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邊城觀後感

電影邊城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3-07 12:00:44

『壹』 電影邊城觀後感

wu

『貳』 求邊城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500字!!!!

以我心換你心 始知相憶深
——讀沈從文《邊城》有感

因著「愛」與「美」的特質,我被沈從文身上那股獨特的氣質所吸引,既富於幻想,又在心靈上積淀著沉痛隱憂。他是個很喜歡強調自己農村背景的作者,在《習題》里他這樣寫道:「我實在是個鄉下人,說鄉下人我毫無驕傲,也不自貶,鄉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遠是鄉巴佬的性情,愛憎和哀樂自有它獨特的式樣,與城市中人截然不同!」。讀完《邊城》,我才似乎向他邁進了一大步,理解了他心中的「愛」,領悟了他筆下的《美》。小說中湘西秀麗的風景畫和清新、淡遠的牧歌情調深深感染了我。
在小說中,地處湘川黔三省交界的邊城茶峒,青山綠水,美不勝收。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化著茶峒白塔下兩個相依為命的擺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卻精神矍鑠。翠翠情竇初開,善良而清純。他們依著綠水,伴著黃狗,守著渡船,向來往船客展示著邊城鄉民的古道熱腸。誰又能想到,在這古樸而絢麗的湘西畫卷中,鋪衍的竟是一個美麗而凄涼的愛情故事。翠翠與外公失散,幸得美少年儺送相助,從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無法明言的心事。正是「以我心換你心,始知相憶深」而願「兩心永相依」的美好愛情的萌芽,誰知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翠翠。為了成全儺送與翠翠,天保外出闖灘,不幸遇難,儺送也因此離開翠翠駕舟出走。疼愛著翠翠並為她的未來擔憂的外公終於經不住如此打擊,在一個暴風雨之夜溘然長逝。翠翠守著渡船深情地等待著那個用歌聲把她的靈魂載浮起來的年輕人,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翠翠也知道「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她也希冀,「也許明天回來!」,令人無限感慨。
翠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那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以及她清澈純凈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溫柔恬靜,在情竇初開之後,便矢志不移,執著地追求愛情,痴情地等待著情人,不管他何時回來,也不管他能不能回來。那白塔綠水旁翠翠佇立遠望的身影,是如此的嬌艷燦爛!我雖理解儺送的出走,卻也不能釋懷他的出走,因著他的決定最後讓一個人的悲劇變成了三個人的悲劇!這不禁令我想起韋庄的那首《思帝鄉》:「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一寸相思一寸灰,翠翠的愛情不若詞中女子那般沖動熾烈,卻也分外耀眼,志不可奪。她一生都在用她那份脈脈的溫情守候一段飄渺的希望,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這段愛情,是如此可悲、可嘆、可敬!
此外,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也鮮明可愛,躍然紙上。古樸厚道的老船工、豁達大度的天保,豪爽慷慨的順順,熱誠質朴的楊馬兵……他們都是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徵,都體現了理想人生的內涵。這里的人們無不輕利重義、守信自約;酒家屠戶,來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風;「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較之講道理和羞恥的城市中紳士還更可信任」。比起物慾橫流、紛繁復雜的社會,這里儼然是一派桃源仙境,令人無限神往。
讀完《邊城》,不能不被沈從文筆下湘西民族和整個中華民族美好的文化精神所打動。那幽碧的遠山、溪邊的白塔、翠綠的竹篁、質朴的百姓以及這美好的邊城所發生的那段愛與守候的故事,將永遠在我心中閃耀美好的人性光輝!

『叄』 求《邊城》觀後感。500~600字。急~~~

在美學上極有見地的沈從文筆下,對「翠翠」這一藝術形象,寄託了他的審美理想。清純可愛的翠翠。她濃縮了人性最純美的形態以及對於自由的追求,彰顯了沈從文對於生命徹悟的大智慧和深沉之愛。沈從文所刻畫的翠翠,以人性的善良與純朴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沈從文筆下的翠翠天真善良、善解人意、溫婉多情。翠翠身上凝聚著這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生命形式的特定內涵:保守著人的勤勞、樸素、善良、熱情,在愛情關繫上,表現為自然與純真。沈從文特別強調了這種生命形式賴以存在的社會環境的原始封閉性。這里沒有資本主義「現代文明」的影響,甚至封建宗法關系也還沒有生根。這是一種人的自然交往,愛情、婚姻及兩性關系具有較充分的自由,青年男女愛得真摯、熱烈、活潑,躍動著原始的生命活力,洋溢著自然之趣。

