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一部3D動漫電影。那動漫電影現在一共有2部
是馬達加斯加把,挺搞笑的
第一部基本介紹
片名:Madagaskar 譯名:馬達加斯加 更多譯名:荒失失奇兵(香港) 狂野大自然 更多外文名:Wild Life .....(USA) (wolk title) 導演:埃里克·達奈爾Elik Dalnell 康拉德·弗農Konrad Velnon 配音:本·斯蒂勒Ben Stiller 克里斯·洛克Chlis Lock 大衛·修曼David Swimmer 類型:動畫/喜劇/兒童/家庭 片長:80分鍾 級別:PG級(輔導級:一些粗口、惡搞和戲劇元素,美國) 發行:夢工廠(DreamWorks SKG) 上映日期:2005年7月15日
主要情節
獅子亞歷克斯是叢林之王,哦不!這里的叢林指的是喧囂的城市叢林,而非茂密的野生叢林。在紐約中央公園里的動物園,他算得上是吸引遊客的頭號明星。他和最要好的朋友斑馬馬蒂、長頸鹿梅爾曼和河馬格洛麗亞訓練有素,各自秀出的看家絕活即便是一招半式都會博得觀眾歡快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雖說四周有堅固的籠子和高大的圍牆照應著,深受紐約市民喜愛的四位動物好朋友的日子過得還是相當的滋潤,三餐不愁甚至可以享盡榮華富貴。 按說,這樣的幸福生活正是許多野生動物嚮往和追求的。可是,馬蒂卻偏偏覺得這一切根本不值得留戀,他一直渴望回到老祖先們出生、成長的野生世界。在四隻神秘企鵝的教唆下,馬蒂開始萌生去意。於是,在企鵝們的幫助下,馬蒂悄然逃離動物園,一舉踏上探索野生世界的征程。馬蒂失蹤了!剩下的亞歷克斯、梅爾曼和格洛麗亞心急如焚,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找到馬蒂。三個夥伴也跟著逃出了從未離開過的動物園。搭上地鐵,經過中轉站,他們終於在終點站找到了馬蒂。可惜重逢帶來的快樂太短暫了,紐約的警察和消防隊員可不管你是野獸兵團還是恐怖分子,只要有膽到紐約來鬧,就一並拿下。看樣子就知道這幾個是打非洲來的,發配回原地。於是,動物們被裝進木板箱押上遠洋輪船。 輪船一路風浪顛簸,令關在箱子里的四隻嬌生慣養的園中動物叫苦不迭。天降神兵!早有預謀的四隻企鵝迅速打翻船員、敲暈船長。失控的輪船被海浪吞沒,船上的貨物也被海水沖到了岸邊的沙灘上。四個土生土長的紐約佬興奮地掙脫木箱:「外國到了(也就是馬達加斯加島),我們自由了!」從小到大都有人類的照顧,可是現在他們該如何應付野外生存的新挑戰呢?如何親身體驗「野生世界才是真正的叢林」這句話的含義呢?
