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說真正優秀的人,大都不合群
『1.獨立思考』
最成功的人,是最善於獨立思考的人。
獨立思考這個詞兒,已經用爛了。但考慮到人類群居社會屬性,我們的思考,無時不刻的受著各種因素的干擾。哪怕是再有智慧的人,也不敢說自己的思考,到底有多少獨立性的價值。
但我們知道,如果做不到獨立思考,就會降低思維質量,讓我們生活在極度的郁悶與巨大的壓力之下。
不要郁悶,要快樂;不要壓力,要輕松自如的應對生活。
必須要掌握獨立思考的基本技能。
『2.妨礙思考的7個因素』
要學會獨立思考,第一步,得弄清楚是哪些因素,妨礙了我們的思考。
第一個,無所不在的人際控制。總有些人,希圖以控制你的方式,擴大他的生存空間。
第二個,社會環境的自然控制。人是社會的人,受著周邊環境的自然影響。覺今是而昨非,就是隨著環境的變化,發現自己此前的愚蠢。
第三個,日常習慣的控制。固有的習慣,構成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恰恰是這種日久成習,讓我們智商萎縮。
第四個,自然情緒控制。人是真性情的人,有著自然而然的喜怒哀樂,好惡觀感。但過於情緒化,就會降低理性,讓我們淪為情緒的奴隸。
第五個,固有觀念控制。隨著人的成長,經驗構成日常觀念,固化我們的大腦,這種固化度越高,越是讓我們思維僵化。
第六個,個性控制。人的社會化程度越高,越容易適應環境。但這種適應,又對我們個性化造成沖擊,所以人類天然有著對抗社會化的本能。
第七個,大腦固有的缺陷控制。許多道理,我們都明白,但大腦不是如你所期望的那樣工作,它始終遵循固有的模式。
意識到妨礙我們獨立思考的這幾個障礙,經常性的掃描檢索,久而久之,就會推進自己的思維遞進,形成獨立思考能力。
『3.人際控制』
馮侖曾舉過一個例子。比如說,你開車不小心違章了,按理說該罰款50元。但現場的交警,是你的好友,當即大手一揮:自家兄弟,有我在,走你。
嘩,你心花怒放,到底是自家兄弟,一下省出50元錢,有面子!但這面子,是需要埋單付賬的。
過不多久,交警哥們兒找你:哎,大哥,你弟妹在家閑著呢,沒工作,能不能安排在你們公司?
那就安排吧,不過每月多支付一千來塊。
交警兄弟的妻子,安排進了公司。但沒過兩個月,交警電話打過來了:哎,我說哥們兒,你公司是咋回事?咋管理那麼混亂呢?你弟妹在你公司,天天被人欺負啊,她不就是學歷低點嗎?學歷低也是人,也有人權!
你看這個……你沒辦法了,只好電話里好言好語商量:你看兄弟,咱們這么著行不?弟妹她就不用來公司了,但工資我給她照開,一年我給她發兩萬四!
馮侖說:你看看,不過50塊錢的事兒,讓你給弄的,每年開出兩萬四的大窟隆,人家還不願意。
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人際控制。
『4.如何應對人際控制?』
有些人,就是通過人際交往,控制別人。無非不過是我幫了你,你在情面上也得幫我。但他幫你是舉手之勞,甚至是慷公家之慨,可你幫他,卻會陷入到事務黑洞中,往往還滿足不了對方的預期。
人際控制,無處不在。如果你太愛面子,太想討取別人的歡心,太渴望別人的認可,太擔心被別人鄙視,太猶柔寡斷,逢事不敢拒絕,總之就是自我太脆弱,總難免淪為人際控制的獵物。
如何應對呢?
