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黨員教育電影信念觀後感

黨員教育電影信念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5-01-23 03:37:49

1. 紅色影片觀後感六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 讀後感 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我整理的紅色影片 觀後感 六篇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色影片觀後感 1

最近我觀看了紅色經典電影《地道戰》,我深深地被這部老片子吸引住了。

《地道戰》講述的是 :1942 年到 1944 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 “ 大掃盪 ” ,對中國人民實施了 “ 殺光、搶光、燒光 ” 三光政策。冀中八路軍和老百姓在敵強我弱的情景下,創造了一種智慧的斗爭方式 ---- 地道戰。

高家莊的群眾在黨支部書記老忠叔、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因地制宜,把地窖改造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的地道。經過開展地道戰,打敗了邪惡的日本鬼子。

讓我十分難忘的是,一天深夜,村裡的老鍾叔發現了鬼子山田隊長偷襲高家莊,他不懼生命危險,一路小跑,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報警的大鍾,村民們迅速轉移了,而老鍾叔倒在了鬼子的槍口下,這位老黨員用自我的鮮血換來了村民們的平安。之後,高傳寶活捉了山田,他揪著山田的衣領說 :“ 你抬起頭來看一看,這是什麼這是人民 ! 僅有人民才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跡,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

這部影片講述了中國人民一段苦難的歷史和不屈頑強抗爭的英雄事跡,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只要在正確思想的領導下,發揮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再兇殘的敵人也會走向滅亡,侵略者是沒有好下場的。中國人要珍惜今日的和平,更不能忘記歷史。

紅色影片觀後感 2

《冊坦八佰》觀後感

《八佰》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中國軍隊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跡,將士們視死如歸、為抗擊敵人而壯烈犧牲的場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絕不是輕簡便松實現的,是前輩們為我們闖出了一條路,撐起了一州大桐片藍天。電影講述了在 1937 年 8 月的一天,淞滬會戰爆發。 80 萬國軍慘敗於 25 萬日軍。為掩護大部隊撤退, 10 月 26 日,中校團副謝晉元奉命率領八百將士進入上海閘北四行倉庫開始抵抗以拖延日軍侵略的步伐。在抵抗日軍四天四夜後,於 11 初帶領數百倖存將士退守至蘇州河南岸的租界。當日本攻城小隊即將挖破牆角埋放炸葯包時,在這個危急時刻,一位壯士留下 “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 的血書後,身綁炸葯,一躍而下,與日軍攻城小隊同歸於盡。當雙方戰斗進入白熱化時,為壯我國威,激起國際社會廣泛的同情和支持,壯士們決定冒死在倉庫樓頂豎起旗幟。日軍戰機不斷投彈俯射,護旗的國軍傷亡不計其數,最終在戰友的屍體簇擁下豎立起了旗幟。

電影的情節中還不斷穿插著各種場景的比較,加劇了電影的震撼。蘇州河北岸的戰火仿並紛飛和隔河南岸的英美租界的太平喧囂,電影結束前,當代中國四行倉庫的殘垣斷壁和東方明珠等現代化建築的鱗次櫛比,外灘上車水馬龍,黃浦江上汽笛陣陣,一切都那麼生機盎然,充滿活力。天堂還是地獄就在一念之間。八百壯士浴血抵抗,但無奈當時中國羸弱,任人宰割,而軟弱的國民黨政府卻利用這些壯士的生命和抵抗精神做籌碼,來乞求英美等國際社會的憐憫。最終一天,倖存的壯士強行經過橋面時就像螻蟻一般,被日軍像狩獵一樣或掃射,或狙殺,而政府卻無能為力。當倖存的壯士撤退至租界時,迎接他們的不是鮮花,而租界衛兵要求立刻繳械的命令。看到這,我的內心有憤慨有不安,如鯁在喉。這讓我不禁又聯想起今日中國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安康和其他國家疫情的肆虐、人心惶惶。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更沒有什麼神仙皇帝。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社會和百年的歷史告訴我們每個青年人,落後就要挨打。回顧新中國成立的歷史,在中 - 國 - 共 - 產 - 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艱苦奮斗,改革開發,百年恥辱的中國最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再也不是那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中國了。我們每個人能夠自豪的告訴世界,我是中國人。在抗擊疫情這場無聲的戰役中,我們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強大國力和中華民族的團結精神。但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中國仍有落後之處,比如中國在高科技領域仍然被掣肘等。我們每個青年人都要時刻銘記 “ 落後就要挨打 ” ,勿忘國恥,自強不息,肩負眾望,砥礪奮進,讓中國屹立於世界之林,再也不讓《八佰》這樣的屈辱事件發生在神州大地。

紅色影片觀後感 3

“ 紅星閃閃發光彩, ” 今日我看了一部具有特殊意義的愛國電影 -- 《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主要描述了兒童團團員潘冬子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在閃閃紅星的照耀下,成為了真正的紅軍戰士的故事。

看了這部電影以後,我有許多感想,受到的教育也很大。潘冬子的父親參加了紅軍,跟著隊伍走了。冬子很想念父親,盼望著父親早點回來。有一天,母親對他說: “ 等山上映山紅開了的時候,紅軍就會回來了。 ” 於是,冬子就來到村口的一棵小松樹下,從地下折了一枝乾枯的映山紅,坐在石頭上閉著眼睛想:映山紅開了,紅軍來了,他成了紅軍的一員,神氣地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當他沉浸在完美的憧憬的時候,吳大叔對他說: " 要想讓父親高興,那就要做出一些貢獻,讓人民過上完美幸福的 " 小康生活 ” 要想勝利,不能靠等,要去斗 !" 吳大叔說的太好了,革命勝利不能靠等。科技在不斷發展,生活在不斷提高。我們這一代是跨世紀的一代,雖然此刻生活水平在不斷上升,可是這全部都是老輩的人民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如果我們不努力,我們的國家何時才能更加強大。

這部電影讓我感觸很深,東子的性格很堅韌,小小年紀就懷有堅定的信念,使他在應對殘暴的敵人而毫不懼怕。他很堅強,沒有因為失去父母而喪失信念,他很勇敢,在危難的時刻,他冒著危險殺死了敵人,他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紅色影片觀後感 4

《鐵道游擊隊》是一部讓鬼子聽了心驚膽戰、讓人民聽了熱血沸騰的片子。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鐵道游擊隊扒火車,搞糧食,他們永無畏懼,消滅敵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故事。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心潮澎湃 : 電影中,老紅、彭亮、小坡、盧漢等英雄出生入死、一齊消滅敵軍。戰場上,他們團結一致、英勇善戰,鎮定自若,沒有哪一個人不明白鐵道游擊隊。在戰斗中,他們有的英勇犧牲、有的任憑敵人的毒打也不背叛自我的國家、自我的戰友,他們不僅僅創造了我們今日完美的生活,並且也是我們此刻的精神和意志的榜樣。

這些游擊隊的英雄們,他們經歷了千百次的磨難,他們毫無畏懼,懷揣著夢想,隻身向未來完美的前方沖去,迎接他們的是一場勝利。我們呢一路上鮮花相伴,在陽光下歡樂成長。我們是否記得先輩的汗水和熱血是否懷揣夢想一路拼搏,去迎接新的挑戰,去創造幸福的明天我們怎能忘記這一路上他們在槍林彈雨中度過,他們熱血奔灑為我們開啟了新的生活天地

鐵道游擊隊,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精彩的傳奇,我們將世代相傳。

紅色影片觀後感 5

看了《建黨偉業》,我覺得這部影片拍的很好,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影片真實地還原和再現了歷史,讓我們彷彿置身於當年的歷史風雲變幻之中,受到感染和感動。

“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 。 90 年前的舊中國,風雨飄搖,瘡痍滿目 ; 國運垂危,民生多艱 ; 山河搖搖欲碎,人民慘遭塗炭。在那風雨如磐的日子裡,鴉片戰爭的硝煙、列強瓜分的國恥、民不聊生的慘景 …… 不是我們今日這一代青年人所能想像的。僅有親身經歷過,才會明白什麼是苦,什麼是甜。影片為我們重現了歷史,讓我們明白了當年的深重苦難,明白了今日的勝利和幸福是多麼來之不易。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 173 位明星傾情演繹了 90 年前那波瀾壯闊、歷史意義極其深遠的一幕幕。我被北大 “ 新文化與舊文化 ” 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 “ 五四 ” 運動的宏大場面深深震撼,甚至熱血沸騰。多少志士仁人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而艱難探索,多少革命先烈為了革命事業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看完電影,我情不自禁地又一次翻開了 黨史 。作為年青一代,我們需要重新走進歷史,重新在歷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激勵自我,找准自我的人生坐標,尋找自我的青春動力。真的很感激這部電影,它讓我們體內的熱血又沸騰了,讓我們對那一段歷史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 。更值得一談的是,這部電影讓我對中 - 國 - 共 - 產 - 黨的歷史有了全新的和直觀的了解。每一個歷史人物都被演員們鮮活形象地演繹了出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感動著我們,一種久違了的青春的沖動澎湃在我的胸中。南湖上的紅船劃出了東方的黎明,庄嚴悲壯的國際歌唱出了中國的期望。當代表來自全國的 50 名黨員的 12 位黨代表結束了共 - 產 - 黨的第一次會議,站起身來,准備奔向斗爭的各個戰場的時候,我才真正理解了 “ 星星之火,能夠燎原 ” 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中 - 國 - 共 - 產 - 黨的發展和壯大的歷史,就是一部一代代人前仆後繼、英勇斗爭的歷史。我們要萬分珍惜今日的勝利成果,繼續努力下去,完成先輩們未竟的事業。

我是一名年輕的共 - 產 - 黨員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著國家和人民賦予的神聖歷史使命。我要牢記黨的教導和人民的期望,以革命先輩為榜樣,時時鞭策自我,扎實做好本職工作,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自我的畢生精力 !

