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為什麼現在的3d電影少了

為什麼現在的3d電影少了

發布時間:2024-11-04 15:47:26

Ⅰ 現在的電視為什麼都不帶3D功能了

2010年前後,3D立體功能一度是中高端電視的標配,很多廠商都在大力宣傳,尤其是3d電影持續流行,彷彿電視沒3D就落後時代了。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2015年,之後就冷淡了下來,如今3D電視已經基本被淡忘,不但廠商不出,三星、索尼、LG等的3D電視面板都逐步停產了。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核心的就是3D內容匱乏。

任何硬體想要發展,配套的軟體生態必須跟上,就像Windows手機就死於系統不行、應用不足,3D電視也是如此。

其實有一段時間,3D內容看起來還是很多的,電影、視頻、動畫、 游戲 什麼的都有,但真正用好3D效果的少之又少,因為成本太貴。 很多3D電影都是2D轉制的,往往為了3D而3D,觀看效果自然很一般。

結果就是用戶花更多錢買了3D電視回家,卻發現沒什麼片子可看,誰願意再花這個冤枉錢。

另外,現在裸眼3D不成熟,有幾家推出了一些這類產品但體驗都很差,因此 必須佩戴3D眼鏡,這又是一筆支出,而且戴著沉重的3D眼鏡看電視,非常不舒服,尤其是對於近視用戶來說。

電影院偶爾戴眼鏡看個3D大片還是很爽的,但誰會經常在家裡戴這么個東西?尤其電視是家庭分享的,每個人都戴個眼鏡的話……

除了3D,AR、VR、4K這些東西在電視上也是噱頭成分居多,尤其是AR、VR。

4K還好一些,雖然現在資源也不多,但從 歷史 看,1080p、2K的普及都是類似的路子,需要的只是時間。

電視廠商的特點是對流行趨勢非常敏感,即使大家都不知道這項技術能不能成為主流,電視廠商也是會拚命追逐新技術,許多年以前3D電影剛剛藉助《阿凡達》流行起來時,眾多的電視廠商就紛紛跟進推出自家的3D電視,概念雖好,但是受限於稀少的片源和較差的用戶體驗,幾年下來3D功能逐漸被冷落,當然也是被其它到來的新技術給掩蓋了。

當年3D電視最火的時候,幾乎是一台新電視都支持3D功能,但是目前實現3D功能還是需要佩戴3D眼鏡,在電視開機率不斷下降的今天,恐怕沒有多少人還願意額外佩戴眼鏡來看3D影片,無論是偏振3D還是色差3D都會對畫面產生負面影響,都不是非常完美的3D技術,何況到現在為止3D片源仍然很稀少,消費者都明白這純屬一項華而不實的技術,或許未來3D電視會普及,但是絕對不是今天。

到目前仍然有廠商在推出3D電視,但是比起當年來說數量少了太多,除了市場不認可3D以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新的電視賣點層出不窮,比如4K解析度,OLED顯示技術,HDR電視等等都非常流行,這些技術的特點是專注於提升現有電視的畫面效果,4K解析度比1080P清晰了數倍,配合HDR效果讓人震撼,OLED隨著成本的降低也大大提升了顯示屏的色彩表現,同時也降低了延遲和功耗,消費者對於這些技術的接受度明顯高於3D技術,所以電視廠商們也就逐漸放棄了3D這個賣點。

在電視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每台電視帶來的利潤並不高,廠商必須把有限的成本空間用在刀刃上,當3D技術不再受追捧的時候,就必須果斷放棄從而把成本用在更好的面板和顯示技術上來,所以這幾年的新電視很多都不帶3D功能了,但是3D技術也未必會徹底消失,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電視自帶裸眼3D功能的時代或許也不會太遠。

我覺得首先是,現在大家連電視本身都看得比較少了,隨著移動電子設備的普及,電視機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並不那麼成為剛需,而且我身邊的很多人買電視,主要是考慮其智能性,3D等相對來說算是附加值的性能,反而不是重點的考慮因素。

其次是,中國目前的裸眼3D技術發展還在比較早期的階段,大多還都是2d轉3d,可以選擇的內容也比較少,感覺更多的時候是噱頭和商家講故事。如果真的要做高質量的3d電視,毫無疑問成本是很高的,但是上面提到了這只是作為智能電視的一個附加值,並非核心要素,所以花很多錢做這塊的技術,也不太符合生產商想要通過低成本的3d製作快速盈利的初衷。

