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紐約電影節

紐約電影節

發布時間:2022-04-16 04:46:28

⑴ 國際上各種電影節、影展及其舉辦時間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份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份,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份,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份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評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巴勒達西尼·凱撒命名(因凱撒獎獎座由他設計)。始於1976年,每年一屆。首屆設13個單項獎,即最佳法國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1982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作獎。1984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球獎共設有24個獎項,金球獎的被提名者名單通常是在聖誕節前公布,頒獎晚會則選在一月中旬舉行。金球獎頒獎晚會的舉辦地點曾多次變動,不過近幾年似乎已經固定在貝弗利山的希爾頓飯店。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近十幾年來二者結果的對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美國電影學會獎(AFI Awards) 美國電影協會創辦,2002年1月15日頒發第一屆學會獎。簡稱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屆。美國電影學會1996年為慶祝電影誕生一百年,舉辦了美國影史百大經典電影的票選活動,博得良好口碑,因此之後每年都針對不同主題舉辦盛大票選,2001年起更設立了年度十大美國電影,表揚這十部電影的幕前幕後所有主要電影工作者,不細分獎項,皆大歡喜。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作為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中歷史最悠久的獎項,國家影評獎歷來被視作奧斯卡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有95年歷史,成員包括電影歷史家及電影藝術系學者等。它的各個獎項是由一個150人的委員會以及12人的審查小組票選產生。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美國奧斯卡的風向標之一。

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始自1975年,與紐約影評人協會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稱之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創始人是當時任洛杉磯時報影評人的查理卓別林和自由撰稿人魯斯巴切勒。目前,該協會擁有53名會員,涵蓋洛城當地報紙、雜志、電台、電視頻道的有名影評人,是所有影評人協會中會員成分最廣泛的。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從來不像紐約同行們一樣標榜品味,該獎根本無懼於選擇那些票房巨片,同時也願意肯定那些藝術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評獎外,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成員還積極參與電影相關事物當中。在過去三十多年來,該協會曾資助和舉辦了很多電影界的盛事,並捐贈了不少基金給洛城的電影機構,特別是那些涉及到電影資料保護的項目。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金草莓獎(RAZZIE Awards) 由約翰.威爾遜在1981年設立,由「金草莓獎基金會」組織評選,是與奧斯卡唱對台戲、專評好萊塢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員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得獎名單在每年3月24日即奧斯卡頒獎前夜公布。得獎名單有時並非該年度最爛(但多半也好不到哪裡去),而是以〔虧〕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電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會因樹大招風而中獎!每年還故意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天公布得獎名單。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5年成立。專門表揚低成本電影,現今已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界的最高榮譽獎,不容小覷。每年三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創刊於1919年的《電影旬獎》於1924年開始進行年度佳片評選,最初只選出最佳外國電影;1925年起對外國片分藝術片、娛樂片兩類開展評選;1930年起又分「日本現代電影」、「日本古裝電影」、「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 「年度十佳」是戰前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隨著戰後電影繁榮時期的到來,電影旬報年度評選項目越來越多,漸趨「奧斯卡化」,分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員等,並擴大了讀者參與程度,上述獎項,由讀者同樣選出一遍。

Internet電影獎(internet movie awards) 參與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線電影獎項,所有獲獎電影無一例外是好萊塢大製作。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76年,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四世國王的王後娜妃蒂蒂命名,娜妃蒂蒂以美貌聞名,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娜妃蒂蒂金像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紀錄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國際電影節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為「世界電影節」。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的活動內容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並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⑵ 美國紐約電影節的主旨

該綜合性國際電影節之主旨是對世界各地優秀電影的藝術成就給予正確評價,加強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的經驗交流,發現新人才,獎勵有價值的新影片,促使這些新影片在電影院作商業性的發行放映。

⑶ 以下電影節各在哪裡舉辦,頒發的獎項叫什麼(急急急!)

