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拍電影畫質

如何拍電影畫質

發布時間:2025-04-04 02:59:28

Ⅰ 如何用單反拍微電影

問題一:如何用單反拍微電影 具體來說太復雜了。基本的要素就是鏡頭對角手動,快門控制在30-50之間。
可以上網看一下《電影自習室》。

問題二:為什麼用單反拍微電影 電影通常是用攝影機+膠卷拍攝或者用數碼攝影機拍攝的。
為了實現比較好的效果,通常感光器件畫幅比較大,例如現在很多電影都用35mm甚至70mm膠卷。一方面可以得到細節豐富、清晰的畫面,而且也容易實現淺景深效果,突出畫面重點。
但這些設備都非常的昂貴,現在最接近電影攝影機效果的就是單反了。
單反的感光元件大小比常用的攝像機和DC都要大。
APS-C畫幅的單反例如尼康D3200,感光元件尺寸為23.2×15.4 mm,寬屏的Super 35mm電影機膠片感光尺寸為23.6*13.3。
全畫幅單反的感光元件面積甚至比35mm電影攝影機的還要大,不過還是比70mm的膠片小。
關鍵是單反的價格又相對比較便宜。所以目前單反拍攝微電影就很常見了。
不僅僅是微電影,電影也有用單反拍攝的了,比如經典的《勇者行動》就是用佳能5D2拍攝的,這片子普遍認為可以作為美國徵兵宣傳片了,呵呵。

問題三:怎樣用單反拍攝微電影 隨著相機的發展,視頻功能已經是標配,所以大家用相機拍攝微電影時,型號也是五花八門,比較常見的有一下一些:
佳能 60D、70D、80D、6D、5D2、5D3
尼康D7100、D5100、D750
索尼A7S、A7S2、A6300
松下GH4
並不全但都很有代表性

問題四:用單反拍微電影的教程 50分 切換到視頻模式,拍就行了

問題五:用單反拍微電影 求有經驗的人 用單反絕對不要去使用自動對焦,速度根本追不上不說,機器是無法理解你要表達的主體到底在哪裡的。我見過所有的使用5DII拍視頻的人,都是使用手動對焦。使用搖臂或者穩定架,拍出來的效果不亞於電影機的。當然你鏡頭必須要好,什麼18-55之類的就不要拿出來嚇人了。拍視頻一般是使用35 L、50L、85L居多,也有使用CARL ZEISS的,當然全套ZEISS要貴個萬把塊。
拍攝的視頻幀率越高,抖動就越小,就是那種一格一格卡頓的感覺就小,用50幀肯定沒錯的,1280*720已經是標清了,放到投影儀或者電視上毫無問題。

問題六:拍微電影用什麼單反 全畫幅最好 用得比較多的是5D2 現在的5D3也很不錯 還有6D也非常不錯 建議多幾台 一台肯定是不夠用的 分鏡頭沒法做 一遍一遍的重演一來細節不一樣 二來太耽誤時間了
鏡頭最好是定焦 因為畫質好 光圈大 可控性強
其它的要有采音的mic 三腳架 手持穩定器 各種補光燈
這是基本配置

問題七:用單反拍微電影怎麼樣 除了操作沒攝影機方便外其它都還好!清淅度高!

問題八:我想用單反相機拍微電影 如果你拍微電影沒有這個問題。
原因很簡單,微電影屬於分鏡頭拍攝。
正常情況下,一次連續拍攝不會超過2分鍾。
所以不會產生發生等現象。
關於電視攝像方面的資料,你可以參考我的網路空間。

問題九:一個人一台單反,怎麼拍攝微電影 現在的單反相機一般都有視頻拍攝檔位,拍攝微電影就是拍攝視頻,打到視頻檔位拍攝就可以了。

問題十:如何用單反拍出類似好萊塢般的微電影 第一步,打開電腦
第二步,打開好萊塢電影
第三步,拿單反錄像
問題解決
哈哈,開玩笑。
你是想有好萊塢電影的那種畫面感吧
後期調色嘍,本來好萊塢的電影也是後期調過顏色的
還有幾點你如果做到,效果會很突出
1鏡頭要穩,別太晃
2鏡頭要短,組接要有節奏不要像家庭錄像似的
3音質很重要,要清晰,別太雜亂
4.如果演員不是漢族人,逼格立馬爆棚
5.室內換上大功率燈泡
6,匹配的背景音樂
絕對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Ⅱ 微電影中小清新畫質是怎麼拍出來的,就是畫面很美,要怎麼後期編輯處理,還是就用機子拍出來的