中國國內的3D電視,基本都還是需要輔助工具來完成比較高質量的3D觀影體驗。至少我本人會弱弱地覺得,裸眼3d其實讓人看的挺難受的,時間長了之後頭暈惡心,而且也嚴重影響視力,看時間長了之後眼睛會有重影。看電視本來就是為了休息,這樣反而顯得本末倒置。

但是,一旦涉及到輔助器材,一方面是這些輔助器材需要成本,且成本並不低,其次,不停地做加法,反而對用戶體驗來說,也未必是好事,顯得雞肋。

其實普通人對電視的需求挺簡單的,硬體做的安全可靠、畫質清晰、可選擇內容多、售後及時就可以了,想要更多的要求,其實去電影院的體驗會更好一些。

確實可惜,好在當年買了小米電視4k+3d+音響,至今爽的不要不要

買了個3d電影網vip,下載了大把以前沒看過的3d電影,給我感覺,3d效果出畫效果沒有電影院厲害,但是入畫效果很強,就是電視機看起來有很深的深度,很立體,入畫效果,出畫效果,都明顯的很~~我個人是這種感覺~~

然後,還帶著這眼鏡去電影院看過,通用的,而且,自己帶的干凈,沒有劃痕沒有油光~~不過也就測試一次而已,以後再去電影院也不會記得自己帶眼鏡。

小米從那以後就再也沒出過帶3d的電視,好尷尬…絕唱,導致我家電視機停留在49寸,沒有升級動力

電視上面要想看3d電影,其實要他的片源支持他的硬體設備支持,這樣的話才可以看得到,要不然的話你單單推出三d功能,沒有看的設備也是不行的。

所以現在很多網站上的片子並不支持3d。而且我們是需要帶眼鏡的,是那種去電影院帶的那種藍白藍黑眼鏡。

再一個就是電視屏幕比較小,看起來的效果沒有去電影院看的震撼。

所以說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一個片源的問題,如果你很多的電影電視都支持3d這個的話,那麼自己買副眼鏡,其實就可以看得到這個3d的立體效果了,所以說並不是電視不出這種功能,而是你的這種電影資源太少了。

在以前電視是有一種3D電視的,這種電視應該是希望獲得3D電影般的體驗效果。但其實在當時的環境之下,別說3D電視了,3D電影要想拍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說當時的3D電視之所以沒有成功其實還是存在很多的原因的。

1.片源少。就拿我們現在來說,不管你是看什麼解析度的視頻都是需要有片源的。而當時的3D應用范圍有電影視頻動畫 游戲 等,但因為成本太貴,導致效果不是很明顯,3D的片源更是少之又少。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一台3D電視最後發現能看3D視頻的很少,體驗也就更不好了。

2.裸眼3D技術不成熟。直到現在,我們去電影院看電影還是需要佩戴3D眼鏡,不戴眼鏡的話是很難看到3D效果。而對於3D電視來說需要達到的是裸眼3D技術,就是能夠擺脫眼鏡的束縛來實現3D效果。但是要做到欺騙人眼的技術就是實現視覺位移,因為每個人的眼球並不一樣,所以要想做到這種視覺位移的效果還是非常困難的。

3.容易造成眼疲勞。我們去電影院戴上眼睛看3D電影有時候都會覺得頭很暈,3D電視更是這樣了,3D電視雖然模擬了人眼的成像原理,但並沒有考慮到人眼對注視物模糊程度差異的調節,導致電視的3D畫面不分遠近呈現出的都是清晰的,從而刺激眼睛容易產生視疲勞。所以總的來說,3D電視在我們生活中還並不是很實用,要想在家裡看到真正電影的那種3D技術可能還真的需要一定的技術和時間。

戴眼鏡那種3D 就是假3D,它利用的是視覺誤差,那根本不能算是3D,顏色都不正,現在都是的VR眼鏡那種裸眼3D,之前都是炒熱門兒而已,都是過度產品,就算是現在熱門的VR 都只能說是過度產品。

現在的電視威懾呢都不帶3D功能了?

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

第一個,實在是不方便,這是家庭電視3D普及的最大賬號,3D眼鏡有偏光和快門眼鏡,快門眼鏡需要充電,而且價格較貴,一般家庭如果每人配一個是非常浪費的;另一種是偏光眼鏡,這個便宜,但是效果差。關鍵的是觀看3D眼鏡需要一個黑的環境,正常家裡看電視,根本沒有那麼多機會家裡全黑!

