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張表情圖,一對情侶在電影院看電影,男的做要親吻狀,女的伸頭過去,結果男的拿了根煙點上...
iii
Ⅱ 電影院里的哪個區域適合觀影
根據電影院的大小選擇中靠後排的位置,最好是稍微偏一點點的。不過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可能有的人就喜歡前排的位置了。
大學的時候朋友請我去看過一次電影,因為他懶得帶眼鏡的原因,所以買了第三排的票,非常非常靠前。看完電影出來,我說我的脖子要斷了。
電影院因為屏幕很大,而且座位有高度差,所以根本不需要擔心別人會擋住你而特意買前排的,前排的座位離屏幕很近。所以看的時候需要仰頭,看完後脖子真的會超級酸。
和室友一起去看電影的時候買過邊邊上的位置,說實話還是有影響。因為屏幕很寬,想要看全需要側著身子坐。一直往那邊看的結果就是脖子扭的疼,所以最好不要是最邊上的位置。
我也買過正中間的位置,感覺挺好的。但是看到過有人說買正中間的位置看完後眼睛會很累。因為正在就的位置反光最強,所以對眼睛很不好。
這個就是不同的人感覺不同了,至少我坐正中間的時候感覺不錯,不過我們那邊有影院正中間是過道。所以只能買稍微偏一點點的位置。
我朋友,一個實力非常好沒有帶過眼鏡的人,非常喜歡偏後的位置。第一,看的時候不用抬頭。第二,光線沒有那麼強,眼睛舒服。
但是像我這種有點近視的人就不喜歡太後面的位置,因為看不清。
總體來說中後排偏一點的位置最好吧,能滿足大部分人的觀影需求。
Ⅲ 看電影適合發朋友圈的文案
1、和喜歡的朋友吃飯、逛街、看電影是每個女孩子每天都想做的事情!
2、最近花溪新開了家電影院,好想和男朋友去看電影啊,但是最近忙著學習也不知道有什麼新上的電影~各位有沒有什麼好看的男朋友推薦下。
3、可以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但愛,不可以一個人。
4、好想去看擺渡人,不過找不到人一起去,不可能一個人去看電影吧。
5、還是選擇了留守,值班,一個人過年,一個人看電影!
6、我太喜歡看電影了,我覺得我上輩子一定是個視頻播放器。
7、關閉朋友圈了。沒勁,今天有不過節的嗎?我決定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了。
8、喜歡看電影可能是因為某個場景里有自己的影子,心情的發泄,觸動的瞬間,過把生活中不能實現的場景。
9、有時也問自己喜歡什麼,喜歡你的碎碎念,喜歡你突然湊過來的吻,喜歡你惱羞成怒時的可愛,喜歡你看電影時流眼淚的純粹,喜歡你。
10、「我們去看電影吧」「沒空」「我請你」「好!走!」。
11、有搞笑有感動,有笑點有淚點,有夢想有愛情,我真的不覺得一個人去看電影有多孤獨,反而我很享受一個人待在影院一下午一天把最近上映的電影都看一遍的感覺。
12、喜歡看電影的人應該很多。但真正看電影的人又有多少呢。
Ⅳ 求一張和女朋友在電影院看電影時牽手的照片,只要手的部分 👊🏻
知道嗎
Ⅳ 朋友圈曬看電影的短句
《霸王別姬》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
《這個殺手不太冷》我們這一生最遺憾的事情之一,就是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給了最親近的人
Ⅵ 求一張電影院情侶坐著看電影手牽手的照片
Ⅶ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會去電影院約會
說到情侶約會必備的地方應該就是電影院了,很多的男孩為了追到喜歡的女孩子都會約她去看電影。因為電影院真的是一個非常浪漫的地方,非常的適合情侶去。一邊吃著小零食,一邊看電影,旁邊還是自己最喜歡的人,這樣的人生是何其的幸福。當然了,去電影院約會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氛圍好。
一:氛圍很好。
說到電影,在家裡面也能夠看電影,為什麼非要花錢去電影院看電影呢,就是因為家裡面和電影院的氛圍是不一樣的。在電影院裡面,很多的人陪著你一起看,如果是恐怖片的話有很多的人一起尖叫,如果是愛情片的話,周圍的空氣都是粉紅色的,瞬間都覺的甜了很多,有利於兩個人的感情變得更甜。