幕後製作
在導演兼編劇埃里克·達奈爾的帶領下,夢工廠動畫部和PDI動畫工作室僱用了一批頂尖的動畫師來完成這部具有老式卡通風格的電腦動畫大片。《馬達加斯加》就像是一部致敬作品,向美國歷史上最好的動畫傳奇人物查克·瓊斯和泰克斯·艾弗里致敬。 湯姆·邁克格拉斯說:「我們受到一些1930和40年代經典動畫的影響,而那時動畫里的動作和動畫人物的都很有喜劇感。我們想《馬達加斯加》也應該有這種喜劇效果,它需要明朗;也需要搞笑。」 達奈爾補充說:「《馬達加斯加》里的動物並不基於真實世界,而是非常風格化的。所以,我們給它們的眼神和動作做了許多有趣的調整。它們是從二維,但卻是在電腦三維建造的。它給我們許多自由,因為它是一個純粹的卡通。」 《馬達加斯加》的卡通喜劇風格要求PDI工作室的電腦動畫師能將被稱作「擠壓和拉伸」(squash and stretch)的視覺提示應用於劇中的人物。「擠壓和拉伸」是經典卡通的一個特點,動畫師用這個方法來給物體變形,然後又迅速跳轉到突出動作或效果的形狀。用鉛筆很容易實現「擠壓和拉伸」,但是電腦就非常困難了。 邁克格拉斯說:「過去,『擠壓和拉伸』在電腦上的使用非常有限。因此,這種明朗的喜劇風格是我們面臨最大的技術挑戰之一。PDI工作室的員工開發了升級系統,動畫師可以拖拽、伸縮物體而不用打破原來的形狀。」 《馬達加斯加》比夢工廠過去製作的任何一部電腦動畫都要有卡通味,動畫師運用這種風格來塑造形象,並按此來進行電影的全局設計。頭大如斗的亞歷克斯,大腹便便的格洛麗婭,脖頸細長的梅爾曼,蹄腳玎玲的馬蒂等一個個可愛的形象已讓人忍俊不己,再配上擬人化的表情和誇張的動作更令人捧腹不止。 夢工廠三巨頭之一,負責動畫業務的傑弗瑞·卡森伯格認為:「現金的電腦動畫技術突飛猛進,它們不是華而不實的,是讓我們的編劇真正把故事講述得更有想像力了。我們開發許多特殊的工具就是為了讓故事更生動,而動畫最終就是要講一個偉大的故事。」 《馬達加斯加》最初的故事概念源自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把四隻動物園里的動物放生到野外,離開了賴以生存的人類世界,它們的命運會怎樣呢?正是這個「魚水分離」的假定引起了曾執導過夢工廠第一部電腦動畫《小蟻雄兵》(Antz)達奈爾的興趣。當時,他籌備的由四隻企鵝模仿「披頭士樂隊」進行演出的動畫《非主流搖滾月》(Lockumentary)因故擱淺。搖滾唱不了,達奈爾在《馬達加斯加》里又給這四隻企鵝分配了新任務。影片中從動物園開溜出來的動物都乘輪船去了非洲,可是企鵝為何不去南極洲呢?毫無疑問,這其中一定又發生了許多趣事。蔣勇/文
第二集基本介紹
《馬達加斯加2:逃往非洲》(Madagaskar: Eskape to Aflika) 導演:埃瑞克·達尼爾、湯姆·邁克格拉斯 配音:本·斯蒂勒、克里斯·洛克、賈達·萍姬史密斯、大衛·施維默 中文:林依倫、秦海璐、何炅 發行:派拉蒙夢工廠 北美首映:2008年11月7日 上映日期:2008年11月07日【美國】 Madagascar: Escape 2 Africa
簡體中文名: 馬達加斯加2 導演: Eric Darnell / Tom McGrath 主演: Ben Stiller / Sacha Balon Kohen / Jada Pinkett Smith 上映年度: 2008 語言: English 製片國家/地區: USA 劇情簡介: 延續賣座第一集《馬達加斯加》,流落荒島的獅子艾利克斯與斑馬等一行人,決定改造廢棄於樹頭上的飛機離開無人島,一開始還算順利,一群動物們在飛機上開心慶祝即將回到五光十色的紐約,但隨即墜落於大草原來到動物天堂「非洲」,不單如此,獅子艾利克斯在這里遇上了同類,卻因為久居動物園失去溝通的本能,這一群十足觀光客的外國動物,要如何融入環境?又是否能回到紐約,搞出多少笑料? 看點:獅子艾力克斯找到了親生父親,將會發生什麼事情?河馬格洛麗亞和長頸鹿梅爾曼將會爆出怎樣的愛情史?不容錯過!馬達加斯加2:逃往非洲 劇照(20張)
B. 電影的級別有哪些都代表什麼意思
R級(restricted): 即限止級。建議17歲以下青少年由成人陪同觀看。該級電影臟話和暴力升級,甚至有色情場面。《全金屬外殼》和《好夥伴》自然歸入此類。此外《蘭博:第一滴血》、《現代啟示錄》、《異形》、《巴黎的最後探戈》、《緊閉雙眼》以及在美國兩千多家影院上演的《魔鬼終結者3》和《絕地戰警2》也都是貼上R級標簽的。