由於你的機子抵不上專業的攝像機,所以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要想有好的畫質,首先要拍攝技巧好。這里首先講拍攝的。
1.燈光:要使你的DV作品具有電影效果燈光是最重要的一環,很多作者不重視燈光就以現場的光效為主或是完全應用現場場景光效。這樣做雖然省事但不會得到好的效果。拍攝前,應該有足夠的燈光設計,在現場需要製造更分明的光效層次。但我想你也沒有條件。
2,你機子的設置:因為24格拍攝和快門速度的問題,電影看起來相對比較「模糊」,要仿效膠片的效果就將你機器快門速度調整為1/30秒。這樣也帶來顯而易見的缺點,你的畫面運動可能會產生明顯的拖邊。
3『你的構圖:可以網路一下。
4,拍攝技巧:
常見的攝像技巧有推、拉、搖、移、跟、轉、虛、晃和甩。

推 推鏡頭是畫面的構圖由大范圍景別向小范圍景別連續過渡的拍攝方法。推鏡頭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它引導觀眾去看什麼,以引下文。推鏡頭的結束的畫面應該是觀眾感興趣的景物。

拉 拉鏡頭與推鏡頭相反,是畫面的構圖由小范圍景別向大范圍景別連續過渡的拍攝方法。拉的技巧可用於從局部引出全局,由個別到整體,有總結收場,概括歸納的表達功能,並有一種穩定的趨向性。

搖 搖鏡頭是保持攝像機位固定不變,攝像機景別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攝像機拍攝的軸線方向的一種拍攝技巧。分上下搖、左右搖,以及上下左右相結合的復合搖攝。搖攝方向要依畫面內容、物體運動和相關鏡頭剪輯規律確定。運動速度要考慮觀眾是否可以看清畫面內容和內容節奏確定。

移 移就是邊移動邊拍攝的技巧。它又分橫移、縱移、垂直移和同步移。比較推、拉、搖鏡頭,移更能有效地表現空間和靈活地進行場面調度。

跟 跟是以攝像機鏡頭緊隨運動著的人或物進行拍攝,移動方向、幅度與被攝體始終保持一致,景別和角度都不作大的變化。

轉 轉的技巧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拍攝時攝像機以鏡頭光軸為中心傾斜,得到畫面中地平線傾斜以至轉動的效果。另一種是利用廣角鏡頭誇張透視感的特性,搖攝時產生的「轉」動感。

虛 虛就是利用鏡頭焦距的變化,使畫面中原來清楚的物體變虛,原來虛的物體變實。

晃 晃通常是為了適應特定環境,而故意晃動攝像機攝取畫面的一種技巧(顛簸的汽車上,追捕逃犯等)。

甩 甩是用攝像機拍攝一段飛速掠過的幻影,什麼也看不清。它實際上是用於處理具有內在關聯或因果關系的鏡頭組接技巧

當然,這些都是前期拍攝的。如果拍的不好就會差一點。但你也可以對它進行調色。
你可以用會聲會影調。很簡單的。
裡面有色彩平衡和各種色彩調節。
以下調色技巧工參考:
你也可以去仿效電影的色彩效果,應用其它的顏色來調整白平衡。這些常識大家也基本都知道,用藍色來調整白平衡畫面會產生橙或紅色的色調,用粉色調整,畫面會產生藍色的色調。多試,找到你最需要的。

用白平衡調整色調的方法並不是絕對的,你可以創造一個暖調的金色畫面去接近吳宇森的電影效果,也可以創造一個冷調類似冷漠世界的畫面找到蓋.里奇的感覺。加藍使畫面更冷調,加紅會得到暖調效果。

色彩飽和度也是重要的一項,你可以不斷調整飽和度去試出一個最好的結果。
應該就這些了。
希望能幫到你,高興的話,給我多追加點,畢竟我碼字很累啊,來點辛苦錢嘛!

