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被偷票房影院將受到什麼處罰
2016年11月,醞釀一年之久才出台的《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了偷票房行為是違法行為,未如實統計銷售收入,縣級電影主管部門可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停業整頓,特別嚴重的甚至可以吊銷許可證。
隨著近幾年的電影熱,資本不斷湧入,影院開始擴張,銀幕數不斷增長。而2016年的票房增長不如意,正說明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增速,已然無法跟上影院的產能增速了。據藝恩數據顯示,2017年,三四線城市影院數量增長已然開始放緩。競爭來臨的腳步放緩,不知是否能夠按捺住院線們的慌張,但偷票房這顆「毒瘤」最終仍要在行業的不斷規范下被除去,至於經營不善的影院,即使靠著偷票房苟延殘喘,相信也無法逃脫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規律。
偷票房,歸根結底還是有利可圖。行業還是需要有行業的規范。希望影院以此為恥。
『貳』 偷票房違法嗎
偷票房
偷票房,是指電影院瞞報(一般為少報)電影觀眾人數的行為是一種電影業中常見的「偷梁換柱」現象,是由於分成比例不同等各種原因產生的。電影院可以通過偷票房來謀取私利,造成對電影製片方、發行方等的損害,是一種十分不好的行為。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電影院線的發展,現在的偷票房已經不單單局限於電影與電影之間,還存在於票房與賣品之間。常見表現有:把賣電影票的錢當做賣爆米花的錢,或是列印出的電影票與觀看的電影名稱不符。電影院以此提高影城自身的收益。
針對「偷票房」行為,廣 電正在擬定製度,將更加嚴格控制、治理影院「偷票房」行為。
屬於違規行為。因為廣 電是電影的主管部門,違 規和違 法差別不大!
『叄』 偷票房舉報了就會查嗎
會。
會進行核查,偷票房行為被查證屬實,該行為就觸犯了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第34條規定: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等應當如實統計電影銷售收入,提供真實准確的統計數據,不得採取製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等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觀眾,擾亂電影市場秩序。
『肆』 偷票房的法律規定
2011年11月15日,中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徵求意見稿,在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上公布,徵求社會各界意見。降低准入門檻、嚴禁虛構票房、放映時間不得插廣告、加強公益服務等,徵求意見稿對規范電影市場秩序,促進電影市場健康發展的各個環節做出了規定。
2011年11月15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徵求意見稿)》未涉及電影分級。 徵求意見稿明確電影不得含有煽動抗拒、或者破壞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等13項內容。 2014年廣電總局起草的中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徵求意見稿,報請國務院審查,並聽取了各有關部門、地方人民政府和專家學者的意見。
徵求意見稿不再要求從事電影攝制業務的企業「有符合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認定的主辦單位及其主管機關」,對社會資本投資電影攝制等業務不作限制。同時,還減少了行政審批,並要求加強信息公開,便於投資者了解相關信息、避免重復投資。 電影票房是影片市場效果的客觀反映,也是衡量一個國家電影產業發展水平與形勢判斷的重要依據。在一些情況下,還影響著投資者對上市影視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因此應該通過立法促進票房數據的真實發布。
「偷票房」等一系列事件,折射出中國電影市場對票房的「畸形追求」,影響了電影產業的健康發展。
針對此,徵求意見稿規定,電影院不得偷漏瞞報票房收入;加盟電影院線的電影院,應當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的計算機售票系統。同時還規定,對偷漏瞞報票房收入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予以處罰。 我國現行法規中僅對廣播、電視中廣告的播出次數、時長等有具體規定,而在電影方面還處於空白。
對此,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電影院不得在向觀眾明示的電影放映時間之後放映廣告。否則,將由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改正,處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 未獲許可電影不得參加電影節、網路傳播
徵求意見稿規定,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應當公布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的電影。攝制電影的企業應當將《電影公映許可證》標識置於該電影的片頭處。
未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的電影,不得發行、放映、參加電影節(展),不得通過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等信息網路進行傳播,不得製作音像製品;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徵求意見稿還就加強電影公益服務規定了以下制度和措施:
一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扶持農村電影事業發展,統籌保障農村地區每個村每個月至少放映一場電影。
二是國務院教育、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應當將影視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學校教學計劃,保障學生每學期至少觀看兩次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電影。
三是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採取發放電影票、組織專場放映、給有關電影企業發放獎勵性補貼等措施,滿足未成年人以及低收入群體觀看電影的基本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