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動作電影影評

動作電影影評

發布時間:2022-04-01 13:08:57

1. 中國影視上哪一部動作電影的票房最高影迷影評最好

《戰狼2》是國產動作電影中票房最高的,票房達到了56.8億,榮登“單一市場觀影人次”全球榜首,講述了脫下軍裝的冷鋒被捲入一場非洲國家的叛亂,本來可以安全撤離,但是他沒有忘記自己是軍人的職責,重回戰場展開救援,得到了影迷的一致好評。

2. 求一篇任何電影的影評

讓子彈飛 集黑色幽默 動作 感情等於一身 很好看
讓子彈飛》的一些暗線,隱喻,野心和吹捧。 姜文拍電影,也圖個被認同。他的四部風格各異的電影,都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慾望。每一個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內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電影表現出來的選本、選角的眼光,節奏、鏡頭的把握,講故事談思想的水平等硬實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聖。但姜文不滿足,他追求更廣闊的認同。《鬼子來了》被禁,《太陽》票房不佳,這些不認同的聲音在姜文心裡絮絮叨叨揮之不去。
兩年多後,姜文射出來的,是經過精心構化,尋求破局的子彈。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眾,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認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著」也能把錢賺了。
我從沒見過國產導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這野心聽起來又如此的不可實現。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脫離大眾,大神要高於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認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認同。大眾同行還算容易同時取悅。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這三群,在態度上冰炭不容。
現實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贊之後,電影自身素質迅速贏得了同行和大眾的青睞。 廣大小裝青年們在短暫的觀望後,看到寧財神同學的一句「姜文王朝來了!」後立即拜倒投誠。羅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來,「日,評價這么高,不至於吧。(這電影沒啥思想啊)」,「下次拍個更有追求的電影」,「你們到底為什麼激動啊」。 更極端一些的人開始咒罵,「姜文背叛了我們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著,也能掙錢」這種事在他們眼裡是沒門的。 「你媚俗了大眾,讓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經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諷刺了,你就已經跪下了!」。
連我這個不合群的小裝青年,看完後也充滿了疑惑。前兩小時被導演帶著高速狂飆,爽透了,結尾的節奏變化卻讓我無所適從。張麻子打倒了黃四郎, 最後卻一無所得,兄弟女人也離他遠去。他騎著白馬緩緩離去的場景讓我十分落寞。雖然最後的那場「起義」傾向危險…但這就是姜文電影里想說的么?
子彈呼嘯而來,透體而過,我卻沒一點感覺,好像沒打中一樣。搞的我連影評都不想寫了。
姜文說:「讓子彈飛一會兒」。
電影的開頭,張麻子對著白馬開了一槍,這槍瞄準繩結,打中卻不打斷。白馬繼續跑,繩索已不能吃力。讓「子彈飛了一會」,繩索終於斷裂,白馬才四散跑開。電影的結尾,姜文對我開了一槍。 白馬在我腦中賓士一夜一天,繩索終於斷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見了那思緒拖出來的暗線,就會明白寧財神說錯了。「姜文的王朝,永遠不會到來」
影評這么多,吐槽點最多的就是周潤發飾演的黃四郎了。這個地主惡霸,說單詞,玩「介錯」,還總要拽拽文,錢也多的離譜。這些特質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開暗線的線索,就在於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線,幾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姜文專輯看《讓子彈飛》《鬼子來了》《太陽》的朋友可以到銳影網www.ruifilm.com在線高清觀看 。

問題1: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1920.
葛優演的馬縣長,在剛進鵝城不久就說:「不好,我們來晚了,前任縣長已經把稅預徵到90年後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發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問題2:黃四郎只是個地主惡霸么? 沒那麼簡單
黃四郎交給假麻子(胡軍)地雷時,說了很多:「北中國我不知道,但這種限量版地雷,整個南國只有兩個」;「第一個在辛亥革命時炸了第一響」;「驚天,動地,還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發生於1911年,這1910年才生產。 黃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麼型號,還擁有唯一一顆雙胞胎地雷。 請問,黃四郎在辛亥革命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黃四郎參與了在武昌起義的核心策劃,是辛亥革命的老資格革命黨!不信?下面還有佐證
問題3:張麻子只是個土匪么? 當然不是
電影里很明白的說了, 張牧之,早年追隨松坡將軍(蔡鍔),17歲時即為其麾下手槍隊長。是講武堂出來的(考慮到蔡鍔,應為1909年成立的雲南陸軍講武堂)。蔡鍔在日本死後(1916),張牧之回國,落草。
蔡鍔何人?梁啟超高徒,民國開國元勛,護國軍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後20日,蔡鍔就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響應革命。1915年又發動護國討袁並取得勝利。張牧之早年即追隨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黨對老資格。
張牧之和黃四郎還曾是革命戰友? 影片給出了明顯的線索
問題4:1900的一面之緣?
張牧之與馬邦德赴黃四郎的鴻門宴時, 黃四郎說。「20年前,我和張麻子曾有一面之緣」。從影片可以看出,黃四郎一開始就知道假縣長就是張牧之就是張麻子。這句一面之緣,是他刻意點開的敲山震虎。影片確鑿的發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黃四郎和張牧之在這一年見過面? 那一年發生了什麼? 我們繼續從張17歲當上蔡鍔手槍隊長入手。
問題是,張牧之現在多少歲,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鍔的呢?
蔡鍔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時務學堂的老師唐才常德資助下赴日本留學,190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 回國後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地練兵。
如果張是1904年後見到的蔡鍔,那麼1900年時張牧之不超過13歲。 這樣的孩子不應引起黃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時33歲,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鍔活到此時也不過三十七歲。 1899年之前的蔡鍔不過是個16歲不到的學生,雖然已經聲名不弱,但也不至於配個手槍隊長吧。 張蔡相逢,應為1899-1904年蔡鍔留學時發生。17歲的張牧之,又為何會給一個留學生作手槍隊長呢?
查了一下,1900年時,唐才常策劃在武漢發動「自立軍起義」。 蔡鍔聞訊即回國響應老師。但唐看他年紀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後來唐才常被張之洞拍平, 蔡鍔身在湖南躲過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實這時候他才改名叫蔡鍔,才去學軍事)。我以為,張牧之當上蔡鍔手槍隊長,正是這一年。 估計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鍔一個人走,派了張牧之這個同齡毛頭小夥子,給他當的保鏢--」手槍隊長」(估計是光頭小隊長)。 這樣算,1920年影片發生時張牧之37歲,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黃四郎會在1900年認識張牧之,兩種可能。1是黃也參與了自立軍起義,在武漢或者湖南見過蔡鍔與張牧之。 2是蔡鍔把這個手槍小戰士一起帶到了日本,然後在日本和黃有過一面之緣。