紅色影片觀後感 6

今日看了一部紅色革命電影《上甘嶺》,電影的主要情節是: 1952 年秋,朝鮮戰爭進入最終的關鍵階段。美國侵略者竟在板門店談判休會期間,調動六萬多兵力,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企圖奪取上甘嶺陣地,進而攻佔五聖山,用武力獲得他們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堅守上甘嶺陣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的率領下,與敵人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二十多次的瘋狂進攻。

此後,他們又根據上級指示,退入坑道堅守陣地,拖住敵人,使之無法前進一步。在山上坑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他們遇到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不僅僅與外界的聯系被敵人切斷,並且缺水缺糧,生存艱難。但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了二十四天,從而贏得了時間 ‘ 使中朝軍隊取得了大進攻的勝利,並使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美國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來談判,無可奈何地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朝鮮人民得到了和平。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細節讓我為之動容: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可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之後,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我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那裡,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情景下,沒有忘記自我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

他們真正做到了 “ ,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忙。 ” 此時,我也感觸良多 ; 作為一名大學生,作為一名國防生,我們更應發揚繼承老一代先烈的這種優秀品質。

“ 團結就是力量 ” ,僅有和大家齊心合力,擰成一股繩,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的價值,相應地,自我得到的也會得到很多東西。

2. 黨員關於《第一書記》觀後感精選

第一書記的責任重大,第一書記處於 脫貧攻堅 第一線,那麼對於電影《第一書記》 觀後感 怎麼寫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以供參考。下面是我整理李沒的黨員關於《第一書記》觀後感精選,以供參考。

   《第一書記》觀後感

   自脫貧攻笑擾或堅以來,我有幸被選派到瓦澤鄉貢巴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近兩年的時間里,在黨委政府領導下,在各幫扶力量的幫助下,在老百姓的理解支持下,自己成長了不少,也見證了整村脫貧摘帽和集體經濟收入零突破的變化、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的改善、群眾思想意識和內生動力的不斷激發。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村成功的結果都是相似的,薄弱村的形成卻各有各的原因。3月8日至12日定時收看了四川衛視紀錄片《第一書記》(第二季),從馬天斗舊俗到駐"心"書記黃維,他們展現了新時期不同第一書記的扶貧情懷和勵志故事,更是值得我學習借鑒。

   一、舍小家顧大家,扛實脫貧責。《第一書記》中,無不體現舍小家顧大家,為了更好地促進和保障脫貧攻堅,實現脫貧奔康的目標,各級黨政部門選派第一書記、機關幹部到貧困村駐點,很多幹部與家人聚少離多,放下家中年幼的孩子,年邁的老人不顧,一直奔忙在、奔波在脫貧攻堅一線,這是扶貧人的責任,是堅持,也是信念。

   二、用真心動真情,做實為民事。為民辦事服務是第一書記五大職責之一,脫貧攻堅戰碰伍就是要和困難群眾面對面、零距離接觸,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幫助貧困戶樹立脫貧的信心和決心,早日脫貧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在"降初澤郎辦夜校""豬館林丹""魏小潔的心願"的片集中,第一書記們主動到群眾中去,了解實際困難、解決實際問題,用真心換真心,用真情換真情,得到了百姓的理解與支持。

   三、找原因謀路子,繪實精準策。在各片集中,第一書記們通過深入調研,把脈致貧原因,結合村情戶情和群眾意願,挑燈夜戰出點子、想辦法,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並跟蹤落實,把產業扶貧、政策扶貧、兜底扶貧、健康扶貧與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對號入座,真正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四、學榜樣借經驗,落實鄉村興。"曾珍的大壩情"和"李代軍和蓮花白的故事",體現了高海拔民族村落發展產業的思路與模式,值得我們借鑒學習。貢巴村也是高海拔民族村落,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接軌中,注重以產業的發展,鞏固脫貧成果、助推鄉村振興。貢巴村已通過流轉土地發展高原生態蔬菜種植,計劃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壯大集體經濟收入,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無悔的人生是驕傲的,《第一書記》展現的是集中的體現,我們要以此為榜樣,以此為激勵,在艱苦的人生歲月中體現最大的人生價值,為實現脫貧奔康致富繼續努力前行。

《第一書記》觀後感

   單位組織觀看電影《第一書記》,觀看前從同事那裡得知影片挺感人,看的過程我也一向在流淚。我不想談影片反映出的沈浩同志作為第一書記的感人之處,也不談電影成功之處。我想談談電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的一些問題。

   首先,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優秀共產黨員,沈浩同志的考核年年基本稱職,這反映出單位的考核制度流於形式,選拔幹部存在必須問題,起不到激勵人才、發現人才的作用。我們就應透過這些現象好好反思一下,怎樣創新我們的選人、用人制度,給想幹事、能幹事的同志一個舞台,給一心為黨的同志一個肯定,才能激發出幹事業的熱情和動力。其次,一句村官的流行話語"不幹,不好意思;干一點,意思意思;干好了,啥意思?",反映了一些掛職鍛煉的幹部的混日子的普遍心態,也反映出這一制度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既然組織上安排,選拔下去掛職鍛煉,應當說是要選拔有潛力、有培養前途的幹部,也期望透過這樣的交流,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至少是為新農村建設帶去新的理念。那麼他們不管潛力大小,首先就應是實心實意為老百姓辦事的人,這樣的人也才能一心一意為單位辦事。

   只想個人升遷的人,是不會把單位的事當成事業來做的,這樣的幹部真能擔當重任嗎?而我們選人用人的原則也就存在必須的問題,往往用人唯親,只看錶面,不看內里。有的甚至帶病提拔,這就更是有問題了。單位內部監督不利,有的人侵吞國有資產、,有的人不敢同丑惡現象作斗爭。小崗村存在那麼多年的少數人霸佔群眾財產,幾屆村支書無法解決就是一個證明。因此我覺得選人用人不僅僅要看工作表現和工作潛力還要看一個人的品德和素養。

《第一書記》觀後感

   今年七月,所里組織全體職工和學生去看了《第一書記》,由於很早就知道第一書記的沈浩的事跡,所以大家都對這部片子報以極大的期待,電影還沒開演就已經坐無虛席了。

   影片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

   影片最後以女兒的一段告白為結尾。

   影片結尾時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圍,多數人都有抹眼淚的動作,這不是導演的功勞,也不是編劇或者演員,這就是真實的力量!因為真實引起了觀眾們的共鳴。

   當然,看完電影後,也會引發大家更深的思考。

   這就是導演的魅力所在,我想,這部影片對我的教育目的已經達到了。

   在120分鍾的時間里,事先准備的紙巾並沒有派上用場。

   有落淚卻沒有失聲痛哭,某些細節的處理甚至是幽默的,引發觀者的會心一笑。

   電影製片人張暘的觀點印證了我的這一感受。

   他說,這個電影從一開始創作,就沒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希望記錄一個真實的人生。

   沈浩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想做實事,並不在乎人們是否知道。

   他是典範,但不應該被神化。

   沈浩在小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獲的喜悅。

   把這些真實地通過電影呈現出來,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觀眾能夠接受的真實的人。

   因此,電影沒有走苦情的路線,而是一種平實的紀錄風格。

   這就是真實的力量。

   真實引起了共鳴,引發了思考。

   從屏幕上我看到一個真實的沈浩,一個感人的沈浩,一個無愧共產黨員稱號的沈浩。

   20xx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小崗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20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生。

   村民派了10個代表,按下手印到x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干3年。

   作為一名選派幹部,他能在一個偏遠的農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實實在在地在那裡幹事創業。

   我深深被他執著著自己的理想、忠於組織和人民感動了,被他為了農村離家六載顧不上親人感動了,也被他把最後的時間捧給農村感動了。

   當我還回味沈浩媳婦徐帆一句聽似可笑、實際寓意很深的經典台詞“沒坑時蘿卜在,有坑時蘿卜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財政廳聯系業務,他的同事升任省財政廳副廳長,而沈浩感慨“當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當官”。

   這句感慨不是他無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

   是他真真正正意識到當官的意義不是居高位,不是謀私利,而是為人民做實事。

   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著坑等著官位的蘿卜,把精力用在邀功爭權,專門比空洞的政績的話,這對社會資源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沈浩到了小崗,開辟了一個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這樣才是真正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價值,也為村民帶去了萬世福音。

   當小崗村的農民們躊躇滿志的期待來年的春天時,一聲驚雷將所有村民震呆了,整個村子頓時陷入悲愴的氣氛中。

   20xx年冬天,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x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

   縱觀全劇,友情出演的名角雖不及電影《建國大業》多,但能有如此眾多的名角給一個小小的村黨支部書記捧場,可以說明沈浩的形象和他代表著的100多萬村黨支部書記的形象。

   銀幕上打出演員表,放映廳里的燈漸漸亮了,有些觀眾大概公務在身,匆匆起來快步退場。

   我等到銀幕全白才站起來,其間我想,中國確實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

   我希望有一天,我有機會到鳳陽去看看,一來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來看看沈浩帶領小崗人建設了6年的小崗村。

   我作為一名渴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青年,應該在沈浩身上學些什麼呢?學習他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實干精神,學習他把群眾的事掛在心上。

   雖然我也只是一名剛工作不久普普通通的青年職工,不能為群眾謀福造利,但是我認為不管在什麼崗位上,這種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是我們每個共產黨員必須要有的。

3. 2021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精選 三篇

範文1:電影《建黨偉業》觀後感

在看《建黨偉業》之前,我已經閱讀了有關這部影片的很多報道,也有意地翻閱了有關這段歷史的一些書籍,6月15日,該影片在各大媒體沸沸揚揚地報道中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懷著對那段歷史的敬畏和對片子期待,我趕在「七一」之前觀看了這部影片。

蘇聯開國領袖列寧同志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建黨偉業》這部流行又經典的紅色電影緬懷過去,其中蘊含「飲水思源」的寓意是不言而喻的。影片敘述了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至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的故事,這短短的十年時間在歷史的長河裡或許只不過是一瞬,然而卻真正稱得上是「風雷激盪」、「巨變迭起」,許許多多著名事件影響著中國歷史的發展走向,並將中國引向了最為光明的方向。面對眾多歷史事件,眾多知名人物,《建黨偉業》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再到中共一大,向觀眾展現了一幅雄偉壯闊的歷史長卷,演繹出一部典型的「三段式」電影。其中色厲內荏的袁世凱、慷慨悲歌的孫中山、風華正茂的毛澤東是各自段落最富標簽性質的代表人物——袁世凱手握富國強民的歷史機遇,卻落下了千夫所指的悲劇下場;孫中山堅持「三民主義」的政治信仰,卻遭遇著「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處境;毛澤東背負「體育救國」的最初理想,卻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洗禮和錘煉。「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袁、孫、毛三者的抉擇與境遇,既在中國歷史的天秤上,也在電影觀眾的心目中。以時間的先後順序為脈絡,以事件和人物為著眼點,影片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引人入勝。

影片給了我們無數的感動,讓我激情萬丈,為之沸騰。最讓我感到血脈憤張、激動莫名的片段是: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日本全面接收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消息傳來,舉國震動,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終於把滿腔愛國熱情迸發出來,他們以無所畏懼的姿態走上街頭,高呼著「愛國無罪」、「革命萬歲」等口號示威、遊行,繼而火燒趙家樓、痛毆賣國賊;青年學子的拳拳愛國心震撼激揚、感昭日月,不僅在視覺上沖擊著我,更在心靈上感動著我,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就這樣以其獨特的魅力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歷史長河之中。

同樣讓我肅然起敬的是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全國各地的共產主義組織分別推薦代表奔赴上海召開會議,這13位平均年齡28歲,甚至最小的才18歲的青年才俊代表們懷抱著共同的理想和信仰冒著生命危險走在一起,他們在中華大地上共同締造了一個全新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嶄新的歷史時期。誰又能想到,一個成立之初只有寥寥幾十個黨員,連開會議都避藏的政黨,能夠帶領全中國人民走向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帶領中國人民戰勝一個又一個天災人禍,終於在28年後成了新中國的執政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電影鮮活地體現出中國共產黨的價值,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之奮斗的事業,是眾望所歸的人間正道,也是滾滾歷史的滄海桑田。

通過觀看這部《建黨偉業》,我們再一次形象地認識到,在當時的舊中國,無論是封建王朝還是北洋政府,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其他民主黨派,無論是議會制、總統制、還是君主立憲制,都救不了積貧積弱、處於列強環飼的舊中國,在那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無數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終他們發現,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中國人民的不二選擇!