第二個,技術的遲滯不前,因為眼鏡導致3D家庭推廣出現障礙,但是如果技術革新,達到裸眼3D標準的話,家庭3D還是大有前景,可裸眼3D發展遲滯不前,成本昂貴,在電視在家庭中地位日漸下降的情況下,基本沒有廠商原因因為3D功能提高電視售價,提高售價,只會讓該品牌的市場得不償失!

第三個,電視在家庭生活的地位日漸低落。電視成為了一個吃飯或者一塊聊天的北京,單獨時間看電視的情況越來越少,社交,也大批量轉向了電影院,畢竟效果好,氛圍好。

綜上所述,家庭3D的發展受限於技術和電視本身,發展意義微弱,所以市場上的強調3D功能的電視越來越少!

很明顯,3D會增加電視的成本,而3D功能所帶來的盈利無法填補成本的缺失。

3D不再火熱的其他原有有片源的缺失,維護成本的高昂,其次是3D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

先不說電視,我來吐槽下影院3D,那叫什麼玩意,畫面很暗,字幕看不清!歐美國家一般很少放3d,國內經常放3d,都是2d轉治的,票價還高!看長了眼睛累!

電視上的3d資源很少,買了三年只看過一部!

Ⅱ 為什麼現在很少3d電影

可能現在三地電影的成本高吧,然後就很多人就不太願意三d的電影。看二d的就行了唄,可能就這種感覺。

Ⅲ 現在怎麼很少聽說「立體電影」了,甚至沒有了。

北京,上海,武漢 有種電影院 IMAX 放70毫米膠片,可以放立體電影,是現在立體效果最好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像系統),不過現在也有普通35毫米數字放映機能放3D的,但始終比不上IMAX的效果,地心游記最新的3D電影,估計會是全國上映的,等等也許你那邊也會有的.

Ⅳ 現在3D的電影多嗎

3D電影本身就很少,這幾年技術發展了,而且托《阿凡達》的福,全世界每年也只產幾部而已,因為世界各地電影院的3D設備發展都不算普及,當然不會拍那麼多3D電影。而且哪有那麼多電影題材適合拍3D呢?也就科幻、動畫、科教題材適合拍3D,而且還得看是不是大規模投資的大片,大片才值得做3D,一般片子從投資角度來說都不值得做。
再加上以前幾乎根本都沒有3D電影,不過是一些短的記錄科教片罷了,因此整體看來,在世界電影庫中,3D電影是非常少的。
即便很少,這些3D電影也不是每部家裡能看到的,因為3D電影還有值不值得轉為家用3D影片碟片的問題,還有轉了之後中國引進不引進的問題,還有中國引進後價格高得離譜值不值得買的問題。
當然,以後會出現越來越多的3D電影,但不要忘了,以後3D電視的技術也會越來越成熟,價格也會越來越便宜,要想看,等以後3D片源夠的時候再買就行了。
總之,目前3D電視不過是商家的噱頭罷了,買了之後也沒什麼片子可以看,基本看完《阿凡達》、《愛麗絲夢遊仙境》、《諸神之戰》、《馴龍高手》、《玩具總動員3》、《史瑞克4》這幾部片子就可以當普通電視用了。而且其中《愛》、《諸》還都是假3D,《玩》有沒有3D都一樣。其它諸如《生化危機5》、國產《堂吉訶德》就沒有看的必要了吧。

北京旌雲,視頻光端機晶元解決方案,視頻光端機晶元程序,高清光端機

Ⅳ 為什麼現在沒有3d場的電影院

你好,因為三抵償的電影院票價比較昂貴,看的人比較少,所以說現在還是沒有翻底長的電影院

Ⅵ 為什麼現在電影院沒有3d電影

現在的電影院還保留著3D影院,但是3D電影的話也是有3D電影的,但是因為他要戴眼鏡才能看到3D效果,然而,製作3D電影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我們一般都是戴眼鏡的

