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關於電影觀後感作文

關於電影觀後感作文

發布時間:2025-02-15 01:32:38

1. 電影《驚天動地》觀後感作文5篇

我們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強大的祖國背後更需要優秀的棟梁,我們任重道遠!不負眾望!下面是的我為你們整理的 文章 ,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驚天動地 觀後感

星期五下午,老師在1:20的時候,帶我們去圓形 報告 廳看一場關於地震的電影。

我找了個位置,剛坐下,電影就開映了,只見屏幕上出現了四個大字——驚天動地。

5月12日,汶川發生了8級大地震,唐新生明白了,立刻派摩步旅前往地震災區,同時,各個地區的解放軍也前往地震災區進行救援,戰士田野為了救一個小女孩的生命,英勇地犧牲了。在解放軍用直升機救災民時,飄過華峰山,發現山體表面有硫磺,總指揮部認為是華峰山的化工廠發生了硫磺泄漏,為了不發生次生災害,總指揮部派唐新生的摩步旅去華峰山查明真相,於是他們穿越礦洞,發現真是硫磺泄漏,沒想到突然著了火,唐新生急忙向總部提出了個方案——定向爆破,於是工兵團來到那裡,安放炸葯,這時唐新生發現還有生命,就和他妻子一齊救出了這個人。

電影結束了,我哭了,為唐新生的勇敢而哭了,為犧牲的戰士而哭了,我覺得,那些戰士為了救人生命都能拋棄,作為一個小學生,更要努力學習,長大了做一個為祖國效力的人。

驚天動地觀後感

《驚天動地》把我們帶回了2008年5月12日的中午,一切平淡如常,映川縣迎來了兩位支援西部大開發專家,年輕的縣委書記在忙碌著,辛勤的老師也在為孩子忙碌著,可愛的孩子在天真的玩耍著……突然停在地上的 籃球 跳了起來,大地開始轟鳴,山體搖晃,樓房倒塌。就在那一刻突如其來的災難讓每個人都措手不及,剛剛走進教室的孩子們聽到老師的喊叫聲,拼了命的往外跑……地震來了,人們四處逃命,同時也在呼喚著自我的親人,哭聲,叫聲連成一片,那一刻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就是讓我們所有中國人痛心的那一刻,多難的2008年5月的上半年,我們有解放軍,感動的淚水讓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的力量,我們背後有個強大的祖國!

你,撐起一片藍天

讓我們快樂的生活

你,開拓一方沃土

讓我們幸福地生活

你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洪水來了我們不怕

因為我們有祖國

地震來了我們不怕

因為我們有祖國

大災面前有大愛

驚天動地觀後感

當我懷著激動的情緒,看完《驚天動地》這部電影時,情緒久久不能平靜。《驚天動地》這部電影講述了5月12日,四川大地震的場面,以及當地人民和解放軍抗震救災的情景。電影里的細節催人淚下,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

讓我最感動的是一名年輕戰士——田野,為了搶救受傷孩子,他進入到倒塌的房屋內,這時餘震來了,牆壁再次倒塌,田野又用血肉之軀,頂住倒塌的牆板,當救援人員再進入時,我們的田野已經犧牲了,可屋裡的三個孩子得救了。我想田野叔叔在另一個世界不會孤獨,因為他是我們的英雄,天使會替我們照顧好他。在這部電影中,我又一次看到我們的解放軍叔叔在社會出現危難時,他們又一次奮不顧身地沖在前面,他們永遠都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一顆中國心,把我們所有的中國人緊緊地系在一齊,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人往往經歷過磨難,以能更深刻了解生命的好處和價值。我想我們的偉大的祖國會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電影《驚天動地》觀後感 作文

我本以為所有的生活都是美好的,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生活都是美好的。看了《驚天動地》這部電影,我大有感觸。

《驚天動地》是講四川汶川發生了大地震時抗震救災的事情。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汶川發生了 .0級大地震,映川縣委書記任鑰的媽媽在商場給女兒買櫻桃時,遇到了大地震,其實,她已經逃到門口了,她突然看到了一個嬰兒,她又跑了進去,一手把嬰兒和推車推了出去,自己被壓在了廢墟下面。還有,張老師用自己的身體做了個工字形,讓兩個同學躲在下面,用自己僵硬的屍體,擋住了石板,那兩個同學才得救。這樣的感人事例還有許多許多。

