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鰻魚的影片評價
導演將其它配角們也刻畫得有聲有色。影片的節奏比較緩慢,營造出一種微微壓抑的特殊氣氛,而這又令結尾的高潮部分更顯得酣暢淋漓。
B. 有一部歐美電影在精神病院里有水鰻的叫什麼
救命解葯
導演: 戈爾·維賓斯基
編劇: 賈斯汀·海瑟 / 戈爾·維賓斯基
主演: 戴恩·德哈恩 / 詹森·艾薩克 / 米婭·高斯 / 伊沃·南迪 / 阿德里安·席勒
類型: 懸疑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德國
語言: 英語 / 德語
上映日期: 2016-12-10(BNAT電影節) / 2017-02-17(美國)
片長: 146分鍾
又名: 治癒健康 / 葯到命除(港)
C. 求一部關於自創魚拳的香港電影,好像是鰻魚或者泥鰍。
蠍子戰士 (1991)
導演: 黎大煒
編劇: 黃炳耀 / 陳子慧 / 呂秀鳳
主演: 錢嘉樂 / 劉家良 / 羅美薇 / 元振 / 胡楓
類型: 喜劇 / 動作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語言: 粵語
上映日期: 1991
片長: 99分鍾
又名: 漫畫神拳 / Kit ji jin si / Scorpion King
是這部的,鱔魚功..
D. 電影鰻魚賞析
《鰻魚》將「人的下半身與社會底層」的主題闡釋得淋漓盡致, 亦把今村昌平電影語言特有的深婉與冷峻發揮到極致。和今村昌平之前電影的主題相比, 十分平靜而宿命,呈現了人生的感悟與超然。
(4)電影鰻魚導演擴展閱讀
《鰻魚》主要劇情:1988年夏,普通職員山下拓郎收到一封揭發他妻子有外遇的匿名信,親眼目睹偷情場面的他激怒之下刺死了妻子,從而鋃鐺入獄。8年後,拓郎假釋出獄,在千葉縣利根河邊開了家小理發店。當年的遭遇令山下不再信任他人,刻意迴避與人的交流,所養的鰻魚是他唯一的對話對象。
一天,他去河邊找餌時救了一位服用了過量安眠葯的女性服部桂子,桂子為了報答山下留在店裡工作。性格明朗的桂子令生意越來越興隆,山下也漸漸地開朗起來。
以前在獄中認識的高崎出獄後來到此地從事垃圾回收的工作,他不斷地揭山下的丑令他難堪打亂了原本平靜的生活。而桂子原來的情人堂島也尋到此地想要帶走她和她的錢。雖然一旦與人發生沖突山下就必須回到獄中繼續服刑,但他為了保護桂子勇敢地採取了行動。
E. 鰻魚 THE EEL怎麼樣
今村昌平是我喜歡的日本導演之一,他善於描寫觀察小人物的命運,將動物的某些特性用來比喻人類,不緊不慢的鏡頭中又洋溢著點點溫情。 何為鰻魚,在這部電影中只是起到了暗示的作用,魚叉下扭曲的鰻魚,比喻為被殺死的前妻,把雄鰻魚和雌鰻魚的交配與主人公的遭遇聯系起來,諸如此類,很多部分,在電影中都能明顯看的到。 這部電影蘊含的信息量實在太大,一遍內無法解讀,但這么... []
F. 魔羯座有哪些藝術家
以下是全世界魔羯座的名人
是現有比較詳細
總的來說藝術家,演員,導演較多~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義大利歌劇作家,他是19、20世紀繼威爾第之後義大利最傑出的歌劇作曲家,作品包括《圖蘭朵公主》、《蝴蝶夫人》和《波西米亞人》等。
台灣創作型歌手周華健,成名作《心的方向》,其親切爽朗的歌聲獲華語廣泛喜愛,有「國民歌王」之譽。最新代表作《有故事的人》。
美國流行樂歌手莫里斯吉柏9Maurice Gibb),他也是作曲家,為比吉斯合唱團團員。
義大利雕塑家,吉雅卡莫曼祝(Giacomo Manzu)他雕塑的青銅人像感性、有力,雖然大多以宗教為主題,但在當時世俗、抽象藝術掛帥的時代中仍造成一股風潮。
羅賓森9Edwin Arlington Robinson)美國詩人,曾兩度榮獲普立茲詩人獎。在作品中率先運用現代品語風格,並開創詩歌的新心理分析和修辭的風氣。
約瑟夫史密斯(Joseph Smith)摩門教創始人,他以頓悟方式傳教,著有《摩門書》。最後與其兄弟同被暴徒槍殺致死,生前擁有50個妻子。
羅柏布萊(Robert Bly)美國詩人,他在80年代倡導男性認識雄性特質,著名創作為《鐵人約翰》。
美國爵士小號手及歌手契特貝克(Chet Baker),他的生平事跡後來成為電影《讓我們隨性去吧》的主題。
義大利導演狄諾里西(Dino Risi),導過《困苦的一生》,同時也是評論家兼心理醫師。
利德貝利(Leadbelly)美國藍調歌手,他曾經是個謀殺犯,因為替德州州長作曲並演唱藍調歌曲而獲得特赦。
張毅,原為台灣導演,以《玉卿嫂》及《我這樣過了一生》知名,退出影壇後投入玻璃工藝創作,現為「琉璃工房」負責人之一。
美國紐約編舞家羅柏特喬福瑞(Robert Joffrey),曾榮獲美國舞蹈大師年度獎,並創辦了一個芭蕾舞團及一所舞蹈學校。
美國實業家霍華休斯(Howard R.Hughes),孤僻的億尤富豪,也是飛行家、電影製片家。
艾娃嘉娜(Ava Gardner)美國著名的電影女星。
美國著名導演麥可寇蒂斯(Michael Curtiz),導演過150多部電影,有「導演之霸」的稱號,是個多產而賣座紀錄佳的導演,作品包括《風流北方佬》、《北非諜影》。
羅德塞林(Rod Serling)美國著名的劇作人,曾6次榮獲艾美獎最佳劇本獎,主持《冥冥時分》和《夜間畫廊》等節目。二次大戰期間曾人伍服役擔任傘兵。
美國著名的搖滾樂手安妮雷娜克畢(Annie Lennox),為憂里樂團的主唱。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是革命家和詩人。
香港演員林黛,以《不了情》一片獲第四屆亞洲影展影後獎,於事業達到最高峰時自殺身亡。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美國流亡作家,他的著名小說為《北回歸線》是部頗富爭議性的自傳小說,該書出版時因為內容猥褻而被禁。
