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黨偉業觀後感中學生作文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把19世紀中葉的政治腐敗、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至1949年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東方的新中國描寫,刻畫得淋漓盡致。那麼你知道《建黨偉業》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於建黨偉業觀後感中學生作文,希望你喜歡。
建黨偉業觀後感中學生作文1
閉上眼睛,浮現的都是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畫面。
是啊,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作為當代的學生,我們有無限的自由,可這些自由是誰贏取的呢,是黨。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我們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美好的時代下,不用呼吸戰火彌漫的空氣,只需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不需要擔憂吃了上頓沒下頓,只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需要擔慮半夜敵人入侵,只需安然入睡。中國已經從落後走向繁榮。
就從食物上來說,以前人們只要能吃飽就很滿足了,不像現在都講究營養平衡。以前人們衣服只求穿暖,現在只有時尚才是「真理」。90年來,我國經濟在不斷增長,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
《建黨偉業》里解放上海,解放軍累了,沒有占民宅,整體睡在馬路上。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百姓最親的親人——中國解放軍。當毛主席在天安廣場向人民宣告共產黨的勝利時,同時也預示了中國人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新王朝,我們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它是由無數共產黨用鮮血換來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靠的就是黨。所以讓我們張開翅膀,向廣闊天空飛去,為未來打拚,為祖國爭光!!!
建黨偉業觀後感中學生作文2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影片《建黨偉業》是向中國共產黨建黨__周年獻禮的重點影片,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陳獨秀、蔡和森、向警予、張國燾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
看《建黨偉業》,除了演員明星陣容的強大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人心靈的沖擊。電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斗爭,終於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於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滅我中華,瓜分我領土。一些有識之士紛紛行動,尋求救國之路。其中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這一革命的果實卻又被袁世凱竊取。緊接而來的軍閥混戰,更進一步的加劇了人民的苦難。
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中國,卻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領土,那些強權國家,根本不顧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硬是將德國在中國的權利轉讓給日本。「弱國無外交」,演員陳道明在劇中沉痛的話,告訴了人民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須自強。
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它應允了歷史的要求,應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誕生,給中國帶來了希望,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的斗爭,最終終於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建黨偉業觀後感中學生作文3
共產黨這個詞我們都很熟悉,但是在我眼裡它卻是一個很抽象的名詞。正是建黨偉業里這些鮮活的人物,使我對共產黨有了深的了解感覺到了共產黨的親切。其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一個場面就是「五四」運動爆發的情景。
看著熱血沸騰的學生們發起遊行,我的心也變得十分激動。鄧中夏情緒異常激昂,演講時臉上青筋暴起,喊啞了嗓子「無論是誰,要是敢亡我國家,滅我種族,我們就跟他血戰到底」;謝紹敏用力咬破自己的手指,用自己的血在白布上寫了「還我青島」。學生們高舉著拳頭、手挽著手、沖破大頭兵的防線,成功勸說了大頭兵們不應該為賣國賊看家護院,而是應該去打日本人!他們高喊著,「還我主權,還我青島!」這聲音鑽入了我的耳朵,打在我的心上。他們比我大不了幾歲,卻有著我們這一代少有的勇敢和熱情。就是「鄧中夏」,「謝紹敏」這些並不為我們熟知的人,用他們的吼聲叫醒了沉睡的中國,把他們的鮮血獻給了可愛的中國。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未能看到新中國的誕生,但是他們信念的單純,和無畏的勇氣給了我震撼,讓我欽佩!
除了無謂的勇氣,年輕的共產黨人還有著堅定的信念!在獄中周恩來等人整整被關了173天,他們以絕食換取讀書看報的機會,了解時事和敵人斗爭。173天的牢獄之災,173天的精神折磨並沒有磨滅他們的熱情。出獄後他們赴法勤工儉學,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
在國內,年輕的毛澤東為了營救獄中的學生,在湖南長沙演講、宣傳、帶領學生罷課,看到他們高聲喊著「學生萬歲,革命萬歲」!我不敢想像,那竟然是中國未來的領袖,沒想到他在年輕的時候也和周總理一樣,想盡了各種辦法來拯救中國。
無論是無名的學生,還是未來的領袖,苦難無法打垮他們,殺戮無法恐嚇他們。他們有著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在他們的心中都有著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拯救中國!
