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文達人進!求救!關於電影的畢業論文!
相關資料:
從產業特徵看韓國電影振興
韓國電影振興現象產生的社會背景
經濟領域,韓國接受了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自60年代以後,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金大中政府採取一系列務實性對策,不僅迅速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經濟發展還出現了新的局面。韓國成功地從一個農業國進入現代化國家,創造了所謂「漢江奇跡」。現代化是和都市化、工業化、教育的普及、職業分工的專業化、通信的發達等經濟發展現象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並和特定的社會政治變革聯系在一起的。在這個過程中,韓國城市的發展顯著,都市化率從1950年的21.4%,發展到1995年的81.3%。
政治領域,80年代韓國進入政治解凍期,1980年的光州事件和1986年的民主運動(註:以大學生為核心發起的兩次民眾民主運動,抗議軍人專制政權,曾得到韓國社會各界響應,但最終被軍政府血腥鎮壓。前者亦稱光州民眾斗爭,後者亦稱六月抗爭。)使韓國獨裁政府惡名昭著。1988年通過國民投票實現了向民主政權的過渡;1993年文人政府上台;接著1998年出現了堪稱韓國政治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在野黨交接政府」(註:1997年12月18日金大中在總統競選中獲勝,標志了韓國建國起第一次「政權交替」,在野黨第一次成為執政黨,少數黨第一次戰勝多數黨。)的政治發展進程。長期以來在韓國社會上爭論不休的政治不穩定進入90年代開始銷聲匿跡,整個社會慢慢進入民主化、多元化的發展進程中。
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不僅導致家庭結構的變化,而且引起了整個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中產階級形成並穩步擴大,文化消費在消費支出中所佔比例逐漸上升。有線電視的開通、錄像市場的擴大、衛星電視的前景,一方面爭奪著電影觀眾,一方面因播放高品位電影節目而培養了觀眾,且它們都是以電影為核心的影像產業,這使得政府和大企業開始注意電影市場的價值。
大眾文化開始盛行。流行音樂樂隊等開始流行,消費人群年輕化,產品包裝要求提高,對大眾偶像的消費需求增強。
在現代韓國社會的變化過程中,青年群體又占著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們是經濟現代化的主力軍,在社會意識方面則是歷史變革的動力。截至1995年的統計,14-24歲的青少年人口略超過900萬,占總人口的20.2%。韓國政府的世界化政治戰略和提倡國際競爭力的經濟戰略,使得整個社會普遍認為,韓國的未來命運掌握在「一個背包就能周遊世界,懂電腦,會利用先進通訊設備,處變不驚,有堅強毅力,主張男女平等」的「新世代」身上。(註:金鎮旭(韓):《80年代至90年代的韓國電影》,北京電影學院碩士畢業生論文,第27頁。)特別是大學生(占青少年總人口的約54.5%)(註:君冢大學(日)、吳魯平(中)、金哲秀(韓):《東亞社會價值的趨同與沖突》,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第44頁。),他們在80年代經濟繁榮的環境下成長起來,有機會享受1988年奧運會以後的經濟富裕和政治穩定。他們將成為韓國電影的主要消費者。
在造成韓國電影振興繁榮景象大的社會背景中,有一個因素不得不指出:韓國民眾強烈的愛國心和罕見的民族凝聚力。韓國電影票房的奇跡,與韓國觀眾對本土電影非理性的熱愛,蜂擁而上的參與行為是分不開的。許多影片如《生死諜變》、《共同警備區》的上映,媒體一律不能有批評聲音,普通百姓如果不去看會被認為是「不夠愛國」。當政府放寬「電影進口限額制度」時,電影人立刻示威遊行,而韓國大眾媒體一律給予最大的支持,結果迫使政府對電影人和民眾做出妥協。
筆者認為,造成這種民族特質的原因有多種:一、有史以來,韓國即為單一民族國家,沒有像中國、美國等民族大融合的歷史;他們認為自己的血脈最純潔,最干凈,在韓國最常見的標語是「身土不二」(註:「身土不二」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筆者根據所閱資料整理出以下兩層意義:其一,它是熱愛本民族的象徵,對生養自己的土地抱有依戀與敬畏的復雜情感。體現在微觀的經濟領域上,韓國出產的商品上多印有「身土不二」,尤其是農副產品一律如此,其意類同於中國的「提倡國貨」。其二,它從人與土地(自然)的關系應和諧共處而延伸成為一種民族文化精神,與我國的「天人合一」有相通之處。「身土不二」不僅是韓國傳統,還是自70年代起由政府發起的「新生活運動」的具體內容,包含有城市民族化、鄉村現代化的意味。);二、20世紀屈辱的被侵佔、被分裂的歷史,使現代韓國人具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民族自尊心;三、地理生存環境——如金大中所說,韓國為美、日、中、俄四大列強所包圍,本身又是山多地少、資源匱乏的小國(註:李立緒:《韓國啟示錄——韓國經濟危機實錄》,企業管理出版社1998年,第385—386頁。);四、經濟領域內的「漢江奇跡」所賦予的自信心;五、韓國儒教傳統影響(註:中國儒教傳統中,有以道德之有無來作「華夷」之辨的言論,韓國儒教繼承了這種說法,甚至在某些歷史階段,把受西洋沾染的中國也視為夷。)。
了解這種民族特質或者說民族文化心理現象,對於解釋某些韓國電影現象是非常必要的。這種民族文化特質不是始自90年代的電影振興現象,而是一以貫之於包括韓國電影在內的韓國民族文化當中。
「從20世紀中葉以後的情況就可以看出:在朝鮮戰爭的危機中生存問題成為絕對的問題,從60年代到70年代,國家成為支配性的生產主體,以『民族文化』為中心形成了『國家主義意識形態』。相應地,韓國的現代化就意味著『獨裁下的開發』,接下來就出現了到70年代與80年代為止仍舊是『政治問題』獨佔主導性言論的現象。換言之,60年代以後,文化主要是在『理念上』被消費,而沒有確保其大眾性這種狀況。
