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紅高粱的結局是什麼
《紅高粱》的結局:
余占鰲部隊經過幾場戰斗,死傷慘重,余讓俊傑帶著剩下的弟兄先撤,自己掩護大家。眼看日軍日益逼近,兄弟們都表示要和余占鰲共存亡。眾人和鬼子浴血奮戰,做好了同歸於盡的准備。朱豪三前來增援,從戰火中救出了余占鰲等人。
他讓俊傑帶著占鰲先行撤退,用自己的部隊拖住敵人。在彈盡之際,朱豪三讓小顏帶人先撤,自己則拉響了身上的炸葯,和夫人孫大腳一起英勇犧牲。撤退的路上,九兒緊抱受傷昏厥的占鰲,盼他趕緊醒來。鬼子准備追捕余占鰲徹底把其消滅。
得到消息後,俊傑帶著余占鰲和眾人向西山根據地撤退。臨走前,九兒把當年的草編戒指還給了俊傑,希望他能一直守在余占鰲身邊,帶他走正道。俊傑、九兒帶著重傷的占鰲和剩下的兄弟在高粱地里穿梭,鬼子一路追趕,很快包圍了他們。
九兒親吻並囑咐了豆官以後,悄悄離開了隊伍。高粱地里,九兒用凄美的歌聲引開了鬼子,把他們引到一片堆放著三十里紅的地方,她摔破酒壇,把酒都倒在了高粱地上。鬼子包圍了九兒,朝她開槍,在倒下之前,九兒把火柴扔進了酒中,和鬼子同歸於盡。
《紅高粱》是中國作家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高粱》以抗日戰爭及20世紀30、40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為背景,故事中塑造的一系列的抗日英雄卻都是正義和邪惡的化身。主人公餘占鰲是一個熱血漢子,身體裡面充滿了正義與野蠻。
(1)紅高粱電影豆瓣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28年,中共山東省委派人到南郭庄一帶建立貧民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南郭庄大部分村民都加入了貧民會,成員達200餘人。
後來,曹克明(「余占鰲」)等人又相繼在濰河東岸的一些村莊建立了貧民會組織,隨著會員的日益增多,高密縣委決定組織南郭庄農民暴動。農歷8月21日晚,暴動開始。曹克明率領暴動農民燒毀了南郭庄的四門和幾家地主的房子,分了地主家的糧食財產。
並且在大街上擺了桌子,召開群眾大會,成立了政權組織。南郭庄農民暴動的消息一傳開,縣政府馬上組織聯庄會反擊,貧民會抵擋不住,堅持不到一月就宣告失敗,曹克明也逃離高密。
㈡ 求《紅高粱》800字影評,怎麼分析電影的視聽和主題
似紅似火的精神抗爭
——淺析《紅高粱》的視聽風格
電影《紅高粱》是由張藝謀改編莫言同名小說而來,影片延續了張藝謀導演重色彩、 重時代刻畫等藝術風格。紅色色調是這部影片的靈魂,起起伏伏,揮揮灑灑的紅高粱,有著寄寓當地人民乃至全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導演借九兒、余占鰲等人物謳歌了三十年代西北淳樸卻擁有抗爭精神的勞動人民,延伸出現當代人們對此熾熱的感慨。這是他對故事繪聲繪色的彰顯,亦是對於小到封建禮教束縛,大到對民族侵略的偉大抗爭精神的贊頌。
紅色調的熾熱,貫穿至影片靈魂深處。導演從開頭便緊扣抗爭的主題,從畫面的最開始,九兒便是在濃艷的紅色下出場。此刻的紅色不僅僅是婚嫁的基本襯托,從九兒沮喪不甘的面部特寫便可看出,這更是對此刻九兒抗拒的內心心境的襯托。「坐轎不能哭, 哭轎吐轎沒有好報。蓋頭不能掀,蓋頭一掀必生事端。」,然而九兒卻掀了蓋頭,哭了轎,這是她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抗爭,而紅色正是她此刻內心最好的詮釋。直到影片的末尾,紅色的表現力則更加鮮明亮眼。九兒、余占鰲以及幾個弟兄夜晚在酒庄以高粱 酒祭拜英勇獻身的羅漢大哥時,周圍熊熊的焰火將整個屋子充斥著紅色的熱烈,映襯的是他們此時此地心中燃燒著的對日本人抗爭的熊熊烈焰。
紅高粱的內涵,詮釋著人物真實獨白。紅高粱作為片名,不僅僅是因為故事中的人民生活總是圍繞著紅高粱,更是因為高粱代表了當時朴實的勞動人民;一個「紅」字, 也不僅僅是因為高粱的顏色是紅色,更是因為它代表了朴實的勞動人民也擁有著紅色所 傳遞出來的抗爭精神。從小的方面看,余占鰲等抬轎工人在送九兒的途中,在高粱地遇到了劫匪,面對劫匪的蠻橫威脅,他們為保全大局作了小小的妥協便給了錢財,可當劫匪打了九兒的主意,余占鰲為首的弟兄便奮起反抗打倒了劫匪。這一小插曲為接下來大的方面作了呼應。同是在這片高粱地,結尾的高潮部分,面對日本人對當地人民的壓迫, 以及九兒的英勇獻身,一場熱血的戰爭在這片高粱地一觸即發,過程中導演有大量對高粱地的鏡頭特寫,一場血紅而壯烈的斗爭在火紅的高粱間相得益彰地展現,將紅高粱的內涵相得益彰地寄予在了抗爭的人群當中。
