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雋的演藝經歷
1991年,文雋邀請姜文和香港影星萬梓良合作拍攝電影《龍騰中國》。「香港觀眾認識姜文,主要是通過《芙蓉鎮》和《紅高粱》,他的表演和當時許多內地演員的模式化表演很不一樣,所以剛一想到與內地合作拍片,我第一個就想到了姜文。」而這部《龍騰中國》(後來改名為《狹路英豪》),也是香港和內地最早合拍的警匪電影之一。
當時,姜文在片場鎮定自如的樣子以及對電影的獨特見解,都給文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日後他們合作《陽光燦爛的日子》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礎。
雖然與姜文早就認識,但撮合文雋與姜文第二次合作的人卻是劉曉慶。文雋介紹:「那是1993年年初,我接到劉曉慶的電話,她說自己到了香港,有些事情必須面談。」見面後,劉曉慶開始向文雋推薦《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劇本,希望文雋能給姜文投資。「要知道香港是一個商業社會,雖然姜文是一個優秀的演員,但是否有人願意出錢讓他來首次執導電影,誰心裡也沒有底。」不過文雋十分信任姜文的能力,他說:「最終我們投了100 萬美金,這對當時內地的電影界來說,應該是一筆巨款,我自己也做了這部電影的製片人。」
《陽光燦爛的日子》從1993年8月開機,直到1995年9月在威尼斯電影節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文雋說:「這兩年多的時間可謂甘苦自知,雖然已經過去10年了,但那時的畫面還常常出現在我的夢里。」原來,劇組當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短缺,雖然前期投入不少,但姜文對藝術精益求精,劇組的資金很快告罄。「我和曉慶都是這部電影的監制,她負責劇組日常的資金運轉,我則負責膠片、機器設備的實物投入,但我們兩人面臨的最大壓力就是錢的問題。為此曉慶幾乎把個人的私房錢全拿出來了,而劇組製片主任二勇幾乎天天給我發傳真和打電話催錢。姜文更給我起了個外號叫作『班長』,意思是只有我才能帶頭前進。我開玩笑問他『是不是炊事班班長啊』?」
如今,文雋做香港電影金像獎「炊事班班長」已經4年了。他說:「我們董事局成員的工作都是義務性質的,有我們一口吃的,我們就不會讓金像獎斷了糧。這個『班長』我當定了。」
前幾屆金像獎上,內地影人十分風光,甚至連續幾年「霸佔」 了影後的寶座。本屆金像獎上,內地演員王學圻一直是影帝的熱門人選,此前的奪獎呼聲頗高。為了參加金像獎,王學圻特地從《趙氏孤兒》劇組抽身趕來香港,卻最終失望而歸。和他同樣失望的還有李宇春,3項提名,卻一項未中。事實上,香港本土影人包攬了本屆所有的表演獎項。
面對這樣的結果,香港影人有彈有贊。頒獎典禮結束後,前任金像獎主席文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毫不掩飾自己不高興的情緒,直言本屆金像的結果顯得「很排外」,非常的「小香港」。「這個評獎機制存在一定問題,大家都從感情上去投票,這樣下去就變成自己人自娛自樂的游戲。」文雋說,他最不希望黃岳泰和陳德森拿獎。黃岳泰作為香港攝影師協會的泰斗,協會里的成員絕大多數都是他的徒弟,在投票的時候會優先從人情出發。「泰哥已經拿過那麼多獎了,他不在乎多一個獎。」文雋說。至於《十月圍城》的導演陳德森,鑒於該片其實是香港多位導演聯手的作品,「他的這個獎項百分之八十應該給劉偉強。」
根據蔡駿「荒村系列」改編的懸疑恐怖片《荒村客棧》於2008年8月在國內上映。上演前,監制文雋、女主角張檬和原著作者蔡駿等在北京與媒體見面,暢談有關這部國產「恐怖片」的種種。文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內地拍恐怖片苦難重重,並希望內地早日出台分級制。
內地拍恐怖片難
