全明星電影"的代表作.全片以柏林的一家豪華大飯店為人生舞台,表現五組人物在同一天之中的離奇遭遇.導演埃德蒙.古爾丁的敘事手法雖然只是中規中矩,但幾位大明星的表演卻相當精彩,充分掌握角色的個性和處境包括:飾演面臨事業危機的俄國芭蕾舞女星的葛麗泰.嘉寶;飾演嗜賭男爵的約翰.巴里莫爾;飾演患上絕症小人物的萊昂內爾.巴里莫爾;飾演企業家的華萊士.比里.這些角色以三線交錯的方式上演著人生的悲歡離合,劇情發展相當流暢,場景雖然局限在大飯店之中,但人物穿梭流動自然,使本片成為"全明星電影"的成功例子.
亂世春秋
出品:美國20世界福克斯公司
年份:第六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34)片名:Cavalcade
導演:弗蘭克.勞埃德
主演:克萊弗.布魯克 黛安娜.溫亞德
劇情簡介:
出身於名門望族的羅伯特和妻子吉恩告別愛子愛德華和約,帶領僕人布里吉斯戎裝上陣,前往南阿爾卑斯作戰.羅伯特建功立勛,被封為公爵.多年後,愛德華和貴族小姐伊迪斯結為伉儷.他們在乘坐泰坦尼克號郵船去美國歡渡蜜月途中,船與冰山相撞而沉沒,愛德華葬身海底,伊迪十死裡逃生.次子約應征入伍,開赴前線.當羅伯特夫婦和弗妮的父母正在為約和弗妮辦婚事時,噩耗傳來,約衛國捐軀,兩家人陷入巨大的悲慟之中.戰爭結束了,又是一個除夕之夜.弗妮強忍悲痛,重登舞台,把對情人的無限懷念和哀思之情,傾注在激情的鼓舞表演之中……
Happened One Night
中文:一夜風流
出品: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年份:第七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35)
導演:弗蘭克.卡普拉
編劇:羅伯特.瑞斯金
男主角:克拉克.蓋博
女主角 克勞黛.考爾白
劇情簡介:
華爾街大亨安德魯的千金艾莉,執意嫁給名飛行家金衛斯理,不顧父親反對,毅然跳船離家出走,隻身前往紐約找衛斯理.中途懈逅不向惡勢力低頭的新聞記者彼得韋恩,倆人搭一同巴士.艾莉皮箱被竊,恐遭父親聘僱的偵探應訊攔截而不敢報警,彼得獲知艾莉逃家的秘密欲作獨家報道,於是二人協議繼續前行.一起承受旅程的困頓與挨餓之苦,共宿一屋以減少開銷,並建立《耶利哥城牆》以免雙方越軌.誰知到紐約前夕,艾莉發現自己愛上彼得,而在彼得向總編戈登求援時,艾莉身無分文被父親帶回家,雙方引起誤會,安德魯與彼得對話,得知為好青年;而艾莉竟在與衛斯理的婚禮中……
中文:叛艦喋血記
出品: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
年份:第八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36)
導演:弗蘭克.勞埃德
主演:克拉克.蓋博 查爾斯.勞頓 弗朗肖.托恩
劇情簡介:
這是發生在英國歷史上的一個真實事件,描述1789年在英國皇家海軍邦蒂號軍艦上由於年輕的海軍士官拜姆和大副克里斯蒂不滿艦長威廉布萊的兇殘虐待而帶領水手們發起叛變.影片開始時,這艘軍艦奉命從英國到大溪地尋找一種名為"麵包樹"的植物,但艦長在航行途中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對船員做出種種不人道的行為,因而在叛變中被驅逐離艦.
編劇通過一個富於冒險和浪漫色彩的軍事題材故事,把矛盾沖突集中在一次充滿驚濤駭浪的航行中,塑造了艦長和大副克里斯蒂兩個性格鮮明的銀幕形象.影片的情節發展緊張激烈,節奏明快,因而獲得最佳影片金像獎.本片中的三個男主角,查爾斯.勞頓 克拉克.蓋博 和弗朗肖.托恩演出同樣精彩,同時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是奧斯卡歷史上唯一的一次紀錄.
中文:歌舞大王齊格菲
出品: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
年份:第九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37)
導演:羅伯特.Z.倫納德
主演:威廉.鮑威爾 默納.洛伊 路易絲.萊娜
劇情簡介:
本片以百老匯最大的歌舞團 ---- 齊格飛歌舞團的創辦人佛羅倫斯.齊格飛的生平為題材,是三十年代好萊塢歌舞片黃金時代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當時除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外,演出齊格飛首任妻子的女星路易絲.萊娜亦獲最佳女主角獎.齊格飛年輕時是在雜耍節目中表演的藝人.1893年到百老匯發展,建立了歌舞團的知名度.1907年創辦了以美女盛裝演出大型歌舞著稱的齊格飛歌舞團,贏得歌舞大王的稱號.直至1932年,因操勞過度致死,而他的歌舞團也受到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影響而逐漸沒落.本片投資巨大,歌舞場面由齊格飛歌舞團的原班底演出,共展現了七出大型歌舞和二十三首名曲,美不勝收,堪稱是好萊塢與百老匯結合的完美示範作.
中文:佐拉傳
出品: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年份: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38)
導演:威廉.迪亞特爾
主演:蓋爾.桑德迦 約瑟夫.希爾德克勞特 保羅.穆尼 格洛里亞.霍爾登
劇情簡介:
埃米爾.左拉是法國著名小說家,他深入社會底層,傾聽貧苦大眾的聲音.有一次,左拉幫助*女娜娜逃脫警察的虐待,兩年後並將*女的悲慘身世寫成小說《娜娜》,引起了極大轟動,從此名成利就.十年後,普法戰爭爆發,猶太裔的參謀德雷福克斯被法國陸軍部冤他叛國,左拉知道真相後,本於良知挺身而出,大膽揭露陸軍參謀本部陷人於罪的陰謀,於是乃有"我控訴"的著名歷史文獻出現.
本片故事描述法國文壇巨匠左拉的一生經歷,以及他為了正義而不屈不撓的精神.重點正是講述他為軍官德雷福克斯平反冤案時的遭遇和他不畏強權勢力的正義感.飾演左拉的保羅.穆尼和演德雷福克的約瑟夫.希爾德克勞特都演出精彩令人難忘,就幾場法庭辯論戲這部分而言,本片也可視為法庭電影的先鋒.