意境的濃墨渲染,給予了畫面想像空間。影片中有著不少重寫意的片段,往往以遠景的方式呈現,並且沒有人物對話......(此處省略500字)
此篇影評文章出自湃樂思教育編導專業高分學員,同學可以作為學習參考,完整文章收錄在《影評高分範文集》一書中。
《影評高分範文集》
㈢ 電影《紅高粱》為什麼重映
謝邀!感謝關注影視控。
紅高粱作為張藝謀的處女作,也給我們帶來了第五代最優秀的導演,電影還捧紅了兩位至今依舊很紅的大牌演員,一位是已經基本息影的鞏俐,一位是做導演越來越火的姜文。
第三,我覺得電影本身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電影,劇情設計,導演水平,以及敘述手法等,也不弱於時下的大多數電影,所以對於出身比較晚,沒有看過的影迷來說,去電影院看一場老一輩人的故事也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
片中的鞏俐正值人生中的最美年華,一堵伊人風姿,也未嘗不是一種享受!
㈣ 電影《紅高粱》在張藝謀的作品裡屬於什麼水平
電影《紅高粱》這部作品不僅在張藝謀導演的所有作品中算是上層之作,而且在中國電影史上電影《紅高粱》是無法取代的經典作品。《紅高粱》於1987年在中國內地上映,是屬於張藝謀導演的早期作品。
導演張藝謀運用精湛的電影語言藝術呈現出了經典電影《紅高粱》的誕生,《紅高粱》不僅對導演張藝謀之後的導演作品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同時也對中國其他導演產生了深遠的意義,影片的鏡頭語言運用、絕妙的色彩搭配、精確的構圖展現...都是值得去推敲去借鑒。
歡迎對答主:@浮生南 進行點贊和評論
「文章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㈤ 介紹一些80年代的國產喜劇老電影,越全越好。
1.1980《廬山戀》
1980《廬山戀》 豆瓣評分:7.5
中國第一部吻戲,是「文革」後國內首部體現愛情主題的電影,女主角張瑜片中的服裝換了43套,遠遠超越《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套旗袍;當年的新人張瑜也憑這部電影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觀眾心中的「夢中情人」,並中選第一屆金雞獎和同年百花獎的「雙料影後」。如今在廬山上,有一座非常聞名的廬山戀電影院,每天從早到晚只放映《廬山戀》一部影片。看《廬山戀》已成為廬山的一個固定旅行項目。
2.1981《三個和尚》
1981《三個和尚》 豆瓣評分: 8.6
這部影片是依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而成,是70後的寶貴幼年回想。憑借著高明的藝術水準,這部電影在國內外取得多項大獎,包含1981年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第四屆丹麥世界兒童和青年電影節銀質獎1982年第三十二屆德國柏林世界電影節銀熊獎。
3.1982《茶館》
1982《茶館》 豆瓣評分: 9.2
這是一部由原著改編而來的威望電影。影片中「北京人藝」絢爛群星的扮演非常超卓,影片充分發揮電影藝術手法的優勢,影片根本保留了原舞台表演的魅力和民族化的風格,將電影化的處理與原作風格有機交融,使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愈加傑出。該片獲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文化部1982年優異影片獎特別獎。
4.1982《少林寺》
1982《少林寺》 豆瓣評分: 7.9
由張鑫炎執導,李連傑主演。是一部在武打電影史上具有劃年代含義的作品,影片一反舊式武打片中那種純扮演的花架與鏡頭技巧的做作,經過李連傑和他的一班功夫隊員們樸素真實的功夫讓觀眾真正賞識到了中國功夫。《少林寺》的顫動,使光頭和尚覺遠的形象成為一個年代的印記。
5.1983《城南舊事》
1983《城南舊事》 豆瓣評分: 8.7