剛趕到北京的文雋非常關注奧運賽事,一下飛機就向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詢問最新的比賽進展,當聽說中國運動員剛又拿下一塊金牌時,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但當談到監制《荒村客棧》的過程,他卻忍不住的一肚子「苦水」,首先是因為香港人覺得拍恐怖片很邪門,不大願意拍,所以他剛開始興趣也不大,但後來在同行的極力推薦下,才下定決心開拍這部影片。拍攝過程也並不一帆風順,內地審查制度對恐怖片尺度的控制令拍香港電影出身的文雋很是苦惱,「在內地拍恐怖片很難,因為你要解釋『鬼』是怎麼來的,否則會過不了審查。大家都知道,香港電影的類型是很豐富的,鬼片、警匪片、僵屍片、喜劇片等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但內地審查制度不允許。」他還表示,希望內地能夠出台分級制,那對於投資人和製片人來說將會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明年開拍「大片」《水滸》
近年如陳可辛、吳宇森等香港導演紛紛開始拍起國產「大片」,文雋有沒有計劃向「大片」熱潮靠攏呢?對於這個問題,文雋坦言,今年他投資的幾部影片都是以小成本小製作為主,希望培養一些新導演,但明年的日程會有所不同,「今年主要做新導演和一些小成本影片,但明年我跟劉偉強(blog)合作的《水滸》已經在日程表上,昨天我們還在開會討論。」但當媒體提問有關《水滸》的籌備進展時,文雋則表示現在還不是時候透露相關細節,並說現在外界傳言的都不是真實的,只是炒作。
2. 如何提升中國電影產業核心競爭力
來源:知乎
以下是王健林私享會的演講實錄: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中國文化走出去」。講三點:
「 一、文化為什麼要走出去 」
1、軟實力才能征服人心。
西方經濟學把國家實力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不必說了,經濟基礎、軍事等等。軟實力是什麼?文化、教育、體育等方面,在這些方面,文化是軟實力的核心要素。真正在世界上影響人心、征服人心的不是硬實力,硬實力可以征戰但不能征服。
我舉兩個例子,我們在初唐盛唐時,用兵最少,但八方來朝,當時西安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唐朝時候歌舞昇平,皇家樂府工作人員差不多有四萬人,比我們國家樂團多十倍都不止。為什麼世界各國都願意來呢?因為唐朝的文化發達,我們有很多發明,都願意來交流。
再舉一個反面例子,美軍把伊拉克、阿富汗等國家,短短幾天就收服了,但征戰到現在,不管怎麼折騰,不管扶持哪方面的人上台,這兩個國家依然一團糟,生活水平遠不如戰前,老百姓怨聲載道,什麼原因呢?就是征戰後,軟的東西文化相沖突,特別嚴重的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文化上的沖突沒辦法解決。所以說靠文化、靠軟的東西,才能夠真正的讓人服氣。
2、增加中國影響力。
最近三百年以來,中國沒落,中國的轉折就是從乾隆開始,有人說「康乾盛世」,實際上到乾隆就已經由盛轉衰了。從那算起到現在差不多三百年,三百年來中國國力漸衰,西方大國崛起,西方強國的各種生活方式、文化對中國全面影響,幾百年來在中國形成一股崇洋媚外的風氣。具體的表現是什麼呢?就是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什麼東西都是外國人好。不管什麼事,哪一件中國人自己說好,那一定不行,外國人說好這事就行。所以我們不管拿什麼獎,不管是什麼電影獎、音樂獎,甚至是文學獎,不管什麼東西都是外國人給的好。國人不管做什麼,都缺乏自信。