一路曲折一路歌,從當年建黨之初的五十多名黨員到今天擁有將近八千萬黨員,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九十年的風雨歷程。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豐功偉績的九十年,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為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觀看《建黨偉業》,重溫中國共產黨建黨那段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以及他們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執著地去努力奮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們的革命精神所感動,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禮,思想境界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範文2:《焦裕祿》電影觀後感

這幾天,連續看了三場《焦裕祿》的電影。一場是市委安排的,一場是局機關組織的,一場是回到家後在電影頻道里看到的。每看一次,心靈都受到震憾,靈魂都受到沖擊,思想都受到洗禮。

我以為,一個人所以受到人們的記掛和崇敬,並不需要做多少驚天動地的偉業,只要他心裡時刻裝著黨的事業,惦記著人民的困苦,並以自己所能去全心全意地做了,就會受到人民的愛戴和崇敬,就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

焦裕祿同志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受命於危難之中:幹部人心渙散,群眾困厄飢荒,從哪裡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呢?他做到了兩點,一是用情,一是用心。

「用情」講的是作為共產黨的縣級幹部,你的心是否和群眾的心緊緊貼在一起,沒有間隙,沒有隔閡。當外面下雪時,你感到了群眾身上的寒冷,當災荒來到時,你感到了群眾肚子的飢餓,當你跟老大娘道一聲我是你的兒子時,那一份表白都發自於肺腑,不惺惺作態,也毫不做作。

「用心」講的是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謀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它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中獲得靈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焦裕祿那裡,用情和用心是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他對百姓用情,頂風沙冒嚴寒、忍飢餓抗病痛,在極其嚴酷的自然環境下,走村入戶察民情,無微不至送溫暖;他對基層幹部用情,在極其敏感的政治環境下,拍案而起揚正氣,勇於擔當不推諉!

真情實感的累積,必然會產生用心於民的強大動力,必定會找到科學發展的正確途徑。正是在血濃於水的情感驅使下,他對水患「用心」,越是刮風下雨越要到第一線查水情、看水路,修葺了百里溝渠,保證了三天大雨而不澇;他對風沙災害「用心」,跑農場留人才,找到了種泡桐治沙害的脫困良方。

從焦裕祿那裡,我們知道,好的工作方法固然來源於用情,沒有情感的靠近就不可能對百姓的生活真正的「用心」;但真情實感的獲得,又必須靠科學的「用心」來豐富。比如:沒有深入細致地走訪群眾這一科學方法,哪裡會有群眾逢災遭難的痛苦體驗,沒有在群眾中得到的「治沙靠泡桐」的真知灼見,哪裡會有對人民群眾聰明才智的那一份感佩和敬仰之情。因此,學習焦裕祿,一要學他的用情,把人民當成自己的父母,對人民用真情,顯實感。二要學他的用心。就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靠扎實管用的調研功底,獲得基層的第一手資料,掌握為民服務的真實本領。只有心隨情走,情為心發,我們才能獲得源源不斷地為民服務的自覺動力;只有緊緊依靠黨的群眾路線,我們才真正學到了焦裕祿同志的「用心」精髓。

範文3:電影《雨中的樹》觀後感

《雨中的樹》是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攝制反映四川省萬源市原常委組織部長李林森同志先進事跡的電影。該部電影是向十八大獻禮的重點影片,他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之時在我市放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影片主題鮮明,基調昂揚,時代感強,融思想性、藝術性、教育性於一體,真實而深刻地塑造了李林森,對黨忠誠、為民負責,鞠躬盡瘁的光輝形象,謳歌了其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的崇高品格,展示了當代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

李林森同志為了理想信念,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奉獻克服了家人的不理解,克服了病魔的折磨,克服了種種困難,將黨和人民的事業擺在第一位,將千萬人民的幸福扛在自己被病魔侵蝕的肩上。李林森同志是新時期基層組織部長的優秀代表,是廣大黨員幹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楷模,是創先爭優活動中涌現出來的時代典範值得歌頌,值得學習,向李林森同志學習切忌刮風、「幾分鍾熱度」,必須在工作生活中以其為行動榜樣,努力追趕並使得這種精神達到升華。我作為一名農業系統普通共產黨員一定要以其為榜樣,對照典型找出差距與不足,立足本職崗位創先爭優,結合「四群」教育把群眾的溫暖放在心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使自己成為追求真理,勇於創新之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之人,視野開拓,胸懷寬廣之人,知行統一,腳踏實地之人。迎著黨的十八大指引的航程,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更好地為「三農」服務。

4.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信仰》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以理想信念 教育 為主題,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 故事 ,闡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紀錄片信仰 觀後感 ,希望大家喜歡!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篇一
大型紀錄片《信仰》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歷史選擇毛澤東和蔣介石代表各自的階級和政黨,用手中的槍桿和心中的信仰,用對歷史的感觸,和對未來的預測,在飽經風霜的中國大地上,在進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國的命運也就取決於這兩種信仰的博弈。這種信仰成了中國人尋找一條民族獨立和現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偉大的黨,以及那始終引導我們堅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產黨宣言》創造了共產黨信仰的起點。1992年,鄧小平曾經回憶說: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共產黨ABC》,正是以《共產黨宣言》為起點,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不停的追尋,堅守自己的信仰,發揮了他永恆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紅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醞釀著時代的藍圖。《共產黨員宣言》確立了中國人民自己的信仰,在這種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鋒隊開始了救亡圖存的偉大探索,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共產黨宣言》引導彭湃從一個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從他燒田契開始,已經開始綻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正是對馬克思主義堅定的信仰,揭開了中國現代歷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還要堅守,正是有無數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堅守自己的信仰,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聆聽著片中的入黨誓詞,再次心潮澎湃,歷經各種時期,黨的誓詞也在不斷修改,但毛澤東主席添加的「永不叛黨」一句從未更改。絕大多數共產黨人在用生命捍衛自己的信仰。__曾寫過:死,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他在《可愛的中國》一書中說道:中國一定有個可愛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於像他這樣對信仰的堅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現在已經出現。當然,不是所有的共產黨人都能堅守自己的信仰,像陳公博、張國燾等人,他們終將被歷史所唾棄。

中國共產黨創造歷史奇跡靠的是什麼?就是信仰。湘江戰役陳樹湘斷腸而死,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毅的「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表達了對信仰的忠誠,張思德的為人民服務,劉胡蘭的「怕死不是共產黨員」,無不是對信仰的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奮斗的共產黨得到了人民的擁護。

從蘇維埃到民族解放,從新中國到五星紅旗,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後繼去實踐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讓人們凝聚起來,為信仰而奮斗,就是為未來而奮斗。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幟的指引下,我們將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篇二
在念書的時候,「信仰」對我而言是很空、很大,虛無縹緲,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我從未認真考慮過自己的信仰是什麼?自己應該追求怎樣的信仰?但當我踏上工作崗位,成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我開始有了一種信仰,那種信仰激勵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特別是近日,在支部的組織下觀看了《信仰》紀錄片,更是感觸頗多,一個人只有樹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才有明確的奮斗方向,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正如紀錄片里所說:「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社會形態,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今天,我們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的未來,是共產主義。」事實表明,共產主義信仰在萬眾一心的集體進取中迸發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難輝煌;從建黨偉業到建國大業,從獨立自主到自力更生,從撥亂反正到改革開放,從初級階段到小康社會,從中國特色到和諧社會,從三個代表到科學發展,信仰的力量引領一個古老的民族持續實現復興的夢想。

堅定信仰,需要勇氣。晉朝劉琨講過:「膽識堅定,臨難無苟免之意」。在前行道路上,面對困難挫折風險,都能做到堅定不移,堅韌不拔,堅持不懈,是需要有點勇氣的。只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離開了勇氣,也就離開了堅定,失去了信仰。對照自己,更需不斷錘煉這種可貴的品格,努力做到在任何情況下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風雨不動安如山」。

堅定信仰,需要實踐。堅定的信仰需要在實踐中錘煉,更需要用實踐進行檢驗,不斷增強堅定信仰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我是來自基層的幹部,從部隊排、連、營、團一級級干起來的,掌握有一定的書本知識,也不缺少工作閱歷、實踐 經驗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在工作中,抓住每一個學習、實踐的機會。向基層幹部學習,學習如何把黨的各項政策 措施 落到實處,如何做好台辦工作,如何處理好復雜問題;向實踐學習,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把本職工作和基層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緊密結合起來,注重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把基層實踐中好的做法和經驗,進行及時的 總結 ;向婦女群眾學習,耐心傾聽她們的意見與建議,集思廣益,更好地落實到每一項工作中。

我堅信自己將一如既往地保持蓬勃朝氣、高昂的工作激情、充足的干勁,為信仰的旗幟增添新的光彩。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篇三
大型紀錄片《信仰》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偉大的黨,以及那始終引導我們堅定不移的信仰。

榮華富貴、高官厚祿、錦綉前程,這是自古以來很多人孜孜以求的夢想,但被這些雖然年輕卻找到了信仰真諦的革命者棄之如敝屣。彭湃在讀了《共產黨宣言》之後,將一箱子田契鋪約一張張燒毀,而隨著那一把火燒掉的是彭家摺合成今天每年近4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在烈火中閃耀的,是與傳統剝削和壓迫制度決裂,動員農民起來革命的信仰之光。

選擇信仰很艱難,堅守信仰更難。在堅守信仰的路上,鋪滿了荊棘,更有可能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湘江戰役陳樹湘斷腸而死,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毅的「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表達了對信仰的忠誠,張思德的為人民服務,劉胡蘭的「怕死不是共產黨員」,無不是對信仰的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奮斗的共產黨得到了人民的擁護。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還有什麼比生死抉擇更大的考驗?為什麼先烈們能夠視死如歸,義無反顧?因為他們是頂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領他們前進的天,人民就是支撐他們奮斗的地。在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頂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生活的崗位?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麼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雷鋒——這個響徹中華大地的名字,他也永遠留在了中國人的腦海里。

他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學到。他又是偉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學到。每個人都是「一滴水」,但要升華為雷鋒式的「一滴水」,卻必須用信仰去凈化,用奉獻去呵護,用執著去努力。這就是「雷鋒精神」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共產黨人的信仰,立下的時代坐標。伴隨著「學習雷鋒好榜樣」長大的我們,是用什麼樣的信仰在引導自己呢?

入黨為了什麼、當幹部為了什麼、身後留下什麼。這三個問題解決好了,也就解決了共產黨人在信仰的堅守中應該走多遠,和能夠走多遠的問題。楊善洲給了我們答案。他一輩子忠於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他一輩子愛和群眾一起勞動,被群眾稱為「草帽書記」;一輩子把「後門」關得緊緊的,同時把為群眾解決困難的「前門」開得大大的;他一輩子固守著下鄉和出差自己繳伙食費、公車不私用的習慣;一輩子顧大家,舍小家。他清貧一輩子、奉獻一輩子、堅守一輩子。一輩子很短,如果用它來謀取物質的享受和個人的利益,生命如隨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絲痕跡。一輩子也很長。如果把個人的奮斗融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成為了信仰的堅守,即使生命歸於結束,在信仰的堅守和傳承中,一輩子就變成了永遠。

在觀看《信仰》中我支部黨員體會到,作為一個社會人,是追求理想,還是追求名利,結果會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奮發向上的過程,也是升華人生的過程。如果追逐個人名利,那麼追到了也不會滿足,追不到則會失望痛苦。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些開始時工作很不錯並且有成績的幹部,後來卻墮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就是信仰上出了問題。沒有信仰,就經不起失敗的考驗,就不會有矢志不渝的追求。那麼,自己又如何堅定信仰呢?