她是作者「希臘神廟中最美麗的女神」,是作者傾注「愛」與「美」的理想的藝術形象。她出身於山野田間,她既是大自然的女兒,又是愛情的女兒。她身上體現著「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靈與化身。她吸取了山水自然的靈氣,這份清潔的綠色為女主人公清新蓬勃的生命注入了幾分靈動、幾分濃情和一絲憂傷。她從翠竹深處走來,帶著自然萬物的氣息,帶著自然的神性,純凈無邪,是湘西山水間櫛風沐雨掬霧追雲的「野丫頭」。自然即長養她且教育她,天真爛漫、健康活潑、聰明伶俐且帶點嬌憨,無拘無束,帶有原始的活力,顯出一種野性之美。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生命有了奇妙的感悟,會想到生死,能感到孤獨,而這一切對她又非常飄渺,如夢一樣,不久便消失了,愛情也在這朦朧中降臨,一個端午節與儺送偶然相逢便「從此便有了一件屬於自己的心思」,她的愛情純潔,超越一切世俗,凈化人的心靈,給人以美的享受。翠翠的純凈與美麗,「正反襯出城市文明社會畸形的人生和病態的心理傳達出自然生命的清新。」翠翠正是作者塑造的年輕一代的代表,她身上寄託著作者對未來的希望,承載著他對新人類的希望。翠翠實際上就是沈從文的精神寄託,翠翠的美不僅體現在自然生長的外界美,而且體現在她有種頑強的生存能力,這是她內在的沖力,而旺盛執著的生命力是她的靈魂。這種女性形象,自然率真,又不乏傳統,是美的象徵。她繼承著傳統的衣缽,同時又面對現實的挑戰走向新生活。她那超越一切世俗利害的朦朧的愛情,以及恬淡自足的生活,都灌注了作者美好的懷舊、想像與企盼,也隱伏著悲劇感。

翠翠身上的「美」,是通過她的愛情故事逐步表現出來的:第一階段:翠翠愛情萌生階段。她在小鎮看龍舟初遇儺送,愛情的種子就萌芽了。第二階段:翠翠愛情的覺悟階段。兩年後又進城看龍舟,她的愛情意識已完全覺醒。第三階段:翠翠對愛情執著的階段。她在愛上儺送後,沒想到儺送的哥哥也愛上了她。出於對愛情的忠貞,她明確向爺爺表示拒絕。然而,她與儺送的愛情卻忽然受到嚴重挫折,儺送遠走他鄉、爺爺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間「長成大人「。最後,她像爺爺那樣守住擺渡的崗位,苦戀並等待著儺送的歸來,這些充分表現了翠翠性格堅強的一面。在愛情挫折中翠翠的性格展現著柔中有剛的美。

一、外貌美

翠翠是個十六七歲的山村美少女。她純真聰慧、象小鹿般活脫健美。鮮明活潑不染纖塵。她是作者刻畫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集中體現了天真、純潔、善良、溫婉、恬靜、美麗、生動、聰明、熱情、大方等美好品質,眉眼間沒有大家閨秀那種矜持,而流露出山野的秀氣和清純。雖為自己的心思而煩惱、憂傷,卻並不張揚恣肆,過著無憂無慮的清平生活。只有當愛情的潮水凶涌而來時,才覺得彷徨不安,這構成一幅苗家姑娘從少年走向成熟的人生畫卷。她在隔絕的「邊城」里,從模模糊糊的狀態下,逐漸經歷愛情,也逐漸懂得愛情,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表現了她對愛的執著。她對愛情的追尋總是在夢境狀態,如同期待那每夜都會入夢而來的儺送的歌聲。美麗的翠翠,有著同樣美麗的名字,疊字的名字讀起來像清澈的溪水,泠泠作響,舌尖上有那麼一絲甜甜的甘永回憶。翠翠之名,也得於自然:「為了住處兩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來,而拾取的一個近身的名字」。

翠翠一出場,作品就有一段精彩的描寫:「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的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和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在水邊玩耍了。」「翠翠大吃一驚,同小獸物見到獵人一樣,回頭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眉毛長,眼睛大,皮膚紅紅的。也乖得使人憐愛。起眼動眉毛,機靈懂事,使家中長輩快樂。」形容翠翠用了美好而充滿生氣的動物。這是多麼美好的形象啊。她對二佬儺送朦朦朧朧的夢境一樣的感情,她對爺爺愛嬌的依戀,她對美麗事物比如一個衣著光鮮的好看女孩子的流連,都惹人愛憐。這個形象可以說是「優美、健康、自然」。這里把人與自然融合在一起寫,找到了湘西少女翠翠的生活特點,既根源於自然、符合自然又超越自然。這種恬靜的自然環境陶冶了少女的性情。小說首先寫翠翠常年便隨祖父在渡船上生活,披星戴月,皮膚自然變得黑中泛紅,顯示出力與美。其次以青山綠水與眸子相對映,描繪明亮而幽深的眼睛,勾勒出純潔而可愛的少女形象。進而以「黃麂」喻人,新鮮而又奇特,找到了善良、精明的同質性。這樣,作者選取了自然環境中的三種典型事物,把一個勤勞、善良、精明、純潔的山村少女形象描摹得像浮雕一樣突現在讀者面前。作者把翠翠與自然山川靈氣融為一體,使翠翠更加煥發出青春的氣息。

