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春節檔的電影中評分最高的應該是《你好,李煥英》,網友的評分高達8.1分,這部電影不僅評分最高,甚至憑借54.1億的成績拿下票房第一的榮譽。
一、網友評分最高
電影《你好,李煥英》是賈玲首次執導的電影,同期上映的春節檔電影還有熱度很高的《唐人街探案3》,上映之初網友的關注點都在《唐人街探案》,後期《你好,李煥英》成為黑馬。
主打“親情”的《你好,李煥英》將“搞笑”和“溫情”結合在一起,讓人們紛紛想起自己母親的無私付出,因此很多網友在觀看時都很有代入感,被裡面的細節和畫面感動的痛哭流涕。
⑵ 哪部春節檔電影的豆瓣評分最高
因為過春節很多人都喜歡去電影院看電影,這也讓許多電影扎堆的都在春節期間上映,近幾年我國有不少好的春節檔電影。哪部春節檔電影的口碑最好呢?
上面兩部電影其實是2021年的春節檔電影評分,對於今年今年上映的電影,網友也特別關注,你覺得哪部電影會在今年的春節檔當中評分最高呢?
⑶ 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是2021年開年的一部“大戲”,之所以這樣說不僅是因為《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的高票房,更是因為這部電影所傳達出的溫情理念令人感動。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後的短短時間內,話題度一直居高不下,有的電影的話題全靠團隊買,但是這部影片確是實打實的高話題度。那麼,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是多少?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希望能夠有人喜歡。
一、《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是8.3《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後的豆瓣評分是8.3分,這個評分是電影上映期間的評分,然後現在的豆瓣評分是7.9分。無論是哪個分數都屬於高分了。賈玲第一次當導演,這個評分對她及這部電影來說都不低。
如果大家對“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是多少”這個話題感興趣,歡迎積極留言參與我們的話題探討,說說您的觀點。
⑷ 《你好李煥英》豆瓣評分8.2,為什麼你不敢承認它不好看
自從賈玲哭了「我媽還不會縫」,影片的情感就升華了。因為最後20分鍾,很多人哭著走出了電影院。我們是在為電影本身哭泣嗎?不,我們為家人流淚。我們之所以分享感情,是因為我們心中對所愛的人有愛。毫不誇張的說,只要不是鐵石心腸,就可以在賈玲哭的背景聲下淚流滿面!喜歡賈玲,喜歡她成長成名的故事。事實上,《你好李煥英》豆瓣評分有點高!作品整體水平真的很差!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都不是優秀的產品。觀眾保護自己喜歡的偶像是不是有點無原則?對工作質量太寬容了!有的電視劇明明很水,粉絲還說「她努力了,努力了!」如果努力可以和能力掛鉤,大家就不能被誇誇嗎?
⑸ 如何評價電影《你好,李煥英》豆瓣評分8.2,豆瓣討論區卻都
《你好, 李煥英》豆瓣評分8.2,然而在討論區中,觀眾的評價卻大相徑庭。在眾多批評中,有兩句話尤其引人關注,即「紀念親人無可厚非,不去殯儀館反倒去電影院」和「消費自己的母親,還被叫好」。這些評論反映出豆瓣可能門檻過低,任何能夠打字的人都能參與評價,或是存在某種形式的有償評價。
若以此觀點推論,那麼電影、電視劇,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作品,都可能被評價者要求進行徹底的審查和審視。例如,評論者提出「幻想未來科技無可厚非,不去好好鑽研科學技術反倒去電影院」的觀點,暗示了對科技發展的不滿。再如,「消費在戰爭中受苦受難甚至被抓進集中營慘遭殺害的可憐人,還被叫好」的評論,則直指對某些劇情的不當利用,認為這樣的消費行為是不應被鼓勵的。
綜上所述,電影《你好, 李煥英》的評價呈現多樣性,但其中一些觀點反映了對電影內容和評價平台的深層關切。在追求高質量作品的同時,我們也要審視評價機制,確保公正和客觀的聲音能夠得到尊重和展現。
⑹ 《你好,李煥英》豆瓣評分7.9,你認為這部電影好在哪裡
第一感覺, 李煥英笑起來真好看, 是那種帶有時代烙印的笑容, 兩個小辮, 讓人一看就發自內心的回憶. 最讓人感動和欣慰的事兒, 是我們所看不到的另外一個人的電影, 真好呢. 一場電影, 延伸到回憶中。
電影告訴我們,對明天的事情我們不可能預料,把握的只有今天。
我認為這是賈曉玲以一個思維意識的穿越,回到了20年前,劇中大多90%都是賈曉玲去改變自己母親的命運,比如電視機,結婚對象,卻意外發現自己的母親也是和自己一樣有這這20年的記憶,最後的10%應該是母親留給曉玲最後的安慰。
不如說是賈曉玲為了改變母親做的一個努力,也可以說是母親留給曉玲最後的回憶。
⑺ 《你好,李煥英》口碑炸裂的原因有哪些
《你好,李煥英》收獲了許多好評和眼淚,從小品到長片,最感人之處在於作品改編自賈玲的真實經歷。
你好,李煥英
豆瓣評分 8.3
128分鍾 - 劇情 / 喜劇2021年2月12日中國上映
賈玲提起創作這部電影的初衷,是希望把自己的媽媽介紹給所有觀眾認識。「媽媽不是一出生就是母親了。在她成為我的媽媽之前,也只是個小姑娘,有過青春期,有過心中小鹿亂撞的時刻。」
現實中的李煥英,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呢?賈玲曾在接受謝楠采訪時說:「如果你想問我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其實就看我就行了。我跟我媽長得很像,她跟我瘦的時候,基本上長得一模一樣。」
母女倆不僅長得很像,連性格都很像。她們都很願意讓周圍的人開心,並把這件事視為己任。賈玲曾這樣形容李煥英:「我媽就愛笑,心大,豪爽,有點兒好面子。」
在賈玲的記憶中,她從小不願意跟姐姐睡一個屋,更願意睡在爸媽中間。而爸媽最喜歡的娛樂活動就是聽她吹牛。「如果我將來有錢了啊,這個必須得買,那個必須得買。」
賈玲從小伶牙俐齒,愛看《曲苑雜壇》、愛學繞口令,但她從沒想過自己要走上喜劇之路。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李煥英的一句話。賈玲當年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的戲劇表演專業,還有喜劇表演專業——也就是相聲專業。
沒想到兩個專業都考上了,學校打電話來家裡,問選哪一個?那天是母親剛好接的電話,但她的方言口音,卻讓校方誤以為是要選「喜劇表演」。賈玲曾經覺得「天都塌了」,因為「我不幽默啊!我太美了當時!」誤打誤撞中,賈玲開啟了自己喜劇事業的大門。
母親猝然早逝,成了賈玲的一個心結,甚至有很長時間根本不能提此事。當時她媽媽和爸爸一起去通稻草,拖拉機上的稻草堆得很高,而只有5分鍾的路程就到家了。媽媽怕稻草傾倒,就坐在了上面,沒想到出了意外。對於此事,全家人一直都無法釋懷。
而賈玲因為在外地,趕回來匆匆見了母親最後一面。直到今天,她仍然被縈繞在心頭的自責折磨著。「如果現在自己在吃苦,那還好,因為媽媽也不會跟自己一起吃苦。但是現在生活過得還挺好,那種遺憾感就不知道為什麼,會特別特別嚴重。」
《你好,李煥英》不僅是賈玲獻給逝去母親的禮物,也是一封寄託她私密情緒的家書。從某種意義上講,拍攝這部電影,是她在和媽媽鄭重地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