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戲劇電影安娥導演

戲劇電影安娥導演

發布時間:2022-05-02 16:54:03

A. 建國後我國拍攝的越劇電影都有哪些

1948年《祥林嫂》
啟明公司
原著:魯迅 改編、導演:南薇 攝影:董克毅、董紹泳
演員:袁雪芬 范瑞娟 徐天紅 張桂鳳 吳小樓 項彩蓮 張雲霞

1949年《越劇精華》
文華公司
導演:桑弧 攝影:黃紹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樓台會》;
徐玉蘭、王文娟的《販馬記》中的《寫狀》;
袁雪芬,徐玉蘭、筱小招、吳小樓的 《雙看相》;
竺水招、戚雅仙的《賣婆記》。

1949年《相思樹》
中國電影實驗工廠
導演:程述堯
編劇:鍾 泯 邵慕水
袁雪芬 魏鳳娟 金艷芳 陳金蓮 高劍琳

1950年《石榴紅》
中國電影實驗工廠
導演:韓義
編劇:沈默
徐天紅 戚雅仙 焦月娥 高劍琳

1953年《梁山伯與祝英台》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徐進、桑弧 導演:桑弧、黃沙 攝影:黃紹芬
布景設計:胡倬雲、張曦白
根據華東戲曲研究院舞台劇本改編
袁雪芬 范瑞娟 張桂鳳

1958年《情探》
江南電影製片廠
編劇:田漢、安娥 導演:黃祖模 攝影:李生偉 美工:盧景光
演出:上海越劇院
傅全香、陸錦花

1959年 《西廂記》
香港文華電影公司
金寶花、張茵、高佩

1959年 《追魚》
天馬電影製片廠
改編:集體 導演:應雲衛 攝影:馬林發 美工:葛師承 副導演:丁然
演出:上海越劇院
徐玉蘭、王文娟、鄭忠梅、周寶奎

1960年《斗詩亭》
天馬電影製片廠
編劇:胡小孩 導演:應雲衛 攝影:馬林發、任志新 美工:葛師承
演出:浙江越劇二團
根據浙江省越劇二團演出本改編

1961年《雲中落綉鞋》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61年《王老虎搶親》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導演:金庸
編劇:金庸
夏 夢 李 嬙 配 音 畢春芳 戚雅仙等

1962年《紅樓夢》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金聲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徐進 藝術指導:朱石麟 導演:岑范 攝影:陳震祥美工:胡倬雲、張曦白
演出:上海越劇二團
徐玉蘭 王文娟 金采風 呂瑞英 周寶奎 徐天紅 孟莉英

1962年《碧玉簪》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導演:吳永剛 攝影:羅從周、彭恩禮 美工:張曦白 副導演:趙煥章 舞台導演:黃沙
演出:上海越劇二團
根據上海越劇院演出本改編
金采風 陳少春 周寶奎 姚水娟 錢妙花

1962年《三看御妹劉金定》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李萍倩
夏 夢 丁賽君 李 嬙 馮 琳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62年《柳毅傳書》
長春電影製片廠
改編:南京市越劇團創作組集體,計大為、葉至誠執筆
導演:蔡振亞 攝影:吳國疆 美工:崔永泉、陳德生
演出:南京市越劇團
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

1963年《毛子佩闖宮》
珠江電影製片廠、香港鴻圖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裘鳳 導演:斯蒙 攝影:李生偉 美術:葛興萼 副導演:黃丹彤
演出:武漢市越劇團
金雅樓、筱靈鳳

1963年《金枝玉葉》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胡小峰
夏 夢 丁賽君 李 嬙 馮 琳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65年《烽火姻緣》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拍攝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李萍倩
夏 夢 丁賽君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74年《半籃花生》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半籃花生》創作組 導演:朱文順 攝影:常彥 美工:汪滔
演出:浙江越劇團

1978年《祥林嫂》
上海電影製片廠、香港鳳凰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吳琛、庄志、袁雪芬、張桂鳳 導演:岑范、羅君雄
攝影:蔣錫偉 美工:胡倬雲、謝棨前
袁雪芬、金采鳳

1982年《花燭淚》
浙江電影製片廠
編劇:胡小孩、謝枋、天方 導演:殷子、陳蟬
攝影顧問:石鳳歧 攝影:龔國良蓖、周榮震 美工:駱德灝
演出:浙江越劇一團

1983年《莫愁女》
南京電影製片廠
編劇:張弦 導演:周予、吳秋芳 攝影:馮秉鏞、單興良 美術顧問:張曦白 美術:胡榮法
竺小招、林婷婷

1984年《五女拜壽》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顧錫東 導演:陸建華、於中效
總攝影:王啟民 攝影:李俊岩 美術:徐振鵾
演出:浙江省小百花越劇演出團
董柯娣、徐愛武

1985年《綉花女傳奇》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改編:包朝贊 導演:石嵐
攝影:瞿金樓 美工:葉明楠
演出:浙江省杭州市桐廬越劇團
根據江南民間故事改編

1986年《桐花淚》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包朝贊 導演:沙潔 攝影:張珥 美術:秦柏松 副導演:史鳳和
演出:杭州市越劇二團

1999《紅絲錯》
浙江省電影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聯合攝制
編劇:顧頌恩 導演:徐偉傑 攝影:瞿家振、李榮聖

2001年《唐伯虎》
茅威濤、何賽飛

2002年《醉公主》
中影集團、北京今古影視策劃有限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王雲根、錢勇 導演:森島 攝影:王健

