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電影《滅絕》
這是本月第一部硬核的懸疑科幻電影,自上映以來,口碑一般,兩極分化嚴重,部分觀眾認為很精彩,但另外一些觀眾則認為這部電影完全就沒有懸疑片該有的劇情,很一般。
《滅絕》憑借新穎顛覆的設定和震撼刺激的視效,滿足了觀眾對未來世界的好奇心與科幻情結,喜歡科幻電影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⑵ 求幾個生化危機電影的影評
生化危機第一部
昨晚看了生化危機第一部,完全顛覆我我的想像。電影人如此大膽地表達自己對科技發展災難性後果的擔憂,鏡頭大膽堪比恐怖片。我之前還沒看到過這么悲觀的電影,即使是《後天》這樣的災難片最後主角還是憑借自己的勇氣堅韌等等優秀的品質獲得暫時的勝利,慘痛的背景之下的一點點勝利總是能夠透露出導演編劇等等對人類這種智慧生靈還殘存的一點信仰。可是這部片子,看上去那麼那麼有故事的次主角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了,而且每個人都以近乎殘忍的方式離去。每次看到那些殘忍的鏡頭,我都不忍地閉上眼睛,心裡在不停地默念:沒關系的,他們不會死的,死了電影接下去該怎麼演呢?可是,他們還是一個一個地死了。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米拉從那個該死的實驗室逃出來,防備地舉著槍,可是:荒蕪的大街上只剩下她一個人。她,就是所謂的——世界上最後一個人了嗎?
人性本惡還是善?永遠沒有答案的命題。其實人惡的時候,就像the hive中的活死人,他們的細胞不斷分裂,他們的存在只剩下the desire to feed。那個想要盜取T病毒的傢伙,在記憶恢復的關頭他竟然可以拋下其他人一心想著把那些罪惡的病毒帶出the hive並從中打撈一筆,其罪惡卑鄙程度與活死人無異。
科學這把雙刃劍真是讓人頭疼。我喜歡科幻片,喜歡像back to future那樣輕松愉快但是又有想像大膽的time machine,因為電影裡面總是有一個happy ending,無論中間多少艱險好人總會戰勝邪惡。可是,當這種技術真的和人性面對面的時候,災難性的後果總是難以避免。The Umbrella,多麼含義豐富的名字。這種壟斷集團可以無法無天,集財力與智力於一身,沒有力量可以挾制它了。只是,為什麼那麼多科學家會像古時的奴隸出賣自己的體力一樣出賣自己的智力,沒有立場沒有原則。
好吧,還是教育問題。不管做什麼,先學會做一個人。人文主義教育刻不容緩!所有人,無論國籍、膚色、職業……生下來就應該首先學會如何在這宇宙間安生立命,明白自己作為一個人類的意義和責任!