我支部黨員認為應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動和實干,要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人活著要有目標,有了目標,才會有奮斗的激情。工作中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創先爭優,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

信仰在傳承,事業在延續。我們深信,在信仰光芒的照耀下,在旗幟的指引下,我們將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相關 文章 :

1. 《信仰》觀後感-信仰紀錄片觀後感9篇

2. 歷史紀錄片信仰觀後感3篇

3. 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觀後感3篇

4.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3篇

5. 紀錄片信仰的觀後感3篇

6. 觀紀錄片信仰觀後感3篇

5.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五篇

觀看紅色影片,再憶崢嶸歲月。農村要振興,要散和發展,需要有理想、有擔當、有作為的青年一代來充實基層。下面是我整理的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 觀後感 五篇,以供參考。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第一書記》的原型就是國優秀共產黨員沈浩同志,2004年2月,沈浩同志進取響應省委號召,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幹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沈浩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幹事創業,勤奮務實,勇於創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廣大幹部群眾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

   雖然很多人已經看過很多沈浩同志的事跡,可是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牆在一個長長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那所有觀影的人們都安靜了。沈浩故居、房東家的廚房、小崗村的牌坊、大包干紀念館、紅手印這些符號,很快勾引了回憶。而修路、建房、遷墳等等情節,也是熟悉的故事。

   與以往的宣傳資料不一樣的是,電影真實客觀的記錄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與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基層工作者的形象。從電影的序幕一拉開,我已覺不出自我是在電影院看電影,就好似走進鳳陽小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崗村幹部百姓的喜怒衰樂一同起伏。

   這是一好電影,一個由好演員、好導演、好團隊用心演出的好電影。我為沈浩自豪,為正在奮戰在農村基層的人們自豪;為自我曾是一名基層幹部而自豪,也為沒能用更執著的行動留在需要的農村而深思。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上周五,黨支部組織學校黨員觀看了電影《第一書記》。

   這部片子以事實為根據,生動感人的情節向我們描述了x鳳陽小崗村委書記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跡。

   小崗村是一個很普通的小村,一百餘戶人家通過心情勞作,形成了特有的生活傳統,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很辛勤,生活的也很真實,靠自己雙手養活自己,一代又一代,日子談不上富裕,但很安逸,大家對眼前這一切感到很滿足。

   幹部提干之前,往往需要到農村鍍金,不少官員到小崗村只是走走過場而已,他們的口頭禪是“干多了有什麼意思,不幹也沒意思,干一點意思意思”。

   對於幹部下鄉,在小崗村人民看來在平常不過了,不過是匆匆過客,來來去去沒對小崗村才來什麼實惠,所以,沈浩的到來所有人都沒看在眼裡。

   然而,沈浩來到小崗村後挨家挨戶調研,深入了解小崗村目前存在的問題。

   調研中他發現,小崗村人民經濟條件差,一來是受落後的思想觀念制約,享受不到改革開放的春風,曬不到致富的暖陽,不少人早已習慣於男耕女織的生活;二來是物資和權力被少數人佔有,人民力量分散,不能統一思想,敢怒不敢言,只能任由少數人折騰。

   認清小崗村現狀後,這位財政廳下來的幹部仔細分析,尋求改變現狀的沖森盯辦法,為統一思想,他反復走進農戶,解決他們的困難,用真情征服了村民,贏得了大家的信任。

   同時,不辭勞苦地和少數掌權者溝通,他說:只有大家團結起來一起干,才能真正過上好日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面對他們的強勢,沈浩書記沒有退縮,他自己率先行動起來,為人民辦了很多實事,證明了自己的思想,最後讓那些頑固的人放棄自己的想法,和沈浩書記一條心干到底。

   “要想富,先修路”。

   沈浩書記看著小崗村泥濘的道路,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因為條件差,企業不肯來投資。

   接連跑了很多單位,籌集了一部分用於修路的資金後,他沖到最前面,帶領村民一起修路,團結就是力量,大家的努力鋪就了一條筆直平坦的“致富路”,初戰告捷。

   接下來,沈書記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聯系企業來小崗村投資,佔地開發需要遷墳,有個老太太守著兒子的墳不肯遷走,想通過這座墳留住兒子一些念想。

   村幹部為了保證工期實行強拆,此舉讓年過八旬的老太悲痛不已。

   得知這一消息,沈浩說了一句“我馬上到!”,於是匆匆離開母親的生日宴席。

   最後,老太被沈春雀書記為民著想的精神打動,說:“死人不能擋活人的路”,同意遷墳。

   三年的時間很短暫,在小崗村的生活要結束了,沈書記要回城裡工作。

   可是,三年期間與村民建立的感情促使全村一百餘戶人家又一次按下了紅手印,如此莊重的挽留讓沈浩同志無法拒絕。

   於是他決定繼續留在小崗村干三年。

   沈浩的決定對小崗村來說是個好消息,然而,聽說要繼續留在小崗村,老婆、要升學的女兒還有老母親卻留下了眼淚,因為在過去的三年間他們吃了太多的委屈,而這一切一直憋在心裡,他們實在受不了了。

   老母親的話很感人,她說:為人民服務,在哪裡都一樣。

   最後同意留任。

   也許是沈浩同志太賣力了,忽略了照顧自己的身體,長時間的營養不良和疲憊放倒了這個硬漢子。

   最終永遠留在了小崗村。

   沈浩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卻指引著每一個人,他舍小家顧大家的情懷影響著今天的我們。

   轉眼看今天我黨的一些幹部,不顧人民利益得失,濫有職權,中飽私囊,生活腐化,道德淪喪,沉迷於燈紅酒綠之中,敗壞了我黨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越來越差,這一類人穿著一身正派的服裝,所為卻機器讓人憤恨,實屬敗類。

   他們的思想急需要清洗,利慾熏心的思想急需得到改變。

   如果我們的官員都具有像沈浩同志一樣的奉獻精神,對工作全身心投入,不辭勞苦,真正做一名人民的公僕,人們的生活必定越來越好。

   我們的黨員同志如果都像沈浩同志一樣不及利益得失,踏踏實實工作,誠信誠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生活必將呈現出一派新的局面。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根據市委組織部《關於進一步將遞進培養計劃學員和後備幹部調整充實到貧困村第一書記隊伍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市委組織部和市扶貧移民局的安排,我被選派到蒼溪縣東青鎮東台村擔任"第一書記".參加完x市貧困村第一書記暨駐村幹部培訓會後,2015年9月23日,我正式到鎮、村報到開展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我深刻感受到了基層一線工作的繁瑣細微和壓力,也深深體會到了駐村工作的艱辛與困苦,更深切感悟到身為一名駐村幹部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匯報我對駐村工作的幾點體會。

   (一)把握角色定位,明確職責任務。"認知是行動的先導。"自選派擔任東台村"第一書記"以來,我迅速轉變角色,堅持以身作則,在東青鎮黨委的領導下,在市扶貧移民局的指導下,加強與村支"兩委"的配合,始終堅持以"抓黨建、促發展、惠民生"為主線,以推動精準扶貧為"第一要務",以健全基層組織為"第一責任",堅持一手抓黨建,一手抓扶貧,虛心向村幹部學習,解放思想,大膽工作,把"強班子,帶隊伍"的精神貫穿到幫扶工作全過程,力求提升黨員的責任感和黨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切實為民辦實事,解決了一部分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努力做到解民憂、惠民生、促發展。

   (二)牢記擔當使命,認真履職盡責。"人生須知負責人的苦楚,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在其位,就必須謀其政,為了更好地履職,我總是以強烈的責任感構想落實各項工作。一是注重學習,自我提升。為當好"第一書記",我首先讓自己先當好學生。我拜農民群眾為師,拜黨員幹部為師,虛心向他們學習,請教農村工作的方法和經驗。駐村後,我經常與農民群眾交流談心,以真誠換取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我始終堅信:只有走近群眾、傾聽群眾,才能逐步弄清村內各種問題產生的根源所在,了解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從而也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方案、開展工作、解決問題。實踐證明,我的付出已經取得明顯的改變。二是務實求真,調查研究。為達到有效工作,通過走村入戶、跑田間地頭,我廣泛深入地接觸了農民朋友,與他們在拉家常、聽建議中了解許多現狀實情,做到心中有數。在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的同時,我根據現實情況,重點深入到生活處境困窘的黨員、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孤寡老人、受災群眾等特殊困難群眾家中開展關愛幫扶活動,讓他們的生活生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幫助與改變。三是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在這段時間的工作中,我堅持從設計、材料等源頭抓起,嚴把項目建設質量關口,嚴格執行項目資金管理有關規定,加快村級陣地、產業發展、村組道路、堰塘整治等項目建設進度,確保資金用到最需要扶持的群眾、用到群眾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切實有效地實施了扶貧項目的各項措施。四是加大扶貧政策宣傳。通過入戶走訪、實地察看、民情懇談、院壩交流等形式,廣泛宣傳扶貧政策,發動貧困群眾共同參與項目建設,切實轉變群眾"等、靠、要"的思想觀念。五是注重溝通,加強協調。短暫的時間內,我主動與鎮、村幹部搞好協調,積極協調落實規劃項目資金,力所能及提供資金、項目、技術、信息支持,幫助群眾行之有效地解決了上學、看病、就業、安居、飲水、行路、用電、通訊等一系列的民生問題。六是健全基層組織。健全村規民約,完善服務制度,創新治理機制。組織東台村村組幹部12人到朝天區"轉馬文"百里新村示範走廊,參觀學習綜合致貧經驗,增強東台村幹部群眾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幹部培養、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監督,摸清了黨員隊伍和村組幹部隊伍,物色培養1名村級後備幹部。七是服務群眾解民憂。幫助東台村4組殘疾戶辦理獨生子女光榮證和相關殘疾補助政策。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學校組織觀看電影《第一書記》,我拿到票時以為是說教式的宣傳片,但當電影拉開序幕,一張張純朴的臉、一條條泥濘的小路、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簾,感覺不是看電影,而是身臨其境,與沈浩同志一齊走進小崗村,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

   故事的原型是x省財政廳幹部,被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黨委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的沈浩。他工作出色、群眾信服,小崗村群眾兩度在他三年任期屆滿時團體摁手印將他留任。2009年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不幸猝逝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5歲。

   影片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和生活經歷,故事本身並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在平淡中給人一種震撼。片中沈浩的訪貧問苦、招商引資、建大包干紀念館、修自來水、新村規劃、經濟種植、土地流轉、遷墳建廠等事跡讓人無不為之動容。異常是這三個情節:第一個是沈浩被打,恰好被一大早趕來看望他的妻子和女兒看見傷痕,猛一看很好笑,仔細品味起來很是心酸、艱難。第二個是鄉親們留下他吃過年飯,鄉親們越聚越多,最終全村的人都搬上桌椅一溜排開,一齊向沈浩敬酒,那場面真是干群魚水情深。第三個是沈浩去世以後,他的女兒在鋼琴考級時對爸爸的回憶,那恬淡寧靜的琴聲深深地打動了我。這是故事的高潮,讓人唏噓不已。