美國演員史提夫艾倫(Steve Allen),他是個多才多藝的藝人,不僅在電視、電影上演出,還主持喜劇節目,此外也具有作家、鋼琴家、作曲者等身分,所作的曲子超過4000首。
英國18世紀詩人湯姆士格雷(Thomas Gray),他的《墓園輓歌》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受歡迎的詩作之一,內容生動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百態。
瑪琳狄崔屈(Marlene Dietrich)德裔美籍電影女演員,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美國大兵的夢中情人,因而使她的電影在德國遭禁演。
台灣電影製片人徐立功,曾任電影圖書館首任館長及中央電影公司製片部經理,現為縱橫國際影視公司負責人。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作曲家喬萬尼帕勒勞動保護垂那(Giovanni Palestrina),擅長彌撒音樂、聖樂以及抒情小曲,作品包括《教皇馬爾契利彌撒曲》、《聖母悼歌》。
傑哈德厄巴特(Gerard Depardieu)法國電影演員,他曾主演《大鼻子情聖》等名片,因在演藝圈的表現出來出色而榮獲騎士獎章。
辛妮格林史區(Sidney Greenstreet)美國電影演員,在電影《馬爾它之鷹》中擔任賈特男一角。
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美國電影演員,主演過《費城》、《天使保鑣》,並曾獲觀眾票選為全病症最有魅力的黑人男星。
美國爵士鋼琴師海因斯(Earl"Fatha"Hines),綽號「老爹」也是一位作曲家。他和小號演奏家阿姆斯壯合錄的唱片是爵士樂的經典名作。
瑪姬史密斯史人(Dame Maggie Smith)英國舞台女演,也是著名電影演員。
德國電影導演莫爾諾(F.W.Murnau),導過《日出》、《最後一笑》等片。
阿根廷小說家曼紐爾普格(Manuel Puig),他是阿根廷最具創新精神的小說家之一,最著名的作品是《蜘蛛女之吻》。
帕布羅卡薩爾斯(Pablo Casals)西班牙大提琴大師,也是知名指揮家、作曲家和鋼琴家,著有神劇《馬槽》。
日本偶像演員加勢大周,代表作《人間失格》。
瑪莉安費斯佛(Marianne Faithful)美國鄉村歌手,擅長創作歌曲,一度染上海洛因毒癮,但後來綞克服吸毒問題,在樂壇上成功地帶動了後龐克的風潮。
美國演員泰德丹森(Ted Danson),他是舞台、電影、電視三棲紅星,成名作為《歡樂酒店》,他同時也是該劇的製作人。
法國詩人介倫(Charles Guerin),知名作品為《播撒灰燼的人》。
吉普林(Rudyard Kipling)英國詩人,他也是一位出色的記者和小說家,著有暢銷的兒童書《叢林故事》,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台灣喜劇演員李國修,近年以成立「屏風表演班」,並編導《莎姆雷特》等多出舞台劇而走紅於小劇。
鮑爾斯(Paul Bowles)美國作家兼作曲家,著有《遮蔽的天空》,其作品主要探討現代人在文明與原始間的沖突。
英國電影導演暨製作人卡洛里德(Carol Reed),擅長處理懸疑和紀錄片,著名的作品如《黑獄亡魂》、《孤雛淚》等,是英國極具代表性的導演之一。
日本偶像演員江口洋介,代表作《東京愛情故事》。
法國表現派畫家馬蒂斯(Henri Matisse),他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雕塑家,在法國20世紀初期獨領風騷。年輕時因為作品用色大膽、狂野而被拒絕於藝術學校門外,享年85歲。
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英國演技派演員,出生於威爾斯。他在舞台上和電影里皆有出色演出,其作品包括《沉默的羔羊》、《長日將盡》及《誓不兩立》等。
法國小說家迪奧高特伯爵(Countess D'Agoult),本名是瑪莉,但以笑聲名丹尼爾史坦發表作品,知名作品包括《妮萊妲》。
日本演員役所廣司,代表作《鰻魚》、《失樂園》。
英國小說家佛斯特(E.M.Forster),著有《印度之旅》。
塞內加爾電影導演塞姆班(Ousmane Sembene),作品有《黑女孩》及《匯票》。
美國小說家沙林傑(J.D.Salinger),著有《麥田捕手》。
香港喜劇演員吳孟達,代表作《逃學威龍》。
日本偶像演員竹野內豐,代表作《理想的結婚》、《長假》。
美國音樂製作人李歐尼都福(Leon Leonidoff),著名的無線電城音樂廳的製作人。
蕾娜塔泰巴爾迪(Renata Tebaldi)義大利歌劇女高音,她的聲音剛勁有力、優美動聽,尤其擅長演唱威爾第和普契尼的歌劇。
俄國芭蕾舞蹈大師格里戈洛維奇(Yuriy Grigorovich),他編導著稱,早期成功之作如《寶石花》、《睡美人》,後來為基洛夫和波修瓦兩大俄國戲院導演芭蕾舞劇。
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澳洲電影演員。曾拍過《致命武器》系列電影,近作有《綁票追緝令》以及自導自演的《英雄本色》等。
日本偶像影、歌星吉田榮作,代表作《車站故事》。
美國電影導演約翰史特吉斯(John Sturges),曾執導《豪勇七蛟龍》、《第三集中營》等片,同時也是知名的電影製片。
英國編曲家及鋼琴家喬治馬丁(George Martin),是披頭四合唱團的製作人,A&R錄音公司的總裁。
義大利電影導演塞吉歐李昂尼(Sergio Leone),專門導演美國西部牛仔的故事,例如《好人》、《壞蛋和醜女》、《從前在西部》。
大陸演員陳沖,成名作《小花》。90年代移民美國,以《末代皇帝》成為國際紅星。
台灣導演葉鴻偉,成名作《舊情綿綿》。
日本動畫電影大師宮崎駿,代表作《風之谷》,以最後作品《魔法公主》創下日本電影最高賣座紀錄。