首先要淡化你的焦慮感、恐懼感和負罪感。
其次要接受成年人的商業法則,不輕易麻煩別人,也拒絕任何人的隨意要求。你在這世上的一切行為和能力,都是有價值的,別人也如此。永遠要尊重別人的價值,同時也尊重自己的。當這種商業法則構成你的處世原則,就不再會遭遇人際控制。
『5.環境控制』
人際控制易於打破,但環境控制就比較難。
網上有個視頻,一群人在診所門外,等候就診。這時候來了位女士,她很驚奇的發現,診室門外有盞鈴,規律性的發出嘟嘟之聲。每次鈴聲響起,所有候診的人,全都起立,微微躬腰——實際上這些候診人群,全都是托,是實驗者安排來,迷惑唯一的實驗女士的。
起初,女士還不肯從眾,獨自坐著。但鈴聲越來越急促,周邊的人規律性起立,越來越緊張,越來越嚴肅。終於,女士頂不住了,也隨之起立,躬腰。
就這樣,誘導實驗者的人員一個個退場,而新的患者不斷來到。
很快,診室門外,全都是真正的患者。所有的患者,都隨著女士的動作,聽到鈴聲就起立,躬身。
這個就叫從眾效應,又稱羊群效應。
從小,我們生活在群體環境中,師長要求我們必須從眾,一起進教室上課,一起到操場上做操。特立獨行者,必遭嚴懲。
久而久之,我們已經習慣於跟隨別人——但正如我們所知,成就事業者,恰是那些拒絕盲從,跳出羊群效應的人。
如何跳出羊群效應?無非不過是理清真正的社會規則,與臆想之區別。真正的規則,無非不過是個人權利的邊界——有意思的是,從眾效應最強的人,恰是最不尊重他人權利的人。他們會以為權力無遠弗界,而個人的權利不算什麼。但事實上,只要你意識到權力只在固有范圍內行使,腦子就會明晰起來。
『6.習慣控制』
第三個是突破固有習慣的控制。
比如說我們習慣於省錢,寧不惜住距離公司極遠的地方,每日無休止的奔波,累成狗一樣,精疲又力盡。看似省錢,卻因為讓自己過度疲勞,再也沒餘力學習進步,反而失去了更多更好的機會。
每個月向自己最頑固的習慣,發起挑戰。去沒去過的地方,看沒看過的風景。讀本從未想像過自己會讀的書,結識意想不到的人。
習慣不過是固有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變了,習慣自然而然改變。
『7.情緒控制』
第四個,一定要知道自己要什麼,力圖擺脫情緒控制。
蔡康永曾為那些失陷於強烈情緒的人,寫過一段話:
學校爛,上課悶,你就從此拒絕學習和閱讀,以示抗議嗎?殺錯方向啦。他們教學失敗,那是他們搞砸他們的工作。你拒絕學習和閱讀,你是在搞砸你的人生啊。這不是抗議,是自殘,你抗議的對象無感,而你自己嘗苦果。就像你連續吃到三家爛餐廳,難道你就從此絕食,以示抗議嗎?
道理我都懂,臣妾做不到,這該咋個辦涅?
好辦,牢記一條准則:表達你的情緒,而不是情緒的表達。
比如說,你可以告訴對方:你的做法讓我很不爽,知道不?
而不是大吼大叫:你想幹啥?再敢這樣信不信我抽你……一定要記住,讓對方知道你的情緒,而不是以極度的情緒化,激起對方的對抗。
『8.固有觀念控制』
第五個,突破固有觀念控制。
比如說,你堅信為富者不仁,突然聽人說:知道不,大富豪扎克伯格,有夠無恥,他買了片地,竟然到法院起訴,要驅逐土地上的原住民。
你一聽這個,頓時就炸了。你看看,早知道扎克伯格不是好東西,他口口聲聲歡迎難民入境,卻要把窮人從家裡趕出去,真是虛偽透頂!
聽了與自己觀念相符的消息,就立即接受。
但這個消息是假的。
也不能說假,實際情況是,扎克伯格真的起訴了,這事兒不假。但實際上,那座地盤上只有一個居民,而且扎克伯格是和這唯一的鄰居,聯名起訴。
那他們起訴哪個?
扎克伯格和鄰居的聯名起訴,只是個手段。目的是把他購買的土地上有可能存在產權爭議的事主兒,給找出來。因為土地產權極為復雜,有些人把地賣給你,聲稱自己擁有所有產權,但實際上,他遠在天涯海角的七大姑八大姨,或許都有部分產權。如果不找到這些人,說不定以後會有麻煩。
可你如果想找到這些人,根本又不可能,你怎麼知道哪些人,他們在哪個國家?擁有你購買的土地幾成產權?