1,柏林國際電影節,地點當然在德國柏林,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
2,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上海,金爵獎獎項:金爵最佳影片獎(獎給製片人),評委會大獎(獎給最具創意的影片),最佳導演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獎給攝影導演),最佳音樂獎(獎給作曲)。亞洲新人獎獎項:亞洲新人最佳影片獎(獎給製片人),亞洲新人最佳導演獎(獎給導演)。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新增獎 項:觀眾評獎。
3,戛納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4,蒙特利爾電影節,加拿大蒙特利爾市,故事片設美洲大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短片設蒙特利爾大獎、評委會特別獎。此外還有鼓勵獎、國際評論獎、加拿大航空獎等。
5,紐約電影節,美國紐約,號稱最前衛的電影展,它是全球重要電影節的尾聲,該綜合性國際電影節之主旨是對世界各地優秀電影的藝術成就給予正確評價,加強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的經驗交流,發現新人才,獎勵有價值的新影片,促使這些新影片在電影院作商業性的發行放映。按章程規定,電影節不舉行比賽,也不發獎。1996年開始紐約電影節開辟了一個電影前衛短片展,專門放映最新的先鋒派電影,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前衛短片展。
6,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瑞典斯德哥爾摩,以求新求異為選片宗旨,力求將電影節打造成電影界新秀與觀眾和評論家交流的平台。電影節評委規定角逐電影節最高獎銅馬獎的參賽片導演最多隻執導過3部作品,以鼓勵各國電影新秀嶄露頭角。獎項分別為Bronze Horse for best film(最佳電影銅馬獎), Aluminium Horses for best actor(最佳男演員鋁馬獎), best actress(最佳女演員), best cinematography(最佳電影技術), best screenplay(最佳劇本), first feature(最佳情節片)等。
7,台灣金馬電影節,台灣台北,金馬獎華語影片競賽,包括劇情片、短片、紀錄片及動畫片等影片獎項;個人獎項則有導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新人獎、原著劇本、改編劇本、攝影、視覺特效、美術設計、造型設計、動作指導、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影歌曲、剪輯、音效等;特別獎項為評審團大獎、評審團特別獎;非正式競賽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8,芝加哥國際電影節,美國芝加哥,獎項分別是:芝加哥紀錄片至尊大獎(CHICAGO DOC GRAND PRIX),芝加哥紀錄片至尊大獎評委會特別獎(CHICAGO DOC GRAND PRIX JURY SPECIAL PRIZE),榮譽獎(HONORABLE MENTION),芝加哥記錄短片至尊大獎(CHICAGO DOC SHORT FILM GRAND PRIX),阿里—博則那·最因創意獎(ARIE & BOZENA ZWEIG INNOVATION AWARD),那塔莎·艾薩克電影術大獎(NATASHA ISAACS CINEMATOGRAPHY AWARD),芝加哥紀錄片觀眾最喜愛獎(CHICAGO DOC AUDIENCE AWARD),芝加哥紀錄片人道主義獎(CHIXAGO DOC HUMANITARIAN AWARD ),評委會主席獎(PRESIDENT'S JURY AWARD),芝加哥紀錄片天空獎(CHICAGO DOC SKY IS THE LIMIT PRODUCTION AWARD),JUSTYNA & THOMAS ROSZAK「我們世界的孩子」兒童紀錄片獎(OUR KIDS OF THE WORLD AWARD),芝加哥經典紀錄片獎(CHICAGO DOC CLASSIC AWARD),影評人獎(FILM CRITICS' AWARD),國際傳媒獎(INTERNATIONAL PRESS & PROGRAMMERS AWARD),「發現之眼」新人獎(DISCOVERING EYE AWARD)。

⑷ 美國大片《小丑》在北美的口碑怎麼樣

小丑在北美的口碑非常好,雖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認為這有可能會煽動暴力,但是更多的人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的。畢竟從它上映之後就打破了多項票房紀錄就可知一二。

小丑是一部美國大片,在北美剛剛上映就引發了人們的強烈喜愛。當然了,肯定也有些人對裡面的一些情節不是很滿意,認為在傳播暴力。但是更多的人認為不能將一個任何事情都可以觸發的如此混亂的世界歸咎於一部電影。畢竟這是一個虛構世界中虛構人物的電影,希望人們能夠接受他的真實面。

⑸ 《愛爾蘭人(2019)》百度網盤無刪減完整版在線觀看,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XZfWG1WDzRso45EBCHftKg