建黨偉業觀後感中學生作文4
今年是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建黨__周年,作為建黨__周年獻禮片,《建黨偉業》圍繞__年前後展開,展現了從__年辛亥革命後到__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周恩來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使我得以重溫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輩在那段崢嶸歲月里的熱血與激情,感受他們對共產主義事業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這短短的十年在歷史的長河裡或許只不過是一瞬間的功夫,然而這十年卻是極其不平凡的,許許多多影響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發生在這十年間,比如: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運動、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張勛復辟、護法戰爭、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等,這些國人耳熟能詳、如數家珍的歷史事件,至今在我們的腦海里仍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雖然電影牽涉的歷史事件眾多,知名人物眾多,但導演以時間的先後順序為脈絡,以不同空間發生的歷史事件為故事的著眼點,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引人入勝,觀看時隨得劇情的起伏,會有熱血沸騰的感覺,編劇的功力確實不凡,演員的演出也十分精彩,可以說整部電影刪繁就簡,詳略得當,節奏合理。看完此片,最大的感受就是慷慨激昂,心潮澎湃,作為中國的青年一代,這是一部相當值得去看的電影,讓我們去回味那段歷史,那段艱苦歷程!
建黨偉業個人觀後感
『貳』 精選建黨偉業觀後感範文兩篇
建黨偉業觀後感1值此中國共產黨建黨99年之際,我港部分黨員幹部和職工,在集團黨委和集團工會的精心組織和關懷下,觀看了《建黨偉業》這部影片,該片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一直敘述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10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整部電影陣容強大、氣勢磅礴,讓人心潮澎湃。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如星星之火燎原般將民主共和燒遍了整個中國大地。中華民國政府的成立彷彿給苦難深重的舊中國帶來了民主和平的曙光,然而好景不長,竊取了革命成果的袁世凱妄想稱帝,率辮子軍入城的張勛關閉議會企圖復辟清廷,一幕幕鬧劇輪番上演,軍閥割據混戰連連,讓苦難深重的舊中國更加千瘡百孔,滿目瘡痍。
什麼才能救中國?什麼才能真正改變勞苦大眾的命運?新文化和舊思想在激烈地碰撞著。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讓中國有識之士看到了挽救中國的希望,李大釗將布爾什維克的思想帶進了年輕學子們的心中。
1919年,巴黎和談的失敗,臨時政府的軟弱,青島的淪陷,悲憤的力量激起了慷慨激昂的「五四運動」,北大學子如潮水般湧向街頭,高喊著「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在全國上下掀起一陣愛國狂潮,將新文化運動推向了頂點,孕育出了更多更新的火花。
1921年7月,在上海望志路德一棟二層磚瓦小樓中,迎來了中華民族真正的曙光——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它將拯救百廢待興苦難深重的中國,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勞苦大眾。在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船內黨的一大順利閉幕,船外一位美麗的母親撐著雨傘佇立而望,臉上散發著祥和寧靜的光芒,那是對新生活美好嚮往的期待。這是開天闢地的一天,是即將改變整個中華民族命運的一天。
此刻我更能深刻體會作為一個共產黨人,身上所肩負的什麼?是國家,是民族,是千千萬萬的同胞。無數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美好今天,更需要我們去好好守護。從前的我,認為一個共產黨員只需比人優秀、愛崗敬業、遵紀守法,愛黨愛國,現在的我才更明白,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身上所意義遠遠大於這些。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當成為我輩中的佼佼者,應當像前輩們一樣付出心血和汗水,為後輩們做出榜樣;應當肩負起自己該有的使命,將企業的發展放在心頭,以優秀的品德、高尚的人格、淵博的學識、卓越的才能,腳踏實地努力工作,為黨旗增光添彩。
建黨偉業觀後感2
我參加了集團工會組織的「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主題觀影會,觀看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建黨偉業》。通過觀看使我又接受了一次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建黨偉業》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十年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這十年的時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這十年裡發生了許多改變中國命運的、使人永遠銘記的事件。比如:武昌起義,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運動,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護法運動,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等。展現了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一批愛國愛民族的仁人志士為國家為民族的生死存亡,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撓的斗爭。
《建黨偉業》這部影片以時間的為順序,將那十年間發生的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影片中表現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失敗,消息傳回國內舉國震驚,全國人民憤怒了。各地的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們紛紛走上街頭,高呼口號,遊行示威,要求收回國土,嚴懲賣國賊。一名女學生跪在地上高舉一塊寫著冤字的大布,為四萬萬同胞喊冤的鏡頭深深震憾了我。我內心異常澎湃,被那些青年的激情和熱血所感動,被他們為了實現理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所感動。同時也為我能生活在如今的和平年代而高興,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那些革命先烈們為中國尋找到了一個真正為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和光明,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實現了當家作主的願望,國家從此走向繁榮富強。
『叄』 建黨偉業觀後感2000字範文(三篇)
建黨偉業觀後感
曾經有過和80後同齡人一樣的困惑和憤懣,困惑輿論說我們是「垮掉的一代」,憤懣這個時代給80後生存空間的諸多壓力,譬如考學、工作、成家立業等等。但看過慶祝建黨90周年獻禮大片《建黨偉業》後,我突然對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審視和感悟,我不禁捫心自問:這個時代真的虧待我們了嗎?我們又真正從中索取了多少,付出了多少?