Ⅲ 單反相機拍攝視頻如何設定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花上一兩分鍾,檢查以下這幾項設置,會讓你拍攝的畫面擁有最佳的視覺效果,並且符合專業製作的技術要求。下面我給大家收集了單反相機拍攝視頻如何設定,一起來看看吧。

單反相機拍攝視頻設定
設定解析度、幀速率和掃描方式

現在我想沒有人在拍標清了吧,所以我們這里哪搭只談高清。

高清的標准解析度有以下兩種:1920 x 1080和1280 x 720。對於大多數新手來說,製作的影片最終多是通過網路傳播,其實使用720的解析度就足夠清晰了。而且720由於數據量較小,對於存儲卡的容量、存儲速度以及後期製作的電腦硬體的要求都會低於1080,可以減少入門者的經濟投入。

幀速率有以下幾種:60幀/秒(實際為59.94幀/秒,為方便起見,記為60幀/秒)、50幀/秒、30幀/秒(實際為29.97幀/秒,記為30幀/秒)、25幀/秒、24幀/秒(實際為23.98幀/秒,記為24幀/秒)。60和30是NTSC制的標准,50和25是PAL制的標准。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影片要在美國等NTSC制地區的電視台播出就要使用60或30的幀速率;如果要在中國或歐洲的電視台播出就要使用50或25的幀速率;而24的幀速率最接近電影的視覺效果(電影膠片拍攝的標准速率為24格/秒)。如果我們的影片是在網路傳播,那麼選任意一種幀速率都是可以的,我建議選擇24。

我們都見過影視劇或 廣告 中的慢鏡頭。這些鏡頭是用高速攝影機拍攝,然後通過後期製作實現的變速效果。簡單的說就是:使用更高的幀速率來拍攝,然後使用正常的速度回放,就得到了慢動作效果。比如:我們用50P來拍攝一個鏡頭,在後期軟體中將它變換(在Final Cut Pro里叫做“符合”,在李培拿Premiere里叫做“解釋”)為25P,那麼原來50幀的畫面還是50幀,但這個鏡頭畫面的時長卻從一秒鍾變成了兩秒鍾,於是我們就得到了一個相當於原來速度50%的慢動作畫面。

所以,如果你在拍攝之前做好了詳細的計劃,那麼在需要慢動作效果的時候,你可以通過設定幀速率來獲得。大多數的相機需要我們在後期軟體中來製作變速效果,但有的相機則可以自動完成。

掃描方式有兩種:隔行掃描(用i表示)和逐行掃描(用p表示)。不同的播出平台對於掃描方式也會有不同的要求。對於網路視頻來說,我建議選擇逐行掃描的方式,在電腦顯示屏上可以獲得更好的視覺體驗。另外採用逐行掃描拍攝的視頻素材,在某些後期特效的製作中可以獲得比隔行掃描更好的效果。

在實際應用中,為了方便,我們通常會把解析度、幀速率和掃描方式這三項或其中的兩項合在一起,用一些縮寫來描中洞述。比如我們常見到的一些專業術語:1080p、50i、720p60等等。下面這張表,為我們列出了各種視頻格式的技術術語縮寫。

當然,目前的相機並沒有以上全部的格式,而是只有其中的幾種。不同的相機,所具備的格式往往也不同。

設定白平衡

在進行數字圖片拍攝時,RAW格式的圖片可以讓我們很方便地在後期製作中根據需要來改變色溫,但視頻就不同了。由於相機目前只能記錄高度壓縮後的視頻畫面,所以在後期我們改動的餘地是非常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前期必須盡可能地設定合適的白平衡。如果光源的色溫統一,通常機身自動白平衡就可以獲得不錯的表現。但如果碰到拍攝環境光線比較復雜的混合色溫,就比較麻煩一點。視頻相機通常都支持手動白平衡的設定,我們可以根據機身內置的模式(如:太陽、陰天、鎢絲燈等等)來設定,有的機身還允許我們直接以數字的形式來精確調整白平衡。下面這張表,為我們列出了不同類型光源的色溫。

