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永遠是春天》的觀後感
影片以山東省壽光縣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為原型,主人公王永樂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時間里,他帶領一批樂於奉獻、敢於帶頭的優秀農村幹部和群眾,在推廣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克服艱辛萬苦、力排阻撓和障礙,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蔬菜無法種植的歷史。該片以全新的視角獨展現了中國農村三十年間驚天動地的大變化,旗幟鮮明的反映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輝煌成就。
王樂義常說,「天下農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大棚蔬菜搞成功後,到三元朱村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他從不藏私,以誠待人,並和全體村民約定:「對前來參觀的人要熱情相待,毫無保留地把技術教給前來學習的農民兄弟。」17年間,三元朱村無償接待前來參觀學習的農民超過120萬人次,4000多名農民技術員在王樂義的帶領下,把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傳遍了全國26個省區市。王樂義本人也拖著患了癌症的身體,先後到全國11個省、區、市無償傳授大棚蔬菜技術,行程達幾十萬公里。2005年8月,他冒著酷暑到新疆、青海、陝西等地指導蔬菜生產,在不到一個月時間里,行程3000多公里,幫助那裡的農民兄弟解決了大量的蔬菜生產技術難題。同時,他在西北5省建立了培訓基地,聘請專家授課,為當地5000多名農民送去了致富鑰匙。
王樂義說,「作為一名村幹部,尤其是黨支部書記,必須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事,離開這一條,本事再大也干不好。」幾十年來,王樂義一直堅持「當村幹部就得讓鄉親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的信念,在他心裡,「鄉里鄉親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緊迫的重大歷史任務,迫切需要一大批像王樂義這樣的帶頭人。他們是民族的脊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廣泛宣傳王樂義的先進事跡,大力弘揚樂義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是事業的需要,是人民的意願,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起到重要作用。
影片《永遠是春天》主人公王永樂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時間里,他帶領一批樂於奉獻、敢於帶頭的優秀農村幹部和群眾,在推廣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克服艱辛萬苦、力排阻撓和障礙,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蔬菜無法種植的歷史。該片以全新的視角獨展現了中國農村三十年間驚天動地的大變化,旗幟鮮明的反映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輝煌成就。
《永遠是春天》劇情取材於王樂義從一個癌症病人成為蔬菜種植領域領軍人物的豐富而傳奇的人生經歷,對王樂義這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國重大典型生活經歷的諸多精彩瞬間進行藝術再創造,通過塑造以王樂義為原形的永樂以及梁書記、母親等極具個性的藝術形象,試圖用獨特的電影語言、生動的故事、真實的細節、真誠的態度對生命進行禮贊,表現一種值得普通人崇敬與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
1970年代末山東某地的三元村,窮得親兄弟之間為一缸水都能動起手。生產隊長王永樂患直腸癌剛剛在省城濟南做完手術,就被迫切希望脫貧致富的三元村人一致選為新一任村支部書記。公社梁書記的支持,八百三元村人的信(聽歌)賴和厚望,讓好心腸的王永樂說服白發娘親和結發妻子,拖著「半條命」迎難而上。
為早日帶領三元村脫貧致富,摘掉全公社集體經濟倒數第一的「帽子」,王永樂和生產隊長徐大福一起,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擴大耕種面積、改良土壤結構,試圖走種植果樹的路子,改變三元村長期貧困的面貌。身為村支部書記,王永樂時刻想著群眾,將公社梁書記特意解決的進城招工指標暗中讓出,害得大女兒小月出現意外不治身亡。