中文:浮生若夢
出品: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年份:第十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39)
導演:弗蘭克.卡普拉
主演:詹姆斯.史都華 萊昂內爾.巴里摩爾 琪恩.阿瑟 愛德華.阿諾德 米沙.奧爾
劇情簡介:
改編自獲得普立茲獎的百老匯舞台劇,採用喜劇手法宣揚敦親睦鄰的主題,在三十年代面對經濟不景氣打擊的美國老百姓因而感受到人際溫情和生活希望,使這部洋溢著樂天思想的影片勇奪當年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殊榮.故事描述華爾街巨子卡比為了賺錢而有意將工廠擴展到住宅區,但遭該地范德霍夫家族強烈反對.范家成員個個性情古怪,次女愛麗絲正好在卡比公司擔任秘書,又和卡比的兒子托尼相戀,引起卡比的不滿.雙方的糾紛最後由德高望重的祖父居中調解,卡比也因而變成樂善好施的慈善家.
導演弗蘭克.卡普拉以其一貫兼具諷刺性與娛樂性的手法拍出人情世態的微妙沖突,使他在五年內三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萊昂內爾.巴里莫爾 琪恩.阿瑟 詹姆斯.斯圖爾特等演得也很成功.
中文:亂世佳人
出品: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美國塞茨尼克影片公司
年份:第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40)
導演:維克托.弗萊明
製片:戴維.塞爾茲尼克
男主角:克拉克.蓋博
女主角:費雯.麗
主演:奧利維亞.德.哈維爾蘭德 芭芭拉.奧尼爾 伊夫林.凱斯 萊斯利.霍華德 海蒂.麥克丹尼爾
劇情簡介:
這部傳世經典影片講述的是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郝思嘉與白瑞德之間的愛情故事.郝思嘉美麗而富有活力.她想得到阿什利,但阿什利卻要和他純潔的表妹梅蘭尼結婚.在十二橡樹將要舉行大型舞會,很多年輕人都要參加,保姆警告郝思嘉在舞會上要舉止得體.舞會這一天恰好南北戰爭爆發,舞會上出現了一個新面孔 ---- 白瑞德.後來兩個人歷經磨難,郝思嘉一直不承認自己對白瑞德的感情,直到南北戰爭結束後,白瑞德最終離開她時,她才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其實是愛白瑞德的.
本片的宏大場面和豪華氣派可謂是開一時之先,,而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的精彩演出也早已成為影史經典. 中文:蝴蝶夢
出品:美國塞茨尼克影片公司
年份:第十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41)
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主演:勞倫斯.奧立佛 瓊.方丹 喬治.山德斯 朱迪思.安迪生 格拉迪斯.庫珀 奈傑爾.布魯斯
攝影 喬治.馬恩斯
劇情簡介:
"緊張大師"希區科克應大製片家戴維.塞爾茲尼克力邀,自英赴美執導的第一部影片,即獲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黑白攝影獎.劇情改編自英國女作家黛芙妮.杜莫里葉的小說《麗貝卡》,全片以女主角"我"的第一身份觀點描寫年輕姑娘嫁入豪門之後,發現丈夫德文特的前妻麗貝卡的陰魂籠罩著整座曼德麗大廈,神秘的女管家丹佛絲也像幽靈般在她身旁出沒.為了討好丈夫德文特,女主角故意在盛大舞會上穿了麗貝卡畫像上的衣服亮相,不料因而揭發了多年前的一宗謎離命案.
全片氣氛詭異迷人,是懸疑手法十分高明的心理文藝片,勞倫斯.奧立弗與瓊.方丹都演得出色,扮演女管家的朱迪思.安迪生尤其創造了同類角色的一個原型,日後不少影片陰險的女管家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她的影子.導演希區科克雖然畢生未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但他的不凡功力已令好萊塢的同行們為之折服.
中文:青山翠谷
出品:美國20世紀福克斯公司
年份:第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42)
導演:約翰.福特
主演:沃爾特.皮金 莫林.奧哈拉 安娜.李 羅迪.麥克道爾 約翰.洛德 薩拉.奧爾古德 湯納德.克里斯普
攝影:亞瑟.C.米勒
劇情簡介:
約翰.福特導演的這部社會倫理片,改編自英國小說家李察.勒埃林的暢銷小說《青山翠谷》,透過一個礦工家庭摩根家小兒子休的觀點,追憶十九世紀末威爾斯朗達峰礦區的生活點滴.影片由男主角休收拾行理准備離開故鄉開始,透過他的旁白和攝影機的移動將時光帶回數年前,家庭中發生的種種不幸及家破人亡的過程.
對角色個性和倫理親情刻劃得生動感人,並藉著具體而微的生活細節真實地反映出時代的風貌和環境轉變.導演在悲劇氣息濃厚的情節中,仍設法營造出一些喜趣效果,讓觀眾得到情緒上的平衡,也形成了一種生活化和抒情化的藝術風格
中文名:米尼弗夫人
別名:忠勇之家
出品: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
年份:第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43)
導演 威廉·惠勒
編劇 喬治·弗朗舍爾
詹姆斯·希爾頓
女主角 葛麗亞·嘉遜
主演 特麗莎·賴特
攝影 約瑟夫·魯藤堡
劇 情 簡 介
1939年夏,住在倫敦郊外的中年婦女米尼佛夫人進城購物,返回時經過過一座鄉間小站。老站長巴拉德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朵美麗的紅玫瑰。上層社會的貝爾頓夫人是歷屆「貝爾頓」花卉獎的得主,因擔心失去頭獎,便派孫女卡羅爾來要求米尼佛夫人勸說日拉德放棄參加比賽。1940年春米尼佛夫人的丈夫克萊姆為抗擊德軍參加了保衛家鄉志願軍,兒子維因作為皇家空軍少尉駐守在離家鄉不遠的科爾漢機場。有一次米尼佛夫人在河邊等待親人時,在灌木從中發現了一個負傷的德國飛行員,經過巧妙周旋,她把納粹飛行員交給了警察。米尼佛夫人還打消了貝爾頓夫人的顧慮使維因和卡羅爾終成眷屬。貝爾頓夫人也一改故轍把「貝爾頓杯」花卉展的頭獎授予平民日拉德。在一次空襲中卡羅爾不幸中彈身亡。維因和米尼佛夫人把悲痛化作為正義和生存而斗爭的力量。
當時羅斯福總統看過這部影片底認為它的高昂格調可以鼓舞民心和士氣遂下令立即在全國公映 中文:卡薩布蘭卡
出品: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年份:第十六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44)
導演 邁克爾·柯蒂茲
演員:
英格麗·褒曼
亨弗萊·鮑嘉