新手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將白色的物體准確地還原為白色並不是我們設定白平衡的標准。為什麼?想像一下:在綠色熒光燈下的一張白紙,我們是應該把它拍成綠色,還是白色呢?顯然,綠色更符合大多數人認識。另外,白平衡的設定還是調整影片色調的重要手段。再想像一下:同一個場景,同一頓晚餐,同一對情侶,他們是悲慘凄涼的分手?還是浪漫溫馨的初次約會?不同的 故事 表達,可能也會影響到白平衡的設定。

如何設定白平衡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所以是一個相對較為復雜的問題。新手需要多練習、多思考,才能熟練掌握。關於設定白平衡,我的建議是:可以根據場景中人物的膚色來設定。對於人的膚色,觀眾是有習慣性認識的(顯然,你將一個黃種人的膚色拍成紅色,觀眾就會很不適應),將人的膚色調整到符合觀賞習慣的色調會是一種比較穩妥的選擇。當然,如何調整畫面的色調並不僅僅依靠白平衡,還有很多 其它 的 方法 (比如:燈光),通常需要全盤考慮,這個我們以後再具體討論。

設定光圈和ISO

如何設定光圈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明白的。不過視頻拍攝時,對於光圈的設定有時候與圖片拍攝是不同的。圖片拍攝時,我們通常只需要考慮單副畫面,而視頻拍攝時,我們需要考慮前後幾個鏡頭的銜接問題。比如,我們拍攝一組兩人對話鏡頭(即正反打)時,可能兩人所處的位置導致環境光線不同,這時我們不能輕易地通過改變光圈來控制曝光。因為光圈的變化會導致景深發生變化,而當你把這樣的兩個鏡頭剪輯在一起時,會覺得很不舒服。所以,像這種情況時,我們通常會在分別拍攝兩人時,保持同樣的光圈,以保證同樣的視覺效果,而使用其它方法來控制曝光。以上只是一個普通的例子,在視頻拍攝中還有許多類似的情況。

在較暗的拍攝環境中,提高ISO,可以幫助我們將畫面的曝光控制到合適的程度。現在的視頻相機大多提供了很高的ISO值,讓我們在很暗很暗的環境中,也可以拍攝到可見的畫面。但如果ISO值過高,就會讓畫面產生大量噪點,影響畫質。所以當光線不夠時,我們並不能一味地提高ISO值,而是應該把它控制在一個合適范圍內。而這個所謂的合適范圍,並沒有標准。不同的拍攝項目,不同的相機,范圍都不同。比如一些新聞或記錄性質的影片,正在發生的事件是不可再現的,我們當然需要以“拍到”做為第一要旨,所以即使損失畫質,也會提高ISO來保證曝光正常。而電影或廣告這類的作品,通常對畫質的要求會更高。

對於最普及的視頻相機——佳能EOS系列單反相機,在網路中許多專家和攝影師普通公認的一種說法是:由於160為它的原生ISO值,所以在160的倍數時,畫面的噪點較少,畫質最高。我建議的ISO值為:160、320、640、800、1250,不要在佳能單反上使用高於1600的ISO來拍攝視頻。

設定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的設定有三個作用:

1、調節畫面運動(機身運動)和畫面內運動(畫面內人或物的運動)的視覺流暢感。

2、調整曝光。

3、避免頻閃。

1、調節運動的流暢。有圖片攝影 經驗 的朋友都知道,快門速度越快,捕捉到的動作就越清晰。但在視頻拍攝時,如果快門的速度設置的過高,會導致視頻中的運動(包括畫面運動和畫面內的運動)變得不流暢。我的建議是將快門速度設定為幀速率的兩倍。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幀速率設定在24或25,就把快門設定在50;如果你的幀速率是30,就把快門設定為60;如果幀速率是50,就把快門設定為100;如果幀速率是60,就把快門設定為125。

2、調整曝光。快門速度越慢,進光量就越大;快門速度越快,進光量就越小。所以,快門還可以調整曝光。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建議還是按照上面的兩倍原則來設定快門速度,依靠其實手段(光圈、ISO、濾鏡或燈光等)來調整曝光。但如果用盡了別的手段還是曝光不足,那麼我們也可以考慮適當的降低一點快門速度,來獲得更大的進光量。但要注意,快門速度最低不能低於30。如果光線太強,卻不能通過提高快門速度來降低曝光(不過,如果你只是用固定鏡頭來拍攝沒有快速運動物體的風景,其實提高一點快門速度也不會對視覺效果產生什麼影響)。