「從這點上來看,應該說韓國文化論作為『大眾性消費品』而被生產和消費的條件具備是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至進入90年代這一時期。在民主化取得某種程度的成就後,『政治言論』的影響力下降,人們有了一點可以說說『文化』的空閑和『自信感』。國際化的迅速進行同時也成為一種壓力,因而對自我與他人關系的設定也越發顯得重要。」(註:權淑仁:《大眾性韓國文化論的生產與消費》,《當代韓國》2000春季號,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61頁。)
漢城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權淑仁教授在《大眾性韓國文化論的生產與消費》一文中,探討作為大眾文化研究的「韓國文化論」缺失的原因。筆者借用這段話是想說明:韓國電影作為「大眾性消費品」具備被生產和消費的條件是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至90年代這一時期。
韓國電影振興現象的出現,正在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外圍環境的成熟,和電影產業內部製作、發行、放映諸環節的合理營造——其中電影製作人對類型片的有意識的推進和發展又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
大資本的介入改變韓國電影產業格局
電影資金傳統上有兩大來源,但進入90年代,製片投資發生了兩次大變化,極大程度地影響了電影產業及電影形態。
1.產業背景
自50年代至90年代初,韓國電影工業基本上是以美國好萊塢電影消費市場為演變主導的。1986年韓國電影市場開放進口外國影片,迅速成為繼日本之後的亞洲第二大市場,一年即發行400部以上影片。其中100部影片為本土影片,300部是進口影片。其中僅好萊塢和香港兩地的娛樂片即佔70%多(註:全陽駿(韓):《韓國:電影工業、美學、新潮流》,李蓮英譯,《新亞洲電影面面觀》,焦雄屏編,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1年,第101頁。)。80年代,韓國大電影公司將利潤由對本土電影的投資全面轉向進口好萊塢電影。政府雖然制定了「電影放映限額制」,但好萊塢利用美韓貿易談判的機會,強制韓國政府採取自由化的電影政策。美國電影公司不須經過壟斷進口的韓國電影公司,長驅直入韓國市場。
忠武路(註:忠武路是漢城市中心的一個地名,上世紀20年代韓國電影開始以來,主要電影製片公司和主要電影院都集中於此,既是韓國電影的搖籃,在90年代中期之前也是韓國電影製作方的代名詞。)是自20年代以來韓國電影製片公司的主要集中地。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們以中小資本對抗好萊塢電影,勉強維持生產。電影資金的兩大來源,一是地方發行人的預付款,二是錄像版稅。80年代末期的「電影自由化」政策打破了20家電影公司壟斷本土電影的局面,一時間有一百家電影公司成立,活潑多姿,自由競爭,但規模既小,秩序全無,根本無力回天。
韓國的電影文化也深受好萊塢電影模式影響。忠武路電影街製片模式下的商業片,多運用好萊塢的敘事策略,來服膺儒家思想,一方面取悅觀眾,一方面不觸犯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類型基本是通俗情節劇、古裝歷史劇、B級動作片和軟性色情片。
2.大企業涉足電影業
財閥體制是韓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大特色,現代、大宇等等大企業在韓國政府的支持下,對韓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同樣支持它們對文化事業的擴張。90年代初期每年都有一部絕無僅有的高票房電影,1991年是李明世執導的《我的愛,我的新娘》,1992年是金義錫執導的《結婚的故事》,1993年是創造了100萬觀眾人次的《西篇記》。這三個由新導演創造出的票房神話,賦予了大企業信心。他們相信只要方式得當,投資電影一定可以盈利。
韓國大財團紛紛投資電影業。他們首先買斷版權,繼而染指影院的運營、製作、流通、配送等相關環節,參與步驟比較有序。如三星、大宇、鮮京都從錄像帶的營銷開始,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了大部分主要國外電影公司的錄像帶版權,在製作領域,他們則首先以購買韓國電影的錄像帶版權的方式來參與。
大企業為迎接多媒體時代而忙於興建新劇場或租賃已有劇場。三星、大宇、鮮京和壁山等大企業在大城市裡買入主要電影院,或是建立新的復合電影院,來形成連鎖的放映系統。以1997年為例,剛剛成立電影事業公司的現代集團就租賃了漢城名寶劇場的5個電影館。
有的大企業則通過與國外的電影公司聯手來進軍電影業。第一製糖公司向美國的夢工場投資三億美元,得到其出品影片的亞洲地區版權;並和香港的嘉禾電影公司合作,在韓國設立了JACOM電影製作公司。
大企業的介入對於只有好的創意卻沒有足夠資金的新導演和獨立製片人來說,無疑相當於雪中送炭。以前忠武路製片體系中「論資排輩、熬年頭」的慣例被打破,那些從電影學校畢業或者留學歸來的新導演,獲得了一顯身手的機會,懷才不遇的副導演、商業廣告的導演們也有了意想不到的機會。李光熏由此導演了《封大夫》——1995年票房最高的國產影片;李民勇導演了《炎熱的下午》——一部風格獨特的女性主義影片。
1994-1996年間,大企業在電影業的投資蓬勃發展,完全激活了電影市場(也為日後的不穩定埋下隱患)。電影製作體系迅速分化,出現了四種不同的電影製作體系:原有忠武路製片方式,獨立製片人制,大企業直接製作方式以及獨立電影。不少年輕的導演和製作人脫離了忠武路製作系統,建立了以導演為中心的獨立製片人制度,如朴光洙製片、企劃時代、張宇錫製片等公司。
大企業都喜歡票房價值高的電影,注重迎合年輕一代觀眾的興趣,對這樣的電影不僅投入資金,並且要造成良好的土壤,使製作以創意為主的新電影的獨立製片人能夠紮下根來。他們既製作出了相對高投資的商業電影,也促使獨立製作方式的低成本電影向商業領域邁進。這三年間電影面貌為之一新,既有大製作、高票房的動作喜劇片《兩個警察》(Ⅰ、Ⅱ姜禹石)、浪漫喜劇片《封大夫》(李光勛)、以特技製作聞名的《銀杏木床》(姜齊奎)、科幻片《木槿花開》,也有票房評論雙豐收的低成本之作《時間長久持續》(金應壽)、《豬掉進井裡的那一天》(洪尚秀)、《鱷魚》(金基德)、《恐怖分子》(金永斌)、《千年的愛》,也有藝術電影如《黑土地白百姓》(裴庸均)、《花瓣》(張善宇),女性電影如《像犀牛角一樣一個人走》(吳丙哲)、《炎熱的下午》(李民勇)、《媽媽有了男朋友》(金東斌)。大企業的進入,最重要的後果是,直接促成了韓國製片人制度的形成。
