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驚天動地》觀後感
在這場電影之中,令我無比感動的場面有不計其數。其中有這樣一個場面:在一個教學樓塌陷之後的廢墟之中,壓著一個可憐的小女孩。這時,一個年輕的解放軍田野發現在這廢墟之中還有著一個生命的存在,便奮不顧身地從一個廢墟的窟窿爬了進去。廢墟之下,田野盡著自己的努力想要讓小女孩恢復信心。但就在這時,一個6級左右的餘震又朝他們襲來。田野的隊友們在廢墟外以後同聲地叫田野出來,但田野去並沒有這樣做。此時此刻,眼看廢墟就要完全塌下來將他們全部葬身於廢墟,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田野來不及多想,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小女孩身上撲了過去。最後,田野為了保護小女孩英勇地犧牲了,而在他的身軀之下,卻有一個學生獲得了生的希望……
頓時,看到了這樣的情景的我不禁潸然淚下。因為,我打心底里佩服田野,我佩服他能夠勇敢救人,佩服他能夠以人為本,佩服他能夠不畏艱難,佩服他能夠舍己為人……他值得我佩服的精神真的是多得數不勝數,雖然他已經壯烈地犧牲了,但是我會永遠記住他——我心中的英雄。
與田野比起來,我不禁感到無比羞愧,因為我每一次做事,都不會想到別人,而總是一副自私自利的樣子。可如今,我終於明白了,明白了巴金所說的那句話:「只有為別人花費自己的愛、同情、精力和時間,自己的生命才會開花結果」的真正意義。
這部電影描述了在震撼了全世界的汶川地震後,全國軍民那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折不撓,無私獻身的抗震救災精神。譜寫了許許多多感天動地,可歌可泣,令人嘆服不止的英雄凱歌。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網路立場。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來源於愛問共享資料
查看原文
閱讀
『貳』 驚天動地觀後感
觀《驚天動地》有感
觀看了《驚天動地》這部電影後使我對生命有了重新的認識,為什麼人固有一死有輕於鴻毛和重於泰山之分呢?那就在於他存在的價值以及對人民做出的貢獻了。
我覺得汶川大地震,不僅是一場巨大的自然災害,更是大自然給我們中國人的一次考驗,它使我們中國人變得更加團結,人文的關懷更加凝聚。在八級的地震中,造成的三千多萬人遇難,房屋倒塌,曾經多少個幸福的家園,瞬間消逝,美利達校園也失去了往日的風采,變成了一堆廢墟。孩子們以及所有遇難的人都被重重地埋藏在廢墟之下,他沒用心中最嘹亮的聲音發出對生存的渴望,他們知道自己的明天是美好的,他們更相信在生命的下一個轉角很快就會看到希望。在這部電影中讓我感動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們用轉角那年輕的生命來抗擊這場巨大的自然災害,當時的氣候條件非常差,而且通往災區的路都沒堵住了,突擊隊和醫務對都是冒著狂風暴雨爬進災區救人的,空降部隊更是冒著生命進行空降,因為當時的氣候條件根本不適合空降,當時血漿也是遠遠不夠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就全體主動組織獻血。一顆中國心把我們所有的中國人緊緊地系在一起。一個年僅18歲叫田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尤其讓我感動,他用自己的身體擋住門板使得三個孩子得救,但他自己卻英勇犧牲了,我想他走往天國的路並不孤單,因為他是我們心中的英雄,天使會替我們照顧他的。
人往往在經歷過災難後才能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胡主席說:「無論哪裡,只要尤生命存在的地方我們就一定要把他救出。」我想中國能發展的如此快,不僅是因為咱們國家的政策好,更主要的是因為我們堅持以人為本,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經歷了這場大自然的考驗後,我想所有中國人將會更加團結和珍愛生命,相信明天我們位偉大的祖國更更好。