我更傾向於後者, 因為黃四郎和張牧之,顯然都在日本混過不短地時間。
問題5:張牧之黃四郎都混過日本? 應該是,他們都對介錯很熟
先來介紹一下介錯:
日本人不愛上吊愛切腹,他們覺得切死自己挺光榮的。 但切腹挺難操作,一刀捅進去,一時死不了還特別疼。身體倒得七扭八歪,掙紮起來滿地的血,死相難看,特別不體面。故很多時候切腹者會讓一個信賴的朋友當「介錯」。介錯人手持長刀站在其身後,在自殺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間砍下他的腦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錯就相對冷僻。 更別說在沒網路和電視的1920年, 如果不是對日本文化相當熟悉的人,根本說不出這倆字吧。
黃四郎在鴻門宴上說「要是這三個人供出我來,我就切腹,請兄台當我的介錯」。 張牧之說「你搞錯了,介錯人用的是長刀」。兩個人應該都在日本待過相當長的時間。 尤其是黃四郎,好端端的中國人沒事誰能扯到切腹去。張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為1904年蔡鍔回國後就沒怎麼去日本(其實我也不熟,蒙的),作為蔡鍔的手槍隊長,張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鍔病重去日本治病,當時張牧之一定跟著去了日本,但估計這段時間他可沒興趣研究什麼切腹。何況11月初蔡鍔就病逝了。
回答了這5個問題後, 我們重新看黃四郎這個人。 他留過西洋,也留過東洋。說話愛拽文,冒成語,國學功底算不錯。你若把他看作一個土財主,這些設定顯然有很蹩腳;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隨孫中山的革命黨, 那些設定就很恰當。
黃四郎,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土財主。 他是一個腐化的前革命者,現當權派。 在鵝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總結一下暗線:
1900年,張牧之追隨蔡鍔到日本,並與黃四郎有一面之緣。
1900-1911年,張牧之和黃四郎在同一個革命陣營,但無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義,黃四郎為核心成員。 10月30日,蔡鍔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張牧之也算核心成員。
1911年-1920年. 辛亥勝利後,革命者黃四郎,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利斂財。他投靠了實力軍閥張敬堯(還是張宗昌? 其實我沒聽清楚。 總不能是張孝准吧)這座靠山後,愈發肆無忌憚,橫征暴斂,更以故鄉鵝城為根本苦心經營,控制了民國小半的煙土交易,大發其財。
辛亥勝利後,革命者張牧之,不求權錢,繼續追隨蔡鍔。 1916年蔡鍔死於日本,此後張牧之對時局失望,乾脆落草為寇。
1920年, 張牧之馬邦德來到鵝城,電影開始。張黃鬥法,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鵝城起義,勝利後張牧之分文不得,心愛的女人和他的兄弟們一起走了。這場「革命」,正如當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麼也沒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別的man抗走了。
這就是姜文在此電影里內藏的政治隱喻。 誰會投入革命?蔡鍔這樣的英雄會,袁世凱這樣的梟雄會,但最後得權的一定是袁世凱;張牧之這樣的爺們會,黃四郎這樣的投機者會,但最後得利的一定是黃四郎。 當張牧之再次掀起鵝城革命,他不為財也不為權,不為女人也不為大眾。他對黃四郎說:「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如果你們覺得這個隱喻還不夠過癮, 鴻門宴上還有句台詞。「彼時彼刻?」 「恰如此時此刻」(謝絕聯想,請勿跨省)。
問題6:姜文要干什麼? 「讓子彈飛一會」