Ⅶ 為什麼近兩年3D電影少了

的確,自從《阿凡達》帶火3D市場之後,有一段時間,什麼片子都會拍成3D的,不管什麼類型的。武打的,動作的,槍戰的,恐怖的。。。。。。。

然後,也帶動了影院的硬體設施升級,現在哪怕是5、6線的縣城電影院,都能放映3D電影了。

現在3D似乎沒那麼火了,這也是市場決定的,當然觀眾也已經審美疲勞了,對3D電影也沒有那麼稀奇、好奇了。

甚至一段時間,很多電影本身就有3D版、2D版的分類拷貝,由觀眾選擇。

看3D電影要帶眼鏡,這個大家都知道,慢慢的一些觀眾也嫌麻煩了,特別本身就戴眼鏡的觀眾。

從製作方來看,製作3D片的成本肯定會比一般的電影高。這是勿容質疑的。

從影院方來說,3D片的票價會比一般的片貴,然後又是3D眼鏡,又要管理,本身觀影的人也不如一般的影片人多。所以影院也會嫌棄。

既然,製作方,觀眾,影院都對3D電影有了隔閡,你說它還怎麼火。

關注,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如有不滿意的請見諒謝謝!

自從卡梅隆用《阿凡達》「重新發明」3D電影以來, 3D幾乎成為了大片的標配 。

伴隨著票價和影院設備的升級,現在要拍攝、上映、觀看一部非3D的大片,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政治錯誤」的舉動。在這種背景下,諾蘭的《敦刻爾克》依舊堅持用2D上映,不僅僅需要勇氣,還需要一種藝術的自信。

在這背後的,是IMAX2D的《敦刻爾克》的不俗票房。當然,不能否認的是,諾蘭很有可能利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力保影片用2D格式上映。但是越來越多的導演,也正在漸漸拋棄3D——尤其是3D並不能帶來更好的觀影感受的時候,他們對於3D的放棄,似乎顯得正確而且大公無私。

十月份即將登陸大銀幕的《銀翼殺手2049》,雖然是一部高 科技 、高概念的大片,但卻依舊選擇了IMAX2D格式。

《阿凡達》

有一組數據可以表明,為什麼導演正在漸漸放棄3D。2016年,好萊塢一共製作了68部3D電影,數量創造了 歷史 新高。但是去觀看3D電影的觀眾人次,卻同比減少了8%。兩廂綜合,3D電影市場的縮減,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有很多原因造成了這個局面。不僅僅是過暗的銀幕亮度,笨重的3D眼鏡以及超過2D影片30%的票價。最為關鍵的是,3D在很大的程度上,並沒有提升觀影質量。相反,在很多場景中,3D反而成為了累贅。拖影、模糊、抖動,種種觀影過程中的bug,已經嚴重影響了觀影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放棄3D,反而是更好的服務於觀眾。

其實早在2012年,英國媒體就提出了 「3D熱潮銳減」 的觀點。只不過彼時3D正如火如荼,誰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當時間轉到2017年,3D電影已經經過了斯科塞斯 (《雨果》) 和文德斯 (《皮娜》) 這種級別導演的實踐之後,似乎已經成為了商業上的「刻工求意」,而不是電影語匯的一種拓展。

3D究竟有沒有參與敘事,並且成為表情達意的電影手段呢?答案在目前這個階段,基本是否定的。因為無論是在《變形金剛》、《雨果》還是在《地心引力》抑或是在《少年派》之中,都沒有成為電影的語匯。所以,IMAX公司決定削減3D電影的數量和比重,來重振公司的口碑和業績,也是有理可尋的。

在未來,3D是不是會成為電影語匯的一種,並像聲音和色彩一樣,成為一部電影「所必須」的部分,這依舊是一個未知數。

在電影語匯得到拓展的時間節點上,很多諾蘭無法比肩的導演和攝影師,都曾經「倒行逆施」地開了 歷史 的倒車。有聲電影出現的早期,偉大的卓別林和更偉大的愛森斯坦,都曾經極力地反對「聲音」這個電影元素。

但當時間沉澱,錄音質量不再是技術掣肘的時候,這兩位大導演並沒有固執己見地拋棄有聲電影,反而留下了影史上著名的《大獨裁者》和《伊凡雷帝》。

《大獨裁者》

技術上的問題,終究會被技術攻克;藝術上的事情,在藝術家手中,終究會變成藝術語言。

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聲音和色彩已經成為了電影的組成部分。假若在這個時代,拍攝一部黑白電影或者是一部默片,那麼一定是導演的藝術理念在作祟,而不是技術手段的限制。由此來反觀3D這個技術性的命題,從3D rig到雙鏡頭攝影機,甚至是卡梅隆宣稱的,《阿凡達2》要是用「裸眼3D」技術——3D正在經歷著自己的技術革新。