現在中國人提出的口號是「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六百年來全球有九個大國先後崛起,中國如果實現復興是十個大國,這六七百年來其它九個大國都叫「崛起」,唯獨中國提的口號叫「民族復興」。什麼原因呢?中國曾經在世上厲害了兩千多年,這三百年才沒落下去。所以我們不是新的崛起,是復興。那麼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最重要的是什麼呢?當然發展經濟、發展軍事,還有一條就是要在文化領域里,改變西方影響中國的現象,把影響中國變為「中國影響」。別看四個字,兩個字一顛倒,內容完全不一樣。
中國現在提了要民族復興,建設小康社會,光靠經濟走出去是不行的,文化也必須配合走出去,硬的軟的一起走出去,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民族復興。
3、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現在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從哪來?關著門自己說文化自信這不行。所謂的文化自信是自己民族文化,拿出去跟別的民族文化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增強自己,在比較中顯得更高更好,這個自信才能有。怎麼去比較?只有通過交流才能比較。所以說文化增強自信的必由之路,就是中國文化要走出去,在世界上與其它民族文化相比較、鑒別,然後吸收精華,去除糟粕,提升自己,逐漸建立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所以說中國文化不走出去,建立文化自信也是一句空話。我記得毛澤東曾說過「有比較才有鑒別,有鑒別才有提高」,就是這個道理。
「 二、文化怎樣走出去 」
都說中國文化走出去,前兩周政治局還開會,專門議了文化走出去。但是文化如何走出去呢?我談幾點看法。
1、要建立傳播渠道。
建高鐵,要先建高鐵線路;要開車,要先把公路建起來。這就是基礎設施,有鐵軌,有高速公路,火車和汽車才有跑的可能。同理,中國文化要走出去必須先有傳播渠道。現在中國文化在對外傳播中,無論電影、電視、網路、平面,諸多方面都嚴重缺乏渠道。我們說話的聲音,海外絕大部分的地方聽不到。你不要以為西方的媒體就是客觀的,這是完全錯誤的。所謂的大媒體、主流媒體都一定有他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它會為自己的精神世界服務。在海外,看到中國的報道,基本上都是負面消息,老百姓從哪獲取知識呢?一般都是從媒體獲取。真到中國旅遊,改變印象的有沒有?有,但很少。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渠道。
我舉一個例子,電影怎麼發出去的?全世界電影公司不知道多少家,美國的獨立製片人公司超過三千家,但只有六家公司有全球發行渠道,這也是這六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號稱「六大」。其它公司,單講電影電視收入,已經超越六大中的兩三家了,但是通通不能稱為「大」,就因為他們沒有全球發行渠道。
中國電影依靠這六家發行渠道,能發出去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中國電影近三年翻了一倍都不止,但中國電影這幾年來海外票房基本上沒有增長,什麼原因呢?海外收入跟國內的市場不匹配,這還是在2012年我們萬達並購AMC以後,中國電影在北美地區還放一些,從此就看出渠道的重要性。現在中國有些電影拍出來後,在北京或上海搞一個首映,號稱全球首映,那都是忽悠,不可能是真正的全球發行。
2、需要打造內容品牌。
除了要有傳播渠道,另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內容品牌。美國文化影響全世界,美國不僅是經濟強勢,文化更強硬。美國出口的第一產品既不是飛機也不是其它事情,而是文化產業,美國文化產業佔了GDP24%,排在第一,美國文化的GDP產值佔了全球1/4,全面影響世界。美國文化不光是渠道強,還有很多著名品牌,比如奧斯卡、格萊美、迪斯尼,甚至包括肯德基、麥當勞,它創造了方方面面的東西,影響美國傳統的思想價值觀,教育全世界從小就形成唯「美」主義。