《生化危機》系列:水波紋效應
往平靜的水面投擲石塊,從落點開始泛起了漣漪會一圈圍著一圈地向四周逐漸擴散。然而不管泛起了多大的波瀾,它們始終只能從中心點泛去而永遠也逃不離。一石也許激不起千層浪,可是卻可以泛起百層波。——火神紀。題記。
這個系列電影總是處於這樣的一種窘境:在商業上的成功以及在票房上的堅挺成績,與在評價上的低劣成正比;吃力卻並不討好,畢竟眾口難調。改編自經典作品的電影似乎總是難以逃脫這樣的命運,尤其是改編自一套發行量與口碑都極佳的《生化危機》更是如此;討好了純粹的影評和普通的游戲粉絲,卻永遠也無法討好鐵桿粉絲,因為它無論做出一個什麼樣的效果來,對鐵桿粉絲來說總是遠遠不夠的。比不上游戲里耳目能詳的經典場景,比不上游戲里熟悉的情節設置;於是電影遠不如游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被抨擊以及被否定的命運永遠也逃不離。我們是否應該客觀地看待與評價這個號稱改編自PC游戲最經典的一個系列電影呢。
從開始的地方重新開始,在結束的地方結束;環環相扣層層周裹,在結束的地方設置一個開始,又在開始的時候衍接一下結束。可以說,這個系列電影在前後作的衍接上既做到了承前啟後的連續性,又保持了每一部作品的獨立性。從這方面來說,這個系列電影應該算是系列電影作品中的上承之作。我不是狂熱的游戲迷,所以我不知道《生化危機》在游戲里的地位是何其尊貴;如果寬容點地看待,這個系列電影應該還算是比較成功也優秀的電影作品。
這種涉及到科幻和生化污染的電影總會給我們以某種程度上的絕望和悲壯,但也總會給我們留以某種程度上的希望和祈冀。所以號稱《滅絕》卻滅而不絕;在於人道,在於為善的人性根本,在於人類曾經經歷過的種種災難後依舊倖存所獲得的堅毅與勇敢。同時與之相背的也是人性醜陋面和陰暗面所折射出來的貪婪與慾望。如果說無辜的受眾所得到的池魚之禍大都是緣於人性的貪婪,那麼人性的善與生存的渴望則成了拯救世界的動力。在許多同類型的電影里,其最初始的根源大都在這相背的二者之間的爭斗。
生化科學的發展在帶給我們無限的希望的同時也會帶給我們同樣多的擔憂。對於生命和物種的自然進化進行人為的干預和促進的同時,已經遠遠領先於地球上的其它物種的人類是否也被賦予了如同上帝一樣的職責;或者我們所做的僅僅只是在拔苗助長。這樣的爭論似乎從來都不曾停止過。
在現階段來說,生化技術的不成熟以及這種技術所帶來的不可預知性,給了我們太多可以想像卻不願意麵對的憂患意識。保守擔憂派會展開許多可怕的想像;這種想像體現在電影里就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五花八門的末日電影。沒有什麼東西是可預知的,當我們以為自己在完整這個世界的時候,誰又能告訴我們,我們並不是在自掘墳墓呢;所以幻想一下所有可怕的結局,並不只是一種自我放逐和被迫害妄想的杞人憂天。
比如與《蜘蛛俠》相對應的就有一部叫《變形蜘蛛人》(Earth vs. the Spider)的血腥電影,同樣是因為蜘蛛而變化,可是卻是完全不同的結局。生化上的無法預知給了我們太多的幻想。然而我也記得老本大叔那句經典的台詞:被賦予了多大的能力,則同時也被賦予了多大的責任。我們人類已經擁有了足夠多的能力來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人類自身的未來,我們也有能力來毀滅這個世界毀滅人類自身;然而我們是否又被賦予了同樣的權力。我們所必須思考的是關於未來的前路,以及我們如何去運用我們手中的這些能力。大部分科幻生化電影所喋喋不休的,就是我們以為我們可以自由地使用我們的能力後所帶給我們的種種災難性的後果以及面對這種後果的時候我們將會如何自救。
電影里所有的那些虛幻的故事給了我們看清楚這些事件背後真相提供了思考的機會。在所有的那些可怕的結局並未到來之前,我們可以通過電影進行反復的實驗與揣測;如果我們非去要求所有的科幻電影的現實意義的話,也許就是這個了。