劇情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美國人雷克.布萊恩在卡薩布蘭卡開了一家非常受歡迎的夜總會。玩世不恭的雷克擁有兩張寶貴的通行證。納粹少校史特勞塞因追蹤捷克地下陣線領導人維克多.拉塞羅而來到卡薩布蘭卡,當地警察局長雷諾竭力取悅納粹少校。雷克偶然發現維克多的妻子伊麗莎竟是自己昔日的摯愛,兩人昔日在撤離時在火車站失散。伊麗莎了解到雷克能幫助自己和維克多離開卡薩布蘭卡,於是請求雷克幫助,而此時雷克的心情卻極為復雜。但後來雷克知道當年伊麗莎沒有到火車站與自己一起走的原因後,最終決定幫助他們。 中文:與我同行
出品: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
年份:第十七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45)
導演 利奧·麥凱里
編劇 弗蘭克·巴特勒
弗蘭克·卡維特
男主角 平·克勞斯貝
主演 巴里·菲茨傑拉德
音樂 詹姆斯·范·休塞恩
瓊尼·伯克
劇 情 簡 介
本片在當年大受歡迎,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項金像獎,並同時成為年度最賣座電影冠軍。歌影雙棲巨星賓.克羅斯拜扮演年輕的神父,奉命去接管一個經濟狀況不佳的教區。他利用自己的作曲才華,又以隨和的作風訓練街頭的孩子成為唱詩班,巡迴表演籌款,終於解決了教堂重建的基金問題。導演利奧.麥凱里首先利用老神父和年輕神父的性格對比來製造喜劇趣味,接著把聖詩用流行曲方式演唱,打破宗教電影的嚴肅面貌,也成功地表達了「教會創新」的主題,因此受到大眾的歡迎,接著更拍了續集《聖瑪莉鍾聲》。
1992年,好萊塢以本片為藍本重拍成《修女也瘋狂》,將主角由神父改為修女,並由白人改為黑人,由說學逗唱皆能的胡比.戈德堡主演,果然再度轟動,並且也拍了續集。
中文:失去的周末
出品: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
年份:第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46)
導演 比利·懷樂德
編劇 查爾斯·布雷克特
比利·懷爾德
男主角 雷·米蘭
主演 簡·懷曼
劇 情 簡 介
本片改編自查爾斯.傑克遜的同名小說。故事描述有才華的知識分子唐包翰是個自尊心很容易受挫的人,在一次退稿的打擊後開始酗酒。後遇女友海倫,愛情的力量使唐把酒精拋開,但由於海倫的父親批評他醉生夢死,使他再次失去自信,沉溺在酒精中不能自拔。後來他失去生存的勇氣,想要自殺,在海倫的極力勸阻和鼓勵下,又使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這是美國影史上出現的第一部以嚴肅態度探討酗酒問題的電影。影片開始的第一個鏡頭是紐約市高樓大廈的全景,暗示這是一個有普遍性的故事。編導單刀直入切進主題,緊盯著男主角在這個三天的長周末飽受酒精折磨的遭遇,將酒徒的精神狀態和肉體行為都刻劃得入木三分。
中文:黃金時代
出品:美國高德溫影業公司
年份:第十九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47)
導演 威廉·惠勒
編劇 羅伯特·舍伍德
男主角 弗雷德·馬區
主演 哈羅德·拉塞爾
音樂 雨果·弗里德霍弗
劇 情 簡 介
一九四五年,戰爭的烏雲終於過去了。在美國中部的布恩市,有三位同鄉軍人復員後,乘坐同一架飛機回到了故鄉。這三個人是原銀行職員艾爾中士、原百貨店職員弗雷德上尉和水兵霍默。其中艾爾已過中年,霍默則最年輕,他們分手前約好以後再見,然後各自回家了。
艾爾最幸運,美麗的妻子米莉、長大成人的女兒與兒子極其熱情地在家迎接他凱旋而歸。從此,艾爾一家過著安寧、美滿的生活。但是,弗雷德家卻不同了,其父酒精中毒,母親也已墮落,而出征前才結婚的妻子經常出沒於夜總會,跟別的男人鬼混。霍默在戰場上失去了雙手,後來雖裝上假手,仍給雙親、情人及周圍的人帶來極大負擔。在約好的一天,三人在一家酒吧間相見,各談自己的遭遇:霍默說愛人與親戚的憐憫使他受不了,而弗雷德為自己妻子的離別而憤憤不平……當天晚上,弗雷德接受艾爾的邀請,去他家做客,與艾爾的女兒一見傾心。後來,弗雷德找到當售貨員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飛機場他看到那架送他們回來的"空中堡壘",但現在已成了一大堆廢鐵,觸景生念,決定拿這些廢金屬來做建築材料生意。在霍默的婚禮上,二人又歡聚一堂,弗雷德告訴艾爾的女兒,等他事業成功後一定會娶她的。三位老兵復員後終於以幸福為結局。
中文:君子協定
出品:美國20世紀福克斯公司
年份:第二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48)
導演 艾里亞·卡塞
男主角 格雷戈里·派克
女主角 多雷茜·麥克奎爾
主演 塞萊斯特·霍爾姆
劇 情 簡 介
納粹上台以後,排猶主義如同一股血雨腥風席捲歐洲。一些反動或片面的文人也紛紛搖旗吶喊,搖唇鼓舌。白人作家菲爾·格林也加入了徘猶的行列。他和一家雜志社簽署了一份協議,答應為他們采寫一篇以反猶排猶為主題的連載文章。為此,他和女秘書一起喬裝打扮,混入猶太社會,旁敲側擊,明察暗訪,摸到了大量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在整整半年期間,他們經常改名換姓,四處搬遷。格林本已定婚,戀人對他的行蹤深感憂慮,並且多次提出責備。社會各界的知情者對格林的作法也反映不同。通過實地考察,格林對猶太人的歷史、文化和為人處世所感動,便改變了對他們的看法,拋棄了對猶太人民的偏見。
中文:哈姆雷特
出品:英國蘭克--雙城影片公司
年份:第二十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49)
導演 勞倫斯·奧立弗
男主角 勞倫斯·奧立弗
主演 簡·西蒙絲
巴西爾·西德尼
劇 情 簡 介
故事發生在十三世紀丹麥的京城艾爾西諾。丹麥國王在花園打盹時突然死去。他的弟弟克勞迪亞斯接替王位,又娶原王妃為妻,前國王的兒子哈姆雷特對父親的死因有所懷疑,憂郁過度,終日愁容滿面。他聽從好友的勸告,半夜跟出現在城堡上的父親幽靈相會,終於得知父王是克勞迪亞斯與母親合謀害死的。為了取得證據,他特地請來了一批戲子,在王宮里演出一出十分相似的殺人劇,將父王當時被殺的經過表現出來。哈姆雷特一看母親與叔叔的反應,便明白了真相。
大臣波洛尼亞斯有個女兒叫奧非莉婭,她儀表出眾,清麗純潔,痴心地愛著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由於父仇未報,故意對奧菲莉婭十分冷淡。狡猾的克勞迪亞斯也了解到哈姆雷特的真心實意,於是施展計謀。哈姆雷特由於失算,誤將躲在幕後聽他與奧菲莉婭談話的波洛尼亞斯刺死,奧菲莉婭承受不了失去戀人和父親的打擊精神崩潰,失足落水而死。波洛尼亞斯的兒子聞訊從國外趕來,誓死要為父妹報仇。克勞迪亞斯叫他跟哈姆雷特決斗,並且在劍頭敷以毒葯。那天,皇宮大廳里刀光劍影,殺氣騰騰。間歇時,克勞迪亞斯叫哈姆雷特喝一杯已下了毒的酒,母親深受良心譴責,一把奪過喝下,當著兒子的面死去。哈姆雷特義憤填膺,揮劍擊中對手,冷不防也被對手暗劍刺傷。頓時毒性發作。哈姆雷特拼足最後的力氣將十惡不赦的克勞迪亞斯刺死,為父報了仇,自己也倒下了 中文:當代梟雄