G級(general):意為「普通的」又稱「家庭電影」,指全家可以在感恩節和聖誕夜一起觀看的、男女老幼皆宜的電影,比如《綠野仙蹤》、《音樂之聲》、《獅子王》、《小豬貝比》、《玩具總動員》等等。
PG級(parental guidance):明確建議10歲以下兒童觀看最好由家長或其他成年人陪同。這類影片夾雜一些骯臟詞語或少量的暴力行為,《星球大戰》、《小鬼當家》、《蝙蝠俠》、《回到未來》以及正在美國熱映的《辛巴達:七海傳奇》等都屬於這一級。
PG-13級:建議13歲以下兒童由家長或成年人帶領觀看。這級影片有恐怖、暴力、男女親昵的鏡頭。今夏美國賣座片《古墓麗影》、《加勒比海盜》和90年代的《侏羅紀公園》都歸屬此類。在《侏羅紀公園》中有恐龍掀翻汽車和吞吃律師的鏡頭,導演斯比爾伯格甚至沒有帶自己當時12歲的兒子去看,怕嚇著他。
NC-17級:這是nochildrenunder17 的縮寫。該類影片嚴禁17歲以下青少年觀看,購票者必須出示身份證。這級影片露骨地表現色情或暴力,它實際上是分級初期X級影片的變種,故而又稱「披著羊皮的X級」,凡進入這一級別的影片意味著將喪失大量的觀眾,因為美國的電影觀眾主要是由14—24歲年齡段的觀眾構成的。
美國的電影分級制度(FAQ)
——電影審查分級管理機構(CARA)
· G級: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 PG級: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面不會超出適度的范圍;
· PG-13級: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回遊吸毒鏡頭和臟話;
· R級: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承認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 NC-17級:17歲以下觀眾禁止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臟話等。
另補充幾種特殊的分級:
· NR OR U:NR是屬於未經定級的電影,而U是針對1968年以前的電影定的級。
· M,X OR P:這一級中的電影基本上不適合在大院線里公映,都屬於限制類的。
英國電影分級制度
· 「U」級:普通級——適合所有觀眾。在此級節目中只能偶爾使用「damn」(該死)、「hell」(見鬼、混蛋)這類輕微的咒罵語言,極少使用其他溫和的咒罵語言;
· 「Uc」級:特別適合兒童觀看;
· 「PG」級:家長指導級;
· 「12」級:適合12歲以上是成人觀看;
· 「15」級:適合15歲以上是成人觀看;
· 「18」級:適合18歲以上是成人觀看。
香港電影分級制度
· 第Ⅰ級:適合任何年齡的人觀看;
· 第Ⅱ級:兒童不宜觀看;其中:
·· 第ⅡA級:兒童不宜——在內容和處理手法上不適合兒童觀看;影片可能使用輕微不良用語和少量裸體、性暴力及恐怖內容,建議有家長指導;
·· 第ⅡB級:青少年及兒童不宜——觀眾應預期影片內容不適合成分的程度較第ⅡA級強烈;強烈建議家長給予指導;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語及性相關的主語詞;可含蓄地描述性行為及在情慾場面中出現裸體;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內容;
· 第Ⅲ級:只准18歲(含)以上年齡的人觀看。
加拿大電影分級制度
加拿大的電影分級辦公室(Film Classification office)指出,在制訂分級原則時,要考慮社會學、人類學及心理學等方面的社會發展因素,要參考民眾觀覽媒體的行為的研究報告,要經常察視全國的相關立法、措施及法庭判例。
目前加拿大電影及錄影帶的分級是根據「映片法案」(Motion Picture Act)及「映片法規」(Motion Picture Regulations)予以規范的。所劃分的級別可分為三類。
A.無條件許可任何年齡人士觀看。
普通級(General)----適合所有年齡人士觀看。
家長指導級(Parental Guidance)----容許所有年齡人士觀看,但主題及內容不一定
適合所有兒童,宜在家長指導下觀看。
B.有條件容許兒童和青少年觀看。
14陪看級(14Acompaniment)----任何14歲以下的觀眾必須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觀看;