   落幕的《做人》歌曲緩緩響起,我走出影院想著:人是要有追求的,需要做點事情。很多人在追求名利這也無可厚非,畢竟生活是需要經濟基礎。可是反過來,如果你認真地做了點事,也許名利自然會隨之而來。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沈浩同志紮根小崗六年,為小崗的發展鞠躬盡瘁,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該影片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經歷,故事本身並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平淡中給人一種震撼,這種震撼的感覺來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責任感,一個共產黨員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牆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萬世根本”四個字格外引人注目。電影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故事情節緊湊、真實可信;沒有 口號 、沒有標語,沒有說教,人情味十足,符合常理。總之,這是一部耐人尋味、引人深思的好片子。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我們現實中都可以找到,而且是不用特意去找。沈浩用實干感動了同學、用真誠感動了小崗村村民、用業績贏得領導的贊譽,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書記光輝形象。如果說掛職三年有“鍍金”嫌疑的話,那麼掛職六年還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辛勤工作,“鍍金”就轉變為“真金”。眾多影視明星在影片中再現了沈浩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帶領大家建設小崗村的生活片段,使觀眾信服並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萬世根本是做人。

   沈浩同志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他全心全意踐行黨的宗旨、盡心盡力為群眾謀福利,他深入群眾,埋頭苦幹,在廣闊天地中鍛煉成長,在艱苦磨煉中增長才幹。他的感人事跡凝結成一座豐碑,不僅立在小崗村,立在廣袤農村,更立在廣大幹部群眾的心裡。

   吃年夜飯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會忘記,村民們輪流用手機給沈浩的妻子和女兒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一定為擁有這樣一位丈夫而感到驕傲,女兒也為擁有這樣一位爸爸而自豪。沈浩在日記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為小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發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願擔當!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看完這句話後我潸然淚下,為一位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所感動,這種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學習。

   作為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干點事業不難,難在選擇。既然選擇了,就要把這個事業干好,這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為大家,只有這樣才能取信於民,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小崗村對沈浩同志連續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在創優爭先活動中,我們要學習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做好本職工作,以人為本,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平凡的人生閃耀共產黨員的魂,堅定的信念成就輝煌的小崗村;眼含淚水又心情激動的看了根據x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事跡改編的電影,影片真實客觀反映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生活,沈浩同志放棄相對優越的城市生活,投身基層,在小崗村一干就是六年,把汗水和真情留在了小崗村,把愛和希望留在了小崗村,把自己最寶貴的生命也奉獻給了小崗村。沈浩同志鞠躬盡瘁、一心為民、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影響著我,沈浩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與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戶村民的心,改變了流傳多年的俗語,先修路,再蓋房,後架橋,事事關注百姓,件件貼近民心,他就是人們的好公僕--沈浩。一個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傳統的犧牲奉獻精神,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性。他離我們是那樣的近,因為他如我們每個人一樣的平凡,他卻又離我們那麼的遠,因為他做到了普通人無法做到的堅守和奉獻。

   我很喜歡電影的主題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懇懇,不求光環,不求繽紛,只願做棵禾苗深深紮根?”,在這個充滿變數和人心浮躁的時代,很多人嚮往的是一種以物質財富為目標的人生,而沈浩展示了另外一種簡單的、純粹的人生,以及這種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留給我們的啟示卻是無盡的。

   這部影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價值觀,我們的黨從誕生到現在涌現出無數英雄和模範,從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到孔繁森?他們都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而從沈浩身上卻表現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價值觀。當別人把到農村掛職鍛煉當作鍍金的跳板時,正是他勇於超越傳統價值觀,把小崗村做為自己人生的平台,用新的價值觀實現了對理想的追求。可以說是沈浩改造了小崗村,也是小崗村造就了沈浩。

   片尾沈浩書記的女兒在演奏鋼琴前說了一段話深深感動了我,其中一句“大家在,我也在”透露出女孩堅強勇敢的性格,延續了沈浩書記的偉大精神,使我備受鼓舞。我們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樣,不計名利,不謀私利,扎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人民百姓,更不辜負組織對於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為人民務實、清廉、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實現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作風。

6.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2000字作文5篇

紀錄片信仰 觀後感

當前,深度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在精神層面似乎存在著一種隱憂,即「兜里錢越多,思想反而越空虛,財富積累越快,信仰反倒越失落」,「信仰失落」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中的一個現實課題。

「信仰失落」問題,主要是共同理想的淡漠、歷史方向感的喪失。《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一些黨員、幹部忽視理論學習、學用脫節,理想信念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

時值黨的十八大如開之前,6月24日至25日晚,為慶祝建黨91周年,展示各個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傳奇 故事 ,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分「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3集,每集時長50分鍾,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採用「大背景、小細節」的表現手法,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

按照學院黨委的通知安排,我自己在家認真觀看了這三集歷史文獻紀錄片,高度認同「央視製造」的創作水平和「震撼心靈」的 教育 效果:本片的確兼具電視政論片、文獻片、紀錄片之長,將展現歷史,刻畫人物,闡述理論融為一體,以人帶史,以事論理,主題鮮明突出,細節真實感人,表現手法新穎,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觀賞性很強的經典電視片,是對我們廣大黨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點教育片。

此片使我再一次系統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的同時,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價值:信仰問題之所以如此重要而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是因為信仰不論對一個人或一個民族而言,它都能夠為人們提供一種關於行為善惡的最高標准,為社會道德體系提供正確的方向和依據。今天,面對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面對高校教育的改革創新,信仰包涵的價值整合、文化認同、行為引導等功能和特點,必然成為我們不得不深度審視和思考的重大現實問題。

作為黨員教師,不僅自己要在觀後更加純潔性自己的思想、更加堅定共產黨員的信仰,更要在實際行動中,以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身份,進一步在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詮釋和教育方面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保持黨員的先進性。

因此,信仰屬於精神范疇,是整體的精神姿態和綜合的精神活動,它的指向與歸屬是明確、自覺、積極和主動的,「它給人們提供的是除了知識以外的關於未來的信念,構成人類不斷向歷史縱深延伸和向未來極限挺進的精神支柱」,體現出對改造自然的情感沖動,或是對生存狀態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

總有一種信仰讓我們充滿力量,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奮進前行。片中展現的我們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90年來各個時期的優秀共產黨員可歌可泣的先進 事跡 ,無不激勵我們堅定信念,奮發進取,創先爭優。

但是,我們也不必諱言,在我們黨8000多萬人的隊伍中,也確實有極個別領導幹部和極少數黨員,「思想上入黨」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好,是否真信真教真干馬列主義,是否「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是否把從事的職業當作一生的事業來做……這些問題,言行不一的現象還是有的,極個別人身上這種現象還很嚴重,確實是到了需要「信仰追問」的地步了——即「入黨為了啥」?

解決當下黨員的信仰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把黨的「組織理想」真正轉化為個人的理想信念。為此,我們需要超越「個人計算」,要有革命先烈「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那樣的信念與胸懷,真正為信仰而活。具體地說:第一,從超越自我、體現生命無限價值的角度提出每個人、尤其是領導幹部不可迴避的信仰問題,這就是「身後給人們留下什麼」,如何於私上不愧祖宗、下不愧子孫,於公上不愧人民群眾,下不愧 崗位職責 。第二,從黨和國家高度認同的角度建立健全黨和國家的榮譽制度,從制度上落實「千杯萬杯不如群眾的口碑」。

信仰在心中,實績需創優。有革命先烈的激勵,有江蘇新時期「三創三先」精神的引領,作為江蘇特質黨員群體的一員,我將在「追問信仰」的歷程中,接好先烈的信仰之旗,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黨的十八勝利召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生活於物質豐沛的年代,在每天的奔波忙碌中不知道為什麼而活著,於是,信仰對於許多人來說成為了一種觸及不到的東西。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用不爭的事實,用一幕幕珍貴的歷史畫面告訴我們,是什麼造就了我們的黨?是什麼支撐著我們的黨走過了這風風雨雨的91年?為什麼在各個時期會涌現出一批批優秀的共產黨員?答案就是信仰。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社會形態,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今天,我們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的未來,是共產主義!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三個大的歷史時期,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曾經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是不是已經變得平淡?曾經光芒閃耀的信仰真諦,將怎樣成為我們矢志不移堅守的精神家園?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對信仰的豐富和完善,對信仰的忠誠和實踐始終是共產黨人如磐的根,不變的魂。中國共產黨被跟隨的最大理由是為普通百姓,為人民,為大多數人謀福利的宗旨。中國共產黨之所以獲得人民的信任,正是因為她信仰「為人民服務」的真理,且前仆後繼,捨生忘死地去捍衛真理。然而在堅守信仰的路上,有人在鮮血和死亡面前膽怯,在金錢或功名面前迷失,不是所有的共產黨人都能堅守信仰。中國共產黨建黨之初,曾經有13位代表參加黨的一大,然而其中的三個人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最終沒有經受住考驗,都先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選擇信仰很艱難,堅守信仰更難。在和平年代,我們不需要像戰爭年代的先烈們一樣所面對生死抉擇的考驗,只需時時拷問自己,是否曾為一己私利放棄原則?是否已在聲色犬馬中渾渾噩噩?網路上被曝出的一條條官員貪污腐敗的新聞一再刺痛著人們脆弱的神經。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共產黨人還有信仰嗎?還值得人民群眾託付和信任嗎?今天讓我們重拾信仰的話題,正是因為我們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變成紙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樓閣。別把信仰踩在腳下。在最危險的情形下,信仰支撐著我們活下來;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信仰幫助我們艱難渡過。共產黨人只有時刻保持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本色,堅定理想和信仰,才能不被歷史的洪流淹沒,共產主義才能成為一桿不倒的旗幟。

《信仰》的播出使我們重溫紅色經典,從不同歷史時期共產黨人為信仰奮斗的光輝事跡中體會先烈們視死如歸、前赴後繼的英雄情懷,從而堅定了我們共產主義信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我們最終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目標而不懈奮斗!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近期,我局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觀看了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觀後,在全體黨員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引發了大家對「信仰」這一重要問題的新的思考。通過觀看《信仰》紀錄片,使全體黨員產生了以下感受和體會:

一、共產黨人必須始終堅守信仰

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大家都知道,人是應該有些信仰的。但如何選擇,如何堅守呢?這關乎一個人一生的命運,一個國家也一樣。《信仰》這部紀錄片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信仰,如何堅守信仰的。

共產黨員應以什麼為信仰呢?1920年《共產黨宣言》創造了共產黨信仰的起點。無數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信仰,前赴後繼,不停地追求、堅守自己的信仰,才有民族的獨立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信仰有多大的力量啊!從91年前,13名黨的早期組織成員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到今天擁有8000多萬名黨員的中國共產黨,是信仰,讓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二、共產黨人擔負起傳承信仰的使命

信仰會傳承,事業會延續。革命時期有__、陳樹湘、張思德、劉胡蘭等一大批拋頭顱、灑熱血的共產黨員;建設時期有朱光亞、王進喜、錢學森、李四光、華羅庚、鄧稼先等一大批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改革時期有沈浩、吳仁寶、孔繁森、楊善洲、李林森、谷文昌等一大批帶頭致富,忘我工作的領導幹部。當《信仰》這部紀錄片讓我再次重溫了前輩們那些信仰的故事,又一次踏過了先輩們那些信仰的足跡後,我相信,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我們將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全面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我們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餓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定會實現。