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書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經過孩子的目光審視近代中國的變遷,對文革之後的中國電影來說彌足珍貴。
6.1985《黃土地》
1985《黃土地》 豆瓣評分: 7.9
根據珂蘭《深谷回聲》改編。本片可以說是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張藝謀擔任攝影,這也是當今國內最頂尖的兩位大導演在25年前的初次協作。賈樟柯曾說自己當年在街頭散步,溜進一個錄像廳,在放黃土地,其時就被震懾了,從此立志拍電影。
7.1986《芙蓉鎮》
1986《芙蓉鎮》 豆瓣評分: 8.8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6年,聞名導演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這是一部反映建國以來屢次政治運動中小人物悲歡離合的電影。影片經過芙蓉鎮上的女攤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書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運動中的遭遇,對我國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後期近20年的前史做了嚴厲的回憶和深入的反思。
8.1987《紅高粱》
1987《紅高粱》 豆瓣評分: 8.1
張藝謀導演,鞏俐姜文主演的電影《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而為人所稱道。影片塑造了「我奶奶」、「我爺爺」、羅漢大叔等一批中國普通老百姓群像,最大的特色是拍出了中國人豪邁爽快的一面,跟中國內地電影一貫的哀傷沉重的傳統風格大相徑庭。攝影師顧長衛在取景和色彩的運用上有出色表現,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的一段有中國電影罕見的「景人合一」之美。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中國電影。
9.1987《老井》
1987《老井》 豆瓣評分: 7.7
一部富有深刻哲理性的影片,它以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了當代農村青年的獻身精神,並由此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頑強毅力。在上映後引起較大反響。呂麗萍、張藝謀主演,獲得過第11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演員獎,1987年美國第7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第11屆沙爾索國際電影節一等獎。
10.1987《末代皇帝》
1987《末代皇帝》 豆瓣評分: 8.6
這是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的一部傳記電影。盡管這不是一部國產電影,但是它的選題與時代背景都是與中國密不可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那個時代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社會縮影。影片詮釋了溥儀一個作為皇帝的人的故事,並沒有洋洋灑灑的去講溥儀的故事與中國的歷史,而是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看待末代皇帝的人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榮獲了第六十屆(198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拓展資料: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務院法制辦於2018年2月2日—22日就《電影行政處罰裁量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㈥ 紅高粱影評