3、避免頻閃。我們平時使用的某些人造光源(比如日光燈等),其實是一直在以一定的頻率閃爍的,只不過我們的肉眼可以自動調節來適應這種閃爍,會讓我們覺得光是持續的。但相機卻會把這種閃爍忠實地記錄下來。表現出來的狀況是:拍攝的畫面中會不停地出閃爍的條紋。

如果我們在供電頻率為50Hz的地區(比如:中國和歐洲)用NTSC制來拍攝,或是在供電頻率為60Hz的地區(比如:美國和日本)用PAL制來拍攝,都極有可能遇到這種情況。

通過調節快門速度可以簡單地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只需要將快門速度設定為當地供電頻率的倍數即可。比如在50Hz的地區,將快門速度設定為50或100;在60Hz的地區,將快門設定為30、60或125。

設定風格檔

這個東西在不同品牌的相機里有不同名稱,比如佳能稱它為“風格檔(Picture Style)”;松下管它叫“膠片模式(Film Mode)”。在這里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就用佳能的名稱“風格檔”來稱呼它吧(因為,佳能的用戶最多,而且佳能單反的此項功能最為強大)。

風格檔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我們知道,原來的膠片攝影中不同品種的膠片拍的畫面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對比度、銳度和色調,也就是俗語說的“不同的味道”。風格檔的作用也是如此,通過使用不同的風格檔,讓我們不必經過復雜的後期調色,就可以輕松地讓我們的影像實現不同的“味道”。

大多數相機都內置了幾組風格檔供我們在拍攝時使用。有的相機還允許我們在內置的風格檔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調整對比度、飽和度、色調等參數,並可以保存成自定義的文件,方便我們隨時調用。而佳能還為用戶提供了風格檔的編輯軟體,可以讓我們在電腦中按照自己的喜好,精細的製作出獨一無二的風格檔。

風格檔千變萬化,沒有一定之規,我們要因題材、環境和個人的喜好來自行決定。那麼該如何確定要使用什麼風格檔呢?我們從兩個方向來考慮。我們可以通過風格檔、色溫和色彩偏移等功能的配合,在前期拍攝時就實現想要的色彩和影調。也可以在前期盡量讓畫面保留更多細節和更大的寬容度,為後期調色留出最大的空間。

佳能相機因為支持自製風格檔的導入和使用,所以有一些專業的公司和個人用戶為它開發的獨特的風格檔文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Cinestyle了。使用Cinestyle可以明顯地提升佳能相機拍攝的視頻質量,方便用戶製作出更具有“電影感”的視頻畫面,我強烈推薦佳能用戶使用它。

設定音頻

音頻功能一直是視頻相機的薄弱環節。大多數的相機不能允許用戶手動控制音頻電平,沒有實時顯示的音頻表,沒有XLR的音頻輸入介面,沒有可供監聽使用音頻輸出介面。如果你有外置的其它錄音設備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沒有,那隻能盡力而為了。

如果你的相機可以手動控制音頻電平(比如:Canon 5D Mark II),那你需要先根據拍攝現場的實際聲音狀況調整好電平,最好先錄制一段,然後回放,聽一下。如果你的相機可以在屏幕上顯示實時的音頻電平(比如:Panasonic GH2),那麼確認此項功能已經開啟。

相機上的內置話筒基本上是不能滿足我們聲音採集的需求的,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一支外置機頭話筒來提高錄音效果。使用外置話筒時,千萬要記得打開話筒的開關。我在使用5D Mark II拍攝時就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關於這一點,我很喜歡GH2的貼心設計,當插上外置話筒時,它會在屏幕上顯示一句話,提示你打開話筒。