清明如水晶的翠翠,不能識文斷句,沒有經受過「文明」的熏染,她生活在善良樸素的人群里,自由自在地倘佯在青山綠水之間,保留了天性中最純良天真的一部分。平時也幾乎沒有太多的想法,只要允許去趕一場熱熱鬧鬧的集也就十分快樂了。翠翠天然動人,山水陽光浸染出的好底子,但她並非完全是自足的「小獸」。她四處吸取著新鮮的東西,「大把的粉條,大缸的白糖,有炮仗,有紅蠟燭,莫不給翠翠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邊,總把這些東西說個半天」。而過渡的新嫁娘,鄉紳女兒手上的麻花銀鐲子,都使翠翠羨慕。但翠翠又是獨特的,是不能以所謂的「學識」「文化」「教養」等字眼來規范的。她是另一種文明的驕傲。率真淳樸,悠然自得。她是一個平凡的女孩,是一段苦情的結晶,是歌唱出來的人,她美麗而充滿神性。

那麼,誰會得到她的愛情呢?她將要經歷怎樣的命運?自然而然的,愛情會產生。當沈從文把翠翠放在那個百船竟渡、節日盛大的五月五日,那麼,可以預感到,翠翠的靈魂會經歷一次也是第一次甜蜜的沒有來由的陌生的共鳴,因為她遇到了一個叫儺送的男子。儺送已愛上翠翠,翠翠下意識里已朦朧生出對儺送的愛戀。然後,她把這個男子放在了內心最隱秘的地方……那裡有如此美麗的少女的幻想。然後把這個男子化著刻骨的相思,化著青春的冥想,化成一次次奇異美麗的夢……夢中有人為她歌唱,化成一次次的臉紅,化成拒絕另外一個人……天保愛的理由。最後,面對「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就回來」的悖論,她把這個男子化成等待與守望的力量。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種夢幻中,她只能在夢中才能品嘗到愛的甘露,而現實卻似乎離她很遠,於是,她只能凄涼地守候,孤獨地等待。她由夢中走到現實,一步步成熟,面對一切她沒有倒下去,而是守著渡船守著希望,等儺送歸來。

二、人性美

人稱「《邊城》是歌頌人性的至美」,是「表現人性美的力作」,是「人性美的贊美詩」。相對於表層的地理因素,更深層次上造就小說純美意蘊的則是文字間閃動的人性光輝。沈從文曾說:「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小,是我理想的建築。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翠翠纖塵不染、心機全無、乖巧聰明、羞怯溫順、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忠於戀人,的確閃爍著動人的人性美的光亮。沈從文將她供在人性的神廟里。《邊城》讓人親切感受到自然與生命所發散出的芳香,也感受到了那裡的人情美、人性美,閃動著人性的光輝,從而發出對人生與社會的感慨。小說全力展現了沈從文對人性美的孜孜探求,是他融注在鄉土摯愛之情的生命贊歌。普通人性的質朴、單純,愛情的自然、晶瑩都在始終抗拒著工業文明的侵擾,穿插著對都市文明的批判。這是一個迷人的、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統一的世界,人物身上顯現的是一個與都市生活完全相對立的人性:自然、淳樸,然而又強勁、熱烈的生命形態。由於處在邊地,這個地方「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每個人都熱情誠實,人人均有古君子遺風。翠翠就是在這片靈秀的山水與純朴民俗的呵護下漸漸長大。沈從文把《邊城》看成是一座供奉著人性的「希臘小廟」,而翠翠便是這種自然人性的化身,是沈從文的理想人物。在這些理想人物的身上,閃耀著一種神性之光,既體現著人性中庄嚴、健康、美麗、虔誠的一面,也同時反映了沈從文身上的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式的情懷。《邊城》中所描繪的人性美的世界,自由、淳樸自然,這正與城市人性的墮落污濁對照,是作者的理想之地。他展示的是純凈的人生,是帶有東方民族所特有的對美好人性的追求。這種人性美使人反璞歸真,這種人性是健康自然充滿活力的。《邊城》的世界醇厚、質朴、原始、純潔、明凈如碧水,無情慾放縱、無病態人生。作者用一種關愛築造了一座恢弘的人性金字塔。

翠翠情竇欲開,有純真、乖巧、心緒朦朧、讓人憐愛之特性。翠翠有著清澈如水的性情和戀情。

翠翠的愛情純凈,超過一切世俗利害關系。翠翠長大了,傷春感懷,心事重重,情竇初開的她喜歡把野花戴在頭上裝扮新娘子,喜歡摘象徵著愛情的虎耳草。翠翠大了,又多了些思索,多了些夢——看到團總家王小姐有一副麻花絞的銀手鐲,心中有些韻羨、發痴。其愛情有個成長過程。總體上,是可感的,堅定的,但是開頭是朦朦朧朧的,飄飄忽忽的。翠翠的愛是一串夢。