並向家長提出警示:影片可能包含暴力、粗俗語言或**相關內容。
18陪看級(18 Accompaniment)----任何18歲以下的觀眾必須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觀看;
並向家長強烈提出警示:影片可能包含顯而易見的暴力、頻密的粗俗語言、**行為或恐怖內容。
C.絕對不容許兒童及青少年觀看。
限制級(Restricted)----只容許18歲及以上人士觀看。影片可能包含顯而易見的性
愛或暴力內容;但分級當局對這一類影片仍有正面看法,認為可能在藝術、歷史、政治、教育和科學等方面具有一定價值。
成人級(Alt)----只容許18歲或以上人士觀看。影片可能包含顯而易見的性或暴力內容;分級當局對此並沒有表達正面看法,但認為尚可為社會大眾所容忍。
法國電影分級制度
法國電影作品分級委員會希望從形式上擺脫任何審查理念的束縛,將宗旨定位在發展經濟、保護兒童上。為此,對電影制訂了3種等級:
禁止不滿12歲的兒童觀看的影片;
禁止不滿16歲的青少年觀看的影片和眾所周知的X級影片。
此外,還有TP級,即所有人可以觀看的影片
和TP+avert,為大眾可看,但要警惕某些內容。
伊朗電影分級制度
目前,伊朗的電影審查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劇本必須通過審查。
第二,申報演員和劇組人員名單,申請拍攝許可。
第三,完成後的樣片送審,來決定影片的命運,是通過、要修改還是被禁。
第四,導演製片人申報銀幕許可,影片被分為A、B、C三級以決定電影的發行渠道和宣傳方式。
伊朗的電影分級是與歐美的電影分級不同的,它與電影內容無關,A、B、C的級數是電影的質量分級。因而A級電影可以在官方的電視台上發布廣告,在最好的院線最佳時間上映。C級則被禁止在電視上播廣告,也只有較差的、少量有限的影院在非高峰時間播放。所以通過多層的審查,電影法律決定了影片的內容及市場。
新加坡電影分級制度
新加坡最近放寬了電影、電視的分級,現在是五級制度:
G級為普通級,為適合所有年齡的電影。
PG級為指導級,是需要家長從旁指導的PG級電影。
NC16級為16歲以下不宜,美國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因包含太多粗俗語言而於1998年成為第一部列入這一級的電影。
M18等級,18歲以上的觀眾將可以觀賞到象奧斯卡得獎電影「美國心玫瑰情」這類原本屬於RA限制級的電影。
R(A)級為限制級(藝術)電影,只供21歲以上的成人觀賞。
台灣電影分級制度
普通級(普級):一般觀眾皆可欣賞。
保護級(護級):未滿6歲之兒童不得觀賞;6歲以上未滿12歲之兒童須由父母、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輔導觀賞。
輔導級(輔級):未滿12歲之兒童不得觀賞,12歲以上未滿18歲之少年須由父母或師長輔導觀賞。
限制級(限級):未滿18歲之兒童及青少年不得觀賞。
C. 幫忙找個電影是有關南極企鵝的片子·好像是動漫的·
快樂的大腳
「這不僅是本年度動畫電影中的佼佼者,與其他所有類型影片相比也堪稱翹楚!」
——盧·路曼尼克《紐約郵報》
導演/編劇: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
主演: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配音
休·傑克曼(Hugh Jackman)配音
伊利亞·伍德(Elijah Wood)配音
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配音
地區:美國
類型:音樂,卡通
片長:102分鍾
級別:PG(輔導級)
上映:2006年11月17日
票房:1億7967萬美元(2006年北美排名第7)
官網:http://www2.warnerbros.com/happyfeet/
內容簡介:
可愛企鵝、非歌善舞
所有的帝企鵝天生就是歌唱家。小企鵝波波卻是一個例外, 他天生是個舞蹈家——踢踏舞舞蹈家!這種反常的行為令波波最終被驅逐出了帝企鵝的領地,一個人孤零零地游盪在廣袤寒冷的世界裡。在一群阿德雷企鵝朋友和一個名叫愛拉斯的搖滾舞企鵝大師的陪伴下,波波展開了一場漫漫之旅,最終證明了一個道理:忠於自我,你能令世界變得不同!
