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看完張藝謀電影《長城》後,有何感想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自己的「魔戒」
文/夢里詩書
好萊塢特效團隊以及高昂的製作經費,確成為了張藝謀完成這部中國特色奇幻大片的奠基,而對於如何塑造宏大的場面,對於他來說更可謂是輕車熟路,但正是如此精湛的金玉其外卻敗於了一個滿是襤褸的故事,那牽強附會的打怪套路,使《長城》這個熟悉的命題,看來又是如此的陌生而蒼白。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的腦海中其實不止一次的閃現出昔日《魔戒》的身影,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部讓人尤為感概的作品,當那戰場不再是臆想的古堡而變成了巍峨的中國長城。當那身著的不再是西式的騎士裝束,而變成了華麗的中國鎧甲,對色彩美學的運用更是行雲流水的融入其中,讓人如此清晰的所見張藝謀過人的導演魅力,如若這部電影能完全摒棄故事不談,那麼毋庸置疑這是一部尤為出色的中國電影。
其實當映前看到這部電影居然是由五位外國人,而沒有一個中國人參與編劇的時候,便已然扼腕這部帶著美式思維腳鐐跳舞的中國電影即便是請彼得·傑克遜來導也必然是一部庸作,這五位編劇雖然有著同男主馬特·達蒙在《諜影重重》合作多年的托尼·吉爾羅伊,以有著已然懷抱奧斯卡小金人的愛德華·茲威克,但這些人在編這部作品時候的核心思維,決然不會將故事性擺在電影的首要位置,而是想著如何將一個突兀的外國男主馬特·達蒙融入到這場中國打怪攻防戰中。
當我們順著這個邏輯再來看這部作品的時候,其實就已然可以明晰《長城》與有著宏大世界觀背景為依託的《魔戒》雖然在特效上並沒有太大的差距,但從劇情來看二者根本就不再一個等級,《長城》只是一個塗有中國外表,而沒有中國靈魂的美式英雄與美女的爆米花電影,這樣一部特效喧賓奪主的作品中,當然也就不需要一個擁有何般前世今生的超強反派,如同上個世紀《星河艦隊》的母蟲梗來套用猛獸饕餮就剛剛正好,可以說五位好萊塢編劇的好萊塢思維已然將電影的劇情性扼殺在了搖籃之中,所以自覺電影如此糜爛的黑鍋,真的不應該全部由導演張藝謀來背。
除開電影劇情的詬病,這部中國式大片,同也將中國式大片的問題最大程度的向世人展露無疑,如果說好萊塢大片是一個鑄就演員的熔爐,那麼中國式大片則是一個明星拋頭露臉的集中營,或論資排位,或看其人氣背景,來安排那已然就並不太多的國人戲份,如此的走馬觀花,不僅難談何般演技可言,不同人物的人物性格更尤為空洞,如果說電影劇情的不力還能將其推給編劇,但人物的尷尬無力卻是中國電影唯明星論,唯票房論自釀的苦果。
難成經典的《長城》,不過就是一場中國元素與美國文化與特效的不成功試水,它所暴露的問題既在於美國編劇來寫中國故事的荒唐不經,也有著中國大片的好大喜「星」的大而無當,當面對強勢的好萊塢我們不但沒有技術甚至連劇本都是人家寫好的,還有著自已的一身毛病,這樣的我們又能拿什麼去拍一部真正意義上屬於中國的「魔戒」?!
