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豫劇桃花庵全場戲詞
豫劇《桃花庵》唱詞:
九盡春回杏花開,我的張才相公!
九盡春回杏花開,那鴻雁兒飛去紫燕兒來。
蝴蝶兒雙飛過牆外,想起來久別的奴夫張才。
張才夫出門十餘載,一十二載未曾回來。
為奴夫在神前我掛過彩,為奴夫我許下了吃長齋。
為奴夫在門外我算過卦,為奴夫在月下常徘徊。
為奴夫廟內求神神不語,在那門外邊算卦,卦卦帶災。
奴好比梧桐鳳良伴不在,奴又比那鴛鴦侶誰把俺拆?
奴好比芙蓉鏡掩了光彩,奴又比孤山鸞鳴聲悲哀。
為奴夫我懶把鮮花戴,為奴夫懶上梳妝台。
為奴夫茶不思我飯也不愛,為奴夫我晝夜不眠常等待。
張才夫他好比石沉大海,把他的生死存亡實實地難猜。
竇氏女年長三十外,我跟前缺少兒嬰孩。
張才夫你若有好和歹,撇下我孤苦伶仃怎樣安排?
叫丫環你領我過街樓上,站至在過街樓細觀明白。
過路的君子有千千萬,怎不見張才回家來?
哭聲我的夫你回來吧,樓棚上嘆煞妻珠淚盈腮。
(1)戲曲大全電影桃花庵擴展閱讀:
該劇講述了一段跨越十六年時間的悲歡離合。張才虎丘逛會偶遇妙善,在桃花庵內成就魚水之歡。3個月後,張才染病身亡,妙善身懷有孕,後來產下男嬰。16年後,張才之妻竇氏偶遇此子,收為義子,通過盤姑,爭子,一家團圓,皆大歡喜。
桃花庵的故事傳說:
傳說明代初期,桃花庵里住著師徒老少兩位尼姑,某年的農歷二月初十這天,老尼姑帶著弟子陳妙善來到距桃花庵幾里外的張家溝村葦泉山靜居寺趕廟會,與書生張才不期而遇。
二人相識,互傾才貌,墜入愛河,私定終身。此後,陳妙善瞞著師父和張才來到了桃花庵,兩人互訴衷腸,很快墜入愛河。此時的張才正准備進京趕考,遇到妙善後。
將趕考一事拋到了九霄雲外。為了長相廝守,兩人商議,張才喬裝成尼姑在桃花庵住了下來,兩人如膠似漆並偷嘗了禁果。
不料,數日後張才一病不起,不久便死在了桃花庵。妙善悲痛欲絕,把張才偷偷埋在了桃花庵的香火池下面。
張才死後,妙善卻懷有身孕,八個月後生下了她與張才的兒子。尼姑生子被視為大逆不道,妙善找到附近老望岩村的王桑氏,暗托王桑氏為嬰兒尋找一好人家撫養。
並送藍衫為記。王桑氏遂將孩子賣給了在縣衙做官的施大人。施大人老來無子,將孩子視如珍寶,並給孩子取名施寶玉。
轉眼,施寶玉15歲了。一天,施寶玉路過張才生前的家,張才的妻子竇夫人偶然發現,眼前的施寶玉與失蹤多年的丈夫很像,便將施寶玉引進家門並認為義子。
還把張才當年的一件藍衫送給了他,說還有一件藍衫當年張才進京趕考時穿走了。提起失蹤多年的丈夫,竇夫人十分悲傷,施寶玉對此深表同情,表示今後要像親兒子一樣照顧竇夫人。
這年,住在老望岩村的王桑氏已經70歲了,家中遭災,無柴米度日,於是她想起了當年留下的那件藍衫,據說可以兌換二兩銀子,就取出藍衫找人出售,不料卻恰巧被竇夫人看到。
竇夫人拿起藍衫仔細端詳後大吃一驚,這件藍衫正是當年張才的衣裳。於是,她用兩倍的價錢買下藍衫,然後不動聲色盤問藍衫的來歷,王桑氏於是向竇夫人道出了實情。
竇夫人來到桃花庵找到妙善,質問她與張才當年的事。妙善見有王桑氏在場,只好承認了當年她與張才的私情。竇夫人斥責妙善身為出家之人卻行苟且之事。
妙善則哭訴張才對自己隱瞞了已有家室的實情。兩個女人一陣痛哭之後,都理解了對方的苦衷。最終,竇夫人和妙善這兩個苦命的女人結成了姐妹。
竇夫人與妙善一起找到施大人,說明真相並要認領兒子。施大人和老伴得知寶貝兒子要被其娘親認走,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無奈之下,施大人找到官府中人從中調解。
最後與竇夫人達成了「一門兩不絕」的協議,約定竇夫人作為張才的妻子為施寶玉娶一妻,施大人作為養父為施寶玉再娶一妻,婚後,施寶玉在兩家各住半月。
在張家所生之子姓張,在施家所生之子姓施。如此,張、施兩家爭子風波得以平息,而桃花庵的故事卻一直流傳至今。
B. 講述河南戲曲的電影有多少 順便說下電影名 謝謝、
《花木蘭》 豫劇, 河南豫劇院演出 , 常香玉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6年拍攝。
《下鄉與趕腳》 曲劇兩個小戲 鄭州市曲劇團演出 海燕電影製片廠1958年拍攝
《穆桂英掛帥》 豫劇 河南省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馬金鳳主演 江南電影製片廠1958年拍攝
《穆桂英掛帥》 豫劇 河北省邯鄲專區東風劇團演出 胡小鳳主演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59年拍攝
《陳三兩》 曲劇 開封市曲劇團演出 張新芳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拍攝
《寇準背靴》 豫劇 淮北梆子(屬豫劇沙河調)88歲老藝人顧錫軒主演 安徽電影製片廠1961年拍攝
