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生物學電影觀後感

生物學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5-14 05:07:29

1. 生物紀錄片觀後感你觀看的紀錄片的名稱是什麼請在下方寫出你印象深刻的片段中涉及到的生物學知識。

我看的生物紀錄片
都是在動物世界看得
屬於動物世界的系列節目
比如跟著貝爾去冒險
還有一對夫妻
他們去冒險
以便觀察生物的過程
我看了之後
對生物界有了更多了解
也更加喜歡了

2. 關於生物學影片的觀後感

我不能寫,並給你一個想法。 XXXX視頻我看了看,然後寫的東西,簡潔,寫了幾對焦鏡頭。建議加入一些自己的角度來看,從中得到感悟:例如,寫一個XXX的生物學特性,你還記得一個特定的事件,被罰款事件,建議在寫作的鏡頭在寫入事件再加上一些正面的見解,通過與全文。最後,寫了自己的看法。幾乎在500字...

3. 生物學影片讀後感

對E. O. Wilson的《社會生物學》我是仰慕已久到美國後不久就買了一本25周年版700多頁比一般書寬出一大塊。慚愧的是買了之後到現在還沒看過社會生物學的觀點我多數是從Dawkins的書里看的。也難怪不知道為什麼Wilson的書的翻譯怎麼就這么差和Dawkins書的翻譯不能比啊。這次當搬運工的時候還是硬著頭皮把這本簡編社會生物學和人的本性看完了。讀完之後有一些感想和大家分享。 首先是發現E. O. Wilson並沒有強調自然選擇就是作用在基因上的也不否認個體水平的選擇。其實我覺得這本就沒什麼可爭的自然選擇直接選擇的是性狀或性狀組合任何錶現這個性狀組合的單位都受到選擇壓力無論是個體、群體、還是綱一級的分類單位。如果這個這個性狀是可遺傳的那麼必定有決定這個性狀的基因組合同時受到選擇壓力。當然這是我的觀點學術界好像對此是有爭論的也許我並沒有抓住爭論的本質。 其次是社會生物學最為成功之處是對於利他行為的完美解釋。利他行為的本質還是為了基因的「自私」目的。這個說法好像不可思議道理上又那麼無懈可擊還有堅實的實驗證據真是妙不可言。這個部分也是最令我信服的當然Dawkins功不可沒《自私的基因》里對這個觀點又更加精彩的描述。其它部分也許是因為太多關於人類學和社會學的內容也許是因為太少具體例證總得來說並不讓我很信服。 第三Wilson提出了關於「同性戀基因」的社會生物學解釋。我曾經寫過一個帖子說我認為同性戀的環境作用大於遺傳作用原因是同性戀基因的無法或者很少可以傳遞給後代無法解釋這樣「自殺」性的基因是怎麼在群體里保留下來的。Wilson對有沒有同性戀基因似乎也沒有多少信心但至少社會生物學可以提供一個解釋即同性戀者雖然無法把自己的基因直接傳遞給後代但是由於沒有養育後代的責任於是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社會行為而使自身的社會地位提高直接或間接使得親屬及後代處於選擇的有利位置。證據是有調查表明同性戀者更多進入白領階層。但是我還是不能信服我覺得沒有有力證據表明同性戀者的親屬因此得到好處相反倒是有可能受到歧視。同時Wilson也提到有人提出同性戀基因的存在是因為同性戀基因在雜合情況下有選擇優勢。這倒不是什麼新鮮觀點了無非就是平衡選擇學說的一個翻版。我倒是覺得這個更有可能比如說雜合子對同性和異性都有很強親和力那麼他/她就具有一定選擇上的優勢。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做過具體的研究實驗設計好像不復雜比如這樣比較同性戀者的兄弟姐妹數目是否顯著多於對照組成員的兄弟姐妹數目。這就是一個cohort實驗。我估計是有人做過這樣的調查的但是差異不顯著。J 第四Wilson給出了一個宗教的社會生物學解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為什麼人類精神分裂似的一方面無時不刻依賴著科學一方面又抓住宗教不肯放Wilson的解釋是宗教通過倡導利他行為和儀式等等可以維系社會成員的緊密聯系而團結的群體相對於鬆散群體具有選擇優勢。不過我覺得宗教沒有Wilson說得這么簡單至少宗教的終極關懷應該有利於個體應對困難的環境於是直接造成個體的選擇優勢。另外Wilson認為科學戰勝宗教不是通過消滅宗教而是通過用科學來解釋宗教。我比較贊同這個觀點