2007年越劇電影
經典版《紅樓夢》
主演:鄭國鳳 王志萍
交響版《紅樓夢》
主演:趙志剛 方亞芬
總導演:韋翔東

正要拍攝的電影
《西廂記》《梁祝》
主演:茅威濤 顏佳

B. 安娥的主要作品

詩集《燕趙兒女》、《古城的怒吼》、《孩子們的隊伍》、《台兒庄》、《飛將軍凱歌》 詩劇《高粱紅了》
歌劇《洪波曲》、《戰地之春》、《孟姜女》、《武訓傳》、《青年近衛軍》
童話劇《海石花》、《假佬佬》
戲曲劇本《黃泥崗》、《楊八姐盜刀》、《情探》(與田漢合作)、金鱗記(與田漢合作)
歌詞《賣報歌》、《漁光曲》、《三個姑娘》、《女性的吶喊》、《天安門前的驕傲》、《節日的晚上》、《北京之歌》、《在泉邊》(朝鮮歌曲)。
日記體訪問記《五月榴花照眼明》
報告文學《從朝鮮歸來》、《一個勞動英雄的成長》
譯著《特別任務》、《在某一個國家內》
長篇散文《我想白薇》
小說《石家莊》、《蘇聯分廠長塔拉索夫》、《蘇聯大嫂》等。
安娥與傅全香
由傅全香、陸錦花兩位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52年前在上海首演的《情探》,曾在當 時的越劇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據報道,12月18日,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全新排演的《情探》將亮相北京長安大戲院。報道說「新版《情探》由傅全香的得意弟子陳飛和吳鳳花聯袂主演,在劇本、劇情和表演上作出了不小的調整,著重一個『情』字,可謂一次極具價值的老戲新探。」,「去除了帶有上世紀50年代烙印的元素,劇中敫桂英『望夫成龍、情寄科場』的情結被大大削減,取而代之的是她對真愛的追求。」真不知道以何種手法作「新探」?50年代烙印的哪些元素又不合時宜了?這個新版本又會是一個怎麼樣的版本?越劇《情探》是田漢與安娥夫婦專門應上海越劇院之約創作的劇本。早在1943年田漢曾寫過一個京劇本《情探》,這次他推翻原來的本子,重新按照明代傳奇《焚香記》去粗存菁,進行創作。後來,先由安娥寫出初稿,田漢改寫定稿。田漢、安娥對這個本子精心修改,幾易其稿,寫出了王魁負心背叛的社會原因和主觀原因,塑造了善良多情而又有不屈不撓精神的古代婦女的形象,藝術感染力很強。據說田漢在寫「行路」一場時,房間里掛了一幅中國地圖,根據從萊陽到東京的路線,寫了一段「飄盪盪離了萊陽衛」的情景交融的唱詞,使這段載歌載舞的戲更加扣人心弦。還有一說,這折「行路」是田漢在飛機上修改完成的,當時飛機正好飛過泰山的天空,看著下面巍峨的山峰,讓田漢聯想到了敫桂英千里尋夫的艱難。由於該劇集中了傅派、陸派表演藝術的精華,是上海越劇院的經典保留劇目。
1957年上越演出的《情探》由陳鵬導演,聘請川劇演員陽友鶴、周慕蓮和昆劇藝人薛傳綱為顧問,杜春陽編曲,顧大良舞美設計,吳報章燈光設計,陳利華造型設計。傅全香飾敫桂英、陸錦花飾王魁。10月28日,首演於大眾劇場。傅全香在劇「陽告」、「行路」、「情探」等場戲中,學習借鑒了川劇、昆劇的表演技藝。在「行路」一場里,運用四尺長袖,邊歌邊舞,表現出敫桂英美麗動人的鬼魂形象。其〔弦下調〕的唱腔,聲情並茂,宣洩出人物滿腔哀怨、悲傷之情,成了傅派唱腔的精品。《情探》中的王魁是概念定型的反面角色,陸錦花賦予了王魁特有的血肉靈魂,別出一番風光,把王魁這個負心漢內心深處的矛盾與冷酷的性格揭示得相當充分。1957年底,田漢在上海戲劇學院講學,上海越劇院專門為他演了一場《情探》。田漢看了很高興,談到演員表演,他說傅全香有突破。對陸錦花演的王魁,他認為是從人物著手的,表演不過火。特別是「說媒」一場戲,層層遞進,揭示了人物的矛盾心理。田漢觀後興奮地握著陸錦花的手說:「你是我筆下的王魁。」
