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佩珀爾幻象」的射線光學原理
佩珀爾幻象:歷史戲法與現代幻象
在19世紀60年代,亨利·德克斯發明了德克斯幻覺效應,利用玻璃和光操控視覺效果。雖然效果復雜且成本高昂,需要重建劇院才能展示,但並未廣泛推廣。
約翰·H·佩珀爾在倫敦皇家理工學院演講時提出,僅使用一片玻璃就能在現有劇院環境中實現德克斯視覺效果,這就是佩珀爾幻象。佩珀爾開始在英國和澳大利亞表演,吸引了眾多觀眾的注意,甚至讓物理學家邁克爾·法拉第尋求解釋。
產生佩珀爾光幻象需要明亮的房間與隱藏的房間以特定角度放置一大塊玻璃。玻璃反射隱秘房間,使其保持黑暗,形成「幽靈」場景。當隱藏房間的燈光逐漸變亮,舞台燈光變暗時,觀眾就能看到幽靈般的幻象。
佩珀爾幻象的幕後圖展示了這一技術。這種特效早在多年前就在游樂園和鬼屋中用於實現幽靈再現。現代技術將動作捕捉、三維計算機成像與動畫軟體結合,使知名人士和政治領袖的「數字影像」能通過投影展現給觀眾。這種技術廣泛應用於電影和舞台表演中。
在圖派克·夏庫爾的案例中,透明膠片以特定角度懸掛在舞台前方,使用投影儀將過去表演片段顯示在膠片上。處理後的片段結合動畫軟體,形成高解析度的清晰錄像,使觀眾誤以為是真實的場景。
佩珀爾幻象原理基於射線光學。玻璃或透明膠片與周圍空氣折射率不同,影響光在兩種介質之間的傳播。菲涅耳方程式控制制反射和折射光的比例,取決於入射角度、光偏振和材料特性。
在佩珀爾幻象場景中,舞台、隱藏房間和玻璃牆以特定角度排列。舞台部分入射光線在穿過玻璃後折射,隱藏房間部分入射光線被反射。觀眾同時看到舞台和隱藏房間的影像,形成半透明的「幽靈」效果。
製作佩珀爾幻象投影儀非常簡單。使用舊塑料唱片盒和手機,可以錄制並播放射頻模擬過程。只需按照特定步驟,即可輕松製作您自己的佩珀爾幻象投影儀。
了解佩珀爾幻象背後的技術,不僅可以欣賞其在音樂節、電影和舞台表演中的應用,還能在萬聖節等場合創造獨特的視覺效果。通過製作自己的佩珀爾幻象投影儀,您也能體驗到這一古老技術的魅力。
B. 幻象是什麼意思
“幻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huànxiàng,是指幻想、幻覺或夢境中產生的形象。幻:意思是相互欺詐、迷惑,引申為虛無的或不真實的,又引申為變化,也可用表奇異的變化。
幻象指的是一種虛構、虛假或表面上的現象或形象,與現實存在的事物或情況不符。幻象可以由心理因素或物質因素引起,可以是視覺、聽覺、觸覺或其他感覺形式的表現。幻象可能是短暫的或長期的,可能出現在一個人內部或外部的影響下,可能受到外界的刺激或暗示,也可能自發出現。幻象在文學、藝術、電影、游戲等領域被廣泛運用,常被用來表現虛幻的世界或虛構的場景,也可以用來揭示人類內心的矛盾和困惑。
C. 同是奇幻電影,70年前傷感的《小飛象》,變身真人版後更催淚了嗎
奇幻電影《小飛象》,適合大朋友小朋友的溫馨催淚的真人動畫。雖然知道是套路,依然會被感動。同樣是奇幻電影《小飛象》,1941年上映,70多年前動畫版的《小飛象》,沒想到小飛象的故事這樣悲傷,小象由於長得怪被嘲笑,它還傻傻的以為別人在跟他玩,象媽媽保護它被鎖起來,小象孤零零被其他象排擠默默的哭,被馬戲團當小丑不顧死活做危險表演,最可悲的是,最後發現會飛了還是替馬戲團賺錢賣命。