影片《驚天動地》以震驚全國的「五·一二」汶川大地震為背景,再現汶川地震爆發時的慘烈場面。無數的樓房在頃刻間倒塌,無數的人們在煞那間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更有無數人民在災難來臨時選擇了堅強。他們忘卻心中的陰霾。揮去眼中的淚水,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生命的奇跡。
中國人民在災難面前不畏困苦,勇往直前,體現出強大的民族凝聚力。災區的人民在痛失親人的打擊下,抹去心中的傷痛,祈求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挽救更多的生命。人民解放軍不顧及肢體的疲憊,用手中的工具去探索生命的信息,全國各地的中華兒女用自己的善款和義舉為災區人民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世界人民不再顧及肌膚和種族的距離,在中華民族的危機時刻也都伸出援助之手。
「汶川地震」雖說是摧毀了城市,喪失了生命,帶來了抹不掉的傷痛和無法彌補的損失,但這一次生命的洗禮,中國人民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齊心協力抗震救災,讓他們的心中不再被傷痛所掩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樂園」。相信中華人民不會被災難所擊倒,因為五千年的歷史鑄就了我們鋼鐵般的毅志!今天我們學校上午去看了一場關於5.12大地震的電影,名字叫做《驚天動地》。
一開始我們看到了5.12大地震前的場面,那是多麼的和諧,婷婷今天過生日,余陶送她一個生日禮物是一個福娃,就在這時在超市裡,老婆婆正在給女兒買最喜歡的櫻桃,頓時山崩地裂,大家都意識到了地震來了,摩登旅旅長唐新生是第一個率領部隊到達災區的,災區映川此時已變成了「人間地獄」,到處是一片片的廢墟,到處都聽到人們那鬼哭狼嚎一般的叫聲,到處都看到人們在流血流淚,老奶奶也為了救一個小寶寶被壓在廢墟下,婷婷為了福娃也被壓在廢墟下,一名新兵戰士田野為了救婷婷犧牲了自己。而山上又有可能會泄洪,老奶奶為了不讓自己拖累解放軍,就叫齊老師拖一些話給自己的女兒,然後就自盡了,雖然最後沒有泄洪,但又有了新的危害,就是有毒氣體的泄漏,總部命令摩登旅旅長唐新生去救援,最後還是全救出來了,片尾我們看到了余陶、婷婷一些同學正在臨時教室里上課,大家的讀書聲朗朗,好像在說我們一定會在災難面前重新勇敢、頑強的站起來。
中國人民曾歷經滄桑,飽受磨難,然而在災難面前中華民族始終展現出無比的堅韌和頑強,不服輸、不放棄、災害無法阻止中華民族奮發進取,不為前行的堅強步伐。這是我們所有活著的人對逝去同胞的承諾,我們一定能做到。
『叄』 作文《驚天動地》的觀後感
《驚天動地》觀後感也許因為拍攝場景過於單一,也許因為時間有些久遠,也許因為已悲痛過,再次看到地震後的畫面時,心中遠沒有當初看到直播時的那份糾結、緊張與沉痛!直播畫面上大面積倒塌房屋的廢墟、開裂變形隨時可能傾倒的危樓,災民呼天搶地痛徹心扉的哀嚎,奄奄一息血跡斑斑的傷者,一臉凝重強忍悲痛緊張營救的解放軍,孩子們驚恐不安的神情與無助害怕的哭泣…所有這些都讓我震撼。那段時間,心不停的抽動,淚不住的流,心中默默的為他們祈禱。我以為通過《驚天動地》重溫那段逝去的悲痛,我仍會異常激動,萬分震撼,但事實上我沒有,有的只是一連串感動的淚水和一系列未解的疑問!用兩胳膊間支撐起的狹縫來保護學生的老師,堅決投入緊張營救工作不顧個人安危的解放軍同志,為了安撫群眾壓抑恐懼與悲痛表現異常鎮靜的女縣委書記,哀嚎哭泣請求解放軍拯救壓在廢墟下孩子的母親,情緒激動不顧眾人勸阻欲盲目掀開石板營救孩子的父親,臨死還掛念著女兒的母親,這些情景都讓我感動的淚流肆意橫流。我想這就是愛的純潔與偉大吧!然而感動的背後卻有一系列的疑問!女縣委書記的表現讓人佩服亦讓人尊敬。身為一縣之長,大災難來臨時,她必須要用百倍的勇氣來抑制恐懼保持鎮靜,安撫百姓,以最快的速度帶領百姓應對挑戰,這一點她做到了,而且做的相當出色:震後從為離開指揮現場,從未流露半點灰心放棄的神情與話語,雖心繫家人但為了大家從未顧及過問家人安危存亡,身體力行帶領大家實施自救互救工作…而我的疑問也正在於此,映川的縣委書記當時真這么做了嗎,真的做的那麼徹底嗎,我甚至懷疑現在還有像電影中任鑰那種官嗎!