解決了前5個問題,我們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時取悅小裝,大神和官府三個群體了。 那就是打時間差。這是一部讓子彈飛一會兒才能被解讀出的電影,子彈中的火葯藏在喜劇和商業的外殼之下,躲過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無誤的指出黃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統治階級的惡棍,配合最後的「鵝城運動」,那這片死的絕對比寧浩的《無人區》還慘烈。等子彈飛完,官府醒過神兒來,影片都下映了。
從技術手段來說,姜文為追求這個飛一會兒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將每一條重要的線索後埋一個包袱以轉移注意力。 比如張牧之剛剛自陳身份,說自己跟松坡將軍混過。 觀眾還沒轉過筋想清楚松坡是誰,葛優就跳出來插科打諢:「那一年,我十七歲,她也十七歲...」。在逗笑大家之餘,將觀眾的注意力從「松坡」,「十七歲」這樣的線索上轉移開。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電影愛悄悄的牽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彈對著官府打,未免自討死路。他准備打向誰? 這就是本文最後要討論的問題,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們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別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寫。我覺得他把槍口對准時下電影界,對准某位電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著,也能把錢掙了」。這點野心,觀眾都看的出來,也不難理解這句有點揶揄悶頭掙錢的馮小剛。馮導豈是在於這點揶揄的人?還主動客串了湯師爺,和葛優聯袂出演賺錢眾。(馮導不但拍片賺錢發揮穩定,客串也是穩定的頭五分鍾就死。)湯師爺落水而死, 葛優演的馬邦德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湯師爺。 可以說,在電影里,葛優代表了馮小剛。馬邦德說的,就是湯師爺說的。也是馮小剛說的。
湯師爺要賺錢,他向誰跪? 官府代言人「黃四爺」。 他怎麼著掙錢? 黃四爺帶頭出錢,其他人就得跟著出錢,回頭把錢還給黃四爺,得利三七開。
張牧之要站著掙錢,也得在湯師爺的配合下,先忽悠「黃四爺」先出了一百八十萬兩銀子才行。
關鍵問題來了,湯師爺想賺錢得跪官府代言人黃四爺,馮導演想賺錢得跪那位爺?
時下電影圈裡, 有沒有一個「爺」,是公認的官府代言人呢。這位爺,如果像黃四爺一樣惡劣,已成中國電影的毒瘤,就夠好了。這位爺,如果像黃四爺一樣發家,先投身於「導」,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攏,終究成「爺」,就再好不過了。
有沒有這樣的一位爺,讓姜文這種爺們電影人覺得。「X爺,沒有你,對我很重要」。線索還在電影里
理解子彈的政治隱喻,突破點在於姜文相對於原著,對故事發生時間的改動。
理解子彈的現實所指,突破點在於姜文相對於原著,對角色姓名的改動。
在原著里,黃財主的原名叫黃天榜,」黃天棒」. 在電影里,叫作黃四郎,「黃四爺」。
韓三爺,您得多麼的無畏,才敢於把自己的名字,放在這片兒的出品人上? 您給這電影投了多少錢來著, 別是一千八百萬
(原著師爺姓陳,沒縣長這人。 電影里分別安上湯,馬二名。將將是個「馮」字,有點附會,放括弧里圖個好玩吧)
在電影後半, 張麻子對著黃四爺派出來的馬車,虛射一槍,「讓子彈飛一會」。 片刻,槍聲四起。
《讓子彈飛》上映一會後,終會成燎原之勢。其它手裡有槍的導演,編劇,演員,雜志,評論家們,都會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彈打出去。
姜文必將瓦解一個「三爺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讓黑馬們倒下,白馬們得以掙脫沉重的束縛。但」姜文的王朝」,永遠不會來臨。他會從容的從椅子上站起來,讓別人搬走。自己騎上白馬,悠然的離開我們的視線,化為一個傳說。

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3. 電影激戰影評3000字

從敘事技巧看,《激戰》並不完美,但我願意給它滿分。我幾乎每個月都會去影院欣賞電影,也經常被逗樂到,煽情到,震撼到,但忘了已經有多久,我沒有對著一部電影忘情的大笑,歡呼,於心不忍,滿懷振奮,黯然神傷,熱淚盈眶……《激戰》甚至讓我萌生出了影院就去旁邊健身房辦張卡的沖動。導演林超賢以槍戰片聞名,這次他不用一顆子彈半點煙火,只用一記記朴實的拳頭,就捶打遍我內心每一個柔軟的角落。我像被MMA高手擊中,通體震顫,癱軟在座位上,咬咬牙,擠出力氣,向著銀幕豎起一個大拇指。

故事圍繞一對師徒拳手挑戰綜合格鬥展開。張家輝的角色是個典型的香港市井老油子,昔日光輝拳王,如今悲催欠債王,其人刀子嘴豆腐心,人如外號的愛犯賤,甭管眼角的魚尾紋里藏了多少辛酸苦楚喜怒哀樂,愣是死不外露,求人辦事語帶調侃,承認錯誤時不情不願,安慰起人來也帶著教訓的口吻,放不下拳王的尊嚴,還差點和大媽對罵起來,那一聲聲的對不起,即使面對萌態可掬的小蘿莉,即使在空無一人的屋頂,也要經過了多少心理掙扎才能出口啊。彭於晏《洛奇》和《百萬美元寶貝》各佔一半,上擂台只為證明人生價值,輸贏並無所謂,因為有目標,無牽掛,所以能全力以赴,打歪鼻子,折斷脖子在所不惜,甚至還想學脫臼那一手絕活,端的是肯受虐者事竟成。兩人鬥嘴的好看程度不亞於肉搏,基情澎湃,火花四射,爭貧比賤精彩紛呈,每每在不經意間拂過我的笑穴。

師徒兩人在片中大炫肌肉,貨真價實毫無PS痕跡,戲里戲外都吃盡苦頭。尤其張家輝,40好幾的年紀硬磨出那一身鋼筋鐵骨,拼搏精神比片中角色更甚。影片對於格鬥的描寫最大程度貼近現實,例行公事的訓練過程蒙太奇,全面細致的展示了多種力量、敏捷、體能的訓練手段,那齜牙咧嘴、青筋暴突的畫面,光是看看就足夠叫人咂舌,驚呼拳手不是好當的。互聯網上有人鄙視擂台搏擊,認為街頭格鬥才是王道,無需搏擊手出言糾正,單是《激戰》中的訓練強度,就足夠讓他們改變成見。張家輝以一敵眾打流氓,充分呈現業余和專業實力的巨大差距,是現實再現。

幾場擂台大戰沒有因追求視覺而偏離MMA搏擊的本真面貌,外行看來帶些戲耍意味的鎖技過招,都得到完整細膩的呈現。綜合擂台上的強弱並非一目瞭然,選手心態、經驗、體型,力量,拳法,步法,腿法,鎖技的優勢和劣勢可以互相轉化,互相彌補,上下風也會發生戲劇性的起伏轉換,令比賽充滿意想不到的變數。兩主持人的解說雖只寥寥數語,卻總能點中關鍵,也在無形中強化了懸念。雖然出一腿就要挨一拳的設定未免失之簡單,但連場搏命的攻防戰術,已足夠叫人看的不亦樂乎。

