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頭腦特工隊》影評-----從腦科學和心理學角度進行解析
這周《情商》進階課布置了一個作業,就是看《頭腦特工隊》這部電影。驚喜的發現自己通過學習,竟然多少可以看懂這部電影了。我就我看到的幾個點進行解析。
1 電影將人類的幾個基本情緒具象化五個情緒小人:樂樂,憂憂,怕怕,厭厭,怒怒。能夠感覺得出主人公萊利的幾個情緒小人,樂樂是處於主導的,她經常主導著大腦控制台。其實就像我們在講情緒的意義的時候,每個情緒都有它的作用和意義。喜的意義是動力和方向。怒的意義是劃邊界,哀的意義是放下和成長,懼是保護我們避免危險,厭惡這個情緒的意義是底線,雖然我可能暫時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是至少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就像影片中的萊利打小就不喜歡吃西蘭花。
這些在影片中都有體現,最有意思的是,每個人,不僅僅是主人公萊利,還有萊利的爸爸,媽媽,同學等等,它們的情緒小人在說些什麼電影中都有放出來,很有意思。特別是一個裝酷的青少年,忘記其中是哪個情緒小人說「這樣裝好累呀。」還有青春期的萊利在棒球場上撞見一個男生,那個男生的情緒小人發出警報「女生,女生,女生! 太有意思了。
影片中,導演的角度是讓憂憂特別地不受歡迎。樂樂從來不讓憂憂控制操作台,別的幾個情緒小人還多少有機會控制大腦操控台。通過樂樂和憂憂被迫出走的那段經歷,樂樂慢慢意識到了憂憂的重要性和意義,最後返回操作台的時候,讓憂憂去操控。其實我想也意味著允許萊利和自己的傷心相處,影片最後萊利有向爸爸媽媽去去表達自己的傷心,自己的思念,自己這段時間的不開心。父母對他情緒的全然接納,也讓萊利沒有繼續消沉,而是開啟了在新環境的新生活。這一切也都說明了接納各種情緒的重要性。情緒伴隨著生物進化數百萬年,為什麼被留下來了。很顯然,這些情緒對人類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2 影片中有一段,萊利幼年的時候想像出來的那個好朋友小粉象冰棒,他的火箭車掉進了記憶垃圾填埋場,冰棒特別的傷心。無論樂樂用了何種方法,勸說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和他做游戲,搞怪,都沒法讓冰棒振作起來去帶路。但是這個時候,憂憂過來,坐在他的邊上,說了一句:這是挺讓人遺憾的,然後陪著他一起傷心,一起哭,嘆著氣說「我明白你的感受。」冰棒慢慢地就好了。樂樂很好奇,憂憂做了什麼讓冰棒好起來的。我想這就是同理心的作用,共情的能力吧。
3 樂樂,憂憂,還有冰棒一起乘坐那個思想小火車。當萊利睡覺的時候,小火車停下來了。看到這里,我想到的一點是,三腦中,理智腦是唯一需要休息的,所以思想小火車理智腦停下來休息了。但是行為腦和情緒腦在我們睡覺的時候,是繼續工作的。行為腦管理著我們的呼吸和心跳,情緒腦在我們睡覺的時候會做夢。所以有了影片中的造夢工廠。造夢工廠這一段也很有意思。萊利一進入快速眼動睡眠,造夢工廠就開工了。編劇會根據當天經歷的生活事件和主要情緒誇張歪曲然後改頭換麵粉墨演出,所以難怪說有「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說法了。
4 片中很感人得一幕是:冰棒為了幫助樂樂重返大腦控制中心,選擇犧牲了自己,永遠地留在了記憶垃圾填埋場。冰棒是萊利小時候幻想出來的玩伴,它並不是真實的。甚至長大後的萊利已經很久沒有想起它了。冰棒選擇永遠被遺忘,默默地消失在記憶的深谷,這就好像我們的成長,當我們成長了,有些經歷,有些記憶就被封存了。