黛安基頓(Diane Keaton)美國電影女演員,1977年以《安妮霍爾》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代表作有《大老波俱樂部》、《嬰兒炸彈》及《漢娜姊妹》等。
台灣出版人陳雨航,曾出版小說集《策馬人林》,現為麥田出版社創辦人。
義大利符號學教授艾柯(Umbeto Eco),他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小說家,著有《玫瑰的名字》 。
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e)法國畫家,亦為知名的雕刻家、插畫家。他為1861年版的但丁《地獄篇》所作的木刻畫,是19世紀再度興起研究但丁熱潮的主因。此外,他總共為近1000本書繪制了插畫,其中包括《唐吉訶德》、《失樂園》等。
黎巴嫩作家紀伯倫(Kalil Gibran),特別擅長神秘題材,同時也是一位詩人,代表作是內容充滿了智慧的散文詩《先知》 。
查爾斯亞當斯(Charles Addams)美國卡通畫有,擅長畫恐怖怪異的造型,創造了《阿達一族》。
美國電影演員尼可拉斯凱吉(Nicholas Cage),因《遠離賭城》一片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另有《空中監獄》、《變臉》、《X情人》等作品。
威廉彼得布萊提(William Peter Blatty)美國小說家,著有《驅魔者》。
法國長笛演奏家尚-皮耶帕爾(Jean-Pierre Rampal),他的演奏技巧精湛,所錄下唱片數量眾多,無人能望其項背,曲目從巴洛克時期至近代的名作都有。
法國聖者,人稱為來自柏納蒂的蘇畢魯絲(Marie Bernarde Soubirous, Bernadette of Lourdes),據說她可以看到聖母瑪莉亞,並曾在羅蒂斯有過神廳的治療事跡。她的生平後來寫成小說,並拍成電影<柏納蒂之歌> 。
艾維斯普里斯萊(Elvis Presley)美國搖滾歌手「貓王」,同時也是電影演員,以及大眾的偶像。生平共錄制了45張金唱片,拍了20部電影,享年42歲。當他去世的消息傳出,成千上萬的歌迷、影迷前往他在孟菲斯的華廈弔唁。
台灣文學家彭歌,以小說《落月》及評論《三三草專欄》知名。
美國出版家法蘭克尼爾森道伯戴(Frank Nelson Doubleday),主掌雙日出版社,曾以筆名C.T.懷特菲爾出版《一個美國人在英國》一書。
德國指揮家、鋼琴家及作曲家彪羅(Hans Von Bulow),娶了作曲家及鋼琴家李斯特(Liszt)的女兒科西瑪(Cosima)。但是科西瑪後來離開他,嫁給了著名的歌劇作曲家理察華格納(Richard Wagner)。
台灣歌星裘海正,代表作《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美國電影演員李范克里夫(Lee Van Cleef)。
克莉絲朵蓋兒(Crystal Gayle)美國西部鄉村歌手。她是羅莉塔琳(Loretta Lynn)的小妹妹,也是所有鄉村歌手中酬勞最高的。
美國民謠歌手瓊貝茲(Joan Baez),亦為歌詞作者、人權與反戰激進分子。著名的歌曲為《灰燼與鑽石》、《多娜多娜》等。
美國電影導演華德西爾(Wale Hill),擅長動作娛樂片,作品極具震撼性的魄力,著名作品有《戰士》、《48小時》、《九怒漢》等。他同時也是一位劇作家。
英國搖滾歌手洛史都華(Rod Stewart),也是一位歌詞作者,有搖滾公雞之稱。代表作有《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Tonight Is the Night》等。
俄國芭蕾舞星烏蘭諾娃(Galina Ulanova),是蘇聯第一位首席芭蕾舞女舞蹈家,因《吉賽兒》和《羅密歐與朱麗葉》而獲獎。
台灣創作歌手黃舒駿,成名作《馬不停蹄的憂傷》、《戀愛癥候群》、《未央歌》。
台灣作家汪啟疆,以軍中文藝著稱,為「大海洋」詩社創辦人。
中國旅美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代表作《中國現代小說史》。
美國雕刻家依娃海絲(Eva Hesse)。
伊娃輞麗奈(Eva Le Galliene)美國女演員,也是百老匯導演、製作人,創立了美國戲目劇場,讓同一個表演團體在同一個劇場持續地以不同的劇碼輪流演出。
傑克倫敦(Jack London)美國短篇故事作家,擅長寫冒險小說,著名創作有《野性的呼喚》、《白牙》、《海狼》。
台灣歌星齊秦以《狼》專輯建立叛逆孤獨的歌壇形象,其後以《大約在冬季》走紅大陸,多次赴大陸巡迴演唱。
愛爾蘭裔英國作家愛德蒙柏克(Edmund Bueke),為知名的政治作家,也是英國議會的一員,非常善於演說,為當時的美國移民游說奔走。
漢尼楊曼(Henny Youngman)美國喜劇演員,以「一句笑匠」著名。
蘇菲塔克(Sophie Tucker)美國歌星,是知名的娛樂圈人士,在舞台上表演了60年,著名角色為《最後的熱艷媽媽》,風光一時。自傳書名叫《那些日子的點點滴滴》。
美國作家麥克龐德(Michael Bond),專門撰寫兒童故事,創造了「巴丁頓熊熊家族」(Paddington Bear)的故事。
俄國電影理論家列維庫勒修(Lev Kuleshov),他也是一位導演,著名的片子有《威斯特先生在波西維克斯的特殊經歷》。
中亞哲學家喬治葛吉福(George Gurgieff),著有《魔鬼比左巴柏的故事》、《與偉人相見》。
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德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物理學家、哲學家、風琴演奏家、音樂樂理專家、醫生、作家及神學家。他堅守自己的決心,30歲之前為科學和藝術而活,之後則獻身為人類服務,開始學醫。38歲時攜新婚妻子遠赴非洲建醫院,為克服當地的麻瘋病與嗜睡症而奮斗,並終其餘生在該地服務。