影片很勵志,但絕非老調重彈意志必勝、精神超越物質的熱血雞湯。彭於晏訓練時間短,經驗不夠,與對手存在技術和力量的差距,果真沒能爆發小宇宙。張家輝創造奇跡,靠的是經驗充足,速戰速決,若是持久戰還能取勝,就不可思議了。扭轉敗局的關鍵一招,固然是戲劇驚奇,仍足夠讓人熱血沸騰的握緊拳頭,眼角含淚,然後,精心抖出的包袱又讓人撲哧笑出了聲。鑒於地面技動作觀賞性不夠,影片採用燃情音樂和選手痛苦表情填補張力,回合倒計時總藏在畫面外,省去了老套的緊張,換來幾個意外驚喜。

從片長來看,格鬥場面並不多,張家輝和一個單親家庭的感情聯接占據了相當多篇幅,這部分並沒有淪為打鬥間歇的湊戲,否則影片大可不必拍兩小時這么多。這個臨時家庭演「話劇」,切月餅,修房子,其樂融融間,伴著女聲版寂靜之聲的淺淺吟唱,令人心頭升騰起溫婉眷念。張家輝騎摩托車載著梅婷,在清風細雨里緩緩穿過街道,本來極可能流俗的悶場,因安插的恰到好處,也輕輕叩動了我的心扉。彭於晏與父親的幾場戲也是如此。這些溫情脈脈與格鬥無關,但它們讓我們了解到,錚錚硬漢們到底為了什麼而奮斗。

《激戰》不是大團圓的勵志片,情緒不穩定的母親終究要進精神病院,有犯罪記錄的老好人終究無法得到監護權,從絕境中站起的前富二代也並沒有和女孩確立戀情,但就像烏雲散盡前露出的那抹金邊,一切都折射著滿滿的希望。人生就像擂台,不打就不會輸,但你會在老去時懊悔什麼記憶都沒留下,一旦上台,你總會跌倒,但只要重新站起,繼續向著命運揮出一通又一通眼花繚亂的組合拳,你會證明留下的汗,灑出的血,歪掉的鼻子和脫臼的手臂,會是你此生最輝煌的獎賞。

4. 求一篇電影影評.

《男孩別哭》(美國電影):在邊緣的邊緣,有純藍色的眼睛幾年前,當我第一次看完《男孩不哭》的時候,直覺地不喜歡,覺得這部電影沉悶不堪,再不願看第二遍。我討厭它陰暗的畫面,討厭它慘烈的故事情節,討厭Hilary Swank的扮相。但是直到幾年後的今天,當我再一次重溫這段悲慘故事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對它的排斥,來自於心底的哀傷。

播放電影的時候,身邊不時有人發出恍然大悟的聲音:「哦,原來她是同性戀。」我只能很無奈對他們解釋,「她不是同性戀,她是異性癖。」 Brandon這樣的角色,已經邊緣化到了這樣的地步,連我們這些心理學「專業人士」都無法為其定位,實在是很可悲的。更是難以想像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知道異性癖呢?人們只會賜予這樣的人一個詞:變態。

對於現代社會,同性戀群體是個逐漸浮出水面的邊緣群體。但是異性癖,卻往往被掩蓋在同性戀群體後,在邊緣的邊緣。報紙上誰誰誰又決定變性這樣的新聞,往往只是人們茶餘飯後懷著獵奇心理閑聊的時候才會想到的。

無知往往帶來恐懼,隨後產生的,就是排斥和迫害了。什麼是正常的?什麼又是不正常的?這樣的問題,似乎三言兩語是解釋不清的。可是對於大眾而言,與多數一致的就是正常,反之就是反常,似乎真理如此簡單。在本片中,我們眼睜睜地看著了一個男權社會對一個邊緣女子的暴行,卻無能為力。很難想像,這樣一個悲慘的故事竟然在現實生活里發生過。然而,藉由真實案件改編而來的電影是否能喚醒人們的理解,人們的良知呢?如果一個渺小生命的消逝僅僅帶給觀眾一聲驚嘆,這是否說明人們早已經麻木不仁了呢?

在男權社會里,女人是弱者,而任何打破這一規則的人都將受到懲罰。John的眼中,女人永遠只能是男人的附屬品,是不能和男人並駕齊驅的。所以當他發現Brandon居然是個女人的時候,他感到他所謂的尊嚴受到極大的侮辱,因此他殘暴地羞辱了Brandon以恢復自己的權威地位……那一系列暴行,是怎樣低劣的人渣才做得出來的!

許多人在看《男孩不哭》的時候,幾乎都會產生對Brandon等人同情和對John的憤怒和譴責。但是,電影結束了,生活還在繼續,人們是否考慮過在生活中,他們是否仍有意無意地漠視或者歧視著像Brandon這樣的人呢?

想起《逆女》里經典的台詞,「我們沒有傷害別人,別人為什麼要來傷害我們?」可悲的是,這個世界,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的。

性別只是一個符號嗎?你愛上的是他的人?還是他的性別?還是包含他的性別的他的人?很拗口。可是很多人無法回答。什麼是愛?愛能超越世俗的偏見么?

世界如此豐富多彩,可是人類社會卻如此狹隘。像Brandon這樣的異性癖,還將長期生活在人們的視線之外。但是,隨著愛和理解在人們身上逐漸蘇醒,社會對邊緣的邊緣也日益關注。

影片中最安靜的畫面,莫過於三個女生曾在麥克風前低吟淺唱:「the bluest eyes in the Texas……」如果可以,讓我們拋棄心中的偏見,你會發現,在邊緣的邊緣,有純藍色的眼睛。

5. 影評9.0分以上的動作電影都有哪些

影評9.0以上,好看到爆炸的動作電影,重磅推薦!