3.風險投資進入電影業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大企業自身難保,對電影的投入迅速減少,很多大企業紛紛退出電影業。只有三星是個例外,在1998年投資了6部影片,獲得相當大的成功。
金融危機後,財閥集團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漸下降,政府積極扶植中小企業。尤其是在風險投資中小企業的政策引導下,中小企業逐步開始取代財閥集團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以高科技密集為特徵的風險投資中小企業給韓國以往比較臃腫與僵化的產業結構注入新的活力
1997年11月,通商事業部宣布電影業及相關產業屬於風險投資產業。這意味著電影融資比較容易,並且可以享受減免稅等優惠待遇。風險投資公司迅速占據了大企業撤資後的空缺。他們帶來全新的投資概念,同時引導獨立製作公司製作題材更集中的片子,並加強營銷概念,電影市場日趨專業化。
日信創投是忠武路上最知名的投資公司。它不僅作投資還充當投資管理者的角色。它的收益分配比例相當優惠:5∶5,而一般大企業都是6∶4。僅在1996年到1998年間,他們投資的電影就有《銀杏木床》《上網》《哈利路亞》《八月聖誕節》《安靜的家庭》《驅魔錄》。
電影政策及電影文化對電影的影響
1.電影政策
電影審查制度
韓國電影審查制度形成於20年代日佔期。八九十年代嚴格的審查制度嚴重阻礙了電影的健康發展。1996年10月4日,法庭宣布電影公映倫理委員會的審查違反憲法。這結束了70多年的電影審查制度,同時提出了新的迫切問題:建立等級分類制度。1998年,圍繞新的電影法(1994年制定的《電影振興法》),年輕一代和保守派的分歧越來越大,問題焦點在於等級外電影專用館和電影振興委員會的設立。
對於韓國電影來說,目前的等級分類制度畢竟提供了更寬廣的題材空間和表現空間。《兩個警察》系列揭露警察的違法勾當,《美麗青年全太一》批判70年代的軍事獨裁體制,《花瓣》揭示了80年代群眾遭到鎮壓的「光州事件」。1999年有兩部影片《黃頭發》和《謊言》(張先禹),因暴露鏡頭被禁,引起廣泛爭議。但是影片經修改勉強通過審查後,卻在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
電影放映限額制度
朴正熙的軍政府在1966年開始施行限額放映制度,本意是過濾掉西方的某些影響,但在以後的數年中,它卻成了保護民族電影的一張安全網——政府立法規定每家電影院每年至少放映146天(具體天數後有變化)的本國電影,這就是所謂「電影季節制度」(Screen Quarter System),本文譯為「電影放映限額制度」。
90年代中期以後,韓國國內幾度出現主張縮小甚至取消電影放映限額制度的論調。1998年12月2日,韓國外交通商部提議,參照與美國的雙邊投資協議,從2002年起將106天的限額降至92天。電影界擔心,如果這項提議獲通過,好萊塢洪水猛獸般的商業大片將逐漸淹沒本土電影。由此爆發了一場知名導演、明星發起的電影界大規模遊行示威。1999年6月電影界又兩次舉行示威活動。韓國政府被迫讓步,暫定在本土電影佔有市場40%的份額之前,維持限額制度。
盡管限額放映制度一定程度上損害韓國電影業的利益——韓國的電影放映量從1993年的640部降至1997年的502部,生產量從1993年的63部降至1997年的59部。但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性極強、國家民族特性濃厚的特殊文化產品,電影應獨立於自由貿易協定之外,似乎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已達成一種共識。
經濟政策調控
為振興民族電影,韓國政府在90年代至少三度啟動政策調控。90年代初期為鼓勵大財團進入電影界制定了減免稅收的電影振興政策。1997年後實行抵押版權融資制,比如1998年,國有的電影振興公司為10部電影作抵押版權融資,共提供30億元韓幣。這10部電影其中就有林權澤參加戛納電影節的《春香傳》。第三種舉措同樣重要,即是在1997年將電影業列入風險投資行業。
2.電影文化的普及
前文已簡要提到,90年代上半期大眾文化及其他娛樂媒介對電影的雙重影響。流行音樂、電視劇等大眾流行文化日益繁盛,觀眾普遍的文化素質提高,明星制初步建立等等,對電影呼喚與支持的一面畢竟大於搶奪電影觀眾的一面。從1995開始,韓國電影文化迎來充滿活力的時期。借紀念電影誕生100周年的機會,進入90年代後一直在上升的熱情終於爆發出來。
1995年3月大鍾獎電影節上放映了7部國外藝術電影。同年11月,電影製作公司「白頭大桿」設立藝術電影專業館,放映了前蘇聯電影《犧牲》、伊朗電影《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橄欖樹下的情人》等國際一流的藝術電影。僅僅《犧牲》一片,在一個月內就吸引了兩萬名以上的觀眾。電影發行商開始注意「藝術電影」商業化的可能。這一年,王家衛的《東邪西毒》等三部影片在韓國上映,每部電影的觀眾人次都達到十萬以上。同時期開始,電影史上的經典影片通過有線電視進入了千家萬戶。藉助於這些積極的市場引導與開發,以前只熟悉好萊塢和香港商業片的觀眾,對電影的印象和理解開始改變。
大眾媒體開始積極報道電影新聞和介紹電影知識。就在這一年,電影月刊《KINO》和電影周刊《CINE21》創刊,他們把韓國和國際電影界的最新消息以一種雅俗共賞的方式介紹給韓國民眾。《KINO》目前已經成為韓國最權威的電影雜志。
90年代中期以後在韓國掀起的電影熱演變成一種電影文化熱,韓國各大學相繼開設了四十多個與電影相關的專業。大學里的電影講座擠滿了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韓國國立綜合藝術學院設立了電影學校,購買了完備的電影製作設備。
電影節
在短時期內韓國還舉辦了釜山和富川兩個大型的電影節以及數十個小型電影節。其中釜山電影節至今已舉辦6屆,成為亞洲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釜山國際電影節創始於1996年,由釜山藝術學校、中央大學二校的電影系提議,在釜山電影界和釜山市政府的支持下獲成。1996年10月的第一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就達到18.4萬觀眾人次的良好效果。(註:金東虎(韓):《亞洲電影發展的後盾——記釜山國際電影節》,(韓)《高麗亞那》雜志2000年春季號,中文版,第24頁。)
