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嘿~~~誰能告訴我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的歷屆獲獎影片
「一種關注」的歷屆獲獎影片如下:
1、第61屆2008年,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Tulpan》 (哈薩克);
2、第63屆2010年,"一種關注"大獎 洪尚秀《夏夏夏》(韓國) ;
3、第64屆2011年,一種關注」大獎 《阿里郎》 導演:金基德(韓)、《停站間》 導演:安德里亞斯·德里森(法);
4、第65屆2012年,「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露西亞之後》 導演:米歇爾-弗蘭克 墨西哥 ;
5、第66屆2013年,「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殘缺影像》(柬埔寨) ;
6、第67屆2014年,「一種關注」大獎 《白色上帝》(匈牙利)導演:凱內爾·穆德盧佐 ;
7、70屆2017年, 「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謊言》導演:默罕默德·拉索羅夫;
(1)2008年戛納電影節關注單元擴展閱讀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神豎飢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游返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纖此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Ⅱ 為父尋仇幕後花絮
在2008年的戛納電影節上,一個歷史性的合作誕生了,義大利導演保羅·索倫蒂諾與西恩·潘的邂逅為他們帶來了《為父尋仇》這部影片。當時,索倫蒂諾憑借《大牌明星》進入戛納主競賽單元,並獲得了評委會特別獎,而西恩·潘正是那年的評委會主席。受此啟發,西恩·潘主動提出合作意願,索倫蒂諾因此開始創作,塑造了一個與西恩·潘相似的角色夏安,他們都是50歲的中年人,擁有相似的過去,電影圍繞他的生活展開,探討父子關系以及納粹大屠殺這一敏感話題。
《為父尋仇》是一部與搖滾音樂緊密相連的電影,西恩·潘飾演的是一位前搖滾明星,影片音樂部分邀請了 Talking Heads 的大衛·拜恩和威爾·奧德哈姆這樣的搖滾界巨星,其中大衛·拜恩以《末代皇帝》中的經典配樂聞名。電影的名字取自Talking Heads 的專輯《Speaking in Tongues》中的同名單曲,為影片增添了獨特的音樂元素。
片中的西恩·潘以哥特造型出場,紅唇、亂發和煙熏妝讓人眼前一亮,這是對他所敬仰的英國哥特搖滾樂隊The Cure主唱羅伯特·史密斯的致敬。盡管電影中唱歌的場景不在西恩·潘本人,但他的歌迷兼好友伊芙·休森的出演也與音樂緊密相關,這位90後演員以其父親U2主唱Bono的身份引人矚目。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則在片中扮演西恩·潘的妻子,她憑借《冰血暴》在奧斯卡上贏得過影後榮譽。
這部索倫蒂諾的英語處女作《為父尋仇》耗資2800萬美元,於2010年在愛爾蘭都柏林開機,隨後輾轉美國密歇根州、新墨西哥州和紐約等地拍攝,最後回到羅馬進行後期製作。原定於2011年10月14日在義大利上映,而北美上映日期則還未公布。
夏安尼是一個富裕的前搖滾歌星,現在他在都柏林過著自己的無聊、乏味的退休生活。這幾天,他趕急趕忙地跑回紐約,去見和自己疏遠很久的父親撿最後一面,可是他還是遲到了一步。但是,父親的死並沒有讓夏安尼心灰意冷,因為他得知父親早年曾經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遭受過非人的待遇。而且,他還知道了當年虐待自己的父親的檔位軍官叫做阿洛伊斯·蘭格,他現在就躲藏在美國。所以夏安尼要不惜一切代價找到蘭格,為父親「報仇」。
Ⅲ 【戛納電影節】歷屆戛納電影節回顧 華語電影獲獎記錄
1960年,李翰祥執導的《倩女幽魂》作為首部角逐金棕櫚獎的華語電影,入圍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962年,李翰祥執導的《楊貴妃》獲得了高等技術獎,這標志著華語電影首次在戛納電影節上獲獎。
1971年,胡金銓執導的《俠女》再次奪得高等技術獎,進一步展示了華語電影的實力。
1982年,岑范執導的《阿Q正傳》代表中國內地電影首次參賽,入圍主競賽單元,為華語電影在戛納的征程寫下新篇章。
1990年,張藝謀執導的《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為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贏得了更多關注。
1993年,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榮獲最高殊榮金棕櫚獎最佳影片,成為迄今唯一一部獲此獎的華語片。同時,侯孝賢執導的《戲夢人生》也獲得了評審團獎,進一步彰顯了華語電影的深度與廣度。
