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婺劇的經典劇目
婺劇的經典劇目有《米糷敲窗》、《牡丹對課》、《斷橋》、《合珠記》、《水斗》等。
婺劇,作為浙江省的主要戲曲劇種之一,擁有豐富的藝術底蘊和深厚的歷史背景。在眾多的婺劇劇目中,經典之作層出不窮,每一部都凝聚了藝術家們的心血與智慧。這些劇目不僅情節曲折動人,而且人物刻畫細膩,唱腔婉轉悠揚,深受觀眾喜愛。
以《米糷敲窗》為例,該劇以其獨特的劇情設置和生動的人物描繪而聞名。劇中通過精湛的表演和唱詞,展現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糾葛,令觀眾為之動容。再如《牡丹對課》,這出戲以其文雅的唱詞和優美的舞台表演而廣受贊譽,不僅展示了婺劇的藝術魅力,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
而《斷橋》則是另一部廣為流傳的婺劇經典。在劇中,演員們通過精湛的技藝將故事情節演繹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劇情的高潮還是細膩的情感處理,都讓觀眾如痴如醉。同樣,《合珠記》與《水斗》等劇目也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思想內涵,成為婺劇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經典之作。
這些經典劇目不僅代表了婺劇的藝術水平,也承載了豐富的地域文化和歷史信息。它們歷經時間的沉澱,依舊熠熠生輝,向世人展示著婺劇的永恆魅力。無論是資深戲迷還是初次接觸婺劇的觀眾,都能在這些經典劇目中找到共鳴,感受到婺劇所蘊含的文化底蘊與藝術價值。
『貳』 戲曲賞析:婺劇三請梨花唱詞大全
「有人說,把歲月做成減法的人,是有大智慧的,在這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光陰里,我們總是在相遇別離間輾轉,在高低沉浮間等待,在月缺月圓中徘徊,在經歷和丟棄的同時,也在撿拾。」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婺劇文化三請梨花唱詞大全吧!
可能感興趣》》婺劇《薛剛反唐.》法場換子唱詞
婺劇《三請梨花》唱詞
薛丁山:念:(男兒漢頂天立地)
薛金蓮:念:(女英雄為國安邦)(俺大唐二路元帥薛丁山馬前先行薛金蓮列位將軍請了請了)(元帥勝仗調兵遣將你我轅門伺候)
薛仁貴:唱:統領三軍東戰西征震威門扶佐乾坤為國安邊境念:(保疆土久經沙場為社稷蹈火赴湯掃狼煙餐霜飲露定山河畫戟神槍本帥薛仁貴只因西藩猖獗奪我疆土占我邊山此而奉旨出兵收復失地昨日兵進寒江關首將樊洪願棄唐將頭爵今日九千歲前去勸說樊洪獻關贖罪不知勝敗如何本帥放心不下故而點動人馬前去接應丁山金蓮:在!人馬可曾點齊人馬均以點齊自算父帥發令許此一旁伺候)(九千歲回營列隊迎接)
程咬金:念:(不靠福氣靠本領十仗倒有九仗贏)(劈面三斧無人敵人人知我程咬金)
薛仁貴:念:(啊……九千歲程咬金:大元帥啊哈哈哈……請……)
薛仁貴:念:(九千歲走馬寒江關一路艱險非小)
程咬金:念:(為國為邦和民之事區區小事何許掛齒啊)
薛仁貴:念:(不知勸降之事許何?)
程咬金:念:(哦,勸降之事么)唱:入龍潭走馬寒江探虎穴勸說歸降幸虧女將樊梨花不枉艱險走一場
薛仁貴:念:(哦,那樊梨花是何等樣人吶)
程咬金:念:薛仁貴:念:(大元帥吶)唱:樊洪之女世無雙梨山學藝十載長如今別師下山來誓勸父兄歸大唐
薛仁貴:念:(如此說來那樊梨花道倒是一個頗聚氣節地姑娘)
薛仁貴:念:(不錯!當年樊洪投點,梨花在梨山學藝一概不知)
薛丁山:念:(寒江之降徒勞往返這關還是不能到手)
程咬金:念:(哎呀!大元帥吶)(國土論傷百姓遭秧拯救生靈刻不容緩吶)
薛金蓮:念:(難道坐等那樊梨花獻關不成!)
薛丁山:念:(丁山願討一領攻取寒江憑俺手中之槍)(定叫樊洪片甲不留)
程咬金:念:(且慢!寒江天險三面防水,一面靠山不能強取)
薛金蓮:念:(哎呀!千歲父帥吶!0我到寒江天險就是銅牆鐵壁也不能阻我大唐神兵)
薛丁山:念:(樊梨花雖有歸唐之心你我焉能全信需防中她緩兵之計到不如先發此人)
程咬金:念:(哎!不妙!不妙!)
薛仁貴:念:(九千歲寒江地勢險惡如是強取難免生靈塗炭)
程咬金:念:(是啊!)
薛仁貴:念:(如是等待又知何日能解脫百姓的水深火熱之苦啊!)
程咬金:念:(大元帥之見吶)
薛仁貴:念:(依我之見差譴文武雙全之人領陣勸降那樊梨花既有歸唐之意你我大軍一到寒江更能贏得眾心如此寒江便不攻自破)
程咬金:念:(高見!高見!)
薛金蓮:念:(哎呀!千歲父帥呀!金蓮願往寒江一走!)
薛丁山:念:(切慢!待俺前去!)
薛金蓮:念:(喲!我廣識所見頗之韜略算不得文武雙全)
薛丁山:念:(誒!寒江初探非同兒戲說降不成必動刀槍你乃女流之輩怎能當此重任)
薛金蓮:念:(啊!哥哥!說話好不氣人你竟敢小看於我)
薛丁山:念:(誒!愚兄也是出於好意嘛!)
薛金蓮:念:(淬!你分明是想奪頭功待我前去!)
薛丁山:念:(待我前去……)
薛仁貴:念:(蒽……兩人休得爭吵丁山聽令)
薛丁山:念:(在!)
薛仁貴:念:(命你帶領前營人馬前往寒江臨陣勸降)
薛丁山:念:(得令!)
薛仁貴:念:(金蓮聽令!)
薛金蓮:念:(在!)
薛仁貴:念:(命你帶領後營人馬隨時接應不能有誤!)
『叄』 浙江婺劇團劇團簡介
浙江婺劇團,創建於1956年元旦,自成立以來,便致力於保護和傳承婺劇的寶貴文化遺產。他們搜集整理了超過800個劇目和3000多首唱腔曲牌,以及獨特的婺劇傳統臉譜和服裝設計,這些珍貴的藝術資料得以妥善保存。劇團通過改編和創新,推出了諸如《黃金印》、《送米記》、《三請梨花》、《雪裡梅》、《斷橋》、《僧尼會》等多部傑出劇目,深受觀眾和專家的好評。
劇團目前擁有30個保留劇目,其中一些作品在國家和華東地區以及省級匯演中屢獲佳績,例如1981年的《西施淚》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改編為電影,並榮膺第五屆小百花獎最佳戲曲片。1985年改編的《白蛇前傳》更是備受國內外專家贊賞,展現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近年來,浙江婺劇團積極參與各類藝術盛事,如第一屆中國藝術節、徽班晉京200周年紀念活動、1993年全國地方戲曲交流演出和1995年全國現代戲交流演出。他們還走出國門,遠赴日本、新加坡、羅馬尼亞以及香港等地演出,將中國婺劇的風采展示給世界各地的觀眾,為中華文化贏得了國際尊重與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