提取碼: stta
《愛爾蘭人》
導演: 馬丁·斯科塞斯
編劇: 查爾斯·布蘭特、斯蒂文·澤里安
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喬·佩西、安娜·帕奎因、傑西·普萊蒙、哈威·凱特爾、斯蒂芬·格拉漢姆、鮑比·坎納瓦爾、傑克·休斯頓、阿萊卡薩·帕拉迪諾、凱瑟琳·納杜奇、多米尼克·隆巴多茲、雷·羅馬諾、塞巴斯蒂安·馬尼斯科、傑克·霍夫曼、保羅·本-維克托、斯蒂芬妮·庫爾特祖巴、莎倫·菲弗、路易斯·坎瑟米、茵迪亞·恩能加、J.C.麥肯澤、巴里·普賴默斯、吉姆·諾頓、蓋里·巴薩拉巴、瑪格麗特·安妮·佛羅倫斯、約翰·斯庫蒂、約翰·塞納迭姆博、大衛·阿隆·貝克、桃樂絲·麥卡錫、凱文·凱恩、加里·帕斯托雷、約瑟夫·羅素、凱文·奧羅克、娜塔莎·羅曼諾娃、傑里米·盧克、凱莉·P·威廉姆斯、詹妮弗·馬奇、保羅·鮑格才、蒂姆·聶夫、斯蒂芬·梅爾勒、克雷格·文森特、比利·史密斯、布萊斯·科里根、斯泰西·愛麗絲·科恩、吉諾·卡法雷利、拉里·羅曼諾、羅伯特·富納羅、維羅妮卡·阿利奇諾、克勞黛特·拉利、詹姆斯·洛林茲、阿什莉·諾斯、肯·斯拉迪克、帕特里克·加洛
類型: 劇情、傳記、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義大利語、拉丁語、西班牙語、德語
上映日期: 2019-09-27(紐約電影節)、2019-11-01(美國點映)、2019-11-27(美國網路)
片長: 209分鍾
又名: 愛爾蘭殺手(港)、聽說你刷房子了、I Heard You Paint Houses
《愛爾蘭人》為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傳奇巨制,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和喬·佩西主演。通過二戰老兵弗蘭克·希蘭的視角,講述了戰後美國有組織犯罪的故事。弗蘭克·希蘭是一名騙子和殺手,曾經在 20 世紀最惡名昭彰的人物身邊工作。該電影跨越數十年,記錄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懸案之一,即傳奇工會領袖吉米·霍法失蹤案,以宏大的故事之旅,展現有組織犯罪的隱秘通道:其內部運作、仇敵以及與主流政治的瓜葛。

⑹ 紐約中國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亞洲最受歡迎藝人獎:韓庚、王寶強
亞洲傑出藝人獎:徐若瑄、秦海璐
亞洲傑出導演獎:程小東、高曉松
亞洲新銳導演獎:江濤 亞洲傑出藝人獎:郭富城、吳君如、朱時茂
亞洲受歡迎藝人獎:王珞丹、郭濤和方青卓
亞洲傑出導演獎:張楊 亞洲傑出貢獻藝人獎:趙薇、吳秀波、甄子丹、楊千嬅