5 情緒影響著我們的核心記憶,這些核心記憶又會變成長期記憶,這些又會影響我們的性格和個性的形成。影片中那些島嶼,友誼島,誠實島,家庭島,淘氣島,冰球島……都是萊利在成長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些記憶,這些記憶又形成了她的性格和個性。
6 在影片的最後,看到那個配音表裡面,有潛意識警察,覺得很神奇。回想到電影裡面,好像是樂樂,憂憂和冰棒要進入那個潛意識倉庫,寫著危險,禁止進入,但是它們三還是進去了,而且還變形了,三維,二維等等,不知道是不是這。這里有兩個潛意識警察把守著。但是這部分沒太看懂,請看懂的小夥伴可以解釋一下。
是不是意味著這個潛意識倉庫裡面有自己還沒有準備好的,恐懼的害怕的不敢面對的東西,暫時藏在潛意識中,沒有浮現出來。當它們浮現出來的時候,就是主人公准備好去面對的時候,或者說我們通過覺察,潛意識的部分慢慢上升到意識層面。不知道是不是這么理解。
❷ 電影教學《頭腦特工隊》中,有幾個小島
5個。家庭之島,友誼之島,冰球之島,誠實之島,惡作劇之島
❸ 迪斯尼用一部動畫片介紹了分析心理學的基本架構:《inside out》
一、框架介紹
電影名字叫做《inside out》,中文名翻譯為《頭腦特工隊》——其實沒有翻出原文的韻味。
影片的主要角色有5個,他們分別叫做:
懼,哀,樂,厭,怒。
他們代表了與「 意識自我 」——萊利
聯系比較緊密的5個內在「 情結 」(其實遠遠畢裂不止5種,只是他們比較常見),其實,就是「自我」內部的5個「 人格碎片 」。
換句話說,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不成熟的「意識自我」,內部存在著許多分裂的人格碎片(未被整合的情結)—— 在現代社會,大多數人都是 處 於內部分裂狀態。
在這一點上,全片一直在暗示:
成年人的內在整合度相對比較高(就現實而言,其實未必),
所以,當鏡頭切換到萊利的媽媽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她的懼,哀,樂,厭,怒——5個人格碎片(情結)是共同坐在一個操控台上,是彼此整合、相互合作的狀態。
——在萊利的爸爸的內心世界也一樣,
但是小朋友就不行。
影片非常富有技巧地展示了萊利小妹的日常生活,來表現了小朋友的內在分裂。
也就是說, 對於內部分裂的不成熟個體而言,這5個情結總是在相互干擾 。
除此之外,影片給出了另一個暗示:
在萊利進行內在整合之前,她內在的控制面板很小很窄,不足以讓5個人格碎片共同協作。所以, 一旦其中某個情結進入對意識自我(萊利)的操控以後,就必須排擠其他4個情結。
鑒於現代社會的文化所給出的人生常識是如此膚淺的「快樂至上」,所以,影片便做了這樣的文藝化表達:「 快樂」將「哀傷」完全排斥在心靈的角落裡,不準她出來。
通過不同的情結,製造不同的行為,
通過明數握不同的行為,製造不同的記憶,
當其中的記憶群彼此匯合以後,就形成了「性格」
(用佛教的話說,這就是因緣與業力)
在影片的文藝化表達中,經由不同情結所製造的不同記憶,會按照類別從 白色的中央控制中樞(意識) 輸送到 深淵(潛意識) 的邊緣,形成「性格島」。
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理論隱喻。
所謂「性格」,就是一個意識主體(我)所固定化的行為模式。
比如俱備「樂觀」性格的人,遇見挫折習慣於往積極的方面思考;
而這個行為本身所形成的記憶,就是對「樂觀」性格的強化。
但是,這是不是說,「樂觀」就是一個意識主體(我)的絕對理想性格呢?
