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地道戰》有感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地道戰》,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人民群眾齊心協力抗日的力量。
這部電影講的是抗日戰爭期間,鬼子打高家莊的故事。在電影裡面,鬼子的特務化妝成「特工隊」,想摸清「我們」的地道,可是沒能得逞。當演到最後的時候,有一幕讓我終身難忘。在空無一人的茫茫大平原上,突然出現了很多拿著槍的人,他們雙目圓睜,都是從地道里出來的,他們掀開草皮,手中緊握著槍,一句沖啊,眾人一擁而上,一會功夫,鬼子全被消滅了。他們的英勇氣概值得我們敬佩。
通過這部影片,我認識到了人們群眾力量的偉大,他們用智慧與計策,憑著小米加步槍就將侵略我們祖國的日本鬼子打得屁滾尿流。
我為那些同日本鬼子拚死搏鬥、鬥智斗勇的革命先烈們感到自豪。(小時候寫的,肯定不好,你將就將就湊活一下)
Ⅱ 求一部愛國電影的觀後感!!(400字左右)
愛國影片《小兵張嘎》觀後感
誰不曾有過美麗的夢?誰不曾有過歡樂的童年?當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覺得是一種幸福嗎?當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張嘎>>這部電影後,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我對他充滿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他小時候生活很苦,但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有聰明的腦袋瓜,用一隻假槍就把敵人的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氣。嘎子的愛國熱情、機敏、滑稽、幽默、可愛、堅強不屈、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總在我腦海中浮現。嘎子與我雖然是同齡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那麼渺小,真是慚愧之極。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生活在這科技發達的今天,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老師、父母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奮發向上呢?哪又怎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困難和挫折不僅在艱苦殘酷的戰爭年代,同樣也會出現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只有像嘎子哥一樣,勇於挑戰困難和挫折,不斷努力,才能使逆境變為順境,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國已經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回顧過去,我們雄心激揚;盛世年華,我們信心百倍;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滄桑的歲月已留痕,繁榮的祖國正興盛。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龍騰虎躍今勝昔了。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牢記苦難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設更好的明天。魯迅先生說過:「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柴,而結果往往是一小塊。」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會,我們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我們是充滿希望的青少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祖國方興未艾的改革大潮中,一切要通過實踐去摸索,去開創。這就是新一代建設者的精神。我們要像張嘎那樣,做生活的強者,爭做祖國的有用人才。為了實現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類的燦爛文化武裝自己,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為祖國的持久繁榮富強貢獻力量。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Ⅲ 電影觀後感400字(家長寫的)
《國王的演講》
影片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從小患有嚴重的口吃,最後,在萊昂納爾的治療下,終於克服口齒,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這個簡單朴實的故事之所以會產生那麼大的戲劇張力,首先就是因為細小的事情發生在了重大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身上。時值二戰,作為一國之象徵的國王,需要發表演講來凝聚人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口吃治療就變得尤為重要,細小的事情變得茲事體大。