紅高粱謳歌出人性的本真。
《紅高梁》改編自莫言的兩部小說《紅高粱》和《高粱酒》,講述了女主人公九兒的父母要她嫁給50歲的麻風病人,在出嫁時砸到土匪攔截。其中一位抬轎男子余占鰲打跑了土匪,兩人相愛,後來九兒回家,余占鰲重新搶走了九兒的故事。
影片中剝人皮一段是最突出體現人性的,剝下的牛皮,血紅的一面鋪展在車頭,預示著剝皮活動剛剛開始,兩個剝皮者一個選擇揮刀大罵向敵人,一個選擇貪生揮刀向同胞。
在血腥的場面里,通過對比,清楚明了地顯示出了人性的本真,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面對死亡和道義時,有人可以拋棄生死,而有的人會拋棄道義,一心保命,影片在血淋淋的紅色中,讓觀影者體會到了人性的本真。
展現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影片中剝皮者抱著羅漢的肉皮瘋了的片段,整個畫面是泛著藍色的冷色調,傳達出一種死亡的嚴峻之感。
但從九兒他們為羅漢報仇開始,整個畫面的色彩跳入了紅色的暖色調中,在眾人一起跪拜決定報仇的片段中,紅色的畫面,紅色的皮膚,加之身後熊熊的烈火燃燒,表現出了他們報仇的決心,仇恨如同烈火般在心中燃燒。
最讓觀影者視覺受沖擊的當屬影片的尾聲,九兒躺在血泊之中,「我爺爺」從燃燒著的車子里走出來,通過身後陽光的照射,畫面如一幅高燃的油畫,頃刻之間,一切皆灰飛煙滅。最終影片畫面全部變成血紅色,「我爺爺」與「我爹」一起屹立在血紅之中的畫面,表現出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
㈦ 誰有《紅高粱》的影評1200字左右
從豆瓣網上摘過來的~
《紅高粱》:原始生命力的崇拜
范達明
「我給你們講的是我們家鄉那塊高粱地發生的神奇事兒。」
——影片《紅高粱》開始時的第一句旁白
《紅高粱》給我的總印象,集中到一點,就是充分地全力地表達了影片作者對原始生命力的崇拜。這是一部帶上張藝謀強烈主觀意念的影片,應看做是一部較典型的作者電影。
在《紅高粱》中,張藝謀對原始生命意志、生命力之不可抗拒的贊頌與褒揚,堪說達到了無以復加的極致,達到了幾成精粹的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一種五體投地的崇拜境界了。
首先是對性的神力的崇拜。在「顛轎」一場戲中,從表層來看,它是偌多抬轎的粗野壯漢對花轎中一位紅裝紅蓋頭新娘的戲謔式惡作劇;但從深層來看,它既是幾條赤膊壯漢面對新娘九兒的魅力所萌動的性的潛在歡悅與渴望的自發宣洩,又是對九兒面臨不合理不人道的兩性結合卻又愛莫能助的悲涼、怨憤之情的自發發作。而惟一能使這一載歌載舞的「顛轎」迪斯科從瘋狂的頂點戛然而止的神力,不是別的,正是轎中九兒的幾聲哽咽的啜泣聲。編導在這一情緒與節奏的轉變點中,把這群粗野壯漢內心合乎人倫天性的美好性靈洞悉與燭照出來,是影片開始首先打動人心的點睛之筆。這一節奏休止造成的情緒落差,確定了九兒在野漢們心中實際占據的真正神聖的地位,是影片對性的神力崇拜的一個明證。而在這群抬轎壯漢中,又惟有「我爺爺」余占鰲,以其更加強烈的受性的神力驅使的生命意志力,敢於把自己內心的騷動與渴望一一付諸外在的實際行動——比之於其他壯漢,余占鰲確實高出一籌,是名副其實的獨占鰲頭——憑著九兒曾給他的一個美目顧盼,以至於接踵而來的殺夫、劫妻乃至高粱地里的交歡野合,都成了一樁樁不再是施暴施惡而是全部順理成章的一攬子「仁」事美差了。這里的「仁」,不能以狹隘的法的定律為准繩,而必須從更加寬泛的自然與原始的生命定律——種的良性繁衍與發展、種的優勝劣汰中去尋找;而這里的「美」,自然是進行了藝術的選擇與渲染的電影美(如略去了「殺夫」的直接描寫等等)。當銀幕上展現九兒痴迷地後傾倒地的詩一樣朦朧的近景,余占鰲跪在那方倒伏高粱空地上的呈紅色「大」字狀展開的九兒身前的俯瞰大遠景(這里乾脆是一個宗教式性崇拜、生殖崇拜的肅穆儀式了!)以及逆光中紅高粱影影綽綽在麗日和風中搖曳的動態空鏡,可說是把影片對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在此情此景以及情景交融的鋪繪中推到了藝術美的制高點——不過反觀影片,張藝謀實在應當在此處把文章的濃度做得更足一點,以使這一「天作之合,地成之美」的紅高粱地交歡場面,華彩樂章般地達到更其神聖化的境地!