令一個疑問是李幼斌扮演的那個總指揮的角色。我一向很喜歡李幼斌扮演的角色,因為大部分都透著一股剛毅與沉穩氣息,可這在部電影中,我卻怎麼也喜歡不起來,總感覺扮演的有點假:整個過程中過於平靜,沒有絲毫感情波瀾。我承認作為總指揮需要異常沉穩,這樣才有威信,才有公信度,才能更好的帶領大家投入抗戰,可太平靜了似乎就太沒人情味了,太不能帶動大家抗戰情緒了吧!篇中那位軍嫂的表現也令我詫異,為了從廢墟中脫一名生死為名的工人,拒絕離開即將爆破的化工廠著火現場。她可曾想過,即使她從廢墟中拖出那名生死為知的工人,她是否有力氣拖著他安全徹離,即使她有力氣,她又能否拖著他在無車可乘可護的情形下,迅速徹離呢,答案肯定是不能,那她又何必做那種無畏的犧牲的!再者小學教師紅玉的表現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即將泄洪,形勢萬分危急,她還不肯放棄營救那位老太太,要知道當時參與營救工作的不僅是她一個人,還有一大批武警官兵,因為她一個人而影響大家生還是得不償失的,況且他們的生還可能營救更多的災民,為今後的災區重建貢獻更大的力量!看完這部電影,我對中國最可愛的人~解放軍,再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危難面前總是你們沖在最前面,給人民最大的心靈慰藉與心理依靠,你們的錚錚鐵骨與熱血豪情是我們最堅固的鋼鐵長城!
『肆』 驚天動地觀後感 ,急求~
或許在那之前,我們也曾疑惑,經歷迷惘,也曾不止一次問訊自己,一個人究竟能為另外一個人付出到怎樣的地步?友人如何?親人如何?愛人又如何?
而無論我們得到了怎樣的答案。我想,我們任何一個人心中都理所當然的有著一個凜然而不可褻瀆的神聖所在,那裡聚集著我們生命的意義,生活的意志,以及力量的源泉。當這一珍貴的東西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都會毫不猶豫的奮力向前哪怕是要失去一切。包括生命。
但是,如果把這一守護的對象換成是陌生人呢?當一個未曾蒙面的人受到危難的時候,我們會做出一些什麼樣的反應與行為?是否也能夠奮不顧身,是否也能不計回報,是否能大義勇為,是否還能大意凌然?
作為出生在90年代中初期的這一代人,我們常常諷刺自己沒有信仰,不懂得關愛。也時常感嘆在市場經濟的巨大壓力下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在金錢的誘惑力之下,人們已然丟棄了大多過去的時代所遺留下來的詬病,與美德。只為了更好的融入日前的社會大環境里去。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為了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我們吃苦努力,同時也不擇手段的對付競爭對手以及所有有可能阻礙到我們的人包括我們自己。於是一次又一次的欺騙與隱瞞他人,以及被他人所欺騙。每一次的謊言與攀爬,都另自己變得一分的不信任他人,也都另自己更懂得如何為自己的行為尋找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而確實,在我們身處城市裡那些隨處可見的乞兒遊子之中,又有幾個是真心尋求幫助的受難之人呢?正因如此,我們,至少是我,在很多時候都不得不去猜測比之街頭上的乞丐我們誰更需要幫助一點……於是,便開始覺得世上已然真情難尋,真心消亡,真意不再。
直到地震之後。
我們看到了,我們是不平凡的一代,我們是勇於向上的一代,我們胸懷大志,我們賦予同情心,面對大災大難,80和90後的年輕人向世界證明了我們的力量,我們並不是嬌生慣養的,我們不是自私吝嗇的,我們是獨立的一代,是充滿愛心的一代,我們是21世紀的脊樑,是祖國的力量,有什麼情能不為我們而感動,有什麼愛能不為我們而感化,我們肩負重任,是時代的驕子,為了祖國。我們會奮不顧身,會勇往直前。
…………
……
我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故事中,「一位資深的行乞者對一位新加入的同伴說道『不用擔心,這個社會的人們對於那些只要吃飯不要錢的乞丐還是十分寬容的』,」其出處自己已經記不大清楚,但這個內容卻總是令我記憶猶新。