真人版的《小飛象》依舊那麼溫暖而充滿魔力,小飛象每一次的騰空飛起,都足以點亮心中一點點的奇夢。小飛象一躍而飛的時候,那些美好不美好的回憶也隨之而來,禁不住淚流不止。而且,這似乎是一個“個體戶聯合起來,在一個類似迪士尼樂園的地方,打倒了一個華爾特?迪士尼似的收購狂人”的故事。最讓我感動的地方還有最後小女孩把媽媽留給她的遺物扔了,因為她意識到那隻是一個媒介,一個象徵,真正的力量始終在自己身上。
D. 怎樣解讀《未麻的部屋》這部電影
這是我看過眾多解讀中最欣賞的一個了~《未麻的部屋》採用交織式對照結構和夢幻式復調結構,並運用佛洛依德「夢的解析」和榮格的「面具理論」,講述了兩個故事、三條線索、七個人格面具,展現了多種蒙太奇剪輯、夢與真實的交叉、催眠、暴力、性暗示等場景。本文主要從結構方面對影片做出解析。
一、兩個故事
(一)現實故事
當紅三人少女偶像團體Charming Bird核心成員霧越未麻想要轉型做演員,於是在事務所的安排下開始出演電視劇。這個舉動傷害了一直以來支持未麻、喜歡未麻的粉絲們,他們把她稱之為「背叛者」,並且打騷擾電話,發恐嚇信、炸彈信,這讓未麻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同時困擾她的還有自己的演藝事業,看起來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因為是新人,在第一次出鏡中她只有三個鏡頭、一句台詞。未麻事務所的田所先生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說服編劇修改劇本,替未麻接了一場尺度極大的強奸戲,未麻的經紀人留美為保護藝人,保留住未麻在偶像團體中的清純形象,極力反對田所先生的做法。但未麻為了不讓事務所的工作人員難做,接下了這場戲。這成為未麻事業的轉折點,她的戲份增多,訪談增多,甚至還拍攝了裸露寫真。
事業的上升並沒有給未麻帶來一帆風順的境遇,她在互聯網站里發現了一個由瘋狂粉絲建立的名為「未麻的部屋」的主頁,裡面記錄了她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詳細到片場隨口說出的一句話、去超市買了什麼牌子的牛奶、出地鐵時先邁的哪只腳。未麻感覺到自己的生活被偷窺,總是擔心身邊冷不丁出現一個窺視者,這個瘋狂粉絲讓未麻的情緒越來越不穩定。接著,一系列的怪事發生了,電視劇編劇澀谷和攝影師村野接連被害,加上自己出演的角色是一個精神分裂者,未麻終於承受不住壓力,開始出現幻覺。她不斷地看到瘋狂粉絲無處不在的詭異身影,並且不止一次看到還在偶像團體中的自己,那時的她清純干凈,是個笑容燦爛的陽光女孩,跟今天靠大尺度出鏡成名的自己絲毫不一樣。
未麻焦慮不已,直到有天在櫃子里發現血衣,未麻終於崩潰,懷疑自己殺了人,變得分不清現實和夢幻,只能靠「未麻的部屋」中的日記來提醒自己今天真的做了什麼、沒做什麼。
後來,未麻在殺青後的片場遭到一直以來幻想中的瘋狂粉絲的襲擊,她奮力擊倒他後逃了出去。久等未麻未果的留美來到片場找她,卻發現並沒有未麻所說的瘋狂粉絲的屍體,現場也沒有打鬥的痕跡。這一切是真的嗎?未麻神情恍惚,在過馬路時被卡車撞倒,被留美帶回了家。
