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馬獎名稱的由來
中國金馬獎源自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標志「馬踏飛燕」,由原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先生倡導發起創辦,象徵行業先導,是全球飯店及旅遊業至高榮譽之一。
行業發展的風向標,擁有廣泛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被媒體喻為大文旅產業的「奧斯卡」頒獎盛典,獲獎企業被業界公認為行業的豐碑,獲獎者被業界公認為行業的標桿。
參評方式:
中國金馬獎仍然參照「奧斯卡」評審委員會的國際評選慣例,將從入圍的餐飲、住宿、旅遊業年度百佳,產業鏈年度百佳合作夥伴(大文旅產業鏈,旅遊地產、商業地產,製造商、服務商、供應商、酒店設計機構等),特色旅居小鎮、精品民宿、生態農庄等,以及《中國文旅英才榜》年度影響力100人遴選產生。
❷ 金馬獎是什麼意思
金馬獎具體意思如下:
電影金馬獎是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當年主要是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4年和1976年停辦。
金馬獎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及華人電影報名,每屆頒發23個獎項。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在觀賞完所有影片,探討討論後投票選出得主。除了正式獎項外,還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兩個會外獎。終身成就獎或特別貢獻獎,則由各電影工(公)會推舉,執行委員會投票選出。
不久前,大陸、香港宣布退出2019年台灣金馬影展,對島內影視產業造成巨大沖擊。近日又有媒體曝出,金馬獎相關贊助商包括寶格麗、OPPO、伯爵等相繼表示退出此次活動。
❸ 金馬獎什麼時候創辦的
金馬獎1962年創辦的。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一般於每年11月至12月於中國台灣舉行頒獎典禮。1974年,因舉辦亞洲影展,金馬獎停辦一屆。1978年,評審及頒獎形式被修改為第一階段由評審提出入圍名單,第二階段由評審在頒獎禮當天選出得獎名單並密封,再於頒獎禮現場揭曉。
金馬獎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及華人電影報名,每屆頒發23個獎項。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在觀賞完所有影片,探討討論後投票選出得主。除了正式獎項外,還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兩個會外獎。終身成就獎或特別貢獻獎,則由各電影工(公)會推舉,執行委員會投票選出。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是由中國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在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為華語三大電影獎。
❹ 戛納、金馬、金像、奧斯卡、金雞獎等,各都是什麼級別的啊
1、戛納電影節
這是一個由法國於1946年首度舉辦於該國南部城市戛納,於二戰戰後復興並於同地擴大舉辦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另二者為威尼斯電影節及柏林電影節),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
2、金馬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創辦於1962年,是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原由中國台灣新聞局主辦,1990年起交由台北金馬電影節執行委員會主辦。金馬獎是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而設立,是華語影壇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項。金馬獎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台灣電影金馬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
3、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
4、奧斯卡
奧斯卡金像獎,即學院獎(英語:The Academy Award of Merit),通稱奧斯卡金像獎、奧斯卡獎或奧斯卡(The Oscars;2013年2月20日起成為正式名稱),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作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其每年的頒獎典禮都會在超過100個國家進行電視直播。
奧斯卡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其在美國電影界的地位與針對音樂的格萊美獎、針對電視的艾美獎、針對戲劇的托尼獎相當,而這些獎也都是以學院獎為榜樣而建立的。
5、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是1981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因當年屬中國農歷雞年,故取名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是中國大陸最權威、最專業的電影獎。
百花獎、金雞獎、華表獎一起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百花獎是觀眾獎,金雞獎是專家獎,華表獎是政府獎,這三個獎是經中共中央批準的三項常設全國性文藝大獎。這三個獎分別代表最高觀眾認可、最高藝術水準、最高政府鼓勵的三大電影獎項。
此外,中國電影金雞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
❺ 金馬獎幾年開一次
金馬獎每年都會舉行一次,相比於金像獎的「偏重港片」,金馬獎涵蓋內地、台灣、香港,覆蓋最全。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創辦於1962年,是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
原由中國台灣新聞局主辦,1990年起交由台北金馬電影節執行委員會主辦,金馬獎創立初衷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演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