這幾部電影打鬥乾脆利落,劇情演繹精彩萬分,鏡頭畫面製作精良。千萬不要錯過。

第一部:溫情殺手感人至深的《這個殺手不太冷》

絕對值得一看啊,上面5部我推的看不看無所謂,這片要是沒看過真的就不算動作迷了,結尾哪段真讓人腎上腺素直線爆曾。

6. 影評9.0分以上的動作電影有哪些

一部好看的電影,人氣和評價肯定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動作電影更能帶動觀眾的激情,讓觀眾看的熱血沸騰。像一些影評評分高的電影,知名度肯定也是非常高的,觀眾的喜歡程度也會很高。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些影評9分以上的動作電影。

1,《無間道》,評分9.2,參評人數798134

高評分的動作電影還有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描述了。經典的動作片給人的視覺和聽覺體驗就是不一樣,影片中槍林彈雨的場面、拳拳到肉的打鬥場面,讓人看的特別過癮。我特別希望電影圈能夠多呈現一些這樣經典的動作電影,這樣就不會有劇荒的危機了。

7. 求關於幾部電影的介紹,及關於該些電影的影評

1.
在一個慵倦而無所事事的下午,一部影片洞穿了我。無論它是叫《這個殺手不太冷》,或是《終極追輯令》,還是《殺手列昂》,影片中那種極度張揚的力度已經完全令我忽略了這些細節。我感到心臟怦怦跳起來,已經淹沒在太多平庸和繁瑣的生活背後的情感像火把被剎那點燃,已經為太多細碎空洞的影片變得麻木的審美能力忽然尖銳起來,敏感起來,像是其上布滿了神經末梢的一根釘子,深深地楔入到靈魂深處。

當我們習慣於把「殺手」簡單地定義為「壞人」之際,我們失去了殺手的細節。就在我們的眉睫之前,盧貝松還原了一個超級殺手列昂。殺手並非殺人狂,對於列昂,殺手只意味著一份職業,一份他別無選擇、非此不可的職業。影片只用了5分鍾就讓我們明白,冷酷無情、無所畏懼的列昂是一位天生做殺手的不二人選。
他甚至不是為了錢。當他走進那家咖啡館,突然變得害臊起來,向老闆托尼囁嚅著說起錢的時候,我為他感到無比的心痛:10次賣命得來的報酬,他甚至連見都沒見過。所有的酬金都保存在可疑的托尼那裡。哪怕被托尼出賣了之後,列昂還叮囑瑪迪達去托尼那兒享受這筆不知其數的「血錢」。

在列昂身上,我感受到殺手的魅力。殺手具有一種在暗處的魅力,他在暗處保持著生殺予奪的權力。他們像上帝一般,在暗處,在高處,在不可見之處,懸在每個人的頭頂,昭示著生命的脆弱與虛無。
列昂是個冷靜的殺手。他的信條是「永遠保持最佳狀態。永遠保持清醒」。每晚,他戴著墨鏡,手裡拿槍,坐在沙發上睡覺。他的房間里永遠那麼簡單,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具有一種簡單的力量、簡單的美。在一個殺手的生命里,他必須拒絕柔情和矯飾,否則,他將狠不下心射出一顆顆掠奪性命的子彈。唯一能暗示列昂的內心生活的,只有那盆茂盛的蘭花。他似乎把它當成自己的靈魂來培育,在任何時刻都不會舍棄的靈魂之綠。
列昂也是一個寂寞的男人。他乾脆利落地完成那單生意,回到家,取下所有的裝備,開始淋浴。那一刻,我看到了他赤裸的無助與疲憊。隨後,他細心地熨衣服、噴花肥,一個人到空盪盪地影院津津有味地看歌舞片,滲透著中年男人的落寞與孤寂。

如果沒有瑪迪達的闖入,他會活得更好嗎?
無疑,他完全可能活得更長久、更安全。他的手不會因柔情而發抖,談生意不會因難舍而遲到,殺人不會因牽掛而受傷。
當瑪迪達的全家被殺,瑪迪達捧著牛奶到他門口求他開門的時候,他的殺手生涯也就即將結束了。從來得不到溫情與呵護、滿嘴謊言的問題女孩瑪迪達無依無助地闖進了他的生活。夜間,他忽然跳起身,裝上消聲器,將槍口對准瑪迪達睡夢中的頭顱。
他必須推開她。殺手的世界容不下一點溶化。他能成為超級殺手的原因就在於他沒有弱點,只有殺氣。他必須推開她,否則就只有沉墮和泯滅。
然而,命中註定,瑪迪達闖進了他的生活。瑪迪達具有超乎年齡的成熟與冷酷,而賣弄風情的外表卻又掩不住她天真的雙眸。
兩顆冷透了的心在相互接近中發出了微弱的光芒,互相溫暖、互相救贖。他成了她的信仰,她卻成了他的弱點。「與子彈跳舞」的殺手列昂開門時滲出的血跡寓示著殺氣的消減,因為心中那點柔情與牽掛,他極為少有地受傷了。

個人的力量究竟有多強?為了復仇他們能走到多遠?
為了替瑪迪達復仇,他碰上了有生以來最強大也最不可戰勝的敵人:比黑社會更黑的警署反貪組。他的悲劇是註定的,這么多全副武裝的人以正義的名義來殲滅他時,他哪裡有路可逃?那個邊談貝多芬邊殺人的反貪組「老大」,已經完全泯滅了人性,連小孩和女人都殺,卻因為占據了權力位置而以合法的身份為所欲為。
在那場血戰中,對方用上了所有的武器,而他用上了一個殺手所有的極限生存智慧。可他終究還是逃不掉,當他滿面血污地走向咫尺之隔的大門時,一隻手槍跟在他的後腦勺。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主觀鏡頭:逐漸傾斜的地面宣告了他的死亡。他死了。一切都該結束了。一個殺手的時代結束了。他對瑪迪達說:「你不會失去了。我剛嘗到人生的喜悅。」可他已經死了。
我沉浸在一片不能自拔的憤怒與傷痛之中。「老大」將逍遙法外了。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他將永遠逃出懲罰。我喘不過氣來。
可一切並沒有結束。轟隆隆的爆炸聲以一種兩敗俱傷的方式毀滅了一切。殺手與「老大」,正義與邪惡,善良與殘忍,一同在巨大的火光中化為灰燼。感謝盧貝松的理想主義,也許在現實生活中,「老大」將永遠占據上風,可盧貝松卻讓我們獲得了暫時的滿足。

瑪迪達走進了正常的生活。
她回到學校,把那株無根的蘭花種到了大地之上。這株無根的蘭花,和《阿飛正傳》中那隻無腳鳥可謂殊途同歸,都是對殺手的隱喻。
可是,經過了那樣的慘烈、那樣的同生共死,瑪迪達真的能夠回歸到正常的、平淡的生活之中嗎?