是的,從這里可以看出來,無論外國人怎樣看待我們這樣一群「沒有信仰的人」,但是我們心中的善意從未泯滅,我們一直有著那樣一個未曾被資本主義侵蝕的潔凈之處。盡管在大環境的壓力面前它已經逐漸黯淡,卻從未放棄過去爭取每一次能夠綻放光芒的機會。只要任何一簇星火,便能展開燎原之勢迅猛而起,令世人震驚,令同胞振奮……這,正如同自1982年9月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同志所提出的那一新概念一般。何所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至少有那麼一點兒的根源就在這里。
我們不畏艱難,不辭辛苦,不懼危險,只因為我們有著截然不同的信仰與信念。我們知道有國,且無比熱愛;我們知道有同胞有親友,且無比忠誠;我們也知道應該怎樣去把握展現信念的機會,不讓自己後悔。於是我們能夠創造奇跡,我們也能夠不止一次的震撼世界,更可以堂堂正正的站立在人世間而不後悔。
這便是骨氣。
盡管去年的這場災難之中,有著很多非議,也有無數反思,但在這樣僅僅只是電影的觀後感之中,我們所去看到的,應該是每一個對地震關心的人們所付出的真情,每一份投入到這一次地震救援活動中的赤子之心……。以及其中最為值得我們敬佩去熱愛的的人民子弟兵們。
無論在何時,也無論在何地我們曾經怎樣的談論過他們。但是至少在新中國歷史的剪影之中,沒有哪一次的救援活動中沒有他們,也沒有哪一次的行動中有那麼一個人付出比他們付出得更多,更沒有在哪一次的行動之中,有著比他們更單純更努力和更可愛的人。
同樣,在這樣重大的災情面前,無論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在什麼地方有著怎樣的不足。但是比之過去如何?我們的祖國正在進行著史無前例的偉大進步,在這樣的進步之中難免會有著微末細節里的瑣碎與不足。但是不足是用來通過努力和行為去彌補與完善的,而不是掛在嘴上說的。我們理當去堅信,沒有人能比我們的祖國我們的黨做得更好,而我們還會做得更好,進步得更快,創造出更多奇跡來!我們也理當記得那些慘痛的教訓和回憶,大聲的回應自己心中的聲音,我們將更加努力的去創造新的生活,我們將更加用心的致力於新中國的建設中去。為了那些曾經經歷苦難的人們,也為了那些今後將因為我們而避免遇難的同胞戰友們……。
團結就是力量,當全人類都已然對這樣的話語耳熟能詳的時候,我們就是用這樣一個最為簡單的道理震撼了全世界。再一次另人們了解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與巨大潛力。.
而在今後,我們還會創造出更多的震撼與奇跡來,會創造出更輝煌的未來來,只要我們心中還有祖國,有黨。我們便有著能擊倒一切困難的力量與信念。
『伍』 看電影《驚天動地》觀後感
看完《驚天動地》這部片感觸很深,以解放軍抗震救災事跡為主線,再現了汶川大地震發生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奮勇搶險的感人事跡,觀看時我們都幾次落淚,懸崖邊夫妻生死與共,感人至深,年輕戰士為了救三個中學生而犧牲了自己的年輕生命,影片中的演員不只是在演戲而是在真情流露,真實強烈的自然災害場景彷彿身臨其境,影片中的情節真實感人,我感覺這部電影應該看值得看。 部隊來自於人民,忠誠於人民,戰爭時期解放軍用自己的鮮血換來了中國,和平時期解放軍保衛祖國,在災難面前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以前是最可愛的人,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強國高歌!《驚天動地》是建國六十周年重點推薦影片中是唯一的一部現實題材影片。以去年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為背景,耗時一年半,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驚天動地》用最大程度的真實,表現了災難中最震撼的場面、最感人的故事和最情深義重的民族精神。《驚天動地》全片長度102分鍾,共1440個鏡頭,其中含520個特技鏡頭,創國產電影特技鏡頭之最。影片從歷史和時代的高度,對素材進行精心概括與升華,既有氣勢磅礴的大場面,又有生動鮮活的小細節,形成了真實壯美,富有沖擊力和感染力的藝術風格。