1994年,張藝謀執導的《活著》摘得評審團大獎,葛優憑借出色表演榮獲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在戛納獲得影帝的華人男演員。此外,該片還獲得了「國際影評人周」單元天主教人道主義精神獎。
1995年,張藝謀執導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又獲得了一項高等技術獎,繼續為華語電影贏得榮譽。
1997年,王家衛執導的《春光乍泄》獲得了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同一年,中國台灣電影《美麗在唱歌》在「國際影評人周」單元中榮獲金棕櫚獎。
1998年,馬來西亞導演蔡明亮執導的《洞》獲得了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繼續為華語電影贏得國際贊譽。
1999年,陳凱歌執導的《荊軻刺秦王》再次獲得高等技術獎,鞏固了華語電影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2000年,楊德昌執導的《一一》榮獲最佳導演獎,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獲得評審團大獎。王家衛執導的《花樣年華》由梁朝偉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美術總監張叔平、攝影指導杜可風和李屏賓則榮獲藝術成就獎。
2001年,中國台灣錄音師杜篤之憑借《千禧曼波》及《你那邊幾點》獲得了最佳技術獎。
2004年,張曼玉和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合作的法國電影《清潔》為張曼玉奪得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影後的華人女演員。
2005年,王小帥執導的《青紅》獲得評委會獎。中國台灣短片《呼吸》在國際影評人周中獲得了柯達發現獎最佳短片獎及TV5青年評論獎。
2006年,內地影片《江城夏日》在「一種注目」單元中榮獲最佳影片獎。
2008年,李安執導的《色,戒》由湯唯獲得了最佳新人女演員肖邦獎。
2009年,婁燁導演、梅峰編劇的《春風沉醉的夜晚》獲得了最佳劇本獎。
2013年,賈樟柯執導、編劇的《天註定》獲得了最佳劇本獎。新加坡導演陳哲藝執導的《爸媽不在家》則獲得了金攝影機獎。
2015年,侯孝賢執導的《刺客聶隱娘》獲得了最佳導演獎。林強憑借配樂獲得了會外賽「電影原聲帶獎」。導演雙周將「金馬車」獎(終身成就獎)授予了導演賈樟柯,這是該獎自2002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給華人導演。
近年來,戛納電影節的獲獎影片名單如下:
第六十五屆(2012年)金棕櫚獎:《愛》導演:邁克爾·哈內克(奧地利)
第六十四屆(2011年)金棕櫚獎:《生命之樹》導演:泰倫斯·馬力克(美國)
第六十三屆(2010年)金棕櫚獎:《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泰國)
第六十二屆(2009年)金棕櫚獎:《白絲帶》導演:邁克爾·哈內克(德國)
第六十一屆(2008年)金棕櫚獎:《牆壁之間》導演:勞倫·坎迪(法國)
第六十屆(2007年)金棕櫚獎:《四月三周兩天》導演:克里絲蒂安·蒙吉(羅馬尼亞)
第五十九屆(2006年)金棕櫚獎:《風吹稻浪》導演:肯·羅奇(英國)
第五十八屆(2005年)金棕櫚獎:《孩子》導演: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法國)
第五十七屆(2004年)金棕櫚獎:《華氏911》導演:邁克爾•摩爾(美國)
第五十六屆(2003年)金棕櫚獎:《大象》導演:格斯·范·桑特(美國)
第五十五屆(2002年)金棕櫚獎:《鋼琴家》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法國)
第五十四屆(2001年)金棕櫚獎:《兒子的房間》導演:南尼·莫列提(義大利)
第五十三屆(2000年)金棕櫚獎:《在黑暗中漫舞》導演:拉爾斯·馮·特里厄(丹麥)
Ⅳ 中國有哪些影片入圍戛納電影節
2023年中國入圍戛納電影節的影片有:
《青春》入圍主競賽單元、《黑衣人》入圍特別展映單元,《燃冬》入圍一種特別關注單元、《河邊的錯誤》入圍一種特別關注單元、《小白船》入圍導演雙周單元、《夏日閉巧副本》入圍導演雙周短片單元、《一個散步的夜晚》入圍影評殲段人周短評競賽單元;
歷屆入圍華語影片有:《盪婦與聖女》、《倩女幽魂》、《楊貴妃》、《武則天》、《俠女》、《阿Q正傳》、《孩子王》、《菊豆》、《邊走邊唱》、等。
1959:《盪婦與聖女》
1960:《倩女幽魂》
1962:《楊貴妃》
1963:《武則天》
1975:《俠女》
1982:《阿Q正傳》
1988:《孩子王》
1990:《菊豆》
1991:《邊走邊唱》
1993:《霸王別姬》、《戲夢人生》
1994:《活著》、《獨立時代》