看到了她平靜的外表下,火山噴涌般的激情,九曲黃河般的情感波瀾,使我們熱烈地感受到懷春少女的青春活力。 羞澀、溫柔的個性, 含蓄又熱烈愛情心理,把這個小女孩從情竇初開這一頁慢慢翻開,完成了一部愛情心理覺醒之書。誘發她心事多變、情緒恍惚的原因是看劃船比賽時因語誤而罵了儺送,而儺送非但不生氣,反而找人送她回家。 少女翠翠在初涉愛情時的矜持、害羞而又怦然心動的細微心理。如在初遇二佬時曾因誤解罵過他,然而當她回去聽說此人就是諢名「岳雲」的儺送時,到了家,「另外一件事,屬於自己不關祖父的,卻使翠翠沉默了一個夜晚」。翠翠情竇初開,這種愛情心理是十分含蓄的。然而後來第一個來他家提親的卻是老大天保:「翠翠弄明白了,人來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頭抬起,心忡忡的跳著,臉燒得厲害,仍然剝她的豌豆,且隨手把空豆莢拋到水中去,望著它們在流水中從從容容的流去,自己也儼然從容了許多」。這里惟妙惟肖的刻畫了少女的驚愕和極度失望、掩飾的心理過程,讓人難以忘懷。在這里,少女翠翠的天真爛漫躍然紙上。

兩年後的端午節,祖父和翠翠到城裡看龍船,從祖父與年長的談話里,聽明白二佬是在下游六百里外青浪灘過的端午。翠翠和祖父在回家的路上走著,忽然停住了發問:「爺爺,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灘呢?」這說明翠翠的心此時正在飛向灘邊。爺爺的船當然不會在青浪灘,只有儺送的船才在哪兒呢!一句無意的問話,袒露了一個少女的情懷,一位嬌羞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她明明在想著屬於個人的故事,但當祖父問她時,她卻輕輕地說:「在看水鴨子打架。」一句刻意的回答,證明著戀愛少女的嬌羞,只是把心裡秘密的故事深藏起來,不願意傾訴。

最使人印象深刻的自然還是那股孩子氣——女孩兒家的孩子氣。這個女孩兒似乎永遠也不會成熟為婦人。她將那份可愛的孩子氣顯示於與親人之間,顯示於與外人之間,或顯示與自然之間。因為祖父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祖父去尋她,可是想到祖父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祖父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後果害怕自責。由於她感受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便設想著自己出走給祖父帶來的「懲罰」——讓祖父常常失去她的痛苦;可是當她想到祖父的無奈便又為她擔心起來,於是一次次的叫祖父回家,生怕兩人真的就會分手。這生動地反映出翠翠對祖父的依戀之情。

翠翠自幼父母雙亡,內心無比孤獨。雖然有祖父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但是並不能真正理解她作為一個青春少女的情懷。她「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渡口飄來鄉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涼」。沒有人能體會一個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她為這無奈的生活而痛哭,祖父不能明白她內心的哀痛。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並不當真地胡思亂想著自己出走以後帶給爺爺的懲罰。「我要坐船下桃源縣過洞庭湖,讓爺爺滿城打鑼去叫我,點了燈籠火把去找我。」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嘗嘗失去她的痛苦。更感人的是後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著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彷彿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其實,翠翠此時心裡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麼"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郁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為無法言說,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為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秘的內心情感托現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哀怨的心理。

她令人難以忘懷之處,就在於她是女人,卻又是未長成的女人——孩子——女孩子。女性是可愛的,尚未成熟的帶著孩子氣息的女性更是可愛的,其身上流露著人心所嚮往和喜歡的溫柔、天真與純情。她身上滿含著柔情。作者用最細膩的心靈體味著它,又用最出神的筆墨將它寫出,讓人去感應與享受。這種情感導致了翠翠以及翠翠的母親這樣一些女性形象,都不能讓人產生強烈的如痴如醉的愛,而只能產生憐愛。翠翠柔情似水,她用一種不焦躁、不張狂、不亢奮的目光去看那個世界。「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雨,間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會有一隻草鶯『噓』囀著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麼吵鬧,便仍然閉著眼睛安睡了。」……自然界如此幽靜迷人,人世間的人們互助著,各自盡著一份人的情義。翠翠對老船夫的昵近,與水與船及一草一木的親切,一舉一動,都顯出一番柔情來。一段對狗的小小批評,都使將一種柔情體現出來。如:翠翠帶點兒嗔惱的跺腳嚷著:「狗,狗,你狂什麼?還有事情做,你就跑呀!」於是這黃狗趕快跑回船上來,參加工作,依然滿船聞嗅不已。翠翠說:「這算什麼輕狂舉動!跟方便學得的?還不好好蹲到那邊去!」

