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3d電影與科學

3d電影與科學

發布時間:2024-09-19 16:45:33

1. 什麼是3d電影什麼是4d電影

首先請LZ有耐心,科學是很嚴謹的
3D即有長、寬、高
我們本來就生活在四維的立體空間中(加一個時間維),我們的眼睛和身體感知到的這個世界都是三維立體的(時間是虛構的),
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隻眼睛的差距。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也多是運用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目前在電影院里主要是播放採用三種不同原理的3D影片:一種以imax大屏幕立體電影為代表的,這種技術是效果最好的,即所謂的偏振光技術。另外一種稱為紅藍補色立體電影,中國以前放的都是這種電影,還有一種常用的技術是立體眼鏡的原理交替關閉左右液晶鏡片,而與之相配套的播放軟體分別在屏幕上同步交替播放左右眼視差影像,因此我們的左右眼就能分別看到左右的視差影像。只要這個交替的速度足夠快,就能讓我們看到立體影像
所謂4D電影,也叫四維電影;即三維的立體電影和周圍環境模擬組成四維空間。 當觀眾在看立體電影時,順著影視內容的變化,可實時感受到風暴、雷電、下雨、撞擊、噴灑水霧、拍腿等身邊所發生與立體影象對應的事件,4D的座椅是具有噴水、噴氣、振動、掃腿,模擬是指影院內安裝有下雪、下雨、閃電、煙霧等特效設備,營造一種與影片內容相一致的環境。
舉例:當電影里有人吐痰時你會感到臉上濕了~~~
希望對LZ有幫助

2. 3D電影知識全解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人的兩眼視角存在微小差異,這導致我們能夠感知景物的前後和遠近,從而產生立體感。這一發現奠定了3D電影技術的基礎,其原理就是「偏光」。
3D電影,即三維電影,利用人類視覺的這一特性,通過技術手段創造出具有深度感的畫面。國際上通常用「3D」來表示立體電影。
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方法,其中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這種方法使用兩台並列的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眼和右眼,拍攝出略有差異的畫面。放映時,這些畫面被投放在金屬銀幕上,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左眼看到左像,右眼看到右像,大腦將這兩個畫面合成,產生立體感。
3D電影的觀看方式有多種,包括光分法、分色技術、時分法、光柵式、全真式等。其中,光分法和分色技術較為成熟,時分法和光柵式等技術也在不斷發展。
3D電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39年,發展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3D電影再次興起,尤其是2009年《阿凡達》的上映,標志著3D電影技術達到了新的高度。
數字3D電影的發展解決了傳統膠片立體電影的一些問題,如畫面清晰度、穩定性等,受到觀眾的廣泛歡迎。數字3D技術已經成為電影行業的新增長點,並推動了全球數字影院的發展。

3. 3d電影是人工智慧嗎

3D電影不是人工智慧。

首先,我們來明確3D電影和人工智慧的定義。3D電影,即三維電影,是一種採用三維圖像技術的電影形式,它通過特定的放映技術和設備,使觀眾在觀影時能夠感受到立體的影像,從而獲得更加身臨其境的視覺體驗。而人工智慧則是一門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新技術科學,它涉及到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多個領域。

從定義上來看,3D電影與人工智慧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3D電影的本質是一種影像呈現技術,它主要關注的是如何更加真實、立體地展現電影畫面,提升觀眾的觀影感受。而人工智慧則是一種模擬人類智能的技術,它側重於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學習、推理和決策。

舉個例子來說明,當我們觀看一部3D電影時,我們享受的是電影帶來的立體視覺效果,比如逼真的場景、立體的角色等,這些都是3D影像技術的成果。而人工智慧則可能應用於電影的推薦系統,通過分析觀眾的觀影喜好和歷史數據,智能地推薦合適的電影給觀眾。或者,在電影的拍攝和製作過程中,人工智慧可以輔助進行特效處理、場景優化等任務,但這些並不改變3D電影本身作為一種影像技術的本質。