找又不找不到,不找又不行,所以美國通行以起訴的方式,讓法院幫自己找。如果找到了人,那大家趕緊坐下來商量,看看這事兒到底該咋辦。
你相信什麼,或是不相信什麼,只是固有的觀念而已。
而你的觀念,不過是昔年成長時的積習,與現實世界,是有很大距離的。
『9.觀念控制』
要突破舊觀念控制,就要保持懷疑精神。
一旦堅信不疑之時,多半可能錯了。
『10.個性控制』
第六個,要突破自我的個性控制。
人的成長,是一邊接受社會觀念,一邊與之對抗的過程。
最完美的人生,莫過於歷盡滄桑,卻仍然保持著心靈的童真。但有時候,人生成長不是這么理想,往往是吃盡千般苦頭,仍不改昔年的蠢萌。
要走過這個關口,就必須認知人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換位思考,不要再假定每個人都和我們一樣,他們各有各的經歷,各有各的難處。當你的思考能夠容納不同的思維模式,這一關就算過了。
『11.大腦固有缺陷控制』
最後一步,是對抗大腦的缺陷。
大腦有它固化的神經運行模式,我們見賢思齊,但大腦難改初衷。我們發誓要讓自己獲得智慧,獲得自由,但大腦的運行,仍然是在幾個固有的溝回中,兜來繞去。所以許多人,發了半天的誓,大腦根本不配合。
聽起來,這一關好好難。
但實際上,這一關是最容易的。只要記住大腦運行時的三個死循環,差不多就可以了:
第一個死循環:大腦對我們固有的一切,迷戀到不能自撥的程度;
第二個死循環:大腦不太留意我們得到了什麼,但卻繞著我們失去的循環不休;
第三個死循環:大腦以自己為衡量萬物的尺度,一切以自己為中心。
縱然是再有智慧的人,每天也是在這三個陷阱里兜來繞去。但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在溝里,會微笑面對自己的錯誤。而疏離於智慧的人,卻難以意識到自己錯了。
『12.獨立思考是一個過程』
重復前面的內容,獲得獨立思考能力,大致要通過七道關卡:
第一是突破人際控制,
第二是突破環境控制;
第三是突破習慣控制,
第四是突破情緒控制;
第五是突破觀念控制,
第六是突破個性控制,
最後是與大腦天然的不足做長久性的對抗。
到此我們可以明白了,所謂獨立思考,並非是一個固化的狀態,而是一個持續行進的過程。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哪怕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哪天一個不留神,也會陷入到人際控制或是情緒控制的泥坑裡,做出不是那麼獨立的思考。
要達到何種狀態,才能夠得窺獨立思考的境界?
這個答案是不確定的。
能夠確定的是,你在這方面考慮得時間越久,浸淫得越深,大腦就會越來越明晰,思維就會越來越敏捷。你的人生事業,就會越來越容易。相反,則相反。
『貳』 大家最喜歡的三部電影都是哪些
我們知道最近都播出了很多的電影,他們的口碑都很高,而且收視率也很好,比如之前特別火的電影《戰狼》,《霸王別姬》,《小小的願望》,以及《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等。我覺得這些電影他們都是實力派演出,而且他們的播放率也很高。同時也收獲了很多的粉絲流量。
還有之前剛剛播出的電影《小小的願望》,這部電影寫的是兄弟之間的感情,他們不會因為他們的兄弟遭遇了困難就放棄他。這也是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詮釋了兄弟之間的真情。你們更喜歡哪幾個呢?
『叄』 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是怎樣的哪部電影最受歡迎
截止2021年2月26日,根據貓眼專業實時票房數據:
排名第一的是《你好,李煥英》,上映15天,票房累計44.97億元。
排名第二的是《唐人街探案3》,上映15天,票房累計41.98億元。
排名第三的是《刺殺小說家》,上映15天,累計票房8.18億元。
其後的是《熊出沒狂野大陸》、《人潮洶涌》、《新神榜:哪吒重生》
根據票房顯示,最受歡迎的電影應該是賈玲導演的《你好,李煥英》。
比如她搭建了一個編劇班子,編劇團隊對於小品的電影化改造,去除了小品的篇幅局限,
同時,增加的人物,以及角色之間交叉產生的故事,對過去時代與社會風貌的精準還原。
以父愛母愛為題材的電影,縱觀中外電影史也多是文藝佳作居多,票房大賺的商業大片幾乎沒有。
話又說回來,從賈玲的角度來講,能拍攝這樣一部作品去紀念自己的母親,已經算是莫大的成功了,這是普天下多少子女都想做的事情啊!
『肆』 黃渤哪一部電影最好看
厲害了word渤!「青島貴婦」黃渤又拿影帝啦!