2.這部精靈古怪、充滿了奇異想像力的電影,來自法國電影怪傑讓-皮埃爾·儒內。據評論說這是他拍攝一貫風格,也是成就他成功的風格。那些非比尋常的、甚至帶有童話怪誕色彩的人物和事情,以及超過正常人思維和想像的東西,是這傢伙的偏愛。

早在大學的時代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對它最直接的感覺是這部電影的中文翻譯十分別致,本來因該是天使艾米里的,但這個翻譯真是雙重感覺:凡間的天使艾米里愛上了美麗,呵呵。而後來,我看了不下4遍。發現這部電影平民般的羅可可的特色細節簡直無以倫比:小巧,精緻、跳躍、細膩、奇異、富有生氣,以及童話色彩差感。

羅可可藝術始於法國路易十五時代的室內裝飾,力求打破當時巴洛克過於嚴肅和裝模作樣的風格,力求在細節上矯飾出一種別致小巧的,細膩溫和的,雅緻輕快而生機勃勃的效果。到後期無論是藝術、繪畫、建造、雕刻、服飾、日常生活,甚至禮儀上都受到極大的影響。從政治上說更像是一次貴族平民化的演變。

艾米里就像是凡間給嚴肅而孤獨的巴洛克人群里的羅可可天使,給一群孤獨而不善於表達的人們帶來了欣慰和愉悅的方法。電影完全給我展示了一個羅可可藝術在法國平民時代的展覽館。

展覽館的四大羅可可風格展廳:

小巧的精緻節奏

電影的場景安排和設計極具跳躍性,從艾米里出生的演繹(是不是很像用卓別林式的幽默玩出科學片),到小艾米里把草莓套在十個指頭上迅速吃掉,一條金魚就能誇張的引起家庭情緒的爆發,或者因為報復鄰居而在對方看球賽的時候拔取天線,更因為缺少愛撫使得父親一接近就心跳加快;成年後的艾米里總是在意一些別人不注意的東西,比如看電影的時候觀察幕布角落的蟲子,在陽台數悉無數人高潮的場面,獨自到她喜歡到河邊打水漂(她的金魚也是曾經以放生在河裡的方式解決的)等等。從艾米里的世界裡,觀眾跟著她的步伐在電影跳躍的節奏中,發掘生活的趣味,尋找生活的意義。既戲謔又卻讓人釋然而樂。

設計的細膩溫情

電影里穿插的溫情的畫面時時有之:房東太太收到偽造的情書的喜極而泣,遲暮老人見到自己兒時的玩具寶貝而回歸家庭,為兩個巴黎酒館無聊有病態心理的人穿針引線,給畫畫的老人剪接的錄像帶,爸爸看見木偶旅行的照片而終於走出低谷去看世界,甚至對店鋪老闆的整人設計都是為了對弱者的一種平等關心。從偶然發現的突發奇想,到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帶來溫情,那些天使般的想法,不止為電影帶來了溫馨,更使得影片豐富多彩,完全阻擊了觀眾的眼球。

奇異的童話色彩

整個劇情設計都像孩子的童話似的,既美好又輕快,但童話的公主總要有王子救贖的。於是有收集照壞證件照片的這樣奇特愛好的王子出現了。他使得我們的天使心跳加快到兒時對父親的速度。於是愛情在尋找與被尋找,遲疑與勇氣中閃亮登場。那些躲避中的默契,見面和歸還相冊的設計。法國浪漫主義的畫布被濃重的上色。我不禁想起那些畫《黛安娜出浴》,《鞦韆》都是給我們講述生命和肉體之美,以及和諧的快樂。

沉默卻富有生氣

艾米里說話的聲音總是很小,幾乎不想讓人聽到的感覺,很低的聲音卻讓我感覺她總想要表現很張裂的感情,人都是渴望超越出無所寄託的生活的。把木偶讓空姐朋友帶到很多地方去,再把照片寄回來,終於沉默的父親出去旅行了。電影總希望讓沉默的人欣慰的笑著、走著。我很難忘記這個場景:艾米里因為好奇而交往男朋友,卻在對方努力情愛的時候做出誇張又好笑的表情(我寒導演的獨特匠心)。儒內敏銳的洞察力不停的在讓他的天使光臨並創造出那些饒有意味、又沖擊情感的時刻,那些發來源於真實又平凡的生活,卻又被他賦予了好似羅可可蕾絲花邊的細節,使整部影片細致動人,突顯了法國浪漫主義電影的感染力。使影片更加溫情,更加細膩。

整部影片在誇張浪漫主義的手法下,看似喜劇片的基調,其實也並非完全是一部笑鬧的電影,電影許多溝通上存在障礙的人,許多生活上無法獨立展開新的一頁的人,無法交流,卻又是那麼的渴望被注意被關心,缺乏勇氣,常常有挫敗感難以表達。儒內電影中的天使給他們的結局是理想化的,艾米里是理想化的。但生活中的每個平凡人都可以成為艾米里,成為自己和身邊人的天使。這一個立意,讓我倍感溫馨。如同畫雷阿諾的老人最後也給了我們的天使鼓勵―――――害怕愛和給予的人,永遠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