影片一開始帶我們重溫了那段慘痛的歷史,但是也讓我們重溫了人世間的真情,重新洗滌了自己的靈魂。宏大的場面,鮮活的人物,細膩的細節,讓自己深受觸動!看著那美麗的祖國山河在一瞬間變成一片廢墟,看著原本活蹦亂跳的人們在剎那死雙無數。我哭了!!!"我們背後是祖國!"當電影里災區孩子們一遍又一遍的大聲朗讀著句話,眼眶中瞞瞞的都是對受災人們的同情/對戰士們的捨己救人的敬畏的淚水。"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這一刻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汶川大地震,舉國救災,對比台灣的台風災難,正是因為我們背後有中國這個日益強大的祖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在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認證!我想每個人的心裡又一次對我們的祖國 和我們可愛的解放軍產生了深深的敬意!由於地震的發生所帶來的其他的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看著那些化學氣體的爆炸 瞬間變成火海的化工廠。洪水的猛烈抨擊。餘震所給軍人帶來救人的困難/,因為有那些可愛的人--解放軍戰士,他們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大無畏精神,心中的理念"不拋棄,不放棄"爭分奪秒的解救人么脫離危險,讓所有的人都深深的感受到了他們的職責所在,!戰士們用他們的行動來證明了他們無愧於世界上最可愛的人,他們用他們的行動見證了他們是" 天之驕子"!在影片中的"山野叔叔"更是用他的鮮血來告訴全世界:不管有多大的災難我們都是一起的,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不要怕,只要災難不消除,我們絕不會林正退縮的,他的行動給了所有人信心。看著他安詳的面孔靜靜的躺在地上時 ,我哭了 忽然覺得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向山野叔叔敬禮!!!向所有的抗震人員敬禮!!! 因為在這個事件中已經有太多地方讓我們感傷,感動和感嘆了,我們不需要再多的裝飾,只要原原本本的展現這場災難就已經可以震撼我們每個人的心靈。
真情無處不在!!!用心方可體會!!!
祝願天底下所有的戰士們好人好夢!!!你們是我們的榜樣。你們是祖國不可缺少的支柱!
『陸』 看《驚天動地》的觀後感。
國內的災難片我一貫很少問津,因為不僅是技術和主題,還有已經看慣了歐美演員的習慣。—— 一年半前的大地震,至今仍然會成為夢中的情節,如此大災,實在不容易忘記。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拍這個題材的電影,有些吃力不討好。因為人們的記憶還很新鮮,很容易對影片的細節產生質疑,因為這一幕幕在電視鏡頭前、在現場,都看了很多很多次了。 記得地震剛發生那會,電視上任何一組現場的鏡頭,都能催人淚下,因為真實,也因為沒有經驗。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各種報道漸漸都被加以包裝和渲染,你看到的東西不再是第一手的鏡頭,能感動的也漸漸少了。同樣的道理也用於電影,不用渲染,不用做作,拍出真實,才會感動人。 本片的節奏有點像剛才的描述,前半部剛地震,天崩地裂,是救人最寶貴的時刻,解放軍克服困難、徒步翻山越嶺。這些相當緊湊的鏡頭,能讓人產生共鳴,自然能再次感動觀眾。到了後半部,救人階段漸漸過去,到處都有刻意的痕跡,看的也就無動於衷了。 對於主旋律影片,評價也就如此了,畢竟電影本身也有很多限制,想要更多發揮也做不到。不過以後再要拍這題材,還是多看看普通人普通事,感動由此而來。 《驚天動地》——國產主旋律災難片 今年連看了好幾部與以往大不相同的主旋律電影,還以為這部也會有所不同。可是實際上,無論從內容到形式,本片都沿襲了以往的主旋律風格,基本沒有什麼創新和提高。.