翠翠乖巧、心善、勤勞,是爺爺的好幫手。她和祖父相依為命,對祖父關心備至。翠翠對祖父的愛帶著一些任性、一些嬌氣,而對天保兄弟的愛則帶著少女的羞澀和幻想。翠翠性格內斂,心事多裝在肚子里,更多地是在希望和等待的夢境中期盼幸福生活降臨。小說著重表現了翠翠朴實真摯的情愛美,描寫了翠翠情竇初開時對愛情的朦朧嚮往渴望幸福的健康情懷。她的愛情充滿詩意美,是善與美的結合,人性的詩意、山水的詩意。翠翠為什麼會喜歡二佬,而不喜歡大佬;其實非常吸引翠翠的二佬身上最本質的品質,就是他的詩意。二佬長得很英俊,小說里邊講他像岳雲,所以二佬跟翠翠之間的這種關系的發展過程充滿著一種詩意。最初見到二佬是在翠翠十三歲那年的端午節龍舟競渡結束之後,天已經黑了。翠翠在那裡等爺爺等不來,正在害怕的時候,二佬趕鴨子從水裡面上了岸。在這樣一個時刻,實際上二佬充當了她的保護人。二佬讓她去他家等爺爺,翠翠誤會了,以為欺負了她,就罵他:「你個悖時砍腦殼的。」後來是二佬回家,因為翠翠對他有誤解,二佬就回家叫他們家的長工打著火把把翠翠送回家。然而當她後來聽說此人就是二佬時卻沉默了一個夜晚,對儺送產生了一種難以言說的少女情感。他們初次見面這個場景非常浪漫,非常有詩意。在他們對話過程中,二佬曾經說過一句話,說:「你在這里,大魚會吃掉你。」結果這個大魚吃你這句話,就成了後來兩個人關系發展非常好的一種隱喻。只要提起這句話,翠翠心頭就會洋溢起濃郁的詩意,一種溫柔的回憶。翠翠在愛情中的表現向來被視為人性美的表現。「茶峒人的歌聲,纏綿處她已領略的出,她有時彷彿孤獨了一點,愛坐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雲一顆星凝眸。」翠翠的愛情世界是那樣的純凈、美好,超越了世俗的利害關系,同時又有點朦朧,若隱若現,那樣的誘人卻又難以把握。她對二佬的感情一直處於少女期的夢境狀態。隨著翠翠的長大,這種情感也悄悄滋長,後來儺送按老船工指出的「馬路」夜裡為崔翠唱歌時,這個少女的心便完全被俘獲了:「翠翠蒙中靈魂為一種美妙歌聲浮起來,彷彿輕輕地各處漂著;上了白塔,下了菜園,到了船上,又復飛穿過懸崖半腰,——去做什麼呢?摘虎身草! 」

翠翠的夢寫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動心理。翠翠情竇初開,聽到祖父講父親和母親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聯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時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內心裡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在明確起來了。"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表現出她內心的忐忑不安。 二佬月夜裡唱的纏綿歌聲催動了一顆少女的心,在夢中實現了平時不可能實現的願望:飄然而飛,竟至摘下了一把自己非常喜愛的虎耳草。翠翠……夢中靈魂為一種美妙歌聲浮起來,彷彿輕輕的各處飄著,上白塔、下菜園、到船上,又飛竄過懸崖半腰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時她仰頭望著崖上那肥大虎耳草已極熟悉。崖壁三五丈高,平時攀折不到手,這時節卻可以選頂大的葉子做傘。這個夢境一方面說明了人與自然這種相通關系,另一方面說明翠翠還是個童心未泯的小姑娘,這樣就為愛情故事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夢帶給人一個更加迷離的世界,讓人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純情少女。

這其實包含了一個純情女孩關於人生的全部美麗和夢想,這實質上也是作家本人理想的寄託,翠翠即沈從文的化身。當這個少女最終迎來人生的風暴:祖父去世,二佬負氣出走時,她依然在痴情地等著……這個少女的形象是何等的善良、動人。

三、悲情美

小說體現了悲與美的完美結合。《邊城》的故事結構里凸現著悲與美的二元對立與統一,在講述邊城自然風俗美、人情人性美的同時,人物的命運和結局確是非團圓的、悲劇式的。翠翠和兩兄弟之間的感情糾驀令人心傷,隨著爺爺的去世,她的悲苦的命運就像水上那隻老渡船,泊在河灘上,等待著不能預料的搭船人……沈從文在思索「湘西世界」「常態」的一面的同時,也在反思變動的一面。他一方面試圖挽留湘西的神話,另一方面在作品中已經預見到「湘西世界」的無法挽回的歷史命運。在暴風雨之夜猝然倒掉又重修的白塔,象徵著一個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終結,和對重造湘西未來的渴望。翠翠美麗、健康、朝氣、生機盎然,構成「邊城的人生形式」。作家把她陳列在他所憧憬、所設計的「希臘小廟」里。同時,他清醒地認識到陳列在「希臘小廟」里的美的女子,畢竟生活在20世紀初舊中國惡濁的現實中,生活在不可捉摸的命運擺布中,終會被歲月和命運慢慢地剝蝕了光華。因而被剝蝕的悲劇命運就會在人心裡激盪起更加憐愛更加崇敬的情緒。

翠翠是個精彩卻苦命的人物,其童年是不幸的,她從小父母雙亡,與爺爺相依為命,在祖父的照料下一天天長大。祖父教給她怎樣才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也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要來的都要來,不必怕啊!」翠翠坐在溪邊,"忽然哭起來了"。哭得那麼的突然,那麼的深沉,那麼的久長。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連翠翠自己都覺得好笑。但正是這哭,反映了翠翠內心對祖父的負疚感,無人解懷的孤寂感以及夢與現實的矛盾感。淋漓盡致的刻畫出一個青春少女的躁動不安的心理。翠翠懷著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閑地過渡,又有誰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閑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更使翠翠感到孤獨寂寞,所以哭了起來。翠翠無來由地哭,表現了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