國王能否被治好口吃,成為整部影片最大的戲劇張力,一直到最後,在萊昂納爾的"指揮"下,喬治六世終於完整進行了戰前演講,觀眾才會舒一口氣。影片的張力還來自於國王和治療師本身,這是兩個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個是國王,一個只是普通的治療師,國王的性格不僅內向,還容易憤怒,總有居高臨下的氣勢。這種因為身份差異帶來的個性碰撞也成為影片的亮點治療師萊昂納爾的角色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顯得尤為出彩,他並沒有因為治療對象是國王而卑躬屈膝,他要求國王打破常規,到自己簡陋的治療室來接受治療,一副"我的地盤聽我的"的架勢,他用自己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誠懇,最終打開了國王堅固的心扉,找到了國王幼年的心理陰影。他甚至故意激怒國王,讓國王流利地說出罵人的話。而正是這種不卑不亢的真誠交流,讓萊昂納爾獲得了尊重,國王也把他當成了一生的好友。
與此同時,影片對國王的描述,也是用的一種平視的鏡頭,國王雖然有著崇高的地位,但同時有著普通人的缺點,影片把喬治六世飽受口吃之苦的情狀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別人以為當眾說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喬治六世那裡,卻是一件艱難無比的事情。在這個意義上,《國王的演講》也是一部勵志片,而且因為是國王克服內心困境的努力,勵志的力量就顯得更大。當國王在麥克風前憋得滿臉通紅,痛苦萬分,但終於完整做完演講,影片的勵志力量也讓人生出了綿長的感動。
網上有人建議陳凱歌導演看看這部影片,這個建議真是恰當得很。一拍國王,我們總是忍不住宏大敘事,但《國王的演講》卻在一個普通和細微的故事中,拍出了深厚、浩渺的意味,奧斯卡的評委們肯定明白,感動人心的力量不一定個來自於宏大的命題,國王的口吃,同樣能讓人思索良多。
Ⅳ 電影觀後感400字
觀《地道戰》有感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地道戰》,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人民群眾齊心協力抗日的力量。
這部電影講的是抗日戰爭期間,鬼子打高家莊的故事。在電影裡面,鬼子的特務化妝成「特工隊」,想摸清「我們」的地道,可是沒能得逞。當演到最後的時候,有一幕讓我終身難忘。在空無一人的茫茫大平原上,突然出現了很多拿著槍的人,他們雙目圓睜,都是從地道里出來的,他們掀開草皮,手中緊握著槍,一句沖啊,眾人一擁而上,一會功夫,鬼子全被消滅了。他們的英勇氣概值得我們敬佩。
通過這部影片,我認識到了人們群眾力量的偉大,他們用智慧與計策,憑著小米加步槍就將侵略我們祖國的日本鬼子打得屁滾尿流。
我為那些同日本鬼子拚死搏鬥、鬥智斗勇的革命先烈們感到自豪。(小時候寫的,肯定不好,你將就將就湊活一下)
Ⅳ 愛國電影觀後感400字五年級。
最近觀看了愛國主義影片《地道戰》,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村長一開始就死了,村長留下了一本書,這本書是毛主席寫的,日本去攻打存村子,游擊隊死了很多人,游擊隊就撤退了,到了晚上游擊隊拿起村長留下的書讀了起來,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挖地洞,把這個地洞挖通家家戶戶。
到了第2天,他(她)們都去挖地洞了,他們努力的挖啊,終於通了,他(她)們很高興,隊長回來了,這個地洞很隱秘,連隊長都找不到,這個地洞果然很隱秘,隊長都找不到。晚上一個成員看見鬼子們在進村子,就去敲鍾,鬼子圍著游擊隊的一個成員,游擊隊的成員敲鍾後,村子的人都進了地洞裡面,游擊隊的成員就拉起了炸彈和鬼子一起死了,還有一大部分的鬼子沒死,就進村子搜查,沒看見一個人影,鬼子就挖地面,挖到了一個洞就往裡面到水,地洞裡面的人都在想辦法,隊長就出去冒險,在外面把一個個鬼子幹掉,游擊隊的大部隊來到,打死了很多鬼子,弄得鬼子團團轉,游擊隊救出了村民們,打中了日本將軍的屁股,弄得我哈哈大笑。
如果是我的話,我不會想到挖地道這個辦法的,也不會挖的這么隱秘的,我也不會想游擊隊的那個成員去敲鍾的,也不會和敵人一起死掉的,我也不會像游擊隊的隊長一樣出去打鬼子,是我的話等游擊隊的大部隊來到在出去打小日本。
最後游擊隊打贏了敵人,我禁不住的笑了起來。
Ⅵ 一部紅色電影觀後感(300-----400字即可)
第一篇 《太行山上》觀後感 影片以中國1937年~1939年的歷史為背景,主要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在黨中央的領導下,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開闢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電影表現了八路軍主力部隊與日寇的浴血奮戰的情景,第一次出現了八路軍所有將領的形象,也第一次在電影里集中表現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陽明堡戰役,擊斃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黃土嶺戰役等大型抗日戰役。 然而我覺得,《太行山上》不僅僅是一部血與火的戰爭片,還是一部充滿智慧與謀略的軍事片。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日軍瘋狂地在一個村子裡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總司令已下命令讓大家都撤離了。凶惡的日軍便集中了整個村子裡的民眾,把他們全都關在一個房子里,命令他們只要說出八路軍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們。但是,沒有一個人出聲。日軍的將領氣急敗壞,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氣彈。