台灣搖滾歌手伍佰,最初以吳俊霖之名出唱片,後來以爆發力強勁的現場演唱會走紅,代表作《夏夜晚風演唱會實錄》。
三島由紀夫(Mishima Yukio)日本小說家、劇作家,擅長寫短篇小說,著有《金閣寺》、《潮騷》、《假面的告白》。他也是一位好戰的國家主義者,最後切腹自殺。
台灣文學家葉慶炳,以古典文學論述及散文著稱,代表作散文集《長發為誰留》。
台灣演員柯俊雄,自50年代台語片走紅至80年代國語片,代表作《英烈千秋》。
聖女貞德(Joan of Arc)法國愛國者與烈士,出生於農民家庭,據說13歲時受到神的召喚,能看到神跡。她同時也是一位軍事領袖,曾領導法軍脫離英國統治,但最後卻被出賣,並以異教巫女的罪名被焚而死。
法國劇作家莫里哀(Moliere),多運用喜劇傳統形式創造新的喜劇風格,作品有《沒病找病》、《太太學堂》等。
伊漱默曼(Ethel Merman)美國百老匯歌星,亦為舞台、電影演員。首次登台演出音樂劇《瘋狂女郎》,後又成功演出《安妮,拿起你的槍》、《吉普賽人》等。
香港導演陳嘉上,代表作《飛虎雄心》。
美國記者威廉肯尼迪(William Kennedy),為普立茲小說獎得主,亦為劇作家。著有《鐵線草》。
美國歌劇女伶瑪麗蓮洪恩(Marilyn Horne)。
美國設計家戈登奎格(Gordon Craig),為伊莎朵拉鄧肯的情人。
台灣歌星李玟,以熱情燦爛的造型與歌唱風格走紅,代表作《Di Da Di》。
日本作曲家及演員坂本龍一,電影代表作《俘虜》。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俄國舞台導演兼演技理論家,主張寫實主義必須以角色的內在真實為基礎。
美國電影、電視演員貝蒂懷特(Betty White)。
美國演員詹姆士瓊斯(James Earl Jones),他在舞台、電影、電視皆有演出,曾因飾演《白色希望》中的哲斐遜一角而榮獲東尼獎最佳演員獎。
米爾恩(A.A.Milne)英國作家,著有《小熊維尼》,書中創造了羅賓(Christopher Robin)等備受兒童喜愛的角色。
美國電影喜劇演員哈台(Oliver Hardy),他與勞萊合作演出的《勞萊與哈台》是喜劇影片的經典之作。
英國電影導演約翰鮑曼(John Boorman),著名作品有《急先鋒奪命槍》、《激流四勇士》。
卡萊葛倫(Cary Grant)英裔美籍電影演員,主演過《北西北》、《粉紅色潛艇》等片。
美國電影演員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他自導自演《與狼共舞》一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獎,因而聲名大噪、紅極一時。尚有作品《水世界》、《終極保鑣》等。
愛倫坡(Edgar Allen Poe) 美國詩人、評論家及短篇故事作家。他是創作偵探和恐怖故事題材的先驅,著有《泄密之心》、《黑貓》等。
美國電影導演李察賴斯特(Richard Lester),其著名作品為《酷熱的一夜》。他捧紅了自己成為電影愛好青年的偶像。
美國西部鄉村歌手桃莉巴頓(Dolly Parton),亦為電影演員、流行搖滾樂歌手兼作曲者。
珍妮絲喬普林(Janis Joplin),美國歌手、詞曲作家,她是紅極一時的偶像搖滾歌星,但在27歲時因為吸毒過量身亡。
香港影歌星呂方,代表作《老情歌》。
美國女演員珍史塔波頓(Jean Stapleton),她在電影、電視皆有演出,曾在《家族事務》一片中擔任演出。
美國小說家海斯密斯(Patricia Highsmith),以寫恐怖小說見長,著有《瑞普利在水底下》。
G. 跪求好心人分享鰻魚1997年上映的由 役所廣司主演的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
《鰻魚》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中年男子山下拓郎(役所廣司)在親眼目睹了妻子與人偷情的場面後,於憤怒中刺死了妻子,鋃鐺入獄,八年後,獲假釋出獄的他在千葉縣利根河邊開了家小理發店,因為當年的遭遇,他對人很難再信任,平時唯有的交流對象是所養的鰻魚。山下無意間救下自殺的桂子(清水美砂)後,後者為了報答他留在理發店裡工作,並因性格開朗為他招來很多客人,而他的性格亦漸漸陽光起來。
H. 日本「鰻魚」的導演
1997年的電影,導演是 今村昌平
I. 有沒有中日韓三國演員一起拍的電影
中國製造
2015年上映韓國電影
更多義項
更多圖片(2張)
《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是由韓國演員朴基雄與韓彩雅主演的電影。該片是金基德電影製作公司2014年的新作品,由新人導演金東厚執導。盡管是首次執導,但是作為金基德認可的新人,這部作品從准備階段起已經引發了期待。
影片通過「鰻魚」這一獨特的主題,對人類進行了反省和思考。
中文名:中國製造
外文名:Made in China
出品公司:金基德電影製作公司
製片地區:韓國
導演:金東厚Kim Dong-hu
編劇:金基德 Ki-k Kim
主演:朴基雄,韓彩雅
片長:100分鍾
上映時間:2014年
色彩:彩色
劇情簡介
陳是移民中國鰻魚承包商,他利用貸款來發展自己的生意,並將他的鰻魚出口到韓國,卻因較高的汞含量而被韓國食品醫葯品安全處認定為不合格。因此她對整批鰻魚都被銷毀。而他父親在遭到高利債騷擾後,中風卧床不起,陳決定親自帶他的鰻魚到韓國去證明其安全。
他偷渡到半島上,並和船上一個叫Yong的人成為朋友。通過新朋友的幫助,他在韓國著陸,但Yong被守衛在海上疆界的韓國士兵用槍擊傷。在咽下最後一口氣前,Yong讓陳幫他去殺死某人。
點擊查看圖片
因為不會說韓語,陳勉強找到食品葯品安全處,但被警衛趕了出來。為了證明他的鰻魚安全性,他開始在大樓外進行一人抗議,但他的鰻魚開始慢慢死去。在抗議期間,他的非法移民身份被發現,他冒險從韓國警方手中逃脫出來。在遭遇到種種麻煩後,一個名叫Mi的女檢驗員同情他,並為他的鰻魚進行檢測......