我們大多習慣了身處和平年代,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著五彩斑斕的夢想去努力奮斗。相比那個備受列強欺凌、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年代,我們不用提心吊膽的輾轉流亡、飢寒交迫,至少我們還有和平的生活,追求夢想的權利和實現夢想的可能,所以我們還是幸福的。
當然,我們在通往夢想和成功的路上也會有失敗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驅者的鮮血和生命比起來,顯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為我們還有更多再來一次的機會,直至獲得成功的喜悅。而革命先烈們有的只是前赴後繼的堅定信仰,以及將這種信仰託付給同志繼續傳遞的信任,他們甚至大多還沒見到過成功的曙光,和他們比起來,我們還是幸福的。
現在有很多人把幸福指數時常掛在嘴邊,或抱怨自己的幸福感差,或抱怨國家整體幸福指數不如一些發達國家。孰不知如美國、英國、荷蘭、日本這些發達國家,也才是近年來才開始的幸福指數的研究。相比連活下來都不容易的舊社會,我們今天還能座而論是否夠幸福,這本身難道不就是一種幸福嗎?更何況我們的黨和國家歷來都把民生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並在大力實踐之中,而幸福指數也漸漸成為了各地政府在改善民生道路上的新追求。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改革開放30年來,國人體驗的更多的是來自於西方物質文化的浸染,對比解放前,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沒有變,但為之奮斗和付出的精神信仰有所缺失。我們往往會身在福中不知福,會更多的患得患失,會感覺迷茫沒有目標,而忽略了我為這個社會貢獻了什麼。或許是如古詩中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或許是因為國家經濟發展處在轉型期,從上到下都會感到陣痛,會暫時降低對幸福的感覺,但從這一刻覺醒還不算晚,我們還有用雙手去創造美好幸福未來的大好時光。
《建黨偉業》讓我重溫了革命先輩們的純凈信仰,那股為實現理想不惜犧牲一切的強大精神力量,再一次的凈化了我的心靈。為了前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生活,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了後人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沒有理由不幸福的活著。就讓我們一起從現在開始,擔起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用最初的平實心態,去攜手創造和諧幸福的美好家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
建黨偉業觀後感
影片再現了從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那段中華民族在苦難中抗爭奮斗並逐漸取得勝利的風雲變幻,可歌可泣的歷史。無數的仁人志士為救國不惜一切的豪情壯志,更是時刻的牽動著我們的心。
袁竊取辛亥革命成果,刺殺宋,到最後簽訂賣國條約走上稱帝之路,種種可恥的罪行,違背了民心,引起了所有國人的痛恨和唾棄。最終在唾罵聲中死去,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無人不為之痛快。看到宋教人被刺那一幕,我的內心無比悲痛,一位愛國志士就那樣被自己的同胞殺害。二十一條,為了滿足自己稱帝的美夢竟然將國土輕易送給他人,更是激起了心中的憤怒。
蔡將軍給了我很深的印象。他和小鳳仙告別的那一幕,深深的感動了我,讓人為之落淚。「人人都知道我蔡鍔愛美人而不愛江山」、「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難再許卿」為了國家,可以犧牲自己的摯愛甚至一切,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這是何等的愛國情懷啊!他假借治病偷偷去日本與孫中山先生會面,後又返回雲南帶著重病為救國而戰,並取得了重大勝利,讓袁世凱大大受挫。蔡鍔將軍為了中國作出重大貢獻。棉花坡戰場上,朱馳騁戰場,英勇善戰,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胡、陳、李等文人,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們走在思想的前沿,傳播著新的思想。他們是學生、工人和工商界的堅實的後盾,影響著中國的前進方向。最終,在他們的努力下,中國共產黨艱難的成立了,也因此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看完後,我深有感觸,思考著將來怎樣用自己的知識回報祖國。
以毛為代表等人,一次次在學生、工人中的號召,都能引起我內心的共鳴,我的心不時的為之震撼。他們的愛國熱情是如此的高昂。他們激情澎湃,氣勢宏大,聲嘶力竭的喚醒和發動學生和工人,讓他們為做自己的主人而努力。那一刻,我似乎成為了他們當中的一員,全身心的投入到當中去。我為那一個個的畫面而感動中,眼睛不時的有種落淚的感覺。
顧維鈞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的那一幕是多麼的令人難忘:尊敬的各位代表,你們憑什麼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我很憤怒!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
最終,中國共產黨在眾多的愛國人士的努力下成立了,並逐漸領導中國人民贏得新中國的成立。
這部電影充滿愛國情懷,能夠很好的激發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之心。同時讓我體會到,美好的今天得來不易。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心情經歷了波盪起伏,裡面的一幕幕在我腦海里回盪。今天,讓我難忘。