⑺ 埃羅爾·莫里斯的個人經歷

1948年2月5日出生於紐約的Hewlett,兩歲時父親心臟病發作去世,畢業於朱利亞音樂學院的母親是一名音樂教師,她獨自將幾個兒子撫養長大。十年級時,莫里斯被佛蒙特州的寄宿學校thePutneySchool錄取就讀。在那裡他開始學習大提琴,並花了整整一個夏天呆在法國,拜在大名鼎鼎的NadiaBoulanger門下學習音樂。Nadia當時是現代派音樂家菲利普·格拉斯的老師,格拉斯後來也為莫里斯的幾部電影配了樂,包括《細細的藍線》、《時間簡史》和《戰爭迷霧》。《紐約客》雜志的作家MarkSinger是這樣描述少年時代的莫里斯的,「他熱愛《綠野仙蹤》系列小說,將大把的時間耗在了電視機前,疼愛他的姑媽也會定期帶他去做周六晨禱,雖然姑媽人不是太正常。正是在姑媽那兒,莫里斯看了一些經典恐怖片,比如《ThisIslandEarth》和《黑湖妖譚》,三十年後重看,這些電影似乎仍然能夠嚇倒他 莫里斯後來去了UniversityofWisconsin-Madison大學就讀,1969年以歷史學學士畢業。畢業初莫里斯做過幾份短期工作,先是有線電視推銷員,而後又做過論文寫手。他申請學校的路子是非正統的-「登門拜訪以求錄取」。申請牛津和哈佛失敗後,莫里斯終於靠著嘴皮子扣開了普林斯頓的大門。在那兒莫里斯主修的是科學史,照他自己的說法就是」沒有任何背景知識「。對於所研究的物理學史,莫里斯感到枯燥乏味,必修課的成績也很不理想。再加上與自己的導師關系敵對。1972年莫里斯離開了普林斯頓,來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哲學博士學位。到了伯克利,莫里斯再度發現自己一點兒都不適合這門學科,他後來說道:」伯克利就是個老學究的世界,這一點真是令人震驚。我花了兩三年的時間主修哲學,感覺糟透了「。在那兒,他成了學校里太平洋電影資料館的常客。當時的館長TomLuddy日後回憶道:」他是個黑色電影的大影迷。他總是抱怨我們那兒放的不是正宗黑色電影,所以我就激他來編寫節目單。自那以後,他就養成了偷偷溜進去看電影事後卻予以否認的習慣。我告訴他哪怕是溜進去至少也該有種承認看過電影吧」。對學業徹底失去興趣後,莫里斯於1975年走訪了威斯康星州的小鎮Plainfield。在那裡,他對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EdGein( 《驚魂記》 、 《德州鏈鋸狂殺人》 、 《沉默的羔羊》等電影的靈感源泉)舉行了多次采訪。而後他和德國導演沃納·赫爾佐格(二者由TomLuddy牽線結識)相約,准備於當年夏天回到Plainfield,將Gein母親的墳墓偷挖開來,以驗證二人所持Gein已將母親屍體私自掘出的論斷是否正確。赫爾佐格如期而至,莫里斯卻毀了約沒有過來,赫爾佐格也就沒把墳墓挖開。莫里斯後來又重回了Plainfield,這次呆了足有一年之久,累積了數百小時的采訪素材。他的目的是拍成一部電影(起名叫DiggingupthePast)或是著書出版,但這個關於EdGein的計劃最終並未完成。76年夏天,赫爾佐格再次來到Plainfield,為他的電影《史楚錫流浪記》拍些外景鏡頭。拍攝結束後,赫爾佐格遞給了莫里斯一個裝滿現金的信封。莫里斯徑直走到汽車旅館的窗邊,把信封直接扔到了窗外的停車場里。赫爾佐格出去把錢檢了回來,又交給了莫里斯,嘴上補充了一句「請別再這么做了」。莫里斯收下了這兩千塊錢,籍此去了一趟佛羅里達州的Vernon鎮。Vernon鎮被人戲稱為「殘肢城」,因為那兒的居民有著一種極為病態的保險詐騙嗜好, 他們會故意切下自己的手腳,以此來獲取保險賠償金。」在他們的』殘肢『等級里,最崇高、最劃算的自我犧牲就是放棄一隻左手和一條右腿,這樣子『事後,你還留有一手寫支票,一腳踩凱迪拉克的油缸踏板」。後來莫里斯的第二部電影《弗農,佛羅里達》就是以該鎮命了名,由於在調查過程中收到了死亡威脅-鎮民生怕把戲被揭穿,他沒能如願講述「殘肢城」的故事,最終掉轉矛頭,將內容聚集在了小鎮居民的其他特性上。 在Vernon鎮呆了兩周後,莫里斯回到了伯克利,開始創作一個叫「殘肢城」的劇情片本子。幾個月的徒勞無功後,莫里斯碰巧在《SanFranciscoChronicle》報上讀到了一篇文章「450隻死寵物向納帕谷進發」,他立即啟程前往納帕谷,在那兒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天國之門》。莫里斯一度對能否完成這部電影感到過猶疑不決,為了激勵他,赫爾佐格使了個激將法,和他打賭只要能完成電影,赫爾佐格會把自己的鞋煮來吃掉。1978年,在電影舉行了首映後,赫爾佐格當著眾人的面吃掉了自己的鞋子,這一舉動也被導演LesBlank記錄下來,剪成了一部叫做《赫爾佐格吃鞋》的短片。
1981年春,《天國之門》得以限量公映,影評人羅傑·埃伯特對該片推崇備至且熱情持續至今,將其列入了個人影史十佳榜單。莫里斯於79和80年先後兩次重訪Vernon,並在鎮上租了間寓所,對鎮民進行了大量的采訪。《弗農·佛羅里達》首映於1981年的紐約電影節, 《新聞周刊》稱之為「一部如其主題一般古怪、神秘,卻又相當難忘的電影」。這部電影就和《天國之門》一樣,為差勁的發行所累,沒有得到更廣泛的關注。