出品: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年份:第二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50)
導演 羅伯特·羅森
男主角 布羅德里克·克勞福德
主演 梅瑟爾德絲·麥坎布里奇
劇 情 簡 介
在美國西南部一個州的某鎮上,有個道貌岸然的傢伙叫威利·史塔克,他專門攻擊別人,伺機牟利。他手下豢養著一幫嘍羅,其中以女秘書莎迪及小記者傑克最為得力。莎迪 精明能幹,善於交際;傑克則會玩弄筆墨,造謠生非。這伙人狼狽為*,在鎮上興風作浪。借口小學校舍建造不好,攻擊市政當局,接著到處行賄,拉攏選民,逐漸擴大自己的勢力。威利起先是以清廉自居,但自從在政治上發跡以來,就搖身一變,拚命追求金錢與權利,受賄、瀆職之事不斷發生。有人揭發了威利做的壞事,但他競不擇手段加以迫害。最終,惡有惡報,威利的罪狀被一件件揭露出來,法院傳訊了他。但還沒等到審判他被仇恨他的人槍殺了。
中文:彗星美人
出品:美國20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
年份:第二十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51)
導演 約瑟夫·曼凱維茲
編劇 約瑟夫·曼凱維茲
主演 喬治·桑德斯
苔蒂·台維絲
安娜·巴克斯特
加萊·梅里爾
瑪麗蓮·夢露
劇 情 簡 介
《慧星美人》展示了舞台生活的內幕和一位無名姑娘如何登上明星寶座的經歷。
在以名媛賽拉·西頓絲命名的戲劇獎的頒獎儀式上,新秀艾娃力克眾女星,獲得戲後桂冠。大家向她熱烈祝賀。在一片贊美聲中,跟艾娃關系甚密切的一些朋友回憶起過去的情景……
八個月以前,立志當演員的艾娃經常光顧劇場後台,一次恰巧被劇作家理查茲的妻子卡倫發現,她見艾娃面目清秀,聰明憐俐,倒也是一個演戲人材,於是介紹給紅得發紫的大明星瑪戈。艾娃成了瑪戈的跟班,終日伺候這位任性恣情的名角。
與此同時,艾娃潛心學藝,進步很快。這被瑪戈發現,不免起了戒心。盡管這樣,艾娃鍥而不舍,一方面極力巴結大名鼎鼎的劇評家艾德遜,以取得他的支持,另方面設法接近碼戈的情人--導演比爾,請他多加指點,艾娃嶄露頭角,招致碼戈的妒忌,後者大鬧了一常卡倫對瑪戈的任性頗為反感,決定教訓她一下。有次乘汽車去賞雪旅行時,卡倫故意將瑪戈坐車的汽油全部放掉,結果瑪戈不能按時趕到劇場演出,只好請
㈡ 美國奧斯卡獎歷史上只有一位連續兩年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是誰
美國奧斯卡獎歷史上有二位連續兩年獲得最佳男演員獎
斯賓塞·屈塞(37年--38年)
斯賓塞·屈塞,美國電影演員。1900年4月5日生於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1967年卒於洛杉磯。因其表演以含蓄自然著稱,被譽為「演員中的演員」。
湯姆·漢克斯(93年--94年)
湯姆·漢克斯(Tom Hanks,1956年7月9日—),美國著名電影男演員。以演技精湛而榮獲多項電影大獎,曾參演多部不同類型電影,飾演角色包括易受攻擊的《阿甘正傳》、以靈感主演的《費城故事》、溫馨喜劇的漂亮男人在《西雅圖不眠夜》中。
㈢ 奧斯卡獲獎的電影推薦幾個
「奧斯卡金像獎」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禁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927年5月,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萊塢發起組織一個「非贏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 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為A.M.P.A.S.)它的宗旨是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的進步。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顯著成就給予表彰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卡金像獎」所代替,現在其正式名稱已鮮為人知。
編輯本段【名稱的來歷】
「奧斯卡」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1931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赫里奇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之後,驚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隔壁的新聞記者聽後寫道:「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從此,這一別名不脛而走。
還有,著名演員蓓蒂·台維絲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奧斯卡的。她說自己首次領金像獎時,無意中叫了聲丈夫海蒙·奧斯卡·奈爾遜的名字「奧斯卡」 ,被現場采訪的記者聽到,於是一下子傳開來了。
此外,另有一種說法是:好萊塢專欄作家史柯爾斯基在第六屆頒獎儀式結束的當晚用打字機寫一篇報導時,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過去看過的某歌舞劇里的一場戲。那是一群喜劇演員走到樂池跟前,打趣地對指揮說:「奧斯卡,要香煙么?」指揮伸出手欲取,哪知這些喜劇演員不給香煙而躲開了。這引起了鬨堂大笑。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獎座象徵著慾望,應該具有喜劇性色彩。於是他在報導中寫道 :「 凱瑟琳·赫本以《驚才絕艷》里艾娃一角贏得了奧斯卡。」
據各方面的分析來看,上述第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因為蓓蒂·台維絲首次獲最佳女主角獎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時奧斯卡這一別名早已家喻戶曉了。到於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座應具有喜劇性色彩,這樣的看法未必為廣大電影界人士所接受。
編輯本段【奧斯卡金像獎獎座】
奧斯卡獎杯的主體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鍍金男像,由美國著名的雕塑家喬治·斯坦利設計。按照奧斯卡獎有關的評選規則,一項獎的獲得者只能領取一個金像獎座,如果一項獎有兩個人共獲,則應分別授予他們每人一個金像獎座。