其次是對死的神力的崇拜。在《紅高粱》中,張藝謀要展示我們的人生圖景是:這些十八里坡人,他們男歡女愛,活得自由自在,活得痛痛快快;而為族仇國恥,他們也一定奮起抗爭,報仇雪恥,哪怕是為此而死——而死,也是要死得自由自在,死得痛痛快快!生死愛恨之兩極,相反相成而一致。確實,這些人說死就死,那個李大頭、那個冒充「禿三炮」的路劫者等等,似乎是死得那麼容易、那麼輕松又那麼無聲無息。這里自然不是指這些消極意義的死。而那些有積極意義的死、那些為反抗外族入侵而就義之死——無論羅漢大叔還是九兒乃至「禿三炮」之死於日本侵略者的屠刀與炮火之下,都成為壯烈犧牲之死、震懾人心之死!為此,張藝謀在影片中不惜讓人接受血淋淋的感官刺激,並讓牛的被屠宰與人的被屠宰之均成犧牲做了強化對比。對此,我們當不能表面地視之為在對「犧牲」一詞做其概念本義的訓詁圖解,而是內在地在隱喻牛的犧牲與人的犧牲之不可同日而語。影片的結局使嗜血成性的日本侵略者明白:牛是在沉默中被屠宰而成犧牲,人則在爆發的反抗中成就自己的犧牲,並將與屠宰者同歸於盡。這一表現,也最終成為了對死的神力的證明。
第三是對酒的神力的崇拜。被美其名曰「十八里紅」的高粱美酒,其品格在被重復唱過兩次的《祭酒歌》中得到了最高的褒獎:「喝了咱的酒,滋陰壯陽口不臭……喝了這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而余占鰲正是在一醉方休的酒的神力中,把自己同九兒在高粱地里的私情一吐為快,並在十八里坡人中自古至今傳為美談的——紅高粱酒的神力,就是十八里坡人的狂放不羈的神力;紅高粱酒的品格,就是十八里坡人的自由自在的品格。一四七,三六九:九兒,這個十八里坡的惟一女性,不正是在她入主十八里坡酒坊為掌櫃的那一刻,向酒坊眾伙計們第一次宣布了自己的小名就是「九兒」(酒兒)嗎?酒與人,其神力與品格之所以一致,就因為兩者都誕生於紅高粱地。十八里坡人以酒為氛圍,十八里坡人以酒為依託;酒彌灑在十八里坡的人群中,酒成了十八里坡人調節與強化人際感情關系的催化劑。說穿了,影片對酒的神力的崇拜,就是對十八里坡人的神力的崇拜。
《紅高粱》以對性、對死、對酒的神力的崇拜,表現了對人的本性中最基質的精神源泉——原始的生命慾望、意志即生命本質力量的崇拜;它在影片中得到了摧枯拉朽、恣肆汪洋的充分展現,使影片不同凡響地「游乎逍遙放盪縱任變化之境」1。這是當今中國影片的一次破天荒的嘗試與探索。我認為,影片得以在國際影壇贏得共鳴與一致喝彩,正是在這一點上;它斷不是用「愈是有民族性就愈有世界性」一言所能概括的。
注釋:
1 借用王先謙對《莊子·大宗師·八》之「(汝將何以)游夫遙盪恣睢轉徙之途(乎)」一句所做的譯文。
1988年4月3—4日寫於杭州
2005年6月29日錄入電腦
原載《銀幕天地》1988年第6期(總112)第8、32頁
㈧ 《紅高粱》影評