在完成《弗農·佛羅里達》後, 莫里斯為接下來的項目尋找投資均以失敗告終。先是一個叫「路」的項目,講的是一個愚公移山式的故事-一個男子試圖建造一條橫穿明尼蘇達州北部的州際公路;然後是關於猶他州激光誘導火球發明家RobertGolka的項目;還有個項目聚焦在了賓夕法尼亞的煤鎮Centralia上,小鎮在62年曾遭受一場「無法壓制的地下烈焰」浩劫;到了1983年,莫里斯終於籌資成功,寫了個本子,說的是一對密蘇里兄弟劫匪John和JimPare的故事,二人謀殺了父親和祖母並成功搶劫了五家銀行。莫里斯的點子是這樣的:「大的連環銀行劫案總是發生在動盪的時代背景下。邦尼和克萊德是非政治的,但也不可能將他們的存在和大蕭條的背景分隔開來;Pare兄弟是非政治的,但也不可能將他們的存在和越戰分隔開來」。莫里斯完成了劇本,希望讓湯姆·維茨和米基·洛克來演這對兄弟,計劃卻最終宣告流產;莫里斯此後又為其他幾個項目寫過本子,包括兩個註定失敗的史蒂芬·金小說改編劇本。 1984年莫里斯與JuliaSheehan結婚。兩人認識沒多久時,莫里斯曾對Julia說過一句:「我嘴上在和一個瘋狂殺手對話,腦子里想著的卻全是你」,話剛說完自己就後悔了,生怕這話聽起來不像他設想的那般受用。但Julia卻是真的受寵若驚:「這是我這輩子聽過最甜蜜的話,這下子是很難再和別的男人交往了」。
1985年,莫里斯對一名達拉斯的精神病醫師JamesGrigson產生了興趣。德克薩斯州的法律規定,要對罪犯處以死刑判決,除陪審團判定有罪外,還須由精神病醫師鑒定確認(如不處死)該罪犯未來還會犯下暴力罪案。Grigson在這行已經幹了十五年,而他給出的鑒定幾乎都是一成不變的-照他的說法就是被告「百分百」還會繼續行凶。這也給Grigson帶來了一個綽號-「死亡醫生」。正是通過Grigson,莫里斯遇到了他下一部電影的主人公-36歲的囚犯RandallDaleAdams。Adams當時正在獄中服刑,他被控於1976年謀殺了達拉斯警官RobertWood,經一審判處死刑,後減為無期徒刑。Adams告訴莫里斯自己是被誣陷的,真正的兇手是DavidHarris,案件發生時他身在現場,並在審訊過程中做了首席證人。因為這個案子和Grigson有關,莫里斯著手開始了調查。起初他並不相信Adams是無辜的,但在閱讀了庭審記錄並和DavidHarris當面交談後,莫里斯的想法有了變化。
當時,莫里斯正靠著做私家偵探維持生計,他所供職的是一家長於華爾街事務的名社。莫里斯將做偵探累積的經驗和個人對謀殺、敘事與認識論的嗜好結合起來,全身心地投入到這檔調查工作中。後來,未經剪輯的訪談中控方證人互相矛盾的說辭被當作證詞,用在了86年的一場人身保護令聽證會上,以決定是否對Adams一案予以重審。訪談中DavidHarris也以婉轉的方式承認是自己殺害了Wood。經過多年的法律程序處理,Adams最終被無罪釋放。雖然聽證會的法官曾公開聲稱「關於那些錄像訪談,可講的東西多得很,但在本法庭前都起不了任何作用」,但民間普遍認為莫里斯的紀錄片《細細的藍線》才是讓Adams出獄的最大動力。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調查,1988年《細細的藍線》上了幾十位影評人的十佳榜單,上榜次數在同年電影中高居第一。影片最終贏取了紐約影評人協會(NewYorkFilmCriticsCircle)和美國影評人協會(NationalSocietyofFilmCritics)的最佳紀錄片獎。盡管廣受好評,片子卻連奧斯卡的提名都沒拿到,原因是學院並不認為《細細的藍線》是部正宗的紀錄片,片中有演員再現兇案現場的段落,而是將該片劃入了「非虛構」類型。這在當時引起了一定的爭議,也讓奧斯卡的提名機制受到了質疑。時至今日,《細細的藍線》仍是影史最受好評的紀錄片之一。
在出獄後不久, Adams起訴了莫里斯。在2000年《試金石》雜志(TheTouchstone)的一篇訪談上,Adams說道「莫里斯先生認為他擁有了我人生故事的獨家版權...因此,在這問題上我有必要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這樁事兒在沒上法庭前就已經私下了結了。莫里斯先生不情願地承認我對自己的人生故事擁有唯一版權。盡管媒體有著這樣那樣的誤導,但我起訴埃羅爾·莫里斯絕不是為了金錢,也沒想過從《細細的藍線》收益中拿到任何好處」。莫里斯從他的角度回憶道「他從牢里出來後,對曾簽下合約轉讓故事版權一事感到非常憤怒,覺得像是我從他身上偷了什麼東西去似的。也許是我錯了,也許只是我體會不到呆了這么久的冤獄是種什麼樣的感覺。從某種意義上說,圍繞合約的整檔子瘋狂事兒是因我和他律師的糾葛而點燃的。這是個長而復雜的故事,但我想只要是有人摻和的事兒,總會有什麼環節產生混亂」。
在紀錄片領域大獲成功後,1991年莫里斯執導了劇情片處女作《TheDarkWind》。因為和執行製片羅伯特·雷德福(RobertRedford)的「藝術分歧」,莫里斯沒等收工就被炒了魷魚。片子上映後票房和口碑雙重慘敗,莫里斯也再未踏入劇情片的圈子。
進入九十年代,莫里斯陸續拍了幾部紀錄片《時間簡史》 、《Fast,Cheap&OutofControl》、《Mr.Death:TheRiseandFallofFredA.Leuchter,Jr.》。他的事業在2004年到達了頂峰,對前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的專訪紀錄片《戰爭迷霧》獲得了2004年奧斯卡的最佳紀錄片獎。2008年4月,莫里斯的新片《標准流程》在美公映。