影片一開始的背景交待上,就採用了最傳統的滿屏字幕法,而且還是黑底白字,字數多達近200,內容也不僅僅是交待故事背景,而是從政治的高度給全片定性。一般來說,電影的主創人員總是不希望觀眾早早猜到結局的,即使有什麼結論很鮮明的觀點,通常也會通過劇情、人物等來讓觀眾自行體會。象這樣一上來就公布標准答案的,除了教科書之外,恐怕在文藝形式里並不多見。所以,本片一上來就給了觀眾一個強烈的心裡暗示,這不是一部商業電影,也不是一部文藝電影,而是一部宣傳片、教育片。觀眾不是在欣賞和娛樂,而是在被教育。這樣做的弊端,我覺得顯而易見,既容易讓人產生逆反心理,而且擺明車馬地搞宣傳,也容易讓人對影片後續的故事的真實性產生懷疑。畢竟,宣教片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近似廣告的東西,只是一個是思想層面的,一個是商業物質層面的。而廣告里的美女信誓旦旦地保證用了她宣傳的減肥產品,就能和她一樣有魔鬼身材,總歸是不大容易讓人相信的。
除了片頭外,影片的其他方面也充滿明確的目的性或者說任務性。比如人物設計上,縣委書記任玥的母親佔了很多戲份,每個橋落的任務屬性就很明顯:一是要展現災區人民的高尚品質,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二是為了展示任玥書記舍小家、顧大家的情操;三是為了表現一下母女親情,避免角色淪為政治符號和顯得空洞。這些主題本來並不虛假,相反還很感人,但卻由於太過老套(比如臨死不忘說櫻桃)、太著痕跡(比如任玥的副手、那個眼鏡幹部有1/2的出場時間都是在反復提醒任玥還沒找到她媽媽)、太過沒有呼應(比如任玥直到最後都沒有去回去看看或主動問一下家裡的情況,反而使之前的煽情落了空,顯得不近人情),而變得缺少打動人的力量。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影片各處設計的功利性太強,這個人物不是因為劇情發展和敘事的必要出現的,而是為了完成導演想要照顧到的主題而出現的。所以盡管事情感人,但電影反映出來的卻並不感人。
此外,本片的表現手法也普遍存在老套和任務性太明顯的問題。比如即將結婚的女教師和休假戰士的災區意外見面,居然還在用「兩人面對面張開雙臂跑向對方然後擁抱」的慢鏡頭。在我的印象里,現在除了惡搞和致敬,已經很少有這樣運鏡的了。再比如100多名戰士為小女孩齊唱生日歌喚醒小女孩的橋段,盡管知道這是有真實事件原型的(20歲的賈正嬌),我還是覺得電影里顯得很假。因為很難想像在那種分秒必爭的緊張環境下,戰士們會停下手中的工作,猶如演唱會一般集體站在那兒邊唱歌、邊搖動手電筒打節拍……因此,這種煽情手段,我覺得還停留在《藝術人生》或者多年以前國產電影的階段,甚至還不如看電視新聞時來得動人。有興趣的觀眾可以對比一下當初的現場視頻,那種真實鮮活的台詞和場景,遠不是現在電影中可比的。
本片展示的主要內容,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人民解放軍、武警戰士們的英勇善戰和大無畏精神。片中有大量爬山過河、冒著生命危險趕赴災區和實施救援的場景,這個是我們的主旋律電影相對擅長的,本片中盡管在技術層面上做得仍不夠優秀,但整體氣氛和感覺出來了,也是全片展現最成功的一個方面。二是軍民魚水情以及在災難來臨時的親情、愛情、友情。本片在這個方面花了很多筆墨,但個人覺得很不成功。象前面提到的任玥的母親、過生日的小女孩、即將結婚的戀人,都是表現這方面意思的人物和橋段。這些橋段本身很有典型性,事情也很感人,但拍出來的感覺並不好,過於刻意和煽情。三是大地震帶來的災難場景。雖然本片不是好萊塢典型的災難片,但完美展現災難場景仍然是必須的和極為重要的電影任務。本片中的特效似乎是八一製片廠自己完成的,據說數量還創了歷史記錄。因為我看的版本畫質很不好,所以對特效水平不好下結論。但我的總體感覺是不太好的,尤其是地震時的全景場面,模型的感覺比較濃。不過在這一點上我並不是太計較,至少是沒有覺得它成為本片的一個大毛病。因為一方面有不少八一製片廠當初現場拍攝的真實場景,本片有很多鏡頭也是在真實廢墟上拍攝的;另一方面,本片中也有一些地方還是拍出了險象環生的感覺,尤其是後來的化工廠搶險一段。