說到陸錦花演的王魁,還有一段故事。原來,這年六月,陸錦花與傅全香、范瑞娟、陳少春等在東北巡迴演出時,接到劇院領導來信說,《情探》已列入上演計劃,要她們做好准備。於是在沈陽演出結束,將赴天津演出之前,她們轉車去北京專程看望田漢、安娥夫婦,將越劇院就要上演安娥大姐的《情探》和《楊八姐盜刀》、《追魚》之事告訴他們。田漢聽了深情地說:「好,這是對她(指安娥)很好的安慰,也說明劇院領導和雪芬同志對安娥創作的肯定。」中風躺在床上的安娥為此事感激得流淚,當傅全香向安娥談及劇本修改設想時,她示意把田老叫來。傅全香把修改設想向田老重說了一遍,此時安娥費力地用手指指田老,再指指自己。意思是叫田老代她完成修改。田漢自然明白她的意思,馬上說:「你放心,我替你來完成。」安娥滿意地笑了。見此情景,去拜訪他們的幾位演員都感動得流淚。田漢聽了劇院的意見後,向她們談了自己醞釀已久的修改設想,主題是突出這個愛情悲劇的社會原因。田漢說:「把王魁的責任推向社會制度,社會責任是七分,王魁個人品行三分。」當時,還未最後確定由誰扮演王魁的角色,但這為陸錦花以後塑造王魁這一角色提供了形象的指導,使她把握這個人物有了具體尺度。巡迴演出回滬後不久,陸錦花就接到田漢新修改的《情探》劇本,並得知將由她飾王魁。陸錦花對照田漢、安娥寫的前幾稿的本子,第一稿名為《王魁負桂英》,1956年的修改稿改名為《情探》,現今的已是第三稿。她細細對照琢磨,分辨劇本改在何處,增加了些什麼。為了創造好角色,陸錦花還翻閱了《六十種曲》中的《焚香記》以及有關資料,了解故事的源流。《焚香記》中的敫桂英與王魁的矛盾似乎都是虛假的,完全因壞人破壞、誤會所致。這還不及民間流傳的《王魁負桂英》,在揭露封建科舉制度,鞭斥忘恩負義的丑惡行徑上更有深度。而田老夫婦新修改的《情探》把作品深化了,在描寫王魁這個人物時,多處增加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以體現王魁背棄桂英時所受到的壓力。陸錦花體會到,要演好王魁這一角色,重點是演好「說媒」與「情探」。「說媒」這場戲不能只局限於過去所體現的「痴心女子負心漢」,而要演好「說媒」先得把「伴讀」一場演好,要情真意切、真心相愛,不能為王魁負心作什麼鋪墊。《情探》一場是全劇的高潮。在這場戲中,陸錦花的一段凈場唱「說不盡水晶簾下脂香粉媚」,處理得既纏綿又沉穩,使人物避免了概念化。在陸錦花的藝術生涯中,扮演王魁無疑是個非常耀眼的亮點。1978年,傅全香、陸錦花兩位名家演出的全本《情探》成為越劇舞台上的經典絕唱。之後多年一直沒有演員敢於挑戰此劇全本。2006年,上越由著名陸派小生越劇黃慧和傅派新秀裘丹莉重新復排全劇,並於5月27日首演於杭州紅星劇院。10月2日和3日,這出經典越劇再次亮相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和上海越劇院合作,以男女合演的嶄新的姿態上演《情探》,這次出演敫桂英的是傅全香的得意弟子陳飛;出演王魁的是「文武男小生」徐標新。2008年3月,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又推出由陳飛和吳鳳花主演的傅范版全本越劇《情探》。對於此劇陳飛的表演,基本上是無可挑剔。陳飛無疑現今是中青年傅派傳人中的佼佼者,舞台上也恐怕無人能出其右。曾記得1990年青年越劇演員電視大獎賽上,陳飛以一段「行路」首開越劇舞台上七尺長水袖的先河,並奪得「越劇新星」的魁首。再說吳鳳花,第十三屆梅花獎得主,乃是當今最受歡迎的當紅范派小生,帥氣、俊逸,陽剛之美更是在眾女小生中「獨樹一幟」。「文武兼備、陽剛小生」,是觀眾對她的一致好評。但是,《情探》畢竟是傅陸經典,陸王魁早已深入人心,觀眾心目中的王魁不太像范家子弟。記得有人說,「流派的傳承是靠成功的角色來支撐的,而角色的成功與流派特色息息相關,任何流派和演員都有自身無法突破的極限,實在不是演技好就能完全逾越的。」對此,我也比較認同。另據說,在2007紹興小百花藝術中心年劇目創作研討會上,浙江戲劇專家顧頌恩、呂建華、楊小青、陳偉龍對該團改編《情探》一劇曾提出「兩步走」的方案。我想,可能去年3月的版本是第一步,這次就是所謂的「第二步」吧?不知這第二步能不能走好?