蘇醒後的未麻發現這個和自己的房間一模一樣的屋子並不是自己真正的家,她驚恐地想要逃離,卻看到留美扮成了自己在偶像歌團中模樣,舉著一把刀沖過來。原來,一切都是留美策劃的,她也曾是一個過氣的偶像歌手,她把所有的心血都花在了未麻身上,想靠未麻來實現自己當初的夢想,可未料未麻的路子越走越偏,控制不了局勢發展的留美也精神分裂了。她建立「未麻的部屋」,在以未麻的口吻寫日記的過程中越來越感覺部屋中清純的未麻才是真實的,而生活中已經「不幹凈了」的未麻是假的,並且成為了真正未麻的障礙,於是她聯合瘋狂粉絲打騷擾電話、發恐嚇信、炸彈信,並殺了「使未麻變壞」的編劇和攝影師。當這一切都沒有挽回未麻的形象時,留美的身份認知障礙發展得越來越嚴重,部屋中的日記越多,留美分裂得越厲害,到最後,留美的原始人格終於離她而去,她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完美而真實的未麻,於是她決定殺掉未麻。
在一場追逐之後,未麻逃脫掉了,留美被送進精神病院。醫生說:大部分情況下她認為自己是未麻,只是偶爾會變回留美。轉型成功的未麻去醫院看望了留美,並且說道:我以後不會來這了。至此,事情的真相完全水落石出。
(二)劇情故事
某地頻發兇殺事件,死者狀態相似,作案手法類同,警察幾經排查,最後鎖定嫌犯高倉陽子。在審訊中,高倉陽子卻令人感到怪異,在心理醫生的干預下,案情終於大白。
原來,高倉陽子原本是個單純普通的小女孩,有次在夜總會跳脫衣舞時被強暴,性格由此發生轉變,產生分離性身份障礙,也就是多重人格。原始人格高倉陽子對她來說變成了一部劇中的人物,她把被強暴的往事全都當作是某部劇中發生的情節,以此來得到解脫。而她所認為的自己全部變成了「別人」,或者是演員未麻,或者是莉香,甚至是被自己殺害的模特姐姐。而這些所有犯下的罪行都是她在另一人格時所發生的。
而現實中的轉型演員霧越未麻,扮演的角色就是高倉陽子。
二、三條線索
(一)未麻
她由當紅偶像團體歌手轉型為演員,被喜愛她的粉絲視為「背叛者」,並不斷收到騷擾電話、恐嚇信和炸彈信。為了事業的發展,未麻接拍大尺度強奸戲,從此由清純歌手走上熟女路線,各種怪異事件也接踵而至。編劇和攝影師相繼被殺,瘋狂粉絲建立的「未麻的部屋」網站記錄了她生活的點點滴滴,她自己也時時感到偷窺者的無所不在,加上在工作中出演一個多重人格者,種種壓力讓未麻感到恍惚,她出現幻視幻聽,不僅能看到早年清純的自己,還能感到瘋狂粉絲的現實騷擾。在一次車禍後,未麻被經紀人留美帶回家。但卻發現,留美是一切兇殺事件和騷擾事件的始作俑者,亦是一個多重人格者。
(二)留美
她是一個過氣的偶像歌手,現為未麻的經紀人。為保護藝人形象,她極力阻止未麻接拍大尺度強奸戲,但事態越來越朝她難以控制的方向發展。未麻不但靠強奸戲成名,而且還拍了裸露寫真,那個清純的未麻只保留在了她建立的「未麻的部屋」中。她不滿未麻形象的轉變,於是聯合瘋狂粉絲ME製造一系列的騷擾事件,並殺掉了編劇和攝影師。但可悲的是,她已經在雙重人格中越陷越深,不但把部屋中虛幻但清純的未麻當作真實的,把現實中已有污點的未麻當作虛幻的,還把自己幻想成當年干凈的未麻,原始人格完全被抹掉了,最後發展到要殺掉真實未麻的程度,因為在她那裡,那個真實存在的未麻早已是一切的障礙了。她的結局是被送進精神病院,帶著未麻的假發,只有偶爾的時間才能變回「留美」自己。
(三)ME
他的真實身份是演唱會的保安,在電影中其存在有兩層意義,一是存在於未麻的幻想中,二是存在於和留美交往的隱性線索中。這兩個不同時空的人物符號在今敏手裡以讓人迷惑的方式完美重合。