三、共產黨人應該把信仰作為精神力量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是崇高的,人就會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的人,不斷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塑造一個美好的社會角色。如果信仰是偏差的,那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就是扭曲的,這樣的人也會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瘋狂的舉動,從而危害自身、危害社會。

四、共產黨人必須始終高舉起信仰的旗幟

信仰是旗幟。作為每一名共產黨員應在這面旗幟的引導下,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在平凡的崗位和生活中,做有益於黨的發展的事,有益於社會進步的事,有益於人民的事。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之中;我們應該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用自己的行動在潛移默化中去影響工作氛圍,凈化社會環境。工作中服從領導,團結同事,堅持正義,主動溝通,少說空話廢話,多干實事正事,努力適應新時期公司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文化修養,爭取為公司的發展多做貢獻。生活中勤儉節約、文明社交、遵章守紀、友愛他人,講秩序、講衛生,做好和諧社會中的一個和諧細胞,處處以一名新時代黨員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時刻准備著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在建黨91周年來臨之際,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認真觀看了大型紀錄片《信仰》,紀錄片用一幅幅動人的影像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追求信仰,堅守信仰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對黨的歷史有了更深的認識,更加堅定了我共產主義的信仰。

信仰是堅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信仰的社會形態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人實踐信仰的奮斗腳步,經歷了革命、建設和改革三個大的歷史時期。無論在多麼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這光芒閃耀的信仰真諦,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移堅守的精神家園。

選擇信仰很艱難,堅守信仰更難,在實踐和堅守信仰的道路上,鋪滿著荊棘,更有無數的革命先烈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革命前輩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叱吒風雲,震撼日月,擎起了照徹神州的通天火炬而直面生死。先烈們視死如歸,義無反顧,因為他們是頂天立地的人。信仰是引領他們前進的天,人民就是支撐他們奮斗的地。

信仰在傳承,事業在延續。在和平建設時期,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孔繁森、沈浩、任長霞、吳任寶、郭明義等共產黨人,他們盡管身處不同年代不同時期,但卻始終貫徹著一個共同的宗旨,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用一心為公,一心為民的身體力行在人民的心目中樹立起了一座座豐碑,書寫著這些共產黨人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和事業觀,也詮釋著他們的堅定信仰。90多年來,共產黨人的信仰,已經變成了今天的旗幟,在這面旗幟的感召和引領下,越來越多的青年,加入到了黨的隊伍。青年黨員們用青春的活力給信仰的旗幟增添了新的光彩。在各行各業的平凡崗位上,無數青年黨員不畏困難,勇於創新,甘於奉獻,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中,生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真義,豐富了共產黨人信仰的時代內涵。

如果說,在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年代誕生的英雄為共產黨人的信仰繪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燒的歲月涌現的典型為共產黨人的信仰構築了精神高地;那麼,在與時俱進的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信仰將成為我們為人民服務的不竭動力,信仰體現為對我們事業的執著追求,信仰是對事業的堅守,信仰是舍棄小我成就大我的豪邁。

今天人們已經過上了前輩們為之犧牲為之奮斗的幸福生活,而那91年前點燃的信仰燈塔,依然照耀著我們前行的路。信仰激勵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時候,當我們被納稅人誤解受委屈的時候,當我們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給納稅人解釋稅收政策的時候,當我們被繁重的工作壓的抬不起頭來的時候,為人民服務的信仰將成為我們勇往直前的強大動力和對事業孜孜以求的堅定信心。如果把個人的奮斗,融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成為了信仰的堅守。即使生命歸於結束,在信仰的堅守和傳承中,一輩子就變成了永遠。

無論歷史如何變遷,對信仰的豐富和完善,對信仰的忠誠和實踐,保持先進、純潔和優秀,始終是我們如磐的根,不變的魂。今天我們站在新時代的潮頭,信仰的光芒將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在平凡的崗位上我們用辛勞和汗水澆灌信仰的大樹,用青春和熱 情書 寫為人民服務的新篇章。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當前,深度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在精神層面似乎存在著一種隱憂,即「兜里錢越多,思想反而越空虛,財富積累越快,信仰反倒越失落」,「信仰失落」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中的一個現實課題。

「信仰失落」問題,主要是共同理想的淡漠、歷史方向感的喪失。《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一些黨員、幹部忽視理論學習、學用脫節,理想信念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

時值黨的十八大如開之前,6月24日至25日晚,為慶祝建黨91周年,展示各個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傳奇故事,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分「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3集,每集時長50分鍾,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採用「大背景、小細節」的表現手法,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

按照學院黨委的通知安排,我自己在家認真觀看了這三集歷史文獻紀錄片,高度認同「央視製造」的創作水平和「震撼心靈」的教育效果:本片的確兼具電視政論片、文獻片、紀錄片之長,將展現歷史,刻畫人物,闡述理論融為一體,以人帶史,以事論理,主題鮮明突出,細節真實感人,表現手法新穎,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觀賞性很強的經典電視片,是對我們廣大黨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點教育片。

此片使我再一次系統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的同時,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價值:信仰問題之所以如此重要而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是因為信仰不論對一個人或一個民族而言,它都能夠為人們提供一種關於行為善惡的最高標准,為社會道德體系提供正確的方向和依據。今天,面對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面對高校教育的改革創新,信仰包涵的價值整合、文化認同、行為引導等功能和特點,必然成為我們不得不深度審視和思考的重大現實問題。

作為黨員教師,不僅自己要在觀後更加純潔性自己的思想、更加堅定共產黨員的信仰,更要在實際行動中,以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身份,進一步在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詮釋和教育方面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保持黨員的先進性。

信仰是人所特有的一種精神狀態或精神機制,是在某種文化形態下形成的,對人的思維意識、行為取向具有支配作用的主導性精神機理,它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評價、選擇與行動。因此,信仰屬於精神范疇,是整體的精神姿態和綜合的精神活動,它的指向與歸屬是明確、自覺、積極和主動的,「它給人們提供的是除了知識以外的關於未來的信念,構成人類不斷向歷史縱深延伸和向未來極限挺進的精神支柱」,體現出對改造自然的情感沖動,或是對生存狀態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

總有一種信仰讓我們充滿力量,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奮進前行。片中展現的我們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90年來各個時期的優秀共產黨員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無不激勵我們堅定信念,奮發進取,創先爭優。

但是,我們也不必諱言,在我們黨8000多萬人的隊伍中,也確實有極個別領導幹部和極少數黨員,「思想上入黨」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好,是否真信真教真干馬列主義,是否「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是否把從事的職業當作一生的事業來做……這些問題,言行不一的現象還是有的,極個別人身上這種現象還很嚴重,確實是到了需要「信仰追問」的地步了——即「入黨為了啥」?

解決當下黨員的信仰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把黨的「組織理想」真正轉化為個人的理想信念。為此,我們需要超越「個人計算」,要有革命先烈「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那樣的信念與胸懷,真正為信仰而活。具體地說:第一,從超越自我、體現生命無限價值的角度提出每個人、尤其是領導幹部不可迴避的信仰問題,這就是「身後給人們留下什麼」,如何於私上不愧祖宗、下不愧子孫,於公上不愧人民群眾,下不愧崗位職責。第二,從黨和國家高度認同的角度建立健全黨和國家的榮譽制度,從制度上落實「千杯萬杯不如群眾的口碑」。

信仰在心中,實績需創優。有革命先烈的激勵,有江蘇新時期「三創三先」精神的引領,作為江蘇特質黨員群體的一員,我將在「追問信仰」的歷程中,接好先烈的信仰之旗,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黨的十八勝利召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關文章:

1. 觀紀錄片信仰觀後感3篇

2. 電影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3. 觀看信仰心得體會

4. 信仰觀後感800字精選心得體會

5. 黨課學習思想回報:信仰紀錄片觀後心得體會

7. 電影《起立老師好》觀後感

電影《起立老師好》觀後感

電影將在臨邑縣境內拍攝,故事人物以趙同花和她的4個學生為主,時間跨度長達30年。影片將用全新的視角、獨特的表現手法,塑造一位熱情開朗、執拗倔強、愛生勝子的基層一線教師的光輝形象。

電影《起立老師好》觀後感 篇1

近日,由臨邑縣委宣傳部及中國四維創意影視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聯合拍攝的電影《起立,老師好》在省委組織部組織的全省黨員教育電視片評審中獲「十部最佳」獎。 電影《起立,老師好》於2012年4月17日在臨南鎮育才小學正式開拍,影片以臨邑縣臨南鎮育才小學校長趙同花為原型,講述了該趙同花紮根基層,精心育人的感人故事,用全新的視角、獨特的表現手法,塑造一位熱情開朗、執拗倔強、特別有親和力、愛生勝子的基層一線教師光輝形象,從一個側面展現了堅守在基層教育一線教職員工們的時代風采。

趙同花今年51歲,16歲起做教師,她紮根鄉村教育,三十多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教學質量多年來在全縣名列前茅。「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盞燈,只要點亮那盞燈,光明就將伴隨他一生。」趙同花最大的夢想,就是讓一批批鄉村裡的孩子走出去。2005年起,趙同花擔任臨南鎮育才小學校長,為了讓輟學的孩子繼續上學,她走村入戶,挨家挨戶登門勸說,甚至幫學生家長幹活以博得其感動。靠著執著的信念,她使一個個失學兒童重返學校,多年來,該校學生的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100%。為了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趙同花給他們墊付學費、做飯洗衣、理發洗澡,還發動全校老師,利用班會時間,進行了「我會剪指甲」、「我會釘紐扣」、「我會洗頭發」、「我會洗內衣」、「我會做飯菜」等一系列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培養了孩子的健康意識和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

趙同花的丈夫王傳民是臨沂礦務局新驛煤礦的工程師,夫妻倆常年分居。早在十幾年前,王傳民就把趙同花母子倆的戶口遷到了煤礦,礦領導器重王傳民的才幹,兩次主動提出調趙同花去礦上工作,但強烈的責任感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讓趙同花一次又一次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三十多年來,她以校為家,用愛心哺育桃李,先後榮獲「山東省先進教育工作者」、「山東省十大教育新聞人物」、「市級優秀教師」、「全國最美鄉村教師」提名獎、「德州市最美平凡人」、「山東好人」等20餘項榮譽稱號,其事跡相繼被《德州日報》、《德州晚報》、《大眾日報》、《山東教育》、《中國教育報》及省市電視台等媒體在重要位置予以報道。

據了解,這部電影總投資120餘萬元,片長90分鍾,為劇情故事片,藝術、技術質量均達到國家標准。作品在臨邑境內拍攝,主要人物為趙同花和她的4個學生,時間跨度達30餘年,除主要演員外,群眾演員優先使用了當地百姓。 據悉,該電影現已在中央級及地方電視台、全國各院線進行了播放,並參加2012至2013年國內部分電視劇、電影獎項的評選。

電影《起立老師好》觀後感 篇2

今天中午我在辦公室觀看了《起立老師好》電影,看到那一幕幕的畫面,觀看中我的眼淚不停再流,當主人公出現時全場起立叫一聲「老師好」,曾經的我覺得這一聲過於形式化,而今天的這一聲到現在一直回盪在我的腦海里,就這一聲讓我感到了做教師的意義,就這一聲震撼、洗滌了我的心靈.....看著看著我覺得自己如此的渺小,雖然我們都有共同的職業;看著看著我能做為一名城市教師感到如此的幸福。

曾經的我是如此迷茫,會抱怨工作種植豢歟?峋醯米約菏譴蟛男∮昧耍?岫宰約汗ぷ韉囊庖宀??騁桑鶴鑫?淌Φ奈掖嬖詰囊庖迨鞘裁?當我看完這段視頻的時候我也許已經找到了答案。我跟音大姐聊天的時候我說,做為一名最前線的工作教育者,我們的最價值的是當我們老去躺在床上的時候,我們能問心無愧的說我沒有糊過一節課,沒有放棄過一個學生。也許我們的能力有限,但是至少我們盡力了,這也許是我這種覺悟低的人才有的感慨吧,與他們相比我就是一粒塵土。

記得暑假看書的時候有這么一段話「當一隻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牛奶」;當改裝菜油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菜油」。只有當杯子空置時,人們才看到杯子,說「這是一隻杯子」。同樣,當我們心中裝滿成見、財富、權勢的時候,就已經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熱衷擁有很多,卻往往難以真正的擁有自己」這也與晚會頒獎嘉賓嚴肅老師說的:「他們是最純凈的人」不謀而合。

突然之間似乎我頓悟了,我該做一名什麼樣的教育工作者,擁有什麼樣的人生!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那一聲「老師好」在看完視頻之後還依然那麼響亮,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愛,都嚮往美好,只是在不經意間丟失了,或者不知道用什麼方式呈現罷了。很感謝那些最美鄉村教師,是你們給我上了這么美好感人的一課,謝謝!