3.宣傳海報可謂鋪天蓋地,又恰在讓人煩躁的梅雨時節。在這樣的季節,重溫英雄,感受愛情是最合適不過的。
特洛伊木馬像一個神秘的魔咒,這是我看這個影片的又一原因。在很小的時候就聽到隔壁老人說過,那成為我童年都為清晰的記憶。現在坐在電影大廳想到再這幾分鍾就能重溫童年,竟有些怦然心動。這場戰爭的發生真是簡單不過,在公元1193年,那是一個男權的世界。不似現在的男女平等,而且女人也是半邊天,照我看來是多半個。沖冠一怒為紅顏,在古老的東方也有一個例證。之於希臘美女海倫,之於中國名妓陳圓圓。特洛伊人最終木馬中計,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歷史跨越時空的界線時往往有許多驚人的巧合。
影片取材《伊利亞特》,老詩人荷馬的聲音在等待中響起,在嘆息中結束。先前未看簡介,怎麼看怎麼有荷馬史詩的色彩,要命的是荷馬史詩我也沒讀過。我的朋友說特洛伊的城門有著沙雕的效果,氣勢宏大,而且海水藍的發亮。那海是愛琴海,名字聽起來就很浪漫。影片中投入的士兵之多、讓人嘆為觀止。氣勢洶涌的戰爭場面,有著讓人身臨其境的感覺。阿喀琉斯站在山頂俯視士兵的特寫比《泰坦尼克號》傑克的我是世界之王狀觀多了,二者相較前者簡直就是小兒科。帝國版圖、愛情、象徵王權的拐杖、海岸親情殺戮。跳動著的火映著的美麗容顏……一串串的畫卷交織、媾合、糾纏、撕扯著你的視覺神經和脆弱的心靈。

那是個英雄創造歷史的時間,阿喀琉斯的神勇、對神靈的藐視、對愛情的迷惑,凸現出其堅韌而柔韌的性格。希臘神話中的神是溫柔的,而英雄常常是勇猛。神勇的英雄死在愛情的溫柔里,可是這有什麼遺憾的呢!而這一性格同樣體現在特洛伊王子身上,在偷襲希臘聯軍的混戰中殺死阿喀琉斯的表弟,在阿喀琉斯單騎挑戰中明明知道一去無返。他還是去了,城門關閉的瞬間,也就是他生命的終結。在戰爭中他安排好妻子逃生的秘道。後面他義無反顧地走了,他比愛海倫的弟弟相比與阿喀琉斯同樣英雄。

總覺得這部影片在父親節之前推出是個好的檔期,雖然劇中的老國王懇請阿喀琉斯返還長子的遺體給死者一個體面的葬禮讓人感傷。他一出生我就愛他,一直到他被你殺傷我一直愛他。一位父親、握著王權的國王、在城樓上他親眼看到自己的兒子被利劍殺傷遺體被戰車拉走。他是一位慈愛的君主、一位智者、一位飽嘗蒼桑的老人。也是這位老人,他說。為愛情一戰是值得的。他尊敬神靈,最終死在神靈的屁護之下。

一場因美女而引起的戰爭,最終以一匹木馬而結束。希臘聯軍留下的木馬成了特洛伊守軍的禍患。 有十層樓高的木馬氣勢恢宏,便得這場戰爭更據神秘性和戲劇性。唯一不足的是,刪除了三個情節,這使得英雄之死過於突然,美女在夜色下過於平淡。

飛越瘋人院,樓上的已經做得很好了!!

8. 求一部電影的影評,什麼電影都行。

第七十屆(9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號》又名《鐵達尼號》Titanic

《泰坦尼克號》上演不到二十天,票房就超過了兩億美元,到1998年4月已近十一億美元(國內票房為3億元人民幣)。它是美國電影史上迄今為止製作時間最長(五年),製作費用最高(二億五千萬美元),獲奧斯卡獎提名最多,獲奧斯卡獎項最多,票房最高的影片。在7O年的奧斯卡獎歷史上,只有1959年的影片《賓虛》獲得過11項奧斯卡獎。盡管如此,它卻與四項表演獎無緣。

美國第70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奧斯卡金像獎)於1998年3月23日晚頒發。故事影片《泰坦尼克號》共獲11項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輯獎、最佳插曲獎、最佳音樂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攝影獎、最佳視覺效果獎、最佳音響獎、最佳音響編輯獎和最佳服裝獎。該片拍攝歷時五年,耗資二億五千萬美元。《泰坦尼克》1997年底公映以來,獲得巨大的成功,曾獲得金球獎的四個獎項。

若要評選該片最風光的人物那無疑是集導演、編劇、製片人和剪輯於一身的詹姆斯.卡梅隆了。提及此君,我國觀眾長不陌生他的《終結者》、《第一滴血》、《異形》等作品早已是家喻戶曉,而在1994年,由他編劇導演、製片的《真實的謊言》更是在全球大獲成功,在我國的票房居然超過一億元大關。他執導的《泰坦尼克號》,是一部根據人類歷史上曾經建造的最大客輪--"泰坦尼克"號那悲劇性的沉沒為背景拍攝的史詩性災難愛情片。

1997年,融合卡梅隆五年多心血的《泰坦尼克號》終於駛進全球各大影院。卡梅隆說:"泰坦尼克號這艘夢之船的首航在噩夢中悲慘地結束了。正是人類獨有的弱點:傲慢、自負和貪婪將人類征服自然的雄心碾轉粉碎。我拍攝這部影片既想再現這艘巨輪既有濃重悲劇色彩的死亡之旅。又想展示它短暫而又壯觀的生命歷程。在劇中重現泰坦尼克號的美侖美奐,表現出的乘客和船員們的少激情、樂觀和希望的同時,在揭示這場災難中人類表現出的可歌可泣的犧牲精神。《泰坦尼克號》是警世箴言是一面人類時時審視自已劣根性的明鏡。它還是一則包融信念、勇氣、犧牲,當然還有愛的不朽傳奇。"在接受最佳導演獎時,卡梅隆還提議為"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中的死難者默哀。