金像獎的樣子是裸體男子,雙手交叉於胸前,握著一把長劍,站在一個五環片盤上,每一個環代表影藝學院的一項重要工作部門:製片、導演、編劇、演員、技術人員。最初的獎座由梅耶撥出五百美金交給喬治·史丹利製作,獎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內里是合金,外表銀上一層金色薄片,看起來閃閃發光,所以稱為金像獎。金像獎圖樣的設計是出自賽贅克·吉朋斯,當時在米高梅公司擔任美術師,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擔任這項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傑出的美術設計之一,他不僅設計了金像獎,日後更得到了金像獎,從第二屆開始到第廿九屆為止,28年間級共獲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個人獨得了十一次金像獎,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優秀影片,吉朋斯幾乎都參加美術設計工作。
奧斯卡金像座的尺寸、重量、結構及價格在早期和現大都有所不同。
高度:早斯為十又四分之一英寸,現為十三又二分之一英寸(約等於34.3厘米)。
重量:早期為六點七五磅(約等於3.06公斤)現為8.54磅(約3.8公斤)。
結構:早期為錫銅合金(錫佔92.5%,銅佔7.5%),外敷金箔;現在為錫、銅、銻合金,製作成型之後再鍍上銅、鎳、銀,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層塗發光漆。
價格:早期每個獎座價值30美元,現在價值350美元。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日,頒布了奧斯卡獎的所有權法,規定金像獎座不得買賣或抵押,如有發生,學院本部將向出售者索回相當於獎座價格的賠金。還有,如果一項獎有數人獲得,那麼一個以外的獎座均按原價收錢。
自一九四三年開始,由於錫、銅等金屬系重要的戰略物資,奧斯卡獎的塑像在連續四年內均由石膏製成,外而塗金。到戰後,這些石膏塑像都用金屬塑像換回。
凡獲獎者,均可得到一條金像項鏈,送給自己的親人。這項鏈上面鐫刻著該親人的名字,項鏈懸著一枚有3.5公分長的奧斯卡金像。
編輯本段【奧斯卡獎項的設置】
首屆奧斯卡頒獎的項目跟現在不同,只有七項:①最佳影片②最佳男演員③最佳女演員④最佳導演⑤最佳編劇⑥最佳攝影⑦最佳美術設計。以及另外兩項特別獎:藝術品質獎及技術效果獎,但這兩項只頒了一次,第二屆就取消了。首屆的金像獎得主在一九二九年二月十八日產生,於五月十六日在好萊塢羅斯福大飯店頒獎,出席人數約二百五十位。
奧斯卡獎可分成就獎和特別獎及科學技術獎三大類。成就獎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導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音樂、最佳剪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最佳短片、最佳紀錄片、最佳外國語影片等。特別獎則有榮譽獎、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科技成果獎和特別成就獎。在上述眾多獎之中,最具影響的為最佳影片獎,而最佳男女角獎屬表演主獎,獲獎人有「影帝」與「影後」之稱,是男女演員們凱覦的殊榮。
前十九屆奧斯卡獎只評美國影片,從第二十屆起,才在特別獎中設最佳外語片獎。其參選影片必須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國商業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個國家只選送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由該國的電影組織或審查委員會推薦,且須加蓋英文字幕,送交學院外國片委員會審查。然後進行秘密投票選出五部提名影片。觀摩完五部影片後,再由四千名美國影界權威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選出一部最佳外國語片。該項獎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個人。從一九四七年起至一九九三年,義大利獲獎十次,法國獲獎七次,瑞典獲獎四次,日本,前蘇聯和聯邦德國各獲獎三次。
編輯本段【奧斯卡評獎規則】
奧斯卡金像獎從一九二九年開始,每年評選、頒發一次,從未間斷過。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參加評選。金像獎的評選經過兩輪投票,第一輪是提名投票,先由學院下屬各部門負責提名(採用記名方式),獲得提名的影片,將在學院本部輪流放映,觀後學院的所有會員再進行第二輪投票(採用不記名方式),最後以得票的多少決定影片的獲獎。
獲獎名單是高度保密的。學院會員投票後,選票全交美國的普萊斯一沃特豪斯會計事務所加以統計。選票放在保險箱內,荷槍實彈的警衛人員日夜守護。統計後的用紙則全部燒毀,絕對保密。各項獲獎名單,分別裝入密封的各個信袋,直到頒獎當日當刻,由司儀當眾拆封宣布。
奧斯卡評審規則由兩部分組成:評審機構規則、評審獎項規則。
奧斯卡的評審機構概說起來並不復雜,分為二級金字塔形式,最高層是學院主席評審團,下設學院分支評審團。主席評審團人員從下屬14個分支學會(演員協會、導演協會、藝術指導協會、攝影協會、美術師協會、編劇協會,電影執行人員協會、電影剪輯協會、電影製片協會、音樂協會、錄音協會、公共關系協會、短片和長片動畫協會、視覺效果和作者協會)中選撥出來。除主席團主席來自電影剪輯協會外,其他成員分別從餘下每個協會中分別挑出三名代表組成。主席團官員包括主席、第一副主席、兩個副主席、財務主管和秘書長,任期為一年,連任不超過四任。學院的管理活動主要在學院主席所任命的執行官監督下進行。主席團成員每屆任期一年,在同樣職位連任不超過三屆。主席團成員資格聘選的主要條件是你在這一行業的貢獻和聲譽,和最少兩名在職委員的推薦。主席團下設的分支學會評審團,除了職業評委外,還包括一支龐大的自願參與會員隊伍,每個分支自願參與會員達到五、六千人次,這其實才是奧斯卡影響的真正來源。
相對於奧斯卡的評審機構規則,奧斯卡的評審獎項規則可謂相當繁瑣,有幾十頁之多。奧斯卡的年度規則盡管近些年來幾乎無甚變化,但仍然還是會被准時、一絲不苟地發布到官方網站 http://www.oscars.org 上。
規則正題包括幾大部分——對參賽影片的資格條件限定、投票規則限定以及針對各類獎項的具體評選辦法。
編輯本段學院對參評影片的評選資格的限制
1、長片電影時間長度長於40分鍾,用35mm或740mm的膠片或是非錄像帶公開放映過。
2、要在洛杉磯的某家商業院線放映過,且在此上映期間的廣告和市場開發符合業界慣例,上映的時間必須在2003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之間。
3、在洛杉磯上映前也還要在美國之外的商業院線首映過,影片的公開首映若不是在劇場放映的(如廣播、有線電視及家庭錄像片和互聯網等),將無資格參加奧斯卡評選。首映後的六個月之內不可以在除影院之外的媒體上公映,六個月之後才可在非院線媒體上映。
4、在獎項規定截至日期前提交。
5、提交的時候要附帶全面而真實的電影可靠的電影製作職員名單以及影片被放映的洛杉磯院線名稱及放映日期。