角色介紹
朴基雄飾演陳
為了證明他的鰻魚是安全的,中國鰻魚承包商陳通過偷渡進入韓國。他遇見了食品醫葯安全處檢驗員Mi,Mi對他的鰻魚進行檢測,缺發現他們含有高含量的汞,不僅如此,他得血液內也被檢測出汞。在Mi的幫助下,陳掙扎著為看不起與中國相關的所有事物的低等幫派工作。陳厭煩這樣非理性的人圍繞著自己,包括Mi,他的憤怒就這樣爆發了。
金基德電影製作公司相關人士表示,「朴基雄是內面十分豐富的演員,我們期待他在片中的傑出表現」。
韓彩雅飾演Mi
當中國移民陳偶然出現在她的工作時,Mi完全忽略了他。但當她進一步了解陳後,她對陳產生了同情。她暗自經秘密渠道把不合格品銷售給她所隸屬於的幫派,試圖通過幫助陳去救贖自己,並慢慢的愛上了他。
J. 黑澤明是誰.
簡介
黑澤明出生於東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現在的品川區東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父親黑澤勇,母親黑澤縞的第四個兒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個。初中畢業後,黑澤明熱衷於繪畫,並立志當一名畫家。由於受到哥哥突然自殺的影響,1934年黑澤明進入PCL電影公司(東寶電影的前身)考取了助理導演,拜導演山本嘉次郎為師,學習導演和編劇。黑澤明稱他為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師。在老師的教導和幫助下,黑澤明得到了真正的鍛煉,從第三副導演晉升為第一副導演,並能勝任B班導演。之後又以劇作家的身份發表了,《達摩寺里的德國人》,《寂靜》和《雪》。得到了廣泛的好評。1943年已有多年經驗的資深助理導演和寫了十幾個劇本的知名青年劇作家黑澤明獨立執導了處女作《姿三四郎》,一舉成名,與《海港花盛開》的導演木下惠介同被視為日本電影的新希望。1948年,黑澤明再執導筒,執意啟用三船敏郎擔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從比,黑澤明和三船敏郎開啟了「黑澤明黃金時代」,成為日本最強的電影拍檔。截至《紅鬍子》為止的17年間,由黑澤明導演、三船敏郎擔綱的作品包括《羅生門》、《白痴》、《七武士》、《生之欲》、《蜘蛛巢城》、《大鏢客》和《天國與地獄》等片。1950年拍攝的《羅生門》,翌年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國語片獎。從此,黑澤明聞名於世界影壇,三船敏郎也先後以《大鏢客》、《紅鬍子》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男主角獎,兩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壇建立了「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的稱號。1960年後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澤明創作的低潮期,他和三船敏郎的關系突然決裂,從此,兩人不再跟對方說話,也沒有再合作。1970年,他根據山本周五郎的小說《沒有季節的城市》改編的電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澤明甚至因而企圖自殺。1975年他導演的日俄合資電影《德蘇烏扎啦》先後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980年的《影子武士》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1990年,這位「黑澤天皇」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第一個獲得終身成就獎的亞洲電影人。1998年,一代大師黑澤明的逝世標志著大製片廠時代的傳統電影正在漸漸地退出歷史舞台,向現代電影觀念靠攏,從此揭開了日本電影時代更遞的一幕。
創作生涯
黑澤明1910年出生在日本東京的一個武士家庭,從小家教很嚴,父親不但讓他學劍道,還逼著他學書法,而他對繪畫卻非常感興趣,曾經意志當一名畫家,但是當時以畫家為職業非常困難。他經歷了日本歷史上最富戲劇性的世紀,它從一個半封建王朝轉變成了一個工業大國。在黑澤明26歲的時候,一次偶然的選擇他進入影壇,開始了自己的電影人生。
1923年9月1日,關東地區發生了強烈的地震,三分之二的城市建築被毀壞,死亡人數幾乎與廣島原子彈死亡人數相當。那年黑澤明十三歲。黑澤明最初的理想是成為一名藝術家。他在中學學習過西方繪畫,參加過一個稱為「無產者藝術家聯盟」的組織,該組織經常談及革命的話題。
1936年,黑澤明在報紙廣告上看到一家叫PCL的電影公司在招聘助理導演,他報了名,這家公司就是後來的東寶映畫。這一年黑澤明26歲。直到1943年,黑澤明才被允許執導他的第一部電影《姿三四郎》,該片取材於一部講述年輕柔道師的小說。雖然是初任導演,黑澤明在日本一下走紅。電影《羅生門》在日本的首映失敗,但卻意外的在西方大獲成功。1951年這部影片入選威尼斯電影節,並獲得了令人羨慕的金獅獎。
1990年,80高齡的日本導演黑澤明在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直到1998年他去世,黑澤明導演的電影超過了30部,包括《羅生門》、《七武士》、《蜘網宮堡》和《亂》等,他的作品對其他導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喬治·盧卡斯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他們尊稱黑澤明為電影大師。而在日本他被指責過分地迎合國際觀眾,以及過多地將日本社會暴露給西方。