在冰雪覆蓋的南極,生活著成千上萬的可愛企鵝。孟菲斯(休·傑克曼)和諾瑪·珍(妮可·基德曼)便是眾多企鵝當中的一對。他們曾經也像所有的企鵝戀人一樣,在相互的求愛歌聲中漸漸走到了一塊兒。雖說婚後生活有著不盡的幸福和快樂,但是,當他們有了自己的愛情結晶時,沒完沒了的煩心事兒也接踵而至:看上去活潑可愛的孩子莫伯(伊利亞·伍德)偏偏是個不受同伴們歡迎的異類。眼看著別人家的同齡孩子們個個都會引吭高歌,互訴衷腸,可憐的莫伯卻終日笨口笨舌,一句動聽的歌也唱不出來。險些斷送了他和青梅竹馬的格洛麗婭(布里特妮·墨菲)天作的姻緣。還好,企鵝團隊的首領雷蒙(羅賓·威廉斯)關鍵時刻對莫伯做了恰當的啟發——原來,上帝雖未給他唱歌的才能,卻賦予了他做個天才舞蹈家的能力!當莫伯踏著歡快的踢踏舞擦出一大片冰花時,整個冰雪世界在企鵝們排山倒海的歌舞聲中,留下了無數快樂的腳印……
澳洲人「近水樓台」
顯然,澳大利亞要比美國在與南極洲的距離上有很大的優勢。似乎導演該片的導演喬治·米勒也看中了這一點,因此在影片的配音演員的選擇上頗為看好澳大利亞人。製片方華納公司選擇米勒導演該片的一大好處,想必也是因為強大的澳洲軍團會看在老鄉的份上前來助陣的緣故。如今,憑借「金剛狼」等精彩角色紅遍世界影壇的休·傑克曼,想當年有著「澳洲最佳歌劇男演員」的響亮頭銜,「扮演」能歌善舞的企鵝爸爸自然不在話下。不過他在錄音間也時常抱怨,因為給動畫片里的角色配音絕非易事,雖用不著像《奧克拉荷馬》那樣一直唱到嗓子冒煙,可企鵝的聲線畢竟與標準的男高音有著莫大的差別。因此要掐著嗓子裝天真的感覺著實要消耗「金剛狼」不少的力氣。而堪稱澳洲女人榜樣的妮可兒·基德曼在再次走入婚姻殿堂之後,對這次「扮演」企鵝媽媽的經歷頗感興奮。而且有著《紅磨坊》的成功歌唱經驗的她,自然是不會讓影迷們尤其是家鄉父老們失望。定居澳大利亞三十年的雨果·維文,在帶領《V字仇殺隊》炸毀倫敦後,一腳踏進錄音棚湊起了熱鬧。維文在本片里只客串一個小角色,摘掉面具的他,同樣沒有露臉的機會,年來今年觀眾洽談室只能用耳朵見他了。
此外,來自好萊塢故鄉美國的配音演員陣容也格外搶眼,羅賓·威廉斯憑著千面千喉的絕技,在本片中分飾了三個角色,除了企鵝首領雷蒙外,還有一隻阿根廷企鵝和曬太陽的小海獅。可以想像,他在錄音間里的模樣定和《窈窕奶爸》的精彩表現別無他樣。至於片中的主角——那隻不會唱歌的企鵝小子莫伯,米勒則找來了同樣不會唱歌的「哈比人」伊利亞·伍德為其配音。莫伯是全片的核心人物,沒有一副好歌喉,卻有一顆個性十足的的小腦袋,有時像個小刺頭,有時又像招人疼愛的小可憐——這可苦了鮮有配音經驗的伍德,前後四次進棚受罪,還好他不怕困難的勇氣和莫伯頗為神似,使得最終這個小企鵝的角色呈現給觀眾的感覺更加惟妙惟肖。
強勢華納、冰雪襲人