6、送交理事會參評的影片不能於2004年1月31日收回。
7、理事會將最後確定評選資格,理事會不會受任何人為障礙約束干擾,它會為獎項評選做出自己的獨立決定。
8、如果發生任何爭執,理事會有權保留獎項直至爭議解決再作評定。
9、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電影協會主席宣布某部電影或相關電影資料的奧斯卡獎項的提名資格,既說明該項目入圍奧斯卡該項目角逐(既是獲得提名,是否獲最終學院五項提名並與頒獎禮當天與柯達劇院宣布其提名及是否獲獎,由美國電影學會及IMDB另行評判)
編輯本段獎項投票規則限定
1、 各類獎項的最後一輪投票只有那些積極的終身的學院成員才具有的資格。
2、 有資格參評的影片將被放入奧斯卡年度「評選放映表」。
3、 除了表演獎投票外,提名投票的單張「評選放映表」僅指參評影片名稱而不包括相關個人名字。
4、 提名和獎項是秘密投票選出的,由學院提供印製的選票,無記名投票。由學院主席指派合格的公證員開啟和計算票數。
5、 在提名投票中,所有選票的計分採用優先選擇和加權平均值制。非提名影片無資格參加最後評選。
6、 每個獎項的提名不超過五部。
7、 如果一項提名影片因為某種特殊原因被理事會宣布廢除評選資格,不會增加新影片填補空缺,此項將以少一個提名名額的方式進入下一輪投票。
8、 投票得將的影片如果是合作完成的,則作品作者都會得到小金人,除非此項獎項獎品數有數額限定。若最終投票中有兩部影片得分一樣,就兩部都授獎。
至於各類具體獎項評選辦法規則,限於篇幅,在此就不一一羅列了。但要特別提到的是最佳外語片的評選規則,因為這才似乎和我們關系真正緊密一點。
編輯本段最佳外語片的評選規則
1、參評奧斯卡獎項的外語影片是指片長長於40分鍾,在美國之外的地方發行製作,主要用非英文對話的影片。
2、參賽外語片必須在規定時間段在國內首映,用35mm或70mm膠片在商業劇院連續上映七天以上。
3、選用對話應該是該國母語。准確達意的影片英文標題是需要的。
4、一個國家只能遞交一部影片。
5、學院會向參評機構發放正式報名表,便於參評影片的製作公司填寫詳細信息。在推定日期學院辦公室必須收到參評影片報名表、演員表、製作人員表、簡短英文該葯、導演介紹、影片海報等。
6、同時還應寄一份影片副本,內容必須和正本相同。
7、外語片評委獎秘密投票產生五部最佳提名。
8、最佳外語片的最後一輪投票只有那些積極的終身的學院成員才具有的資格參與。
9、外語片也可以參加別的獎項評選,但是條件是必須要在洛杉磯的某家商業院線連續放映至少七天以上,且在此上映期間的廣告和市場開發符合業界慣例,必須在規定的時間段內上映。
10、獲最佳外語片獎項後,由導演代表團隊領取奧斯卡獎。
編輯本段【奧斯卡的策略】
奧斯卡策略之一:權威的樹立
奧斯卡權威的樹立並非一蹴而就,它這一方面依賴於其本身對規則的嚴格執行和對電影藝術的尊重;另一方面,則完全是沾了政治的光。奧斯卡舉辦初期,力主把自己定位於民間組織形式,對官方一直保持敬而遠之的態度。1920年代,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分別被置於金融寡頭摩根集團和企業財閥洛克菲勒控制之下,而此時電影工業在美國也開始嶄露頭角,兩大財團竭力企圖在各方面控制好萊塢八大影片公司,華納和福斯兩家電影公司曾為此不惜花費時間和金錢提出訴訟,皆以失敗而告終。與此同時,兩大財團也通過白宮作為總代理名正言順地表達了自己對學院獎的關注,在第四屆學院獎,不僅送來了會務費,而且副總統還親臨會場。此舉雖說是財團控制下的白宮為滿足一己之私的自作多情,學院不一定領情,但在壯大學院聲勢和樹立學院威信方面卻起了很大作用。
此後,又曾有過兩位總統親臨奧斯卡頒獎現場,第13屆(1941年)羅斯福總統和第39屆(1966年)里根總統,但此時總統光臨現場和當年副總統的出席性質已經完全不同了:羅斯福的出席是為了表彰好萊塢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而里根則是來看望老朋友的。
奧斯卡策略之二:順勢而行
奧斯卡雖說是站在電影流行藝術的風口浪尖,但卻極少標新立異,大部分時候都選擇順勢而行,特別在特殊年代,這一傾向就尤為明顯。二戰期間的第15屆奧斯卡(1942年)把六項大獎授予了應時之作《忠勇之家》,而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隨著美越戰爭的開火,國內反戰情緒日漸增高,第51屆(1978年)奧斯卡把五項大獎授予了反越戰題材片《獵鹿人》,這還引發了國際輿論界的軒然大波,同年三月,在柏林電影節上,蘇聯代表團為了抵制《獵鹿人》的放映,率領古巴、東歐等國代表團退出電影節。下面再舉一例作證明:只要稍微關心電影的人,沒有誰不知道《阿甘正傳》,它曾橫掃第67屆(1994年)奧斯卡,獲13項提名(最後獲六項大獎),由於《阿甘》的出現,年度奧斯卡評選成為了很多經典力作——《獅子王》、《肖申克的救贖》、《真實的謊言》揮之不去的一場噩夢。但鮮為人知的是,《阿甘》其實是奧斯卡順應美國社會長期彌漫的強烈的反智情緒和撫平越戰傷痛呼聲的產物。最後要提出的是,奧斯卡的「順勢而行」僅針對影片的題材而言,對於影片的藝術要求,並未降低評判標准,以上所提幾部影片,在題材上可圈可點,但在藝術水準上,亦屬佼佼者。
奧斯卡策略之三:票房決定一切
談到奧斯卡,有一個話題永遠也無法繞開,那就是奧斯卡評委在評定優秀影片時,在「藝術」與「商業」之間何去何從?這也是奧斯卡歷年引起的最大爭議之一。通常情況下,奧斯卡評委對此採取折衷手段,選取的影片一般既「藝術」又「商業」,兩者達到最佳結合點,既非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庸俗賣乖之嫌。但也有繞不開的年份,偏偏出現極端「藝術」卻也是極端「票房毒葯」的影片,在這種情況下,好萊塢評委往往選擇的是放棄。上世紀全美經典影片排名第一的《公民凱恩》就是一例。在第十四屆奧斯卡時,學院對評獎規則還未進行改革,採取的是資深影評人評選制,專家們折服於《公民凱恩》高超的電影技巧,給予了9項提名,但影片上映以來一直平庸的票房成績和在公眾中冷清的反應,讓評委們在最終評定時感到頗為棘手,斟酌再三,把大獎給予了它的對手《青山翠谷》,《公民凱恩》僅獲一項最佳編劇獎。
奧斯卡策略之四:懸疑的締造者
1940年,希區柯克那部著名的驚悚懸疑片《蝴蝶夢》奪魁第十三屆奧斯卡,與此相若的是,奧斯卡也走進了它的懸疑旅程——從本屆開始,獲獎名單將採用密封方法,在頒獎典禮上主持人不拆開它之前,任何人都無權知道結果。這一做法無疑是奧斯卡的點睛之筆,之後成為國際諸多電影節的借鑒典範。