總之,電影院確實是一個約會不錯的選擇,很多的人還會選擇在電影院求婚,讓大家一起見證浪漫的時刻。如果能夠得到大家的祝福,這將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Ⅷ 電影院看電影是什麼樣的.來講一講,怎麼去看,流程
現場購票:1.看電影院的排片選電影 2.排隊購票 3.買爆米花和可樂 4.注意聽廣播放映時間 5.依次進場(如果看3D有些地方需要買3D眼鏡)
App購票(賣座網購票經歷):1.選擇想看的影片(賣座上有評分有資訊)2.選擇影片,定位在附近的影院,選擇一個時間和位置都方便的影院。3.下單購票,會收到購票碼。4.提前到電影院,找到賣座的售票機兌換電影票。5.如果需要買爆米花和可樂,之前在賣座上買過6元的爆米花+可樂 ,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優惠。6.進場觀看電影。
Ⅸ 電影院最好的位置是幾排
5-6排。
如果是小廳(10-15排),那麼最好位置是5-6排。如果是中廳(16-20排),那麼最好的位置是7-8排。如果是大廳(21-25排),那麼最好的位置是9-10排。
不過說道電影院。自然離不開我們的禮堂椅,坐在柔軟的禮堂椅看電影上別提多舒服了! 而禮堂椅的顏色也正映襯著觀眾的心情,熱情和正義,而它的使用范圍也很廣,適用在影劇院、會堂、報告廳等場所,在開會和看演出時應有良好的視線,座椅應便於維修和清掃,使用時應舒適,使人不易疲勞。
不過說道電影院。自然離不開我們的禮堂椅,坐在柔軟的禮堂椅看電影上別提多舒服了! 而禮堂椅的顏色也正映襯著觀眾的心情,熱情和正義,而它的使用范圍也很廣,適用在影劇院、會堂、報告廳等場所,在開會和看演出時應有良好的視線,座椅應便於維修和清掃,使用時應舒適,使人不易疲勞。
選擇技巧
美國電影與電視工程師協會認為,觀眾水平方向上的視角。也就是屏幕兩側的視線方向夾角,至少要為36°。而為了避免頸部疲勞,到熒幕頂端的視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必須要<35°。
按照這個要求,假設影廳有15排座位,每排座位水平距離為1米,觀眾席的座位呈15°上升。這么算下來,第6-10排的座位是最好的。當然看電影除了視覺以外,聽覺也很重要。不要以為在這個不大的影廳里,聲音在哪兒都一樣。
其實聲音跟位置也有關系,考慮到影廳聲音的傳播和回聲,比較好的位置。應該是從熒幕到放映窗口的2/3處,所以結合視覺和聽覺。
如果影廳長20米左右,那麼最好的位置應該是在第9、10排。當然這適用於2D電影,如果是3D電影,因為帶上3D眼鏡後。
Ⅹ 我真的好想好想去電影院看電影啊
賈樟柯導演前不久發布了這張自己一人坐在電影院發呆的照片,被熱轉:
原來電影院已經從我們的生活里消失了大半年了。
盡管我們已經如常開工、通勤、下館子、逛街,但電影院仍然門戶深鎖。
電影對很多人來說,畢竟不是穿衣吃飯那樣的剛需。何況網路發達,幾乎可以找到任何資源,並不是所有人都在乎電影院。
但對於在乎的人來說,每一個風吹草動都讓人痛心。民間的電影院被低價出讓;往年雷打不動的北京電影節被搬到線上;關於上海電影節的坊間傳聞變了又變;電影行業的工作者們幾乎無一例外,都在面對降薪、失業甚至破產等等危機。
為什麼電影院是不可被取代的?是因為無論發生什麼事,這樣的一個空間,永遠可以容納充盈的情緒和復雜的情節。
我們收集了一些網友關於電影院的記憶,關於為什麼這個空間讓人無法割捨也無法忘記。
@榴槤兔:
初三畢業的時候,關系很好的幾個同學約著一起去看電影,其中有我暗戀了很久的男生。那麼熱的夏天,我很在意形象,回家去洗了澡,換了身衣服,然後才去的電影院。
還記得看的是《變形金剛2》,暗戀的男生和我坐在一起,我坐得筆直,一動不敢動。後來在電影院分別的時候,他突然湊到我耳邊說:「因為我已經看過一遍了,所以剛才也不知道是在看電影,還是在看人。」
我整個人當場激動得螺旋上天。坐在我們後排的好友後來偷偷告訴我,他全程一直在側臉看我,往我的方向湊,想要和我互動;而我,因為緊張,坐得板正。
後來我們算是在一起了一段時間(可能只有一個夏天?),夏日戀情無疾而終。現在過去好多年,當時電影院黑黑的環境里那種緊張和忐忑、他湊近我耳邊的那種曖昧、還有青春期漫長的暗戀與心動,現在想起來都很激動。