總體來說,本片中不乏讓人感動之處,但多是來自於真實事件本身的力量,來自於我們在2008年那段難忘日子的切膚之悲和發之內心的感動,而非來自電影的表現力。汶川大地震在我看來是一個非常好的、非常重大的電影題材,無論是走情感、人性的路線,還是走主旋律路線,都既無政策審查之麻煩,又有現實意義,而且素材比比皆是。本片的問題,並不在於它是主旋律(歌頌搶險戰士估計還不會有人唱反調),而是在於它沒有拍好,其感染力遠比不上當初的電視新聞和一些成功的攝影作品。而歸根結底的問題,在於它完全沒有借鑒類型片的一些成功經驗,完全沒有考慮當前觀眾的欣賞需求,完全沒有與時俱進的想法,也完全沒有試圖將其打造成一部不僅宣傳部門滿意,而且觀眾也滿意,甚至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真心希望能有一線導演,好好拍出一部優秀的汶川地震題材的電影,能夠作為中國推薦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候選片,向世界展現正面的當代中國。
『柒』 驚天動地電影觀後感
《驚天動地》是由王珈、沈東執導,李幼斌、侯勇等主演的一部災難救援片。影片講述了軍中某旅旅長唐新生於演習途中突遇特大地震。在通訊中斷、與上級失去聯系的情況下,毅然帶領部隊,沖破重重險阻,趕赴災情最重的縣進行生死救援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我伸手感動,中國人民解放軍某摩步旅旅長唐新生在演習途中突遇特大地震,在通訊中斷,沒有上級命令的情況下,毅然帶領部隊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進行生死救援,並和後續趕來的大部隊一起,奮力營救映川中學師生和羌寨溝受困群眾,成功化解險情和化工廠次生災害危機。
電影真實還原了汶川地震的救援現場,記錄了全國軍民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的偉大壯舉。大災面前,中國人民有一股民族凝聚力,他們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再大的災難也無法打倒他們。
『捌』 求電影《驚天動地》的觀後感,1500字
問此間「情」為何物,直教「無語凝噎」
——從《驚天動地》想起的
看過這部電影,我的心情很復雜,不知是何滋味。思尋半晌,也沒想出太合適的語句能表達我現在波瀾起伏的心情。只能如題所示套用了元好問先生的這句好詞。元好問先生原詞中的「情」是指的愛情,愛情為何物,這確實是一個天問,無人說得清,無人講得明。我這里篡改後的「情」跟愛情毫無瓜葛,就是單單指的我看完這部影片後的心情,如是而已。一個詞——「無語凝噎」。
先談談我是怎麼「凝噎」的吧。這部電影是以08年的汶川大地震為背景,不談細節,不談表演,如此即可讓人凝噎。因為汶川的痛還不那麼久,不那麼遠,留在我們心口的傷還沒有完全真正的癒合。所以,即使是看當時的新聞聯播,我們依舊會眼角濕潤,因此,我「凝噎」完全在情理之中,跟這部電影沒多大關系。
下面更主要的還是講講我是怎麼會「無語」的吧。
無語有三。
其一:對影片主題無語。這部八一廠榮譽出品的紅頭文件大部頭作品在電影一開始就表明了其立場:
「公元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發生了震撼世界的特大地震。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國軍民發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抗震救災精神,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凱歌。本片以我軍一個摩托化步兵旅積極投入抗震救災的故事為主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場氣壯山河的偉大斗爭。」