C. 中國第一部在國際最高級別電影節獲大獎的電影是哪部

《漁光曲》是中國電影193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首映於1934年6月14日。是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故事影片,以該片為代表的中國早期左翼電影關注社會底層,將他們凄慘的生活藝術化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作為中國最早的有聲影片之一,《漁光曲》上映後頗受歡迎,曾經創造了連續放映84天的記錄,該片同名主題曲也成為傳唱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

中文名: 漁光曲

出品公司: 聯華影業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

導演: 蔡楚生

編劇: 蔡楚生

類型: 劇情

主演: 王人美,韓蘭根

片長: 80分鍾

上映時間: 1934年6月14日

對白語言: 無聲

色彩: 黑白

獎項: 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基本信息

漁光曲
電影片名

《漁光曲》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

80分鍾

國家/地區

中國

色彩

黑白

混音

默片

製作公司

聯華影業公司 Lianhua Film Company [中國]

年份

1934年

導演 Director

蔡楚生 Chusheng Cai

編劇 Writer

蔡楚生 Chusheng Cai

演員 Actor

王人美 Renmei Wang

韓蘭根 Langen Han

羅朋 Peng Luo

袁叢美 Congmei Yuan

湯天綉 Tianxiu Tang

尚冠武 Kwah-Wu Shang

攝影 Cinematography

周克 Ke Zhou

電影漁光曲首映

漁光曲 劇照
1934年6月14日,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映電影《漁光曲》,雖正值上海60年末有之盛暑,影片仍連映84天之久,破《姊妹花》連映60天的紀錄。影片講述的漁民小貓,小猴家庭破產、流浪和死亡的故事,令人潸然淚下。

安娥作詞、任光作曲的《漁光曲》,很快成為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曲:

輕撒網,緊拉繩,

報紙廣告(1934年)
煙霧里辛苦等魚蹤!

魚兒難捕租稅重,

捕魚人兒世世窮。

天已明,力已盡

眼望著漁村路萬重;

腰已酸,手已腫,

捕得了魚兒腹內空!