@甜鹽:
某年電影節,當時正好在失業,買了厚厚一沓票,一部一部地趕場,對幾家不同電影院之間的路線記得爛熟。電影院里總是安靜黢黑,和不同的人坐在一起但彼此之間互不打擾。
那樣一個空間里,生活被一個一個鏡頭和情節覆蓋。還記得看了一場《野梨樹》,失意的文青屢屢碰壁,回到自己的家鄉,和父親一起坐在雪地里。那個時候我感覺自己好像完全不用考慮找工作、改簡歷、面試之類的問題, 我坐在電影院里,前所未有的平靜。
@小茉莉:
朋友是電影發燒友,去年上影節的時候專門飛來上海。白天我們一起或各自去看電影;晚上一起擠在我小小的床上,喝啤酒,聊當天看的電影。
朋友走前最後一晚,我們去看了阿莫多瓦的《痛苦與榮耀》,那是深夜檔,因為過於精彩,結束之後全場自覺地開始鼓掌。那一刻覺得特別感動, 大家是素不相識的人,但在影院這個不大的空間里,產生了一種劇烈的共振。 我的好友就在身邊,我們總是會產生類似的感動,這次也不例外。
從電影院出來以後,因為興奮也因為夜深,我們都覺得有點餓了,於是在通宵的路邊小店分食了一碗隨處可見的蘭州拉麵。夜晚的初夏,空氣里隱約有梔子一類的白花香氣。
至今都覺得那碗分食的拉麵在記憶里特別美味的樣子。
@Sai:
早幾年玩豆瓣,關注了一位叫作「起床,吃飯」的豆瓣er,人稱飯叔。飯叔喜歡在豆瓣分享他拍的很日常又取鏡很特別的照片,是平凡生活,但又總有一些能打動人的點,我很愛看。
後來飯叔說自己拍了一部紀錄片,關於他在貴州獨山縣的爹媽的生活,拿了first影展紀錄長片獎。我很驚訝原來他是個導演。再後來飯叔又說入圍金馬獎了,在金馬獎直播上看到飯叔,更驚訝了。這時才知道,飯叔叫陸慶屹,那部電影是《四個春天》。
那年我在廣西一個小城做項目,沒有大城市的各種電影資源,電影上映後找遍了全城,只有一個電影院排片。進去電影院的時候,全場只有兩個人。
那次讓我印象很深,一是在偏遠小城感受到了家,一是感受到電影離我們並不遠。 生活細節里就有一部精彩的電影誕生,電影人就在我們身邊。 而我只需要坐在電影院里就可以是在任何地方,到底身處哪所城市都不重要了,就是那種感覺,非常奇妙。
@薄荷莓莓:
每年的電影節對我來說都是一個盛大的節日,會有一種「流動的盛宴」的感覺。因為會不斷在電影院遇到或親密、或不是太熟悉的朋友。但即使是不太熟悉的朋友,對於同一部電影的審美也會讓人產生短暫的知音感受。
我有一個朋友圈的點贊之交,是很欣賞的女生。有一次剛剛在上一個電影院打過招呼,下一場又在另一家電影院遇到。我們最終都沒有熟悉起來,但是那天因為這樣的事,感覺心情有一種很輕松的欣快。
還有互相轉票、換票的過程是一個我很期待的儀式,分別經歷過:認識新的朋友、發現和新朋友有許多共同好友、發現去年換過票的朋友今年坐在自己隔壁的位置…… 一些人際關繫上的小巧合,會產生一種「小世界」的安全感。
@Joe:
前兩年在香港念書,念的也是電影相關的學科,常常是晚上的課。還記得晚上九點半下課,我飛奔去地鐵站趕車去往西九龍的圓方,看一場歐容的《弗蘭茲》。電影結束以後我又去趕末班地鐵回到住處。
到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一點,我在深夜的茶餐廳吃夜宵,一路轉車、趕車的緊張情緒放鬆下來,腦海中還是電影的情節。吃完回家的路上我幾乎飄起來,感覺自己是在一個悠遊的夢里。
@Chris:
我們縣城以前只有一家影院,是上世紀的那種禮堂式影劇院,小城市生意不景氣,每周,這家影院都會安排一些脫衣舞表演。裝滿花花綠綠霓虹燈的戲院宣傳彩車每晚准時路過我家,我住在二樓定時拉開窗簾,窺探車上掛著那些印著身材火辣女郎的燈箱布。
因此從此電影在我心裡就是最具有吸引力和活力的東西, 但是一直很多年我跟隨學校一年兩次去到那家影院,都不算看到真正的電影,只是一些科教片,虛假的情感和廉價的感動。
直到有一天那家影院開發了盜版業務,DVD播放代替了劣質的幕布投射,大量打上粉紅色標簽的電影輪番點映,而我也在殘破不堪的座椅上顫抖著看完了《戲夢巴黎》。 那天我騎著單車在公路上飛馳,好像跑過整個盧浮宮的是我。
@yr:
有段時間,工作調整成周末上班,周一周二休息,所以常常早上醒來買張10點場的票,鑽進只有零星幾人的電影院里,度過兩個小時的觀影時光,一天以這樣的方式開始,感覺就像延續了夢境。
也有在觀影過程中睡著了的時候(畢竟看的是早場電影嘛), 醒來看見熒幕上的畫面,發生在電影里的故事仍在繼續,真的有大夢初醒的感覺。