首先在未麻告別演出的那天,保安制止了一場現場的騷亂,未麻在潛意識中把保安當作自己的保護神。在一系列的騷擾事件後,未麻期望有一個瘋狂粉絲來保護自己,他關心自己的一言一行,為自己阻擋各種負面新聞,下意識地,這個「瘋狂粉絲」就是保安的形象。但當「未麻的部屋」出現後,未麻感到瘋狂粉絲真的存在,又對這種偷窺產生恐懼,種種不安讓未麻一次次地看到瘋狂粉絲的幻影。最後殺青的片場,未麻陷在劇情中不能自拔,潛意識中期望「骯臟的未麻」死去,於是在幻覺中被瘋狂粉絲強暴、刺殺。在未麻這里,瘋狂粉絲是虛幻的。
而在留美那裡,隱性線索之下,瘋狂粉絲真實存在,並且就是保安身份,他也許真的是未麻的一個「瘋狂粉絲」,也許只是留美的僱傭合作者。留美因不滿未麻的轉型,聯合他製造襲擊事件,企圖對未麻的「偏離軌道」做出阻止。於是他做了留美的幫凶,打騷擾電話、郵寄炸彈信、殺害攝影師和編劇,但在刺殺田所先生時也不幸亡命。
今敏故意把ME的身份一分為二,一個是幻影,一個是真實,雙向的重合使影片變得撲朔迷離。
三、七個身份面具
影片開頭,一場在露天場所演出的關於「網路警察」的舞台劇是個很重要的信號,它在那個電腦還未普及的年代給出一個概念:保護網路世界的和平。未麻身份認知混亂的最大障礙就是來自網路世界中「未麻部屋」的主頁。同時,劇中三個網路警察都帶著面具,使人看不清其真實面目,這個細節正如今敏本人所解釋的:這是一個關於面具的故事。在影片中,三條線索上的三個人都有多種面具,不同面具下的不同舉動迷惑了劇中其他人,也迷惑了觀眾。
(一)未麻
1.真實的自己:前偶像歌手、演員
因其所在事務所擔心歌手的路子沒前途,未麻告別演出後轉型做了演員。
2.身份面具一:所出演電視劇中的角色高倉陽子
高倉陽子在夜總會被客人強暴,好似未麻轉型後被事務所、編劇、攝影師甚至社會脅迫靠大尺度暴露鏡頭成名,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精神強暴。
高倉陽子在第二人格下犯下數樁命案,恰如影片迷惑我們的:未麻醒來後發現衣櫃中的血衣,以為自己殺了人。
高倉陽子把自己的原始人格放進所看過的劇中,把劇中人物套在自己身上,對應未麻身份錯亂,未麻以為部屋日記中所記載的內容才是自己真實做過的,自己記憶出現混亂。
3.身份面具二:幻想出來的之前的自己,即形象未受損害的清純偶像歌手
未麻拍攝強奸戲和裸照後,內心並不能承受住這種壓力,她期望在粉絲和自己心中還能重塑以往清純形象,但現實與理想大相徑庭,她在一條不能控制的路上越滑越遠。在一次次的內心自責和痛苦煎熬中,未麻看到之前的自己,干凈輕盈、純潔得不食人間煙火,「她」痛斥現在「骯臟的」未麻,更加重了自己心中的負擔和罪惡感。這是未麻在精神壓力過大之下出現的幻視幻聽,意為未麻的內心糾結和復雜斗爭。
4.身份面具三:自己的保護神,ME
嚴格來講,這並非未麻的身份面具,是她在潛意識的作用下幻想出來的產物——自己粉絲中的瘋狂保護神。凸顯未麻身份認知混亂的橋段在殺青後的片場,她被ME刺殺、強暴。隨著電視劇的殺青和「未麻部屋」的干擾,未麻「骯臟的」形象在自己心中固定,她唾棄轉型後的自己,潛意識中要消除現實自身存在:讓現在的自己死在瘋狂粉絲的心裡吧,只保留偶像歌手時的清純。於是,「死亡」儀式變成了高倉陽子原始人格消亡的意外事件——強暴,而執行者自然是曾經熱烈追逐未麻、帶給她安全又令她感到恐怖的「保護神」ME。這三種復雜的情感使ME的面具具有了多重涵義,可以看出,未麻所幻想出的ME與其自身的關系異常微妙。
(二)留美
1.真實身份:過氣的歌手,未麻的經紀人
因和未麻同樣身份的過往,留美做了經紀人後格外珍惜、保護藝人,內心強烈期望未麻形象就定格在清純路線上。
2.身份面具:自己想像中的形象未受損害的清純歌手未麻