那些四川人民受到的苦,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以為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而我們卻過著幸福舒適的生活,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小公主、小皇帝。可我們還是覺得不滿足,什麼事情都要大人陪伴著才能做好。汶川災區的他們被埋在廢墟里,沒吃沒喝,什麼東西都沒有。我們天天吃好的,穿好的,還挑食,有營養蔬菜不吃,只吃大魚大肉,就連吃大魚大肉也有講究,只吃瘦肉,不吃肥肉。

我覺得我們也應該有自立、自強、不怕困難、勇於面對問題的精神。

2021電影《驚天動地》觀後感

上周,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一場讓人永生難忘的電影--《驚天動地》。影片描寫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一個個驚心動魄、催人淚下的救人場面,真實強烈的自然災害場景彷彿讓我身臨其境,看完電影,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電影里的鏡頭不時地在我腦海里一幕幕地回放,每一組畫面都是那麼的驚心動魄,每一個情節都讓我深深地感動,特別是李老師在教學樓即將倒塌的一剎那,他沒有去躲藏,而是像老母雞那樣,將幾個學生護在自己的身下,結果自己被壓在廢墟之下。人早已死了,但他的兩只胳膊仍頑強地支撐著,保護著一個個鮮活的孩子。然而面對活著的學生,又必須要鋸斷他已經安然睡去的僵硬的腿......看到這里,我忍不住流下了感動的眼淚,多好的老師啊!"一切為了學生!"是啊,李老師活著的時候像一支蠟燭,他犧牲了,但仍像蠟燭那樣,照亮和他一起走向天堂的孩子們的心......

田野,是一個獨生的解放軍,當他發現在廢墟中還有一個生命存在時,便冒著生命危險,鑽進了搖搖欲墜的廢墟中,他盡力讓小女孩恢復信心。但是,無情的餘震來時,他沒有退縮,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小女孩撲了過去,不顧一切地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樓板,為了保護小女孩,他英勇地犧牲了,在他的身軀之下,卻有一個學生獲得了生的希望......看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我從心底里佩服田野,佩服他捨己救人的無私精神,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還有一個老奶奶,她被壓在一塊水泥板下,為了爭取早點泄洪,她不惜放棄與女兒相見的希望,用生命最後一絲力氣,拉動支撐管,果斷地結束自己的生命,讓更多的人安全撤離,想到這里,我又開始流淚了,老奶奶,你是多麼高尚啊!

電影中,那一句句催人淚下的安慰,一幅幅朴實無華的畫面,一次次堅強的求生與無私奉獻,讓我們懂得了人世間的真情。在經歷了這場大自然的考驗後,人們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一定會有新的認識,我想,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長大後也要像英雄們那樣,更好地為祖國出力。



電影《驚天動地》觀後感作文5篇相關文章:

★ 電影《驚天動地》觀後感作文5篇

2016電影《驚天動地》觀後感5篇

★ 2016電影《驚天動地》觀後感1500字5篇

★ 電影最新驚天動地觀後感800字

★ 電影驚天動地觀後感500字

★ 中學生驚天動地電影觀後感

★ 學生觀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心得

2. 一篇作文《電影觀後感》450~480字字

今天下午我們小記者班的同學一起觀看《功夫熊貓》。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隻普普通通的熊貓。主要演義著這只熊貓通過自己的信心,浣熊師傅的信任,勤勞、刻苦的練習功夫,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最終練出一身好功夫打敗了太郎。影片贊揚了這只熊貓相信自我,不輕易放棄,勤勞刻苦的奮斗精神。
在這部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畫面還是浣熊師傅在廚房發現熊貓只要有了食物,就會實現它原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浣熊師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導它學功夫。這一畫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我深深的體會到浣熊師傅的用心良苦。師傅它以引食學功夫的方法來刺激熊貓學功夫的興趣,熊貓也知道這是激起它學功夫的興趣,但它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勤奮和刻苦的堅持學下去。熊貓的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我的心中。同時我也從熊貓這種精神中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那是一年寒假,媽媽認為我寫日記方面很欠缺,便讓我每天寫一篇日記。我聽後十分不情願,每次三言兩語就沒了下文,最後徹底放棄了寫日記,現在想起來都有些慚愧,與功夫熊貓中的主人公不能相比。
通過觀看功夫熊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機會,在以後的學習上,時時牢記《功夫熊貓》這部電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為榜樣,認認真真的走好每一步,爭取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3. 攀登者影片觀後感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我整理的攀登者影片觀後感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攀登者影片觀後感作文1