《泰坦尼克號》使全球的觀眾爭睹了詹姆斯.卡麥隆製造的這一災難神話。不少女觀眾是淚眼汪汪地看完的,紛紛稱贊這是一部弘揚偉大的人間真情的巨片,而且片子的視覺效果極佳,觀眾彷彿自己置身? 坦尼克號輪船上,與片中人物共同經歷了葬身大海的驚險歷程。然而,影評人士卻紛紛對該片提出批評,認為該片後半部分驚險、特技效果應貫穿全片,以突出災難片的份量;前半部分的愛情戲顯然畫蛇添足、無足輕重,完全可以壓縮;片長達三小時,使觀眾難以坐得住,也限制了該片單位放映次數等等。

《泰坦尼克號》的兩位主角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關於他最新的消息是勾引他人的老婆並威脅使用武力)和凱特.溫斯萊特也因該片而大紅大紫。

望採納哦

9. 復仇戰士09美國最新犯罪動作片英語影評

"Fist of the Warrior" is one of the latest DTV action films that have little to show other than a cool cover; the fact that it features a photoshopped picture of Ho-Sung "Superstar" Pak showing off tattoos that are queerly absent in the movie should give you an idea of what quality of film you'd be watching if you buy this. See, judging by the back and cover of the DVD case, you'd think that you're going into a nonstop action movie featuring a tattooed guy with a sword, when in fact you'll be lucky if there is two minutes worth of fighting in the film (with no sword), which turns out to be more of a boring dirty cop/gangster drama than anything else. Don't let the fact that this movie debuted at Cannes sway you - the only reason it got in there is because it was proced on a low budget.

The story: Lee Choe (Ho-Sung Pak, "The Legend of Drunken Master") is a martial artist and hitman trying to go legit for his girlfriend Sarah (Robin Paul, "A Tale of Two Pizzas") when an assassination attempt by his ex-boss/gangster John (Peter Greene, "The Black Donnellys") leaves her dead and Lee filled with rage. He goes on a rampage through the underworld, looking to take out John, who turns to corrupt detective Craig Barnes (Roger Gueneveur Smith, "Mercenary for Justice") to frame him.

Like I said, action fans are lucky if there are two full minutes of martial arts on display. Granted, Pak is legitimately one of the best martial artists in the world and has a very distinctive style of fighting, but he has a total of only four quick scenes to show them off: a quick bar fight, a short montage of him beating up people around the city, a silly encounter with Rosa Blasi ("Strong Medicine"), and the climatic five-on-one battle near the end of the film are generally all pretty cool, but are poorly shot and amateurishly edited. When the fists stop flying, however, we need to fall back on Pak as an actor, which - I'm sorry to say - is not a fun thing to watch at all.

Then again, there's not much good acting on display, and Pak's performance is merely the tip of the iceberg: fellow leading star Peter Greene looks unpleasantly confused right up until his death, and Roger Gueneveur Smith tries desperately to inject dramaticism into each any every single scene he's in via dramatic pauses, a hushed voice, and/or prolonged expressions, even if the scene doesn't call for it. The supporting cast generally steals the show: Golden Globe nominee Sherilyn Fenn ("Twin Peaks") as Barnes' alcoholic wife and Antonio Fargas ("Everybody Hates Chris") as the priest consulted by Lee give the best performances of the bunch. Other notable stars include Michael Dorn ("Star Trek" series), Ed Marinaro ("Sisters"), A. Martinez ("Santa Barbara"), and Brian Thompson ("Cobra"), who do good jobs with their parts but aren't featured enough to leave much of an impression.

The rest of the movie is a mish-mash of whonit, "General Hospital"-esque ham drama, and endless flashbacks featuring Lee and his girlfriend. In all, way too much is going on that doesn't concern the star of the picture, which is probably the biggest case of false advertising that I've come across in some time. Fans of Pak's "WMAC" tour might want to pick this one up for the short fight scenes (might as well check out his previous film, "Book of Swords"), but besides them, the only audience this film will find are the poor souls who buy it with the wrong expectations. I'll say it again: the cover looks cool, the back looks cool, but this movie is approximately only 1/44th martial arts-related...and no, there are no car chases or shootouts to fall back on, either.

10. 迄今為止,豆瓣影評9.0分以上的動作電影你知道有哪些

談起動作片,相信不少影迷心目中都已屬於自己的一份榜單。 每一部都是豆瓣9.0以上,你若一部都沒看,真是可惜了。

1、《這個殺手不太冷》豆瓣9.4

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教科書式的經典影片之一。它成功塑造的電影人物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中的人物或是情節,都不再像以往電影情節處理上單獨側重於兇殺和槍戰,而是在犯罪模式的框架中,加入了對殺手和小女孩人性與情感的探索,將人文情懷和懸疑犯罪有機的相結合到一起,是讓這部電影好評的關鍵。

與動作電影影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紅樓夢三級2828電影院 瀏覽:559
日本霸凌題材的輪電影 瀏覽:515
必須看的十大經典動作電影 瀏覽:978
泰國兩個小哥哥的愛情電影 瀏覽:196
通州博納土橋電影院 瀏覽:947
哪裡可以看反擊電影 瀏覽:395
美國電影反面人物大全 瀏覽:296
美國有部連體嬰的電影 瀏覽:825
2016打真軍電影 瀏覽:89
趙麗穎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244
阿達和晶晶的電影大全 瀏覽:760
稀稀電影網 瀏覽:971
茜茜影院2017最新電影 瀏覽:326
上海電影節2016奧特曼 瀏覽:566
電影白色愛情 瀏覽:567
這部電影推薦 瀏覽:847
偷窺女教師護士電影2017 瀏覽:186
電影票房誰賺錢 瀏覽:661
剪輯怎麼看電影片段 瀏覽:934
抖音電影剪輯電腦配音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