劇情介紹

漁光曲
漁民徐福和妻子有一對孿生子女小猴、小貓。一場暴風雨奪去了徐福的生命,徐妻只得撇下剛生下的兒女,隻身到了船王何家做了奶媽。

十年後,何家少爺子英和小貓、小猴都長大,由於三人從小在一起長大的,所以相互非常要好。又過了八年,小貓、小猴繼承父業,租了何家的漁船,以捕魚為生。何家少爺子英出國留學,主攻漁業,臨行時三人聚在一起,子英表示將來回國後要出力改良中國的漁業。在此之後,漁民的生活很不平靜,盜匪橫行,徐家生活依舊十分貧困,而且家裡遭劫,徐媽雙目失明。何家又同外國人一起辦了一個漁業公司,小貓、小猴捕魚更加困難,他們只得帶著母親到上海去找舅舅。但舅舅也只以在街頭賣唱為生,小貓、小猴只好和舅舅一起賣唱。巧的是,在上海他們遇到了回國的子英,如今子英進了父親的公司。好心的子英給了小貓、小猴一百塊錢,沒想到這些錢反倒讓他們被誣陷是搶劫而得的,因而被捕入獄。他們出獄後,家裡發生了火災,徐媽和舅舅葬身火海。小貓、小猴無家可歸。何子英希望小貓、小猴到何家去,但父親也因漁業公司的破產自殺了。目睹這一切的子英放棄了他那改良的計劃,跟著小貓、小猴一起到海上捕魚。不幸的是,小猴因捕魚受重傷致死,《漁光曲》的歌唱聲響起…

D. 推薦下好看的越劇或者黃梅戲電影和電視劇

1948年《祥林嫂》
啟明公司
原著:魯迅 改編、導演:南薇 攝影:董克毅、董紹泳
演員:袁雪芬 范瑞娟 徐天紅 張桂鳳 吳小樓 項彩蓮 張雲霞

1949年《越劇精華》
文華公司
導演:桑弧 攝影:黃紹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樓台會》;
徐玉蘭、王文娟的《販馬記》中的《寫狀》;
袁雪芬,徐玉蘭、筱小招、吳小樓的 《雙看相》;
竺水招、戚雅仙的《賣婆記》。

1949年《相思樹》
中國電影實驗工廠
導演:程述堯
編劇:鍾 泯 邵慕水
袁雪芬 魏鳳娟 金艷芳 陳金蓮 高劍琳

1950年《石榴紅》
中國電影實驗工廠
導演:韓義
編劇:沈默
徐天紅 戚雅仙 焦月娥 高劍琳

1953年《梁山伯與祝英台》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徐進、桑弧 導演:桑弧、黃沙 攝影:黃紹芬
布景設計:胡倬雲、張曦白
根據華東戲曲研究院舞台劇本改編
袁雪芬 范瑞娟 張桂鳳

1958年《情探》
江南電影製片廠
編劇:田漢、安娥 導演:黃祖模 攝影:李生偉 美工:盧景光
演出:上海越劇院
傅全香、陸錦花

1959年 《西廂記》
香港文華電影公司
金寶花、張茵、高佩

1959年 《追魚》
天馬電影製片廠
改編:集體 導演:應雲衛 攝影:馬林發 美工:葛師承 副導演:丁然
演出:上海越劇院
徐玉蘭、王文娟、鄭忠梅、周寶奎

1960年《斗詩亭》
天馬電影製片廠
編劇:胡小孩 導演:應雲衛 攝影:馬林發、任志新 美工:葛師承
演出:浙江越劇二團
根據浙江省越劇二團演出本改編

1961年《雲中落綉鞋》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61年《王老虎搶親》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導演:金庸
編劇:金庸
夏 夢 李 嬙 配 音 畢春芳 戚雅仙等

1962年《紅樓夢》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金聲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徐進 藝術指導:朱石麟 導演:岑范 攝影:陳震祥美工:胡倬雲、張曦白
演出:上海越劇二團
徐玉蘭 王文娟 金采風 呂瑞英 周寶奎 徐天紅 孟莉英

1962年《碧玉簪》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導演:吳永剛 攝影:羅從周、彭恩禮 美工:張曦白 副導演:趙煥章 舞台導演:黃沙
演出:上海越劇二團
根據上海越劇院演出本改編
金采風 陳少春 周寶奎 姚水娟 錢妙花

1962年《三看御妹劉金定》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李萍倩
夏 夢 丁賽君 李 嬙 馮 琳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62年《柳毅傳書》
長春電影製片廠
改編:南京市越劇團創作組集體,計大為、葉至誠執筆
導演:蔡振亞 攝影:吳國疆 美工:崔永泉、陳德生
演出:南京市越劇團
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

1963年《毛子佩闖宮》
珠江電影製片廠、香港鴻圖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裘鳳 導演:斯蒙 攝影:李生偉 美術:葛興萼 副導演:黃丹彤
演出:武漢市越劇團
金雅樓、筱靈鳳

1963年《金枝玉葉》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胡小峰
夏 夢 丁賽君 李 嬙 馮 琳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65年《烽火姻緣》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拍攝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李萍倩
夏 夢 丁賽君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74年《半籃花生》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半籃花生》創作組 導演:朱文順 攝影:常彥 美工:汪滔
演出:浙江越劇團

1978年《祥林嫂》
上海電影製片廠、香港鳳凰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吳琛、庄志、袁雪芬、張桂鳳 導演:岑范、羅君雄
攝影:蔣錫偉 美工:胡倬雲、謝棨前
袁雪芬、金采鳳

1982年《花燭淚》
浙江電影製片廠
編劇:胡小孩、謝枋、天方 導演:殷子、陳蟬
攝影顧問:石鳳歧 攝影:龔國良蓖、周榮震 美工:駱德灝
演出:浙江越劇一團

1983年《莫愁女》
南京電影製片廠
編劇:張弦 導演:周予、吳秋芳 攝影:馮秉鏞、單興良 美術顧問:張曦白 美術:胡榮法
竺小招、林婷婷

1984年《五女拜壽》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顧錫東 導演:陸建華、於中效
總攝影:王啟民 攝影:李俊岩 美術:徐振鵾
演出:浙江省小百花越劇演出團
董柯娣、徐愛武

1985年《綉花女傳奇》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改編:包朝贊 導演:石嵐
攝影:瞿金樓 美工:葉明楠
演出:浙江省杭州市桐廬越劇團
根據江南民間故事改編