@松花雞:
單相思了十年的暗戀對象,有次無意聊到《你的名字》時,他一句「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這個題材,想想都可怕」,我果斷在深夜定下凌晨從廣州到杭州的機票,次日一早再乘高鐵回到浙江家鄉小城,想趕在他生日當天與他同看。
從在電影院見到從電梯里大步走出的他,到看完電影後整整緩沖了三天,還是做夢一樣。從他坐到我旁邊開始,我的身子就此僵住,什麼話也說不出,只能摩挲著票根強裝鎮定。看到電影里女主頭上的紅頭繩又瞄了一眼我的馬尾,「你好像可以扎個同款哎。」
溫柔得像是要融化我的一陣東風,我卻怎麼也掙不開這具僵殼,只有一雙眼沒堵住,汩汩地往外淌著淚。怕把他跟我說的這句話給忘了,學電影里的男女主把字記在了掌心。
我只和他隔了一個扶手,餘光里的他左手撐著下巴,整個人半明半昧。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會怦然心動。
@趙小天:
只要燈一拉,暗處中驟然亮起的夢境,就能引領我跳進愛麗絲的兔子洞。不富裕的學生時代,小屏也能有滋有味。我愛看的老片、文藝片又常常無法在影院看到,故而有了「大屏=商業片」的刻板印象。
直到我第一次在影院大哭。那是一部小成本的影片:《狗十三》。忘了怎麼機緣巧合,約了朋友坐進影院。那次定晚了,只落了個側台的位置,觀賞體驗並不佳。但不重要了。 感謝黑暗的影院,我能夠痛痛快快放肆流淚。被觸動、被刺痛、被勾起自己以為早已忘懷、不芥蒂的記憶。 故事裡的女孩家庭背景和我非常相似,甚至奶奶家的飯桌都一模一樣(贊美此片布景),一下子就能把我勾回童年記憶。
電影剛開始時,我還輕松地咬著可樂吸管,小聲跟同伴嘀咕「哇,剛才鏡頭掃過的景是我家那個區耶」。但當熒幕上的父親一把拉過女兒呵斥時,身旁的一切都消失了。我也消失了。我的一部分附著在 13 歲的李玩身上,委屈、失望、悲傷,情緒流動在我和眼前這個小女孩之間。 那一瞬間,是我和她的,永恆瞬間。
@阿芋:
作為一個愛看電影的人(自認為還不夠格稱為「影迷」),我很多朋友都是網友轉化而來,成為網友的契機,也大概率是因為對於電影的相同喜好。我和網友奔現,幾乎從來都不是吃飯喝飲料,而是直接在電影院相見。
高考放榜考上了上海的大學,第一個念頭就是可以有更充分的電影資源了;念大學的四年是電影節的四年,沒有很多錢卻有很多時間,曾經連續早上五點起床打車去電影院搶票;後來去了香港發展,每年的影展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甚至我每去一個新的城市或國家旅遊,可以不看任何景點,但一定會去一次當地的電影院。有一次去韓國,完全聽不懂電影內容, 但坐在電影院里,就感覺離這個地方更近一些。
四月的時候,香港的戲院曾經復工過一段時間(現在因為疫情原因又關了)。復工的當天我和朋友約著去看了一部張國榮的電影。本來預想會不會需要排隊,結果到場了發現空空盪盪,整個廳內,包括我和朋友在內,一共八個人。
過去每年的四月我都可以見識到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見識過幾千個人在一個場子里看同一部老片,緬懷同一個偶像。但今年的四月,在這座最愛張國榮的城市,電影院里只有八個人在看他的電影, 那個時候真正感覺生活可能需要很久才能恢復正常。
而對於我來說,無論其他時候如何一切照常,只要還不能自由地進電影院看電影,生活就不算回到正軌啊。
如果要問,關於電影院,你還記得什麼?每個人可能都有完全不同的故事好講。
對於愛電影的人來說,電影院和生活,從來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樣不可分割。 在電影院被關停的大半年裡,生活就是變得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你有什麼關於電影院的故事想和我們分享嗎?留言告訴我們呀。
作 者 | 館 長
編 輯 | 麻 薯
設計、排版 | 譯 尹
圖片 | 來源於網路
Epoch意為「新時代、新紀元」,也有「歷史或生命中的一段時刻」的意思。不論這是最好還是最壞的時代,這都是一個有故事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