縱觀整個三部曲系列,生化技術的開發並非如同我們所想像的那麼丑惡,而僅僅只是一位殘疾的父親為了自己所深愛的女兒能夠更健康快樂地生活而發明的生化葯物,激發已經死去的細胞突變而變得強壯。然而當這些葯物被「保護傘」公司搶走了之後卻被實驗應用在了生化戰爭以及改造生化士兵的基礎上繼續研發,而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可怕的後繼事件。這里所告訴我們的是,科學技術本身並沒有正義與邪惡之分,決定權在於掌握者的秉性和如何去運用這些技術。
從《變種生還者》開始,到《啟示錄》再到這部《滅絕》,這個系列的電影是越打越好看了;越來越注重動作以及打鬥場面的設計讓《滅絕》很有看頭。視覺上的效果卻反而與電影的劇情設置成反比了,之前的兩部也許在視覺上略微,可是在劇情上卻比較豐滿,從懸念的設置到劇情的發展都要比這部《滅絕》顯得自然而流暢些。總體上來說,整個系列電影鋪陳著一種沉重的抑鬱,但是之前的兩部電影在這種抑鬱的氛圍里依舊漫延著生機。可以說,這個系列電影在《變種生還者》投下了一顆重磅的炸彈,而之後的《啟示錄》以及《滅絕》則是這種投擲後的水波紋效應的餘波。從地下的實驗室漫延到了地面上的城市,從城市漫延到了全世界,文明被徹底地毀去,漫天飛舞的黃沙給了我們無盡的悲涼之感,荒涼凄慘的破敗景象取代了昔日的繁華,人類社會的所有一切都將在這場災難之後徹底死去。
本能而簡單的機械動作伴隨著傳染力極高的T病毒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迅速地覆蓋了整個地球。可以說,這個系列電影完全是對生化科學所帶有的那種危機意識後的惶恐。最近上檔的《滅絕》在視聽上效果以及在動作設計上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在劇情方面卻顯得比較蒼白了。只是從視覺上去要求這部電影的話,我們並不會失望;可是如果從整體上來說,這部電影只能算得上是整個《生化危機》系列電影水波紋效應的最後餘波。在電影的最後給我們留下了下一部的懸念,只是在我看來,這個系列在這里已經嘎然而止了。因為接下去的劇情看似有的懸念並不足以吸引我下次的目光了,當全世界只剩下如同碉堡的「保護傘」公司以及沒有感知能力的喪屍,還有一大群具有超強能力的艾麗絲,劇情也許就只剩下一場最後決戰了。而這場最後決戰的勝利,並不可能改變這個世界的分毫了。絕望,徹底的絕望將也許有的第四部續集僅有的希望都給扼殺了,我不想看到一部讓人完全絕望的電影;或者說,一部不帶任何希望的電影其實並沒有多少讓人觀望的慾望。
水波紋效應的最後餘波留給我們的,只有無限的感慨以及漸漸淡去的平靜。而這部電影所做的,是把希望留給也許不會有的第四部續集。《滅絕》,雖說滅而不絕;而其實並不曾許給我們多少明亮與希望。
看完這個系列電影給我的印象最深刻的也許就是米拉·喬沃維奇;這個曾經在呂克·貝松《聖女貞德》里演繹了一個瘋狂臆想版的貞德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這個系列電影里她更多地展示了她多方位的表演技能和極高的可塑性。模特出身的米拉有著優雅的身段,在這個系列裡的一些動作場面以及各種風格造型的展現都極其到位。或妖艷、或端莊、或高貴、或殘酷、或勇猛……在我看來,米拉是這個系列電影給予我們最大的驚喜。
⑶ 有關世界滅亡的電影
人類之子 Children of Men (2006)
劇情簡介
20年後的人類社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滅頂之險——所有的人類都喪失了生育能力,而東歐和非洲國家已經四分五裂,人口向英國等富裕國家大量遷移。
然而在英國境內,人們正陷入一片混亂和恐慌中。人人都為世界末日的到來而焦躁狂暴。非洲女孩肯(克萊爾-霍普•阿什提 Claire-Hope Ashitey飾)非法移民到這個國家,但令人振奮的是她腹中竟然懷有孩子。為了保住人類唯一的血脈,警察蒂奧(克里夫•歐文 Clive Owen 飾)和前妻朱麗(朱麗安•摩爾 Julianne Moore 飾)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將肯安全離境,但槍林彈雨卻失他們舉步維艱。
在逃亡中,嬰兒出生在了一個難民營里。刀槍當前,保住人類最後的希望,成為蒂奧心中唯一的信念。
⑷ 關於喪屍的電影有哪些
生化危機1(變種生...