1986年《桐花淚》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包朝贊 導演:沙潔 攝影:張珥 美術:秦柏松 副導演:史鳳和
演出:杭州市越劇二團

1999《紅絲錯》
浙江省電影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聯合攝制
編劇:顧頌恩 導演:徐偉傑 攝影:瞿家振、李榮聖

2001年《唐伯虎》
茅威濤、何賽飛

2002年《醉公主》
中影集團、北京今古影視策劃有限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王雲根、錢勇 導演:森島 攝影:王健

2007年越劇電影
經典版《紅樓夢》
主演:鄭國鳳 王志萍
交響版《紅樓夢》
主演:趙志剛 方亞芬
總導演:韋翔東
越劇電視劇紅樓夢 越劇電視劇孟麗君 越劇電視劇竹葉青青 越劇電視劇何文秀 越劇電視劇梁祝 越劇電視劇珍珠塔 1,《天仙配》
1955年6月—12月,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黑白片.
桑弧根據陸洪非1954年華東區戲曲觀摩大會演出本改編;導演石揮,攝影羅從周,音樂顧問葛炎,作曲時白林,王文治;主演嚴鳳英,王少舫.
電影劇本全片分為」鵲橋』,』路遇』,」織絹」,」分別」四場,將」賣身」,」上工」,」滿工」三場以27個鏡頭,六句唱詞分別納入其他各場之中,因而將原唱詞442句刪改位178句.將」樹上鳥兒成雙對」男女聲對唱由」路遇」之尾改置」分別」之首.將傅公子改為家院趙貴.
1956年3月,《天仙配》電影被文化部列為」新片展覽周」影片之一.獲」建國五周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1956年6月起,先後在法國,義大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英國,埃及,瑞士等國的電影節上放映.至1959年底,正式輸出蒙古,朝鮮,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斐濟,加拿大,蓋亞那,紐西蘭等國家.

2,《夫妻觀燈》
1956年10月,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攝制.黑白紀錄片.主演嚴鳳英,王少舫.
3,《春香鬧學》
1958年10月—11月,安徽電影製片廠攝制.黑白片.做為《安徽戲曲集錦》藝術片組成部分.
改編陸洪非,導演郭鈞,喬志良;編曲時白林;主演潘璟琍,熊少雲.
4,《女駙馬》
1959年6月—10月,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攝制.黑白片.根據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同名舞台劇演出本改編.
改編陸洪非,導演劉瓊,作曲時白林,主演嚴鳳英,潘璟利,王少舫,張雲風.
電影劇本將」綉樓」分為」綉樓」和」花園」兩場,恢復原舞台劇本中刪去的李兆廷被逼退婚,受贈,被誣等情節,增加馮素珍主僕離家出走途中及劉文舉在」金殿』中的若乾唱段.電影劇本共設334句唱詞.
5, 《牛郎織女》
1963年6月—10月,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與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彩色片.
編劇陸洪非,金芝,完藝舟,岑范;導演岑范,攝影陳震祥,作曲時白林,方紹墀,主演嚴鳳英,王少舫,黃宗毅.
本片攝制完成後在香港澳門放映,粉碎」四人幫」之後才在全國公開放映.
6,《槐蔭記》》
1963年6月—10月,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與香港繁華營業公司聯合攝制.彩色寬銀幕片.劇本及音樂均按《天仙配》原稿拍攝,發行時改今名.
導演顧而已,主演董文霞,夏承平.
本片先在香港澳門放映,粉碎」四人幫」之後才在全國公開放映.
7,《紅霞萬朵》
1976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攝制.根據安慶市黃梅戲劇團舞台劇改編, 第一部黃梅戲現代影片,彩色片.」文革」中曾短期放映.
編劇劉雲程等,時白林擔任音樂顧問兼指揮,劉廣慧,王少舫主演.
8,《小店春早》
197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彩色片,根據安慶市黃梅戲劇團舞台劇改編,」文革」中曾短期放映.丁同主演
9,《龍女》
1983年10月—1984年3月,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彩色遮幅式片.
根據安徽省黃梅戲劇團舞台劇《龍女情》改編,增加龍門祝壽場景,增加內廷診病和金殿面試,鯉魚精改名黑鮫.
改編丁式平,朱士軌,許成章;導演舒適,攝影陳震祥,作曲方紹墀,主演馬蘭,黃新德,吳亞玲,張輝,王少舫.
本片由文化部選定為」慶祝建國三十五周年新片展覽」影片之一,1984年9月起全國公映.
10,《杜鵑女》
1984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制,根據安慶市黃梅戲二團舞台劇《慈母淚》改編,影片易名為《杜鵑女》。編劇:汪自毅 沙丹 ,導演:沙丹 主演: 郭霄珍,汪靜,張小萍.
11,《孟姜女》
1986年2月—4月,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攝制,彩色遮幅式片.
根據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同名舞台劇演出本改編.
編劇王冠亞,導演沙丹,作曲時白林,配器時白林,徐楠;主演楊俊,張輝.
本片只有110句唱詞,唱腔優美,韻味雋永,道白採用普通話,是另一種樣式的探索.1987年被選為參加新加坡首屆」中國電影節」十部影片之一.
12,《母老虎上轎》
1986年,根據黟縣黃梅戲劇團舞台劇《母老虎上轎》改編,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編劇余治淮,作曲徐志遠,王毓琴,陳小芳主演.
13,《朱門玉碎》
1985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根據安慶市黃梅戲劇團舞台劇《審婿招婿》改編,編劇汪自毅等,導演陳懷皚,影片易名為《朱門玉碎》.主演:丁同
14,《香魂》
1986年,安徽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韓再芬,導演: 張鴻眉、王金聲 編劇: 劉雲程 攝影: 王文錫
15,《血淚恩仇錄》
1990年,湖北第一部黃梅戲電影,長春電影製片廠和湖北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導演楊世雄,
主演楊俊,張輝,作曲陳精根
16,《徽商情緣》
1995年,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電視台、安徽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監制:陳發仁、王學平、吳鍾謨;顧問:李准、沈培新;編劇:侯露;導演:王金夫;攝影:甘泉、張林;作曲:徐志遠;指揮、配器:尚廷文;製片主任:陶其光;出品人:常小平;主演:韓再芬、李龍斌、黃新德。獲中宣部第五屆「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1996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戲曲片獎。
17,《生死擂》
2000年,省委宣傳部,蕪湖市委市政府,安徽電視台,安徽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黃梅戲戲曲故事片,根據黃梅戲舞台劇《斛擂》改編,編劇金芝、草青,導演王好為,攝影李晨聲、尹其武,作曲時白林、尚廷文;韓再芬,黃新德,董成,蔣建國,陳小成主演。
18,《山鄉情悠悠》
2000年,根據安慶市黃梅戲一團舞台劇《柳暗花明》改編,趙媛媛,董家林主演,曾榮獲2000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安徽省電影發行放映總公司出品. 半把剪刀(電視劇:汪靜)
春香鬧學
打豆腐
打豬草
二月
桂小姐選郎(電視劇:韓再芬)
紅樓夢(舞台劇:馬蘭、吳亞玲)
紅絲錯
皇帝告狀
黃梅戲_孟姜女
黃梅戲《戲牡丹》--- 馬蘭
黃山情(電視劇:黃婉秋、黃新德)
家春秋
拉郎配(電視劇:李文)
梁山伯與祝英台(舞台劇:馬蘭、黃新德)
龍鳳奇緣(電視劇:韓再芬、汪靜)
龍女(電影:馬蘭、黃新德)
孟麗君(電視劇:韓再芬)
孟麗君(孫娟)
母老虎上轎
女駙馬(電視劇:韓再芬 )
女駙馬(電視劇:韓再芬)
女駙馬(電影:嚴鳳英)
女駙馬(舞台劇:韓再芬)
女駙馬(舞台劇:馬蘭 )
女駙馬(舞台音配像:馬蘭配嚴鳳英)
劈棺驚夢(電視劇:馬蘭、黃新德)
七仙女與董永(電視劇:汪靜)
秦香蓮(黃梅戲)
桃花女
桃花扇(電視劇:韓再芬)
啼笑姻緣
天仙配(韓再芬)
天仙配(嚴鳳英、王少舫)
挑女婿
王熙鳳與尤三姐
無事生非(舞台劇:馬蘭)
西廂記
戲牡丹,點大麥,補背褡
小辭店(電視劇:韓再芬、韓軍)
嚴鳳英(電視劇:馬蘭)
遙指杏花村(電視劇:馬蘭)
貞娘怨
鄭小嬌(電視劇:韓再芬)

