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大藝術電影節以及它們的最高獎項是什麼
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1、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康城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最高獎項為「金棕櫚獎」。
最高獎項為「金獅獎」。
⑵ 全球最權威的電影獎排行
1、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所發起的電影獎項,第一屆為1929年,主要是用來鼓勵優秀電影的發展和表彰行業的成就,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非常之大。
不少華人也曾在這個舞台上獲獎,比如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成龍更是在2016年獲得了奧斯卡的終身成就獎。
2、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在影視領域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創辦於1946年,每年五月中旬在法國戛納舉行。戛納電影節以推動世界電影發展為目的,致力於為行業帶來更好的交流平台,也能促進電影行業的良好競爭和發展。
在1993年舉辦的戛納電影節上,華語電影《霸王別姬》獲得了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
3、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為「金熊獎」,於1951年成立,於每年2月在德國柏林舉辦,有著非常高規格的藝術水準,也很好的促進了世界電影工作者之間的友好交流,以及提升藝術水平。
華人在此獲獎的次數也非常之多,比如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我的父親母親》、《英雄》,以及李安導演的《喜宴》、《理智與情感》等等。
4、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獎項為「金獅獎」,在國際影壇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有著「國際電影節之父」的稱號。威尼斯電影節不僅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這里也誕生了許多的電影大師,華語電影在這里獲得的榮譽也是非常之多的。
5、金球獎
金球獎是美國的一個電影與電視獎項,以正式晚宴的方式舉行,舉辦方是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此獎從1944年起,每年舉辦一次。一般認為此獎是美國影視界第3重要的獎項:第1是電影界的奧斯卡金像獎,第2是電視界的艾美獎。
⑶ 世界上比較著名的電影節都有哪些分別在哪個國家
1.歐洲三大電影節
(1)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最高獎是「金獅獎」。
(2)戛納國際電影節創立於l939年。最初是為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而創辦,最高獎是「金棕櫚獎」。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是第一部「金棕櫚獎」華語電影。
(3)柏林國際電影節創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最高獎是「金熊獎」。l998年張藝謀《紅高粱》獲第38屆最佳影片「金熊獎」,是首部「金熊獎」華語電影。
2.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
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是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稱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主要項目有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
⑷ 世界上有哪些舉足輕重的電影節
有: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1、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柏林電影節把自己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最高獎為「金熊獎」。
2、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9年,最初是為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如今已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又因大海(Sea)、美女(Sex)和陽光(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3、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最高獎為「金獅獎」。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在30年代至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每年8月至9月(8月30日-9月9日前後)於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行舉辦。
(4)電影節比較擴展閱讀:
1、電影節其實就是一扇窗戶,打開這扇窗戶,世界就在眼前。每年的電影節是整個娛樂圈的盛事,電影節隨著時代的發展早已跨越了單一的電影元素,參加電影節的意義也非同凡響,電影界雜糅了工業、藝術、文化和商業等領域,構成一個以新理念為主導的多元化電影盛宴。
2、電影節是電影人參與的流動的盛宴,名與利的舞會,參加電影節的意義在於你可以開拓眼界,見識到不一樣的世界,參加電影節的意義在於美好的交流。
3、電影節的開放會使整個娛樂圈大放異彩,把握住電影節這個商機,為商家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在電視上的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⑸ 歐洲三大電影節各自特點是什麼 ,他們選片品味有何區別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電影節,每年八月至九月在麗都島舉行。最高榮譽獎是金獅獎,聚焦於各國電影實驗者。威尼斯電影節的宗旨是為嚴肅的藝術服務,由此可見他們的態度有多麼認真了。威尼斯電影節支持創新,對於那些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是大大支持的。從上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孕育了很多世界電影大師。
其實這三大電影節的品味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他們的宗旨是不一樣的。他們沒有地域限制,入圍電影、導演、演員都可以來自世界各地。三大電影節雖然初衷不同,但是他們都不看重高關注度、高知名度、高票房,個性和創新是他們的口味。這一點奧斯卡電影節就不同了,它比較看重商業和政治因素。
⑹ 世界各大電影節的區別
唔,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比較大型的有法國戛納,主要側重藝術類的影片或者特別出位的片子,一些剛出道的導演一般喜歡把自己的一些實驗作品拿來參展,藉此揚名。
德國柏林電影節,喜歡把大獎發給政治性比較強的電影,好多電影那叫一個枯燥乏味,金熊還就喜歡發給那樣的,而且喜歡發給拿種族blablabla說事的。
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和戛納的風格很相似,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電影節,值得一說的是比較青睞中國電影。
美國聖丹斯電影節:獨立電影的天堂,發現小成本獨立製作電影,比如當年的《陽光小美女》。
中國上海電影節:這個不多說了吧……你懂的。
暫時就想起來這么多……
⑺ 歐洲三大電影節哪個含金量最高
威尼斯電影節:
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威尼斯電影節有自己獨特的傳統:它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創新,就能夠被電影節所接納。該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而評判標准很純粹:藝術性。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旨在展示和提高那些在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的質量。如今已經成為世界最有聲望的天才電影集合地。強大的媒體宣傳確保入選作品可立即向世界觀眾推介。
柏林電影節:
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 ,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⑻ 有哪些比較出名的電影節
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大約共有200多種電影節。但為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合會所承認的一級電影節只有6個:威尼斯、戛納、西柏林、印度(又稱新德里)、莫斯科和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其中,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性的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每兩年舉行一次,每屆都有宗旨口號。最高獎是「金獅獎」和「銀獅獎」。