豆瓣評分:7.7
生化危機3(滅絕)
豆瓣評分:7.0
亡靈
豆瓣評分:7.5
活死人之地
豆瓣評分:6.5
死亡之雪
豆瓣評分:5.8
驚變28周
豆瓣評分:6.8
地面之下
豆瓣評分:4.4
突變活屍
豆瓣評分:3.1
死亡航班
豆瓣評分:5.3
死人島
豆瓣評分:4.8
活死人歸來4
豆瓣評分:4.7
屍地餘生
豆瓣評分:5.7
生命之旅
豆瓣評分:6.6
死了又死
豆瓣評分:4.8
狗舍
豆瓣評分:6.7
撒旦僵屍女
豆瓣評分:3.5
裂口女(開端)
豆瓣評分:5.1
林肯大戰僵屍
豆瓣評分:3.4
生化危機2:啟示錄
豆瓣評分:7.6
澎堤池
豆瓣評分:6.4
活死人歸來3
豆瓣評分:7.1
旅館大堂對面
豆瓣評分:6.5
惡之入骨
豆瓣評分:5.2
活跳屍3
僵屍之夜
豆瓣評分:6.6
毀滅僵屍
豆瓣評分:5.4
東京僵屍
豆瓣評分:7.0
恐怖幽靈
豆瓣評分:7.2
男孩啃女孩
望採納謝謝
⑸ 電影滅絕喪屍屠城好看嗎影評如何
都是恐怖類,跟新喪屍出籠和活死人黎明等等類似,都是血腥恐怖。
⑹ 求生化危機影評 。
生化危機第一部
昨晚看了生化危機第一部,完全顛覆我我的想像。電影人如此大膽地表達自己對科技發展災難性後果的擔憂,鏡頭大膽堪比恐怖片。我之前還沒看到過這么悲觀的電影,即使是《後天》這樣的災難片最後主角還是憑借自己的勇氣堅韌等等優秀的品質獲得暫時的勝利,慘痛的背景之下的一點點勝利總是能夠透露出導演編劇等等對人類這種智慧生靈還殘存的一點信仰。可是這部片子,看上去那麼那麼有故事的次主角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了,而且每個人都以近乎殘忍的方式離去。每次看到那些殘忍的鏡頭,我都不忍地閉上眼睛,心裡在不停地默念:沒關系的,他們不會死的,死了電影接下去該怎麼演呢?可是,他們還是一個一個地死了。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米拉從那個該死的實驗室逃出來,防備地舉著槍,可是:荒蕪的大街上只剩下她一個人。她,就是所謂的——世界上最後一個人了嗎?
人性本惡還是善?永遠沒有答案的命題。其實人惡的時候,就像the hive中的活死人,他們的細胞不斷分裂,他們的存在只剩下the desire to feed。那個想要盜取T病毒的傢伙,在記憶恢復的關頭他竟然可以拋下其他人一心想著把那些罪惡的病毒帶出the hive並從中打撈一筆,其罪惡卑鄙程度與活死人無異。
科學這把雙刃劍真是讓人頭疼。我喜歡科幻片,喜歡像back to future那樣輕松愉快但是又有想像大膽的time machine,因為電影裡面總是有一個happy ending,無論中間多少艱險好人總會戰勝邪惡。可是,當這種技術真的和人性面對面的時候,災難性的後果總是難以避免。The Umbrella,多麼含義豐富的名字。這種壟斷集團可以無法無天,集財力與智力於一身,沒有力量可以挾制它了。只是,為什麼那麼多科學家會像古時的奴隸出賣自己的體力一樣出賣自己的智力,沒有立場沒有原則。
好吧,還是教育問題。不管做什麼,先學會做一個人。人文主義教育刻不容緩!所有人,無論國籍、膚色、職業……生下來就應該首先學會如何在這宇宙間安生立命,明白自己作為一個人類的意義和責任!