黑澤明拍攝的影片《羅生門》,在1951年威尼斯影展上獲得金獅獎,這是西方電影節第一次把頭獎給了一位亞洲導演。這無疑是一個里程碑,因為,從此西方社會不僅認識了日本導演黑澤明,還通過他的影片真正認識了亞洲電影。
黑澤明在日本的武士家庭長大,年輕時一次偶然的選擇使他進入影壇,在做了7年的副導演後,導演了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而1950年的影片《羅生門》更是奠定了黑澤明在世界影壇的地位。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黑澤明不斷拍攝出傳世傑作。
接下來的幾年中,黑澤明連續拍了幾部傑作,都是描寫人們在艱苦和逆境中如何善良生活的。自我犧牲和承擔道義是許多黑澤明影片的中心主題,這與他的武士家庭背景密切相關。黑澤明堅持劇本要基於真實的事件,所以他和攝制組對日本歷史進行了深入的探查,以便獲得更多有關武士的資料。
《七武士》是東寶映畫拍攝的最昂貴的影片,因為拍攝時間是原計劃的四倍。黑澤明和他的攝制組設法完成了這部影片,但卻使東寶映畫瀕臨破產的邊緣。黑澤明的冒險得到了回報。《七武士》在日本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它在西方被認可,也為他贏得了世界級藝術家的美譽。
1960年,黑澤明的《七武士》被約翰·斯特奇斯重拍,取名為《七個高尚的人》。詹姆斯·考伯恩扮演飛刀牛仔,人物直接取材於黑澤明的武士劍客。
1968年,20世紀福克斯公司宣布,黑澤明將在一部描寫突襲珍珠港的宏大的戰爭史詩片中擔任日本部分的導演。開機三周後,黑澤明離開了劇組,最後完成的影片中一點也沒有用他導的部分。到1968年,電視劇完全佔領了日本的市場。
1972年,黑澤明接受邀請到蘇聯去拍一部俄語片《德烏蘇札拉》。當時蘇聯的電影公司還由國家控制,他和一大幫蘇聯人一起工作。這部影片用了兩年多時間才完成。影片講述了世紀之交一支探險隊深入荒野進行勘測的故事,片中大部分外景都在西伯利亞拍攝。1976年,影片《德烏蘇扎拉》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由於拍電影越來越入不敷出,黑澤明不得不尋找新的收入來源。其中一個選擇就是接拍一組日本威士忌酒的廣告,拍攝地點就在他在日本的住所附近,他親自執導,並且還在其中客串了角色。
黑澤明依靠外國的資助才得以完成《影子武士》的拍攝。弗朗西斯·科波拉在他的好友喬治·盧卡斯的幫助下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剛剛拍完《星球大戰》的盧卡斯稱,自己的靈感來源正是黑澤明的作品。
黑澤明的《影子武士》將觀眾拉回了戰國時代,他呈現給眾人一部講述忠誠和兩個敵對家庭之間戰爭的史詩巨作。不過,他這一時期的心境更加灰暗,而這部電影中表現的戰爭的恐怖也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震撼。
拍完《影子武士》之後,黑澤明著手拍攝一部根據莎士比亞名著《李爾王》改編的影片《亂》。《亂》令黑澤明像著了魔。他常常陷入幻想,滿腦子都是他要拍的影像。影片的結尾是一場預言式的血腥大屠殺,這喚起了黑澤明腦海深入最可怕的童年記憶。
當黑澤明需要緩解拍片的疲勞或是寫些什麼時,就會到東京呆上幾個禮拜,他每次都住在一家簡朴的小旅館里。
黑澤明80多歲高齡時仍堅持拍片,1998年9月,黑澤明與世長辭,享年88歲。共有35000多人參加了他的追悼會。
黑澤明在他50年的電影生涯中共導演了近30部電影,獲得了30多個著名的獎項,他獨特的電影表現手段,觸及人類情感秘密的電影主題,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影響了斯皮爾伯格、盧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導演。
(一)死亡禮贊
風和日麗的日子,來訪者來到一個美麗的村莊,這里有潺潺的小溪,小溪兩邊盛開著各色的花朵,連接小溪兩岸有一座小橋,這里的一切都顯得那樣幽雅恬靜。盛裝的村民載歌 載舞,一路行來,五光十色,氣氛歡快。不明所以的來訪者以為是節日的慶典,便詢問水車邊耄耋的老者。老人說:"不,是出殯的。你奇怪嗎?其實出殯是應該慶賀的,一個人很好地生活,很好地勞動,辛苦了一輩子,他死了,人們就向他祝賀。"紀念死者的石板上邊,永遠放滿供奉死者的鮮花。
這是黑澤明80高齡執導的影片《夢》的最後一段,表現了他豁達的生死觀:"一個人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勞動,辛苦一生後死去是值得慶祝的。"
1998年9月6日,在黑澤明為死亡譜寫了節日禮贊後的第8年,88歲的他真的迎來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次體驗。在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在痛惜他的離去使得電影界又損失了一位大師之時,黑澤明一定是微笑著走遠的。