沖著吳京去看的點映,看完了在打三星和四星之間猶豫。平心而論這片子不算爛片,它要是不叫攀登者叫珠峰之戀之類的名字也不會有這么大的爭議。我看的時候一直在想吳京站立於大地之上(人形高達是這樣的)。但它是根據飽含著特殊歷史意義的真實故事改編,這片子拍得對不起那些偉大而堅韌的原型人物們。編劇絕對跑偏了,我不知道為什麼一個這樣一個獻禮片要加這么多基本無用甚至拖後腿的感情戲。這些感情戲非但沒能豐富角色的性格,而且還給人物塑造造成了打擊。

在影片中這種嚴酷的環境下,滿腦子粉紅泡泡是很不合時宜的,甚至可以說搞不清狀況。而這些角色,按理說接受了嚴格訓練和專業培訓的角色,不觀察周遭就貿然行動導致自己和意中人遭難,攀登至關鍵地段為了和戀人通信更加清晰擅自離隊,通知氣象的變化時哪怕自己已經不適合傳達了還要在可能誤傳的情況下和戀人通話到死。我不明白導演和編劇是出於什麼考慮讓人物形象和劇情設計為了感情戲做出這種犧牲的。整個敘述的重點就是偏的。60年的攀登完全可以加重戲份。現實原型的留氧氣瓶最後奇跡生還的事跡不夠好嗎?不夠感人嗎?這種情誼和意志不夠動人嗎?

曲秋林和方五洲兩人的嫌隙也沒有用心地處理,他們解散了,重聚以後就開始生分。在沒有解散前應該就給他們一個因為攝像機沖突的戲份,成品的鋪墊我個人覺得不夠。這條線如果用心拍了是可以作為影片的骨子的。兩個演員都演的很好,應該給他們更大的發揮空間。但這個矛盾匆匆就結束了。

我覺得很關鍵的一個部分,人員的選拔導演和編劇居然提都沒提。只能說他們根本搞不清重點。訓練部分也是淪為了感情戲的背景。70年代3次登峰,第一次的作用彷彿就是刷刷感情戲,讓楊光能有個出場場合和退場理由。我無法理解那個燙傷。水在那種地方沸點是不高的。我甚至無法理解楊光這個角色的意義,他在故事裡先是一副重點人物的樣子上場,然後莫名其妙的下場。請問這個角色是來幹嘛的?因為需要把演員塞進去所以設置的角色嗎?聽說他的原型是夏伯瑜先生,老先生為了幫助一位丟失睡袋的藏族同胞而導致小腿截肢。又是一位辜負了原型的角色。編劇顯然缺乏這樣的同情心,無法理解這種犧牲精神和動人關懷。要給人物找理由,上珠峰是為了爸爸,讓睡袋是因為不小心導致隊友受傷。

何必呢!你不能理解,難道就不能接受它,尊重它嗎?

第2次登峰明明到了第二台階,李國梁都說了繼續,然後半點沒交待他們怎麼沒有登頂成功。說起李國梁,我懷疑他和編劇有仇。他頂著這么個名字,跟老一輩說該我們接棒了。結果臨門一腳突然就犧牲了,還是要方五洲來。太諷刺了。編劇寫的時候沒覺得哪裡不對嗎?