憑借電影《冰之下》,黃渤摘得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有人評價黃渤是「三無」產品:無身高、無顏值、無肌肉。這在當下波濤胸涌、長腿林立的娛樂圈,確實算奇葩一朵。然而,他愣是靠自己的努力,爬上了今天的地位。給我渤鼓掌!
『伍』 哪個明星提出接受難民
近日,姚晨「聖母婊」上了微博熱搜榜,不明所以的小編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點開了相關話題,結果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啊。原來我們的好演員姚晨在6月20日世界難民日這天,作為難民親善大使出席了在北京由聯合國難民署舉辦的公益活動。姚晨不負演員角色,在會議上聲淚俱下,呼籲大家關注難民。這有錯嗎?沒有錯,錯的是我們的好演員姚晨一副代表我們民意的樣子,極力歡迎難民來我們的土地上避難。
『陸』 豆瓣戰爭電影排行榜好看的有那幾部
優秀的戰爭電影,絕不只是表現出戰爭場面的恢弘,而是以戰爭為題材,試圖找到新的表達方式,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戰爭層面。
這里便推薦一部非常優秀的戰爭片,但是絕不只是讓觀眾感受到轟炸的視覺效果。
1.《你逃我也逃》
這是一部1942年的美國黑白老片,拍攝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影片講述的故事也發生在波蘭的戰前和戰後,不過導演劉別謙卻是一位德國人,而且影片同樣是對德國納粹以及希特勒的無情嘲諷。
看完此片,你會感嘆賽德克民族神聖的信仰,會為這樣一種遺民而稱贊鼓掌!
『柒』 你覺得《憤怒的小鳥》大電影怎麼樣
電影講述了一群不會飛的小鳥擠在一座熱帶小島上,生活和睦寧靜,但當神秘的綠色小豬登陸島嶼時,小鳥們平靜的生活被打破,面臨為難的故事。劇中的小鳥生活愜意安寧,性情溫和友善,長久的世外桃源般的日子使他們忘記了警惕、憤怒和鬥志,終於在面臨綠豬的偷蛋計劃時,全線崩潰,驚慌失措。而主角胖紅是個從小面對惡意,心中嚮往英雄的小鳥,他保留著一顆清醒的內心,知道世界的復雜與險惡,也保留著為正義而斗爭的勇氣。可是,這樣的他從小到大都被視為異類,不僅沒有一個朋友,還被強制送去進行「精神療愈」,以便融入「正常鳥」的和諧社會中。當一群群綠豬帶著友好滑稽的微笑登上小島之時,所有的鳥都張開雙翅,熱情地歡迎外來貴客,只有胖紅憤怒了。他的憤怒,遭到了所有鳥的嘲笑與鄙視,認為他心裡陰暗,認為他不懷好意,認為他杞人憂天,對他的吶喊置若罔聞,直到有一天,狂歡中的小鳥震驚的發現——他們的蛋全部被那群友愛的綠豬偷走了!
多麼辛辣的諷刺,多麼恰當的比喻!胖紅的憤怒在於他時刻保持著獨立思考的能力,清醒警惕的大腦,對於一團和氣的表象有所洞察,對於無敵雄鷹這樣的偶像不盲目崇拜,不耽於安穩,不依賴權威,時刻保持著一個鬥士應有的素質。筆者十分欣慰在一部游戲改編的動畫電影中,還能看到對於社會的思考與諷喻,對於人性的調侃與警醒,非常不易。《憤怒的小鳥》出其不意地帶有多重解讀范疇,它適合游戲玩家觀看,適合父母帶著孩子觀看,也適合所有大眾欣賞,每個人都可以解讀到不同的內容,看到不同的層次,並且輕松愉快的接受,能做到這一點已非常不易。希望這一系列可以延續現在的風格,再出精品。
『捌』 誰有電影塞瑟島之旅的下載地址啊還有啊,想看一些老一點的電影去哪下啊
《塞瑟島之旅》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rvuKxlO4yYSLH4Gil527nw