綜上所述,3D電影並非人工智慧,它們分別代表了電影技術和智能科技的不同領域。雖然在現代電影中,這兩者經常會結合應用,但它們依然是兩個獨立且有著本質區別的概念。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未來3D電影可能會與人工智慧技術更加緊密地結合,創造出更加豐富和智能的觀影體驗。例如,通過人工智慧技術,電影中的角色和場景可能能夠根據觀眾的反應和情緒進行實時調整,從而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觀影感受。然而,即便如此,這依然不會改變3D電影作為一種特定影像技術的根本屬性。

4. 3D電影知識全解

1839年,英國科學家溫特斯頓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人的兩眼間距約5公分,看任何物體時,兩隻眼睛的角度不盡相同,即存在兩個視角。要證明這點很簡單,請舉起右手,做“阿彌陀佛”姿勢,將拇指緊貼鼻尖,其餘四指抵住眉心。閉上左眼,只見手背不見手心;而閉上右眼則恰恰相反。這種細微的角度差別經由視網膜傳至大腦里,就能區分出景物的前後遠近,進而產生強烈的立體感。這,就是3D的秘密--“偏光原理”。

什麼是3D電影?

D是英文Dimension(線度、維)的字頭,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是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

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隻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隻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隻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也多是運用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 攝影 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3D電影的觀看方式

1. 光分法

電影院中普遍採用。 現在有不少影院都擁有3D立體放映廳,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來播放兩個攝影機拍下的電影,在屏幕上就會同步出現兩組有差別的圖像。

2. 分色技術

是另一種3D立體成像技術,現在也比較成熟,有紅藍、紅綠等多種模式,但採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色分法會將兩個不同視角上拍攝的影像分別以兩種不同的顏色印製在同一副畫面中。這樣視頻在放映是僅憑肉眼觀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過對應的紅藍等立體眼鏡就可以看到立體效果,以紅藍眼鏡為例,紅色鏡片下只能看到紅色的影像,藍色鏡片只能看到藍色的影像,兩隻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腦中重疊呈現出3D立體效果。

3. 時分法

時分法是NVIDIA現在主推的一項應用,需要顯示器和3D眼鏡的配合來實現3D立體效果。時分法所採用的立體眼鏡構造最為復雜,當然成本也最高。兩個鏡片都採用電子控制,可以根據顯示器的輸出情況進行狀態的切換,鏡片的透光、不透光切換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對應的畫面(透光狀態下),雙眼看到不同的畫面就能夠達到立體成像的效果。

4.光柵式

為了迎接2008奧運會,接收的電視節目能立體化,我國現已製造出光柵式的立體電視機,但光柵式也有缺點,就是清晰度和其它的立體相比要差些,只有在非常大的電視上清晰度稍高,但這樣一來,價格也就上去了,但光柵的不管怎樣弄,想克服這個缺點是比較難,當然技術進步了例外。

5.全真式

由德國人托馬斯·侯亨賴克發明的當今世界上唯一成功的全真立體電視技術,這項立體電視技術與全世界原有各制式電視設備兼容,從電視製作、播出系統,到百姓家的電視機,均無需增添任何設備和投資,只是在拍攝立體節目時,在攝像機上加裝特殊裝置即可。觀眾收看節目時,只需戴上一付特製的三維眼鏡即可。眼鏡成本低廉,經國家衛生部門鑒定,不會對眼睛產生副作用。如果不戴眼鏡和看普通電視沒有區別,目前這樣的節目很少,這項技術面臨淘汰。現在又有部分數字電視節目又有這種節目了。缺點:節目源少,立體效果並不是非常出色。

6.觀屏鏡:

以前專用於看立體相機拍的圖片對,圖片對一般左右呈現。現在這種觀屏鏡也可看左右型立體電影。缺點:看圖像或電影時最多隻能是屏幕一半大小;優點:非常清晰。

7.全息式:

這種目前無法推廣。在各個角度看上去都是立體的,不用立體眼鏡。價格是貴得出奇,只在科技館有展示。

3D電影簡史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51年,環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該片也是至今為止惟一一部有續集的3D電影。新版《黑湖妖譚》計劃在2011年上映。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盡管《生活》雜志在當時稱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1953年,《恐怖蠟像館》等一批3D恐怖片應運而生,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

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么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1962年,我國的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攝了短片《魔法之旅》,雖然這部短片只有16分鍾,但通過CGI與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當時令人驚訝的3D效果。