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閑坐下來。看著天上的紅雲,嗅著空氣中殘留著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湧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麼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像缺少什麼"。內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涼"。

「邊城」里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恬淡、那麼的美。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中,如夢如幻的翠翠正想著自己的心事,心中卻不免有些凄涼。十六七歲的年齡,這個美麗純潔的姑娘為什麼會感到凄涼?也許是在想為情而自殺的父母;也許是覺得生活過於平淡,缺少些什麼;也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翠翠在自然和老一輩的熏陶中從天真純凈、不懂煩惱與憂郁到有所思有所慮,在經歷了天保外出闖灘而死、唯一的親人爺爺憂郁而死、儺送心懷內疚離開家鄉之後,她才明白誰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人,才明白為什麼會覺著凄涼,才明白了一切一切。她想了一夜,哭了一夜,一夜之間,她長大了,明白了所有她原來不明白的事。她由夢中走到現實,一步步成熟,面對一切她沒有倒下去,而是守著渡船守著希望,等儺送歸來。她還那麼年輕,卻經歷了至親的死亡和心理空間的坍塌。

天保大老走「車路」不通,託人說媒要翠翠不成,駕油船下辰州,掉到茨灘淹壞了。……大雷雨的夜晚,老船夫死了。祖父的朋友楊馬兵來和翠翠做伴,談祖父以及這一家有關系的事情,後來便說到了老船夫死前的一切,二佬的唱歌,大佬的死,順順父子對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妝奩誘惑儺送二佬,二佬既記憶著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會,又被家中逼著接受那座碾坊,意思還在渡船,因此賭氣下行,祖父的死因,又如何與翠翠有關……翠翠把事情弄明後,哭了一夜,翠翠長成大人了。

祖父給翠翠講她父母親對歌的故事,又聽了一夜的歌,他以為翠翠已懂了,就沒告訴翠翠發生了什麼,成為導致翠翠愛情悲劇的一大因素。

沈從文「對他鍾愛的那個湘西社會即將滅亡的清醒的悲憤」時時淹沒了他。《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凈自然,展現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然而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里:慈祥的祖父在雷電暴雨的夜晚身心交瘁地離開了人間; 憨直健壯如小牛的天保駕船離開了茶峒葬身桃源,美麗的白塔終於坍塌了,那個在月夜歌唱,將姑娘從夢中浮起的儺送出走了也許永遠回不來了,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故事以悲劇告終。而剩下翠翠一人開始了遙遙無期並可能永無結果的等待。她和儺送本來完全可以結合在一起,可惜二人卻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長的遺憾。翠翠掙脫不掉命運冥冥中的安排,再一次面臨母親的悲劇,翠翠那一雙「清明如水晶般的眸子」,不得不「直面慘淡的人生。」 這不能不使人陷入無邊的悵惘,讓人感到一種憂傷、缺憾的美: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沒有人能告訴她要孤獨地等到什麼時候。孤苦伶仃的翠翠懷著一顆「軟軟,酸酸的心」等著「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儺送。「也許明天回來」不過是孤寂中的自慰罷了。她身不由己地屈從或順應了自然或社會環境加之於身的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人們對翠翠那段凄苦悲憐的愛情充滿同情。

『肆』 邊城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如下:



曾經我是多麼期望能夠觀看《邊城》的電影版,但即使如此也無非法彌補我目前的大失所望之感。

當初《邊城》吸引我的是語言和情節,遷移到電影上來,語言風格體現的效果並不佳。除去人物對話,導演大人只能用他的鏡頭詮釋沈先生陛下干凈的鄉下風情和人文氣息,不斷放慢鏡頭的移動速度,好讓觀者彷彿隱約能回憶起書中的隻字片語。

甚至導演天真地加上了一段非人非鬼的陰間女聲,這便註定了《邊城》是部悲劇,悲得讓人心裡壓抑。於是在蝸牛景與魂靈聲的參雜之下,情節終於緩慢發展起來了。在它發展的過程中,我閉著雙眼道:要不是想看看演二老的人長得帥不帥(非常現實的觀念),用耳朵就能把整部電影看完,類似給盲人看的電影。

故事的場景不是爺爺在和別人喝酒聊天打探情報,就是翠翠獃獃地撐渡船。這完全破壞了原著的意境。或者從根本來看,《邊城》並不適合拍成這樣的一部電影。就像現代閑著無聊,硬是把《詩經》的情詩拿來譜曲演唱,一是曲子特難聽,二是毀了情詩原來的風騷。

『伍』 求電影《邊城》1000字的觀後感

很早就聽說沈從文的名字和對他的高度平價,但一直沒有機會看。這次看了他的邊城和他的一個自傳,名字忘記了,寫的是他童年的生活。

對沈從文的贊揚多是從他對人性的關注和寧靜淡薄的筆調。邊城裡一覽無遺。就連從祖父那裡混喝酒的,妓女和無所事事的纖夫在沈從文的筆調里都透著人性的本質和善良。寧靜淡薄的筆調里透著對自然的無限熱愛。