在諸多亞洲國家的電影節中,釜山電影節與眾不同的戰略值得重視。第一是它最初就定位於「非競賽性電影節」,避開了與其他電影節(如國際一流電影節和同時間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之間不必要的競爭,而專注於作為亞洲電影展台和展映國際最優秀電影的作用。第二是它推出的兩項特別計劃。「新浪潮電影」及其扶持制度:選擇亞洲新導演的第一二部作品展映,把它們推向國際舞台,並為保障這些影片在韓國境內的發行放映,給予發行商3萬美元的資助;釜山振興計劃(PPP計劃,開始於1998年第三屆釜山電影節):為有電影製作計劃的亞洲導演和世界級的發行公司、製片人、贊助商創造合作機會,促成合作投資或共同製作或對影片後期製作提供贊助。香港的陳果、台灣的林正盛、日本的筱崎誠、中國大陸的賈樟柯、張元、王小帥等導演都從PPP計劃中獲益。釜山電影節對亞洲電影新人的成長,作出了切實的貢獻。
釜山電影節不僅為韓國電影和亞洲藝術電影提供了製作機會、拓展了電影市場,還和眾多的國際電影節達至溝通,使韓國電影大批進軍國際展台。僅1999年就有80部韓國電影計150次在73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其中包括戛納電影節和柏林電影節。此外,釜山電影節本身產生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為釜山影視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釜山市政府選擇影視業為戰略產業,組建釜山電影委員會,推動了釜山文獻電影館、數家多功能影院的相繼建成,陸續籌建影視信息城、主題公園、動畫片中心,並對與釜山相關的電影行政和財政的支持。(註:金東虎(韓):《亞洲電影發展的後盾——記釜山國際電影節》,(韓)《高麗亞那》雜志2000年春季號,中文版,第29頁。)其中包括以釜山為影片背景的《朋友》。
總體來說,電影節最根本的作用在於它成為韓國大眾文化生活中的一個「事件」。與報刊、電視、流行音樂等大眾傳媒一起,它們構築了韓國電影振興現象得以發生、發展的意識形態背景。
3.紀錄片與短片的繁盛
短片和紀錄片的發展,是90年代韓國電影界一個異乎尋常的重要現象。截至1999年,韓國年產短故事片300多部,並通過國內外各種電影節上映。
紀錄片
80年代韓國曾出現一批源自大學校園的電影團體,他們標榜「獨立」和「進步」,既反對官方和商業電影,也反對實驗電影和作者電影,而是試圖與進步的文化團體、工人階級聯合起來,拍攝紀錄片,並以錄像帶的流通來代替商業電影發行。
政治動盪的80年代末,他們在政治活躍團體、進步工會、學生會等群眾團體的支持下,製作出了一批反映韓國社會矛盾的影片。「電影製作所」(1987年成立)和「勞動者製作團」(1989年成立)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兩個地下電影團體。前者拍攝的《理想國》(16mm,110分鍾),第一次以劇情片方式處理光州事件;1990年的《罷工前夕》(16mm,100分鍾)則是以忠實刻畫工人運動為內容的劇情片,成為獨立電影的里程碑。因政府禁映,該片通過校園和工會禮堂自辦放映,而警方甚至出動直升機投擲催淚彈來驅散觀眾。「勞動者製作團」則是進步紀錄片的突破,他們製作了十數集每集1小時的《新聞電影》,專注於韓國工人運動的最新話題。事實上,這些電影團體建立了校園、工廠放映和錄像帶流通的獨立發行渠道。
如果說80年代的獨立影片內容上著眼於工人運動,政治導向上具有強烈的反政府性,價值取向偏於集體價值、共同空間優先個人、日常空間。那麼自90年代開始的獨立電影則遠為多元和復雜,嘗試著以多種方式去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
在紀錄片方面,邊英珠的《囁嚅三重奏》(1994-1999)用二戰期間淪為日軍慰安婦的婦女證詞來揭露性暴力和軍國主義問題;李慶順的《蒲公英》(1999)表現一位父親在民主化斗爭中痛失愛子的悲傷和勇氣;洪亨淑的《本名宣言》(1998)描寫一位旅日韓僑的流浪經歷;朴基福的《別管我們》(1999)則以離家出走的少年和家庭暴力為素材,描寫體制和反體制勢力都漠然無視的社會邊緣階層。這些紀錄片普遍不再以旁白或采訪來引導觀眾,而代之以客觀紀錄的方式來試圖還原生活本身。
導演金東元自80年代末一直追蹤城市開發區拆遷戶的居住權問題,已拍出《上溪洞奧林匹克》(1988)、《杏堂洞的人們》(1995)和《另一個世界》(1999)三部曲。《另一個世界》拍攝了拆遷戶爭取到開發區居住權之後的生活,關心的焦點從特權化的意識形態轉向日常生活的政治學,其關注的核心問題乃是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認識與溝通。筆者認為,不了解這些信息,就不可能充分認識韓國電影振興現象,不可能細致讀解韓國的類型片,如作者化的黑幫片《綠魚》、《搏動》。
短片
短片的繁榮是90年代另一個重要的電影現象。80年代的年均產量不超過50部,而90年代卻達到300部以上(註:南仁英(韓):《差別美學,日常生活的政治學——評90年代韓國電影短片和紀錄片》,(韓)《高麗亞那》雜志2000年春季號,中文版,第30—35頁。),其中大部分出自電影專業學生和業余電影愛好者。90年代初由三星公司出資舉辦的漢城短片電影節,既是短片的盛會,也是商業電影公司挖掘新人的地方。(2002年4月三星出資在北京舉辦了DV短片電影節。)90年代後期,韓國短片電影節增多,主要有獨立電影論壇、獨立短片電影節、釜山亞洲短片電影節等,很多韓國短片還參展戛納等大量國際短片電影節,獲得了較好的成績。
韓國90年代的紀錄片和短片具有三個層面的重要意義:1.為主流電影業提供新的電影人才和活化電影氛圍,一定程度上直接催生了韓國電影振興現象並刺激其發展;2.在題材和表現領域上有效彌補了商業影片不敢涉足的領域,與主流商業片互為補充,並成為新的電影美學的催化劑;3.使電影產業和社會文化、藝術保持著良好的互動關系,平衡著電影作為產業、藝術和意識形態的三重功效,是韓國電影能夠健康發展的深層原因之一。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2. 舞出我人生3中文觀後感
2010-08-10 08:48:56 來自: LORENZO (Quit, then start over.)