建黨偉業觀後感
《建黨偉業》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拉開的辛亥革命開始,至1921年6、7月間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時止,雖然這短短的十年時間里在歷史的長河裡或許只不過是一瞬間的功夫,然而這十年又是極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這十年裡,許許多多影響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發生在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護法戰爭、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正稱得上是「風雷激盪」、「巨變迭起」。觀看這部電影的過程,就彷彿是一次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共產黨黨史的考試。
電影中很多悲壯之處讓我們禁不住扼腕長嘆,如國民黨先驅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車站遭遇特務暗殺身亡,壯志未酬,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電影中對我出動最深的是蔡鍔將軍的偉大形象,對於小鳳仙來說他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可以依靠一輩子的男人,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他是偉大的民族英雄,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不顧個人身體安危,舍己為國。
;『肆』 觀看建黨偉業觀後感1500字(兩篇)
篇一
電影講述的是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之間的10年時間,當時的中國軍閥割據,民不聊生,政府無能,社會灰暗。國家飽受外敵入侵之苦,實力上的差距使得清政府不斷的求和、不斷的賠償,就這樣,一個個貽害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平等的條約簽訂了。然而即使是作為戰勝國出使巴黎和會依然外交失敗,這才幡然醒悟:弱國無外交!
有志之士在黑暗中探索者救國圖存之路,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美學英學法學德,在實踐中一步步艱難前行。終於十月革命的醫生炮響為中國革命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稱之為「庶民的革命」。只有將廣大的無產者聯合起來才能救中國,只有「庶民的革命」才能為中國迎來新鮮的血液。隨後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一大批革命先驅達成共識,向廣大的工農兄弟宣傳馬克思主義,讓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傳遍神州大地!漸漸地,國人認識到「庶民的革命」是拯救中華民族的唯一出路!
接著五四運動爆發了。全國的大學生無數的仁人志士的愛國熱情被徹底激發。「聲討國賊」、「救我中華」,這一聲聲聲嘶力竭的吶喊無不激盪著我們的心,不禁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在那動盪的年代,我們共產黨人為國家民族的存亡拋灑熱血的熾熱情懷和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當見到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人們感到雀躍與自豪,對未來充滿期待;當宋教仁遇刺時,我恨不得上前一槍崩了那個刺客;當袁世凱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時,我恨不得上去一腳把他踩扁在腳下;當張勛跪在溥儀腳下痛哭時,我們並不為他的愚忠而感動,反而為皇權思想在國人的意識里潛存而憂慮;當蔣介石扮成醫護人員刺殺光復會成員陶成章時,我們為革命黨內部派系斗爭的嚴重後果而擔憂;當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與辜鴻銘進行辯論時,我們可以看出新舊思想在當時高層知識分子中斗爭的嚴酷;當我們聽到中方代表顧維鈞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所說的那些話時,我們在憤怒的同時,又不得不深思「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的真諦。
看完整部電影,我感概良多。被那個熱血沸騰激情澎湃的時代所震撼,被那群心系國家情牽百姓的先驅所感動,被那種為國獻身死而後已的精神所折服。最記得蔡鍔與小鳳仙訣別時的那句話:「七尺之軀,已許國,難以許卿。」這不是借口,是一種擔當,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
作為21世紀的青年,我感到汗顏。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條件如此艱苦,但我們的前輩仍立志「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他們深知自己肩負的偉大歷史使命,用自己的青春去書寫歷史的傳奇。
猶記得片中青年毛澤東隻身一人從湖南長沙遠赴北京,身無分文曲目無親,但卻還是帶著為赴法留學的學生籌款的在我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愕然,是什麼讓他如此自信,是什麼讓他如此強大?我深思…是理想,是信念,是青春的熱血和無比強烈的歷史使命感!他們別無選擇,必須行動起來拯救國家於水深火熱之中,否則只能成為亡國奴。或許是時勢造英雄,動亂的年代成就了一代偉人,更成就了一個民族!