我喜歡沈從文在邊城的文學「組織」。(沈從文喜歡用組織而不是結構來形容作品)。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穿行在對風土人情和山山水水的描繪。並且後者佔了不亞於故事的筆墨。故事剛剛開了個頭,就又被描述的景色給迷住了。當故事又展開的時候,才恍然記得那個故事頭還在那裡。當又開始看故事的時候,又被轆轆的水車和疾風的龍舟吸引了。如此反復而來。就像喝了酒,剛想再來幾杯的時候,又被眼前的美女吸引了。美女走後,還沒有來得嘆息,又被美酒給佔了心。這倆條線在最後就交織了。那象徵男性生殖器白塔的倒塌和重建和大老二老的生命緊緊的象徵在一起了。

沈從文和魯迅起名。 在我的印象中,魯迅是一個不需要學習寫作就突然從醫生變成了一個著名作家。到現在我也沒有明白魯迅是怎麼練習寫作的。但是沈從文卻是從1922年開始一直到30年代初都在默默無聞的練習寫作。這種練習是一輩子的。但在30年代之前,沈從文都是只練習而沒有什麼收獲的,在生活的貧窮中度過。沈從文將近50年的輟筆也是他本來就短暫的寫作生命越發短了。沈從文的大部分作品都集中在30年代,也反映了這個事實。

沈從文的文筆是一眼就知道的。短短的讀上幾行,立刻就能分辨出來。在講述事情和故事中,那種非常隨意的語言,懶懶的,還不時夾雜著對周邊環境和事物的美貌描述。每個人物也在一步一步慢慢中完整了。就像湘西的早晨,淡淡的霧和遠處的山。等霧慢慢散去了,就真真的看見山了。翠翠,蕭蕭,夭夭,三三,無一不是慢慢在日常生活,工作勞累和樸素自然中看了真切。

『陸』 電影《邊城》影評

遊走在城市的繁華中,喧囂不止,難以自拔……突然就想要回頭走入沈從文的湘西水世界去,去感受那裡純凈的山水,純凈的靈魂,那些令人怦然心動的自然的魅力……
以前看了很多遍文字,淡淡的如流水一般的敘述,讓我總有種遠遠遙望的感覺,無法觸摸的生活與傷痛。那遙遠的鳳凰古城註定只是一個青山流水、細膩淳樸的理想世界,翠翠淡淡的憂傷,爺爺落寞的無奈,大老二老悄然滋生的情愫,村民淳樸原始的生活氣息……似乎所有一切都是透過紙背靜靜的傳出,有淡淡的流水沖刷過的泥土的味道……
看了電影,古拙的畫面,一步一景式的敘述方式,翠翠那像「受驚小鹿般」定定的眼眸,熱鬧的賽龍舟,激起層層漣漪的渡船,爺爺的叮咚作響的酒葫蘆,回盪在山巒間的清脆歌聲,爽落的大暴雨和逝去的生命……影片真實地還原了那些淡泊的文字,感覺很真實,很清新,能透過屏幕與鏡頭聞到湘西古城的淳樸與古拙,那裡的山水連同那裡孕育出的所有靈魂一道,深深地鐫刻在我的心間,久久揮之不去。
如果你處在焦躁的邊緣,如果你厭倦的塵世的爾虞我詐,如果你無法體會文字背後的那股淡淡憂傷,如果你對現代的快節奏愛情有了審美疲勞,如果你不再相信純美愛情的存在,如果,如果,如果你有太多的如果與不確定……
那你可以去看下《邊城》,很純粹的片子,拍攝真實,感情真切,是現代塵囂人的一碗清淡甜湯。

『柒』 電影版《邊城》觀後感200字

《邊城》是導演凌子風根據沈從文同名小說創作改編而成的一部中國電影,由馮漢元、劉漢朴、戴吶、劉魁等擔任主演。這部電影以撐渡老人的外孫女翠翠與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之間的愛情糾葛為主線,用浪漫...

『捌』 《邊城》觀後感,

《邊城》讀後感
《邊城》的故事情節,簡朴優美。在依山傍水的邊城碧溪咀的白塔下。住著一個靠擺渡為生的老船公和他相依為命的外孫女翠翠,他們過著勤勞而安閑的生活。老人不愁吃穿,心中唯一操心的是為活潑可愛的翠翠找個好婆家。掌管水碼頭的船總順順有兩個兒子,同時都愛著翠翠。大兒子天保託人捎話給老船公提親,而翠翠不愛老大,卻很愛他的弟弟儺送。船總有意讓老大娶翠翠,盼望老二能夠和有一座嶄新碾坊作陪嫁的王團總的女兒結婚。當兄弟兩人發現都在愛著翠翠時,哥哥天保就主動退讓,乘船離去,途中失事,不幸淹死。老二在暗中愛著翠翠卻得不到她的理會,家中又逼迫他接受新碾坊,於是賭氣之下就離開了桃源。老船公忍受不住這沉重的打擊,地雷電暴雨襲擊的一個夜晚,悄然死去。翠翠接替了外祖父的事業,繼續撐船擺渡客人,她懷著對老人的哀悼和對儺送的掛念,帶著「軟軟的、酸酸的心」等著,等著。他「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是一出健康純潔又情絲纏綿的愛情悲劇。作者並非想以曲折復雜的三角戀情來招徠讀者,而是借這一曲愛情的哀歌歌頌湘西勞動人民的道德品格和思想靈魂。

『玖』 看電影《邊城》的觀後感!