戛納電影節每年5月舉行。各國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美術片均可報名參加比賽。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西柏林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其特點是商業性較強。獎品是「金熊獎」、「銀熊獎」。
印度國際電影節不定期舉辦。獎品有金孔雀獎、銀孔雀獎及銅孔雀獎。
莫斯科電影節兩年一次。比賽分故事片、兒童片和短片三組進行。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每兩年舉行一次。最高獎是水晶地球儀獎。
上述6個電影節都具有新鮮感和權威性,凡參加過其他比賽性電影節的影片,是不能參加這6個電影節的。
另外,還有一些屬於專門性的電影節,如南斯拉夫的科學幻想電影節、義大利的教育電影節、法國昂西的動畫片電影節、德國奧伯崇森的短片電影節等。
威尼斯電影節每兩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為期兩周。開始於1932年8月6日。它的創立宗旨是想把電影藝術提高到與其他藝術同等的水平。
中國自1971年開始選送影片參加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⑼ 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電影節是什麼
柏林國際電影節:
愷撒電影獎: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吧勒達西尼 愷撒命名(因愷撒獎座由他設計)。始於一九七六年,每年一屆。首屆設十三個單項獎,即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一九八二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獎。一九八四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於每年的七月五日至十五日舉行。一九四六年第一屆至一九四九年第四屆在捷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一九五零年起改在療病地卡羅維法利舉行。一九五八年以前,除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一九五九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六、七月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一九四八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創辦於一九五九年,兩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七月舉行。一九七九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六十周年,改為八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名稱為「聖 喬治獎」,靠政府撥款。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活動項目有:一由三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二舉行會外演映和專場演映;三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四舉辦回顧展;五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七七年,於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美洲大獎」。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一九九五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一九三四年舉辦第二屆後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恢復舉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 「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電影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二戰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 聖 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創辦於一九五三年,於每年的9月21-30日舉行,最高獎為「金貝殼獎」。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 吉訶德獎等。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八五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另一說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來沒有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的新內容的影片。
英國電影學院大獎(BAFTA):
在英國的地位等同於好萊塢的「奧斯卡」,故此亦被稱為「英國奧斯卡」地位同樣崇高。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一九七五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等。第二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三屆增設聯合國獎。第六屆增設最佳英國男女演員、最佳外國男女演員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等五項。第八屆增設最佳動畫片、最佳電影劇作(英國)兩項獎。第十三屆增設最佳短片獎。第十七屆增設最佳英國片攝影獎。第十八屆增設了最佳英國片藝術指導、最佳英國片服裝設計兩項獎。第二十由增設最佳英國片剪輯獎。第二十二屆增設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電影和電視分開授獎,一九六八年起,每屆同時授獎。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得提名,獎項敢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類似。
歐洲電影獎: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其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行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開羅國際電影節:
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於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奧斯卡金像獎:
一九二七年五月四日,當時美國電影界的三十六位領導人在一次集會上發起組織一個以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為宗旨的非贏利團體。這就是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的前身。電影屆領導人梅耶建議學院用頒獎的方式,為正在繁榮和發展中的電影業帶來了聲望和榮譽的人頒獎,於是產生了學院獎,選定了二十四歲的雕塑家喬治 斯坦利創作的鍍金雕像偢獎品,因為塑像為金色,故稱金像獎。首屆頒發儀式是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六日在好萊塢羅斯福飯店舉行。當時 ,這項活動只限於電影界內部,報道與金像獎有關的活動也只有當地的《洛杉磯時報》。一九三一年第四頭昏腦脹授獎時,該學院圖書館的管理員瑪格麗特 赫利奇看到金像,無意中說了句:「這個人像,使我想起了我的叔父。」原來,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戲劇家奧斯卡 沃爾德。她說的那句話,恰好被一群記者聽到,於是就被廣泛宣揚出去,人們便不約而同地把這座獎稱為「奧斯卡」。瑪格麗特 赫利奇後來成為該學院的副院長。一九三四年,洛杉磯廣播電台首次對奧斯卡頒獎儀式作了一個小時的實況廣播,在美國引起了轟動,人們把這次實況轉播稱為奧斯
⑽ 奧斯卡金像獎和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還有威尼斯電影節有什麼區別
國籍不同。
奧斯卡主要是頒獎給好電影,奧斯卡在電影藝術成就方面是最高的。柏林電影節則同過影片展播的形式,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
戛納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柏林國際電影節(德語: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稱Berlinale),和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並列為世界三大藝術電電影節之一,最高獎項是「金熊獎」。
柏林電影節也是各大傳媒的盛事,每年大約有15,000名的專業參與人員,其中來自世界76個不同國家的記者多達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舉行的第54屆柏林電影節參展影片有3,117部。
威尼斯電影節,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