春去秋來,冬逝春歸,一晃三年時間過去了,王永樂發展果木種植路子悄悄改變著三元村的面貌,但離真正脫貧致富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此時,妹夫大明從東北帶回來一箱鮮嫩的黃瓜,擦亮了王永樂思想的火花。王永樂當即帶領徐大富和全村最有文化的年輕人李家林,踏上去往東北的火車。
在冰天雪地的東北,王永樂憑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信念和搭上命為群眾幹事的精神,最終感動採用大棚技術種植反季節黃瓜的山東老鄉孫師傅。王永樂帶著學成歸來的欣喜回到山東三元村,群眾卻在高投入的風險面前不買王永樂的帳。群眾退卻了,黨員上,全村十六個黨員冒著風險,砍掉眼看就要收獲的玉米籌建大棚。
從東北學來的技術,加上王永樂的科學方法,經歷降雨降溫的考驗,連續奮戰三個月後的三元村黨員嘗到了豐收的喜悅。黨員帶頭富起來了,看到實實在在利益的三元村群眾圍攏到村黨支部周圍,在王永樂的帶領下,全部走上種植大棚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三元村富了,榮譽接踵而來,王永樂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共產黨員風范,向天山南北延安老區無私傳授技術,瞄準國際無公害蔬菜種植尖端領域,帶領三元村勇闖市場經濟大潮,以不斷創新矢志為民的樸素精神,豐富著北方冬季的餐桌。時光荏苒,三十年彈指一揮間。走在一手創辦的園藝式大棚下,年過花甲的王永樂精神矍鑠風采依然。
該片以發展大棚蔬菜為主線,描寫了農村廣大黨員心系黨的偉大事業,領導群眾頑強創業的精神風貌;該片是一部表現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主旋律電影。該片對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共產黨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有積極意義。
❷ 觀《熱血雷鋒俠》有感作文一百字
我看了「雷鋒俠」這部電影後,我很感動.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觀賞後感想吧!
我覺得這個「雷鋒俠」,就像真雷鋒.因為他也像真雷鋒
一樣愛做好人好事._____比拿著鏟子刮地上貼著的廣告紙、扶老人過斑馬線、扶盲人回家.
只要我們每人獻出一份力,世界永遠是春天.只要我們萬眾一心不管多大的困難,都能挺過去.
我也應該做一個,到處幫助別人.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雷鋒.
我覺得大家都應該做一個生活中「雷鋒俠」,雖然雷鋒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雷鋒精神一直都存在,讓我們像雷鋒同志學習,創造美好的世界.
❸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教育題材的音樂電影,整個電影的風格是古典的,傳統的,色調是單一的。一群頑皮搗蛋的學生,一位仁慈,心地善良,善於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的馬修老師,以及一位粗暴專制,趨炎附勢的哈善院長組成了整部電影的核心人物架構。
法國電影溫文爾雅,慢節奏地拍出所要達到的效果,《放牛班的春天》正是一部通過音樂熏陶一群頑劣成性的孩子的慢節奏電影,讓他們在音樂中找到自我。
池塘畔底輔育院,一所大門永遠緊閉著的「監獄」式學校,這里「關押」一群「毛病」學生,他們性格孤僻,頑劣成性,胡作非為,為此院長制定了一套「行動--反應」的方案來管理孩子。
正確的來說,應該是懲罰孩子。在這里孩子的天性始終得不到釋放,心裡的感受無從訴說,院長則不顧一切,不擇手段地謀求私利,盼望升遷授勛。
好的電影總有好的演員,在這部電影里有一對鮮明的對比,就是善於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馬修老師和蠻橫無理,欺上媚下的院長。演繹這兩個角色的演員的演技無疑都是大師級的,毫無挑剔的。
馬修老師從初來乍到的不安、手足無措到後來的主動承擔,表情,動作,神情無一不表現得淋漓盡致。
1、院長叫他點名時,嚇得他望了院長幾眼,腳都站不穩,點名冊都要掉下去,像極了一位突然間接到要上場表演的命令的觀眾。
2、他保護帶頭搗亂以及傷害麥神父的學生,只是他想給孩子一次改過的機會,讓他認識到自己在犯錯誤,懂得悔改;而不像校長,以暴制暴,只會屢禁不止。
3、當麥神父病重轉院時,孩子心裡極其內疚,並害怕地問馬修老師:「他會死嗎?」馬修老師攬過他的頭放在自己的胸口,像一位慈祥的父親一般地對他說:「不會的,醫生會救活他的!」
這與之前老恐嚇孩子們帶他們去院長室的馬修覺得,他自己更有了一份責任去守護這群孩子;主動提出組合唱團;打破曾經的諾言,為孩子再次寫曲;善待不會唱歌的佩皮諾;勇敢向院長提出取消集體受訓;不顧一切偷院長木頭,只為孩子們有熱水洗澡……
馬修老師這個角色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戲不是做出來的,而是真情實感地表達出來的!