電影基金會董監事、金馬執委會執行委員不得擔任評審委員。於各階段進行評選作業時,參賽影片幕前幕後人員(以影片前後完整演職員表為依據)亦不得擔任該類別及該階段評審委員。
評審委員須親自全程參與評選工作,不得缺席或由他人代理職務,否則經報知金馬執行委員會同意後,即取消其評審資格。
❻ 什麼是金馬獎
金馬獎是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是全球最早華語電影獎之一,旨在獎勵華語電影創作與發展,有「華語電影界奧斯卡金像獎」的美譽。
1962年,台灣新聞局公布實施《五十一年獎勵國語影片辦法》,正式創設金馬獎。共設18個獎項,採取先公布評選結果,再舉行頒獎典禮的形式並維持該形式至第十四屆。頒獎典禮的舉辦日期為每年10月31日,第三至十五屆改為10月30日。
1979年,金馬獎舉辦日期不再限於每年10月30日,並擴大為晚會形式。
1980年,首度舉辦國際影片觀摩展,首度使用樊曼儂作曲、孫儀填詞的主題曲《金馬奔騰》。
1984年,金馬獎首度交由民間辦理。
1993年,金馬獎設立星光大道,大陸電影人首次正式組團參加相關活動,頒獎典禮首次在亞洲地區同步播出。
1997年,新聞局廢除《獎勵優良國語電影辦法》,將金馬獎定位為全球華語影片競賽。
❼ 金馬獎鞏俐拒絕頒獎事件是怎麼回事
鞏俐出席金馬獎時,憑借著歸來入圍了最佳女主角。當時鞏俐得獎的呼聲是最高的,正當大家都以為鞏俐對大獎勢在必得時,沒想到頒獎典禮上卻意外爆出了冷門,鞏俐居然以一票之差敗給了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陳湘琪。要知道陳湘琪所主演的回光奏鳴曲是一部非常冷門的電影,豆瓣評分才6.7分,而觀影評論更是寥寥無幾。
金馬獎
創辦於1962年,是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原由中國台灣新聞局主辦,1990年起交由台北金馬電影節執行委員會主辦。金馬獎是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而設立,是華語影壇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項。
獎項由評審委員會使用公開討論、不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金馬獎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台灣電影金馬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
❽ 金雞獎、金像獎、金馬獎、金鷹獎的區別
演藝圈設定的獎項很多,其中大家最為熟悉的是白玉蘭獎、飛天獎、金鷹獎,這三大獎項各有側重,白玉蘭獎由業內組成的專家投票產生,飛天獎是由評委會由聘請的專家成立評定小組,金鷹獎由觀眾投票產生,這三個獎項在一起,恰好能全面反映一個演員的演技實力和觀眾的喜愛度。
《白玉蘭獎》唯一以觀眾投票為主評選產生的電視藝術大獎。在歷屆電視劇盛典中,白玉蘭始終以觀眾喜愛、演員認可、專家肯定為前提,評選當年最優秀的作品和演員頒以獎項。優秀演員孫紅雷、張嘉譯、陳數、孫儷、倪大紅等都憑借自己的作品在白玉蘭斬獲殊榮。白玉蘭還經常出現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最近一屆的最佳女主角蔣雯麗就是在劉蓓、姚晨、趙麗穎、萬茜這些優秀的演員中角逐中產生。
《金鷹獎》評獎都是很嚴格的,對演員的演技和人氣也是有區分的,金鷹獎分金杯和水晶杯兩個杯,簡單通俗的理解是,前者代表業內認可,後者代表人氣。其中還設有「觀眾最喜愛的男女演員」獎、「最佳男女演員」獎,使得金鷹獎更加完善。
❾ 2020金馬獎大陸參加了嗎
2020金馬獎大陸沒有參加。2020第57屆金馬獎於11月21日舉行,除了台灣本地,還有香港、新加坡的華語影片參展,但無大陸影片和人員參加。
金馬獎一般在每年11月至12月於中國台灣舉行頒獎典禮並公布獲獎名單。2019年8月7日,據國家電影局消息,暫停大陸影片和人員參加2019年第56屆台北金馬影展。
金馬獎評選辦法
初選:初選階段依影片類別分為劇情長片類、紀錄片類、劇情短片類及動畫片類共四類評審委員。各類初選會議由各類評審委員採取公開討論、不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評選。獲半數以上評審委員推薦之影片,方可進入復選階段。
復選:由評審委員針對所有影片類、個人類獎項進行評選。採取公開討論、不記名投票方式產生入圍名單。「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則針對入圍影片所填報之「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名單進行評選,評審有主動提名權,經評審公開討論、不記名投票選出得獎者一名。名單於復選會議結束後召開記者會公布。
決選:由評審委員針對入圍名單採取公開討論、不記名投票方式產生得獎名單,並經由專業律師公證後密封,最後於頒獎典禮中公布。
❿ 金馬獎由來
1、前身:
1957年正值台語電影的興盛時期,徵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舉辦第1屆台語片電電影節覽會,俗稱台語片電影節,於11月30日在台北市國際學舍舉行頒獎典禮,由徵信新聞報社長余紀忠主持;當時有32部電影參與角逐,電影節仿效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模式,由頒獎人將獎項交給受獎者。
獎項類別可分為:由專業評審選定的「金馬獎」11項,觀眾票選的「銀星獎」10名,另增設有「榮譽獎」1名和「觀眾票選優勝獎」10名,這是「金馬獎」之名首次在正式場合出現;不過台語片電影節只舉辦一屆就停辦。
2、緣起:
1962年,台灣政府為促進國內電影事業的發展,獎勵優良國語影片和優秀電影工作者,由行政院新聞局創設了第1屆金馬獎。「金馬」二字源自金門、馬祖兩外島地名的字首;由於金、馬兩地為冷戰背景下,台灣與中國大陸軍事對峙的最前線,該獎以「金馬」命名旨在鼓勵中華民國電影業界,能效法前線國軍官兵們堅強奮發的精神,努力開創新局。 此外,它也符合全球主要電影節名稱以「金字招牌」為號召的潮流。
金馬獎自1968年起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主辦,1984年起再改由新聞局主辦、民間電影團體輪流協辦。直到1990年,為順應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新聞局宣布決定將金馬獎和金鍾獎、金曲獎等「三金典禮」由官方全部轉交民間團體主辦。
1990年5月16日,電影聯合會議中決定成立常設機構及執行委員會,也就是後來的「台北金馬國際電影節執行委員會」。1991年7月1日,在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強力要求下,新聞局全面退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會務。 此後金馬獎由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統籌主辦,但仍接受新聞局的公款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