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最近幾年中國電影越來越難以入圍戛納了呢
首先我們先來科普一下,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中國電影與戛納國際電影節打得火熱的時期應該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第五代導演集體尋路戛納。
舉幾個例子吧。1993年,第4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三度入圍,侯孝賢的《戲夢人生》摘得評審團大獎。緊隨《霸王別姬》光芒萬丈的第二年,張藝謀迎來了他的戛納時代。1994年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張藝謀導演的《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主演葛優成為首位華人影帝。2000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中國電影的一個頂峰,姜文憑借《鬼子來了》獲得評委會大獎,中國台灣導演楊德昌憑借《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梁朝偉憑借《花樣年華》封帝。
「唯票房論」的商業電影自然入不了主打情懷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眼。沉下心來少些唯利是圖,或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⑵ 歷屆華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記錄
歷屆華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記錄:
一、主競賽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6年(第59屆):王家衛
2、評審團成員
1997年(第50屆):鞏俐
1998年(第51屆):陳凱歌
2001年(第54屆):楊德昌
2002年(第55屆):楊紫瓊
2003年(第56屆):姜文
2004年(第57屆):徐克
2005年(第58屆):吳宇森
2006年(第59屆):章子怡
2007年(第60屆):張曼玉
2009年(第62屆):舒淇
2011年(第64屆):杜琪峰、施南生
2013年(第66屆):李安
2014年(第67屆):賈樟柯
2017年(第70屆):范冰冰
2018年(第71屆):張震
二、一種關注單元
評審團成員
2013年(第66屆):章子怡
三、短片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5年(第58屆):楊德昌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四、電影基石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戛納電影節的創辦初期
20世紀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1936年,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大力運作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拍攝當年的柏林奧運會。
1938年,德國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奪下最佳外國影片「墨索里尼杯」。
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全名為「國際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選擇戛納作為舉辦地點是因為氣候舒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電影節
⑶ 歐洲三大電影節
最著名的莫過於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1、威尼斯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
2、戛納電影節
華人評審:
1997年:中國女演員鞏俐獲邀成為該屆競賽片項目評審。
1998年:中國導演陳凱歌獲邀成為該屆競賽片項目評審。
2001年:中國台灣導演楊德昌獲邀成為該屆競賽片項目評審。
2017年:中國女演員范冰冰獲邀擔任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
3、柏林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⑷ 2017戛納電影節評委鬧烏龍是怎麼回事 范冰冰代表作是《小姐》
一個自己都讀不懂劇本,演不出經典角色的人,卻要對別人的電影評頭論足打分,想想是很尷尬啊。
范冰冰去戛納當評委是因為本屆戛納評委會主席阿莫多瓦要求帶的。阿莫多瓦是西班牙著名導演,而范冰冰剛獲得了西班牙塞巴斯蒂安電影節的獎項,既抬舉了范冰冰實際抬舉了西班牙電影節逼格。西班牙願給范冰冰做跳板的原因:被王思聰點名的范冰冰背後男人金寶學圻家印里的家印,在西班牙投有巨資,辦有足球學校。是西班牙政府要巴結的對象。戛納見面會介紹范冰冰的時候,連代表作都說錯成韓國電影小姐。與其找借口說主持人拿錯稿子,不如說范冰冰真的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讓別人記得她
聽不懂別人的發言,全程尬笑,傻笑,賠笑
⑸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有哪些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如下:
1959年,田琛的《盪婦與聖女》成為首部正式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中國電影。
20世紀60年代,李翰祥的《倩女幽魂》(1960年)、《楊貴妃》(1962年)、《武則天》(野段粗1963年)三度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燃宏廷布景和服飾獲得技術大獎,成為首部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83年,岑范的《阿Q正傳》成為首部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大陸電影。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是華語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屠居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楊德昌憑《一一》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的《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杜篤之)、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獲得一種關注單元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憑法語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鞏俐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的《江城夏日》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2007年,王家衛的英語片《藍莓之夜》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同時成為開幕影片,是戛納國際電影節首次以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
2009年,梅峰憑《春風沉醉的晚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是繼王小帥憑《左右》在柏林國際電頌鎮影節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楊紫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10年,王小帥的《日照重慶》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13年,賈樟柯憑《天註定》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2015年,賈樟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金馬車獎,成為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2018年,魏書鈞的短片《延邊少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提名獎。
2021年,唐藝的短片《天下烏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2022年,由中國導演陳劍瑩導演的短片《海邊升起一座懸崖》獲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戛納電影節的創立
20世紀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1936年,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大力運作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拍攝當年的柏林奧運會。
1938年,德國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奪下最佳外國影片「墨索里尼杯」。
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全名為「國際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選擇戛納作為舉辦地點是因為氣候舒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