② 90後大學生對電影《長城》的觀後感想會是怎樣的
我不想像影評人說的什麼「張藝謀不如以前了」,講真,張藝謀以前的片拍出來的時候,我還在學校里三點一線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呢,沒有所謂的情懷。就算有時間看電影了,這就是看看懸疑類。
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我看的是國語版和英文版的,國語版翻譯很逗「小娘子」「親」;英文版感覺比國語版看著舒服,可能是因為沒有「中文翻中文」吧。
嗯,聖誕出去玩,看長城消遣時間還是很不錯的。
最後,就是慣例,誇誇鹿晗飾演的彭勇,有完整的成長過程,一出場就是笑點。
③ 電影長城觀後感600字
首先說結論,《長城》是一部標準的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下的產物,是一部好萊塢電影,從製作、監制、編劇、藝術指導、配樂、服裝、化妝、道具等製作方面,
④ 張藝謀導演電影《長城》的觀後感是怎樣的
這則寓言的內容是:狐狸譏笑母獅子每胎只生一子,母獅子回答說:「然而是獅子!」這個故事雖然不長,但它的啟示卻不小。它讓我懂得了,事物不在多,而在於精。也就是說,美好的事物在質而不在量。
記得上小學時,有一次,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要求把語文書第一單元的生字一個抄兩遍。回到家,我就翻開作業,以最快的速度三下五除二地抄完了。抄完後,覺得第一單元的生字還比較少,便自作主張又把第二的生字抄完了。合上作業本,我就喜滋滋地等著第二天交上去後老師給我的表揚。可當作業本再次發下來,我的本子被老師用紅筆寫道:「寫得不認真!」,看著這幾個紅字我心裡就很不服氣:哼,多寫了一點還要受批評,什麼意思嘛!
⑤ 長城觀後感600字作文
我讀了《長城》這篇文章後,使我了解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它表現了長城的雄偉氣魄,它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連美國前總統尼克松都曾這樣贊譽長城:「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長城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但更偉大的是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他們用勞動﹑智慧和力量建造出了舉世無雙的長城。
我查閱了資料,知道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互相防禦,都在形勢險要的地方修建長城。據《左傳》記載,公元前656年,「楚國方城以為城」,這是關於長城的最早記載。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的南侵,於公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的北邊長城加以修繕,連貫起來。故址西區起臨洮(今甘肅岷縣)北榜陰山,東至遼東,這就是俗稱的「萬里長城」,至今還有遺跡殘存。此後漢、北魏、北齊、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築過長城。明代為了防禦異族的侵擾,前後修築長城達18次。明長城東起河北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全長6300千米。
我的感受是古代勞動人民用雙手建造出了長城很偉大。我為勤勞智慧的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感到驕傲。
⑥ 談談讀完《長城》這篇短文後的感想
《長城》讀後感:
曾經有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我雖然不明白裡面的奧秘,但我也常常夢想著有一天能登上長城,嘗嘗做一次「好漢」的滋味。
嘿,真沒想到,本學期,我們學的一篇課文就是《長城》。由於我對長城嚮往已久,所以學得比以前專心多了。《長城》這一課,向我們展示了:長城的高大堅固和雄偉壯觀,字里行間表現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贊嘆,激起了我一種非常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長城最早建於戰國時期。在那兵荒馬亂的歲月里,各國紛紛築起堅固的城牆,用於防禦外敵。最後秦始皇統一全國,把各地城牆連接在一起,就成了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在崇山峻嶺之間碗蜒盤旋。當老師講到這里,我不禁和作者有同樣的感受。
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吊車,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築起了這不倒的長城。這其中凝結著古代勞動人民多少的心血啊!他們那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精神引起了我的深思。
讀了,《長城》這一課後,使我深刻體會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當時,我國科學技術非常落後,在條件惡劣的情況下,能築起這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從內心發出贊嘆,高喊一聲:人民,你們真偉大!