《生化危機》系列:水波紋效應
往平靜的水面投擲石塊,從落點開始泛起了漣漪會一圈圍著一圈地向四周逐漸擴散。然而不管泛起了多大的波瀾,它們始終只能從中心點泛去而永遠也逃不離。一石也許激不起千層浪,可是卻可以泛起百層波。——火神紀。題記。
這個系列電影總是處於這樣的一種窘境:在商業上的成功以及在票房上的堅挺成績,與在評價上的低劣成正比;吃力卻並不討好,畢竟眾口難調。改編自經典作品的電影似乎總是難以逃脫這樣的命運,尤其是改編自一套發行量與口碑都極佳的《生化危機》更是如此;討好了純粹的影評和普通的游戲粉絲,卻永遠也無法討好鐵桿粉絲,因為它無論做出一個什麼樣的效果來,對鐵桿粉絲來說總是遠遠不夠的。比不上游戲里耳目能詳的經典場景,比不上游戲里熟悉的情節設置;於是電影遠不如游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被抨擊以及被否定的命運永遠也逃不離。我們是否應該客觀地看待與評價這個號稱改編自PC游戲最經典的一個系列電影呢。
從開始的地方重新開始,在結束的地方結束;環環相扣層層周裹,在結束的地方設置一個開始,又在開始的時候衍接一下結束。可以說,這個系列電影在前後作的衍接上既做到了承前啟後的連續性,又保持了每一部作品的獨立性。從這方面來說,這個系列電影應該算是系列電影作品中的上承之作。我不是狂熱的游戲迷,所以我不知道《生化危機》在游戲里的地位是何其尊貴;如果寬容點地看待,這個系列電影應該還算是比較成功也優秀的電影作品。
這種涉及到科幻和生化污染的電影總會給我們以某種程度上的絕望和悲壯,但也總會給我們留以某種程度上的希望和祈冀。所以號稱《滅絕》卻滅而不絕;在於人道,在於為善的人性根本,在於人類曾經經歷過的種種災難後依舊倖存所獲得的堅毅與勇敢。同時與之相背的也是人性醜陋面和陰暗面所折射出來的貪婪與慾望。如果說無辜的受眾所得到的池魚之禍大都是緣於人性的貪婪,那麼人性的善與生存的渴望則成了拯救世界的動力。在許多同類型的電影里,其最初始的根源大都在這相背的二者之間的爭斗。
生化科學的發展在帶給我們無限的希望的同時也會帶給我們同樣多的擔憂。對於生命和物種的自然進化進行人為的干預和促進的同時,已經遠遠領先於地球上的其它物種的人類是否也被賦予了如同上帝一樣的職責;或者我們所做的僅僅只是在拔苗助長。這樣的爭論似乎從來都不曾停止過。
在現階段來說,生化技術的不成熟以及這種技術所帶來的不可預知性,給了我們太多可以想像卻不願意麵對的憂患意識。保守擔憂派會展開許多可怕的想像;這種想像體現在電影里就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五花八門的末日電影。沒有什麼東西是可預知的,當我們以為自己在完整這個世界的時候,誰又能告訴我們,我們並不是在自掘墳墓呢;所以幻想一下所有可怕的結局,並不只是一種自我放逐和被迫害妄想的杞人憂天。
比如與《蜘蛛俠》相對應的就有一部叫《變形蜘蛛人》(Earth vs. the Spider)的血腥電影,同樣是因為蜘蛛而變化,可是卻是完全不同的結局。生化上的無法預知給了我們太多的幻想。然而我也記得老本大叔那句經典的台詞:被賦予了多大的能力,則同時也被賦予了多大的責任。我們人類已經擁有了足夠多的能力來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人類自身的未來,我們也有能力來毀滅這個世界毀滅人類自身;然而我們是否又被賦予了同樣的權力。我們所必須思考的是關於未來的前路,以及我們如何去運用我們手中的這些能力。大部分科幻生化電影所喋喋不休的,就是我們以為我們可以自由地使用我們的能力後所帶給我們的種種災難性的後果以及面對這種後果的時候我們將會如何自救。