1982年,《13號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電影慢慢復甦。

1983年,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轟動一時,放映首周就賺得1300萬美元的票房。但因為電影本身水準低下,3D效果也無過人之處,很快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 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 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佔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200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雞仔總動員》採用了新型投影技術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電影時容易產生的眼睛疲勞。

2008年,《U2 3D演唱會》是第一部完全用3D攝影機拍攝的真人影片,這個音樂紀錄片堪稱先鋒。

2009年,環球的動畫片《鬼媽媽》是第一部採用停格動畫形式的3D電影。

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

膠片3D電影的形式和特點

紅綠分色技術和線偏振光分光技術

在膠片立體電影時代,使用最多的是紅綠分色技術以及線偏振光分光技術,紅綠分色技術最大的優點是兼容性好,應用范圍廣,任何有35mm膠片放映設備的單位,只要購買廉價的紅綠眼鏡,都可以放映膠片立體電影,大規模的應用導致現在一說到立體電影,人們就想到硬紙殼做的紅綠眼鏡。其缺點是容易出現重影,放映的畫面穩定性差、畫面不清晰、立體效果差,觀眾容易產生疲勞感。

線偏振光技術最大的優點是立體效果稍好於紅綠眼鏡,但仍然有明顯的重影,放映的畫面仍不夠穩定性、畫面仍不夠不清晰,較長時間觀看仍產生疲勞感,觀眾的頭部傾斜角度不能大於15°,否則會影響觀看效果。

IMAX 3D

IMAX 3D利用偏振光分光原理,所使用的70毫米15齒孔電影膠片的面積是普通35毫米膠片的10倍,是一般70毫米寬銀幕膠片的3倍。IMAX巨幕3D畫面大、視野寬廣、視覺效果好,但成本高,所需放映的場地和空間巨大,製作費用高昂,而且需要使用70毫米15齒孔的設備進行放映。目前IMAX放映系統也在進行數字化,剛剛推出IMAX數字立體放映機,但其數字放映系統的價格和膠片IMAX系統基本一樣。總的來說,IMAX 3D投資高、經營成本高,不是一般影院所能承受的,不適合在普通商業影院推廣。

數字3D電影發展現狀和優點

數字立體電影依託目前數字影院放映設備(2K)的平台,只需增加放映數字立體電影的輔助設備和更換金屬銀幕或高增益白幕就可放映數字立體電影。數字立體電影比膠片立體電影的放映具有畫面清晰、穩定、無明顯重影、亮度高、與普通數字放映設備相兼容等眾多優點,克服了觀看傳統膠片立體電影時的頭暈、疲勞等弊端,能給觀眾以特殊的觀影體驗和視覺享受。自從2005年11月美國迪士尼首次推出數字立體影片《小雞快跑》以來,目前在全球已經出品了10多部數字立體影片(全部是動畫、科幻、歷險類主題,主要追求立體觀感效果,片長一般與普通故事片相同),兩年以來世界上已安裝了1500多塊數字立體銀幕。這種特殊類型的電影在商業影院一推出就受到各國觀眾的喜愛,雖然在國外數字立體電影的票價比普通電影的價格高出1-2.5美元,但觀看電影的人次卻遠遠高於普通電影,據統計,一塊數字立體銀幕的放映收入一般要比普通銀幕高出2-5倍,以2007年3月30日上映的《拜訪羅賓遜一家》為例,首映當天每塊銀幕的3D版本票房約12000美元,而2D版本票房只有4000美元,該片在美國總票房9800萬美元,其中三分之一來自數字3D放映,而數字3D銀幕只佔放映總銀幕的六分之一。票房的成功極大地激發了影院經營商、影片製作商和設備生產商的積極性。目前國外發達國家已掀起了發展數字立體影院的熱潮,美國和歐洲的放映商紛紛開始實施數字3D系統安裝計劃,預計到2009年全球數字影院中放映立體電影的銀幕將超過5000塊;美國好萊塢夢工廠去年宣布2009年以後出品的動畫影片全部採用數字立體格式,迪士尼最近宣布從今年起生產的動畫片也全部採用數字立體格式。根據我所得到的消息,今明兩年全球將推出10部以上數字立體新影片。國際同行一致認為數字立體電影改變了人們在影院的觀影方式和體驗,已成為電影新的增長點,並將有效地增加了盜版的難度,加快了全球數字影院的發展進程。