⑦ 《長城:中國故事》觀後感
《長城,中國的故事》
長城,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築,見證了中國的歷史變遷,文化傳承。今天,我們面對長城,是與古人對話,與長城精神對話。國歌的長期傳唱,使長城在人們的心目中,升華為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識。和平,意志,勇氣和力量是中華民族兩千年文明史賦予長城這一偉大建築的內涵。蜿蜒萬里的長城鼓舞著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愛國熱情。
紀錄片《長城,中國的故事》是繼《望長城》之後中國人又一次將鏡頭對准長城所創作的紀錄片。長城作為一座建築,之所以擁有這如此歷久彌新的藝術感染力,是因為它不僅展現著中國的建築之美,更是見證著中國政治經濟的歷史變遷,見證著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中國人將長城視為中國文化的代名詞,視為中國精神的代名詞。紀錄片通過板塊化的敘述,透過長城背後的中華歷史故事,向觀眾展現中國2000年歷史的滄桑變化。例如在第一集《裂變》中,影片講述了長城的誕生和長城早期的故事。在長城誕生的春秋戰國時代,這些偉大的城牆,曾經在諸侯國之間構建秩序。但隨著統一大軍的腳步,列國之間的長城被陸續拆除,一個新的統一政權,即將開啟大一統的帝國時代。在這一時期,長城,開啟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全新格局。隨著影片的發展。觀眾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長城內外,族群的遷徙自古而今不斷的進行著。而長城,經歷了千百年歲月的洗禮,見證了人類為避免戰爭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長城邊的絲綢之路連接了長城內外的經濟,更是促進了長城內外的文化交流。由此可見,長城拒絕征服,但從未拒絕交流。保衛和平,保護文明,保障交流是長城永恆的主題,也是長城精神的一種體現。
紀錄片在表現其哲理性的同時,也注重其人文性和藝術性的表達。人,才是歷史的主體。編導深深的抓住了這一點,利用了大量的人工搬演,再現了那段歷史時期。周幽王,秦始皇,衛青,一個個歷史形象在影片中用影像生動的表現出來。他們與長城有著不解之緣,而長城也見證了他們給歷史留下的深刻印記。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是長城給後人留下的教訓,而秦始皇時期,中國人民用汗血鑄成的長城,又見證了中國人的意志,勇氣和力量。梅景田、張寶田、吳立新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展現著長城精神在現代社會中的表達。他們的堅持,勇氣感染著觀眾,使觀眾與長城有了更深的情感牽絆。無論是高清攝影機航拍下的長城,還是3D動畫製作下的長城,展現的都不僅僅是長城的壯美,更是體現了偉大的長城精神。在具有藝術性的影像中,觀眾重新審視長城所經歷的兩千年文明史,終於發現一個古老而深刻的秘密,正是這道偉大的長城,造就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造就了經久不衰的長城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把長城內外各民族串聯在一起,形成了中華民族自在的民族實體,並取得了大一統的格局。這種自在的民族實體在共同抵抗西方列強的壓力下,形成了一個休戚與共的自覺的民族實體,長城,也因此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長城,這道蔚為壯觀的建築奇跡,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與辛勞的成果。如今,現代中國人的智慧與情感,依然與古老而滄桑的長城緊密相連。古老長城的烽火台上,狼煙不再升起,曾經的鼓角爭鳴,刀光劍影早已褪卻,今天,蜿蜒在中國北方大地之上的長城,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而長城精神——和平,意志,勇氣和力量,也必將隨著世界文化的融合和發展成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力量。