❹ 關於電影的問題
《青藏線》觀後感
今天,學校組織了一次觀看電影《青藏線》,整個片子播放建造青藏線的全過程。
五十年前,冰雪茫茫的青藏高原上,一隊年輕人將木樁定入冰雪,開始了一個把鐵路修上世界屋脊的夢想。但夢剛剛開始便夭折在惡劣的自然條件面前,一位年輕的勘測隊員永遠留在了雪山之中……二十年後,他的遺子於明遠隨著鐵路大軍再次向青藏鐵路發起沖擊。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將鐵路鋪到了昆侖山下,卻不得不再次停了下來。昆侖山無情地吞沒了於明遠的戰友,也埋葬了他的初萌之戀……時光又飛逝了二十四年,正是壯年的於明遠率領著千軍萬馬再次走上青藏高原,開始了青藏鐵路的最後決戰。橫在他們面前的是難以忍受的高原反應,惡劣的氣候和世界級難關凍土,驚險的滾地雷、山崩和地震時時威脅著他們。高原病專家初冉冉的到來,加強了人身的保障,高壓氧倉等先進設備和科技手段使效率大大提高。而更使於明遠驚訝的是初冉冉與當年犧牲的初戀戰友長得一模一樣……影片通過中國三代鐵路人前仆後繼得悲壯歷程,展示了世界最難的青藏鐵路幾經沉浮,最後實現了中國人九十年的偉大夢想。
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在「世界屋脊」的「生命禁區」,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挑戰生理、心裡極限,他們也攻克了「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難題,並且創造力高原病「零死亡」奇跡。他們以敢於超越千人的智慧和勇氣,創造了「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鐵路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又一奇跡。
幾代軍人,幾十萬士兵,用青春的腳步打破了這里千里的死寂,用青春的血脈融入到了這片浩然沙海,用青春的年輪為祖國西部建設刻下了奉獻與犧牲,用他們的生命之火照亮了蒼茫渾黃的西部高原。
雖然自己沒有親自去參加過,但是我看電影之時看到身邊的同學好幾個都留下了眼淚。
是啊,我想不出用什麼樣的文字才能表達自己的震撼與感動,也許只有一幕幕讓人驚嘆的電影場景,和那些在這里以及曾經在這里的建設者們最朴實的語言才可以囊括吧!
這里我找到了一個叫做「精神」的東西。
讓我們
永遠記住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
❺ 電影《山娃的春天》觀後感
反映陝南留守兒童的電影《山娃的春天》在安康開拍。該劇是中國首部以陝南農村留守兒童為題材的公益電影,講述了秦巴大山中留守兒童石山娃的成長經歷和生活現狀,贊頌了兩個年輕大學生村官和支教老師以身作則、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奉獻精神。《山娃的春天》在故事發生地石泉實景拍攝,劇中的很多故事也是以當地的真人真事創作改編的。
該劇主演、汶川抗震小英雄林浩表示,自己曾經也是一個留守兒童,希望通過這部公益電影「讓更多的人都來關注留守兒童,幫助他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❻ 夏洛的網電影觀後感
電影《夏洛的網》觀後感
今天,我和媽媽看《夏洛的網》影片。這部影片講的是一隻小豬威爾伯和一隻蜘蛛夏洛成了好朋友。可是小豬不久就要被做成熏肉了。為了救好朋友,蜘蛛就織了三次網,第一次網上織著「王牌豬」,第二次網上織著「了不起」,第三次網上織著「完美」。就這樣,很多人來看小豬,小豬出名了,再也不被殺了。但是夏洛耗盡了一生的精力,她生完孩子就死了。小豬把夏洛的卵囊帶回去。第二年春天,許多小蜘蛛出生了,小豬看著它們,永遠地懷念著自己的好朋友夏洛......