《塞瑟島之旅》是由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執導,馬諾斯·卡特拉基斯、朱利奧·布洛吉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1984年4月21日在希臘上映。該片是「沉默三部曲」的第1部,講述了長期被流放蘇聯的革命人士史派洛,在人生暮年回到故鄉時,卻感受不到故鄉的接納,最終以「難民」的身份再次被流放的故事。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玖』 《香水》這部電影到底恐怖不恐怖看過的人麻煩告訴我。。謝謝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又名: Das Parfum - Die Geschichte eines Mörders / 香水 / 殺手故事
這是根據著名小說改編的
這將是最完美的香水。 以少女的絕妙體香為基底,含苞待放的芬芳為主幹, 他將用這瓶香水,把她們的美永永遠遠地收藏……
一個從出生身上就完全沒有味道的男子葛奴乙,卻是個嗅覺天才,他能製造出全世界最獨一無二的傑出香水,這些香水的製作方式和一般的並無不同,唯一差別之處,是他所使用原料—處女的體香,只要是葛奴乙挑選中的女子,他便不計一切代價將她殺害,將新鮮的屍體身上的香味用來作成香水的材料,讓這個香味永遠只專屬他一個人……。
電影正片的開場,伴著畫外音,鏡頭搖晃似乎走路的人的視線--1744年,法國。骯臟雜亂的菜市場;一個男人將一筐魚倒下,和一個同樣渾身腥臭,濕頭發披臉前的女人說了一番話就離開了(很多台詞沒有聽懂--)。
片刻之後,這個女人突然表情痛苦,鏡頭轉向她圓突的肚子。她倒在地上,使勁,然後伴著嘩啦一陣水聲,她用殺魚刀剪斷自己這部分臍帶,踢開嬰孩--這就算生產完畢。有人前來,她吃力站起來,神情虛弱恍然,然而卻真的似乎沒有發生過什麼一樣。
那個嬰孩躺在魚堆上,肚子上的臍帶,渾身的殘血,讓人看了可怕。他閉著眼,但是小鼻子抽動。四周的一切氣味,魚腥味,狗味,垃圾味……刺激著他天生無比靈敏的嗅覺。約一分鍾之後,他終於睜開眼睛發出哭聲。
人們開始尋找聲源,通過魚攤掩布的縫隙看到了這個才出生的嬰孩,於是尋找孩子的母親。然後鏡頭便是正要逃跑的母親被逮住,下一幕便是上了絞刑台。
這是第一個因為他而死的人。第一個遺棄他的人。他的母親。在他出生的那一刻遺棄他。
不知道他吃什麼度過生命最初那段時間。他竟然這樣活了下來。他叫Jean-Baptiste Grenouille。
在襁褓里被送去孤兒院,剛到的夜裡佔了一個男孩半張床。這個男孩和其他幾個孤兒打算悶死他。
--不曉得為什麼這些孩子這樣,難道只因為他會分他們的食物?他們自己也是孤兒啊。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食物和愛,所以也變得殘忍?怎麼讓我想起那些自己剛出國時候受了苦現在也不願意舉手之勞幫新人的人。
他的哭聲吵醒了孤兒院太太,救了他,也讓那些孩子吃了棒子。
可以想像他慢慢長大,都是不受其他孩子歡迎的,於是他很大了才開口說話。而靈敏的鼻子早已讓他和任何人不一樣。他總是用力吸氣,聞著各種新鮮的氣味。也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方式學語言背單詞--用嗅覺。他甚至可以聞到很遠以外池塘里的青蛙卵。
他把樹枝,樹葉,蘋果放在一起聞,背後飛來一個果子,他聞到所以躲開,不知道那個砸果子的孩子會不會被嚇到。他甚至聞死老鼠,聞到裡面的蛔蟲。
再大些,他被賣去碼頭(?)當勞工。孤兒院太太和工頭講價,成交,回走,被搶錢的人殺死在幾步之外的門口。這是第二個遺棄他然後馬上死去的人。
Grenouille在碼頭幹活,突然有天工頭讓他一起到巴黎市區送貨。這一行,大開「鼻界」。各種各樣新鮮的氣味在城市中間向他飄來。他在香水店外隔窗聞了很久。店裡生意興榮,調香師在太太小姐面前晃動香水瓶,飄動滴著香水的手帕,她們則一片痴迷神情。尤其那藍色瓶子里的香水,更是迷惑眾人。
突然一股特殊的氣味吸引了他,他尋香而去,跟蹤一個紅發少女的背影走過了幾條街。他從未聞過這種香味。少女和她那籃柳橙(?)。
少女轉身,被嚇掉,然後還是給了他第一份愛--以為他想吃橙,伸手遞給他兩個--這個善良的女孩,片刻前曾同樣送給街邊乞丐老太兩個橙。