篇二
作為一個不學無術的理科生,對歷史也是不怎麼了解的「歷史愛好者」來說。看《建黨偉業》就是在看個熱鬧。然,它動用了如此多的明星。以至於我在繁雜的出場人物中感到信息量太大,腦容量太小,除了類似於鄧超,董潔,范冰冰,陳坤,劉德華,周迅等實在出名或者說有特點的明星之外。其他的更多是瞅著面熟,覺得親切。比如陳獨秀,比如李大釗的張嘉譯,比如小鳳仙的楊穎,楊開慧。甚至連袁世凱的扮演者是周潤發都沒看出來。毛澤東的扮演者如此出名的劉燁,胡適的扮演者如此出名的吳彥祖,還有包貝爾啊,都不太認識。像黃覺簡直就是我曾經的偶像啊,不知道他早在五年前演過這個。還有裡面的一個特別可愛,令我感到溫暖的一個男生,怎麼想都想不起來是誰。不是羋月傳中黃軒嗎。哎,至於裡面的歷史人物就更是錯綜復雜,什麼蔣介石,什麼鄧小平,什麼陸小曼!什麼梅蘭芳!什麼汪精衛,翟秋白,我連影都沒有看到好不好。鄧超飾演的那個一閃而過的角色居然是大名鼎鼎的陳毅?我也是醉了。
確實是有點亂。亂到理不出頭緒。除了歷史知識的原因。我也可以想見這部電影被批評的程度。作為因建黨九十周年應運而生的主流電影。178位演員的明星陣容可謂豪華。大牌明星都得打醬油。將那麼錯綜復雜的歷史背景,人物關系,政治因素都擠在狹小的兩個小時之內。不是宣傳就是炒作嘍。愛國,愛黨,受教育嘍。
至於具體的批評聲音,豆瓣主頁不再允許影評出現,撤銷的討論區和打分。我不是很清楚。可能無非是兩個角度。一是影片的製作情節畫面方面。二就是關於歷史的抹黑,歷史態度這種所謂的硬傷方面。下面我只能以自己淺薄的意見,說說自己的觀點。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灌輸著相對單一的愛國思想。我們了解的歷史除了是教科書上那樣比較刻板的,僵硬的。就是電視劇中那樣神奇的,片面的。可以說,我從來沒有好好學過歷史。也不知道該相信誰,怎麼能讓一些事實變得真正的立體,鮮活,真實起來。怎麼樣還原歷史的真相,還原一個歷史人物的本來面貌。因為它們,離我還是遙遠。
我就在想,當有些人指點江山般的返回自己的見解的時候。他們都是真正了解了嗎?