在她一手炮製的一系列騷擾、刺殺事件後,未麻清純形象並未如她所願地保留,留美的原始人格開始慢慢脫離自身。開始的時候,留美在「未麻的部屋」還能理性地以客觀身份、主觀視角記錄,而隨著日記逐漸增多,她慢慢就分不清現實和虛幻,完全把自己當成了未麻,日記中開始出現真正未麻未曾說過的話、做的事,沒有了客觀身份,只剩了主觀視角。這讓留美一步步滑落深淵的同時,也給未麻自己的身份認知也帶來了障礙。
(三)ME
1.真實身份:演唱會的保安,留美的幫凶,可能的未麻的粉絲
2.身份面具一:未麻的保護神(虛幻)
自從在未麻的告別演出中維持了現場秩序,ME就被未麻當成了潛意識中的保護神,未麻以為部屋是他建立的,但部屋中過多披露的隱私又使未麻對「保護神」產生恐懼。在這里,ME的這層身份面具是未麻主體的幻象。
3.身份面具二:未麻的保護神(真實)
我們也許可以有另外一種解讀,ME真的是未麻的粉絲,並且真的是片中的「瘋狂粉絲」。那麼在與留美聯合作案的過程中,同樣存在精神分裂的身份認知障礙的可能性。在他自己的小屋中,他瘋狂敲打日記的時候,幻象中清純的未麻摟住他的肩膀,連聲說著:「我只有依靠你了。」在他的幻視幻聽中,他把自己當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保護神」,殊不知,利用部屋日記這樣的「保護」其實是極大地傷害了未麻。
那麼,這里的ME是其自身還是留美?抑或只是未麻的幻象?其實,沒有標准答案,正如導演自己所說,對這部影片多元化的解讀並非壞事。
4.身份面具三:留美的幫凶
因為導演的刻意混淆,這條線索被埋藏,隱性存在。留美炮製的一系列恐怖事件或多或少都與ME有聯系,這在田所先生被刺殺的鏡頭中可以得出結論。如果ME僅僅作為未麻的幻象,現實中田所先生死亡就不會出現他的身影,一旦ME確實和現實中的任何一個人物接軌,他就不會只存在於未麻的潛意識中。田所先生和ME死在一起,就很好地佐證了其「留美幫凶」的身份。
四、多重人格下身份面具與三條線索的交織
三個人物多重的身份面具加上並不簡單的三條線索,互相交織、融合,使得這部影片在敘事結構上變得繁瑣復雜,導演刻意用身份障礙的迷霧彈去打亂我們的思維,或許,在這樣敘事方式的沖擊下,我們獲得的不僅是故事本身,還有在結構梳理之後收獲的快感和震撼。
在分析完身份面具和各條線索之後,我們來梳理敘事結構,對於多重面具下的不同人格,我們暫且將其稱之為人物的「真」與「假」。
(一)未麻
1.歌手身份與演員身份交織的敘事線
真未麻與假未麻:歌手轉型演員後的真未麻在靠裸戲成名後內心受到煎熬,恍惚中看到當年清純的自己。
真未麻與真ME:歌手未麻在告別演出中看到台下的保安ME在為自己維護秩序,記住了這個影像。
真未麻與假ME:真未麻受到部屋日記的沖擊,先是幻想有個瘋狂粉絲保護神ME來保護自己,再是對瘋狂粉絲事無巨細的偷窺產生恐懼,最後期望用瘋狂粉絲製造的襲擊事件來使自己變形了的形象死去。
真未麻與真留美:未麻十分信任經紀人留美,為使她免遭事務所的難堪,主動提出要接拍強奸戲。
真未麻與假留美:未麻車禍後來到留美布置得和自己家裡一樣的房間時,才看清留美的認知障礙,她逃脫面具下假留美的追殺,並在急駛的卡車前救了她。最後事業成功的未麻去到精神病院,看到了依舊沉浸在第二人格中不能自拔的假留美。
2.演員身份與角色身份交織的敘事線
真未麻與高倉陽子:真未麻出演電視劇,扮演其中的角色高倉陽子。