另外一個問題是畫音不同步,大部分口型是對不上的。這使得我觀影時有點出戲,因為並不是所有演員的台詞處理得都很好,楊光因為老喜歡說一些偏書面的台詞,又不同步,給我一種輕浮感。

唉,一路寫下來,我國是多麼缺好導演和好編劇啊!這影片的演員不差了,題材也非常好,最後出來的卻是這幅樣子!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攀登者影片觀後感作文2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攀登者》。登世界屋脊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沒有堅強意志,是登不上去的。

電影講述著一個真實的故事。據說在1960年,中國登山隊經過九死一生,終於來到了珠峰峰頂。當時上去的有三人,她們把國旗塞到手電筒里埋了起來,還帶回了兩塊化石,一塊是古代的蝸牛,另一塊則是三葉蟲。

當時他們的攝影機在救一名隊員的時候丟失了。所以很多西方的科學家都不認可中國登上了珠峰,但是他們並不在意。他們覺得不需要所有人知道他們登上了珠峰。

他們里有一名隊員叫方五洲,他在登山隊解散以後去一個鍋爐房幹活,有時也會去村子裡代課。直到有一次,一個是同學質問他我們到底有沒有登過珠峰。方五洲感到對他打擊很大呀!他就一直呆在鍋爐房裡幹活,一直不願意出來。

後來中國登山隊又重新組對,他們三人被請了過去。一名當副指揮,一名當隊長,另一名當後勤隊隊長。

他們經過了日復一日的訓練,每次訓練都十分的辛苦。訓練差不多了,他們出發了。

他們在第一次沖頂的時候,首先經過一個有許許多多冰柱組成的地方。很像我的世界裡的冰刺平原。全國這里到了一個很窄很窄的山脊。上面常年刮著大風,有的時候能把人刮出十幾米遠。

他們到達2號台階的時候已經天已經很夜晚了,正准備扎營休息的時候,這時刮來了十級以上的大風,他們的帳篷都被吹飛了。隊長方五洲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們把上第二節梯的梯子拿了出來,拼在一起,然後綁了一塊兒石頭。便爬到了梯子上,准備藉此休息一會。沒想到大風還是刮不停,他們人都快被吹飛了。坐在上面一上一下的,簡直比過山車還顛簸。隨著風吹,他們一上一下的,繩子就在石頭上摩擦,不久就被上面的稜角磨斷了,他們飛了出去。要不是他們的隊長及時跳到另一塊岩石上綁住了梯子,那後果不堪設想。不過在這一晚上,有一個人把自己的下半部分的睡袋割給了別人,所以她的腿被凍傷。最後右腿沒有保住。

經過和風雪奮斗,但第一次他們登山還是失敗了。他們只好等到第二個窗口期。但是第一次失敗撤退的時候方五洲隊長受傷了。所以第二次登山的時候不是方五洲帶隊的,是另一位隊長帶隊,他還是一名攝影師。當他們登到第二台階的時候,刮來了一陣大風,一個隊員的氧氣瓶被刮掉了,正好砸到了隊長的臉上,隊長一下就被打了下去了,掉到岩石下。三個人去救他,但他們都往下的滑。終於在隊長快掉下懸崖的時候隊友抓住了他。這時懸崖上的岩壁快裂了,他就把攝影機交給了其他隊員,割斷繩子,自己掉下懸崖。隊長犧牲了,保住了其他隊員生命。但第二次登山又一次的失敗了。

他們回去積極准備,第三次登山的時候,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犧牲一名隊員的情況下終於登頂了。

三次登山,犧牲了兩個人,傷了好多好多人。充分說明登上珠峰很艱難的,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那些登山勇士們沒被這些困難嚇到,一次又一次向上攀登,最終他們成功了!

我想,我們學習遠沒有登珠峰艱難,只要具有他們一點點品質,把學習學好,不是太簡單了嗎!

攀登者影片觀後感作文3

《攀登者》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一部電影。1960年,3名中國登山者首次從最艱難、最危險的北坡登上了世界的珠穆朗瑪峰。然而,由於某些客觀因素,這個「首次」攀登的記錄沒有被國際社會認可。15年後,1975年,9名中國登山者再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以中國人的行動成果,向全世界宣布:中國人做到了西方人認定做不到的事情!

