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專項資金為票房收入的百分之多少
電影事業專項資金為票房收入的5%!
由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電影投資中來,大家都比較關心電影的票房是如何分紅的?像《戰狼2》的票房是56億,投資者是不是就能分到56億呢?並不是的,具體如何分賬如下:
總票房劃分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投資順利!!
⑵ 請問票房分賬後還要交稅嗎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⑶ 電影票房如何計算,收入如何分配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⑷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算的
票房可以用觀影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而通常我們所講的票房,就是用門票收入來計算的。即,票房=票價X購買人數。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4)電影票房稅擴展閱讀
電影票房的影響因素:
影片票房的好壞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包括影片題材及劇本、主創團隊、影片定位、影片質量、票價、檔期、發行、院線排片、宣傳推廣等多個方面。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一向是票房大熱的選項,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也比較受觀眾青睞。
主創團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和製作團隊等,都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能夠在影片上映前期對觀眾形成最大的吸引和沖擊;影片定位是指影片為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比如從劇本設置、演員選擇等方面切入設定目標人群定位。
影片質量包含了劇本、拍攝、製作、演員表演等綜合因素,是電影藝術成就的衡量標准,是一部電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票房
⑸ 哪個題材的電影容易成為票房熱點 一部電影的凈利潤大概在多少 票房越高繳稅比例越高嗎
隨著文娛行業的發展,電影行業也在逐漸走向成熟!也讓各類題材走進大眾的視線,從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可以看到,第一部是我們的主旋律電影《戰狼2》,第二部國漫《哪吒之魔童降世》,第三部科幻片《流浪地球》,那麼目前的熱門題材到底有哪些?
其稅收比例是不變的,但是票房越高,片方的分賬比例就越高!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距離財富自由,我們只差留言區一個機遇!!
⑹ 電影公司取得票房收入要交哪些稅
電影發行中涉及到上游: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下游:院線和影院四方利益的分配,一般參照45::55的比例分賬。
一、下游:放映院線就票房收入繳納營業稅,適用文化業3%的比例,每百元的票房收入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且票房提取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不得在營業稅前扣除(財稅2009年111號文)。
政策優惠:農村取得的電影放映收入免徵營業稅。
二、電影發行單位的發行收入、片租收入及版權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
1、發行收入:及電影發行方從電影放映方取得的發行分成收入。
2、片租收入:按合同、協議約定的租價或定額向放映方出租影片所取得的片租收入,應按服務業——租賃業征稅。
3、轉讓版權收入:應按轉讓無形資產繳納營業稅。
三、營改增的影響:財稅2011(111號文):轉讓商標、商譽和著作權的業務活動屬於文化創意服務中的商標著作權轉讓服務,納入增值稅。
⑺ 好萊塢明星片酬與稅收,一部電影成本幾個億,票房十幾個億,明星的片酬更高,那他們要承擔多少的稅費呢
好萊塢明星如果只按照片酬2000萬美元,至少要向政府繳納百分之35甚至更高。
國內明星比好萊塢那隻能叫小巫見大巫。好萊塢明星片酬動輒上千萬美元,換算人民幣輕松上億,美國的個稅最高稅率是35%,國內是按照勞務報酬稅率,超過五萬元稅率達到40%,不過美國稅收查的很嚴,中國偷稅漏稅現象挺多的。
介紹
美國的賦稅制度相當復雜,但是好萊塢明星屬於高收入群體,在美國自然是納稅大戶。好萊塢一線男星片酬至少兩千萬以上(如強尼戴普、迪卡普里奧、威爾史密斯等人)。
也就是說只要你找我拍戲,並且是演主角,先不管這電影票房如何,你就得先給我2000萬美元,除非演員本人自降身價。電影票房分成,DVD發售分成,以及本電影各種周邊賺的錢明星們還可以提成。
⑻ 「票房分賬」各方涉及哪些稅收
「票房分賬」是指對每百元票房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後進行的分賬,即所謂「上游分賬」和「下游分賬」。上游分賬是指電影製片和發行方可以收取稅後票房的43%;下游分賬是指院線和影院環節獲取稅後票房的57%。簡單說「票房分賬」就是製片方、發行方與放映院線、影院分票房收入。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票房分賬」主要涉及流轉稅種的營業稅,屬於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後的稅後分賬。從營業稅層面而言,納稅人需要在納稅主體的確認,計稅依據及適用稅目的確定和現行稅收政策優惠上進行區分。
放映收入按「文化體育業」稅目中「文化業」納稅