4. 觀看生物學有關影片,寫觀後感

我不能寫,並給你一個想法.XXXX視頻我看了看,然後寫的東西,簡潔,寫了幾對焦鏡頭.建議加入一些自己的角度來看,從中得到感悟:例如,寫一個XXX的生物學特性,你還記得一個特定的事件,被罰款事件,建議在寫作的鏡頭在寫入事件再加上一些正面的見解,通過與全文.最後,寫了自己的看法.幾乎在500字

5. 觀侏羅紀公園從生物的角度來看並寫一篇觀後感

暑假裡,我們還有幸觀看了《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它給了我很多啟示。
這部電影所描述的內容是這樣的:一位博士建造了一個裡面有著恐龍和遠古植物的侏羅紀公園,他們提取遠古蚊子的血液樣本,並克隆出遠古恐龍。當受邀請的人參觀侏羅紀公園時,公園里的一位工作人員將所有系統和電源全部關閉,並闖入禁區,拿走了所有恐龍的胚胎,但卻在離開時遭遇恐龍身亡。因為電源關閉,所有恐龍都闖了出來,遊客們陷入了險境。但這些機智、勇敢的遊客最終還是成功的擺脫了困境,離開了公園。
看了這部電影,我認為建造公園的博士,有這樣的想法和創造的能力和意識確實是好的,但是,如果破壞了地球的生態規律也是不對的,既然大自然的選擇讓恐龍滅絕,就不應該把他們在克隆出來。如果人和恐龍這兩種生物在同一時代生存的話,必將會引發一場大戰爭,可能會共同滅絕。
我們再轉移到第二個話題,我認為,那個偷胚胎的工作人員非常的自私。他只為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後果地關掉了所有系統,這樣做,使所有的防恐龍電網全部失效,讓恐龍肆無忌憚地去傷害人類,這不就是只為一時之利的表現嗎?這樣的惡人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果然,它在運輸的路途中被恐龍害死。而那些恐龍胚胎將永遠沉於大河之下。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我們不能改變大自然的規律,如果改變了,後果將不堪設想。我們也不能自私自利,只顧眼前的利益,不顧長久的利益,給他人和世界帶來災難。