電影里所有的那些虛幻的故事給了我們看清楚這些事件背後真相提供了思考的機會。在所有的那些可怕的結局並未到來之前,我們可以通過電影進行反復的實驗與揣測;如果我們非去要求所有的科幻電影的現實意義的話,也許就是這個了。
縱觀整個三部曲系列,生化技術的開發並非如同我們所想像的那麼丑惡,而僅僅只是一位殘疾的父親為了自己所深愛的女兒能夠更健康快樂地生活而發明的生化葯物,激發已經死去的細胞突變而變得強壯。然而當這些葯物被「保護傘」公司搶走了之後卻被實驗應用在了生化戰爭以及改造生化士兵的基礎上繼續研發,而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可怕的後繼事件。這里所告訴我們的是,科學技術本身並沒有正義與邪惡之分,決定權在於掌握者的秉性和如何去運用這些技術。
從《變種生還者》開始,到《啟示錄》再到這部《滅絕》,這個系列的電影是越打越好看了;越來越注重動作以及打鬥場面的設計讓《滅絕》很有看頭。視覺上的效果卻反而與電影的劇情設置成反比了,之前的兩部也許在視覺上略微,可是在劇情上卻比較豐滿,從懸念的設置到劇情的發展都要比這部《滅絕》顯得自然而流暢些。總體上來說,整個系列電影鋪陳著一種沉重的抑鬱,但是之前的兩部電影在這種抑鬱的氛圍里依舊漫延著生機。可以說,這個系列電影在《變種生還者》投下了一顆重磅的炸彈,而之後的《啟示錄》以及《滅絕》則是這種投擲後的水波紋效應的餘波。從地下的實驗室漫延到了地面上的城市,從城市漫延到了全世界,文明被徹底地毀去,漫天飛舞的黃沙給了我們無盡的悲涼之感,荒涼凄慘的破敗景象取代了昔日的繁華,人類社會的所有一切都將在這場災難之後徹底死去。
本能而簡單的機械動作伴隨著傳染力極高的T病毒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迅速地覆蓋了整個地球。可以說,這個系列電影完全是對生化科學所帶有的那種危機意識後的惶恐。最近上檔的《滅絕》在視聽上效果以及在動作設計上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在劇情方面卻顯得比較蒼白了。只是從視覺上去要求這部電影的話,我們並不會失望;可是如果從整體上來說,這部電影只能算得上是整個《生化危機》系列電影水波紋效應的最後餘波。在電影的最後給我們留下了下一部的懸念,只是在我看來,這個系列在這里已經嘎然而止了。因為接下去的劇情看似有的懸念並不足以吸引我下次的目光了,當全世界只剩下如同碉堡的「保護傘」公司以及沒有感知能力的喪屍,還有一大群具有超強能力的艾麗絲,劇情也許就只剩下一場最後決戰了。而這場最後決戰的勝利,並不可能改變這個世界的分毫了。絕望,徹底的絕望將也許有的第四部續集僅有的希望都給扼殺了,我不想看到一部讓人完全絕望的電影;或者說,一部不帶任何希望的電影其實並沒有多少讓人觀望的慾望。
水波紋效應的最後餘波留給我們的,只有無限的感慨以及漸漸淡去的平靜。而這部電影所做的,是把希望留給也許不會有的第四部續集。《滅絕》,雖說滅而不絕;而其實並不曾許給我們多少明亮與希望。
看完這個系列電影給我的印象最深刻的也許就是米拉·喬沃維奇;這個曾經在呂克·貝松《聖女貞德》里演繹了一個瘋狂臆想版的貞德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這個系列電影里她更多地展示了她多方位的表演技能和極高的可塑性。模特出身的米拉有著優雅的身段,在這個系列裡的一些動作場面以及各種風格造型的展現都極其到位。或妖艷、或端莊、或高貴、或殘酷、或勇猛……在我看來,米拉是這個系列電影給予我們最大的驚喜。
⑺ 豆瓣評分9.0以上喪屍片都有什麼
豆瓣評分9.0以上喪屍片,暫時還沒有出現。
不過,綜合考慮,最值得觀看的喪屍片應該是《釜山行》、《我是傳奇》以及《生化危機》系列,這幾部喪屍電影都是評分高,口碑好,經過了幾十萬觀眾評分的優質喪屍片!