那麼中國文化走出去,除了盡全力打造自己的傳播渠道以外,還要打造我們自己的、在全球真正叫得硬的內容品牌,沒有這個光有傳播渠道也不行。如果不把內容品牌建設起來,我想不管是花多少錢、過多少年,最終還是回到原點。
3、依靠民企走出去。
文化走出去,靠誰走出去呢?政府當然是可以走出去的,政府本來就應該作為文化走出去的主導力量,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政府走出去靠的是財政投資。第一投資的財力有限;第二還有長期持續的問題。所以完全靠政府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在深度、廣度、持續性方面,是難以做得深,做得久的,政府可以做指導。
為什麼國企難以走出去呢,國企代表著國家,走出去不是走到外省去,是走到外國去。走出外國去,中國國企首先過不了審批關,特別是在文化方面更敏感,所以我覺得國企是很難走出去。
只有民營企業是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主力軍。依靠民企文化走出去,這個認識可能現在人們還不認同,但是我相信通過幾年的實踐,會慢慢統一認識的。第一,因為民營企業走出去一個是民企容易解決審批問題,比如說我們收購英國的歐典院線那要經過歐盟的十幾、二十幾個國家的審批,我們上周已經拿到正式的批文。要是個國企,這么多國家,指不定卡在哪了。而且它是歐洲的第一大院線,民企肯定是容易審批。
而且,傳播中引起的反感較少,容易教化。你傳播什麼東西,寓教於樂,讓別人樂呵呵的接受,主動的接受,花錢來接受,那才叫本事。不然的話硬生生的去宣傳那可能不行。民營企業因為它是拿自己的錢來做的,它一定要想要我怎麼把這個錢收回來,怎麼樣讓別人接受、買我的產品,可能我們會在宣傳真善美和市場方面會容易找到平衡點,做出既能表現中華民族的特色,又能表現我們中國自己傳統價值觀,又能讓外國人接受的東西。
而且從民營企業長期發展戰略來看,它能夠做比如說現在三年五年內是虧損的,但是五年八年以後才能贏利的決策也可以做,國有企業很難做到這一點。還是舉一個電影院線的例子,2006年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我們蓋了很多萬達廣場,我說投資電影院吧,我的手下人告訴我,全國才十億票房,就算20%的利潤全國才兩億,投資怎麼收回來。可是我講,我們就賭吧,它總要增長吧,就賭十年增長100億,還沒敢說增長太多,增長100億的時候就是20億。真的,這個公司是虧了三年以後才贏利,但是我們還是趕上一個比較巧的時期,就是從那以後進入中國電影黃金十年,如果沒有黃金十年,可能熬的時間更長。像我們海外一些文化產業投資也是這樣的,也是需要熬時間的。民營企業因為是老闆終身制,他可以考慮更長遠的戰略。
「 三、走出去的政策建議 」
文化要走出去,知易行難。說的是很容易的,怎麼走出去?到現在這么多年沒走出去,肯定是很困難的。我有三點中肯的建議:
1、國家支持要給力。
現在中國文化企業有一個問題就是規模普遍偏小。上百億美元的,除了萬達,可能還沒有。外國兩百億、三百億的公司一堆。而且現在文化企業,外國叫娛樂企業,基本上都是全產業鏈,全媒體,很少有單獨的電影公司,都是電影、電視台等等合並起來的。所以我們這些文化企業走出去和這些大的財團競爭。就本身實力,還有制度方面的抵觸問題,所以對抗就很難,走得比較困難,就需要國家給予扶持。
支持要真支持。我舉一個例子,我到法國電影協會做了一個調查,我說法國人也就是個中等國家吧,但是為什麼法國電影可以在全球排第二,影響力那麼大?法國的電影節可以說世界第一節,奧斯卡名聲大,但是大家忘了奧斯卡是一個獎,就是兩個小時完事了,戛納一個節日,一辦就辦一周,是全球最大的電影節,而且法國電影節還有世界影響力。