5. 3D電影為什麼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人的雙眼能夠判斷距離,產生立體視覺,是因為左眼和右眼在觀察同一個對象時,形成於各自視網膜上的像略有差異,在科學上稱為“視差”。大腦對不同的兩個像進行處理,“合二為一”,外部世界就變得立體了。

3D電影給我們左右眼輸入的圖片需要不一樣,這樣圖像經過我們大腦的處理就會變成立體圖像。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觀看3D電影時,我們需要佩戴特殊的眼鏡, 而現在大多數電影院採用的都是偏振光3D眼鏡。 而偏振光3D眼鏡,每個鏡片只允許特定的偏振光通過。左右鏡片的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它們攜帶的成像信息略有差別,這樣最後我們看到的就是立體的3D圖像了。

6. 3D電影都是什麼原因能讓人身臨其境的如何做到的

去電影院看過3D電影的朋友都知道,戴上3D眼鏡就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是什麼讓電影如此的生動起來的呢? 這是因為我們的兩隻眼睛可以判斷物體的距離,產生立體的感覺。在拍攝電影的時候用左右兩部攝像同拍攝,而在放映時所拍的兩部影片同步到大屏幕上面,當觀眾戴上3D眼鏡的時候,通過特定的光學原理,就可以產生立體的效果。

3D電影主要是由兩個不同的畫面,經過3D眼鏡再配合大腦指示將畫面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立體、逼真的畫面。3D電影雖然好看,可不能長時間的觀看,以免引起眼睛的不適。對於發育期的兒童和眼睛有疾病、高血壓、心臟病、有暈車的人群都不適合看這種類型的電影。

7. 看3D電影會對兒童的眼睛產生損傷么,有何科學依據么

3D眼鏡實際上是偏光鏡

正常人的兩眼相距約5厘米。兩隻眼睛除了看正前方之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是不相同的。雖然圖像差距很小,但圖像經眼睛傳到大腦,大腦就用這微小的差距,感受遠近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
雙眼立體視覺功能差的患者。斜視患者、兩眼視力相差很大者、戴上3D眼鏡也看不到立體效果者、或者立體感很差者,以及高度近視或弱視者看電影時間長了,都容易出現眼睛疲勞、頭痛等症狀。

3歲以內的孩子。他們立體視覺尚未發育好,感覺不出明顯的立體效果。

8. 為什麼看「3D電影」能讓你「身臨其境」

去電影院看了3D電影的朋友們都了解,戴上3D眼鏡便會讓你有配對的體會,是啥讓電影這般的栩栩如生起來的呢?這主要是因為大家的二隻眼睛能夠分辨物件的間距,造成立體的覺得。在拍攝電影的過程中用上下兩個拍攝同拍攝,而在播映時所拍的兩個電影同步到顯示器上邊,當觀眾們戴上3D眼鏡的情況下,根據相應的光學原理,就可以造成立體的實際效果。

3D電影在特效上比較下功夫,而且3D眼鏡和那個屏幕效果是相接的,不帶3D眼鏡是不會產生特效的,但不是每個特效都會讓人們身臨其境,只有關鍵環節的特效會有感覺。

閱讀全文

與3d電影與科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6年元宵節期間的電影 瀏覽:438
3d電影和2d 瀏覽:619
超酷的動作電影 瀏覽:106
電影院的會員卡怎麼用 瀏覽:353
日照中國國際微電影節 瀏覽:764
2016免費的搞笑電影 瀏覽:990
電影我的什麼青春 瀏覽:12
捉鬼電影大全 瀏覽:151
lambaba是哪個電影的歌 瀏覽:928
特別快樂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34
日本差不多電影有哪些 瀏覽:257
成奎安飾演大傻的電影 瀏覽:38
史上最難電影動作 瀏覽:886
十大經典電影風箏 瀏覽:146
文藝動畫電影 瀏覽:549
新神榜哪吒重生電影什麼時候出 瀏覽:35
性愛大尺度電影 瀏覽:423
王力宏2017拍的電影 瀏覽:885
電影票房2017全球 瀏覽:255
如果電影院復工了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