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述「一帶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及戰略意義
框架思路: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中國政府倡議,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合作重點:
加強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強政府間合作,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
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
文化建設:
2015年12月16日,國際七三學社前主席、香港文聯終身高級顧問陳恩田代表全球1216名學者,倡議將12月16日定為「一帶一路」國際日,並啟動「一帶一路」國際日誌願者計劃。
「一帶一路」國際日為每年12月16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216名學者倡議發起的國際民間節日,也是首個起源於東方國家、代表東方國家文化自信的國際民間節日。
2. 2018當代藝術領軍人物——郭金棟
3. 中國電影海外銷售超600萬美元,中國電影與好萊塢大片的差距在哪裡
中國電影與好萊塢大片的差距主要在於版權的范圍和特效技術上。
在2017年11月份舉辦的美國電影市場(American Film Market,簡稱AFM)上,一部中國電影在這場世界最大的電影交易會上,引發了各國片商的青睞和搶購,一舉創下超600萬美元的銷售好成績,它就是商戰動作電影《中國推銷員》。
特效的差距
而CG動畫製作可以省略即時拍攝的步驟,直接在計算機中通過CG建模進行全方位模擬,實現高速攝影、打鬥特效和環境變化。漫威影業公司製作的《銀河護衛隊》系列,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在星爵的銀河護衛隊中,有兩個完全由CG製作的角色——樹人格魯特和火箭浣熊。據了解,製作樹人格魯特和火箭浣熊不僅帶來技術上的挑戰,同時也需要劇組像對待其他表演者一樣對待,為此,漫威公司安排了多家特效公司進行動畫測試。而中國電影起步較晚,沒有外國那麼高級的特效,只有被戲稱為5毛錢的特效。
中國與外國電影的差距比較大。這個差距是多方面的。不過中國電影正在進步,期待更多好作品。在學習的道路上,好萊塢的電影一直都是模範。
4. 吉林藝術學院是985還是211
吉林藝術學院是東北地區唯一的綜合性高等藝術院校。學校前身萌發於 1946年的東北大學魯迅文藝學院,1958年組建吉林藝術專科學校,1978年更名為吉林藝術學院,199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5年成為吉林省首批擁有省級重點學科的院校,2020年成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學。,學校地處得天獨厚的城市中心繁華地帶,擁有表演、造型、綜合、城市藝術四個校區,設有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戲劇影視學院、舞蹈學院、新媒體學院、動漫學院、藝術教育學院、藝術管理學院、流行音樂學院、戲曲學院、城市藝術學院和附屬中等學校 13個教學單位。擁有全日制在校生8686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045人,本科生7641人。學校「培養人才的搖籃、傳承文化的基地、藝術創新的源泉、引導審美的窗口」的辦學功能日益彰顯。,學校秉承傳統,弘揚優勢,遵循藝術高等教育規律,積極實施 「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和「創新型藝術人才培育工程」,確立了「項目帶動教學、科研深化教學、展演促進教學、實踐檢驗教學」的理念,努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藝術人才。目前擁有42個本科專業,幾乎涵蓋了普通高等學校專業目錄內的所有藝術類專業,其中音樂學、繪畫、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廣播電視編導、表演、產品設計、動畫、音樂表演、環境設計10個專業為國家級一流專業,播音與主持藝術、服裝與服飾設計、雕塑3個專業為省級一流專業。擁有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設計學、戲劇與影視學、藝術學理論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均為吉林省優勢特色學科,其中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設計學為吉林省一流學科;有藝術、風景園林、新聞與傳播3個專業碩士點。有視覺形象設計、風景寫生、室內樂(民樂—古箏)、藝用人體解剖虛擬模擬實驗4門國家級一流課程、7門省級一流課程、5門省級「金課」(其中1個A類,4個C類)、12門省級精品課程、36門省級優秀課程、2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課程、2門省級校企合作開發立項建設課程、1門省級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學科育人示範課程」項目。有6個國家級科研創作平台,含冬奧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教育部中俄高校藝術交流基地、中俄藝術高校聯盟、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中國視協紀錄片研究中心和動態影像視覺藝術創研基地;17個省級科研平台,含1個省級社會科學重點領域研究基地、3個省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級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高校特色智庫、1個省級高等教育研究基地、2個吉林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基地、1個吉林省高等藝術教育研究基地。