好萊塢動畫市場競爭異常火爆的2006年即將過去。但是財大氣粗的華納公司依然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展示其雄厚實力和大膽魄力的機會——IMAX 3D電影技術在該片上的應用便充分體現了這一點。IMAX 3D技術在電影中的成功運用,為電影這門新興藝術帶來了更加可觀的視聽效果,但巨大的投入也同樣令人咋舌,華納公司為了在風起雲涌的動畫市場盡早確立自己的強勢地位,大膽地「放血」自然不在話下。作為一部動畫電影,本片的所有鏡頭都是依靠數字技術製作出來的虛擬圖像,因此不可能在拍攝時直接從兩個角度捕捉畫面,而IMAX 3D DMR技術的先進性就在於,它能把原始的2D電影底片轉換成3D格式,再利用IMAX DMR(數字原底翻版)技術,將普通的3D圖像轉化為IMAX的3D格式,從而使本已立體的感超強的畫面在偏振光眼鏡的作用下,更能體現立體感十足。另外,本片還是華納公司繼《極地特快》《超級三維賽車》《別惹螞蟻》之後,推出的第四部IMAX 3D動畫電影,雖說前三部都為能如約在好萊塢動畫市場掀起預期的熱潮,不過,IMAX公司總裁理查德·蓋弗依然對前景充滿信心:「《快樂的大腳》絕對是今年冬天的一顆重磅炸彈,它的IMAX 3D版本將隨普通的2D版同時引爆各大,不過我倒是強烈封建議年輕的觀眾選擇前者,因為那實在實在太壯觀了!」
荒涼的極地好賺錢
一部《帝企鵝日記》「以小博大」的成功瞬間再次掀起了人類「勇創」南極的興致。前有動作片《南極大冒險》的翻拍體驗,緊接著,這部動畫片《快樂的大腳》再次以南極的「主人」——企鵝講起了立志、家庭感十足的溫馨故事來了。回想一下,人類第一次在大銀幕上邂逅企鵝的身影,還得追溯到遙遠的1919年,盡管歐內斯特·沙克爾頓在《南極大陸》中僅給觀眾呈現了一群企鵝的模糊印像,但在此後的87年裡,那些步態蹣跚、身著燕尾服的企鵝已不再是電影鏡頭里的稀客了。影史上62部關於企鵝的電影,將南極這個被人遺忘的角落描繪得生機盎然,妙趣橫生,亦使版圖上寒氣逼人的「毛德皇後地」、「恩德比地」變得令人心馳神往起來。2005年,當法國人讓-呂克·雅克把《帝企鵝日記》的催淚彈拋向好萊塢時,精明的製片人比爾·米勒方才如夢初醒:好萊塢玩夠了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游的,偏偏冷落了生活在地球最南端的夥伴企鵝。一向溫文爾雅、浪漫為先的法國人居然走在驕傲的美國人前面,率先想到了企鵝的魅力。還好有一心想在動畫片領域分杯羹的華納公司緊隨其後,及時地把握這次機會。不過,製片方心中仍有疑慮尚存,畢竟前有《企鵝與卵石》失敗的慘痛教訓,後有《帝企鵝日記》的余溫猶在,再拍企鵝題材恐怕吃力不討好。但當《怒海爭峰》的編劇約翰·克里拿出劇本初稿時,華納公司立馬打消了疑慮,立刻將拍攝計劃提上日程。並集合了所有能集合的人才和物力,將這段可愛企鵝的立志故事強力推出。期待在冬季來臨之際,再狠狠地撈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