法國人很早就認識到,如果不對法語電影支持,英語片就會占滿全部市場,所以只要是投拍法語片,法國本土電影,國家一律先給50%的出資,比如說你投一個億,先給五千萬,放映如果產生虧損,再由國家補貼虧損的部分,一個億虧了六千萬,國家就由五千萬變成補六千萬,就是靠這個政策,還有一些稅收等其它優惠政策。所以說在法國沒有任何好萊塢限制的情況下,主要靠法語電影,其實這種現象很多的,德國、西班牙、日本韓國很多都是這種形式。所以必須國家政策給力,才有可能使文化走出去做得更好。
2、要放寬對文化走出去的審批。
支持文化走出去,說了很久了,兩周前剛開了會議,談到走出去。但是我又聽說,最近外匯流失,又說對不管什麼樣企業的投資並購,不管是製造業、文化業通通審批要收緊,對外投資縮減。我覺得這個政策上就應該有所區別,對待投資也要區別對待,文化的並購談判是特別復雜困難的事情。
我們這次並購的歐典,始於五年前的談判,我跟歐典的董事長不知見了多少次,但就是談來談去也談不下來,真正的機會是什麼?英國一脫歐他就慌了,他擔心走向趨勢會改變,所以趕快想把它賣掉。這種文化資源類的並購,還有一些品牌文化的並購,我覺得國家應該在這些審批方面要放寬。如果一視同仁,或者是不管什麼都從嚴過審,談文化走出去就非常困難。
3、要打造文化龍頭企業。
美國電影有超過三千家的企業,真正有全球競爭力的就只有六家,這六家不是每年自己拍片,自己拍的片子撐死1/3,一半或者是1/3,剩下的就是靠發別人的片子,收錢。有核心競爭力的就這么幾家,美國旅遊企業大型的超過一千家,還不算小的。真正影響力的品牌就是兩個,迪斯尼和傳奇。這說明什麼呢,文化要影響本國進而再影響世界,而不是靠一堆人,幾個大品牌就決定了,要靠龍頭企業。
我們有句古話說的話,萬只小舢板,也抵不了一隻航空母艦。就戰鬥力來講,一萬只小船並在一起,也抵不過航空母艦。
就是說中國文化要走出去,不管是在國內走還是向外走,首先中國文化要有龍頭企業,而且還不止一個龍頭企業,要有一批龍頭企業。中國如果能培養出十個八個年收入在百億美金,兩三個幾百億美金的綜合性文化產業收入的文化企業,可能我們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當中我們就能夠佔領潮流。時間關系,我就單講一個文化走出去,謝謝大家。
3. 最近有個會議要在我們公司舉行,我負責會場布置,開會不免犯困,考慮會場上放些紅牛飲料和礦泉水
有關系的,戈壁電影節的電影是以戶外極限運動有關,紅牛本身就是維生素功能飲料,有補充能量的功能,對於戶外運動是個很好的飲品選擇
4. 《黑社會2以和為貴》里的一個情節沒看懂,誰看懂了幫解釋一…
具體出紕漏的部分沒有交代,電影交代的劇情是,開會的時候,一個老者說,自己的賭場被警察端了,看賭場的小弟被抓入獄,探監的時候這個小弟交代了戴眼鏡的長發男是卧底。
還有就是劇中的和社會採用了君主統治的方法,也就是這個長發男一旦有了嫌疑,即使沒有確切的證據,只要他不是重要人物,就會被殺,所以這個長發男一上船就被裝進麻袋沉江了。
創作背景:
《黑社會2:以和為貴》是由杜琪峰執導,古天樂、任達華、張家輝、林家棟等演員聯合主演的一部黑幫香港電影,是《黑社會》的續集。
影片講述的是想脫離黑社會的主人公古天樂,被迫捲入了與幫派兄弟間的「龍頭老大」之爭的故事。本片於2006年4月28號在香港上映,5月受邀戛納電影節展映。
5. 求老電影四國領導人在開會.德國人去刺殺他們但沒有成功
德黑蘭43年 Тегеран-43
《德黑蘭43年》是一部二戰題材的影片,1980年由俄法瑞(士)三國合拍,片中幾乎運用了所有的電影語言,堪稱經典中的經典,1981年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獎。導演是前蘇聯的阿·阿洛夫和弗·納鳥莫夫,法國影星阿蘭德隆領銜主演。1988年由央視譯制並播放過該片。
影片以真實歷史為背景,以跨時空的手法記述1943年羅斯福、邱吉爾和斯大林三巨頭在德黑蘭會晤期間,德國特工策劃的暗殺計劃被以安德列為首的蘇聯情報人員及時發現而遭失敗,然而協助安德列粉碎暗殺陰謀的瑪莉卻在35年後在法國被神秘殺害...