明治43年(1910年)3月23日,黑澤明生於東京府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現在的品川區東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是其父黑澤勇(45歲),其母黑澤縞(40歲)的第4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個。
其實,對於死亡,黑澤明從不陌生。
在黑澤明小學四年級時,他最喜愛的16歲的小姐姐得了一場病,就像突然被旋風颳走的一般,去了另一個世界。在影片《夢》中,黑澤明曾滿懷深情地描述他和小姐姐過偶人節時陳列偶人喝甜酒的歡悅。他記憶里的小姐姐柔美得過了頭,有一種水晶般透明、柔弱易損、令人哀憐的美。他們關上電燈,在光線微弱的房間里,借著紙罩蠟燈的柔光看擺在鋪著猩紅毯子的五層壇上那些宮廷偶人,它們栩栩如生,美麗至極。這時小姐姐突然跑去了桃林,然後就不見了。黑澤明到老都記得,小姐姐的戒名是:桃林貞光信女。在為小姐姐舉行葬禮這天,黑澤全家都坐在寺廟的正殿上聽和尚誦經。當誦經聲木魚聲加上銅鑼聲達到高潮時,小明卻止不住地哈哈大笑起來。他想:小姐姐會高興的。這真是與眾不同的態度。
第二次遭遇死亡是眾所周知的關東大地震。那是大正12年(1923年)9月1日,這一天對於貪玩的中學二年級學生黑澤明來說是個心情沉重的日子--暑假結束了,又得上學了。參加完開學典禮,黑澤明本想替大姐買書,好在書店沒開門,他便心煩意亂地回了家。那一天早上萬里無雲,秋季的陽光燦爛炙人,但到11時左右,忽然颳起一陣疾風,這風把小明的風標從房頂吹落。裝好風標的小明無事可干,便夥同鄰居的小孩拿石子砸一頭昨晚吼了一夜的朝鮮紅毛牛。這時傳來轟隆隆的聲音--地震了。小明趕緊脫下木屐,摟住身邊的電線桿子。地面上所有的東西都發了狂:電線被扯得七零八落,所有屋頂的瓦都像篩糠左搖右擺,不停往下掉,一片蒙蒙的塵埃中房屋露出了頂架。小明抱住電線桿承受著強烈的搖晃,在過分受驚時,反倒變得十分沉著,他看著沒有坍塌的房屋木結構骨架甚至想著地震與日本房屋構造的關系問題,不過,下一瞬間他就想到了他的親人們,於是拚命向家跑去。他家門樓上的瓦掉了一半,門廳的木格子欄桿全倒了?quot;啊,全死了。"小明站在院子里望著這片瓦礫堆,心裡莫名其妙的達觀。不過一會兒,本來以為全部遇難的親人們都平安無事,衣著整齊地從家裡走了出來,而且,哥哥還斥責小明光著兩只腳,不成體統雲雲。看起來,全家人之中,驚慌失措的只有小明一個。關東大地震用自然界異乎尋常的力量震撼著黑澤明的心,也使他飽受驚恐。震後他曾被哥哥帶領遠足,去觀看地震及火災後的慘景。記憶中這是可怕的遠足,他看到以各種各樣姿態離開人世的人們,在屍體和瓦礫無法區分之時,小明的心情倒是莫名其妙的平靜。這成為貼近死亡,征服恐怖的一次遠征。少年時代的黑澤明對生死已經有了很獨特的認識。
而最深刻的一次死亡震撼,是他哥哥丙午的自殺。丙午從小就是個出類拔萃的天才,是黑澤明童年和少年的偶像,小學畢業時因意外沒有考上心目中的中學,便從此沉迷文學,並讓厭世哲學占據了他聰明的頭腦。他把俄羅斯作家阿爾其巴綏夫的《最後的一線》推崇為世界最高水平的文學,受書中主人公納烏莫夫"人生一切努力無非是在墳墓上跳舞"的虛無精神的影響,他經常口頭禪似的說:"我在30歲之前死掉,人一過30就只能變得丑惡。"當他27歲時,作為影片解說人的他因為有聲電影的出現而失業了,也就是這一年,丙午在伊豆溫泉旅館的一間廂房自殺了。看著還在淌血的哥哥,黑澤明一動不動,對他來講,這是無法取代,永遠尊敬的哥哥。
多年以後,也就是1971年,因為電影票房的失利和創作追求問題,61歲的黑澤明也曾試圖自殺,當然,他沒有死。於是,他很快又站立起來,接著拍出了許多傳世佳作,真到壽終正寢。
(二)光榮之門
黑澤明曾說:"從我身上減去電影,那等數大概就成了零。"
其實,黑澤明進入影壇,一開始只是為了就業。1928年初中畢業後黑澤明曾熱衷於繪畫,矢志當一名畫家,甚至有作品參加全國性的美術展覽。但是當時以畫家為職業非常困難,黑澤明對此也沒有自信。由於哥哥丙午的突然自殺,黑澤明必須迅速負起長子的責任,因此,他帶著急於就業的焦急心情四處找工作。昭和十一年(1936年)的一天,黑澤明從報紙上看到P.C.L電影製片廠(東寶電影公司前身)招考副導演的廣告,對日本電影界一無所知的黑澤明便由此進入影壇。
剛剛考進製片廠做副導演的經歷並不令人滿意,以至於黑澤明想一走了之,但山本嘉次郎導演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黑澤明的命運,因為,他遇到了他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師,"山頂的風終於吹到我的臉上......山頂的前面,就是極目千里的廣闊天地和一條筆直的大道。"看著山本先生在攝影機旁揮灑自如,黑澤明知道自己找到了真正想乾的工作。在山本的劇組里,黑澤明得到了真正的鍛煉,並且通曉製作影片過程中各個部門的一切工作,從第三副導演晉升為第一副導演,並能勝任B班導演。山本先生還告誡他:想當導演就得先學寫劇本。這使得黑澤明成為導演前先成了劇作家。《達摩寺里的德國人》發表於《電影評論》倍受好評,《寂靜》和《雪》得到情報局懸獎。當然,由於升任導演的計劃一再落空,黑澤明寫劇本也多是籌措酒資,拿了稿費去喝悶酒。
1943年,已有多年經驗的資深助理導演和寫了十幾個劇本的知名青年劇作家黑澤明終於邁出了導演的第一步。處女作《姿三四郎》開拍了,黑澤明努力使這部作品更有趣也更令自己滿意,正值戰時缺乏娛樂的日本觀眾狂熱地湧入影院,黑澤明也因此確立了自己作為導演在日本影壇的地位。當時正值二戰,日本國內軍國主義盛行,電影創作也受軍部的直接管轄,導演沒有創作的自由。黑澤明在自傳中不無羞愧地寫到:"戰爭期間,我對軍國主義是沒有抵抗的。很遺憾......沒有抵抗的勇氣,只是適當地迎合或者逃避。"1944年的《最美》即是以描繪戰時女子挺身隊在工廠里的勞動生活,藉以鼓舞鬥志的影片。拋開影片的政治目的,這部作品在藝術上,無論攝影角度還是構圖,或是紀錄片式的拍攝方法,都是頗有成就的,這也是黑澤明自己最喜歡的一部小品式的電影。當然,《最美》還帶給了黑澤明終其一生的伴侶--矢口陽子。