電影《攀登者》中有一段描寫1960年中國登山者在北坡8000米以上的某個路段,靠搭人梯登上懸崖的過程。因為搭人梯不能穿布滿釘子的登山靴,所有攀登者就只能光腳踩在同伴的肩背。最終導致攀登者因凍傷失去了十個腳趾和半個腳掌。這是一個真實的細節,這位攀登者名叫屈銀華。在觀影過程中,我發現他無論身處何處都得拄著根拐杖,經常站不穩。這樣一位為了攀登夢而毫不退縮,鼎力前行的追夢人,可想也是激勵了許多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還有一句讓我印象頗深的,一位攀登隊隊長說的話:「攀登對於那些無知的人來說,是地獄,但對於我們這幫人來說,是夢寐以求的天堂」。它同時也在證明梵高的一句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過路的人只看到煙。」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在追夢的途中,你得接受他人的`偏見,甚至是冷嘲熱諷。

影片中,攀登隊在向珠穆朗瑪峰進發的時候,也遭受了許許多多災難性的困難:暴風雪,雪崩,冰裂……每一個都足以致命,前前後後將近犧牲或嚴重受傷十餘人,攀登隊前隊長甚至為了保存完整的錄像證明,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換攝像機的存在,盡管如此,中國登山隊仍然繼續完成祖國任務,在物資短缺,窗口期為時不多的情況下,中國登山隊不斷地創造奇跡,不但成功登頂,還准確測量出了珠峰高度,也是中國高度!這告訴我們:遠大的目標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就算命運不公!

很多人都一直有個疑惑,登山對於那時的中國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我說,跟祖國的聲譽有直接的關系,也就是說,中國的聲譽都背負在中國登山隊身上了,為什麼呢?珠峰不僅僅是一座山那麼簡單,它關繫到領土歸屬、國家的國際形象,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攀登精神的體現。據我所知,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與尼泊爾發生了一次爭奪戰,對象是珠穆朗瑪峰,尼泊爾一直不承認珠峰是兩國的國界,找了很多的借口,其中一條就是既然珠峰北側是中國的領土,那你中國人怎麼不登上去留下證據,而尼泊爾人已經沖刺了南坡登上了珠峰,因此登上珠峰成為了國家的政治任務,這已經不是單純的登山運動,而是為了宣示國家的主權,保衛領土重要事件。為了能夠登上珠峰,中國組建了自己的登山隊。歷時兩個多月的艱難險阻終於把國旗插在了地球的點,這一幕不僅展示了中國人堅強不屈的精神,更加維護了整個國家的威嚴!這向我們傳遞的,是要捍衛祖國,捍衛領土的鬥志與信念,為了這片領土,我們要把它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

《攀登者》恰逢祖國成立70周年慶典,它不僅回顧了祖國這70年來走過的一些心路歷程,更是寄託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現在看來,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瑪峰,而是在一步一步向中國在世界的新高度砥礪前行!

攀登者影片觀後感作文4

愛情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可能是朝夕相對的甜蜜,也可能是生離死別的不舍,但究其根本,都是彼此認同、相互期盼回應。70後成長到及笄與弱冠之齡時,大多處在中國跨越了艱難時代而欣欣向榮的時刻,遑論在繁榮富強中成長的80後與90後。所以,我們很多人對「奉獻」的感受,始於「養兒方知父母恩」,對愛情的認知,來自「陌上少年足風流」。

但是經歷過創業以及創業過程中共同承擔責任、經歷磨難的團隊,對於為了追尋共同的理想而奉獻自我,一定感同身受——只因都是過來人。不同於軍警隊伍的紀律、服從,這種源於愛情的奉獻精神是無需教導而自發產生,並且支持自身克服各種艱難而矢志不渝勇往直前。徐纓對於方五洲的感情,正是這樣:方五洲對於攀登的情結,是「不破樓蘭終不還」,對於徐纓的感情,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方五洲沒有訴諸於口,但是借著登山筆記,含蓄地表達了心意。這是那個年代愛情的樣子,也是最符合以攀登為畢生追求的方五洲的表白。

徐纓是另類的「不愛紅妝愛武裝「,在那個年代,她不僅接受了方五洲帶回的珠峰化石,也足夠勇敢地在臨去蘇聯進修時要求方五洲的表白。徐纓對著逃之夭夭的砸窗鍵盤俠大喊的時候,發泄著最後的不甘,說出了她不忍對方五洲施加壓力卻滿腹委屈的話語。這一點小小情緒化是一個女孩子的人性,但未掩蓋徐纓巾幗不讓須眉的情操——試問有幾個人,能夠為了支持所愛的人在風雨飄搖的環境中繼續追尋前途未卜的夢想,放棄朝夕相對而選擇遠渡重洋到未知的環境與期限中錘煉自己的技能,學成歸來不改初心,毅然決然奔赴他身邊去共同奮戰?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管鮑之交的矢志不渝,在任何時代的洪流中,始終閃耀著知己的光輝——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原來是基於彼此理解與信任支持!