影片題材宏大卻無跌宕起伏的情節,蘇德特工鬥智斗勇的主線始終是淡淡地展開,沒有美國好萊烏大片的矯柔造作和嘩眾取寵。但同時導演卻運用各種手法渲染男女主人公悲劇性愛情,使影片透著一股凝重的傷感,給人強烈的壓迫感
6. 凌子的拍攝過程
《原野》既是名著卻又遭到過批判
凌子說,在拍攝過程中他們十分謹慎。「當時拍劉曉慶和楊在葆的一段幽會的戲。導演組在現場開會,討論怎麼表現兩個人親熱過。有人說劉曉慶的兩個扣子都解開,有人說不行。最後定的是只解開第一個扣子,再把領子拉大一點。」《原野》副導演黃嘉明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
影片從1979年10月開機,到12月殺青,歷時3個月,最終花費23萬人民幣。「當時不讓我對外說是20多萬,對外要說是大製作。」凌子大笑道。
影片拍攝完成後
凌子再次邀請曹禺看片。再三邀請之後,曹禺來到北影廠觀看了尚未音畫合成的樣片。「看完之後老頭非常高興。他把能請的朋友都請去看,在北影廠連續看了7遍。」凌子說。
後來,曹禺還在家中宴請《原野》劇組人員。席間,曹禺對凌子說,「我跟你說吧,當時我不知道你這個葉大小姐要干什麼。我這個《原野》已經給批了一遍了,已經壓箱底不敢吭氣了。你又要拿出來演一演,回頭給我抖落出來又要批判一遍。所以我不敢問這個事情,也沒法阻止你們。」
凌子問曹禺先生,「那您看了之後,覺得有沒有失掉原意?」曹禺說,「更凝練了,比原作好。」
只能外銷 禁止內銷
正片完成之後,吳江請中新社主管領導、時任國務院僑辦主任的廖承志前來看片。廖承志當場指示,這個片子要拿到國外去參加電影節。
凌子回憶
「當時廖公說,香港人對洋人的評價特別在乎,如果在外頭任何一個電影節有一點響動,再回到香港就大不一樣了。」當時,中國新聞社主要對港澳發布消息,所以港人是這部電影重要的觀眾群之一。
1980年,香港電影界人士榮念增看到這部影片的拷貝,並向威尼斯電影節亞洲選片人馬克·穆勒做了推薦。馬克·穆勒是現任威尼斯電影節主席,他是國際電影圈裡大名鼎鼎的「中國通」,曾多次把中國電影推向世界。當時,馬克·穆勒來到中國,在電影局待了一個星期,看完13個電影廠呈送的全部影片,都沒選中,最後決定將中新社立項拍攝的《原野》送去參賽。
為出國參賽,影片要送到日本東洋顯像所進行後期製作。攝制組派攝影師羅丹赴日辦理。臨行前,羅丹從單位借了一提包的日元。「當時沒有信用卡和旅行支票,羅丹就抱著那包錢去的日本。而且走到哪都抱著那個包。」凌子說。
一切就緒
凌子回憶說,就在簽證全部辦理完畢准備前往威尼斯的時候,演職人員突然接到電影局通知:禁止前往威尼斯,理由是這部片子不能代表中國。因為凌子的工作單位是中新社,電影局無權干涉,因此只有她一人出席了1981年的威尼斯電影節。
凌子至今還記得,電影節上,她一進餐廳,演奏人員就彈起日本歌曲。「他們都以為我是日本人,」《原野》是第一部中國大陸生產的入圍參賽電影。
《原野》最終獲得那一屆威尼斯電影節世界最優秀影片推薦榮譽獎。
回國之後
按照正常流程,《原野》開始進入審查和公演事宜。但得到的答復卻是,此片只能外銷,禁止內銷。「就是不讓演。電影局說中新社是對外的,所以國內不能演。」凌子說。後來,因電影局稱此部電影不能代表中國,也因這電影不允許在國內放映,凌子在圈內得了一個綽號:「外國導演」。