各劇評分如下:《攝影機不要停》8.4分;《釜山行》8.3分;《我是傳奇》8.0分;《生化危機》7.9分;《生化危機2:啟示錄》7.7分;《僵屍肖恩》7.7分;《林中小屋》7.5分;《死亡錄像》7.5分;《僵屍世界大戰》7.4分;《生化危機3:滅絕》7.2分。
⑻ 《2012年世界末日電影》影評
以下非本人影評,更多詳見http://www.douban.com/subject/3005875/reviews
在看《2012》之前,我非常期待的是災難戲的特效大場面,擔心的是電影劇情部分,畢竟全長2小時40分鍾,是Roland Emmerich的災難片中最長的一部了,若是這部分稍有差池,電影就會變得拖沓冗長(這個擔心還造成了一些豆友的誤會);而在看完全片之後,情況卻恰恰相反。如果你跟我一樣,看過《2012》幾款正式版預告片,也看過那款長達5分鍾的「洛城坍塌」片段,那就不要再過多期待特效部分了,雖然依舊震撼保證你看得血脈膨脹,但卻因為幾乎所有精華已在這幾款預告片和片段當中,我一直期待更多沒有提前看到的場景,結果除了最後那場「諾亞方舟起航戲」又讓我感到眼前一亮的驚喜之外,再無其它。當然如果你從未看過2012預告片,或者沒看過那段5分鍾片段,那就准備好接受特效和音效的雙重震撼吧,2012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由於之前對劇情方面幾乎沒有半點期待,2012粗製濫造的劇本對於我來說竟是「拯救」了沒有讓我過足癮的特效場面和災難戲份。全片兩條主線並進:各國政府聯合的巨大秘密陰謀+男主角一家大逃亡,整個故事雖然仍然俗套仍然那麼好萊塢BUG照樣數不清,但是至少娛樂性不低且不會如《史前一萬年》那樣枯燥,160分鍾沒有讓我感到疲倦,夾雜著詼諧的幽默片段和無數煽情橋段,後半段發生在船上的緊張劇情也彌補了特效的暫缺,總的來說《2012》的故事遠遠不算出色但作為用以消遣娛樂為目的的電影也尚算合格了。
所以最後給了「推薦」的四顆星,洛杉磯崩塌段落+全片特效整體水平+過得去的故事,作為娛樂大片來說是絕對能值回票價的了。
然後說說片中的中國元素。出現中文配音的地方幾乎都是純正的「普通話」,這在美國影視作品中實在是大驚喜。片中我國雖然並沒有完全像之前媒體宣傳那樣「中國救世界」,不過我國的確作出了很大的廉價勞動力貢獻...直到世界末日直到「諾亞方舟」都仍然是MADE IN CHINA...最後的「諾亞方舟」也是在中國西藏起航。不過片中出現的中國解放軍形象仍然出自刻板印象。另外,之前有媒體那汶川地震來為《2012》宣傳,說是片中中國元素取材於汶川地震雲雲,這簡直是扯談。
「人類終結者」Roland Emmerich看來真是要終結「災難片」這種類型了。1996年的《獨立日》之後,誰還能找一艘更大的外星人飛船更徹底的在全世界各大城市搞破壞;1998年的《哥斯拉》之後,誰還能找一隻更大的怪物讓它更放肆的摧毀紐約;2004年的《後天》之後,誰還會再用環保之名讓全球變暖在3周之類惡化幾乎滅絕全人類?而《2012》更是將災難演繹到一定程度的極致,無論是向《海神號》致敬的海難戲,還是驚心動魄的地震,火山爆發,海嘯...《2012》幾乎「包羅萬象」應有盡有。而在災難的面前,人類生離死別的悲苦,個人英雄主義的壯烈,人性的黑暗與光輝,也都被Roland Emmerich說爛了。好萊塢災難片或許不會就此終結,但是想要再創新已是很艱難了。