學校藝術類學科專業整體建設水平在省內居領先地位,國家級一流專業、省級一流學科、省級以上科研創作平台數均位居國內地方藝術院校前列。,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員工 710人,其中專任教師558人,副高級以上職稱261人,含二級教授12人;聘有國內外客座教授、兼職教授100餘人。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8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吉林省高級專家3人、省拔尖創新人才8人、省突出貢獻專家8人、長白山技能名師7人、省優秀教師4人、省教學名師6人;省優秀教學團隊7個,省創新團隊4個。面向國家尤其是地方文化發展需要開展科研創作,師生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藝術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60項,其中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數居全國地方藝術院校前列;設計製作2022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得到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的高度評價和主管部門的表彰;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3項,中國音樂金鍾獎金獎2項、理論評論獎1項;全國美展金、銀獎各1項和銅獎3項,中國美術獎銅獎1項;6次獲中國戲劇獎校園優秀劇目獎、小戲小品獎;連續3年獲得中國紀錄片「十佳」;3次獲中國動漫「金猴獎」;還在IDEA國際工業設計大賽,曹禺和田漢戲劇獎評選,「桃李杯」「荷花杯」舞蹈大賽,「中國好聲音」,烏鎮國際戲劇節,中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獲得一系列大獎,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長白山文藝獎、省級教學成果獎,省社科優秀成果獎、省新聞出版獎等省級以上政府獎勵100餘項。,多年來,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藝術人才。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創近十年國產電視劇最高收視記錄)導演李路等 6位主要演職人員,G20峰會音樂會、2017博鰲亞洲論壇閉幕式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國宴演出擔任琵琶首席趙聰等均畢業於我校。如今學校人才培養已桃李滿枝,有中國歌劇院院長、國家交響樂團首席劉雲志,著名作曲家唐建平、王丹紅;著名畫家賈滌非、趙開坤,「亞洲博鰲論壇」整體視覺設計者張夢;中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獲得者、吉林省作協主席金仁順;中國舞協副主席、舞蹈家王曉燕;著名影視演員張凱麗、閆學晶、丁海峰、王韋智、國歌、張曉龍、侯天來、許文廣、趙明明、楊童舒;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畢銘鑫;文化部原副部長、全國文聯副主席董偉,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劉紹勇,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楊靜茂和趙鐵春,星海音樂學院院長唐永葆等一批優秀文化管理者,他們為繁榮當代文化藝術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學校積極主動服務社會和地區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組織牽頭人民大會堂吉林廳設計、國慶五十、六十、七十周年吉林彩車設計製作、上海世博會吉林館主題陳述方案策劃與設計和宣傳片製作,負責 「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第六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開閉幕式、全國第十二屆冬運會等的視覺形象設計,承辦長春國際鋼琴藝術節、長春國際雕塑展、長春國際陶藝作品展、全國藝術纖維展等;參與東博會、汽博會、農博會、國際電影節、國際動漫節等重大展會,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和好評。,學校積極開展國際間的藝術教育交流與合作,先後與英國、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德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 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31所著名藝術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際關系。連續舉辦教育部俄羅斯藝術大師班,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唯一的中俄高校藝術交流基地。