據凌子回憶,當時有關部門請工會、共青團、婦聯開了個座談會,結論是男女主人公亂搞男女關系,教唆犯罪,宣揚有婦之夫通姦和宣揚暴力復仇。凌子記得,為了爭取能在國內上映,廖承志打電話給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司徒慧敏,「兩人在電話里都吵起來了 」,但結果仍是,只能外銷,不能內銷。
一時間,關於《原野》的傳聞四起。有說影片中有劉曉慶的裸戲,而且電影分為國內國外兩個版本。影片主演劉曉慶在其回憶錄《路程》中寫道,「傳我拍了床上的裸體鏡頭,後來據說竟然出現在國內的《大參考》上。」
7. 第6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大獎頒出
2012年5月27日,第6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奧地利導演邁克爾·哈內克憑借探討老年人的愛情與生存的電影《愛》摘下金棕櫚,距離他上次憑借《白絲帶》獲此獎項僅隔3年。最佳導演獎頒給墨西哥導演卡洛斯·雷加達斯,大熱的丹麥男演員麥德斯·米德爾森憑借《獵殺》中的出色表演稱帝,而羅馬尼亞電影《群山外》的兩個女主角克里斯蒂娜·弗羅托與考斯米娜·斯塔坦雙雙封後,此片的導演兼編劇克里斯蒂安·蒙吉還獲得了最佳編劇獎。 獎項 獲獎者 國別 最佳影片獎 邁克爾·哈內克《愛》 法/德/奧地利 評委會特別獎 肯·洛奇《天使的一份》 英/法 評委會大獎 馬提歐·加洛尼《真人秀》 義大利 最佳導演獎 卡洛斯·雷加達斯《光之後》 墨/法/荷 最佳男演員獎 麥斯·米科爾森《狩獵》 丹麥 最佳女演員獎 考斯米娜·斯特拉坦、克里斯蒂娜·弗羅托《越過群山》 羅馬尼亞 最佳編劇獎 《越過群山》 羅馬尼亞 金攝影機最佳處女作獎 《南方的野獸》 美國 最佳短片獎 《沉默》 土耳其 最佳影片 導演:米歇爾·弗蘭克 墨西哥 「一種關注」評審團特別卓越獎 《薩拉熱窩的孩子》導演:艾達·貝基克 德國/法國/土耳其 評審團特別獎 《難忘之夜》 法國 「一種關注」最佳女演員獎 蘇珊·克萊芒
艾米莉·德凱恩 加拿大
比利時
其他獎項
2012年2月25日,美國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法國巴黎提前被授予了戛納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2012年4月22日,河瀨直美。 四年兩座金棕櫚 哈內克笑看戛納
2012年的競賽片口味奇突,幾乎每場影片的放映都是掌聲與鼾聲共生,有淚灑當場的,同時就會有憤怒離席的,就連英文場刊《screen》和法語場刊《Le film Francais》的評分中,幾乎隨便一部什麼競賽片,你都可以在評分中同時看到沮喪的哭臉(零分)以及金棕櫚葉子(滿分)。評審團主席南尼·莫瑞蒂在記者會上透露,這次沒有任何一個獎項是全票通過的。事實上,一直到頒獎典禮前的下午,評審團還在不停的開會,為最後的結果做權衡。
墨西哥導演爆冷 影帝歸屬無懸念