奧斯卡猶如一潭深水,浪花飛濺之下是涌動的暗流。奧斯卡被推到舉世矚目的地位,除了它本身的「軟硬體」和諧匹配外,還有更深的一層原因,那就是——利益。據內行人估計,一部影片如果獲得奧斯卡提名,其票房增加值在3000萬美元左右,而如果一旦獲獎,票房收入還將增加2000萬美元。例如,1981年,《極地站車》獲得最佳故事片獎,獲獎後的三周就賺了近一千五百萬美元。而離我們較近的《莎翁情史》,在 1998年12月底上映,到次年2月獲得提名時,票房收入為3630萬美元,在獲得奧斯卡獎提名後,票房翻了一倍多,又賺了3670萬美元;三月底得大獎後,另增加了2700萬美元。按照估計,該片60%的票房都跟它受到奧斯卡獎青睞有直接關聯。而且,影片獲獎後,對演員的回報也相當豐厚,不僅身價攀升,能得到實質性的物質回報,本人甚至還可以憑借奧斯卡的權威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出於以上這些原因,好萊塢各大製片公司幾乎每年都要押寶於某部電影,為其耗費巨大的廣告投資。從五十年代早期開始至今,好萊塢的兩份定期刊物《聯合演出日報》和《好萊塢報道》成為了各大製片公司爭奪的主要陣地,它們買斷其中的多頁版面刊登電影廣告。例如,在1984年的奧斯卡評選前夕,米高梅和聯美公司買了《聯合演出日報》的31頁版面,而派拉蒙則為為年度參評影片《母女情深》買下了28頁版面,20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和AB影片公司也不甘示弱,為《希爾克伍德》一口氣買下了50頁廣告。可以計算一下,以當時該雜志廣告價格每頁3500美元計算,各大公司在頁面廣告上的費用就高達幾何。除此而外,各大製片公司在電視台黃金時間插播的電視廣告上也得花大筆費用。時至今日,互聯網也成為了他們進行影片宣傳競爭的主要手段。
製片公司通過各種媒介方式宣傳影片主要是要在公眾中擴大影響,爭取票房,但是,要想真正獲獎,僅靠輿論影響力是不夠的,因為,奧斯卡獎項的選票是牢牢攥在學院評委的手裡的。製片公司要想穩操最後勝券,必須採用「非常手段」。
在奧斯卡評委團里搶占評委席成了各大製片公司屢試不爽、頗有成效的一個招數。我們可來看以下這個例子:如前文所提到的,早期的奧斯卡是幾大製片公司一手扶持下成長起來的。其中Metro-Goldwyn-Mayer(米高梅公司)無疑在學院中占據絕對優勢(這除了Metro-Goldwyn-Mayer本身經濟實力強大外,它當時的總經理路易斯.B.梅耶為學院的成立所立下的汗馬功勞而產生的影響力也不可忽視),學院首屆主席就是由米高梅旗下的著名默片影星道格拉斯·范朋克擔任的。在學院成立的前十年,最佳影片的獎項幾乎被米高梅公司所囊括,當時好萊塢流傳一句話:「只要你跟Metro-Goldwyn-Mayer簽約,就有得獎資格」。
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http://tieba..com/f?kz=331713060
歷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http://tieba..com/f?kz=334913789
歷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http://tieba..com/f?kz=331272231
歷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http://tieba..com/f?kz=335502581
歷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http://tieba..com/f?kz=331857570
編輯本段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及提名名單
2008(80屆)
獲獎
《No Country for Old Men》老無所依
提名
《Atonement》贖罪
《Michael Clayton》邁克爾·克萊頓
《There Will Be Blood》血色將至
《Juneau》朱諾
2007(79屆)
獲獎
《The Departed》(2006)無間道風雲
提名
《Little Miss Sunshine》陽光小美女
《Letters from Iwo Jima》硫磺島家書
《The Queen》女王
《Babe》通天塔
2006(78屆)
獲獎
Crash(2004)撞車
提名
Capote(2005)卡波特
Brokeback Mountain(2005)斷背山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2005)晚安,好運
Munich(2005)慕尼黑
2005(77屆)
獲獎
Million Dollar Baby (2004)百萬美元寶貝
提名
The Aviator (2004)飛行者
Sideways (2004)杯酒人生
Finding Neverland (2004)尋找夢幻島
Ray(2004)雷
2004(76屆)
獲獎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 指環王III:王者回歸
提名
Lost in Translation (2003) 迷失東京
Master And Commander: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 (2003) 怒海爭鋒
Mystic River (2003) 神秘河
Seabiscuit (2003) 奔騰年代
2003(75屆)
獲獎
Chicago (2002) 芝加哥
提名
The Pianist (2002) 鋼琴師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2002) 指環王II:雙塔奇兵
The Hours(2002) 時時刻刻
Gangs of New York (2002) 紐約黑幫
2002(74屆)
獲獎
A Beautiful Mind (2001) 美麗心靈
提名
Moulin Rouge! (2001) 紅磨坊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指環王I:魔戒初現
In the Bedroom (2001) 意外邊緣
Gosford Park (2001) 高斯弗庄園
2001(73屆)
獲獎
Gladiator (2000) 角鬥士
提名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2000) 卧虎藏龍
Traffic (2000) 毒品網路
Erin Brockovich (2000) 永不妥協
Chocolat (2000) 濃情巧克力
2000(72屆)
獲獎
American Beauty (1999) 美國麗人
提名
The Sixth Sense (1999) 靈異第六感
The Insider (1999) 驚爆內幕
The Green Mile (1999) 綠色奇跡
The Cider House Rules (1999) 總有驕陽
1999(71屆)
獲獎
Shakespeare in Love (1998) 莎翁情史
提名
La Vita è bella (1997) 美麗人生
The Thin Red Line (1998) 紅色警戒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拯救大兵瑞恩
Elizabeth (1998) 伊莉莎白
1998(70屆)
獲獎
Titanic (1997) 泰坦尼克號
提名
L.A. Confidential (1997) 洛城機密
Good Will Hunting (1997) 驕陽似我
The Full Monty (1997) 一脫到底
As Good As It Gets (1997) 盡善盡美
1997(69屆)