1951年9月,正當黑澤明為其新片《白痴》在票房和評論上的雙重慘敗而煩心不已時,傳來了《羅生門》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金獅大獎的喜訊。這是西方電影節第一次把頭獎給了一位亞洲導演(次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又頒給了《羅生門》),從而開啟了日本電影的黃金時代。雖然,日本的評論家都說:那兩個獎不過是評獎者出於對東洋式的異國情調好奇的結果,但事實上,《羅生門》全面展示了黑澤明精湛的導演技巧和他開掘人類心靈的深度,講述?quot;人總是美化自己"這樣一個主題。此外,在運動鏡頭、光影處理等電影技巧方面,本片在當時也是無與倫比的。難怪多年以後黑澤明仍對日本評論界耿耿於懷:"日本人為什麼對於日本的存在毫無自信?為什麼對外國的東西就那麼尊重,對日本的東西就那麼鄙視?"
《羅生門》得獎以後的10年之中,黑澤明在各大影展中頻獲大獎,成為國際影壇的風雲人物。其拓展電影表現手段,觸及人類情感秘密的電影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甚至影響了斯皮爾伯格、盧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導演。黑澤明被稱為一個完美主義者,他堅定的性格,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及他易怒的脾氣一同被人們談論和稱道。
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中期是黑澤明的創作低谷。1971年因電影票房失利和創作追求問題,他曾試圖自殺。不過,很快他又站立起來。曾自喻為鰻魚的他說:"電影作家這條鰻魚,看到養育他的河污染了,水也乾枯了,他沒法在這樣的地方產卵。"於是,他只好不止一次地遠涉異域,比如在1975年蘇聯的河面上產了卵,即獲莫斯科影展金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德爾蘇.烏扎拉》。電視和好萊塢對日本電影的沖擊,以及日本電影生產機制的僵化及隨之而來的人才流失使日本電影全面衰退,這是真正令黑澤明神傷的事情。
晚年的黑澤明與兒子黑澤久雄創辦了黑澤製片公司,在1991年他還拍攝了關注核輻射和生態環境問題的《八月狂想曲》。85歲高齡時,黑澤明仍雄心勃勃要創作一部古裝巨片,因意外摔傷而未果。
黑澤明是東方電影導演的標尺,他執著的人道主義,對人類命運的強烈關注,對人性本質的挖掘,將隨他多姿多彩的影片永遠流傳。對黑澤明而言,電影是現實,更是理想;是抒寫情懷、審視靈魂的工具,更是通向彼岸的光榮之門。
主要作品
一代鮮師 Madadayo (1993)
八月狂想曲 Hachi-gatsu no kyôshikyoku (1991)
夢 Yume (1990)
亂 Ran (1985)
暴走列車 Runaway Train (1985)
影武者 Kagemusha (1980)
德蘇烏札拉 Dersu Uzala (1975)
電車狂 Dodesukaden (1970)
偷襲珍珠港 Tora! Tora! Tora! (1970)
紅鬍子 Akahige (1965)
Sugata Sanshiro (1965)
西方羅生門 Outrage, The (1964)
獨行俠邊環奪命槍 Per un pugno di dollari (1964)
天國與地獄 Tengoku to jigoku (1963)
大劍客 Tsubaki Sanjûrô (1962)
大鏢客 Yojimbo (1961)
七俠盪寇志/豪勇七蛟龍 Magnificent Seven, The (1960)
懶漢睡夫 Warui yatsu hodo yoku nemuru (1960)
戰國英豪 Kakushi toride no san akunin (1958)
敵中橫斷三百里 Nichiro sensô shôri no hishi: Tekichû ôdan sanbyaku-ri (1957)
低下層 Donzoko (1957)
蜘蛛巢城 Kumonosu jô (1957)
活人的記錄 Ikimono no kiroku (1955)
七武士/七俠四義 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
生之欲 Ikiru (1952)
白痴 Hakuchi (1951)
羅生門 Rashômon (1950)
丑聞 Shubun (1950)
野良犬 Nora inu (1949)
靜夜之決斗 Shizukanaru ketto (1949)
酩酊天使 Yoidore tenshi (1948)
那個輝煌的星期天 Subarashiki nichiyobi (1947)
我於青春無悔 Waga seishun ni kuinashi (1946)
踩虎尾的男人 Tora no o wo fumu otokotachi (1945)
姿三四郎續集 Zoku Sugata Sanshiro (1945)
最美 Ichiban utsukushiku (1944)
姿三四郎 Sugata Sanshiro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