電影《起立老師好》觀後感 篇3

通過觀看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鄉村教師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條件艱苦的鄉村裡,他們用不知多少個春夏秋冬的'堅守闡釋了什麼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偉大」,從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們看到了「最美鄉村教師」的責任,體會到了他們那份始終不變的執著情懷。在中國大地上其實有千千萬萬個鄉村教師像他們一樣在為祖國的未來、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無私奉獻,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奉獻青春。

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周麗娜,新疆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鎮亞維勒克村雙語幼兒園女教師,是全村2700人中唯一的漢族人。當初,她為愛追隨丈夫乃斯如拉·吾買爾來到新疆阿圖什。沒想到,在這里她實現了兒時的「教師夢」。周麗娜的工資不多,但她堅持每月拿出100元資助貧困學生。她說:「我的夢實現了。作為老師,能做的就是盡我所能幫助更多孩子實現夢想。」

海南省澄邁縣永發中心學校儒林小學的語文教師曾維奮從小也有一個「教師夢」,只不過他的圓夢之路更加艱辛。1995年,身為優秀畢業生的曾維奮被分配到澄邁中學,卻在只有一個月就要上班的時候發生意外事故,導致腰椎骨斷裂,下半身癱瘓。為了能夠站在講台上,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堅持進行康復訓練。從門口的三級台階到三尺講台,這段短短的路他走了六年。當曾維奮終於站在魂牽夢縈的講台,學生齊刷刷地起立喊「老師好」時,他流下了眼淚。看到這里,我也流下了眼淚。

觀看了這個節目,朴實鄉村教師的執著與博愛,印證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了可親可敬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最美鄉村教師」那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品格: 第一是忠於職守、高度負責的精神。最美老師,美在責任。他們的責任心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盡心、對工作盡職、對社會盡責的態度,充分體現了他們敢於負責,敢於擔當的精神。向他們學習,就是要樹立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把崗位當作社會責任,把工作當作一種事業的追求,滿腔熱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項工作,踏踏實實地幹事,兢兢業業地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第二是樂於助人、至善大愛的精神。最美教師,美在大愛。這種愛就是把學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裡,對學生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堅守著可以沒有大師,沒有大樓,但絕不能沒有大愛的堅韌的信念和價值觀。向最美教師學習,就是要傳承中華的美德,弘揚大愛精神,本著愛人民、愛社會、愛他人的博大情懷,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 第三是甘於奉獻、團結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師,美在團隊。正是因為學校的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譜寫了一曲曲感人的贊歌。向他們學習,就要增強大局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強化團隊精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強化工作的合力,為振興永康教育貢獻智慧和力量。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鄉村教師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條件艱苦的鄉村裡,他們用不知多少個春夏秋冬的堅守闡釋了什麼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偉大」,從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們看到了「最美鄉村教師」的堅持和責任,體會到了他們那份始終不變的執著情懷。在中國大地上其實有千千萬萬個鄉村教師像他們一樣在為祖國的未來、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無私奉獻,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奉獻青春。因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們甘受清貧、病痛而無怨無悔。正是有許許多多這些默默無

聞耕耘在中國鄉村教育事業中的教師,大山深處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才有了飛向未來理想的翅膀。

;

8. 電影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下面是關於紀錄片信仰的 觀後感 ,歡迎閱讀借鑒,希望對你有幫助。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信仰的力量

近日,觀看了大型理論文獻紀錄片信仰,該片以黨的90多年光輝歷程為主線,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感人 故事 ,深刻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信仰,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使我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要學會選擇信仰。信仰決定命運,共產黨人選擇了以共產主義為信仰,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中國了革命的勝利和今天社會主義建設的矚目成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要牢記黨的宗旨,淡泊名利,帶頭抵制不良風氣,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更好地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要學會堅守信仰。通過觀看電視片信仰,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書寫了中國革命史,這段歷史激勵著我們每一名年輕黨員。堅定信仰就是勝利,作為中國共產黨員我們必須堅定信仰不動搖,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 教育 科學,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

電影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7月2日,金州新區友誼街道康樂社區組織全體黨員觀摩了紀錄片信仰。影片通過展示各個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傳奇故事,讓觀摩者接受了一次難得的精神洗禮,增強了工作信心和凝聚力。在觀看信仰中我體會到如下幾點:

首先要做好帶頭宣傳、引領模範的作用。作為一名社區共產黨員,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帶頭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更好地立足崗位創先爭優,自願成立社區政治宣傳小組,每周為委員居民宣傳黨政方針,為社區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其次要在工作每個階段中確定不同的工作目標。將工作信仰貫穿工作始終,用階段性的目標來規劃工作。目標的確立既要實事求是,又要適時拔高。這樣才會使得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最後要積極實踐,在實踐中感悟真理,在實踐中明確服務宗旨。作為一名民政專干,要勤於接近群眾生活,動態了解群眾的需求。為民服務的根本就是為民眾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我將認真履行好一個信息傳遞員的職責,將上級政策性文件及時轉變為易於群眾接受的信息,傳達給他們,不疏漏任何一個政策受益者。

為民服務,應是一個共產黨員終身奮斗的信仰。我將在工作中勇於向這個目標努力,並堅持到底,盡力為社區百姓做好更多實事。

電影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電視台聯合攝制的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6·24—25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了。看了使人眼前一亮,久違的東西又回來了,今天晚上,用電腦又看了一遍,感覺共產黨又回來了。二三十年來,很少進行「信仰」的教育,只是讓人們一門心思的賺錢、賺錢、賺錢,似乎有了錢就有了一切。致使整個社會沒有了信仰。毛澤東曾說,意識形態領域無產階級不去佔領,資產階級就必然去佔領。20多年來,由於不對人們進行信仰的教育,致使不少人加入了信鬼、信神、信宗教的行列,20來歲的年輕人成為佛教、__、天主教等宗教忠實信徒的並不鮮見。

經濟很重要,但並不是社會的全部,更不是唯一,過度的強調經濟的作用,促發了人們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而不擇手段,甚至不惜弄虛作假、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傷天害理……

片子重新提到了久違的毛澤東思想,多年來,不知出於什麼緣故,不再提毛澤東思想了。否定毛澤東思想實際就是否定中國共產黨自己,毛澤東思想不是毛澤東個人的思想,她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的智慧和結晶。只有資產階級政黨才會否定毛澤東思想。構建和諧社會與科學發展觀都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也是毛澤東思想的組成部分。

這部紀錄片使人感到,共產黨又回來了,又回到了人民的身邊。人們熱切的盼望黨再回到人民的身邊,真真切切地為人民服務、為老百姓服務,而不是嘴上說的為人民、實際做的為少數富人和資產階級,而不是發展資本主義和極力推行私有化。

人民對十八大寄予厚望,對後來者寄予厚望。願黨心為民心,民心為黨心。

電影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一個個熟悉的面孔,一串串數字,一個個耳熟目詳的名字,把我們一下子帶進歷史的車輪,重溫那刀光劍影,歲月崢嶸的年代,看到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史詩,一個個優秀的共產黨員,如同一個個里程碑 樹立在那裡,我們從來就沒有遺忘那歷史長河中的閃光點,我們也不敢遺忘,因為那不僅僅是一個個共產黨員光輝的一生,更是我們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他們改寫了歷史創造了一個個的奇跡,讓中國人民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他們用一個個血肉之軀告訴我們,為人民服務,可以為之奮斗一生的共產黨的信仰。

我們有幸在20年7月17日晚,在黃浦區的黨委的安排下,觀看了記錄片信仰,本片氣勢磅礴,站在了歷史層面,突破傳統思維 模式,用現代語境和通俗語言解讀黨的歷史。以黨的 90 多年歷程為 背景,採用「大背景、小細節」的表現手法,通過講述革命、建設、 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 觀。通過每個年代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涌現出的黨的優秀群體、個人的 感人 事跡 ,以人帶事,以事說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 為民、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執政理念的形成過 程,以及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必然性。在與敵人斗爭困難重重 的危情時刻、在建設初期貧困潦倒的山間鄉村、在百廢待興建設祖國 的每時每刻,都有共產黨員走在前、沖在前、奉獻在前的壯麗身影。影片以人帶史、以事論理,主題鮮明突出,故事真實感人,表現手法新穎,是一部集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觀賞性很強 的經典電視片,是對我們這些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幹部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的優秀電視片。

信仰其實就是共產黨員的信仰,概括為一句話,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這個 口號 早在延安時期,隨著毛主席那篇著名的 文章 ,就已經成為共產黨員工作的指導思想,當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新的政權,這句話也被寫在中央最高行政機構的門口,標志著我黨的根本任務。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為人民服務」的意義也在與時俱進。這種變化發生在,當今社會的道德和法治建設在逐步轉變為「以人為本」,過去的自我犧牲已經不再被廣泛的提倡。當然,這種變化並不是提倡個人主義,而是回歸到中國 傳統 文化 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模式中。亦所謂,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所以,固然像孔繁森那樣拋棄原有舒適的生活環境,自願到邊疆艱苦地方工作,這樣的行為是值得尊敬的,但並不要求每一個共產黨員都做到如此,能將個人、家庭與事業、國家做到和諧統一,內心遵從普世價值觀,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弱勢群體,就已能達成一名合格共產黨員的要求。盡管這里提到的目標,與紀錄片中的英雄事跡有巨大差距,但「為人民服務」並不能完全等同於「完全犧牲個人自我」。新時代有新的衡量標准。 據我們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截止到2010年中國共產黨員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八千萬人,新時代,我們追求的是互惠互利,雙贏。達到雙向的平衡。這樣我們可以有更多黨的擁護者和追隨者,中國整體素質絕對可以有很大的提升。