墨西哥導演卡洛斯·雷加達斯憑借《柳暗花明》爆冷摘得最佳導演獎。根據導演自述,該片的主題為「感覺、記憶、夢想,是我所希望和恐懼的一切以及我現實生活的真相」。在映後的記者會上,有記者問他你這個片子講的是個什麼故事?他答「你看過這個電影了,有所感覺,有所想,這就夠了,至於講什麼故事是不重要的。」由於該片實驗性質極強,場刊評分不高,場內外爭議極大,但是在鼓勵創新鼓勵個性的戛納電影節,他的獲獎並不意外。
表演獎項的歸屬堪稱一熱一冷,大熱的丹麥男演員麥德斯·米德爾森憑借《狩獵》中的出色表演稱帝,為他頒獎的是我們熟悉的中國女演員鞏俐。
好萊塢顆粒無收 華語電影華麗打醬油
頒獎結果一定令美國影迷失望透頂,七部華麗大作,包括開幕影片《月升王國》,大衛·柯南伯格的《大都會》以及布拉德·皮特的《溫柔殺戮》在內都只是為紅毯增加了點星光和粉絲的尖叫聲,畢竟是有羅伯特·帕丁森和斯圖爾特等青春明星撐場,戛納才不至於完全服務於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但是在獎項歸屬的問題上,美國電影遭到了一貫的冷遇,不知道他們會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評委會成員美國金牌編劇亞歷山大·佩恩就遭受了這樣的質詢,「那麼多,七部美國片幹嘛沒獲獎?佩恩,你還好意思回美國嗎?」
而華語電影則是另外一種尷尬,成龍、鞏俐這樣中國面孔,范冰冰、李冰冰那種只在紅毯上有建樹的符號,楊冪馮紹峰這樣的愣頭青,中國電影在本次戛納電影節可謂打了一瓶又一瓶華麗的醬油,雖有婁燁《浮城謎事》入圍「一種關注」單元,但終究空手而回,都不及韓國導演林常樹和洪尚秀的兩部小片在主競賽單元引人矚目,如果不是戛納的老朋友鞏俐一身白裙為影帝加冕,可能本屆戛納電影節對於中國觀眾來說,真的可能只是一場遙遠而華麗的夢。
8. 我過有法律規定兩會只能在北京開嗎我覺得完全可以通過招標選擇開會地點
我國對於兩會的召開地點沒有法律上的規定,只是約定俗成在北京。樓主的這個想法也不能說是一無是處,對於擴大地方影響也有好處。
9. 迷鎮兇案劇情解析
《迷鎮兇案》是一部種族歧視題材的電影。
接下來,迷鎮的全體居民將動用種種惡劣的手段意欲趕走黑皮膚的一家三口,唯獨尼基一家,始終與黑人夫婦站在一起……。後來尼基家來了劫匪,他們將尼基的爸爸加德納、尼基的媽媽羅絲、尼基的阿姨瑪格麗特以及尼基綁在椅子上。
劫匪用迷葯迷倒尼基家的4個人結束這一次劫案時,我更看不出劫匪之一將浸有葯物的毛巾捂住羅絲的口鼻時要特別啰嗦幾句的道理。事後,尼基和爸爸、阿姨恢復如常,唯有媽媽羅絲,再也沒有醒過來——這也沒有什麼可意外的,因為,車禍以後羅絲已經體弱多病了多時,所以才把妹妹瑪格麗特請到家裡來照顧丈夫和兒子。
迷鎮的居民去鎮政府請願、聚眾鬧事、放火燒宅子……,企圖以此趕走剛剛搬來的黑人一家,只是《迷鎮兇案》的迷障,科恩兄弟更感興趣的,是1950年代的美國,像迷鎮這樣的小鎮,存在著比種族歧視更幽暗的社會現狀,這樣解讀的話,你就知道這部電影的最終講的是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