Step Up 3-D / 舞出我人生3的評論 4
觀影於Amsterdam Pathe Arena, 2010年8月9日。
一雙帶著綠色大勾的NIKE鞋,貫穿了故事的始終。
如果對這部電影感興趣,請一定去影院看3D效果,請選擇稍微靠前的座位近距離感受舞蹈的魅力。
如果沒有看過Step Up系列,完全沒有關系,個人覺得這部反而是三部裡面最好的一部,因為當勵志片的勵志元素已經成為新瓶中的舊酒,人們更期待的反而是電影其他方面的出彩之處。這部電影除了優秀的3D效果,華麗的視覺處理,光影的合理搭配,誇張的舞蹈編排之外,也適當融入了劇情和勵志元素,片頭的訪談即可見一斑。
細心的觀眾一定發現了不少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Glee/High School Musical的演員在其中飾演角色,可以說他們舞蹈的基本功都相當不錯,在片中表現也可圈可點。
相對第一部男主松垮的穿衣造型,這部裡面的男主Luke可謂帥氣逼人,穿著也讓人舒服得多。女主Natalie倒不是那麼驚艷,眼角的魚尾紋還是無情顯露,出賣年齡。
小男主和小女主Moose和Camille(或者說主要男女配角)表現都很出色,十分搶鏡。Moose在其中的舞蹈很讓人欣喜,他和Camille的那段類似「雨中曲」的長鏡頭舞蹈,非常有broadway的味道,個人十分喜歡。
影片中的音樂十分出色,不僅有當紅的California Girls,還有經典的Bust Your Windows/ Beggin'和NYC的代表Empire State of Mind等歌曲。其餘配樂有:
Flo Rida (Feat. David Guetta) - Club Can』t Handle Me
Roscoe Dash (Feat. T-Pain, Fabo) - My Own Step
Sophia Fresh (Feat. T-Pain) - This Instant
Trey Songz - Already Taken
Laza Morgan - This Girl
Chromeo - Fancy Footwork
Jesse McCartney - Up
Estelle (Feat. Kardinal Offishall) - Freak
N.A.S.A (Feat. M.I.A., Spank Rock, Santigold, Nick Zinner) - Whachadoin?
Busta Rhymes - Tear Da Roof Off
Mims - Move (If You Wanna)
Get Cool - Shawty Got Moves
Wisin y Yandel - Irresistible
至於劇情,當然又是老套的青春浪漫型,依舊是過於理想化的結局。但是三場異常精彩的Dance Battle的確看得人眼花繚亂,雖然採用了很多特效處理真實度降低,卻大大提高了可看性,作為電影的藝術化處理也合情合理。
為了票房,拉入小盆友高手跳街舞,一對西班牙twins,以及那個不覺得自己有accent的日本女人(全場爆笑處),也算是看點了。另外影片也是毫不客氣地宣傳了Sprite和Nike兩大贊助品牌。
這部電影不需要細摳情節,例如明明男主說自己和女主的brother曾經是best friend,但他居然都不知道他有個sister。我只能說,在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確是一種聽覺和視覺的雙重享受,3D效果非常明顯,勵志能看出多少我不做評論,但娛樂,卻的確是百分之百。
不需要care劇情 就來說說歌和舞
2010-08-21 07:54:13 來自: 朱朱朱古力♥ (知足。一步一步來。)
Step Up 3-D / 舞出我人生3的評論 4
step up1我看了恐怕有四遍
後來的男主雖然個個都是帥哥型男,眼神一定是犀利的, 腹肌一定是八塊的。但誰都比不上channing啊 淚~~現在人家已經拓寬戲路滄桑文藝去了,很難看到他在這種秀青春秀肉體的片兒里誘惑我這樣的宅女了。
本來我還納悶兒,歌舞片兒搞啥3D。但鑒於step up已經跟電鋸驚魂死神來了一樣不論好壞我都會追下去的電影系列,還是很期待的奔去了。看完的感覺就是,此片3D是有道理的,還有青春真好,有夢想真好。
劇情邏輯漏洞神馬的不需要深究,這種片看得帶勁就行。(雖然我覺得就算講劇情1也甩3N條大街。比如女主怎麼拿到和男主的大頭貼,moose到底怎麼了他的考試,還有moose和他的小青梅竹馬的感情線。很喜歡他們倆保持BFF的感覺,最後突然來個激吻我實在雷到了。哎呀這片不存在劇透吧,就算我完整說一遍劇情還是要自己欣賞是吧~)
咱們就討論一下歌和舞唄~
最喜歡的舞戲:
TOP1: battle2 china town 水花四濺
亮點:捲毛moose,在那瞬間他不在是搞怪的小男生居然性感起來。
濕身雅巴里是性感絕招啊~~~
TOP2:男女主角的探戈
亮點:聽到背景音樂我就雞凍了!!!Jazmine Sullivan的Bust Your Windows !!!一度非常迷戀這曲子。第一次聽到是小嫻在康熙跳舞,大家可以找來看跳得也很不錯。喜歡女主的綠色裙子,小臂肌肉真漂亮。這種女生好迷人~ 男主不用說了,後來發現被騙房子又被收了的時候,穿著西裝領帶散開背後是煙幕,那身板兒那小眼神兒,嘖嘖
TOP3:moose和camille的Broadway Dance
亮點:哇塞,敢情小姑娘也是一高人啊!這場戲沒有劍拔弩張,只有小溫情大默契。音樂和道具有雨中曲的感覺~喜歡喜歡~~~連路人都很有戲,潑水的大嬸和說Moose「you suck」的蘿莉。moose帶帽子好看的~~雖然長得不帥鼻子也太鷹鉤了點兒,但勝在有自己的范兒。
搜來的原聲曲目
1. "Club Can't Handle Me" (Flo Rida feat. David Guetta)
2. "My Own Step (Theme from Step Up 3D)" (Roscoe Dash and T-Pain feat. Fabo)
3. "This Instant" (Sophia Fresh feat. T-Pain)
4. "Already Taken" (Trey Songz)
5. "This Girl" (Laza Morgan)
6. "Fancy Footwork" (Chromeo)
7. "Up" (Jesse McCartney feat. Dapo Torimiro)
8. "Freak" (Estelle feat. Kardinal Offishall)
9. "Whatchadoin?" (N.A.S.A. feat. M.I.A., Spank Rock, Santigold and Nick Zinner)
10. "Tear da Roof Off" (Busta Rhymes)
11. "Move (If You Wanna)" (Mims)
12. "Shawty Got Moves" (Get Cool)
13. "Irresistible" (Wisin y Yandel)
奇怪怎麼沒收Jay-Z Alicia Keys的Empire State of Mind,「I am in NY~~~」配上紐約的燈紅酒綠實在是嘖嘖嘖
P.S:Julian隊里那個囂張男好有型啊!!!是我喜歡的類型哇咔咔
就是開頭和moose在校園里battle,後來在final搶了luke帽子的那隻
PP.S:那一牆的鞋子真是閃亮啊 男生看了估計眼睛要直了吧
PPP.S:電影前看到 Christina Aguilera和Kristen Bell的新片'Burlesque'預告. CA的魅力啊極致了,裡面還有Cher,男主也挺帥雖然不認識。I am soooooooo gonna watch that!!!!!