屋子裡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沒有人願意屈服。這個時候,朱總司令正躲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他看到村民們因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員與總部取得聯系請求支援。身旁的將士不斷提醒他這樣做可能會暴露他們的隱藏位置,但總司令依然堅持要解救受難的民眾。在這危難關頭,有一名將士出來用明語(也就是俄語)與總部取得了聯系,順利把消息告訴了對方。而正在偷聽的日軍卻一頭霧水,搞不清出他們在說什麼。看到日本將領氣急敗壞又無能為力的樣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後來,八路軍支援部隊到來,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與之產生明顯反差的是日軍的殘暴。日寇將領阿部規秀壓迫被八路俘虜後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搶地的喊著:「我有什麼錯?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軍都不殺我,自己人倒要殺我。天皇陛下,皇軍必敗!」然後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掙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尋味。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軍之愛民如此,也難怪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朱德在平型關戰後向參戰指戰員訓話時說:「這是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擊,你們敢打必勝的信心和英勇頑強的戰斗,打破了所謂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你們的鋼鐵意志和犧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是任何強大的敵人都不可戰勝的!」 聽了這段話,所有在場的我們都被深深地震撼了。這番話真是大有分量,簡直是振聾發聵。我想,在此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學校團委讓我們觀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奮人心了。當然,通過這部影片,我們都深刻了解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當年中國人民奮勇抗日的感人事跡,也清醒地認識到今天我們這么隆重地紀念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以及我們所肩負的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 第二篇 《黃河絕戀》 黃河,中華民族的象徵,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她著書立傳。而今,馮小寧導演更以一部氣勢恢弘、昂揚著極強的生命力的《黃河絕戀》,再次讓我們領略了黃河的壯美。同時,讓我們看到了一幕戰火中偉大而聖潔的愛情悲劇,更讓我們聆聽了一麴生命的絕響! 影片一開始,作為美國援華軍官的歐文,在與日寇的一場激戰後,死裡逃生。爾後,在逃往革命根據地的路上,他走進了中國軍民的生活中,共同譜寫了一首偉大的國際友誼之歌。當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潔時,便感到這是上帝派來拯救他的天使,並一再地稱她為「安琪兒」。隨著劇情的發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詞是多麼恰當地描述了安潔流星般美麗而短暫的一生。護送歐文去解放區的路曲折、驚險,生命隨時在生與死之間徘徊。一路走來,走出了安潔獻身革命的緣由,走出了安潔的父親及安父與黑子父親的恩怨化解;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安潔的赤誠的愛戀之情,走出了歐文對黃土地、黃水河的痴迷;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中國大地上這場戰爭特殊性的認識,更走出了歐文對生命與尊嚴的深刻理解。為了歐文——正義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戰士、黑子、黑子父親……特別是安潔,在滔滔的黃水河中,在面臨著生與死的選擇時,毅然用歐文送給她的信物——匕首,割斷了將歐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起的繩索,將生的希望交給了歐文、花花,而將死亡留給了自己。天真的歐文在將匕首送給安潔時,曾說過「希望你永遠用不著它。」,然而,這匕首最後卻用在了安潔自己身上!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選擇,而這默默的選擇,卻譜寫了一曲輝煌壯美的生命絕響! 影片的結尾,滔滔的黃河岸邊,在老歐文深情的目光中,安潔終於與花花和自己爬上了河岸,並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這時,響起了影片的主題音樂—— 一首抒情壯美的小提琴曲,悲而不哀、哀而不傷的音樂,正如一麴生命的贊歌,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安潔的生命去了,但「天使」卻永遠活在歐文的眼中,活在每一個熱愛生命、熱愛和平的人心中!