假未麻與高倉陽子:多重人格者高倉陽子的扮演者未麻,與劇情中的人物一樣產生了身份認知障礙,不但看到幻象中的自己、ME,還以為部屋日記中虛幻的未麻是真實的自身。最後潛意識中期望用高倉陽子的悲劇強暴事件來為自己無奈的轉變畫上句號,讓討厭的真實的自身在粉絲和自己心中死去。
(二)留美
經紀人身份與面具身份交織的敘事線。
真留美與真未麻:留美現實中的身份是未麻的經紀人,她管理未麻的生活和事業,並極力保護其清純形象。
假留美與真未麻:人格面具下的留美炮製一系列恐怖事件,甚至最後身份錯亂到要刺殺真未麻,被送進精神病院。
假留美與真ME:人格面具下的假留美為阻止真未麻的形象轉變和保安ME秘密會面,製造了一系列恐怖事件。
假留美與假ME:我們先來承認真ME是瘋狂粉絲的事實,然後會解讀出人格面具下的假留美找到人格面具下的假ME的可能。假ME不但也具有自我身份認知障礙,而且還和假留美聯手炮製一系列恐怖事件。
(三)ME
保安身份與狂熱粉絲身份交織的敘事線。
真ME與真未麻:作為保安,真ME在真未麻告別演出中維持現場秩序,平息一場風波。
真ME與假留美:作為假留美的收買者,聯合假留美製造一系列恐怖事件,最後亡命在刺殺田所先生的事件中。
假ME與假留美:同樣,我們先來承認真ME是瘋狂粉絲的事實,在他身份認知障礙以為自己成為「保護神」的時候,與假留美聯合製造一系列恐怖事件,最後在田所先生刺殺事件中亡命。
五、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得不感嘆今敏驚人的導演功底,因為這部作品的出色,今敏之後的作品都帶上了它的影子,變成了《未麻的部屋》的延續。他在日本動畫片低落的年代一舉擊碎了「動畫是給孩子們看的幼稚作品」的觀點,使動畫片也步入「燒腦片」的行列。當然,因為此片的暴力和情色展現,在美國被劃分為R級片。我們今天分析這部作品,依舊有它的現實意義。在主題上,未麻作為演員所面臨的尷尬處境在十多年後的今天並沒有得到改觀;在結構上,七個身份面具與三條敘事線索下產生的夢幻與現實的交織,在今天這個各路影片泛濫的年代依舊有其沖擊力。從此意義上說,《未麻的部屋》這部作品至少超前時代20年,由此,重提今敏,在他逝世六年後的今天,也變得溫暖而柔情了。
E. 動畫片不同於電影的表現手法
內容可以誇張,製作方便。
比如一個人在城市中飛,電影和動畫製作分別如下:
電影:讓演員在可以摳像的藍(綠)背景攝影棚中拍攝原素材,固定機位還是比較好拍攝的,因為摳像對燈光要求很高,特別是均勻度。若動作復雜,還有威亞等裝置就大大增加了拍攝製作難度。然後將拍攝的素材摳像工作到位,再用移動機位,推拉鏡頭或搖鏡頭等動態鏡頭拍攝背景。最後將兩者合成,再在後期中加入各種燈光陰影聲效等才算完成。
動畫片:所有的素材都是製作出來,早期的只能手繪,很講究工作人員的基本功,比如人的每個角度畫面,轉身、抬腿各種動作,動畫師要完全按照運動規律來嚴格細膩的繪制。背景的話也是製作出來的,早期同樣是手繪,現在可以通過三維建模貼圖或平面繪制。當然也要將兩者合成。
由於電影的真人拍攝的條件有限,很多違背物理規律的畫面都要通過各種手法來進行製作拍攝,所以就增加了難度。若是動畫片的話,就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了。特別當同樣的分鏡腳本,內容比較誇張的話,相對來說動畫片的難度就小很多。不過動畫的形式和電影還是有區別的,還是根據內容來決定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