整個影片主要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
盲目追求快樂的現代人,其實正是造成自身內部分裂的根本原因 。
於是,
影片筆鋒一轉,快樂的童年生活就此突然中斷:由於父親工作調動,萊利被迫搬家,幸福快樂的童年生活就此中斷。
——正片開始:
二、劇情展開
從鄉村搬往都市以後,
先是由於搬家公司的疏忽,所有傢具陰差陽錯送到了別的地方;
然後老爹要去處理工作調動,不能陪激慶伴母女;
再有就是小女孩萊利對新環境無法適應。
然後,
在轉學第一天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哀傷」悄悄啟動,讓萊利開始回憶和思戀過往的幸福生活——這便把「快樂」從 中央控制中樞(意識) 給搞丟了:
快樂和哀傷兩人被傳送到潛意識的 邊緣地帶(前意識), 這里是可用記憶的儲存庫:
在這其中,常年閑置的記憶,會被工作人員登記並輸送到深淵(潛意識)進行溶解(比如,常年不練的琴,常年不看的書,常年不用的外語單詞,都會被拋到深淵進行溶解)。
所有不被使用的記憶都會褪色,然後便會被拋入深淵。
在這一段里,影片對現代人進行了十分犀利的嘲諷:
記憶工作人員在把絕大部分有用的知識都輸入深淵以後,決定把一首市面上流行的廣告歌給留下——因為這首流行曲已經在萊利的腦袋裡回盪了成千上萬遍。
在經過了這段小插曲以後,
借著快樂與哀傷要試圖回到 中央控制中樞(意識) 的這一主線,通過她倆的視角,影片對人的心靈內部世界作了進一步的展開。
在記憶庫里迷路以後,她倆找到了一個大象向導,一個萊利童年時期幻想出來的朋友(除了大象臉之外,其實由多種動物組合而成):
這個大象是隱藏的關鍵角色,
因為是被幻想所創造出來的,所以他代表萊利內心的「 創造力 」。
然後,影片又開始嘲諷了,
大象說,隨著萊利的年齡增長,她運用想像力召喚大象出來一起玩的次數就越來越少了:
也就是說,
在現代社會, 隨著個人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創造力卻越來越弱 。
因此,
快樂嘗試著去鼓勵創造力,結果弄巧成拙。
反而是哀傷不經意的出手,在彼此大哭了一場之後, 創造力 反而得到了安慰。
影片放到這里50分鍾,
在此之前,快樂把哀傷懟了50分鍾,而這一段戲想表達的是:
只有在遇見了代表「 創造力」 的大象以後,快樂與哀傷才得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一次和解。
然後大象便帶她倆去搭乘能夠通往 中央控制中樞(意識) 的「火車」:
火車代表的是「 思想 」,因為車上裝滿成堆的因素(facts)和意見(opinions):
接下來便是全片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一段:
當 思想 的列車正要帶著三人返回 中央控制中樞(意識) 時,由於中央控制中樞裡面其他3個人格碎片的搗亂,萊利的行為使得她自己失去了「 誠實 」的性格島,導致 思想 的鐵軌突然斷裂:三人被拋入深淵。
這一段的隱喻是:
思想的根基是誠實
影片在這個部分的表達真是太棒了!
缺乏誠實的思想,便是沒有鐵軌的列車,根本開不走,乃至自我毀滅。
欺騙他人只是結果,根本原因在於欺騙自我。
放棄誠實,受損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在思想。
其實,不是。
我們只是在逃避思想。
換句話說——逃避自我/自我欺騙。
尋找各種理由來偽裝自我,是很容易的;
毫無理由地面對自我,卻是非常痛苦的。
然而,
唯有誠實地面對毫無遮掩的自我,思想方能紮下根基。
除非赤裸裸地面對自我,一個人不會得到任何成長,
即便只是1厘米的成長,也要對昨天的舊我進行唾棄;
即便只是1厘米的成長,也不得不面對羞愧和恥辱(這都是有益的!)
正因為如此,在佛教唯識學當中,將「 慚 」和「 愧 」列為善心所。
——它們都是成長的必備資糧。
正因為如此,所以《凈名經》雲:直心是道場。
——誠實,是自我成長的唯一途徑。
三、最後總結
在最後的高潮部分,快樂和哀傷藉助 創造力 從深淵爬回了中樞。
並且,
在其他4個情結的幫助下,萊利的內心終於得到了人格碎片的整合。
影片這樣暗示:
正是在經過了這番 苦難 以後
中央控制中樞(意識) 的控制台得到了「 升級 」:
懼,哀,樂,厭,怒,
他們之間不必再相互干擾,而是進入了一個相互合作的狀態:
從此可以一起操作中央控制台了。
而在現實生活中,
萊利也終於克服了所有的困難,適應了新的環境,開始了新的生活。
——THE END。
除了以上所介紹的部分之外,
影片還以輕松幽默的動畫形式表達了「夢境」、「陰影」、「抽象思維」等其他元素。
整個作品非常優秀,學術與文藝有機結合,並且充滿了游戲感與幽默感。
製作小組的創造力簡直爆棚!!!
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