Ⅶ 要三篇紅色電影的觀後感,400字左右,不許太多
第一篇《太行山上》觀後感
影片以中國1937年~1939年的歷史為背景,主要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在黨中央的領導下,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開闢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電影表現了八路軍主力部隊與日寇的浴血奮戰的情景,第一次出現了八路軍所有將領的形象,也第一次在電影里集中表現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陽明堡戰役,擊斃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黃土嶺戰役等大型抗日戰役。 然而我覺得,《太行山上》不僅僅是一部血與火的戰爭片,還是一部充滿智慧與謀略的軍事片。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日軍瘋狂地在一個村子裡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總司令已下命令讓大家都撤離了。凶惡的日軍便集中了整個村子裡的民眾,把他們全都關在一個房子里,命令他們只要說出八路軍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們。但是,沒有一個人出聲。日軍的將領氣急敗壞,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氣彈。屋子裡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沒有人願意屈服。這個時候,朱總司令正躲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他看到村民們因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員與總部取得聯系請求支援。身旁的將士不斷提醒他這樣做可能會暴露他們的隱藏位置,但總司令依然堅持要解救受難的民眾。在這危難關頭,有一名將士出來用明語(也就是俄語)與總部取得了聯系,順利把消息告訴了對方。而正在偷聽的日軍卻一頭霧水,搞不清出他們在說什麼。看到日本將領氣急敗壞又無能為力的樣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後來,八路軍支援部隊到來,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與之產生明顯反差的是日軍的殘暴。日寇將領阿部規秀壓迫被八路俘虜後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搶地的喊著:「我有什麼錯?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軍都不殺我,自己人倒要殺我。天皇陛下,皇軍必敗!」然後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掙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尋味。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軍之愛民如此,也難怪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朱德在平型關戰後向參戰指戰員訓話時說:「這是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擊,你們敢打必勝的信心和英勇頑強的戰斗,打破了所謂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你們的鋼鐵意志和犧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是任何強大的敵人都不可戰勝的!」 聽了這段話,所有在場的我們都被深深地震撼了。這番話真是大有分量,簡直是振聾發聵。我想,在此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學校團委讓我們觀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奮人心了。當然,通過這部影片,我們都深刻了解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當年中國人民奮勇抗日的感人事跡,也清醒地認識到今天我們這么隆重地紀念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以及我們所肩負的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第二篇《黃河絕戀》
黃河,中華民族的象徵,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她著書立傳。而今,馮小寧導演更以一部氣勢恢弘、昂揚著極強的生命力的《黃河絕戀》,再次讓我們領略了黃河的壯美。同時,讓我們看到了一幕戰火中偉大而聖潔的愛情悲劇,更讓我們聆聽了一麴生命的絕響!
影片一開始,作為美國援華軍官的歐文,在與日寇的一場激戰後,死裡逃生。爾後,在逃往革命根據地的路上,他走進了中國軍民的生活中,共同譜寫了一首偉大的國際友誼之歌。當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潔時,便感到這是上帝派來拯救他的天使,並一再地稱她為「安琪兒」。隨著劇情的發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詞是多麼恰當地描述了安潔流星般美麗而短暫的一生。護送歐文去解放區的路曲折、驚險,生命隨時在生與死之間徘徊。一路走來,走出了安潔獻身革命的緣由,走出了安潔的父親及安父與黑子父親的恩怨化解;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安潔的赤誠的愛戀之情,走出了歐文對黃土地、黃水河的痴迷;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中國大地上這場戰爭特殊性的認識,更走出了歐文對生命與尊嚴的深刻理解。為了歐文——正義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戰士、黑子、黑子父親……特別是安潔,在滔滔的黃水河中,在面臨著生與死的選擇時,毅然用歐文送給她的信物——匕首,割斷了將歐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起的繩索,將生的希望交給了歐文、花花,而將死亡留給了自己。天真的歐文在將匕首送給安潔時,曾說過「希望你永遠用不著它。」,然而,這匕首最後卻用在了安潔自己身上!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選擇,而這默默的選擇,卻譜寫了一曲輝煌壯美的生命絕響!