目前學校已與英國約克大學、諾森比亞大學、胡弗漢頓大學、哈德斯菲爾德大學開展了2+2、3+1的學生聯合培養項目,與澳門城市大學開展了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還同台灣藝術大學、台灣中國文化大學開展學生交流。邀請了眾多的國際高水平藝術家來我院演出、工作,為師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與交流機會,提升了學校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學校注重繁榮社會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學校在服務社會、開放辦學的理念指導下,不斷推動藝術走進社會、走進大眾、走進生活。近年來,學校以師生校園文化藝術節為載體,結合 「高雅文化進社區」和「百校美育工程」兩項品牌實踐活動,每年不間斷的舉辦音樂會、設計作品展、繪畫展、話劇小品、舞蹈專場等活動千餘場,免費接待社會群眾10萬餘人次,受到了社會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廣泛贊譽。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和全國學聯評為「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七十餘年的櫛風沐雨,七十餘年的輝煌征程,今天的吉林藝術學院正秉承 「博學、求真、至善、盡美」的校訓,發揚「尊重藝術個性、完善社會人格」的藝術教育理念,朝著「面向世界、國內一流、特色鮮明、充滿生機活力的高水平藝術大學」的宏偉目標不斷邁進。
吉林藝術學院是二本,吉林藝術學院萌生於1946年創辦的東北大學魯迅文藝學院。1948年東北大學成立音樂科,後東北大學更名為東北師范大學,音樂科改為音樂系。1978年升格為大學,改稱吉林藝術學院。2000年吉林省戲曲學校並入吉林藝術學院。 目前學院擁有41個本科專業,基本涵蓋了普通高等學校專業目錄內的各個藝術類專業,其中音樂學、藝術設計、表演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繪畫、音樂表演、視覺傳達設計、表演為吉林省品牌專業,播音與主持藝術等6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12門省級精品課程、36門省級優秀課程;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大學生校外教育實踐基地,1個省級吉劇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擁有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均為吉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其中音樂與舞蹈學、設計學為吉林省重中之重學科;擁有藝術、風景園林、新聞與傳播3個專業碩士點,1個國家級基地(中俄高校藝術交流基地),1個吉林省社會科學重點領域研究基地(吉林省藝術研究中心),2個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吉林省設計藝術研究中心、吉林省藝術理論研究中心),1個吉林省重點實驗室(數字媒體與動畫技術重點實驗室),2個吉林省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長白山文化產業與藝術創作協同創新中心、「互聯網+」下的藝術創意與設計服務協同創新中心),1個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3D藝術實驗工程研究中心)。學院藝術類學科專業整體建設水平在省內居領先地位,國家級特色專業數、省級重中之重學科數均位居國內同類藝術院校前列。
5. 九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明年將在哪裡舉辦
九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明年將在福建舉辦,這一個隆重的節日定於每屆,在陝西和福建兩省輪流舉辦。
所以平時一定要和專業的人士多溝通交流,這樣才會了解詳細的情況,和別人溝通,一定要注意禮貌用語,禮貌的注意事項和類型有以下這些。
問候型
1.禮貌問候。如:「你好」,「早上好」,「節日快樂」等。
2.思念問候。如:「好久不見」「我已經很久沒有見到你了!」等。
3.關心問候。如:「最近怎麼樣?」,「最近還好嗎?」等。
4.友好問候。如:「生意怎麼樣?」「你在干什麼?」等。
言他型
「今天是個好日子」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話,可以打破尷尬的局面。這個是初次見面較好的問候方式。
觸景生情型
情景問候語是一種基於特定談話場景的臨時性問候語,比如他們剛剛做了什麼、正在做什麼、將要做什麼。
贊美型
最簡單的就是贊美;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需要別人的肯定和認可,需要真誠和贊美。
攀認型
在初次見面時,問候的交流和對某種關系的認可,一見如故,立即轉化為建立聯系、發展友誼的機會。在溝通的過程中,善於尋找機會,挖掘雙方的共同點,在情感上拉近彼此是非常重要的。
欣賞型
這是對初次見面的人表示尊重、欽佩、熱情和禮貌的表現,寒暄或禮貌用語的使用要根據環境、條件、對象和雙方的感情來選擇和調整。
注意事項
1. 態度真誠,言語得體:禮貌用語要使用得當,自然,真誠,為彼此的交談建立和諧的氣氛,避免粗話和過分的贊美。
2. 對象:不同的人應該使用不同的問候語。在社交場合中男女是不同的,彼此熟悉程度也不同,問候語的語氣、語言、話題也應不同。
3. 場合: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問候語,莊重場合要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