他說不出一個字,也沒有接橙,卻是捧住女孩的手,死命聞。女孩嚇到,抽手轉身逃走。而他那超能的嗅覺,哪怕跑了幾里也能夠尋找。
他找到她,從背後出現,繼續聞女孩的背。女孩回頭,嚇了要叫,正好有人經過,他堵住她的嘴,拖到邊上。人走遠,他松開手,她卻已經永遠斷氣。
第三個因為他而死的人。第一個他殺的女孩。但是是誤殺。
他愣住,我想那一刻他沒有太多想法。既沒有害怕,也沒有傷心,他一時還沒有接受現實。他捨不得那個充滿神奇香味的身體。最終他解開她的衣服,嗅遍她全身,很用勁地嗅。最後,屍體冷卻,香味不再,他開始不安。
回去工頭那裡,挨了一陣打。而那晚,他一直沒有睡,他在思考。回味那少女的氣味,思考不再存在的氣味如何復制。
香水店全景,鏡頭從窗口推進。沒有一個客人,老闆兼調香師在內打瞌睡。當年年輕有為的調香師已經江蘭才盡,沒有靈感,甚至嗅不出那藍色瓶子里香水的配方。房子時不時地震般震動一下。
一天夜裡,Grenouille送一批皮料去香水店。進店開始直到地下室,他的鼻子第一時間聞過所有氣味,辨認和記憶更在瞬間完成。
他和老闆說什麼我沒有聽懂,後來便是他說他可以馬上配出一種香味,爭執之後,老闆終於同意他試,只同意配一小瓶。他不認識那些瓶子里東西的名字,但是了解氣味。很快,他配好,老闆又驚又怒,他說他沒有完,又加又配,然後說那才是出色的香水。老闆聞也不聞趕他出門,但是同意考慮收他。
第二天,老闆把他從工頭那裡買回。那個工頭開心地拿著錢,卻在橋上失足落水。第四個因為他而死的人。也是第三個遺棄他的人。
香水店因Grenouille東山再起。他實驗著他的想法。老闆教他各種基礎常識,如何將原料(花草)煮沸再蒸得植物漿液(larme),以及香水的前,中,尾三調。每個調4個小瓶子,但是需要非常與眾不同的第13瓶壓軸。這樣的氣味才能留得很久很久。
一天夜裡他砸了很多東西,老闆趕去看,他實驗了丟各種東西進大鍋爐(玻璃杯,皮料,甚至小狗!),但是什麼氣味也沒有得到。老闆告訴他,這些東西就是不會出來氣味的,不存在的就是無法復制。就這么一句話,無法復制物體原有氣味,竟讓他立即暈倒,差點死去。老闆很緊張他的安危,但是不是因為愛,是因為他給他帶來很大利益。
他醒了,喃喃著也許可以換一種方式復制氣味。問老闆,是否也許存在。老闆表情復雜地點頭說也許存在。
他想離開,於是和老闆達成協議。他留下很多香味配方,老闆給他寫證明(?)。然後分道揚鑣。
他才離開,老闆拿著那本配方開心入睡,然後房子震動,這次是徹底倒塌。
這次,是他離棄老闆,但是老闆還是在他離開之後立即死去。
Grenouille需要遠離大城市,找簡單,純凈的環境去思考復制氣味的方法。他需要復制那個不在存在的紅發少女的氣味。
沒有地圖,沒有任何工具,靠著鼻子的辨別方向,岔路口憑著感覺選擇。
他在一個山洞裡住了很久,慢慢忘記了自己的計劃。一天夜裡,他夢到那個紅發少女,他就站在她面前,而她卻看不到他,問,誰?這里其實是他身上沒有任何氣味,那個少女聞不到,於是他對她而言不存在。他醒來拚命聞自己,再沖進大雨中洗澡,再聞自己,還是什麼也沒有。他害怕自己就這樣死去,然後沒有誰記得他曾經存在過;更可怕的是,也許他根本就不曾存在。
他要繼續他的計劃,他要尋找和嘗試他的方法。
途間被一個氣味吸引。又是一個紅發美少女。因為這個美少女的體香,Grenouille來到這個小城。小城開始了不幸。
他繼續實驗他的想法,煮了一個女孩,但是什麼都沒有得到。之後他花錢找妓女回來,想把發膏似的那個東西塗在她身上,然後用類似保險膜作用的布裹起來,隔上一夜再刮回來,這樣會有女人的體味。結果那個妓女看到他的刮刀,怕了,覺得太變態,就把錢砸還他要走,於是他開始了蓄意殺人。
小狗證明了他這次實驗的成功。
這以後,接連12個女孩遇害,被發現時候都是被剪了頭發的裸體。
小城開始恐慌,騷動。
即便再三警告女孩夜裡不要出門,還發了槍給市民。
而那些槍則成了太過緊張的市民互相誤殺的工具。
這里真的有點不太合邏輯,這么大的事,居然沒有辦法去查。
而他行凶以及進行製造香水那些過程,居然這么安全。