影片的結尾,滔滔的黃河岸邊,在老歐文深情的目光中,安潔終於與花花和自己爬上了河岸,並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這時,響起了影片的主題音樂—— 一首抒情壯美的小提琴曲,悲而不哀、哀而不傷的音樂,正如一麴生命的贊歌,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安潔的生命去了,但「天使」卻永遠活在歐文的眼中,活在每一個熱愛生命、熱愛和平的人心中!第三篇《南京南京》南京南京觀後感這不是一部電影,更像是真實的片段錄像。整個電影從頭到尾都是觸目驚心殺戮和獸行,看了讓我很難受,如果電影講的是事實,那歷史就太瘋狂、太殘忍了。最觸動我的場景是日本兵在活埋了中國人後還在一個個頭顱中間原地踏土,跳舞,簡直滅絕人性。另一個場景是拉貝先生離開難民營大門後下跪對中國人謝罪,中國人需要一個外國的納粹來保護,真是諷刺。生命如草芥,但是草芥是不會被殺光的,電影的結尾還是在死亡中給我們留下了生的希望。電影中的人物塑造充滿了人性的真實,人道主義和人文主義的精神也充斥在每個段落中。在電影中沒有國家與國家的對抗,只有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每個人都是真實的,也是矛盾的,不可復制的。如果假設我們身臨其境,你能像劉燁那樣慷慨赴死么?你能像高圓圓那樣挺身而出么?你能想范偉那樣出賣同胞又捨身取義么?甚至你能像角川一樣在人性中掙扎,而最後選擇自殺么?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是無法回答的,導演能夠正面,真實的講述這段歷史,讓人敬佩,這個電影沒有講述為什麼,如果非要找答案,那答案就是歷史,就是現在。回頭看看歷史,每一次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都是伴隨著戰爭這顆人類文明的毒瘤,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避免重蹈覆轍,拒絕戰爭。
Ⅷ 南斯拉夫電影橋觀後感400字.
電影很容易看懂,雖然情節撲朔迷離,甚至一度非常緊張,也沒有超脫英雄主義的范疇。巴塔飾演的老虎是這群英雄的核心,他的沉著冷靜使他戰勝了一次次生死考驗,最終完成了任務。但影片決不是歌頌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是由抗擊侵略的南斯拉夫人民自發形成的,他們來源廣泛,卻因為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重要的是,他們成了「朋友」。
朋友,在電影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老虎與薩瓦多尼的朋友關系來自於以前的並肩戰斗,相互信任,從而結下的深厚友誼。薩瓦多尼與班比諾的朋友關系是在後者對前者一心一意的服侍與尊重中得以確立,並成為影片最感人的片段。曼奈與迪希,曾經一起戰斗,但相互之間存在著一些猜疑,曼奈犧牲前與迪希的冰釋前嫌令觀眾扼腕興嗟,嘆息友誼只是短暫的瞬間。在影片中,「朋友」是對革命戰友的親切稱謂,感動觀眾的同時,也在感動著劇中人。片中工程師一直以他建造如此美麗的大橋為榮,他有些孤傲,對國家利益的蔑視顯得不近人情,但是他還是親手炸掉了大橋,並將生命定格在了爆炸的一瞬。是什麼感動了他,讓他做出如此反常但是正確的決定?答案還是「朋友」。薩瓦多尼親手炸死班比諾使得後者不被敵人俘虜,與工程師炸掉自己的大橋求得本民族的勝利,如出一轍。歌里唱到「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七個人的團隊最後僅剩下四個人,朋友都已經遠去,剩下的只是伴隨著斷橋的空谷餘音。