《紅高粱》這部影片是根據作家莫言的小說改編,原著《紅高粱》語言簡練純朴,把那個年代的年輕農民的愛恨情仇表現的淋漓盡致,彷彿浮在人們眼前的就是那一片象徵著那個年代農民的紅高粱——敢愛敢恨,堅忍不拔。而電影中,張藝謀更是把這種不羈的精神表現的更加成熟,游刃有餘。電影里表現最多的就是紅高粱,它見證了「我」爺爺奶奶的愛情,見證了日本鬼子對中國的百姓剝皮,見證著釀酒工人和鬼子之間的誓死拼搏。不難發現,紅高粱其實就象徵了那個年代的黃土地上的年輕農民們。 電影中色彩運用的出神入化,整部電影富於紅色調,紅色在中國代表喜慶、美滿,也代表革命、激進。那一片片惹眼的紅色——「我」奶奶的紅棉襖,那一片片飄動的紅色——紅高粱,那一片片滿天的紅色——太陽落山的天空,那一片片流動的紅色——高粱酒和鮮血。大量的紅色既愉悅了視覺器官本身,象徵了一種強烈的生命意志(紅色是血的顏色)。最經典的一段,「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盤纏……」「我"父親高亢童稚的聲音回盪不絕,在剪破的月影下,「我」爺爺牽著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個鄉親疊股枕臂,陳屍狼籍,鮮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泥。人月深處,無邊無際的高粱紅成的血海。奶奶安詳地倒在血泊中,高粱齊聲哀嗚,慷慨、悲涼。太陽出來了,太陽被暗紅色的血抹成深紅,紅色的太陽燃得正旺,世界都是紅色……一種敢愛敢恨、敢作敢為、酣暢淋漓、盡情揮灑的人生態度,兩者交融在一起,使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陝北的民歌、歌謠,始終貫穿在影片中,成了不可缺少的情節推進器。還有一首多次出現的歌聲,「哎——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頭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哇哎……」在高粱地里「我」爺爺位奶奶唱歌的時候,更是把電影中男女主角之間的不顧封建禮教種種阻礙破釜沉舟的愛情推向了電影的高潮。這首歌曲毫不掩飾,但卻充滿激情,充滿著這個黃土地上年輕人對自由戀愛的嚮往。當伙計們第一次在奶奶面前釀酒時,唱起了《酒神曲》:「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氣不咳嗽……」曲調高昂,充滿激情,有一種張揚,顯現了高粱酒的醇烈。而當第二次唱起這支曲時,是在祭羅漢大哥的時候,此時的歌曲就變得凄哀悲涼,又透出一種反抗、執著,表明男人們將要為他報仇而放手一搏。片中九月初九敬酒神的時候,大家一起在酒神前,在嗩吶營造的音樂背景下,鮮明表現了黃土地上農民的豪情和野性;而最後的「我」的父親一首信天游形式的歌曲更是把電影推向最高潮。 《紅高粱》也許算不上張藝謀最好的電影,但是卻是最豪邁的最有生命力的電影。電影中點紅高粱就是生命力的最好的表現,《紅高粱》在中國的電影史上閃耀著不可磨滅的光芒!