⑧ 《長城》影評,看完長城有何感想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很酷。國師的電影果然畫面很美,火葯,孔明燈,熱氣球,琉璃塔,好萊塢特效和中國傳統元素相融是場唯美厚重的視覺體驗。個人英雄主義和集體英雄主義,為錢的雇傭兵和為國的無影禁軍,駐邊將士和腐朽皇權,大人物和小人物。
雖然被詬病主演是外國人,但是劇情設計中,西方人來東方竊取火葯的動機就像饕餮所象徵的只為牟取私利的貪婪。片中最初林將軍對威廉說我們是不一樣的,但最後戰勝饕餮後說我們是一樣的,這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威廉因東方人為信念而戰的精神而選擇留下,最後一戰也因威廉的英勇而最終成功,東西方文化交融了。故事主線簡單明了,無非是「偷火葯,沒偷到,打饕餮,打贏了」的故事,是優秀的爆米花大片,我國也有了自己的怪獸大片,對西方人展現了中國的精神文化,是華夏的文化輸出,已經非常具有意義了。
唯一的缺點應該是受時長限制,人物形象刻畫的不夠深刻,令防範他人已成習慣了的威廉轉變的點不夠明顯,令士兵彭勇成長的點有些單薄,其他將領人物的篇幅也很少。但是在影院感受到的特效和畫面的震撼足以彌補劇情的薄弱。
⑨ 看過張藝謀導演電影長城的觀後感是怎樣的
長城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大片,劇情雖然簡單些,但節奏緊湊,特效完全是好萊塢大片的水準,國產電影中屬於頂級視覺大片,值得一看。
⑩ 不是什麼電影都能叫長城(長城)影評
長城》是張藝謀導演的作品,馬特達蒙和景田領銜主演,總投資1.5億美金。由中影集團,樂視影業,傳奇影業,環球影業聯合出品。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這都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投資達到好萊塢A級電影等級的片子。在看它之前,其實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馬特達蒙和張藝謀的結合,實在很難不讓人充滿好奇;但另一方面,預告片里看到五色戰隊的盔甲,卻給人帶來一絲不好的預感。但是,導演張藝謀和馬特達蒙以及巨大的投資還是吸引了我進入了影院。
先說說看點吧,首先是影片的視覺效果和打鬥場面,緊張而刺激,不管是從攝影、剪輯還是特效來說,都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好萊塢A等級的製作。配合上拉民賈瓦迪的配樂,打鬥畫面讓人覺得相當激昂,拼殺的時候,也有激動的感覺。其次就是演員陣容了,看著馬特達蒙跟景甜和劉德華用英語對戲,加上其他的各路演員或小鮮肉齊聚一堂,竟有一種奇特的喜劇感。汴梁小皇上登場的時候,大家也都笑了。
說了看點,就來全面評價一下這部作品吧。其實,我相信對於大多數中國觀眾而言,一個名字作為《長城》,投資如此之大的中美合拍片,它的意義應該不止於一部爆米花電影,或者一個單純的爽片。只是,在此片中,故事對於人物和陣營的簡單化處理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用他絕佳的弓術,幫助中國人守城,最後拯救了江山社稷的危機,這真的是一種人道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但是,主角為什麼要這么做?他被什麼精神感召這么做?這是看不出來的。電影裡面提到了信任,只是,在電影的故事中,對信任這個主題的著眼實在是屈指可數。電影中充滿了許多堆砌重疊恢弘的所謂大場面,卻偏偏缺少價值觀的沖突,缺少在重大壓力之下人的決定,在臉譜化的人物面具之下,缺少真正的人物角色的刻畫。
或許有人說,這就是一個爽片,要求主題或者故事與人物算作是本末倒置。但是就算是特效片,好看的關鍵,仍然在於我們能否對主角移情。而移情的關鍵就在於刻畫精彩的人物角色,人物需要做真正的決定,而不是像工具一樣,被劇情推著走,比如想讓他被感動就被感動上戰場,想讓他放棄逃走就讓他放棄,而是需要刻畫出人物在這些決定中的掙扎與壓力。所以,同樣在特效片中,我們看到了《終結者2》的T800在最後甘願沉入鋼水,我們也看到了《黑客帝國》里尼奧屢次覺得自己並不是救世主的退縮。當特效融入了劇情,甚至幫助了人物刻畫的時候,那種視覺震撼會以好幾倍的方式回饋觀眾,因為觀眾對其投入了感情。而《長城》只是把特效呈現出來,所以,就算做得再好,也終究不能歸類為好片。
當然,出品方或者一些影評人,也有表達這樣的觀點,不需要那麼完美,視聽刺激了,讓人看的舒服,有票房就行。但是大眾似乎並不這么覺得。許多人不解,為什麼大家會不滿意。為此,我還需要提到一個重要的點,就是,這個片子的名字叫做《長城》。什麼叫做長城?什麼樣的片子配叫做長城呢?