《朝陽溝》 豫劇 河南省豫劇院三團演出 魏雲、王善朴、高潔、楊華瑞、馬琳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3年拍攝
《傳槍記》 京劇 河南省京劇團演出 根據豫劇《傳家寶》改編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買牛、扒瓜園》 由曲劇《買牛》和越調《扒瓜園》兩個小戲組成河南省曲劇團、河南省周口專區越調劇團演出,北京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山村新曲》 越調 由《夫妻倆》和《賣蘿筐》兩個小戲組成 河南省許昌專區越調劇團演出 毛愛蓮主演珠江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人歡馬叫》 豫劇 許昌地區豫劇二團演出 常香玉、任宏恩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游鄉》 曲劇 河南省曲劇團演出 珠江電影製片廠1966年拍攝
《七品芝麻官 》 豫劇 河南省豫劇院二團、鶴壁市豫劇團聯合演出 牛得草、吳碧波主演 北京電影製片廠1979年拍攝
《卷席筒》 曲劇 鄭州市曲劇團演出 海連池、董秀娟、吳自力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79年拍攝
《包青天》 豫劇 商丘地區豫劇團、安陽市豫劇一團、開封市豫劇團聯合演出 張寶英、吳清平主演河南省演出公司、香港金馬影業公司1980年聯合拍攝
《李天保娶親》 越調 根據越調《李天保弔孝》改編 周口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馬蘭、陳靜、何全志主演北京電影製片廠1980年拍攝
《諸葛亮弔孝》 越調 周口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申鳳梅主演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0年拍攝
《白奶奶醉酒》 越調 許昌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毛愛蓮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81年拍攝
《包公誤》 豫劇 河南省新鄭縣豫劇團、開封地區豫劇團聯合演出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1年拍攝
《智收姜維》 越調 舞台劇名《收姜維》 周口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申鳳梅主演 珠江電影製片廠1981年拍攝
《背靴訪帥》 曲劇 舞台劇名《寇準背靴》 洛陽地區曲劇團演出 馬琪、周玉珍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風雪配》 曲劇 河南省曲劇團演出 王秀玲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洛陽橋》 豫劇 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曾廣蘭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桃園喜》 豫劇 舞台劇名《小白鞋說媒》 商丘地區豫劇團演出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程咬金照鏡子》 豫劇 珠江電影製片廠1983年拍攝
《樊梨花》 豫劇 開封市豫劇團、開封市實驗劇院聯合演出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3年拍攝
《風雨情緣》 豫劇 舞台劇名《大祭樁》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王清芬、修正宇主演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84年拍攝
《三全其美》 豫劇 舞台劇名《金雞引鳳》 洛陽地區豫劇二團演出 李金枝主演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4年拍攝