2010-12-30 21:38:50 來自: 小風 (I'm damn pride of it 。)
Step Up 3-D / 舞出我人生3的評論 3
配圖版這邊請,舞林爭霸吧歡迎您
http://tieba..com/f?kz=961327144
http://tieba..com/f?kz=962058625
routine篇
NO.1 煙灰戰——krumpin
喵的聽說這次的krumpin是Dave大爺編的。。。還讓不讓別人活了啊哪有一上手就能編出這樣完整原味的Krumpin齊舞的!!!沙皇你不是人啊啊啊啊啊~~~
這次對手crew主打的就是原版的街頭krumpin,可以看出來比sytycd的野了幾倍(鐵鏈狗,你們懂的),但是也有Dave他自己為了適應3D做的改動——把krumpin的速度放慢,配合槍聲作鼓點的音樂,進一步表示krumpin的真諦「壓抑中瀕臨爆發的力量感」,在整體動作上偏向極其清晰的定位,而不是特別注重chest pop,腿上的動作有大量的twist+定位,這樣更有張力,形體更飽滿,也更適合3D的立體表現。
然後還有著重表現的king tuts,世界king tuts女王Pandora的部分只有5秒,但就是這5秒就會看得你眼花繚亂,就在這5秒,Pandora的king tut做了上百個動作,誰能看齊數清呢?我們只看到了她雙手上閃出的無數刀光劍影。。。
而咱們的主角隊,「海盜」,除了twitch走了一點不給力還有點變形的krumpin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poppin應戰。這其實應該歸功於主角隊裡面那兩個極其變態的LXD大哥,就靠頭身旋轉的不同頻的高級控制才勉強算贏了這一場。。。(其實要是讓我評。。。主角隊是輸家。。。你想,如果這一場主打是krumpin,哪裡有那種可以讓他們玩控制的電子音效來配合他們呢?不實際嘛~~~)
NO.2 水中戰——breakin
這次的對手crew是一支極具亞洲特色的breakin crew。層出不窮的powermove,極其漂亮的combo和link,動作的銜接上充滿新意,彷彿違反地心引力和離心力的地板動作讓人發傻。。。是的,這並不全是3D電影和攝像機拍攝角度轉換的功勞,近幾年亞洲的breakin的特點就是擅長動作和重心的轉換,在這一點上亞洲確實走在了前面。不過在水滿舞台後那些低劣的失誤,除了為劇情服務外。。。沒什麼能說通的。。。
這一場「海盜」的表現基本上可以說是復制了SU2最後的壓軸齊舞「雨中舞」,不過這會把從上而降的水換成淺淺的水潭,尤其是地板動作上效果只會更好(尤其是AF)。不過我個人覺得動作設計上比較一般就是了。。。
NO.3 主戰賽——綜合(battle部分)+LED(3D展示)
最後一場的battle部分,尤其讓人感慨。。。只能說不光這個SU3的故事套用了《熱力四射》,連舞蹈的安排也是《熱力四射》的延續。尤其是對手「武士」crew,如果David和Elgin的crew能延續到2010年,也許就會是這樣的。一個特色極端鮮明的隊伍,整體配合非常好,個性展示得很全面,在breakin,krumpin,poppin的動作設計都很出彩,團體動作,男女配合,節奏的快慢,還有隊形的變化上都銜接得非常好。。。相反這邊「海盜」比較出彩的japan風的一段,還有moose和LXD大哥的高控制poppin,算是比較不錯的,但是跟整體比起來就有點突兀。最後的男女豬的那段偽跑酷+搏擊的雙人舞直接就是個敗筆,在壓軸根本壓不住,而且,原因有百分之九十九都在dancer身上。
幸好,並不是這樣的~~最後的Dave Scott拿出了讓他真正站在Hip-Hop編舞界最頂峰長達十年的實力。最後壓軸的LED舞,在動作設計上不能說是多麼難或者多麼新,但是這個routine宣告了一個時代的來臨!LED或者燈光不是第一次第一人運用了,但從沒有人把LED的變化組合成為動作的一部分。LED不再是噱頭,而是真正routine的組成部分,並且,在考慮到3D的效果後,燈光顏色和速度的轉換配合入動作後,沙皇創造了只有3D才能達到的舞蹈效果。尤其是在動作轉換後立刻變化的燈光顏色,和被紅色射線「阻擋」和「控制」的動作,燈光不僅是動作的效果,還是動作的結果。現在就假設這個電影劇情爛到極點,舞蹈編排慘不忍睹,它也會因為最後這個LED的choreography而成為一個里程碑。這不僅是Hip-Hop的choreography,而是舞蹈與LED和3D的獨一無二的首次完美融合。Dave Scott之所以能被尊為Hip-Hop界最頂級的大師,choreographyer of choreographyer,就是因為如此,他站在時代的最前列,同時在探路的首次出手嘗試就達到了最高峰!
Tango齊舞
我向你保證。。。這一定是所有看SYTYCD的人心中的杯具。。。這個tango實在是太TMMD可憐了。。。可憐到我都不忍心看他們那個到處走來走去亂扭小腰了。。。還不如SU2的那個salsa還簡單點讓他們比較好掌握。。。我想Derek。。。Pasha。。。Benji。。。迅速來救我吧~~~~~~~~~~
街頭雙人broadway
這個配樂的原版是電影《Roberta》中I Won't Dance,米國永遠的舞王Fred Astaire和他的舞後Ginger Rogers的經典之作,我估計是Adam編的。而且確實編得很不錯,主要是這個broadway的主要表現手段,是Hip-Hop~~~~
大量的Hip-Hop律動和步伐,但是表現形式還是老式broadway的雙人街頭舞,大量利用垃圾桶,長椅,柵欄,掛畫,牆壁等道具的即興表演,還有moose的牆上breakin和小蘿莉的lockin,都是恰到好處~~這個broadway不僅不是有些人批評的拖沓敗筆,反而在某種意義上是一次很好的改革~~大力贊adam~~~
--------------------------------------------
dancer篇
男豬和女豬大概是迄今為止3部SU里舞蹈最差的。。。沒有之一。。。
男豬大概就只會跑酷,一到齊舞就躲到最後一排去了。女豬應該是個contemporary,上身尤其是肩和胸的律動非常好,鏡頭只打上半身就很夠味,可惜腳下不是一般差,差到步伐都不利索。最後壓軸的那段雜交跑酷和搏擊的雙人舞,要是真的上battle,鐵定死翹翹,全隊battle輸了責任都在他們兩個身上。
話說SU1雖然也是芭蕾remix的Hip-Hop,但是Channing Tatum的ghetto style學的非常到位,就像Jessica Alba一樣,他是個後天被發現的天才。而SU2里Robert Hoffman出身Hip-Hop電影上的里程碑,永遠的經典《熱力四射》,而且是主力dancer,女豬Briana Evigan是我在電影里見過的范兒最正的妞。最後的雨中舞,Dave大爺和HiHat的巔峰合作,也完全可以列入Hip-Hop史冊。這也就是我一直認為SU2是SU系列裡最好的一部的原因。不過這個SU3為咩要選如此差的一對男女豬啊我各種崩潰中!!!