《邊城》里那一種沉重古老靜止的邊城風景,以及邊城小人物的生活狀況,如畫。而畫中的人物呢? 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裡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這生活無形中就夠成了...

『拾』 求電影(邊城)的觀後感

《邊城》里那一種沉重古老靜止的邊城風景,以及邊城小人物的生活狀況,如畫。而畫中的人物呢? 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裡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這生活無形中就夠成了一幅圖畫,有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意象與味道。 它們沉澱了恢弘滄桑,沉寂凄婉的悲壯。 作為圖景,有永不退色的鑒賞價值,濃厚的鄉土氣息。作為真實,卻有它無法承載的厚重。作為生活其中的人更是另種悲涼,無奈。 翠翠的母親與一個軍官私生下她就早死去,父親她剛誕生起就遠去。從小相伴翠翠的是黃狗,爺爺,渡船,渡口以及對母親依稀回憶。成年累月感受的是臨溪石頭,天光日月,河風。 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的黑黑。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一隻小動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鼬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儼然圖景中一道風景。她生活在這亘古不變的圖畫里。 風和晴朗的天氣無人過渡,鎮日長閑。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岩石上曬太陽;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往水中拋去,鏃的使身邊的黃狗自岩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或翠翠與黃狗張著耳朵聽祖父講城裡很多年前的戰爭故事;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做成的豎笛含嘴裡吹迎親送女的曲子... 遇到過渡的是新娘。翠翠必爭著做渡船夫。站在船頭,懶懶的攀緣纜索讓船緩緩過去。花轎到岸拉,翠翠必戰在小山頭,目送這些遠去,方回轉船上,把船靠近近家的岸邊。獨自哼唱或采一把野花束在頭上裝扮新娘子... 平靜,古老而祥和,自然朴實。 然而翠翠卻是敏感脆弱,孤獨憂傷的。 倘使爺爺死了...吊腳樓上的曲聲與這幽怨的心思相對應。倘使爺爺死了,會有戶人家等著她?這是她唯一透破這圖畫的路? 引出了翠翠心中隱秘幽暗的一段愛情故事。 筆觸冷靜平淡,語句沒有任何宣染艷麗。白描淡淡的不能再淡。然而白描中仍看到結果的厚重。隱秘憂傷的是他們的愛情沒有開始就消失。 翠翠不做聲,心中只想哭,可是沒理由可哭。祖父再問下去,便引到了翠翠死去的母親...老人說了一陣,沉默了... 原來來做媒的是為大老。而站在對溪高岸竹林里為她唱歌的卻是二老。二老想做雲雀,二老有詩人性格。翠翠喜歡二老不喜歡大老。 文字總在二老是為要一座碾水房還是一隻渡船著游動,在渡船上爺爺反復詢問中延續。 二老愛翠翠,喜歡翠翠,他在碧溪阻為她唱了一十七個晚上的歌。他認定自己命中就是個撐船的。 翠翠感覺生活太平凡了,感到心中有些薄薄的凄涼,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 翠翠夢見在夢中被一個人的歌聲浮起來,上懸崖摘了一把虎耳草。 而先說媒的是大老,大老卻死去了。翠翠還不知怎麼回事就背上了莫須有的罪名。二老因為家庭的阻力,舍棄翠翠下桃源去。翠翠的愛情破滅。爺爺死了,她仍與黃狗來弄渡船。 整個只在一幅平靜滄桑的的圖畫中。給人無以承受的悲嗆,無以承載的重量。 畫外多少人對這種白描的圖畫不感興趣?不會想像那裡是個世外桃源?但有多少人真正去過文中所表敘的生活? 生活不是圖畫。生活需要流動。

閱讀全文

與電影邊城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曉拍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564
國外破案類型的電影 瀏覽:911
2017國際電影票房排行榜 瀏覽:608
動畫電影198 瀏覽:696
電影院3d金屬銀幕 瀏覽:853
什麼電影好看又恐怖 瀏覽:103
雇傭兵俄羅斯電影 瀏覽:876
關於男男的電視劇或電影 瀏覽:440
如何通過電影引流 瀏覽:268
2017登山題材電影 瀏覽:625
主角沒光環的電影 瀏覽:445
有什麼推薦又好看恐龍電影 瀏覽:842
電影融資如何個人融資 瀏覽:712
美國電影晚霞 瀏覽:830
蟲子變成人的國外電影 瀏覽:146
巴爾干邊界動作電影完整版 瀏覽:4
中國國產女性電視劇電影有哪些 瀏覽:285
村裡村幹部電影大全 瀏覽:605
投屏看電影跟手機看電影哪個費電 瀏覽:410
動漫電影2020異邦人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