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為何喜歡漫威電影因為那些很冒險的夢,是漫威讓我看到了可能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一個成年人,會喜歡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因為,明知電影最後的結局都是邪不壓正。
我想說,因為它曾經帶給了我們無數的感動,支撐過我很多,在很多生活感到壓抑的時刻。
從2008年起,漫威以一部《鋼鐵俠》轟開了「漫威電影宇孝歲宙」(下稱MCU)的大門,隨後《無敵浩克》、《鋼鐵俠2》、《美國隊長》、《雷神》等等電影緊接上場,接過了《鋼鐵俠》的棒子,為MCU在好萊塢的賽道上奔跑。
最終交給了一個叫喬斯韋登的人手上,進行了百米沖刺,他以一部《復仇者聯盟》將所有超級英雄集結起來,讓好萊塢,讓所有漫畫、電影粉絲,讓全世界所有觀眾,看到原來這個世界有這么多的超級英雄,並且他們都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中。
而在此之後,MCU也是從邊緣的圈子文化,以自身獨特的魅力,成為了一股超級英雄潮流。
一、英雄不必千人一面,可正義,也可爭議。
MCU有很多的特點,但如果讓我提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大!
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如果說索尼的托比馬奎爾《蜘蛛俠》三部曲和《超凡蜘蛛俠》電影,讓人看到了傳統定義上的超級英雄模樣,勇氣、力量、智慧等真善美的品質。
那在MCU中,就讓人看到了更多元化的超級英雄。
有放盪不羈愛自由的托尼史塔克,行走的花花公子,自戀自負甚至驕傲,以一句「我就是鋼鐵俠」成名於世界;
有黃粱一夢70年,絕對主旋律的,從一個聽從命令,到開始懷疑命令,再到只相信可信的人的美國隊長;
有習慣了動手不動口,並屢屢為此吃虧,但從為此改正的莽夫雷神索爾,直到在南牆中,撞得頭破血流滿身傷痕,憶起父愛如山的奧丁,明白君主真諦,最後一斧頭沒砍頭;
有滿口臟話,全員智商拉低了全宇宙水平的星際流氓,卻以護衛隊自稱的銀河護衛隊;
有熱血中二的彼得帕克,一心想成為復仇者,卻屢遭鐵爹拒絕,也依然樂此不疲的蜘蛛俠等等。
相比之前看到的超級英雄電影,固定的人物設定,固定的情節套路,MCU在人物性格設定上,在情節上,既有傳統的超級英雄套路——弱小,遭遇災難,偶遇老爺爺,變強,擊敗反派,也有迥異於傳統超級英雄電影的套路。
正是由於MCU之大,能夠容納所有花里胡哨、好的壞的一切元素,科幻、變異、魔法、神話等等,都能將之融入體制之內。甚至將來出現斗氣也沒有絲毫的違和感。
所以,才讓我們看到了各種性格的英雄,換句話來說,就是在傳統的超級英雄電影中,我們看到只有那些純粹真善美的人,有成為超級英雄的可能。
比如最經典的超人、蝙蝠俠和蜘蛛俠,我們喜歡超人、我們崇敬蝙蝠俠,但我們內心都明白,我們都成為不了他們。
因為蝙蝠俠人體之中裝著神性,超人神體之中裝著人性。
不管是老爺的超人的意志力,還是克拉克超人的能力,我們都知道是不可能擁有的,哪怕老爺是是以凡人之軀,克拉克擁有著凡人的弱點。
但MCU中的英雄,除了有美國隊長這種品質優良的英雄,也有星爵這種痞子英雄,與其說看的是超級英雄電影,倒不如說是在看一種可能性。
一種所有人都能夠拯救世界,成為英雄的可能性。
就像在昏暗的電影院中,邂逅一個美麗的夢,盡管當燈光亮起,夢也就醒了,但在那兩個小時中,還是美好的,不是嗎?
二、MCU更多的英雄,是在展示更多的可能性
熱血的少年漫畫告訴你,要努力成為什麼樣的人。
但MCU的超級英雄告訴你,要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要成為那樣的人!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算不能成為對社會有純慎山用,但至少也不能成為對社會有害的人。
選擇,才是自由的基礎!