6. 生物學紀錄片觀後感400字

這部影片的美幾乎無法用語言形容.
這是海洋的協奏曲,這是生命的交響樂,這是自然之中的歌唱,這是天地之外的細語,這是宇宙間最動聽的聲音.生態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在《微觀世界》、《喜馬拉雅》和《遷徙的鳥》之後,又一次把深情的目光化作唯美的鏡頭,投向了廣袤無垠的大海,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海洋生態的瑰麗畫卷.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為《放牛班的春天》、《天堂電影院》中那深沉的師生之誼和傷感的懷舊之情而感動過,雅克.貝漢演而優則導,但他獨辟蹊徑與眾不同,一腳踏進了自然之中,以紀錄片的形式向世界展示著生命最原始的美和人類文明給這些美造成的缺憾.世人都看到了這位法國藝術家獨特的審美觀和價值取向,他的紀錄片詩情畫意壯麗唯美,有一種滌盪心靈的震撼力.在雅克.貝漢的眾多生態記錄片中,真正親自操刀的是《遷徙的鳥》和這部《海洋》,這也是最能體現他影像風格的兩部紀錄片.如果說《遷徙的鳥》把我們的目光吸引到了天空,那麼《海洋》則讓我們以遨遊的身姿融入無邊的大海.如果說《遷徙的鳥》散發著輕靈奇巧的氣息,那麼《海洋》則洋溢著雄渾壯美的風骨.如果說《遷徙的鳥》是以鳥的眼光看天地萬物,散發著對自然的好奇和探究之情,那麼《海洋》則以人的視覺感受滄海桑田變化興衰,充滿了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地球家園的憂思,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呼之欲出.
佔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海洋的形象從來都是壯美和神秘的,在它的面前,一切自然的形態和人類文明的痕跡都顯得渺小無比.《海洋》的鏡頭首先從大處著眼,表現海之廣大和深沉,長鏡頭畫面和大量的遠景全景構圖把我們在現實中倍感模糊的大海之遠和大海之深變得無比清晰.晴空萬里之下的碧波浩渺,陰雲密布之下的濁浪滔天,天海之際,世界之邊,《海洋》把鏡頭的廣度和深度都發揮到了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極限,再輔以雄渾激越的配樂,分明就是對海洋的一首豪放和婉約兼顧的贊美詩.如果有幸在大銀幕上觀看到本片,定會體會到那種穿透心靈的壯美,那種美讓人瞬間陶醉.
對於人類而言,大海是遼闊無垠和剛猛無比的,但是如果放置在更廣闊的空間內,它同樣也是渺小和脆弱的.《海洋》先從一個孩子的視覺去感受大海之大,然後又從一隻海鬣蜥的獨特視覺去看人類文明對海洋生物的影響,並把地球和海洋引向了更加浩瀚無垠的宇宙,在一瞬間大海變得微不足道.在人類已探知的宇宙范圍之內,唯一能孕育生命的就是地球這顆藍色的星球,而海洋則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地.然而在廣闊的宇宙中,地球不過是空氣中的一粒微塵,鮮活而渺小,海洋就是這個生命體的血脈.這一大一小的對比,揭示了生命的偉大渺小並存的富於思辨性的二元對立,同時也昭示了越是渺小越值得珍惜的哲理思維.大海之小又是具體而微的.海洋中那些色彩斑斕的生命在鏡頭下蹁躚起舞,互相競爭,述說著生命之強和生命之美.《海洋》通過詩化的鏡頭和優美的配樂,為我們展示了大海中各種美麗的生命形態,大到鯨魚,小到微生物,從海濱天空到洋底深處,從南極到北極,各種生命形態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合作演示著自然的奇跡,競爭彰顯著進化的艱難.奇妙之處,令人意趣盎然,艱難之處讓人心生感動.從大到小,從小復大,《海洋》已把生命和自然述說的唯美而動人.
在《海洋》的「大」和「小」的奇景之外,是人類活動對海洋的影響,這樣的情懷在《遷徙的鳥》中就有所表現.嚴重的污染,氣候變暖,以及商業利益的驅動,勢必導致北冰洋航線的開辟,而人類足跡所到之處就是海洋生物的災難,大海中最後的一片凈土或許從此不再.人類以無與倫比的力量對鯨魚、鯊魚和海豚肆意獵殺,投下的圍網困死了無數生命,鮮血染紅的海水,讓人不由得想到了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海豚灣》.但是相比《海豚灣》,《海洋》的鏡頭語言是柔和而美麗的,它的重點不在於揭露人類對自然和生命的肆虐,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展示海洋之美和自然之美,而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應該值得人類去珍惜和愛護——這無疑就是雅克.貝漢創造《海洋》、《遷徙的鳥》、《微觀世界》以及他參與的所有生態記錄片的初衷.
雅克.貝漢以唯美的鏡頭為記錄片樹立了新的標桿,他的紀錄片旁白極少,用事實說話,真正做到了客觀真實,而在震撼的視聽之外是他對自然的愛,這才是最令人感動的地方.人們把《微觀世界》、《遷徙的鳥》和《喜馬拉雅》稱為雅克.貝漢的「天地人三部曲」,而我更願意看到雅克.貝漢能再創作一部關於非洲草原的生命形態的記錄片,不妨和這部《海洋》一起組成雅克.貝漢親自操刀的「天空、陸地、海洋」三部曲,那更能描繪出一幅人類之外的生命圖畫,讓已經強大到嚴重威脅其他生命的人類靠邊站才算是真正的「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和諧世界.

7. 生物學紀錄片觀後感400字

摘要 這是海洋的協奏曲,這是生命的交響樂,這是自然之中的歌唱,這是天地之外的細語,這是宇宙間最動聽的聲音.生態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在《微觀世界》、《喜馬拉雅》和《遷徙的鳥》之後,又一次把深情的目光化作唯美的鏡頭,投向了廣袤無垠的大海,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海洋生態的瑰麗畫卷.