E. 第33屆金雞獎頒獎典禮在廈門舉行,都設立了哪些獎項呢

1.最佳男配角獎 《烈火英雄》印小天

F. 武鄉有什麼節日習俗

武鄉文藝 武鄉秧歌 武鄉秧歌,據大有橫嶺寺舞台壁詞所記,清道光29年(公元1849年),已有武鄉秧歌戲班在該台演出。以此推測,它以一劇種出現,距今最少有170年的歷史。其由來,一說由河南跑鄉鐵匠張金川將長治蔭城一帶的火干板腔引入發展所至;一說由當地小調(特別是夯歌)發展而成;一說由下合、北漳、陌峪、西營一帶等18個村子的藝人組成的戲班,將某一曲調(曲名不詳)加工而成。雖眾說紛紜,無據考證,但無疑,是該縣勞動人民不斷發展、整理、完善而成的一個獨特劇種。 經近百年演出的錘煉,劇種日益成熟。抗日戰爭前夕,其基本板式有二板、慢板、哭板、垛板、散板等。另外,叫、轉、留、過、切也基本規范化。在行檔上,旦角細分為小旦、正旦、老旦、彩旦、花旦、潑旦等;生角分為小生、大生、老生三種;丑角也分為小丑、老丑兩種。同時,凈腔也開始萌芽。布伴奏上,文、武場門樂器基本固定。擊樂有二簧鼓、手板、小鑼、大鑼、水釵、枷官釵、梆子等;文場皆弦樂,四大件為二簧、二把、二弦、木胡。 武鄉秧歌一問世,就受到群眾無比喜愛。所演劇目至今有二百多本(出)。由於和襄垣地界毗鄰,群眾習俗相同,武鄉秧歌一問世便很快流入襄垣,故形成現在的兩個支派。兩派唱腔大同小異,風格各俱特色。目前,兩縣秧歌劇並駕齊驅,競相媲美,各自沿著自己的路子朝前發展。 武鄉秧歌代表人物:姚長旺、安娥英、李效珍等。 武鄉琴書 起源於武鄉農村,流行於武鄉、襄垣、榆社、左權、太谷、榆次等縣,約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傳說,武鄉琴書是由藝人將鼓兒腔和中原曲種鸚哥柳揉合,及吸收了當地小曲而成藝人們稱之為「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哼哼」。最初,演唱以兩人一擋,以八角鼓擊節,用木胡伴奏,唱一段吉利詞賦,藉以乞食。 武鄉琴書可以單人演唱,也可集體坐唱。唱腔風趣幽默,粗獷流利,屬於板腔體結構。板式除柳調外,另有垛板、哭板、散板、簧板等,可以穿插間用。其中以起板(又名哼腔)最有特色,它是由方言語匯與柳調旋律構成的襯腔、樂句組成,最能表現鄉土氣息。傳統書目有《五女興唐傳》、《呼家將》、《包公案》等。 到清代同治年間,盲藝人開始坐場說大書,每檔增至六、七人。抗日時期,武鄉縣組織了盲人宣傳隊。為加強說抗日書目氣氛,藝人們承襲了咸豐年間大板書藝人操打七件打擊樂器的技巧,這時才稱為武鄉鼓書。民間藝人們勤於探索,善於吸收他人的長處,對民間音樂和曲藝音藝頗有建樹。武鄉琴書後來創造了起腔、垛板、簧腔等。演唱的新書目有《西安事變》、《減租減息》的段子。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鼓書藝人為了參加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事業,編演了數百個新曲目,到各地宣傳演出,受到人民政府多次嘉獎,並涌現出數十名模範藝人,為革命事業做出了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盲人藝術工作者取消了打擊樂器,以上制月琴為伴奏,開始叫武鄉琴書。音樂唱腔中的起板,是由方言語匯與柳調旋律構成的襯腔、樂句組成,富有鄉土特色,傳統書目有《呼家將》、《包公案》等武。 武鄉鼓書 武鄉鼓書,在清朝乾隆年間形成,最初稱之為「瞽兒腔」。1938年後,在黨和政府以及八路軍文藝工作者的重視和指導下, 「瞽兒腔」的藝術形式大為改觀,以坐唱形式出現,更名為「武鄉琴書」。它風格幽默、詼諧、風趣、群眾喜聞樂見。2009年被審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又恢復為「武鄉鼓書」。 武鄉頂燈 武鄉頂燈是流行於武鄉境內西部的一種民間社火形式,每逢年節,頂燈表演者剃光頭發,在臉部和後腦勺上勾畫出臉譜,歷經千百年的變遷,武鄉頂燈現在成為當地元宵節和其它喜慶節日的民間表演活動。 武鄉頂燈的歷史起源 武鄉頂燈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其間的表現形式變化不大,現在沿襲下來最具傳統風格的是表演者要剃光頭,在面部和後腦勺都畫上臉譜,這一表象特徵來源於武鄉頂燈的起源傳說,在多種傳說中有諸葛亮發明的北斗七星陣等說法,而流傳最廣也最為當地人所信服的是武鄉頂燈為後趙皇帝石勒所創造。根據武鄉縣志記載,石勒,上黨武鄉人,傳說當時的統治者經常在夜晚偷襲石勒所在的部落,將抓到的人當做奴隸,為了反抗統治者的壓迫,石勒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統治者來抓人的時候讓大家把頭剃光,在臉上和後腦勺勾畫上猙獰的臉譜,頭上頂一盞油燈,官兵們看到後以為見到了鬼怪,驚恐萬分,奔逃避讓。 武鄉頂燈的表演特點 武鄉頂燈表演時,表演者剃光頭,脖頸以上的部位要求紋絲不動,與頭頂的頂燈連為一體。武鄉頂燈所用的道具就是日常吃飯用的碗,裡面裝上沙土、中間插上蠟燭,再把彩色的紙剪出圖案來粘貼到碗上,表演時舞者頭頂點燃燈碗,雙臂在兩側上下擺動,或手插腰間雙肩擺動,在打擊樂器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形式自由、節奏明快、粗獷剛勁。 武鄉頂燈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它獨有的化妝形式,表演者無論正對或背對觀眾時,都會露出一幅或威武、或猙獰、或詼諧的面孔。隨著節奏的變化,頂燈表演隊形主要「大穿堂」、「九曲星」、「蛇蛻皮」等,如游龍戲珠,似蜿蜒蛇行,令人眼花繚亂,表演步法以傳統秧歌舞十字步為主,講究快跟快上、快進快退,被當地人稱為「不拉場」。 武鄉頂燈的傳承與現狀 武鄉頂燈的娛樂性與參與性深受當地群眾喜愛,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抗日戰爭中,武鄉頂燈的老藝人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用頂燈的藝術形式宣傳抗日思想、鼓舞群眾的鬥志。上世紀的199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武鄉頂燈第一次走出了縣城,在我國著名導演何平執導的電影《炮打雙燈》中,武鄉頂燈作為一項特別的民俗表演形式被運用到了電影當中,城關村頂燈老藝人魏書文當年就參加了影片的拍攝。隨著影片在國際上的多次獲獎,武鄉頂燈這個鄉土氣息濃郁的山西民間藝術也走出了國門,同時也因為影片的拍攝,武鄉頂燈在表演形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目前,武鄉頂燈已經被列入我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當中,然而,記者在武鄉縣采訪時也了解到,現在除了城關村和東村兩個村子還能集體表演頂燈外,武鄉縣其他村子裡已經基本沒有了頂燈這種文藝形式,而且隨著頂燈老藝人越來越少,頂燈表演手法以及表演技巧方面也已經大不如前,武鄉頂燈同樣面臨著保護、開發與傳承的難題。近幾年,武鄉縣有關部門針對武鄉頂燈在傳承和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保護這一流傳千年的民間文藝形式。 現在,文藝工作者正嘗試著將武鄉秧歌以及其他民間藝術形式融入到武鄉頂燈的表演當中,豐富其表演形式和內涵,使這個千年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始終保持著它的生機與活力。

G. 東成西就裡梁家輝對張國榮唱的那首歌是什麼就是張國榮醉酒要歌姬的那段

《做對相思燕》

演唱:張國榮,黃沾

作詞:張國榮

作曲:任光

歌詞:

美嬋娟千載難見,蘭麝香氣使我極暈眩

你實在誇我真不淺,霧里之花何值你相見

好姐姐渴望與你相見,你絕代姿色艷羨似仙

系唔系嘅者,萬般優美盡入眼簾

系唔系嘅者,,我三世有幸能遇儂

面痴心早與你相牽,咁兩相牽今晚舞翩翩

舞翩翩我倆手拖手,愛比金堅共處相思店

哎呀唷共處這酒店,有情天心互獻情話

此際傾訴盡綿綿,夢幻般似的初戀

我弱脆芳心難受你欺騙,好姐姐你莫說我欺騙

與你日夜相依浪漫似仙,系唔系嘅者

盡傾心意夜夜痴纏,系唔系嘅者

一切早註定,祈望如願今生今世倆相戀

咁倆相戀啦一於倆相戀,愛比金堅與你分不開

永久心相牽做對相思燕,(好哥哥好姐姐)做對相思燕

(7)戲劇電影安娥導演擴展閱讀:

此歌曲是張國榮於1993年主演的電影《東成西就》中黃葯師和段王爺共唱的一首歌,收錄於專輯《做對相思燕》中,發行於1993年02月05日。

這首歌的原曲,是1937年王次龍、江青主演的黑白電影《王老五》的插曲《王老五歌》,由任光作曲、安娥作詞,主演王次龍、江青、韓蘭根、殷秀岑等人演唱。歌詞描繪了社會底層人物王老五的貧苦、無奈與苦中作樂。

H. 鄭國鳳的演出歷史

該劇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秋由玉蘭劇團在龍門戲院首演,初名《國破山河在》。庄志編劇,吳琛導演,絲紀揚作曲,張堅安舞美設計。徐玉蘭飾北地王,許金彩飾崔氏。洪深、田漢、陳白塵、藍馬、安娥等觀劇座談。演出連滿五個星期。
1957年,上海越劇院二團重演,更名《北地王》。導演石景山,作曲顧振遐,舞台設計幸熙,服裝設計陳利華,燈光設計吳報章、金秀謀,技導汪傳鈐。徐玉蘭飾劉諶、王文娟飾崔氏、周寶奎飾譙周、鄭忠梅飾黃皓、魏小雲飾劉禪、徐慧琴飾郤正。首輪演出35場均滿座,觀眾達53 935人。該劇「哭祖廟」一場,唱做繁重,特別是大段〔弦下調〕,運用了〔導板〕、〔快板〕、〔跺板〕等多種板式,音調高亢激越,感情悲憤壯烈,發展了〔弦下調〕的表現功能,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贊賞。「哭祖廟」是徐玉蘭的代表作之一,常作為摺子戲演出,並作為小生行當的教材劇目。劇中「嘆月」、「殺宮」、「哭祖廟」等場的唱段,由中國唱片社灌製成唱片發行。1948年大中華唱片公司灌制了徐玉蘭、許金彩演唱的《國破山河在》唱片2張。
時隔近半個世紀,由杭州越劇院創新重排、徐、王派的優秀傳人鄭國鳳、陳曉紅領銜的《北地王》於2013年3月11日在杭州紅星劇院首演,並獲得巨大成功!新編排的劇本中加重了劉諶與其妻崔氏的感情戲,讓「殺宮」一折更加生動貼切。

I. 安娥的後世紀念

2008年9月22日上午,安娥、田漢塑像揭幕儀式在河北省雙鳳山革命陵園隆重舉行,此次活動由河北省民政廳、河北省文化廳、河北省文聯主辦,河北省雙鳳山革命陵園承辦。
出席此次揭幕儀式有:原中國劇協書記處書記、著名戲劇理論家杜高;原中國影協副主席、田漢基金會理事長、著名劇作家蘇叔陽;中國藝術研究院戲劇研究所所長田本相;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秘書長陳知涯;原南京大學副校長、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董健;原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教授、著名表演藝術家 鈕驃;解放軍駐石某部副軍長李廣文;中國戲曲學院教授、著名表演藝術家謝銳青;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劉秀榮;天津市作家協會研究員盛英;新四軍老戰士、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主任朱虹和安娥、田漢親屬、省、市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媒體記者、部隊官兵、學生代表、各界群眾500餘人。
河北省民政廳副廳長陳先琴主持揭幕儀式。
上午十時,在嘹亮的國歌聲中,揭幕儀式正式開始。河北省民政廳廳長古懷璞、著名劇作家蘇叔陽以及田漢之子田大畏先後致詞,深切緬懷這對革命伉儷,歌頌他們為革命文藝事業奮斗終身的崇高精神,對安娥家鄉人民的深情厚誼表示感謝,對河北省雙鳳山革命陵園弘揚愛國精神,挖掘革命傳統文化的工作熱情表示贊賞。
少先隊員代表鮮花、獻詞,表達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
揭幕儀式在《義勇軍進行曲》雄壯的旋律中結束。
同日下午,在河北省工會大廈舉行了《安娥文集》《安娥與田漢》首發式座談會,參加揭幕儀式的專家學者參加了座談會。
同日晚間,在河北省藝術中心音樂廳舉行了《安娥、田漢作品交響合唱音樂會》,音樂會吸引了省會廣大市民觀看,場面熱烈,掌聲不斷。

閱讀全文

與戲劇電影安娥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朱莉的第一次德國電影未刪版 瀏覽:937
女喪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7
無法忍受電影視大全 瀏覽:732
劉德華用花包槍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132
村長演過的電視電影 瀏覽:157
藍色閃電俄羅斯電影 瀏覽:473
摩爪電影網 瀏覽:194
南昌電影院有哪些 瀏覽:681
美國電影兩個槍手射殺 瀏覽:789
想見你電視劇的電影 瀏覽:119
霸氣男人美國電影 瀏覽:287
電影有句什麼想忘於江 瀏覽:225
泰國電影討債 瀏覽:626
美國電影調色 瀏覽:386
日本的電影院有哪些 瀏覽:675
韓國電影之間在線觀看 瀏覽:1
演繹經典電影片段周星馳 瀏覽:703
2021豆瓣電影排行榜 瀏覽:919
韓國電影塑料樹 瀏覽:906
鄉村題材電影大全 瀏覽: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