我想,當我選擇慎重的考慮了,人生的信仰,選擇了走共產主義這一路線,堅持毛澤東馬列主義,堅持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時,任由歲月蹉跎,世事變遷,我們會始終如一的保持對信仰的忠誠。

電影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電視片信仰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歷史選擇毛澤東和蔣介石代表各自的階級和政黨,用手中的槍桿和心中的信仰,用對歷史的感觸,和對未來的預測,在飽經風霜的中國大地上,在進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國的命運也就撒於這兩種信仰的博弈。這種信仰成了中國人尋找一條民族獨立和現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信仰謳歌了幾代共產黨人肩負使命,將中國從積貧積弱帶向富強民主的偉大歷程,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偉大的黨,以及那始終引導我們堅定不移的堅定的旗幟。

穿越那血與火的煙雲,我們見證了一個民族的抗爭;走過那苦與汗的大道,我們目睹了一個民族的崛起;跨過那光與愛的江河,我們迎來了一個民族的復興。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醞釀著時代的藍圖。開天闢地慨而慷。共產黨員宣言確立了中國人民自己的信仰,在這種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鋒隊開始了救亡圖存的偉大探索,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六十二年前,在自己信仰力量的支持下,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呼聲終結了曾經被奴役的歷史,翻身解放,當家作主。東方巨獅再次挺起她那塢的身軀,發出她那震撼世界的咆哮。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留下我們壯麗無悔的步伐。

三十三年前,時代有孕育著新的希望、新的活力、新的生命。在自己信仰的支持下,中國人經過艱苦創業和改革開放,在世界的東方,中國進行了一場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國人煥發出蓬勃的創造力,書寫了一個時代最為傳奇的一頁,那春天的故事也寫下我們對時代無盡的探索,寫下我們對祖國無盡的祝福,寫下我們對明天的美好嚮往。

從鴉片戰火到抗戰的勝利,我們歷經近一百年的抗爭。從辛亥之火到如今的日新月異,我們走過一百年的奮斗,從共產黨誕生到全面建設械社會,我們需要近一百年的探索,再從偉人的吶喊到現代化宏偉藍圖的實現,我們同樣將用近百年的歲月實現民族的復興,這更需要堅持我們的社會主義信仰。

時移境遷,滄海桑田。從積貧積弱到繁榮昌盛,從山河破碎到強大統一,從受人欺凌到備受尊重,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愧於歷史的不朽功業。今朝給予我們光榮夢想,更給予我們責任使命,我們從歷史的坐標中,尋找著屬於今天的方向,在新時期讓信仰照亮我們的前行之路,我們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與時俱進、科學發展,為全面建設械社會而努力奮斗。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政黨生命的動力,在無影無形間集聚著強大的力量。歷史雖然遠去,但人愛自己的歷史應該像鳥愛自己的翅膀,是不可輕易折斷的。繼往開來,我們繼續迎著曙光將春暉灑向長江黃河,灑向昆侖雪域,灑向復興之路。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幟的指引下,我們將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信仰紀錄片觀後感

近日,本人收看了由中央組織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電視台聯合攝制的大型理論文獻紀錄片信仰。該片以黨的91年光輝歷程為背景,講述了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員中的優秀代表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感人故事,觀後感人至深。

信仰告訴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源於對祖國的熱愛。山河破碎的時候,共產黨員__說「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他不怕流血犧牲,誓死堅守自己的信仰「為可愛的中國掙出一個美麗前途的共產主義」。信仰告訴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源於對黨的忠誠。在敵人的鍘刀面前,一個15歲的小姑娘劉胡蘭憑著對黨的赤誠,慷慨道出 「怕死不當共產黨」英勇就義。信仰告訴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源於對人民的熱愛。紅旗渠,一條纏繞在半山腰的水渠,見證了林縣人民「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魄與膽識,最艱苦的地方總是有共產黨員的身影,「鐵姑娘突擊隊」隊長李改雲的一席話道出了共產黨員的心聲:我就是犧牲了自己,不就是一個人嗎?渠水要來了以後,多少人能用上,祖祖輩輩的都有了水。

作為一名當代的普通共產黨員,要堅守自己的信仰,我認為,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對祖國感恩,是祖國五千年悠久博大的歷史和文化孕育了我們的根基,灌溉著我們的精神家園,長江、長城、黃山、黃河溶入了我們的靈魂。要對黨感恩,每一名黨員取得的每一步成就都是黨組織培育和造就的結果,每一名黨員所擁有的公權力都是黨組織賦予的信任和重託。要對人民感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黨的發展壯大、黨員的成長成功,無不是廣大的普通群眾默默奉獻和支持的結果。

二要有一顆正義的心。公平與正義是社會進步的源泉動力,也是每一名黨員應秉承的心理底限。作為一名黨員,要有「濟天下」的宏願,始終保持純朴的正義感,樹立獨立的人格和思維,勇於對黨內黨外不公平的現象、不正義的行為說「不」;要有「善其身」的准則,經得起誘惑,受得了寂寞,培養降的生活情趣,嚴於律己,不利用黨和人民賦予的公權力濫謀私利。

三要有一顆平淡的心。「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共產黨人應保持一顆平淡待己的心,平淡地對待個人的升遷,平淡地對待個人的得失。要立足自身崗位,扎實工作,默默奉獻,不張揚,不鎬,埋頭做事,平淡處世。

電影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沒有信仰人活得很飄,我的信仰就是共產主義,我是共產黨員,我沒有別的信仰。」這是在信仰紀錄片中,鞍山市齊大山鐵礦養路工郭明義講的一句話。語言很朴實,卻最實際,他回答了一個普通共產黨人在社會思潮多樣多變的新形勢下所選擇的信仰。在物質生活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作為一名組工幹部,我們應該堅守怎樣的信仰呢?在觀看信仰之中,我們得到了答案,那就是要「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對黨無限忠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融入到自己的骨髓中作為自己的遠大信仰。

組工幹部如何堅守信仰?「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將軍這樣的信仰,是何等徹底的自覺與豪邁。選擇信仰不難,但為信仰堅守太難,作為組工幹部,我們要充分認識堅守信仰面對的復雜形勢,傳承信仰,要像陳毅將軍那樣堅守信仰,做信仰最堅定的組工幹部。

一是要樹立堅守信仰的堅定信心。對信仰一旦選擇就毅然堅守,而堅守所付出的代價有時遠比選擇時還要巨大。當前的社會當然是不完美的,但這正是我們共產黨人應當堅持信仰和理想的理由,而不是放棄信仰和理想的道理。信仰的道路不是一馬平川,充滿著荊棘,甚至陷阱。社會上的陰暗面和腐敗現象,人們對共產主義的懷疑,誤解和動搖,以及敵人的反對,都是自然的事,都是擺在共產黨人面前的斗爭任務。作為組工幹部,我們的使命就是鏟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一點一點地接近我們的理想之地。

二是要有堅守信仰的毅力和勇氣。在革命年代,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前大聲地說:「怕死不當共產黨!」用死來捍衛自己的信仰。在觀看信仰的時候,我們還要學會跳出影片來看信仰,在新的歷史時期面臨新的歷史難題,面臨新的歷史任務和矛盾,如何正確處理、應對,對於我們黨來說是一個挑戰。然而,作為組工幹部,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我們需要始終堅守的,仍然是黨的本色。我們在正面學習信仰的同時,更要查找和重視黨內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真正予以合理解決,只有如此,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才會更加堅定,黨的生命力才會更加旺盛。

三是要讓信仰在現實中紮根。作為組工幹部,我們要把信仰落實在點點小事上、在平凡崗位上閃耀著灼眼的光輝。當今時代已經不需要用斷頭流血來彰顯我們家國天下的情懷。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是堅守自己的崗位、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學會真心體察民情,主動深入群眾,切身體驗基層工作的甘與苦、得與失;主動走出機關、走進基層、走入農家,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與群眾交朋友、拉真事、訴真情;做群眾歡迎的事、關心的事、滿意的事,干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只有這樣,才能讓信仰在現實中彰顯活力。

組工幹部如何實踐信仰?「誰把人民放在心裡,人民就把誰舉過頭頂。」這是信仰紀錄片里對安徽曙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的實踐信仰的高度稱頌。我認為,觀看信仰,並不是讓我們比信仰,干出與信仰故事裡同樣的事情,而是要我們時刻牢記宗旨意識,兢兢業業干好自己的工作,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像沈浩那樣時刻把人民裝在心裡,在為人民服務中體現信仰。

一是用公正捍衛信仰。公道正派是組工幹部的職業操守、為政之要。李林森、鄭培民、王瑛、任長霞等一個個光輝閃亮的名字,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標桿。具體工作中,我們就是要向模範學習,要嚴格按照組織原則和政策辦事,做到堅持原則不動搖,執行標准不走樣,履行程序不變通,遵守紀律不放鬆。特別是在選人用人上要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對幹部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絕不摻雜個人好惡,戴有色眼鏡看人。組工幹部要做到慎獨,在各種物慾誘惑面前,要始終保持住淡定、敬畏、剋制的心態;在浮躁喧囂中,要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始終做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二是用奉獻詮釋信仰。組織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組工幹部常常面臨各種抉擇,只有堅守公道正派,始終考慮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修德以立身,律己以正人」,公道正派是組工幹部立身之本,德之核心,組工幹部要大氣謙誠,願為人梯,才能真正公道待民服務親民。要把組織工作紮根在基層,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工地,了解人民的呼聲,選出好乾部,把組織工作的落腳點放在為民服務上。

三是用創業實現信仰。組織工作肩負著推動黨建科學發展、激勵隊伍幹事創業的重任,事業發展永無止境,組工幹部的追求和創業也不應該有止境。華西村原黨委書記吳仁寶:「千主義萬主義,社會主義為人民能夠富裕,最好的主義。」他不局限於主義的討論,他大膽改革創新,把自己的信仰化作了樸素的行動:讓華西村的群眾都富裕起來。他的故事,給我很大啟發,作為組工幹部,就是要立足崗位,立志做大事,大膽改革創新,少說空話,多干實事,爭創一流業績,在成就功業中實現信仰。

觀後感相關文章:

1. 觀後感大全

2. 觀後感大全

3. 觀後感範文錦集

4. 記2017時間的朋友演講觀後感

5. 《厲害了,我的國》觀後感優秀作文

閱讀全文

與黨員教育電影信念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曾志偉電影有哪些電影 瀏覽:262
2021上映電影有哪些知乎 瀏覽:263
國外公交車上美女吃口香糖啥電影 瀏覽:328
外國導演拍的中國功夫電影 瀏覽:449
好看動作電影網站 瀏覽:739
最近最熱門的兒童電影2015 瀏覽:942
俄羅斯喜劇電影富二代 瀏覽:947
動作的國語電影 瀏覽:600
讓荷爾蒙飆升電影推薦 瀏覽:140
電影平津戰役觀後感800字 瀏覽:891
電影推薦關於名人名言 瀏覽:867
你回家的路我來守護微電影觀後感 瀏覽:890
成龍鞏俐合作的電影叫什麼名 瀏覽:323
可以免費看電視電影的app 瀏覽:782
數字電影是什麼意思 瀏覽:187
曼谷電影院 瀏覽:211
日本最好看的動漫電影是哪個 瀏覽:712
給我推薦美國電影極端行為 瀏覽:123
在線電影投屏到電腦 瀏覽:281
草原上的電影有什麼 瀏覽: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