不過他的嗅覺太靈敏了,別人在哪裡,在幹嘛都可以用聞來知道。
那一排准備前,中,尾三調的小瓶子被裝滿。剩下最後一個。最重要,最特別的第13瓶香。
那個紅發少女一共逃過3次。
她聰明的又極愛她的法官父親要求搬家,知道那個壞人要在這些女孩身上得到什麼,而應該要最好的女孩到手才會完結。他預感這個最後就是他最愛的女兒。
他還故意兵分兩路,讓僕人上女兒的馬車,自己帶著女兒單獨逃跑。
這里就是故事誇張的地方了,好幾里呢,鼻子真的可以嗅出位置。而且步行和馬奔跑,只差五六個小時而已嗎?
父女二人在一個家庭旅館住下,父親將女兒鎖在窗口對著海的懸崖的房間,自己在隔壁。但是,鑰匙,居然放在床頭櫃!
女孩不能理解父親的做法,更覺得委屈。
夜裡,Grenouille從房東的窗口爬進,房東夫婦沒醒也就算了,後來跨過一隻狗--狗也不會醒的么?這里又是一處不合邏輯。
打不開女孩的房間,他就去去父親房間,直接拿走鑰匙。
女孩在睡,他舉起棒子,女孩轉過來,他竟然停住,女孩也是用嗅的方式醒來,然後看著他。無聲無息。
知道女孩難逃一劫,但是不知道這里為何他沒有立即動手,為什麼女孩眼神那般。因為Grenouille應該是沒有氣味的,而女孩卻是嗅著那般醒來。
第二天清晨,當父親打開女孩的房門,女孩像其他女屍一樣被剃了頭發裸體躺在床上。父親的哭痛徹心扉。
不遠的山坡上,Grenouille在專心蒸煮這最重要的第13瓶香。用最快速度加入已經調制好的香水裡,藏進貼身衣袋。然後被捕。
又有一個不合理,他離開那個小城時候斜背著一個包,怎麼都不可能放下這個蒸爐。。。
女孩的父親將Grenouille倒吊,置於水桶中再抽上來。他神情呆滯地苦苦逼問Grenouille,為什麼要殺他的女兒。
一個傷心欲絕的父親,苦求完全沒有意義的答案,只因為他已經不知道缺失的生命要如何繼續。
回去那個小城,全城人都恨他,都要看著他死。--這個在片頭已經上演過。那種叫囂。那種痛恨。
可是,Grenouille把香水通過手絹點在自己的大動脈上。他用這瓶完美香水迷惑了所有人。
前調:人們感動地拜他,覺得這不是一個普通的人;
中調:人們迫切需要他的香味,得到時幾乎要昏厥;
最後,他散那塊滴了香水的水帕出去。
尾調:人群全像著了魔一樣,開始脫衣,開始亂倫。有異性也有同性,甚至三人,甚至神父。
這個場面拍起來倒真是很困難。
那麼大廣場,到處是裸體的人,群眾演員要這么多肯拍這種鏡頭的,還要足夠敬業--因為都只掃到一點,但是有一處不對就很容易看出。
Grenouille也嗅著這個香味。他自己也從前調走到中調再到尾調。人群踢翻一箱橙的時候,他想起最初那個紅發少女。
這時,他的幻想里出現的是少女向他伸出手來,他們擁在一起……相愛相吻,身體接觸,氣味並和。
然而所有人都被香水迷惑了,他卻清醒。他清醒記得她僵硬地躺在地上,她死了,那個體香不再。眼淚滾下他的臉龐。
這瓶香水讓人都有愛的錯覺,就是讓人得到最想要的。哪怕是幻境,也至少存在。
所以那些人瘋了暈了迷糊了,但是那個狀態應該是幸福的。
唯獨他,錯覺只是片刻,始終清醒所以痛苦;他意識到他的愛已成風,於是絕望於是消失。
這個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原來Grenouille還是有愛的。
他從出生到死,都沒有人給過他愛,那麼他會殺人,這樣平靜地殺人,為了這樣一個他愛上之後立即消失的紅發少女殺人,覺得合情合理。
沒有得到過愛的人,是會殘忍。
可是,在那個女孩遞給他橙的瞬間,也許他感受到片刻的愛,或者只是我的想法--我沒有看過小說,一點也不了解,還只是看了一片不太聽得懂又沒字幕的法語片。
第13瓶香的那個美少女的父親向他走來,他也還清醒。可是當他走近,也還是跪倒在這個香味里,抱著Grenouille哭,聽到「我的兒子」這句……
這里我猜,他曾經失去他最愛的兒子,就是片中他女兒換花的那塊墓碑--小說里應該有答案。因為失去兒子,無比珍惜女兒。當都失去,心已跟著死去。
這瓶香水讓他得到他最想要的環境,所以他跪倒,抱住Grenouille哭,喃喃mon fils……