這部電影歌頌的對象是我們英勇神武、無所不能的人民解放軍。男主角是摩托化步兵旅(簡稱「摩步旅」)旅長,他的扮演者是侯勇。因電影《沖出亞馬遜》中的中國特種兵形象而一舉成名的他在這部電影中繼續為國為民英勇向前。電影中,汶川地震後的現狀就是人民群眾一盤散沙、驚慌無助,連女縣委書記在這一刻也是盡顯女性的無助感,不知所措,只懂喊口號和給予他人心理安慰。等到英雄的人民解放軍掛著「鐵軍來了」的條幅到達震區後,人民群眾那望斷秋水的眼睛裡盈滿的淚水終於止不住的流下來了。所以,准確的看這部作品與其說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是一台頌歌晚會,一台舞台劇。所以,當影片結尾處響起譚晶那主旋律的嗓音唱著「祖國繁榮富強」諸如此類的時候,我一點兒都不意外。具體到影片故事情節上,真是無處不煽情,無處不歌頌。我一入神,以為自己回到了毛主席時代。直白的情節配上高亢激昂的音樂,讓人凝噎其實不難。
其二:對影片特技無語。片中汶川大地震的過程是由特技效果為我們重新再現的。看過之後,再對比《2012》中的災難特效,似乎這只是過家家。即使跟好萊塢在六十年代拍攝的《大地震》(《Earthquake》)中的場面相比,也有很多不足。那些地殼起伏和爆炸的場面看起來是多麼的山寨,看起來是多麼的應付。所以說,總是討論我們的技術落後好萊塢多少多少年是幾乎沒什麼意義的,因為我們根本沒什麼技術。
其三:對影片的台詞無語。影片中的台詞幾乎都是赤裸裸的贊美,絲毫不鋪墊,絲毫不含蓄。在這些模式化的台詞和情節下,演員們何談演技,更多的只是像完成一項政治任務。所以,在這部電影「宏大」的主題下,即使李幼斌、侯勇、巫剛傾數加盟也無力掀得起絲毫波瀾。
因為以上諸多令人無語的因素,所以對這部電影在許多細節上的嚴重缺漏也就沒必要較真兒了。總的來說,這部大部頭作品如果單從電影的角度來看,是純正的爛片。但在中國特色體制下,它就這樣的應運而生了。
另外,關於災難片的拍攝時機,尤其是改編自真實災難事件的災難片的拍攝時機,這是一個值得好好思考的問題。9·11事件後,美國人數年之後才拍攝了反映他們營救死者故事的《世貿大廈》和反映另一架改道飛機上發生事情的《93航班》。災難剛平息不久,人們總是不希望那麼快的回憶起曾經慘痛的記憶。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人總是喜歡拍攝臆想出來的災難而不是由真實事件改編出的災難,臆想出的就是拍的再真實觀眾也沒有很深的切膚之痛,而更多的是享受其中的感官刺激,觀眾看過之後最多在心底留下思考而很少留下新的傷痛。而之於《驚天動地》,它看上去更像是迫不及待的表彰,根本不顧及群眾的心理接受能力。所以在紅頭文件支持下上映超過80天之久的《驚天動地》,最終票房才僅僅532萬,應該收不回成本。除卻政府機關單位包場,「被觀看」的人之外,真正自願掏錢觀看該影片的應該沒有幾個。它不是特例,主旋律電影一直就沒曾有過高票房,這是不爭的事實。雖然這些主旋律電影沒有票房壓力,但如果放任如此一直這么下去,恐怕觀眾最後能給予的回應也只有抵制了,就像《孔子》的命運一樣。
中國電影特別是災難片什麼時候成了這個樣子還是它歷來如此呢?當然這部電影成為目前的樣子跟八一廠的立場有關,不能代表普遍現象。但其實這種高大全的贊美傳統確實是由來已久。大家都知道最好的災難片導演是羅蘭·艾默里奇,雖然他最新執導的《2012》硬體特效上很過關,軟體情節上很傻很天真,但他之前的作品《後天》很完美。美國人崇尚個人英雄主義,所以有那麼多的「俠」們總是能夠拯救世界。中國人不同,雖然中國也有俠,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中國人更喜歡的是國家榮譽主義,但經常被政治化為共產無敵主義。這是我們跟美國人最大的不同,因此由八一廠之類的這種政治性濃烈的單位拍攝出的作品定然會充斥著不吝詞語的贊美。因此中國災難片的出路在於個人導演的突破。比如馮小寧導演07年拍攝的《超強台風》,這部電影也歌頌了黨和政府,但含蓄內斂的多,故而真實可信的多。同樣的道理,因而馮小剛導演即將問世的《唐山大地震》很值得大家期待。這種從「私企」而不是「國企」的角度拍出來的主旋律才是災難片包括一切主旋律式作品的努力方向。其實香港電影人已經在他們的主旋律上給我們做出了好的榜樣,比如《葉問》、《十月圍城》等。
「為什麼我對她如此苛求,只因我對她愛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