㈨ 一生必看經典電影
推薦一部國產電影,(更多關注 工種號 氂牛電影)
有一部電影,
沒有知名演員,
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
沒有炫目的特效,
也只不過是講述了一個老太太和大學生的簡單故事。
卻讓無數人感動。
它就是電影《我們倆》
一、小馬與老太太
北京,大雪
電影學院的學生小馬,想在學校附近的胡同找一間便宜出租的房子。
瘦瘦小小的她,穿著不合身的軍大衣,小臉凍得通紅,騎著自行車,
在胡同里呼呲呼呲的埋頭找。
推開一個破舊的門,小馬見到了兩位老太太,可憐巴巴的問有沒有房子出租。
坐著的老太太倒是乾脆利落,說院子有個小房間,200塊。
小馬跑去一看,確實挺小,除了些廢品,傢具這些啥都沒有。
小馬真的要離開時,老太太傷心的問,真搬了走?
眼睛裡,語氣里全是不舍。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這么奇妙,
親人間可能會情感生疏,甚至反目成仇。
剛認識一年的陌生人可能會有深厚的感情。
就像老太太女兒說給鄰居聽的,又像是說給自己的話:對自己家人都沒這么親,和一個外人,一起住這么兩天,還這么捨不得。
我想這是善良的人才懂得的羈絆吧。
㈩ 求《紅高粱》影評 評視聽語言
然生命下的民族情懷
——評《紅高粱》的視聽語言
影片中的色彩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色彩是重要的造型手段,具有抒情表意等多種功能。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時,鏡頭里一片片狂舞的綠高粱給人一種生命的神聖感,這里將是新生命的開端。影片中的紅色奠定了全片的基調,在李大頭死後九兒收拾房間,她用了一個紅色的剪紙代表著九兒的新生活開始,代表著生活的新希望,同是紅色的剪紙也是代表著一種熱情的表達。在「剝皮示眾」的這一段環節,天邊的一輪紅日,這一輪紅日分外濃艷,而這紅色象徵著中華民族人民危難之後頑強拼搏的精神,似乎在訴說著日本人的滅絕人性。
音樂具有塑造人物、抒情等功能,有時還具有特殊的象徵意味。影片中使用了迎親曲這首音樂,並且使用了兩次, 第一次是在九兒娶親的路上轎夫用豪邁的男聲所唱,表達了黃土地人民的豪放不羈的性格,烘托畫面的喜慶感。第二次出現是在九兒被殺害後, 沒了之前的喜慶,而是悲壯和慘烈。 同時也是對抗日英雄的一種贊頌。妹妹你大膽往前走,在影片中也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在女主人公回娘家時,男主人公給女主人公在高粱地里唱起這首歌,是男主人公對女主人公的愛意的表達,希望女主人公能夠不畏懼前方的險阻,勇敢的走下去,同時也表現了男主人公粗曠豪放的性格。第二次唱妹妹大膽往前走這首歌是是在男主人公和燒酒鍋的兄弟們打過仗之後出現的一首音樂, 烘託了余占鰲在失去愛人的孤獨感和心痛感,伴隨著紅日的出現,也預示著抗日戰爭終會勝利。
鏡頭造型,在影片中也具有這一特殊的藝術氣息在影片中,不同的景別對事物有著不同的敘事和表意功能。在九兒嫁娶時,這時給了十八里坡一個遠景的鏡頭,體現了十八里坡的宏偉氣勢,體現了十八里坡的曠達。同時也能夠體現出黃土地人民能夠在這曠達的土地展現出豪壯奔放的性格。影片中也出現了多處空鏡頭,在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野合時,出現了高梁地的綠色的高粱微微晃動的鏡頭,在這里體現著生命代表著新的希望。在影片結尾時,紅日下的綠高粱應變出了一片紅色的高粱,出現了空鏡頭,紅色的高粱代表著抗日戰爭的熱血和勞動人民的民族情懷。
影片中運用了多種畫面造型手段,把影片展示的淋漓盡致。影片表現了歌頌了勞動人民的民族情懷,惟妙惟肖的將黃土地人的豪放性格和偉大的抗日民族精神完美的展現出來。通過黃土地的人民表達出了人民對抗日戰爭大無畏的犧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