紅顏知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小說中的明月心之於公子羽,歷史上的武曌之於李治,可遇而不可求。在《攀登者》中,方五洲何其有幸,與氣象學家徐纓相識相知。為了這樣一位以青春與學識相報的紅顏知己,難道他可以無動於衷嗎?雖然在愛情與理想需要選擇的時刻,方五洲是毫不猶豫的,所以面臨必須的抉擇時,他放棄了迎接鴻雁傳書多年後終於歸國的徐纓,因為在那一天他要去重組的登山隊報到;但是在徐纓需要幫助的時刻,他孤身一人在雪域中救助她,這誠然是一個血肉之軀的情感選擇。雖然這浪漫主義情懷引導了一出雪嶺相逢的奇跡,不過鑒於稀有的氣象專家組全團失聯,經驗豐富的登山專家方五洲的採取行動並不違背人性與規律。

雖然徐纓再也無法與她心繫十五年的方五洲長相廝守,但她知道方五洲在她的幫助下這次必然登頂,沒有枉費她多年在氣象學的深耕,那麼在臨終時必然是感到幸福的。方五洲拿著天線時的求婚,在那一刻已經只是形式——為了同一個理想而共同奮戰在一線的兩個人,當然是心意相通的,哪還有什麼不明白呢?

那塊埋在珠峰頂上的化石,是方徐二人的定情信物。方五洲在登頂時帶著它,也說明了他對徐纓的認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4. 電影觀後感作文680字

今天下午,小記者班的同學一起觀看了《功夫熊貓》。電影中的主角是一隻普通的熊貓,通過自己的信心、浣熊師傅的信任,以及勤奮刻苦的練習,最終打敗了強大的對手太郎。影片贊揚了這只熊貓相信自我、不輕易放棄、勤奮刻苦的奮斗精神。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浣熊師傅在廚房裡發現了熊貓只要有了食物,就能實現原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浣熊師傅利用食物引導熊貓學習功夫,這一畫面令我印象深刻。我深刻體會到浣熊師傅的用心良苦。師傅以引食學功夫的方法來激發熊貓學功夫的興趣,熊貓也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勤奮和刻苦地堅持下去。熊貓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同時,我也從熊貓的精神中想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那是在一個寒假,媽媽認為我寫日記方面很欠缺,便讓我每天寫一篇日記。起初我十分不情願,每次三言兩語就沒了下文,最終徹底放棄了寫日記。現在回想起來,我感到有些慚愧,與功夫熊貓中的主人公相比,我缺少了那種不放棄的精神。

通過觀看《功夫熊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機會。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要時刻牢記《功夫熊貓》這部電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為榜樣,認認真真地走好每一步,爭取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閱讀全文

與關於電影觀後感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索尼9000h怎麼看高畫質電影 瀏覽:720
韓國電影惑 瀏覽:120
小伙抱著人頭是哪個電影 瀏覽:850
韓國政變的電影 瀏覽:721
免費下載電影永遠的第一名 瀏覽:660
偷天換日美國電影演員 瀏覽:333
十部頂級英文動漫電影 瀏覽:763
2018印度電影節 瀏覽:865
電影愛情公寓影評 瀏覽:807
西伯利亞日本戰俘電影 瀏覽:844
電腦wps最小化看電影 瀏覽:132
電影短視頻推薦愛情 瀏覽:969
拔牙歐美電影 瀏覽:90
狗咬狗電影票房怎麼樣 瀏覽:449
蘿莉控電影推薦 瀏覽:799
Sense8美國電影 瀏覽:41
民國時期的動漫電影 瀏覽:307
賽爾號大電影全部中文 瀏覽:663
哪些著名的反華電影 瀏覽:830
жить俄羅斯電影 瀏覽: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