雖然牡丹花很著名,但中國沒有國花,雖然國家的名字來自瓷器,但是由這樣的一個許多年前的貿易品來指代中國的精神,仍然不太合適。思來想去,我們能夠從一個具象化的東西,一下想到中華民族的,那就是長城。就在這綿延萬里的長城下,有勤勞的人民辛苦的一磚一瓦,有強敵環伺的苦難深重,有邊戍將士的英勇對抗,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堅韌,內斂,勤勞,團結,忠誠。長城,看起來雖然是一堵牆,但實際上,這遠比紫禁城深入人心,它實際上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圖騰,代表著中華的精神。但這個叫做長城的片子裡面,五色的不知道什麼金屬的盔甲,完全不知所雲的我方的作戰方法,千人一面沒有個性只有服從的將軍和士兵,整齊劃一地用雙截棍敲著看似中國風的大鼓,充滿了形式卻沒有任何內涵。那些似乎要描述中華民族曾經被強敵環伺卻浴血奮戰的饕餮與長城的寓言性世界設定本是好的,但饕餮社群是如此脆弱,頭領敗了全軍就喪失戰鬥力,簡直比蜂群的容錯率還小,因為蜂群中蜂王死了就會誕生下一個蜂王。磁石可以讓饕餮沉默這種設定過於簡單,甚至有對四大發明拙劣致敬的嫌疑,再加上那個致敬孔明燈的奇怪熱氣球,所有所有這一切加在一起,直到把長城這個厚重而深遠的圖騰,講述成為一張印滿了所謂四大發明或者孔明燈的概念的宣傳冊那樣輕薄而扁平。中華民族的精神是幾個概念嗎?是所謂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黑火葯嗎?是孔明燈嗎?這些東西能代表中國的精神嗎?
有一種說法,中國地大物博,先祖聰明智慧,四大發明甚至還有圓周率,勾股定理早領先世界許多年。這些事實不假,不過,中華民族的自豪可不僅僅來自於這些。這種自豪,來自於我們明白過去,我們的民族勤勞,順服,堅韌,包容,實用主義。而現在,我們開放,自信,尊重,謙卑。用《長城》這樣的一個片名,用中影集團等一眾中美資本,寄希望於進行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故事,講成了這樣。我一想到這個片子要在海外上映,不知為什麼,一股氣憤凝結於心。讓外國人看這個?讓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的文化?這樣的千人一面的士兵?花架子大於實際作用幾倍的守城軍?極低效率又無能的決策機構?勉強有一個算作正面也被輕描淡寫的「信任」主題?
如果片子不叫長城,那麼本不用這樣要求。但片子叫了《長城》,就得像點樣子。這樣的片子來進行文化傳播,在海外大規模上映,我作為一個中國人覺得難受。這樣的形式化的產物,會更加加深別人對於中國的誤解。如果是我,寧可選擇《湄公河行動》,雖然有點主角光環,但在那裡面可沒有這種堆砌式的所謂中國元素,沒有空洞的形式,卻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勇敢與同情,以及對任何一個平民生命和名譽的負責,給人帶來一個負責任的中國的形象。真的,高下立判。
主觀評分
不錯的攝影和特效,很恢弘的音樂,較好的配合了故事氣氛和主題 7
並無新意的美術設計,五色戰隊粗暴而讓人疲勞,饕餮等怪物形象過於缺乏想像力,兵器與戰斗機械華而不實 4
沒有內心世界的扁平的人物刻畫,過於簡單的故事,幾乎沒有主題 6
以長城這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圖騰命名,卻只是對一些外在的國粹進行堆砌,沒有挖掘中華民族的內在精神 2
總評:4.7
可以不看
我覺得,如果片子不叫《長城》,可能可以達到及格(6分),不過事情沒有如果。
因為它已經叫做《長城》,而且它沒有講出長城的精神,這不是取名的問題,而是影片的問題。
因為,不是什麼片子都可以叫做長城。
【長城】木魚三分鍾影評——不是什麼片子都可以叫長城。思來想去,我們能夠從一個具象化的東西,一下想到中華民族的,那就是長城。它實際上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圖騰,代表著中華的精神。但這個叫做長城的片子裡面,只是對一些外在的國粹進行堆砌,沒有挖掘中華民族的內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