這個故事好感人啊!故事裡,有可愛的小豬、愛幫助朋友的蜘蛛、自以為最帥的老鼠、奶牛、鵝、八哥等等動物。我最喜歡老鼠坦普頓,因為他既可愛又貪吃。為了幫蜘蛛找到贊美的詞,他在垃圾場里被兩只八哥追逐,但他憑自己的聰明機靈逃脫了。當我看到老鼠跑得飛快時,忍不住大笑起來!我還很喜歡夏洛,因為她對朋友很友善,而且答應了朋友的事情她能夠做到。
看了這部影片,我懂得了好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而且,要言而有信。
❼ 繁星春水讀後感600字
《繁星春水》--讀後感
不知從何時起,心中有了一份對詩歌的神往,於是,帶著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與痴狂,隨風讀起了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這本書是我頭一次接觸,看慣了白話文的我,一下子來看詩集,就覺得有點不適應,不過也別有一番滋味。
翻開書,首篇導讀便吸引了我。講到冰心是如何創作詩集,從小到長大,充分體現了冰心在寫作方面的天賦。
她的詩主要以母愛,童真,自然著稱。從《繁星》中「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滿著夢,充滿著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靈魂深處的孩子呵。」更詮釋冰心與兄弟姐妹之間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誼。這些是冰心充滿童稚的渴望與幸福。
她後來出洋留學,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過筆來敘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夠早點回家。她幻想著與母親見面,幻想著回家,她很快樂。但是一旦沒了幻想,那麼她就會變得更加的失落與失望。背井離鄉,又離開了至愛的母親,怎會沒有思鄉之情呢?「故鄉的波浪呵!你那飛濺的浪花,從前是怎麼一滴滴的敲我的盤石,現在也怎麼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斷的拍打岸,我無動於衷,可是一旦離開了家鄉.那
一滴滴的波浪,無不在觸動我內心的一根快要綳斷的弦,思鄉的弦。的確,世上只有媽媽好,母愛的愛是最偉大,母親的愛是最純潔。
冰心的短詩,給了我萬千的感慨。她的詩不含絲毫的虛偽,全是出自內心的真實感受,能夠感人至深,也可見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過的,她的幻想是那麼美,那麼引人入勝,那麼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愛,思母心切是我們所不能企及的。母愛是那麼聖潔,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愛,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愛的代名詞,通過冰心我讀懂了母愛。
此時的我,心潮澎湃,無法平靜,萬千感受,無法溢於言表。
❽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100~150字的
從特殊教育入手。
❾ 永遠是春天的簡評
《永遠是春天》的主題十分深刻
影片主人公王永樂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時間里,他帶領一批樂於奉獻、敢於帶頭的優秀農村幹部和群眾,在推廣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克服艱辛萬苦、力排阻撓和障礙,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蔬菜無法種植的歷史。該片以全新的視角獨展現了中國農村三十年間驚天動地的大變化,旗幟鮮明的反映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輝煌成就。
《永遠是春天》的意義十分深遠
該片以發展大棚蔬菜為主線,描寫了農村廣大黨員心系黨的偉大事業,領導群眾頑強創業的精神風貌;該片是一部表現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主旋律電影。該片對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共產黨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有積極意義。
❿ 《雷鋒俠》觀後感600作文
我看了「雷鋒俠」這部電影後,我很感動。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觀賞後感想吧!
我覺得這個「雷鋒俠」,就像真雷鋒。因為他也像真雷鋒
一樣愛做好人好事._____比拿著鏟子刮地上貼著的廣告紙、扶老人過斑馬線、扶盲人回家......
只要我們每人獻出一份力,世界永遠是春天。只要我們萬眾一心不管多大的困難,都能挺過去。
我也應該做一個,到處幫助別人。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雷鋒。
我覺得大家都應該做一個生活中「雷鋒俠」,雖然雷鋒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雷鋒精神一直都存在,讓我們像雷鋒同志學習,創造美好的世界。
2009年1班的博客(3)鄭兆禕
電影/連續劇/視頻/紀錄片/影視評論/觀後感/讀後感/原創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