依據《財政部關於印發〈電影企業會計核算辦法〉的通知》(財會〔2004〕19號)規定,放映收入是指直接公開再現影片而取得的各種收入,包括影院票房收入以及其他直接以社會公眾為受眾的收入。不包括影片在電視、網路等媒介上的播映收入。在營業稅稅目適用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規定,「文化體育業」稅目中「文化業」,是指經營文化活動的業務,包括表演、播映、其他文化業。其中播映,指通過電台、電視台、音響系統、閉路電視、衛星通信等無線或有線裝置傳播作品以及在電影院、影劇院、錄像廳及其他場所放映各種節目的業務。因而放映院線、影院票房收入就全額按「文化體育業」稅目中「文化業」納稅。但影院的映前廣告,屬於廣告的播映,應按服務業稅目中的「廣告業」稅目征稅;如果取得票房收入的地區屬於「營改增」地區,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在上海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1〕111號)的規定,映前廣告播映屬於文化創意服務中的廣告服務,應繳納增值稅,廣告播映收入的納稅主體是廣告播映方,此部分收入不屬於票房分賬的范圍。
「票房分賬」前先要繳納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這里的3.3%是指「文化體育業」適用的3%稅率和分別按實際繳納營業稅額徵收的城市維護建設稅的適用稅率7%和教育費附加的徵收率3%。需要說明的是關於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適用存在行政區劃差別,需根據具體情況予以適用,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國發〔1985〕19號)第四條規定,納稅人所在地在市區的,稅率為7%;納稅人所在地在縣城、鎮的,稅率為5%;納稅人所在地不在市區、縣城或鎮的,稅率為1%。
票房提取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不得稅前扣除。《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營業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0〕16號)規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金融商品買賣等營業稅若干免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111號)規定執行相關營業稅政策。電影放映單位放映電影,應以其取得的全部電影票房收入為營業額計算繳納營業稅,其從電影票房收入中提取並上繳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不得從其計稅營業額中扣除。
⑼ 電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總額(簡稱總票房),要向國家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其次要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由影院從總票房中直接扣劃並繳納。
以上兩項,合計5% + 3.3% = 8.3%,稱為「不可分賬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為「可分賬票房」,又名「凈票房」。可得:凈票房=(1 - 8.3%)x 總票房。
然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影數字)會征繳凈票房的1% ~ 3%作為發行代理費,簡稱「中數代理費」。由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但該分賬階段只存在於大片,小片沒有。
最後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凈票房扣除「中數代理費」後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電影院分享50%,院線分享7%,製片方和發行方合計分享43%。
如果電影院與院線是同一家公司,比如「萬達」、「金逸」,那麼它將獨享這57%(即50% + 7%)。如果製片方與發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麼它將獨享這43%。
一般來說,發行方會與製片方約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為其發行代理費用。那麼只剩下43% - 15% = 28%歸屬製片方,即Δ的28%才是製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個檔期處於競爭劣勢,為了增加影片排映場次,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會承諾給影院和/或院線返百分點,一般占Δ的3~5個點。也就是說,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承諾把自己應得的43% x Δ 中的3~5個百分點返給影院和/或院線,使其原來占Δ的57%的份額提高到60%~ 63%。
製片方,簡稱「片方」,有時本身就是投資方,大多數情況下不只一家,因為很多電影的投資較大,製片方一家無力投資,於是會邀請多家公司聯合投資。多家投資方如何分享票房,這取決於各投資方在總投資額中的地位、主次、份額,業界稱之為「主投方」與「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參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發行方要面對的製片方。但不論如何,只有真正出資、投了錢才能算投資方,沒有以貨幣形式出資的公司都不是投資方。
一部電影除了票房收入還有哪些渠道能夠獲得收益呢?
1、電視版權:即電視放映權。比如央視或一些省級衛視會購買某些電影(主要是大片)的電視播映權。
2、網路版權: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樂視網等為主要買家。
3、海外銷售:面向中國港澳台地區、海外國家的院線、電視銷售版權。
4、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各級政府的各類專項補貼。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國巨幕兩種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
上述這些非票房收入,有時也比較可觀,主要都歸製片方。因此近年來製片方都在不斷加大並積極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潤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