關於這部《建黨偉業》我個人認為還是不錯的。對青少年來講,還是很有教育意義的。而這樣的教育,就算是盲目的,不是那麼清晰理智的,也仍然是必要的。因為,它代表的是一種精神。
;『伍』 電影建黨偉業觀後感
原發布者:時列會下 建黨偉業電影觀後感篇一《建黨偉業》圍繞1921年前後展開,展現了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 *** 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它以 *** 、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周恩來等一批中國 *** 員為中心,講述了他們在風雨搖擺的時代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電影分單個部分,每部分啟用不同類型的演員。第一部分講述辛亥革命,由周潤發、劉德華、趙本山等巨星演出;第二部分敘述十月革命後,中國知識分子精英探索革命發展及五四運動,這部分由劉燁、馮遠征、張嘉譯等實力演員出演;第三部分是講述這群社會精英成立了中國 *** 的故事!十年之間,在這短短的十年裡,我們能做什麼?而革命者們又做了什麼?在這短短的十年時間里,然而這十年有事極其不平凡的十年。在這十年裡,許許多多影響中國歷史發展走向著名的時間都發生在這十年中。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護法戰爭、巴黎和會、五四運動、 *** 成立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正稱得上是「風雷激盪」、「巨變迭起」。雖然歷史事件眾多,知名人物眾多,然而電影《建黨偉業》都以時間的順序為脈絡,以不同空間發生的歷史事件為故事的著眼點,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引人入勝。最讓我感到血脈噴張,激動莫名的電影橋段是: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全面失敗,日本全面接受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消息傳來,舉國震動,全國各地莘莘學子終於把滿腔的愛國熱情迸發 [電影建黨偉業觀後感]《建黨偉業》的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到1921年中國 *** 成立,這段時期的中國歷史可謂是風雷激盪巨變迭起,電影建黨偉業觀後感。其間,著名歷史事件之多、相關歷史人物之眾、人物、事件互為因果相互牽扯的關系之復雜,遠遠超出了一部電影的容量。同時,絕大部分觀眾對這段歷史的了解只是個皮毛而已,因此,要在一部電影里把這段歷史清晰地表述出來,對編導是最大的考驗。 由於眾多歷史事件和人物內在的關系太過復雜,因此編劇在盡量簡化、明晰歷史脈絡時,採取了抓住標志性事件的辦法。比如關於宋教仁被暗殺導致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其間的紛爭糾葛足以另拍一部電影甚至是電視劇,但編劇在暗殺前,讓陳其美在宋教仁提出建立國民黨演說時意味深長地點評了一句,暗殺後,用字幕打出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 當然,盡管採取了刪繁就簡的策略,《建黨偉業》在涉及史實的部分還是相當嚴謹,因此觀眾若能事先對中國近代史多做點功課,將有助於看懂電影。 人物處理慎重 還原歷史面目 《建黨偉業》採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 *** 的人生軌跡,從參加新軍到參加 *** 一大;另外一條線是 *** 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跡串聯,觀後感《電影建黨偉業觀後感》。 其間涉及不少歷史教科書中的反面人物,《建黨偉業》並沒有簡單地將他們臉譜化,很多細節上更接近這些人物的本來面目。 以袁世凱為例,無論是鎮壓戊戌變法還是改制稱帝,他都是一個絕對的反派,在過往的影視作品中,袁世凱往往被臉譜化為一個殘忍、愚蠢的大光頭形象。但是在《建黨偉業》中,周潤發飾演的袁世凱是個有手腕、有心機、有膽量對日本人破口大罵,甚得部下擁戴的總統形象,但最終因為想過把皇帝癮,結果過把癮就死。 關於五四運動中最出名的三大賣國賊之二的曹汝霖和章宗祥,近年來,隨著關於二人在抗戰期間始終拒絕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不做漢奸的史實被披露,對他們的評論也越來越客觀。顯然,這種評論也被帶進了電影中。比如,章宗祥和太太被學生困在趙家樓內,借著牌桌上的幾句對白,點出了章宗祥在職務上的身不由己。另外,作為和火燒趙家樓齊名的痛打章宗祥這段史實,也被巧妙地藝術化處理為章宗祥夫婦脫身離去。 疏漏未免生憾 笑星令人出戲 盡管頂著巨片的名頭,出品單位多達40家,但電影本身依然難以避免出現粗疏錯漏。 廖凡扮演的朱德打了場個人英雄主義的惡戰,槍炮轟鳴的好萊塢動作片范兒十足。這場一個人的戰斗居然就是蔡鍔指揮的護國戰爭的濃縮。如此鋪排,未免有點惡搞之嫌。 片中 *** 的服裝要麼是筆挺的學生服,要麼是漿洗熨燙得沒有一絲褶皺的長衫,外加一根很五四青年范兒的長圍巾。編導顯然忘了,求學時期的 *** 一直是個貧窮學生。 《建黨偉業》是部全明星陣容電影,純屬打醬油的明星安排本應是非常簡單的,但黃建新導演顯然沒有意識到笑星一張嘴,正劇眨眼間會被消解為喜劇。馮鞏扮演的馮國璋和李菁扮演的袁克定開腔講話的那一刻,影院里笑聲一片。
『陸』 建黨偉業的觀後感(1000字)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應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建國大業》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後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共產黨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從《建國大業》一片來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調始終灌注整部影片,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這也是政治協商制度誕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牆腳,眾親叛離,諸如蔣經國、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建國大業這部電影令我十分感動,終身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