面對德國法西斯的侵略,南斯拉夫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有一成的人口在二戰中去世。而這個地區說著多種語言的各民族卻煥發了空前的凝聚力,並在戰後成立了一個團結的國家。在電影中,對付德國人的南斯拉夫游擊隊員,不是單純的塞爾維亞人,而是泛意義上的南斯拉夫人,在本片突出表現為克羅埃西亞人,甚至義大利人也是這個游擊小組中重要的成員。國際主義,以超脫民族的形式存在,而法西斯是南斯拉夫的敵人,也是世界和平的敵人。
Ⅸ 《南哥》觀後感結尾怎麼寫
「啞姑瘋了般地敲打著鑼,在大街上又蹦又跳,十分著急。人們循著鑼聲,打著雨傘,在這個雨天湧向了扶貧隊長的辦公室……」我們正在看《南哥》這部電影,究竟是發生了什麼,讓啞姑如此著急?
原來是南哥死了,他倒在了扶貧工作辦的桌上,永遠也起不來了。南哥原名是郭建南,是廣州重型機器集團的一名員工。做了十年年質檢科長的他,在一天被調往荔潭村做扶貧隊長,而他也開始了他的扶貧生活。
荔潭村是一個貧窮的小村莊,那裡的人住的都是危房,他們也沒有干凈的水喝,經常停電,孩子們幾乎都是留守兒童,沒有學上,那裡的路也破爛不堪。此刻,台風過後,荔潭村變得更糟,更亂,而南哥的到來,似乎給了這個破爛的村莊希望。
這個村莊中最缺的就是水。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村長和村民。在這里,有一個養蚝的富人家,他拿出了兩萬元錢給南哥,南哥拿到這兩萬元錢後,第一時間就是要為村民們接好自來水管,好讓村民們用水時更方便,讓村民們有干凈的自來水喝。沒想到,南哥還因為這件事被集團誤會。
啞姑是村裡的五保戶,靠養幾只鵝來維持生計,在南哥的幫助下,啞姑養了一大群鵝。到了鵝要賣的時候,附近村莊的家禽卻得了禽流感,啞姑的鵝雖然不在疫區,但也還是使鵝的賣出有了很大的困難。南哥急得都快火燒眉毛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個願意買鵝的集團,但卻要開不在疫區的證明,那天,剛好南哥要考試,他卻放棄了考試,他又急急忙忙地跑回了村子,折騰到即將天亮才把鵝賣出去。啞姑得到錢十分高興。
還有一個鏡頭使我感動。木瓜的爸爸媽媽要出去掙錢,木瓜不讓他們走,木瓜的媽媽好言相勸,告訴了木瓜他們出去打工的理由。南哥趕來聽到後,十分感動,把木瓜的爸爸媽媽安排到了他們集團工作。
南哥的感人事跡還有很多很多,他在荔潭村扶貧的兩年裡,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把荔潭村打理的井井有條,是這個村子逐漸脫貧。就在這時,南哥卻倒下再也起不來了。南哥是一個善良的人,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他,是一根蠟燭,點燃了這個村莊的所有希望;他,是一束光,照亮了這個貧窮的村子;他,是一個太陽,溫暖了整個村子裡的人。在電影的尾聲,南哥去世的時候,我竟被一陣風吹的冷起來。在這個夏天,人人都感到熱的時期,我竟能起來,一種說不出的冷,好像心中的溫暖,心中的太陽都被抽了去。雖然南哥已經不在世了,但他的精神將會永遠流傳於世,永遠在我們的心中飄盪,南哥的名句,「要麼不做,要做就做一百零一。」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
我,向南哥致敬,向所有扶貧工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