8. 觀後感關於生物電影300字

額…這個生物電影的意思是教學片還是恐怖生化危機電影阿…我是學生物的,我都沒寫過這東西,不如把生物書翻到序言部分,調整一下順序,抄吧~

9. 阿凡達觀後感600字(關於生物學)

潘多拉,一個夢幻的地方,一個不容毀滅的地方,因為那裡有生命樹,有我們的希望。 昨天晚上在家裡看了阿凡達,本來是想要去影院看的,不過考慮到最近的天氣確實很冷,就在家裡看了影碟,不過總體的效果還是不錯的,《阿凡達》我一直很期待的,從它開始策劃到首映,我都一直關注著,看了之後,也確實感覺電影的細節做的相當的好,潘多拉星球上的每一個東西都做的很精細,感覺和真實的沒有兩樣,還有上面所使用到的高科技,讓我感覺最深的就是平板電腦使用的頻率,上面的電腦幾乎都是可以觸控的平板電腦,薄的像玻璃一樣的,看上去帥極了,這應該也是像我們傳遞一個信號,下一代電腦應該逐漸的要淘汰滑鼠和鍵盤,換來更加便捷的超薄可觸控的平板電腦。 阿凡達在劇情上稍顯不足,總得來說就是一群地球人到一個叫做潘多拉的星球上進行采礦,但這個星球上有很多人類未經發現過的生物,人類到一個野蠻的星球上一般都是拿起自己所謂的高科技武器進行毫不憐惜的動作,毀掉本來屬於潘多拉的東西和上面生物生存的環境,以至於引致整個星球的反抗,最好人類失敗被迫退出潘多拉。這其實也是這部電影給我們的最終啟示:人類不是上帝,人類不能自私,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毀掉其他生物的生存環境,毀掉大家的希望,如果自以為是,必然會帶給自己無情的抱負,最終失敗的還是人類自己。 當然劇中不能缺乏愛情,主人公的愛情也確實讓人感動,當維斯特已經知道簡的目的和欺騙之後,雖然開始很是氣憤,但在她心裡還是一直很是掛念簡,為他的生存擔憂,而簡也因為這個本是不該的愛情,和自己良心站在了和自己同類的反面,帶著維斯特的族人一起反抗人類,因為他確實愛維斯特,在生命樹下他們的愛情宣言是真實的,但最終簡的死,讓我心裡有點失落,維斯特還是單身,還是會一直思戀曾今和自己一起飛翔天空的男人,思戀那個懵懂的男人,愛情是偉大的,愛情可以超越種族,超越一切,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感情,共同的良心在支撐著我們美好的家園,片中開頭陳述:一個人死了,必然另外一個和自己相同的人就會誕生,所以我們的精神永遠不滅。 以上是自己的一點感受,說的可能有些混亂,不過等大家看過《阿凡達》相信會有更深的感觸,不在於劇情多麼的跌宕起伏,而在於劇本身給我們的傳遞的東西。國內好像要等到元旦過後才會在影院上映,相信電影院的效果會更好。

10. 從生物學的角度談談對電影《2012》的觀後感,請大家給我提供個思路就好……

.咱文科的.
不過我覺得從生命的興起和死亡,探討生命的價值和作用.
生命存在的巨大潛力等等

閱讀全文

與生物學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電影學院畢業生作品 瀏覽:507
外國人看動作電影成龍 瀏覽:567
2017年獲的奧斯卡獎的電影 瀏覽:275
巴比倫2017電影 瀏覽:520
老大問小弟要煙被扇什麼電影 瀏覽:795
中國電影城比較分析 瀏覽:15
電影美國吻戲 瀏覽:959
2016華誼兄弟電影 瀏覽:469
電影節中的老電影 瀏覽:272
鞏俐飾演郎平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941
2018年暑期電影電視劇 瀏覽:783
上海國際電影節出席明星夫妻 瀏覽:187
pyiff電影節 瀏覽:716
pr2017版本剪輯電影解說教程 瀏覽:231
第一夫人和保鏢韓國電影 瀏覽:50
兒童電影動畫電影推薦 瀏覽:567
動畫西遊記電影 瀏覽:405
德州萬達國際電影城 瀏覽:607
電影球什麼 瀏覽:193
印尼動作電影排行前十 瀏覽: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