PS:美國偶像第八季亞軍ADAM LAMBERT演唱的片尾曲很不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聽聽看。
MV:Time For Miracle---Adam Lambert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XDdnKXvfG8/
PPS:好奇2012中的倖存者將要如何生存下去嗎?導演將要製作一部名為《2013》的美劇來講述這些倖存者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2012年必備的逃生指南(僅供娛樂)
關於2012年12月21日世界毀滅一說總是爭議不斷,眾說紛紜。《2012》這部電影不僅向我們展示了2012世界如何毀滅了,更是一本每人必備的世界末日逃生指南。所以不管你信不信,在接下來的3年時間內盡量一一達標完成吧,以防萬一也不錯^^。
1,要學會開車。當然不止在你家小區開開或是上班下班開開,而是要像《2012》男主角一樣能夠把轎車跑車甚至破爛的拖車當作越野飛車來開。請務必學會此項技能,如果未能如願達標,那就趕快跟身邊會開飛車的人拉攏關系吧。
2,要學會開各種飛機。但是不需要過於「專業化」,如片中的繼父那樣學過一丁點就好。飛機類型能夠越多越好,如果未能如願達標,那也請趕快巴結身邊會開飛機的熟人。
3,接下來的三年請務必留意廣播中的怪異電台,如果提到關於政府陰謀和世界末日的內容,需速速與該播音員聯系,就算他在荒郊野外密林深處也要找到他,或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線索。
4,當然你也可以盡快認識一個地質學家天文學家等科學家,如果關系足夠好或許你能從他那裡獲取第一手資料和信息。
5,盡量學習多種語言,求救之時以便溝通,特別是藏語。
6,通過各種途徑提高你的知名度,就像片中男主角兼職作家一樣,在危急關頭或許能被你的FANS認出救你一命。
7,購置一部好手機,雖然平時它經常收不到信號,但在世界末日的最後關頭它會帶給你巨大驚喜:就算全世界幾乎被毀滅殆盡了,你仍然有可能用手機撥通千里迢迢之外或大洋彼岸朋友的電話然後來一段生離死別催人淚下的告白,例如片中地質科學家在西藏的雪山上接到了朋友從印度打來的臨終電話。
8,在關繫到生死存亡的時刻,除了家人和西藏人,誰都不能相信。如果可以,盡快交個西藏朋友,如果是個技術工人更佳。
9,沒事不要待在海上;盡早搬離島國,沿海城市,地震斷裂帶和火山地區;沒事就去喜馬拉雅山上待著,有可能你根本不用逃生就能活下來。
10,鍛煉身體。能夠應付天寒地凍的環境,水性要足夠好。多多跑步,最好是能追上正在起飛的飛機。
11,如果地陷,濃煙和火光在你身後追逐你,或者你開的汽車飛機面臨可能逾越不過的障礙物,請一定要相信自己,咬緊牙掛閉上眼睛使勁向前沖,你會成功化解危機的。
12,如果有個工作招聘關於去喜馬拉雅山脈修建東西,盡力爭取到此工作。
當然以上都是「你上不了諾亞方舟」的前提,如果想直接拿到諾亞方舟的船票,
1,認識一個國家級政府要員,成為他們的丈夫妻子,最好的朋友,甚至成為他們。
2,認識一個全國數一數二的富豪,成為他們的丈夫妻子,最好的朋友,甚至成為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