檢查電池和存儲卡的剩餘容量

在開拍之前,記得檢查電池和存儲卡的剩餘容量。這是一個極為簡單但又極易被忽視的操作。這在拍攝一些新聞或現場演出等不可再現的場景時尤為重要,因為一旦錯過,就無法彌補。在采訪、廣告或影視劇的拍攝中,如果因為電池或存儲卡的剩餘容量不足而造成拍攝中斷,雖然可以更換後再接著拍攝,但也會打擊到被拍攝對象、攝制組其它成員甚至你自己的創作情緒,還會給別人留下不專業的印象。其實,我們只需要在開拍前花上幾十秒,檢查一下,就完全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單反相機拍攝視頻注意事項
快門數的計算方式和選擇

快門速度是控制曝光量的參數之一,在錄像中也能決定你拍出來的影片流暢度及效果。就現在大家拍電影時比較常用24p來說,在拍攝之前應該將快門值設定在多少比較 保險 呢?如果說想要清楚拍出拍攝物的每個動作和行為,大家可將快門數設定為幀數的兩倍,即若幀數為1秒24個畫面,那快門速度則可提升到1/50s比較保險,不過如果是追求物體移動時的殘影效果時,則可再將快門速度降低。設定好後的快門數,盡量不要在拍攝過程中任意更改。

光圈決定景深深淺

在攝影中,光圈大小既能控制光線進入相機,也能利用大光圈製造出美麗的淺景深來突顯主題。不管選擇大光圈還是小光圈,依然不建議在拍攝過程中變換光圈大小,最好還是暫停一下再調整數值比較保險,哪怕你用的是擁有無級光圈、變焦環的電影定焦鏡。當然這樣的鏡頭很適合用來拍影片,尤其是在進行手動變焦時,更容易拍攝出電影中常見的焦點轉移的感覺。變焦時也比較流暢。

關於動態錄像中的ISO值

感光度的選擇,決定著影片畫面的細致度,這部分就和靜態攝影差不多,當你的感光度越調越高,顆粒感或噪點越明顯。和前面兩參數一樣,最好不要在錄像過程中更改ISO值,以免影響整個影片的曝光度。

曝光:瞬間與持久的差異

一般就我們所知的靜態攝影,曝光決定在快門釋放的那一瞬間,就算需要補光,也可通過閃光燈來進行協助。然而動態錄像一般講求恆定常量的曝光,若非要製造特殊效果,不然在影片場景中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曝光變化,否則影片忽明忽暗的視覺效果恐怕不是很妙。

選對拍攝模式

為了掌控相機內的設定從而達到穩定的曝光效果,在選擇拍攝模式時比較建議使用手動模式來進行拍攝,因為自動、光圈優先、快門優先模式多少都有不可控因素存在,只有在手動模式才能完全自我地掌握參數設定,較不易受到環境變化影響。

猜你喜歡::