在未來,這個商業「元素」是不是會變成電影的「固定組成部分」還是一個未知數。

《阿凡達2》

如果說,3D技術的未來是樂觀的話,那麼「3D藝術」的未來,則沒有那麼光明了。要成為藝術手段,需要參與敘事,並且表情達意,並最終參與並影響影片的「表現力」。但是無論是從《變形金剛》還是從《皮娜》,甚至是戈達爾的《再見,語言》來看,3D並沒有參與到影片的「藝術層面」之上。

那句「不看3D就等於沒看」,成了一句空洞的「廣告語」。無論是商業片導演的「被3D」還是藝術片導演的「實驗試水」, 3D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玩意」 。

這個「小玩意」可以撬動市場和資本,可以令人不爽,可以讓票價上漲。唯一不能的,就是讓影片變的更加好看,讓人更加「身臨其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3D漸漸遇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言及此,美國媒體表示稱,人們還是希望看到質量更高的平面圖像,而不是立體圖像。所以4K和8K方興未艾,3D則遭遇了寒流。

美國媒體認為,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導演回歸到2D電影的范疇之中,但3D並不會消失,畢竟還有卡梅隆這樣執著於3D的導演。

可以暢想的是,在未來,假若3D不再是製片廠強加的「任務」,而是導演「有意為之」的訴求,那麼3D成為電影語匯,並被寫進電影教科書,或許真的是「有生之年」的一個可以看到的事件。謝謝不滿意我的回答請原諒。您的批評就是我前進的動力與方向謝謝。!

疫情么,電影院很難看到了,在家么沒3D眼鏡了

Ⅷ 為什麼現在的電影都不做3D了

現在的電影還有在做3D的。

立體電影是一種電影,1953年5月24日立體電影首次出現,好萊塢推出了一種電影。

戴著特殊眼鏡的觀眾像在觀看《布瓦那魔鬼》及《蠟屋》這類驚險片那樣,發現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車及魔鬼的後面。從而為我們帶入了立體電影的時代。

3d詳解:

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縮寫,就是三維圖形。在計算機里顯示3d圖形,就是說在平面里顯示三維圖形。不像現實世界裡,真實的三維空間,有真實的距離空間。計算機里只是看起來很像真實世界,因此在計算機顯示的3d圖形,就是讓人眼看上就像真的一樣。人眼有一個特性就是近大遠小,就會形成立體感。

計算機屏幕是平面二維的,我們之所以能欣賞到真如實物般的三維圖像,是因為顯示在計算機屏幕上時色彩灰度的不同而使人眼產生視覺上的錯覺,而將二維的計算機屏幕感知為三維圖像。

基於色彩學的有關知識,三維物體邊緣的凸出部分一般顯高亮度色,而凹下去的部分由於受光線的遮擋而顯暗色。這一認識被廣泛應用於網頁或其他應用中對按鈕、3d線條的繪制。

比如要繪制的3d文字,即在原始位置顯示高亮度顏色,而在左下或右上等位置用低亮度顏色勾勒出其輪廓,這樣在視覺上便會產生3d文字的效果。具體實現時,可用完全一樣的字體在不同的位置分別繪制兩個不同顏色的2d文字,只要使兩個文字的坐標合適,就完全可以在視覺上產生出不同效果的3d文字。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現在的3d電影少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新國產親子電影推薦 瀏覽:443
中國泰國緬甸合作的電影 瀏覽:261
2021好看的電影推薦喜劇 瀏覽:436
1930年美國電影明星 瀏覽:139
老師的朋友韓國電影 瀏覽:935
八月電影豆瓣 瀏覽:471
王傑最經典的電影插曲 瀏覽:494
電影日本多胞胎實驗 瀏覽:308
珍妮佛提莉大尺度電影 瀏覽:890
2018夏季國產動漫電影 瀏覽:254
韓國電影男主角是部隊當兵的 瀏覽:146
2018白狐電影 瀏覽:377
秋霞電影網嗎 瀏覽:113
小孩彈吉他電影動畫片 瀏覽:749
怎麼處理電影的上下黑邊 瀏覽:864
日本電影人證新版 瀏覽:324
怎麼在戰旗直播放電影 瀏覽:448
唐人杜電影網 瀏覽:92
麥克是哪個電影里的人 瀏覽:316
房子扳手鍾花瓶是什麼電影 瀏覽: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