《花槍緣》 豫劇 舞台劇名《對花槍》 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馬金鳳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卷席筒續集》 曲劇 鄭州市曲劇團演出 海連池、董秀娟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巧配鴛鴦》 豫劇 鄭州市豫劇團演出 王希玲主演 湖北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倔公公犟媳婦》 豫劇 河南省豫劇三團演出 長春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文帝殺舅》 豫劇 湖北省老河口市豫劇團演出 天山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棒打薄情郎》 豫劇 河北省邯鄲地區東風劇團演出 北京電影製片廠、河北電影製片廠1986年聯合拍攝
《芙蓉女》 豫劇 舞台劇名《宇宙鋒》 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演出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
《七奶奶》豫劇 舞台劇名《花打朝》 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馬金鳳主演 河南省演出公司、香港金馬影業公司聯合拍攝
《抬花轎》 豫劇 舞台劇又名《香囊記》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王清芬主演 浙江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
《武當仙袍》 豫劇 湖北省十堰市豫劇團演出 峨眉電影製片廠、河南電影製片廠1986年聯合拍攝
《丫環傳奇》 豫劇 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演出 上海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
《倒霉大叔的婚事》 豫劇 許昌市豫劇團演出 任宏恩、艾立、湯玉英主演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河南電影製片廠1987年聯合拍攝
《鴛鴦戲水》 豫劇 鄭州市豫劇一團、二團演出 王希玲、小香玉主演 深圳影業公司1988年拍攝
《閻家灘》 曲劇 南陽市曲劇團演出 河南省電影公司、南陽市文化局1998年聯合攝制
《鄉村警官》 豫劇 李樹建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2002年拍攝
《幸運十點鍾》 豫劇 河南電影製片廠2003年拍攝
《我愛我爹》 豫劇 舞台劇名《老子兒子和弦子》 任宏恩 、王希玲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拍攝
《我愛我孫》 豫劇、東北二人轉 任宏恩、高秀敏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拍攝
《村官李天成》豫劇,賈文龍、汪荃珍主演,河南豫劇三團演出
《五世請纓》豫劇,王惠主演、河南省豫劇一團演出
《程嬰救孤》豫劇 根據《趙氏孤兒》改編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李樹建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2010年拍攝
《三哭殿》豫劇,賈廷聚主演
《桃花庵》 豫劇 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演出 苗文花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河北電影製片廠2010年聯合拍攝
《清風亭》 豫劇 舞台劇又名《清風亭上》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李樹建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2011年拍攝
希望你滿意
C. 常香玉10段最經典唱段
常香玉10段最經典唱段:《蝴蝶杯》、《三哭殿》、《桃花庵》、《朝陽溝》、《大祭樁》、《花木蘭》、《梁祝》、《白蛇傳》、《斷橋》、《拷紅》。
1、《蝴蝶杯》
《蝴蝶杯》是一部廣受歡迎的老戲,情節較曲折,《蝴蝶杯》源自《蝴蝶杯寶卷》與《說唱蝴蝶杯》鼓詞等,此劇在湖北、陝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極為流行,尤其《藏舟》等段可以說落家喻戶曉。南方羅品超演出的粵劇影響也甚廣。
京劇《蝴蝶杯》的版本很多,但流傳下來的較少。該劇於1957年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為舞台藝術片,流傳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