獲獎
The English Patient (1996) 英國病人
提名
Shine (1996) 閃亮的風采
Secrets & Lies (1996) 秘密與謊言
Jerry Maguire (1996) 甜心先生 Fargo (1996) 雪花膏離奇命案
1996(68屆)
獲獎
Braveheart (1995) 勇敢的心
提名
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5) 理智與情感 Il Postino (1994) 郵差
Babe (1995) 小豬寶貝
Apollo 13 (1995) 阿波羅13號
1995(67屆)
獲獎
Forrest Gump (1994) 阿甘正傳
提名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肖申克的救贖
Quiz Show (1994) 機智問答
Pulp Fiction (1994) 低俗小說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1994)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
1994(66屆)
獲獎
Schindler's List (1993) 辛德勒的名單
提名
The Remains of the Day (1993) 告別有情天
Piano, The (1993) 鋼琴課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因父之名
The Fugitive (1993) 亡命天涯
1993(65屆)
獲獎
Unforgiven (1992) 不可饒恕
提名
Scent of a Woman (1992) 聞香識女人
Howards End (1992) 此情可問天
A Few Good Men (1992) 義海雄風
The Crying Game (1992) 哭泣游戲
1992(64屆)
獲獎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 沉默的羔羊
提名
The Prince of Tides (1991) 潮浪王子
JFK (1991) 驚天大刺殺
Bugsy (1991) 一代情梟畢斯
Beauty and the Beast (1991) 美女與野獸
1991(63屆)
獲獎
Dances with Wolves (1990) 與狼共舞
提名
Goodfellas (1990) 好傢伙
The Godfather: Part III (1990) 教父III
Ghost (1990) 人鬼情未了
Awakenings (1990) 無語問蒼天
1990(62屆)
獲獎
Driving Miss Daisy (1989) 為戴茜小姐開車
提名
My Left Foot (1989) 我的左腳
Field of Dreams (1989) 夢幻之地
Dead Poets Society (1989) 死亡詩社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9) 生於七月四日
1989(61屆)
獲獎
Rain Man (1988) 雨人
提名
Working Girl (1988) 上班女郎
Mississippi Burning (1988) 烈血暴潮
Dangerous Liaisons (1988) 危險關系
The Accidental Tourist (1988) 意外的旅客
1988(60屆)
獲獎
The Last Emperor (1987) 末代皇帝
提名
Moonstruck (1987) 月色撩人
Hope and Glory (1987) 希望與榮耀
Fatal Attraction (1987) 致命的吸引力
㈣ 一生必看的奧斯卡獎電影名單
一生必看的奧斯卡獎電影名單包括《霸王別姬》《泰坦尼克號》《碟中諜》《阿甘正傳》《第一滴血》等。
1、《霸王別姬》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同時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2005年《霸王別姬》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
㈤ 美國奧斯卡獎歷史上只有一人連續兩屆獲得最佳男演員獎,這個人是誰
截至2018年12月4日,美國奧斯卡獎上連續兩屆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的有兩位,分別是史賓塞屈賽和湯姆漢克斯,以下是他們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的屆數:
史賓塞·屈賽:
1、1938年(第10屆):史賓塞·屈賽(Spencer Tracy)-《怒海餘生》(Captains Courageous)
2、1939年(第11屆):史賓塞·屈賽(Spencer Tracy)-《孤兒樂園》(Boys Town)
湯姆漢克斯:
1、1994年(第66屆):湯姆·漢克斯(Tom Hanks)-《費城》(Philadelphia)
2、1995年(第67屆):湯姆·漢克斯(Tom Hanks)-《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5)一生必看的奧斯卡獎電影名單只有一個男主角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12月4日奧斯卡金像獎的獲獎之最:
1、獲獎次數最多者:
丹尼爾·戴·劉易斯:獲獎3次(5次提名)
2、提名次數最多者:
9次提名:傑克·尼科爾森(獲獎2次)、史賓塞·屈賽(獲獎2次)、勞倫斯·奧利弗(獲獎1次)
3、年齡最大獲獎者:
亨利·方達:76歲《金色池塘》(1981年)
4、年齡最大提名者:
理查德·法恩斯沃斯:79歲《史崔特先生的故事》(1999年)
5、年齡最小獲獎者:
阿德里安·布羅迪:30歲《鋼琴師》(2003年)
6、年齡最小提名者:
傑克·庫珀:9歲《淘哥兒》(1931年)
㈥ 全球「最帥」的5個男人,每一位都無法褻瀆,為何中國僅他一人入圍
有時候,我們覺得這世界上在談論性別方面總是帶著偏見,很多人在談論女士們的美貌時,卻忘記了英俊的男人。有趣的是,即便是男人自己也忘記了對自己的欣賞,並非常專注在他們崇拜的女性之上。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應該像愛自己一樣愛別人,但前提是你必須愛自己,然後以愛自己的方式愛別人。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是《泰坦尼克號》的男主角傑克,不管過去多少年,這個角色都是無可替代的經典,這部作品一舉攬獲奧斯卡11項大獎。之後更是因為出色的演技和帥氣的外表風靡全球,是公認的美男子,而且在《盜夢空間》和《荒野獵人》中的表演都令人驚嘆,是名副其實的影帝。
這五個男人中,你認為誰是第一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