⑻ 誰知道 天堂的顏色 是哪個國家拍攝的嗎

伊朗 導演:馬基麥吉迪 Majid Majidi( 天堂的孩子,父親) 製片:麥帝卡瑞米Mehdi Karimi 阿里卡里Ali Kalij 攝影:墨罕馬德達弗迪Mohammad Davoudi 配樂:阿里雷扎克韓德里Ali Reza Kohandeirie 剪接:哈山哈山杜斯特Hassan Hassandoost 主演:父親-何塞因馬裘Hossein Mahjub 墨曼-穆森萊米齊尼Mohsen Ramezani 祖母-莎拉米費齊Salame Feizi 蒙特婁影展最佳影片、觀眾票選獎 入圍多倫多影展、紐約影展、倫敦影展、香港電影節 代表伊朗角逐200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⑼ 紐約電影節揭幕影片《愛爾蘭人》首映,大佬聚首,誰是真大佬

當地時間9月27日,2019紐約電影節開幕影片《愛爾蘭人》在林肯中心的愛麗絲塔利音樂廳舉辦首映式,導演、77歲的馬丁·斯科塞斯,主演、79歲的阿爾·帕西諾、76歲的羅伯特·德尼羅、80歲的哈維·凱特爾組成了年度最高齡的首映陣容。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⑽ 美國紐約獨立電影節的介紹

紐約獨立電影節---獨立電影節中重要的一個,始建於1993年,已被界內公認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獨立電影的節日,以「獨立電影的新聲音」而蜚聲世界。

閱讀全文

與紐約電影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上映的電影2017國內 瀏覽:968
深圳民治橫店電影城 瀏覽:15
白象2電影在線觀看泰國 瀏覽:452
印度電影中途唱歌 瀏覽:77
8歲女孩買草葯什麼電影 瀏覽:282
有哪些電影有扔戒指的鏡頭 瀏覽:578
實驗變異美國電影 瀏覽:573
日本電影禁忌在線播放 瀏覽:921
奇門遁甲電影2017是哪部小說 瀏覽:531
斯巴達人電影第一季 瀏覽:62
電腦看電影都會卡死機怎麼處理 瀏覽:422
綠巨人2017電影 瀏覽:484
電影里小孩什麼都吃 瀏覽:320
如何評價美人魚這部電影 瀏覽:203
哪吒這部電影主要內容是什麼 瀏覽:240
鍾楚紅電影大尺度 瀏覽:32
2018秋霞電影網理論成片 瀏覽:500
電腦下載電影mp4格式轉換器 瀏覽:463
關於喪屍的美國電影 瀏覽:43
2017電影保護月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