然後就是本次我最重點表揚的!!!Asheel!!!
Asheel在S2就是遠超comfort的最棒的popper,而現在她的進步已經不是一點兩點了。本來就覺得她有一點點日范,現在她和那個已經很優秀的日裔女dancer走同樣的routine,絲毫不落下風,這還是走Japan風的。換回其他的,連krumpin和breakin她都做得好到驚人。不要看她不站台中,她的魅力和氣場,同樣能吸引你的眼球!
話說我們的Dave大爺你實在是@¥%。。。您不能自己當著沙皇,站在Hip-Hop choreography的頂峰,您還玩krumpin吧。。。您這樣走別人的路,就讓別人無路可走啊~~況且我們的Dave大爺啊。。。哪有您這樣偶爾玩一玩krumpin就玩到這樣高的水平的。。。那穩定清晰的chest pop+chest twist,還有那力量感十足的下盤。。。喵的~~我估計小C在家裡內牛滿面:「我失業了怎麼辦。。。」
PS.話說那麼清晰的鏡頭,認不出Dave大爺的,都給沙皇去面壁~~~
有了Dave大爺,就得有他的好搭檔Hi-hat。。。不過這位阿姨比較高端。。。直接就是當唧唧絲~~~囧吧~~
twitch大哥在這個電影里戲份很重,在齊舞的部分也很重,每一場都有不少move,我只能說他盡力了。在表演上,他也是混開了,很自然。不過在舞蹈上。。。年齡真的是很可怕的。。。在很多動作上退步之大讓人嘆息,爆發力沒有了,控制變差,再加上他本來就有架子難看的毛病,現在的腿腳上速度又經常跟不上,導致大量的動作因發力過度而變形。。。也許真的到了他轉choreographyer的時候了。。。
Moose小宅男,我得承認他這種twist型的舞風還真不是我的菜。不過他的控制什麼的真的沒話說,還有節奏的把握,音樂的節奏和整套move的節奏。但是。。。架子好。。。有的時候才是真的好。。。
然後是聖地亞哥雙胞胎,這一對不僅是性格可愛碎嘴萌,還是本片的一大驚喜,不僅是waving,poppin和locking極強,同步性奇高,而且我們知道這幾年locking的改革到了步伐上,步伐速度更高更快,而且有加入很多toprock的元素,這些在這對雙胞胎身上展示無疑~~贊!!!
還有就是大家大愛的紅發姐姐,說實話這個姐姐應該是這個片子里我最欣賞的dancer了。她沒有這幾年冒起來的Hip-Hoper的混搭惡習和小氣風格,具有極佳的架子和很好的動作協調感,而且胯部的律動特別優美,整個人無論是hard型的動作還是smooth型的動作都能透出一股大氣,這是這幾年很少看到的~其實,要不是她的長相可能製片廠商看不上,她完全就可以是絕對的女一號。
我們的Musa哥哥就是打個醬油都是如此的勁帥銷魂~~~繼續無限嫉妒他LP中~~我就想要個這樣的BF~~~
joshua?他就是個醬油男。。。他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不是no training的Hip-Hoper而是S4前就在debbie的學校注冊了吧。。。
最後,老子的Ivan寶寶憑什麼沒有臉啊憑什麼啊啊啊啊啊~~~~~~~~~~~(你們這是嫉妒,嫉妒他是史上最強正太!!!)
3. 簡述亞洲電影風格及代表作
2003年,就在中國電影延續著新世紀全面開始的電影產業化進程的同時,亞洲電影的格局也正悄然變化著。上個世紀60年代輝煌一時的日本大製片廠體系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70年代曾經興旺的泰國類型片又開始復甦了;90年代起領一時之風騷的伊朗電影正停滯不前;而種種跡象表明,韓國電影人正以一種非凡的氣魄,走在亞洲電影的最前列。
韓國
今年的60多部韓國影片本身值得一提的地方並不多,無論是《武士》還是《菊花香》,或者眼下的熱門影片《殺人回憶》,都不足以作為韓國電影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的佐證。值得一提的是韓國電影人的整體風貌,可以說2003年,韓國電影人正以一種非凡的氣魄,試圖為亞洲電影開創出一個全新的格局。
要證明這一點,我們只需要看兩個在亞洲舉辦的國際電影節:韓國釜山電影節和日本東京電影節。東京電影節閉幕那天,據說主辦方手裡還有近100張各國記者證,沒人來領。東京電影節年年都四平八穩,參賽片普遍平庸缺乏競爭力,可見眼下日本電影的尷尬地位。而釜山電影節呢?它和荷蘭的鹿特丹電影節一樣,設立了針對青年導演的資助計劃。拍電影是個花錢的事兒,於是對全世界的青年影人而言,釜山電影節具有一種不言而喻的吸引力。釜山電影節對歐洲的三大電影節甚至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可見韓國電影目前在亞洲所處的地位。此外,今年釜山電影節從開幕片到最終評獎結果,很多影片的題材非常敏感,其中有些涉及到韓國軍方的問題,有些涉及老年和少年的性問題。對這些影片的接納在某一層面上體現出該電影節特有的氣魄。
本屆釜山電影節的開幕片是金基德的《海岸線》。雖然不少影評人對這一選擇感到意外,因為往年的開幕片一般都較為保守,而金基德的電影,普遍都被認為比較前衛。今年釜山電影節的大膽之舉,也正暗示了自己的魄力。《海岸線》說的是關於韓國軍隊丑聞,膽小的士兵以及被誤殺的平民等內容是影片的爭議核心。這種反傳統軍人形象的電影在韓國電影史上是絕對少見的。
如果說這些題材敏感的影片受歡迎只是一個偶然,不足以體現釜山電影節的魄力,那麼電影節的一些長久做法則可以使人相信這一電影節的確有其自身的特殊魅力。釜山電影節的歷史並不久遠,從1996年創辦至今,只不過才7年的歷史。7年就成為亞洲乃至全球電影人和電影商熱衷光顧的電影節,釜山國際電影節有其不同於其他電影節之處。
此外,釜山電影節從1997年開始還同時舉辦一個名為PPP(PusanPromotionPlay)的商業活動。整個PPP功能可以分為三方面:一是研討各地電影市場的商機和出路;二是為亞洲各地電影商籌拍的新片找到足夠的資金;此外便是設立獎項以現金方式資助一些影片的拍攝計劃。正是通過釜山電影節,關錦鵬才找到了《長恨歌》的資金投入;今年中國導演劉浩以新作《紫禁城的游戲》也獲得了資助。如果再向前追溯,早在1998年婁燁也是通過PPP得到了《蘇州河》的後期資金。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活動,釜山電影節才會有如此多的電影人願意參加,因為對於電影導演們來說,拉到贊助資金有時候比得獎還要重要。