1995:《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好男好女》
1996:《風月》、《南國再見,南國》
1997:《春光乍泄》、《冰風暴(英語)》
1998:《海上花》、《洞》
1999:《荊軻刺秦王》、《天上人間》
2000:《鬼子來了》、《一一》、《花樣年華》
2001:《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你那邊幾點》
2002:《任逍遙》
2003:《紫蝴蝶》
2004:《2046》
2005:《青紅》、《最好的時光》、《黑社會》
2007:《藍莓之夜(英語)》
2008:《二十四城記》
2009:《春風沉醉的夜晚》、《復仇》、《製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英語)》、《臉(法語)》
2010:《日照重慶》
2013:《天註定》
2015:《刺客聶隱娘》、《山河故人》
2018:《江湖兒女》
2019:《南方車站的聚會》
2023:《青春》、《燃冬》、《河邊的錯誤》、《小白船》、《夏日副本》、《一個散步的夜晚》、《黑衣人》
歷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華人評審
一、主競賽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6年(第59屆):王家衛
2、評審團成員
1997年(第50屆):鞏俐
1998年(第51屆):陳凱歌
2001年(第54屆):楊德昌
2002年(第55屆):楊紫瓊
2003年(第56屆):姜文
2004年(第57屆):徐克
2005年(第58屆):吳宇森
2006年(第59屆):章子怡
2007年(第60屆):張曼玉
2009年(第62屆):舒淇
2011年(第64屆):杜琪峰、施南生
2013年(第66屆):李安
2014年(第67屆):賈樟柯
2018年(第71屆):張震
二、一種關注單元
評審團成員
2013年(第66屆):章子怡
三、短片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5年(第58屆):楊德昌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轎改鍵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四、電影基石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電影節
以上內容參考:界面新聞-片單|第76屆戛納電影節公布入圍影片,華語電影時隔四年再度出戰主競賽
Ⅳ 歷屆華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記錄
歷屆華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記錄:
一、主競賽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6年(第59屆):王家衛
2、評審團成員
1997年(第50屆):鞏俐
1998年(第51屆):陳凱歌
2001年(第54屆):楊德昌
2002年(第55屆):楊紫瓊
2003年(第56屆):姜文
2004年(第57屆):徐克
2005年(第58屆):吳宇森
2006年(第59屆):章子怡
2007年(第60屆):張曼玉
2009年(第62屆):舒淇
2011年(第64屆):杜琪峰、施南生
2013年(第66屆):李安
2014年(第67屆):賈樟柯
2017年(第70屆):范冰冰
2018年(第71屆):張震
二、一種關注單元
評審團成員
2013年(第66屆):章子怡
三、短片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5年(第58屆):楊德昌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四、電影基石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戛納電影節的創辦初期
20世紀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1936年,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大力運作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拍攝當年的柏林奧運會。
1938年,德國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奪下最佳外國影片「墨索里尼杯」。
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全名為「國際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選擇戛納作為舉辦地點是因為氣候舒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