1. 單反拍攝的基本知識教學

2. 單反錄視頻要注意哪些細節

3. 單反拍延時攝影技巧

4. 攝影技巧學習

5. 單反拍攝之年會拍攝竅門

Ⅳ 如何用單反相機視頻拍出電影膠片的感覺

方法:
1、是素材的採集,這是最重要的一步,神級調色師也沒辦法拿一個滿是噪點的360p視頻調出電影質感來。這里要說的是,單反拍視頻真的不是強項,但是勝在其超高的性價比,所以拍攝時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
a、全手動。M檔,ISO手動、白平衡手動、對焦手動,覺得無法熟悉的請平時自己多練,單反用自動拍是沒前途的。
b、N制的話快門速度1/60s,P制的話1/50s(簡單地說就是幀速率的兩倍),這是為了讓單幀產生運動模糊而保證基本的畫面流暢。ISO和光圈自由組合,一般以ISO盡量小為原則,這樣大光圈也可以保證較淺的景深,前提是對焦要對准。
c、注意修改照片風格,風格自己到網上去搜cinestyle,這個的主要原理是把相機的機內優化全關(對比度和銳度),以達到在mov格式下保留盡量多的畫面信息,方便後期調色。
d、開拍前找好角度對個白平衡(拿個白板不用我教了吧),啪啪啪,調到對應色溫取好景調好曝光量,再啪啪啪,覺得合適了就可以開始拍了,一般個人習慣是寧願暗1/3檔也不願過曝,沒raw就是拉不回來。
e、佳能黨要拍風景時可以考慮刷Magic Lantern固件然後開raw視頻,這簡直是神器啊!但是對機器對卡對工作台負擔都會加重,慎用。
2、後期處理
a、軟體。長片PR調色是主流,製作微電影可以考慮AE,處理起來會稍微多耗一點時間和機器。小型工作室也就AE+PR,有錢一點的FCPX+達芬奇,能實現的效果已經很豐富了。個人覺得軟體都只是工具,沒有必要追求最新最強的,自己用得順手機器跑得舒服才是王道。
b、插件。Magic Bullet Suite是王道,加上軟體內置的Color Correction特效和蒙版已經可以完成幾乎所有的調色效果了,區別只在於調色的精細程度而已。
c、個人流程一般是RGB曲線先調到比較均衡的程度,然後開始用MBL或者Colorista調,一般是暗調R<G<B,中調R<G<B,亮調R>G>B,具體情況要看影片本身的調子來定,剩下的就是審美的問題了。
d、涉及人像的話,建議先把人像摳出來當蒙版,不是很乾凈的情況下做個快速模糊,然後給人像之外的地方加Grain,最後給畫面上下加上黑條營造寬屏感。
e、AE和PR是很好的工作流,項目文件就可以互相導來導去沒必要導出視頻,盡量一次成品減少中間流程的畫質損耗。
技巧:
1、構圖完整且有故事性
拍電影猶如說故事,說故事的能力是人類獨有的,所以大多數這類作品都會牽涉到人,無論是人的本身、人的歷史或是人的痕跡。
2、畫面大多數包含人元素
照片里包含了人的元素,往往能夠帶出更強的說故事性,那種身同感受的投入感是拍花拍草不能比擬的。
3、刻意的「留白」處理
中國的山水畫里有所謂留白,留白的重點在於保留一切的可能性,可能性愈多,故事反而愈復雜。太過單純的拍攝作品,就好像剝奪了其他人欣賞作品的權利,這不是分享,是灌輸。
4、畫面故意留謎團增加神秘感
除了故事性豐富,保留大環境的信息也很重要。人總愛猜猜謎,硬要把自己塞進柯南道爾的推理浪漫里。
5、畫面氛圍必須和主題吻合
作品構圖的氛圍同樣重要,始終硬照跟電影不同,電影還包含了聲音的資訊(不包括無聲的),無論是主角的對白、閑雜的收音、背景的音樂等,都提供著大量的資訊讓觀察思考、探討、反思,影響觀眾的思考方向,引領觀眾到達導演所預設的目的地。在硬照中製造所謂氛圍,靠的不外乎主角的表情、背景里的陳設、色調及光暗等,讓看者能夠代入到當時的環境,讓看者自身演釋出另一段獨特的故事。
6、相機焦距設置
除了完整的構圖以及氛圍。拍攝電影畫面型攝影作品。還需要對相機進行一些設置。可能你會發現它們一般都是偏暗、白平衡不準確、飽和度偏低等等。這些都可以按照各位 攝影師的個人愛好去設置。
7、在照片上下加兩條黑邊
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細節。當然,加兩條黑邊再變16:9的比例,不一定會讓一張照片變得很有味道,變得很有電影感。但至少。加上以後。就開始向電影膠片方向發展了。

閱讀全文

與如何拍電影畫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羅小黑戰記電影的導演 瀏覽:581
法國公立大學電影系 瀏覽:508
電視盒子免費看電影哪個軟體好 瀏覽:907
泰國最新電影的名字 瀏覽:336
澳大利亞有哪些限制電影 瀏覽:662
聽音樂電影筆記本電腦 瀏覽:596
求此韓國電影 瀏覽:271
電影小白兔2016網盤 瀏覽:194
火槍歐洲戰爭電影大全 瀏覽:877
2018年10月最新上映韓國電影 瀏覽:339
印度最新電影2016 瀏覽:763
游戲的動作電影 瀏覽:664
電腦上百度雲高清電影下載 瀏覽:473
電影里吃飯大全 瀏覽:339
新仙鶴神針插曲電影 瀏覽:103
怎麼去賓陽時代電影城 瀏覽:482
周星馳電影世界影響力 瀏覽:880
2016最新苗族電影 瀏覽:544
第一部翻譯的外國電影 瀏覽:911
經典香港飆車電影大全 瀏覽: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