托尼史塔克原本是花花公子,他可以選擇醉生夢死直到死亡,但在經歷了一系列的災難之後,他選擇穿上鋼鐵戰甲,成為鋼鐵俠。而在成為復仇者之後,他又選擇簽署《塞科維亞協議》,平衡著鋼鐵俠與托尼史塔克之間的矛盾。
彼得帕克,在獲得超能力之後,他依然可以選擇和往常一樣,但是他卻選擇了「如果你獲得了這份能力,當某些事情發生的時候,你會認為這是你的責任(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基於這樣的心理,他選做中擇成為蜘蛛俠。
冬兵,是最沒有選擇的一個人,史蒂夫一貫以來都比自己差,但是當他成為美國隊長,巴基卻沒有絲毫的嫉妒,因為那個布魯克林的少年,還需要巴基的幫助,於是成為了咆哮突擊隊的成員。
但是在現代社會,他卻成為了九頭蛇的特工,成為現代社會和平天空上的一朵烏雲,為世界所不容,但是當滅霸來臨的時候,他依舊義無反顧地帶上鋼鐵手臂,為這個厭惡他的世界而戰。
可以說,命運給了他最大的惡意,但是他卻給了這個世界最後的善良!
史蒂夫,明明是一個普通人,就算打了血清,他也是凡人之軀,但是在面對集齊了5顆無限寶石的滅霸面前,依舊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扛下了滅霸的一拳。
就像為了守護心中珍惜事物的爆發時刻,在那一瞬間,我看的並不是什麼超級英雄,而是所有平凡人的英雄時刻。
三、MCU的「無限篇章」落下帷幕了,就像我們的青春一樣。
我們這一代的青春,有很多的事物,周傑倫的歌、火影忍者、海賊王等等。
每當這些存在於青春的事物發生了變化,難免會興起一陣對青春的慨嘆。
《復仇者聯盟4》是MCU第三階段最後的終章,初代復仇者最後集結的消息,從《復仇者聯盟4》還沒定檔的時候,就已經甚囂塵上,而隨著演員克里斯埃文斯、小羅伯特唐尼等等的訪談,也似乎都是在驗證了這個消息。
真的是最後一次聽到,初代復仇者的召喚了。
「復仇者,集合!「
有人問我,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看這部電影,我覺得就像是一場送別儀式吧。
去送別初代的英雄們,也是送別我們的青春。
但願古道長亭邊,柳樹長青!
B. 明天電影院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最近電影院好看的電影是《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2019年3月,漫威系列宇宙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確定於2019年4月24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2019年4月,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在日本曝光聯動版預告和海報。
C. 怎麼看待漫威電影《黑豹》飽受爭議
在電影院看完《黑豹》之後,心情只有一個—失望。
因為春節賀歲檔沖突,《黑豹》在大陸上映的時間比北美大概晚了一個月。就是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黑豹》不斷地刷新北美電影榜的各種記錄:番茄新鮮度百分百、票房不斷刷新電影票房榜單、僅次於《復仇者聯盟》成為漫威電影榜單票房第二電影......《黑豹》在北美的口碑一路飆升,而作為大陸觀眾的我們卻無法欣賞到這部電影。所以《黑豹》可謂是吊足了我們的胃口。當時電影院看到《黑豹》在北美如此叫坐,紛紛加大了《黑豹》的拍片量,同期的電影只有北美票房黑馬《寂靜之地》可以與之稍微「抗衡」。
但是這些政治色彩和大陸的觀眾有什麼關系呢?沒有了代入感,我們只會覺得《黑豹》是一部「水土不服」的電影。舉個同樣的例子,《戰狼2》在大陸能夠達到大陸電影票房第一的地位,但是《戰狼2》在北美的票房十分慘淡,摺合人民幣在128萬左右。正是因為口碑的兩極分化實在太大,所以說《黑豹》是一部飽受爭議的電影。
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D. 奇跡電影是真正的電影院嗎
一定不行。
最後,我們來看最後一個常見的「 MCU是電影」示例:最新的《復仇者聯盟》電影。
這里的論點是:「因為一切都進行得不對,有時會有悲傷的時刻,這在藝術上很有價值」。
對此我說廢話。如果死亡本身沒有主題,只是發生一些可悲的事情不會使您的電影院如虎添翼。鋼鐵俠垂死有什麼主題重量?有為某個事業而犧牲的意願。太好了,那是地獄般的表面。
除此之外,他去世的唯一後果就是電影完結。它不會讓您思考,也不會讓您分析他的舞蹈與死亡所帶來的哲學問題。那是因為沒有哲學問題,他只是死了。
這就是MCU的問題。在整個系列中,沒有一個問題。有答案,事件,出生,死亡,史詩般的人物角色和犀牛,但沒有一部電影可以讓您思考。除了「那很有趣」,沒有一部電影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