至於獎項,釜山電影節中惟一的競賽獎新潮流獎。這也是它最具價值的獎,是專為鼓勵亞洲新生代的電影人所設,只接納新導演的處女作或是第二部作品。而志在鼓勵為韓國電影做出突出貢獻的電影人的韓國電影獎,它的對象是韓國以外的電影人。今年這一獎頒發給了一個法國人,因為他創辦的杜維爾亞洲影展為韓國電影走向世界起到了積極作用。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韓國電影人的開放胸襟。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釜山電影節上有7部朝鮮電影經過審批後,獲准在釜山公映。這些影片幾乎都是朝鮮電影里程碑作品,其中包括朝鮮80年代中期的影片《無樂無憂》,這部影片有朝鮮電影史上第一個接吻的鏡頭。
日本
相比起韓國電影的方興未艾,日本電影的前途似乎黯淡了許多。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許多日本大製片廠就開始紛紛崩潰。此前,以《羅生門》為代表的日本20世紀50年代電影黃金時期的作品基本都出自松竹、大映、東寶、東映這四大電影公司之手。像我們熟悉的高倉健主演的所有影片都是典型的大製片廠電影。1999年,高倉健和他的老搭檔降旗康男導演合作了他的第202部作品《鐵道員》,在講述北海道一個即將被廢棄的小站站長的懷舊故事的同時,也極具象徵意味地暗示出昔日輝煌的大製片廠體系的衰落。事實也是如此,該攝制組的大部分成員在影片拍攝後也全部退休了。
隨著「松竹」等為代表的大製片廠日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迅速蓬勃發展的所謂的「獨立電影」。這類電影迅速繁榮在90年代後半期,一大批通過各種途徑創作獨立電影的日本年輕電影人開始大顯身手。近年來,隨著獨立電影的進一步發展,黑澤清、河瀨直美、青山真治等一批優秀的獨立電影導演日趨成熟,他們的作品相繼得到了國際影壇的認可。
在今年的第56屆戛納電影節上,就有兩部奪標呼聲很高的日本獨立電影亮相:黑澤清的《光明的未來》和河瀨直美的《沙羅雙樹》。
女導演河瀨直美的《沙羅雙樹》能入圍戛納,與其說是藝術上的成就,還不如說是戛納對「獨立」這一傳統的下意識的維護。河瀨直美的上一部參賽作品《萌動的朱雀》曾讓她獲得了戛納金攝影機獎。這部小成本電影的成功得益於日本日益完善的獨立製片系統。在著名獨立製片人仙頭武則的大力幫助下,這部電影走低成本製作、在一家電影院的午夜場連放好幾個月的路線,不僅全部收回成本,更給獨立電影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示範。
至於《光明的未來》,其演員陣容還是頗為可觀的,有影迷非常熟悉的老演員藤龍也,他曾主演大島渚的兩部驚世名作《感官世界》和《愛的亡靈》;還有年輕一點的淺野忠信,眼下是當代日本電影的代表人物。目前在國際影壇上拋頭露面的日本獨立導演的作品中,常常可以見到他的身影。平心而論,《光明的未來》在本屆戛納電影節上空手而歸,也不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因為,這部影片除了匯聚日本的幾個最優秀男演員之外,情節拖沓、主題曖昧,幾乎沒有什麼可取之處。
在新銳獨立電影的一統天下里,觀眾普遍抱怨:日本電影沒有經典了。盡管《人造天堂》獲得了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六月的蛇》獲得去年的威尼斯「評委會特別獎」,但這些影片無論從規模還是宣傳力度上來說,都很難與大製片廠生產的影片相提並論。比如這部真正讓低迷的日本影壇為之一振的《座頭市》。
北野武算得上是當代日本導演的中堅力量,今年一出手就拿下了讓人搶破頭的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此後更是連拿包括多倫多影展「觀眾票選大獎」在內的多項國際獎項。但是,這部由松竹公司製作的影片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獲獎,而在於拉動日漸疲軟的日本本土電影票房。
去年的《黃昏清兵衛》帶來了日本「時代劇」的復興,山田洋次的「復古」和市川准在《坂本龍馬,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里表現出來的時代風尚,給了北野武不小的啟發。《座頭市》的娛樂效果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年輕觀眾,松竹電影公司也從中看到了大製片廠的最後一絲希望。
越南
一些越南題材的電影在國際上大放異彩,背後其實是越南裔的電影人。美籍越南裔導演包東尼,他的影片《戀戀三季》獲得1997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金熊獎。近年在國際影壇引起關注的越南導演鄭明河的身份是美籍越南裔電影學者。另一位具有代表性意義的是,越南最著名的導演陳英雄。他在1993年拍了第一部劇情長片《青木瓜之味》,該片算得上是越南電影史上的重要作品,並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金攝影機獎和法國愷撒獎最佳外語片獎,以及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然而,與其說這是一部越南電影,不如說它是一部法國電影———導演陳英雄14歲便移居法國學習哲學和電影;影片全部製作資金來自法國;而這部被評論界高度贊譽為從影像風情到藝術精神都具有東方民族氣質的電影竟然是在一個法國的攝影棚里拍成的。
就在陳英雄他們憑借越南和越南電影獲得國際聲譽的同時,真正的越南電影卻依然在慘淡經營。
泰國
泰國電影的異軍突起始於2001年,那一年裡,《黑虎之淚》、《鬼妻》、《暹羅皇後》及《晚娘》等影片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上嶄露頭角,使得泰國電影在亞洲的電影版圖上,開始顯示出和中國電影、韓國電影、日本電影、伊朗電影並駕齊驅的勢頭。
2003年6月10日,泰國內閣通過了一項對泰國電影業來說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決議。政府決定參照國際電影市場的做法,對泰國電影實行分級,規定電影的消費群體,有的電影將禁止青少年觀看,有的將為青少年不宜,有的則必須由家長陪同觀看。泰國電影業有望進入20年來的黃金時代。
泰國電影突飛猛進的大背景是,自90年代以來,亞洲電影觀眾的口味轉變。他們開始在好萊塢電影之外,尋找另類電影的樂趣。從日本影片、韓國影片到伊朗影片,如今輪到了東南亞影片。這個機會之中,還隱藏著陷阱。如果不加控制地大量投入生產類似題材的影片,難免重蹈香港電影的覆轍。而大體上看來,眼下的泰國電影,正在開始走香港電影曾走過的路。