Grenouille離開。
這些人慢慢蘇醒。看著自己和別人的丑態,全都窘迫地迅速穿衣回家。
Grenouille回到他出生的地方,在難民區那樣的地方,將整瓶香水從自己頭上倒下。
那些身上破爛骯臟並且飢餓的人們沖來圍著他,要吃掉他。
對於這些人,最想得到的就是不再飢餓。他們聞著那個香味時候的神情就好似一塊巨大的可口肥肉近在眼前。
然後,他就這樣消失。
只剩下衣物和那個倒盡的空瓶。
如同他出生之時。一無所有。
末了,畫外音:他至少來到世上做了一些事,出於愛(par amour)。
『拾』 電影《何以為家》引發哪些深思
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慘的生活經歷,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從而引發了許多有關於生命的深思,具體如下:
1、僅僅是給孩子生命這件事情,並不偉大:
在劇中,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對節目主持人說:關於童年,我日後能記住的只有暴力、辱罵、毆打——鏈子、水管、皮帶打在身上的感覺。在家庭中,父母常常會將負面情緒強加給孩子,而孩子照單全收。劇中的父母認為生下了孩子,孩子就應該感謝父母,但比起生下孩子之外,給孩子營造的環境和對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要。
2、生存不易,也能給孩子最大的愛:
《何以為家》中,收留贊恩的單親媽媽沒有合法身份,還是拼盡全力帶著孩子爭取生存的機會,上班時候把他藏在廁所,趁著休息的功夫偷偷去餵奶,沒錢買,就撿來別人剩下的大塊生日蛋糕給孩子慶生,也歡迎贊恩加入他們的生活,最走投無路的時候,孩子也是她的底線。
3、唯一能做的是,讓悲劇從這里終止:
贊恩是悲劇家庭的受害者,可贊恩的父母,又何嘗不是,他們飽受中東戰亂,流離失所。他們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在戰火紛飛的時局裡,不懂如何去愛。
在贊恩的視角里,父母是惡人,房東也是惡人。但其實他們都沒想作惡,他們只是按照社會教給他們的方式生活。如果說,這個故事裡全是受害者,那悲劇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誰,追究這些已經毫無意義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悲劇在贊恩這里終止。
(10)歡迎難民電影在哪裡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黎巴嫩一個小城鎮里的法庭,12歲的男孩扎因因為持刀傷人被判入獄,不過在律師的支持下,扎因起訴自己的父母,是因為父母不能為他提供保護和安全感。
扎因的父母很窮,負擔不起撫養孩子們的費用,這意味著扎因不能獲得身份證,所以扎因是一個沒有資格獲得護照的黑戶,無法去學校上學,甚至在緊急情況下也無法在醫院獲得救助。
扎因是家裡的長子,為了養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為當地的雜貨商送貨,雜貨商老闆對扎因的妹妹有一種邪惡的興趣。當扎因的父母把妹妹賣給雜貨商時,扎因無比傷心跑到了一個海濱小鎮,在那裡,扎因遇到了衣索比亞移民的拉希爾;
是一個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點點,拉希爾隱瞞了她有個一歲的兒子約拿斯,為了逃避僱主和政府部門的監視,她在工作時一直把孩子放在購物車上,她住在一間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攢錢試圖買一張偽造的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